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木冰记阅读答案
“mirann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过云木冰记阅读答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过云木冰记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过云木冰记阅读答案
过云木冰记阅读答案
过云木冰记阅读答案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氵典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琤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
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旁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而云落,即冻 ①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 ②人间,村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愆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③,飞廉弭节④,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胁,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人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砖,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系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注】 ① :结冰。②扃 :隔绝。③哆口:张口。④飞廉弭节:飞廉,即风神;弭节,即停止挥鞭使车缓行。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尔冥霁地表 霁:本指雨止,这里指云雾散
B.无殊阴火之潜 殊:特殊
C.去平原一万八千丈 去:距离
D.将欲过而问之 过:过错
D [过:拜访。]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风起而云落吾尝终日而思矣
B.余乃喟然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有居僧笑于旁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以故霜雪常积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 [C项,均为介词,在。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四明山过云地区罕见而奇特的木冰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晶莹的世界。
B.作者在写木冰景观时,多采用结构整齐的短句,糅细腻的描写与磅礴的'气势于一体,强调了过云地区之冷。
C.作者一行三人同游过云山,当作者看到自己的家乡存在木冰这一神奇景象时感到很惊奇。
D.黄宗羲的这篇山水游记,不是单纯地描摹自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听天由命、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
D [“听天由命、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错,由“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可知,作者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他正进行着不屈的抗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答案】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秋》上写过它,《五行》上记载过它,为什么我们家乡也有这种奇异之景呢?
(2)住在这里的,难道就没有翻越山峰挖掘药材,说着有高深道理的话语,行为与世人不同,不受社会清平或动荡的命运干扰的人吗?
篇2:《过云木冰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氵典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琤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
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旁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而云落,即冻 ①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 ②人间,村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愆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③,飞廉弭节④,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胁,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人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砖,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系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注】 ① :结冰。②扃 :隔绝。③哆口:张口。④飞廉弭节:飞廉,即风神;弭节,即停止挥鞭使车缓行。
篇3:《过云木冰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尔冥霁地表 霁:本指雨止,这里指云雾散
B.无殊阴火之潜 殊:特殊
C.去平原一万八千丈 去:距离
D.将欲过而问之 过:过错
参考答案:D[过:拜访。]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风起而云落吾尝终日而思矣
B.余乃喟然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有居僧笑于旁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以故霜雪常积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参考答案:C[C项,均为介词,在。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四明山过云地区罕见而奇特的木冰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晶莹的世界。
B.作者在写木冰景观时,多采用结构整齐的短句,糅细腻的描写与磅礴的气势于一体,强调了过云地区之冷。
C.作者一行三人同游过云山,当作者看到自己的家乡存在木冰这一神奇景象时感到很惊奇。
D.黄宗羲的这篇山水游记,不是单纯地描摹自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听天由命、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
参考答案:D[“听天由命、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错,由“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可知,作者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他正进行着不屈的抗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参考答案: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春秋》上写过它,《五行》上记载过它,为什么我们家乡也有这种奇异之景呢?
(2)住在这里的,难道就没有翻越山峰挖掘药材,说着有高深道理的话语,行为与世人不同,不受社会清平或动荡的命运干扰的人吗?
