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

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

2023-04-05 08:28: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多米诺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

篇1: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

每个用户的硬盘中都存放着大量的有用数据,而硬盘又是一个易出毛病的部件,为了有效的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有效的保存硬盘中的数据,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提取其中的有用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1、系统不承认硬盘

此类故障比较常见,即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口端口上,硬盘本身的故障率很少 ,可通过重新插拔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可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不承认,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条线 ,如果硬盘接在IDE的主盘位置,则硬盘必须跳为主盘状,

跳线错误一般无法检测到硬盘。

2、CMOS引起的故障

CMOS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这里主要指其中的硬盘类型。好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连接新的硬盘或者更换新的硬盘后都要通过此功能重新进行设置类型 。当然,现在有的类型的主板可自动识别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 ,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 。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他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物理地质的映射关系已经改变 ,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3、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是硬盘中的最为敏感的一个部件,其中的主引导程序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序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 。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区或光区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 ,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 ,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 3。X到目前有winDOS 95的DOS,所以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另外,像kv300等其他工具软件也具有此功能。

4、分区表错误引导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错误的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区或光区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如果把基本DOS分区类型改为05则无法启动系统 ,并且不能读写其中的数据。如果把06改为DOS不识别的类型如efh,则DOS认为改分区不是 DOS分区,当然无法读写。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 ,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分区表中还有其他数据用于纪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一般无法进行手工恢复 ,唯一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他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否则将导致其他的数据永久的丢失。在对主引导扇区进行操作时 ,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的方便,可直接对硬盘主引导扇区进行读写或编辑。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5、分区有效标志错误引起的硬盘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h,此字为扇区的有效标志,

当从硬盘,软盘或光区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 ,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标志时从硬盘启动将转入rom basic或提示放入软盘。从软盘启动时无法转入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DOS引导扇区仍有这样的标志存在 ,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其修复的方法可采用的主引导扇区修复方法 ,只是地址不同,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6、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他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在Windows 95携带的DOS 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 。但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之后使用sys c: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7、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表纪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连接的fat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DOS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fat表 ,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fat表的长度及第二个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 ,由一些工具软件如nu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debug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个fat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 。如果第二个fat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进行修复 ,最终得到*。Chk文件,这便是丢失fat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并可合并完整的文件,如果是二进制的数据文件 ,则很难恢复出完整的文件。

8、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纪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上面的chkdsk或scandisk程序的方法 ,从硬盘中搜索出chk文件,由目录表损坏时是首簇号丢失,在fat为损坏的情况下所形成的chk文件一般都比较完整的文件数据,每一个chk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 ,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9、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fdisk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现象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面0道1扇区)中的内容 。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仿造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即数据 ,但这只限于除分区或重建分区之后。如果已经对分区用format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在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10、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DOS高版本状态下,格式化操作format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DOS引导扇区,fat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 。这样通过运行“unformat c:”即可恢复原来的文件分配表及目录表,从而完成硬盘信息的恢复。另外DOS还提供了一个miror命令用于纪录当前的磁盘的信息 ,供格式化或删除之后的恢复使用,此方法也比较有效。

篇2:硬盘烧毁后数据的挽救方法

硬盘被烧坏后,数据是否能挽救主要看运气了,

硬盘烧毁后数据的挽救方法

如果运气好只是电路板上的元件烧坏,而且又能够找到相应的配件,那么只需更换元件,硬盘就会完好如初了。如果无法找到需要更换的元件,或者磁头被破坏,那就需要送到有专门读盘机的专业数据恢复点,当然这些部门收取的维修费用也可能很高。如果是盘片本身遭到了破坏,数据将无法恢复,只能更换硬盘。

篇3:挽救硬盘的几种常见方法

每个用户的硬盘中都存放着大量的有用数据,而硬盘又是一个易出毛病的部件,为了有效的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有效的保存硬盘中的数据,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提取其中的有用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1、系统不承认硬盘

此类故障比较常见,即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口端口上,硬盘本身的故障率很少,可通过重新插拔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可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不承认,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条线,如果硬盘接在ide的主盘位置,则硬盘必须跳为主盘状,跳线错误一般无法检测到硬盘。

