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原文和注释
“勿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原文和注释,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原文和注释,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niǎo yǒu cháng yuān zhě ,zhōng nián bào cùn chéng 。
kǒu xián shān shí xì ,xīn wàng hǎi bō píng 。
miǎo miǎo gōng nán jiàn ,qū qū mìng yǐ qīng 。
rén jiē jī zào cì ,wǒ dú shǎng zhuān jīng 。
qǐ jì xiū wú rì ,wéi yīng jìn cǐ shēng 。
hé cán cì kè chuán ,bú zhe bào chóu míng 。
篇2: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①进士:唐时凡应举参加进士试的人,均称进士。得第则称前进士。精卫:一鸟名。精卫填海的故事见《山海经・北山经》。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云:“按《诗类》载此题为省试诗,盖河南试士,而公为河南令主燕礼时效之也。”
②偿:报。
③造次:轻率。
④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的篇名,所记人物都是信义著名的侠士。
篇3: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作者: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篇4: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原文和注释
作者:唐·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注释
①进士:唐时凡应举参加进士试的人,均称进士。得第则称前进士。精卫:一鸟名。精卫填海的故事见《山海经·北山经》。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云:“按《诗类》载此题为省试诗,盖河南试士,而公为河南令主燕礼时效之也。”
②偿:报。
③造次:轻率。
④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的篇名,所记人物都是信义著名的侠士。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繁体对照
卷343_32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韓愈
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铡
篇5: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原文和注释
作品介绍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3卷。
原文
篇6: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意思,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赏析 -诗词大全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作者:韩愈 朝代:唐 体裁:五排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篇7:衔石填海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衔石填海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衔石填海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篇8:《雨中作》唐诗原文及注释
《雨中作》唐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雨中作》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0卷。
【原文】
雨中作
作者:唐·杜牧
贱子本幽慵,多为隽贤侮。
得州荒僻中,更值连江雨。
一褐拥秋寒,小窗侵竹坞。
浊醪气色严,皤腹瓶罂古。
酣酣天地宽,怳怳嵇刘伍。
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
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注释】
①此诗作于杜牧会昌二年至四年(842-844)为黄州刺史时。详《杜牧年谱》。
②褐:粗布的短衣。
③浊醪:浊酒。
④皤腹:大肚子。罂:小口大腹的盛酒器。
⑤恍恍:恍惚,谓沉醉。嵇刘:魏晋时的.嵇康与刘伶,均嗜酒。见《晋书》本传。
⑥藏鳞羽:谓隐逸不出。《后汉书·陈留老父传》:“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县(悬),去将安所?虽泣何及乎!”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篇9:《大梁途中作》原文及注释
作者:唐·王昌龄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
今日无酒钱,凄惶向谁叹。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的原文和注释】相关文章:
2.马说注释和原文
4.混水摸鱼原文注释
5.《竹溪》原文注释
10.送友人原文,注释,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