【参考译文】
壬午年,我和晦木、泽望两个弟弟进入四明山,从雪窦山返回来到过云。这里云雾密布,充满了整个山谷,乱云并不飞散,高高的瀑布因云雾遮蔽,好像停止了下落。蜿蜒曲折的山路向远处延伸,我们撒去烛火夜行,雾和露水沾湿了衣裳。山间寒气彻骨,大家相互看着对方呼吸的白气,只能听到彼此断断续续的喘气声和叹息声。忽然雾散云收,天地都出现在眼前,万物改换了样子,眼前一片光亮。小草上结着圆圆的冰珠,树上长长的枝条裹着白玉般晶莹的冰衣。幽静的竹林像插满美人头上的银色玉簪,柔软的藤蔓像缀满美人颈上的成串珠饰。风吹草木,发出琤琤琮琮玉石般的声响,就像乐器演奏的声音,即使是微小的一叶一茎,也没有不被冰雾缠绕的。
我惊奇地看着并感叹道:“这不是人们所说的木冰吗?《春秋》上写过它,《五行》上记载过它,为什么我们家乡也有这种奇异之景呢?”话还未说完,有一个当地的僧人在旁边笑着说:“这有什么值得诧异的?山中最冷,刚进入冬月,就风起云涌,冰凌满山,所以常年积满霜雪。大概因为这里地处万山之中,没有尘俗的纷争,隔绝人世,既无乡村和寺庙的烟火,也没有特殊的地火潜入,所以冬天太阳的热度到不了这里。(这里)距离平地有一万八千丈,强劲的风像急转的车轮,侵人心骨。主风的南箕星张着大口,风神在这里停止挥鞭使车缓行,到处都是土洞和长长的隧道,所以大风回旋不散。小溪迂回,山谷递转,蛟螭潜伏,山鬼妖媚。暴风强劲有力,瀑布震天作响,天地怒吼,北面山上闭塞的洞穴堆聚着冰雹,原来这里常年被北方的冬神控制。群峰高耸云霄,北斗星都似乎堕入她的腰际,杂草的气味浓郁,即使原野枯焦,沼泽干涸,巫师念咒求雨,装扮成旱魃狂舞,这里也常年如秋夜般凉爽阴湿,这里好像被太阳分割藏匿起来。况且这里怪异的松树、枫树上的人形树瘤、毒石杂草、破碎的古碑、残埋地下的砖块、腐烂的肉和白骨,都完全可以兴云吐雨。况且这里像仙宫一样有神灵治理,连山岳也散发着灵气,这里有道行极高的僧人在悬崖上刻下的文字,还有妖鸟和山怪,深峻幽邃,这里的寒气都收敛着而不散发,所以总是那么寒冷而不温暖。”
我于是喟然长叹道:“唉!同样的寒来暑往,但仍有不听命于自然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变幻无常,就有与占卜吉凶无关之处。住在这里的,难道就没有翻越山峰挖掘药材,说着有高深道理的话语,行为与世人不同,不受社会清平或动荡的命运干扰的人吗?”我正与现在的世道格格不入,准备去拜访和询问这样的人。
篇4:《过云木冰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尔冥霁地表 霁:本指雨止,这里指云雾散
B.无殊阴火之潜 殊:特殊
C.去平原一万八千丈 去:距离
D.将欲过而问之 过:过错
参考答案:D [过:拜访。]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风起而云落吾尝终日而思矣
B.余乃喟然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有居僧笑于旁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以故霜雪常积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参考答案:C [C项,均为介词,在。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四明山过云地区罕见而奇特的木冰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晶莹的世界。
B.作者在写木冰景观时,多采用结构整齐的短句,糅细腻的描写与磅礴的气势于一体,强调了过云地区之冷。
C.作者一行三人同游过云山,当作者看到自己的家乡存在木冰这一神奇景象时感到很惊奇。
D.黄宗羲的这篇山水游记,不是单纯地描摹自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听天由命、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
参考答案:D [“听天由命、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错,由“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可知,作者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他正进行着不屈的抗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参考答案: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秋》上写过它,《五行》上记载过它,为什么我们家乡也有这种奇异之景呢?
(2)住在这里的,难道就没有翻越山峰挖掘药材,说着有高深道理的话语,行为与世人不同,不受社会清平或动荡的命运干扰的人吗?