2、cmos引起的故障

cmos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这里主要指其中的硬盘类型。好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连接新的硬盘或者更换新的硬盘后都要通过此功能重新进行设置类型。当然,现在有的类型的主板可自动识别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他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物理地质的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3、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是硬盘中的最为敏感的一个部件,其中的主引导程序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序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区或光区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

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3.x到目前有windos95的dos,所以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另外,像kv300等其他工具软件也具有此功能。

4、分区表错误引导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错误的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区或光区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如果把基本dos分区类型改为05则无法启动系统,并且不能读写其中的数据。如果把06改为dos不识别的类型如efh,则dos认为改分区不是dos分区,当然无法读写。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分区表中还有其他数据用于纪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一般无法进行手工恢复,唯一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他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否则将导致其他的数据永久的丢失。在对主引导扇区进行操作时,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的方便,可直接对硬盘主引导扇区进行读写或编辑。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5、分区有效标志错误引起的硬盘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h,此字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区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标志时从硬盘启动将转入rombasic或提示放入软盘。从软盘启动时无法转入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dos引导扇区仍有这样的标志存在,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issingoperatingsystem”。其修复的方法可采用的主引导扇区修复方法,只是地址不同,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篇4:挽救被损硬盘一例

近日朋友拿来一台笔记本电脑,C400,4.6G硬盘,发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无故死机及非法操作,用多个系统整理、磁盘扫描软件进行操作后故障依旧。决定重装Win98,重新安装后发现问题仍然存在,于是决定对C盘进行彻底格式化再装系统,用Format命令格式化至71%时,硬盘发出异常响声,格式化进程停顿后退出,系统提示“Not ready,Format terminated”,估计是硬盘某一扇区损坏。由于格式化未能完成,故原先安装的Win98仍能启动,使用Win98自带的磁盘扫描软件对C盘进行完全扫描,却未发现任何错误,换用Nonton等磁盘诊断软件对C盘进行诊断也未发现任何问题。再次用启动盘启动后对C盘进行格式化,依旧只能进行到71%。用Fdisk对硬盘重新分区后格式化,问题依旧。最后只能用LFORMAT对硬盘进行低格,过程中也未发现有任何错误,但分区后高级格式化依然不能通过。至此各种方法都已试过,无法解决问题。

想到每次将MB的C盘格式化时都是在71%处失败,估计硬盘在这一区域出现损坏,能否将损坏的这一部分空间挑出,而使用余下的有用空间呢?2000MB的71%为1420MB,估计损坏出现在1400MB-1500MB这个区域中,

决定换用PQMAGIC软件,将硬盘分成三个区,大小分别为M、2014M、512M,然后用PQMAGIC自带的FORMAT功能对三个分区进行格式化,进程中第一分区的格式化速度极快(相当于Win98中的快速格式化),而其它两个区的格式化速度较慢,并伴有校验及进程显示。结束后发现各盘都已能访问,再次安装Win98及对各盘进行扫描均正常,但使用中仍经常死机,估计问题还是未能解决。再次使用FORMAT命令对C盘进行格式化,验证了刚才的想法。最后只能再次使用PQMAGIC原先设想的容量进行分区,共对硬盘分了四个区,容量分别为1400M、100M、2000M、1024M,退出PQMAGIC,用FORMAT命令对四个分区分别进行格式化,其它三个分区格式化正常,只有估计有损坏空间的100M的分区格式化失败,用PQMAGIC软件重新回到分区列表,将100M的分区的状态(states)设为Hidden后退出。这样计算机的盘符将分别为C、D、E,容量为分别为1440,,1027。有损坏区域的硬盘部分被隐藏不用。然后重装Win98,各种软件运行正常,未再发生死机情况。牺牲了100M的硬盘空间后,损坏的硬盘仍可继续使用了。估计多做几次试验,还可将隐藏空间的容量缩减得更小。

篇5:挽救硬盘的软硬手段

在电脑系统中,最娇气、最容易受伤的设备就是硬盘了,对计算机用户来说,硬盘故障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在本文中,笔者将就硬盘拯救及防护等各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其解决之道,希望能为大家的硬盘安全提供多一点点启示,帮助大家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一、硬盘基础知识

