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道德教化与生态化--环境犯罪的环境伦理教育调控

道德教化与生态化--环境犯罪的环境伦理教育调控

2023-04-07 07:51:5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很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道德教化与生态化--环境犯罪的环境伦理教育调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道德教化与生态化--环境犯罪的环境伦理教育调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教化与生态化--环境犯罪的环境伦理教育调控

篇1:道德教化与生态化--环境犯罪的环境伦理教育调控

道德教化与生态化--环境犯罪的环境伦理教育调控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犯罪不断增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环境伦理教育、防治环境犯罪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包括正确的自然观教育、恰当的公正观教育、合理的利益观教育,其途径涉及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

作 者:李培超 王超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年,卷(期): 15(3) 分类号:B82-05 关键词:环境犯罪   环境伦理教育  

篇2: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环境伦理与环境教育

摘要:实施环境保护的国策,30多年来,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努力,调动最优秀的科学技术力量,进行了巨大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投资,全民行动保护环境.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环境问题仍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环境、资源、生态危机的挑战进一步严重化,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 者:余谋昌  作者单位: 期 刊:环境教育   Journal: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X3 

篇3: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

环境伦理与生态工法

环境伦理是探讨如何适当关怀、重视,并履行我们保护自然环境之责的理论与实务做法,亦可称为环境道德(environmental morals).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道家与儒家基本思想已有明确的启示,强调天地自然和谐对人类存的重要,强调人类做为万物之灵必须尊重生命的永恒意义.20世纪初,欧洲地区拜工业发展之赐,社会经济骤然起飞,但在提升物质生活的丰富度之余,却也因各项需求接踵而至,必须大量开发自然资源以因应社会发展的步调,但是随着森林野地的过度开发利用,大规模的灾害因而接二连三发生,包括雪崩、山崩、洪泛等.1938年德国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将自然景观生态的精神及手法,融入河溪治理工法之中,因而激活了尔后生态工程学门开端.而事实证明,唯有不违反大自然的运行规则,以生态系为环境管理之基本单元的`原则,方是根本解决之道,因此人类展开各种利用或遵循生态特质之技术的研究与研讨.“生态工法”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应用概念,是将生物学及地域生态学的知识活用于构造物的建设或保全上的技术.生态工法主要是利用水、土石、植物等自然性素材为基础,建造能达成自然保全或改善景观机能的构造物,其功能有助于复原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同时对地域景观的改善也有帮助.生态工法的推展开启了工程界和保育界之间的对话机制,已从过去的概念或理想,走向实务的运用,政府并将之列入重大研究与议题之中,相信未来定对台湾环境品质的提升,定有更正向的助益.

作 者:黄琼彪 HUANG Qiong-biao  作者单位:台湾林业试验所,台北 刊 名:水土保持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12(5)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环境伦理   生态工程   生态工法  

篇4:价值观念的缺损与修补--剖析环境犯罪的伦理视角

价值观念的缺损与修补--剖析环境犯罪的伦理视角

环境犯罪这一特殊性犯罪现象其成因复杂.人的价值观念、环境意识、环境道德责任及其环境法制观念的缺损是导致环境犯罪的重要原因,而价值观念的.调整则是预防环境犯罪的重要机制.

作 者:曾特清 邹国球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年,卷(期): 15(3) 分类号:B82-05 关键词:环境犯罪   环境意识   环境道德   环境教育  

篇5:环境-生态意识进步与价值-道德观念更新--兼谈解决非人类中心论与人类中心

环境-生态意识进步与价值-道德观念更新--兼谈解决非人类中心论与人类中心主义论争的新思路

生态系统无中心要素的原理, 决定了全球人化自然系统生态平衡的实现, 须以整体无中心为前提. 这一理想目标的实现, 既要依靠自我中心的人类实践活动, 又须在“广义道德关怀”指导下, 以人的实践消除“人类中心”的.痕迹. 于是, 广义道德关怀成了问题解决之关键,而将价值主体和道德客体扩展到非人类生物,则是建立广义道德关怀的根据.

作 者:杨耀坤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 刊 名: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4 23(6)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环境-生态意识   价值-道德观念   非人类中心论   人类中心主义  

【道德教化与生态化--环境犯罪的环境伦理教育调控】相关文章:

1.环境教育教案

2.德育与环境

3.马克思主义环境观点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4.民族宗教信仰与生态保护伦理

5.小学环境教育教案

6.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方案

7.能源与环境论文范文

8.树与环境作文

9.声音与环境 复习提纲

10.环境与成长作文

下载word文档
《道德教化与生态化--环境犯罪的环境伦理教育调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