篇5:《过云木冰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壬午年,我和晦木、泽望两个弟弟进入四明山,从雪窦山返回来到过云。这里云雾密布,充满了整个山谷,乱云并不飞散,高高的瀑布因云雾遮蔽,好像停止了下落。蜿蜒曲折的山路向远处延伸,我们撒去烛火夜行,雾和露水沾湿了衣裳。山间寒气彻骨,大家相互看着对方呼吸的白气,只能听到彼此断断续续的喘气声和叹息声。忽然雾散云收,天地都出现在眼前,万物改换了样子,眼前一片光亮。小草上结着圆圆的冰珠,树上长长的枝条裹着白玉般晶莹的冰衣。幽静的竹林像插满美人头上的银色玉簪,柔软的藤蔓像缀满美人颈上的成串珠饰。风吹草木,发出琤琤琮琮玉石般的声响,就像乐器演奏的声音,即使是微小的一叶一茎,也没有不被冰雾缠绕的。
我惊奇地看着并感叹道:“这不是人们所说的木冰吗?《春秋》上写过它,《五行》上记载过它,为什么我们家乡也有这种奇异之景呢?”话还未说完,有一个当地的僧人在旁边笑着说:“这有什么值得诧异的?山中最冷,刚进入冬月,就风起云涌,冰凌满山,所以常年积满霜雪。大概因为这里地处万山之中,没有尘俗的纷争,隔绝人世,既无乡村和寺庙的烟火,也没有特殊的地火潜入,所以冬天太阳的热度到不了这里。(这里)距离平地有一万八千丈,强劲的风像急转的车轮,侵人心骨。主风的南箕星张着大口,风神在这里停止挥鞭使车缓行,到处都是土洞和长长的隧道,所以大风回旋不散。小溪迂回,山谷递转,蛟螭潜伏,山鬼妖媚。暴风强劲有力,瀑布震天作响,天地怒吼,北面山上闭塞的洞穴堆聚着冰雹,原来这里常年被北方的冬神控制。群峰高耸云霄,北斗星都似乎堕入她的腰际,杂草的气味浓郁,即使原野枯焦,沼泽干涸,巫师念咒求雨,装扮成旱魃狂舞,这里也常年如秋夜般凉爽阴湿,这里好像被太阳分割藏匿起来。况且这里怪异的松树、枫树上的人形树瘤、毒石杂草、破碎的古碑、残埋地下的砖块、腐烂的肉和白骨,都完全可以兴云吐雨。况且这里像仙宫一样有神灵治理,连山岳也散发着灵气,这里有道行极高的僧人在悬崖上刻下的文字,还有妖鸟和山怪,深峻幽邃,这里的寒气都收敛着而不散发,所以总是那么寒冷而不温暖。”
我于是喟然长叹道:“唉!同样的寒来暑往,但仍有不听命于自然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变幻无常,就有与占卜吉凶无关之处。住在这里的,难道就没有翻越山峰挖掘药材,说着有高深道理的话语,行为与世人不同,不受社会清平或动荡的命运干扰的人吗?”我正与现在的世道格格不入,准备去拜访和询问这样的人。
篇6:《过云木冰记》原文鉴赏
清代:黄宗羲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人间。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注释
[1]过云:浙江四明山内的一个地段。据唐代陆龟蒙《四明山诗序》云:“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徙,谓之过云。”木冰:一种自然现象,雨着木即凝结成冰。又称“木介”。
[2]壬午:指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
[3]晦木:黄宗羲的弟弟,名宗炎,世称立溪先生。泽望:亦作者弟弟,名宗曾,号缩斋,人称石田先生。四明: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属天台山支脉。
[4]雪窦:山名,在浙江省奉化县西,为四明山分支。
[5]雰(fēn):雾气。淟(diǎn)浊:混浊,污垢。
[6]窈然:深远貌。
[7]岚:山林的雾气。
[8]禠(chǐ):剥,夺。
[9]冥:晦暗。霁:本指雨止,这里指云雾散。
[10]珑松:同“珑璁”,即玉簪。篁:竹林,竹丛。
[11]缨络:串珠玉而成的装饰物,多用为颈饰。阙:通“缺”,空隙处。
[12]琤琮:玉石碰击声。俯仰:高低。
[13]金:金属乐器,如钟、钹。石:石制的乐器,如磬。
[14]愕眙(chì):惊视。眙,直视貌。
[15]《春秋》成王十六年:“春王正月,雨(下)木冰。”
[16]五行:指刘向《五行传》。其书曰:“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
[17]苦:极。
[18][冫各](luò):冰冻。
[19]嚣尘:喧闹多尘埃。
[20]扃鐍(jué):关锁,引申为隔绝。
[21]佛照:寺庙的灯火。
[22]阴火:磷火,野地夜间常见的青色火焰,俗称鬼火,实际是磷的`氧化现象。
[23]愆阳:阳气过盛,多指天旱或酷热。愆,超过。
[24]刚风:强大的风。
[25]南箕:星宿名,古人认为南箕主风。哆(chǐ):张口貌。
[26]飞廉:风神。弭节:驻车。弭,止。节,策,马鞭。
[27]土囊:土穴。隧:洞。
[28]勃郁:蕴积,壅塞。烦冤:风回旋貌。宋玉《风赋》:“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29]蛟:传说的动物,龙类,能发洪水。螭(chī):传说的动物,龙类。蠖(huò)蛰:像蠖一样伏藏。蠖,一种昆虫。
[30]窈窕:深远貌。
[31]嗑(kè):碰,敲击。
[32]沍(hù):闭塞。