在研究硬盘故障的具体处理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些硬盘相关的基础知识。

1、主引导记录区MBR

硬盘是一种磁介质的外部存储设备,在其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Track),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硬盘的第一个扇区(0道0头1扇区)被保留为主引导扇区。主引导扇区内主要有两项内容:主引导记录(对操作系统进行引导)和硬盘分区表。计算机启动时将读取该扇区的数据,并对其合法性进行判断(扇区最后两个字节是否为55AA或AA55),如合法则跳转执行该扇区的第一条指令。所以硬盘的主引导区常常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从而被篡改甚至被破坏,

2、硬盘控制器

硬盘控制器是硬盘及其他具有相同接口规范的外部设备(如CD-ROM驱动器)的管理者,由它来完成驱动器与内存之间的命令及数据传输。硬盘控制器发生故障或连接不正确将会导致硬盘无法正常工作。 3、CMOS中的硬盘信息

在计算机的CMOS中也存储了硬盘的信息,主要有硬盘类型、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道扇区数、寻址方式等内容,对硬盘参数加以说明,以便计算机正确访问硬盘。

当CMOS因故掉电或发生错误时(启动时一般会提示“CMOS Checksum Error”或类似信息),硬盘设置可能会丢失或错误,硬盘访问也就无法正确进行。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重新设置硬盘参数,如果事先已记下硬盘参数或者有某些防病毒软件事先备份的CMOS信息,只需手工恢复即可;否则也可使用BIOS设置(Setup)中的“自动检测硬盘类型”(HD Type Auto Detection)的功能,一般也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篇6:硬盘安装方法说明文

硬盘安装方法说明文

计算机DIYER的朋友们一定都经常拆自己的电脑吧,那些初学电脑的朋友们看到这些高手“修理”这些电脑是不是心生羡慕呢,这里像大家介绍一些电脑中几种硬盘的安装方法,希望在大家DIR中有所帮助!

第一:IDE硬盘的安装

硬盘的硬件安装工作跟电脑中其它配件的安装方法一样,用户只须有一点硬件安装经验,一般都可以顺利安装硬盘。单硬盘安装是很简单的,笔者总结出如下四步曲。

1、准备工作。安装硬盘,工具是必需的,所以螺丝刀一定要准备一把。另外,最好事先将身上的静电放掉,只需用手接触一下金属体即可(例如水管、机箱等)。

2、跳线设置。硬盘在出厂时,一般都将其默认设置为主盘,跳线连接在“Master”的位置,如果你的计算机上已经有了一个作为主盘的硬盘,现在要连接一个作为从盘。那么,就需要将跳线连接到“Slave”的位置。上面介绍的这种主从设置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时也会有特殊情况。如果用户有两块硬盘,那最好参照硬盘面板或参考手册上的图例说明进行跳线。

3、硬盘固定。连好线后,就可以用螺丝将硬盘固定在机箱上,注意有接线端口的那一个侧面向里,另一头朝向机箱面板。一般硬盘面板朝上,而有电路板的那个面朝下。

硬盘连接面板背面:(下图)

4、正确连线。硬盘连线包括电源线与数据线两条,两者谁先谁后无所谓。对于电源的连接,注意上图中电源接口上的小缺口,在电源接头上也有类似的缺口,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电源插头插反了。至于数据线,现在有两种,早期的数据线都是40针40芯的电缆,而自ATA/66就改用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如上图所示。连接时,一般将电缆红线的一端插入硬盘数据线插槽上标有“1”的一端,另一端插入主板IDE口上也标记有“1”的那端。数据线插反不要紧,如果开机硬盘不转的话(听不到硬盘自举的响声),多半插反了,将其旋转180度后插入即可。

硬盘40针80芯接口电缆:(下图)