[33]玄冥:水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神玄冥。”驾:骑,乘。
[34]臭(xiù)蔚:气味浓郁。
[35]魃(bá):神话中的旱神。
[36]曜(yào)灵:太阳。割匿:割舍和躲藏。
[37]人枫:即“枫人”,枫树上生成的人形瘿瘤。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曾有记载。
[38]礜(yù)石:《山海经》中记载的有毒的矿石。罔草:纠结的丛草。
[39]胔(zì):肉腐烂。
[40]炳灵:显赫的魂灵。
[41]悬记:高处的题记。
[42]冶鸟:晋干宝《搜神记》中所载的鸟名。木客:山中的精怪。
[43]窅(yǎo):深远。崒:通“萃”,聚集。
[44]燠(yù):暖。
[45]造化:创造化育,指天地、自然界。
[46]过忒(tè):此处犹言“变更”。
[47]畸行:异味行。
[48]与(yù):参预,在其中。数:气数,命运。
[49]龃龉(jǔ yǔ):不合,不融洽。
篇7:过云木冰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氵典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琤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
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旁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而云落,即冻 ①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 ②人间,村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愆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③,飞廉弭节④,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胁,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人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砖,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系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注】 ① :结冰。②扃 :隔绝。③哆口:张口。④飞廉弭节:飞廉,即风神;弭节,即停止挥鞭使车缓行。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尔冥霁地表 霁:本指雨止,这里指云雾散
B.无殊阴火之潜 殊:特殊
C.去平原一万八千丈 去:距离
D.将欲过而问之 过:过错
D [过:拜访。]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风起而云落吾尝终日而思矣
B.余乃喟然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有居僧笑于旁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以故霜雪常积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 [C项,均为介词,在。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四明山过云地区罕见而奇特的木冰景观,使人仿佛置身于晶莹的世界。
B.作者在写木冰景观时,多采用结构整齐的短句,糅细腻的描写与磅礴的气势于一体,强调了过云地区之冷。
C.作者一行三人同游过云山,当作者看到自己的家乡存在木冰这一神奇景象时感到很惊奇。
D.黄宗羲的这篇山水游记,不是单纯地描摹自然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听天由命、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
D [“听天由命、与世无争的消极心态”错,由“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可知,作者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他正进行着不屈的抗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答案】 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秋》上写过它,《五行》上记载过它,为什么我们家乡也有这种奇异之景呢?
(2)住在这里的,难道就没有翻越山峰挖掘药材,说着有高深道理的话语,行为与世人不同,不受社会清平或动荡的命运干扰的人吗?
【参考译文】
壬午年,我和晦木、泽望两个弟弟进入四明山,从雪窦山返回来到过云。这里云雾密布,充满了整个山谷,乱云并不飞散,高高的瀑布因云雾遮蔽,好像停止了下落。蜿蜒曲折的山路向远处延伸,我们撒去烛火夜行,雾和露水沾湿了衣裳。山间寒气彻骨,大家相互看着对方呼吸的白气,只能听到彼此断断续续的喘气声和叹息声。忽然雾散云收,天地都出现在眼前,万物改换了样子,眼前一片光亮。小草上结着圆圆的冰珠,树上长长的枝条裹着白玉般晶莹的冰衣。幽静的竹林像插满美人头上的银色玉簪,柔软的藤蔓像缀满美人颈上的成串珠饰。风吹草木,发出琤琤琮琮玉石般的声响,就像乐器演奏的声音,即使是微小的一叶一茎,也没有不被冰雾缠绕的。
我惊奇地看着并感叹道:“这不是人们所说的木冰吗?《春秋》上写过它,《五行》上记载过它,为什么我们家乡也有这种奇异之景呢?”话还未说完,有一个当地的僧人在旁边笑着说:“这有什么值得诧异的?山中最冷,刚进入冬月,就风起云涌,冰凌满山,所以常年积满霜雪。大概因为这里地处万山之中,没有尘俗的纷争,隔绝人世,既无乡村和寺庙的烟火,也没有特殊的地火潜入,所以冬天太阳的热度到不了这里。(这里)距离平地有一万八千丈,强劲的风像急转的车轮,侵人心骨。主风的南箕星张着大口,风神在这里停止挥鞭使车缓行,到处都是土洞和长长的隧道,所以大风回旋不散。小溪迂回,山谷递转,蛟螭潜伏,山鬼妖媚。暴风强劲有力,瀑布震天作响,天地怒吼,北面山上闭塞的洞穴堆聚着冰雹,原来这里常年被北方的冬神控制。群峰高耸云霄,北斗星都似乎堕入她的腰际,杂草的气味浓郁,即使原野枯焦,沼泽干涸,巫师念咒求雨,装扮成旱魃狂舞,这里也常年如秋夜般凉爽阴湿,这里好像被太阳分割藏匿起来。况且这里怪异的松树、枫树上的人形树瘤、毒石杂草、破碎的古碑、残埋地下的砖块、腐烂的肉和白骨,都完全可以兴云吐雨。况且这里像仙宫一样有神灵治理,连山岳也散发着灵气,这里有道行极高的僧人在悬崖上刻下的文字,还有妖鸟和山怪,深峻幽邃,这里的寒气都收敛着而不散发,所以总是那么寒冷而不温暖。”
我于是喟然长叹道:“唉!同样的寒来暑往,但仍有不听命于自然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变幻无常,就有与占卜吉凶无关之处。住在这里的,难道就没有翻越山峰挖掘药材,说着有高深道理的话语,行为与世人不同,不受社会清平或动荡的命运干扰的人吗?”我正与现在的世道格格不入,准备去拜访和询问这样的人。
[过云木冰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8:欧阳冰云阅读及答案
欧阳冰云阅读及答案
①我守着季节的变换,等待着江南雪舞的曼妙,已经很久很久……犹如守着永恒,任由岁月变换。
②秋天,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天。阡陌纵横的道路无限延伸,像一双双神奇的臂膀拥抱着一望无垠的棉田。我的姐妹,系起了棉布围裙,浩浩荡荡地走进棉田。一朵朵雪白的棉花在他们的指尖盛开、飞舞。丰收的喜悦和汗水汇成棉田外那奈龙脉,龙湖滋润着江南,也滋润着江南如雪的棉花,充实着江南人的梦想和世界。
③洁白的棉花在奶奶纤细、干枯的指尖绽放,在奶奶的怀抱盛开。奶奶坐在地里剥棉花。含苞待放的棉花,包裹在青褐色的棉花桃里,奶奶用纤细的手指一掰,雪白的棉花朵儿就在奶奶干枯的手掌中悄然绽放。奶奶把剥好的棉花装在篾篓里,棉花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增高,不一会工夫就像堆砌的雪堆。雪白的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奶奶是在棉花盛开的深秋离开我们的。那夜,她坐在灯下悠悠地剥棉花,棉花一篓篓摆在奶奶面前,她就坐在洁白的棉花堆中,剥着剥着,再也没有醒来。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她盛开,一朵一朵……
④我在那个深秋背着简单的行囊,离开了江南,去追溯自己的梦想。在中原辽阔的土地上,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麦子和高粱,延伸向无边无际的天空。我穿梭在麦地里,感觉自己的渺小和浅薄。金黄的麦芒刺痛了心里柔软的底线,我躺在麦禾上哭泣,我牵挂江南美丽的雪花,温暖的棉花。粮食滋养着生命,棉花温暖着身体、精神和灵魂。奔波的日子,我夜夜拥抱温暖的棉被,那是爱的锦囊,是母亲千万里的牵挂。
⑤江南又一个雪花飞舞的季节,我归来。层层叠叠的雪花覆盖着江南的棉田,寒风张着贪婪的臂膀,要将时间留住。江南棉船小镇,像一首经典的歌谣,在龙湖的码头荡漾。我坐在龙湖的船上,凝视着江南雪中的棉船,我心中歌谣纷飞。此时此刻,我像一个纯情的江南少女,满怀心事地吟唱。雪花深处,该是怎样热闹的丰收场景,该是怎样热烈而丰富的过往。瞬间,沉淀成一片纯净的画面。
⑥棉花的枯枝还残留在风雪中。雪花飘落在棉花的`枝桠上,远远望去,像是盛开的棉花,雪白雪白,满满一地,让人心生许多惊喜和温暖。奶奶抚摸过的棉花,在雪地里盛开,仿佛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寒凉,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灵魂的蜕变。
⑦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江南雪,从奶奶的身边一直铺开,铺向遥远的天际。雪夜,我听到雪花在我的窗棂下低低地哭泣,寒风从门窗的缝隙里探着脑袋张望,瞅准了棉被的边缘,从床沿溜进我温暖的被窝。瓦楞的缝隙里,有雪花钻进来的响动,在静寂的寒夜发出隐秘的声音。我蜷缩在温暖的棉被里,里面散发着奶奶酌气息,柔情、亲切、温暖,这种气息一直在夜晚抚摸着我,环绕着我。我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奶奶像雪花一样飘过来,在黑夜中落定在床沿上,抚摸棉被和我。我不停地颤抖,雪花在我脸上融化,浸湿了棉布枕头。
⑧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到处回荡着相对的命运。棉船小镇的人们纷纷背上了棉被衣物,在雪花飞舞中走向他乡。只有漫天雪花在呜咽。雪花的归宿是土地,而棉花却选择了背井离乡。
⑨枯枝在雪地里颤抖、呼叫和哭泣。棉船失去了他的孩子,耕种棉船这块土地的孩子。离乡的脚步,踏上了寻梦的远方。枝头的雪花朵朵,犹如棉花盛开的美。此刻,却寂寞、冷清。
④无边的雪将天她合一。温暖的棉花将寒冷的身体包裹,故乡或者他乡,棉花都将像亲人一般,呵护着你。
⑩江南雪,棉花似雪,雪似棉花。是爱的精魂,是梦的故乡。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开头与结尾都写了江南雪,不仅首尾照应,营造一个绵渺、诗意的审美图景,而且取雪与棉的形似,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依恋。
B.“棉花在奶奶的指尖恒久地盛开”,既写出奶奶临终前劳作时的情景,也写出了那种温馨、那种满足在“我”心中留存的永恒记忆。
C.第七自然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雪花与寒风,渲染冬夜客居异乡的寒冷孤独,自然引发作者对奶奶的思念。
D.江南棉船小镇的秋季里,姐妹们在棉田里尽享丰收的喜悦,奶奶也在这时候走向生命的终点,这些抒情的描写,给故乡染上了一层奇丽梦幻的色彩。
E.全文以雪与樟象征灵魂的纯净、爱的温暖,旨在表达作者寻梦之旅中的追求和失落,流露出对家园的渴望与坚守的感情。
17.请简要分析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8.江南雪与棉花是文章的写作主体,文章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奶奶?(4分)
19.寻梦必将离乡,远方与故乡永远不能重合。请依据文本内容,并联系现实探究你对寻梦与归乡关系的理解。(8分)
16. A C
(A.只提及但未描写江南雪,“营造一个绵渺、诗意的审美图景”有误;C.作者已经回到了故乡,“冬夜客居异乡”有误)
17.①承上启下。紧呈上文固守家乡的单调,引出离乡寻梦的迷失,为下文的回乡作铺垫;(2分)②对比。这里写到中原大地的麦子与高粱,与江南的雪与棉花形成对比,分别象征物质与精神,一滋养生命,一温暖灵魂,引发作者的深刻思考。(2分)
18.写棉花是写奶奶,奶奶的一生与棉花融为一体,“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1分)写雪也是写奶奶,“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那是最本真最纯洁的灵魂。(1分)是奶奶把棉花和雪花勾连起来,把寒冷与温情爱心勾连起来,也把现实和梦想追求勾连起来(2分)
19.要点:①爱,在故乡。家乡有自己的亲人,有自己魂牵梦萦的往事相精神寄托。②寻梦,有时要背井离乡。③远离产生思念,异乡人的心中弥散着浓厚的皈依情结。④故乡是外出寻梦者的力量源泉,回乡可能使人获得精神滋养。要结合社会现实来阐述。
文本分析4分,结合现实阐述4分。
篇9: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木假山记
苏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孽:树木砍去后重长嫩芽。拱: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踞肆:气势雄壮的样子。庄栗:威严挺拔。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或孽而殇殇:未长成而天折
B、幸而得不破折得:能够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数量
D、余之爱之,非徒爱其似山徒:只,仅仅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其势弱于秦
B、则为好事者取去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强之以为山不赂者以赂者丧
D、且其孽而不殇与尔三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借“拔”“漂”“腐”等词写出栋梁之材的坎坷经历,并以此暗示人才的遭遇。
B、第二段是对第一段的简单重复,字句虽有改变、更换或节略,表达效果完全一样。
C、作者写木假山的形成过程,既有拟人的笔法,又有带着浓重感情的叙述兼联想。
D、本文无论是由木写到木假山,还是专写自家三峰,作者最终还是抒发自己的心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而不为樵夫野人所薪,而后得至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5)文末第三段,作者对木假山“有所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
(1)C
(2)B
(3)B
(4)也没有被樵夫、乡野之民砍木为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其中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
(5)作者敬之,是因为从木假山的姿态联想到精神,品格。中锋“意气端重”,二峰“凛乎不可犯”“岌然决无阿附意”,写出山峰的做岸不屈、不卑不亢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高尚情操和独立品格的追求。
二
[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濆(fén):水边。④岌(jí)然:高耸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殇殇:未成年而死
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咬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命运
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强之以为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以及于斧斤之不能喻之于怀
C、然予之爱之纵一苇之所如
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答
6、D.(薪:名词做动词,砍木柴)
7、C(A.以:介词,把;介词,因为。B.于:介词,表被动,被(砍);介词,在。C、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词组做主语,取消句子独立性。D、而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
8、C.(相关信息在第三段段首句,作者欣赏“木假山”的理解。原句“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关联词语,不只,不但。“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过于绝对)
篇10: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木假山记
苏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孽而殇 殇:未成年而死
B、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汩:涌出的泉水
C、而有斧斤之患 斧斤:砍伐
D、则非徒爱其似山 徒:只是
8、下列前后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B、则为人之所材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故木受绳则直
D、而又有所敬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尽述了树木或夭折,或被砍伐的种种不幸遭遇,目的是为了说明最后能被好事者拿去,加工成假山的,是树木中的幸运者。
B、作者在文中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
C、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正不阿的精神。
D、作者在最后一段里说:我喜欢它们,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与山相似,特别是它们的魁岸踞肆,意气端重使人佩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②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1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参考答案:
7、B 8、D 9、D
10、①那些有幸生长到能够担当起栋梁之任的,便被砍伐。(给分点分别是幸为则伐。幸译成幸运的,为译成动词担当,则伐译成被动句便被砍伐。)
②每当想起它们,我就怀疑其中有命运定数。(给分点分别是之其数。之译成它们,指三峰,其译成其中,数译成命运的定数。)
11、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篇11:木假山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1)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汾③,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2)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3)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 汾(fén):水边。④岌(ií)然:高耸的样子。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孽而殇,或拱而夭 夭:死亡、夭折
B. 而其激射啮食之余 啮:啃、吃
C. 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 几何:时间短暂
D. 岌然决无阿附意 阿附:逢迎、依附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 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答案:C,A,C
篇12:木木阅读答案
【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 ……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 “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佣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普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呻吟了一个整夜”的心理活动。(6分)
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6分)
【过云木冰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琢冰》阅读答案
2.过岭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