第二:多个IDE硬盘安装与设置

主板上一个IDE 接口可以接两块硬盘(即主从盘),而主板有两个IDE口即IDE1和IDE2,所以理论上,一台个人电脑可以连接四块硬盘。如果你使用适配卡,那就可以连接更多硬盘。对于多硬盘的安装,归根到底就是双硬盘安装,因为IDE1与IDE2上的硬盘安装是完全一样的。下面笔者重点介绍双硬盘的安装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一般来说,双硬盘安装有如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在开始安装双硬盘前,用户需要先考虑几个问题。首先是机箱内空间是否充足,因为机箱托架上能安装的配件非常有限,如果你又安装了双光驱或者一光驱一刻录机,那想再安排第二块硬盘的空间就有些困难。其次是电源功率是否够用,如果电脑运行时,电源功率不足,经常会导致硬盘磁头连续复位,这样对硬盘的损伤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长期电源功率不足,对电脑其它配件的.正常运行也非常不利。

2、主从设置。主从设置虽然很简单,但可以说是双硬盘安装中最关键的。一般来说,性能好的硬盘优先选择作为主盘,而将性能较差的硬盘挂作从盘。例如两块硬盘,一块是7200RPM,另一块是5400RPM,那么最好方案就是将7200RPM的硬盘设置为主,5400RPM的硬盘设置为从。现在市场上的硬盘正面或反正一般都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及由电缆选择(Cable Select)的跳线方法,按照图示就能正确进行硬盘跳线,假如你的硬盘上没有主从设置图例,那可以查相关资料得到跳线方法。

硬盘从盘设置:(下图)

硬盘主盘设置:(下图)

3、硬盘固定。接下来,也是最后一步,用十字螺丝刀打开机箱,在空闲插槽中挂上已经设置好主、从盘跳线的硬盘,并将硬盘用螺丝钉固定牢固。

双硬盘的固定:(下图)

4、硬盘连线。双硬盘安装中的硬盘连接方法与单硬盘完全一样,即正确连接电源线、数据线即可。如果硬盘是支持ATA/66以上的接口类型,那就需要40针80芯的专用接口电缆。

双硬盘的接线:(下图)

经过上面介绍的四个步骤,双硬盘即可正确安装。在双硬盘的连接时,这里再提一些注意事项。第一、最好将两块硬盘分别接在主板上的两个IDE口上,而不要同时串在一个IDE口上,此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盘设置,不过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双硬盘盘符交错问题,具体解决方案在稍后的章节中将作详细介绍。第二、如果用户还有如光驱、刻录机等设备,那最好连将两块硬盘连接在同一根硬盘线上,这样的做法是不让光驱的慢速影响到快速的硬盘。

第三:SCSI硬盘的安装

相对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来说,SCSI可以称得上历史悠久。从技术角度来说,SCSI和IDE非常相近,只是系统对两种技术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已。不过,SCSI具有一些IDE所不具备的优势,使其更加适合于那些对快速访问大批量数据有较高要求的服务器系统

过去,速度是SCSI技术的一大卖点,但是随着IDE接口类型的发展,SCSI的速度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但是,SCSI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而且相对于同等数量的IDE设备来说,系统资源的占用量更小。需要注意的是,除非系统主板自带SCSI控制器,否则我们需要专门购买和安装一块SCSI控制卡才能使用SCSI硬盘。关于SCSI硬盘的安装,有一些比较特别之处。

1、SCSI无主从之分

SCSI硬盘的跳线与IDE截然不同,它没有主从盘之分,而只有ID号。硬盘ID号的设置使用的是二进制数字。缺省状态下SCSI控制器的ID号为7。虽然我们可以更改该设置,但是建议保留默认值。对于各种SCSI硬盘ID号的设置并没有任何严格的规定。虽然没有任何限制,但是我们还是应当合理的分配ID号。绝大多数SCSI硬盘在出厂前ID号都被预先设置为6,这里建议将系统启动盘的ID号定为6,然后随着硬盘的增加,依次递减设为5,4,3等等。

2、设置SCSI硬盘ID

SCSI硬盘使用3个跳线设置ID,其中的每一个针脚各自对应一个二进制数,依次为1、10和100,即1、2和4。

我们已经提到过绝大多数SCSI硬盘的ID都被预先设为6,也就是使用第2和第3个针脚进行跳线。这是因为第3个针脚的对应值为4而第二个针脚的对应值为2,所以跳线值为6。如果我们需要把一块硬盘的ID号设为5,可以将1、3针脚跳线,从而得到1 4=5。不过关于针脚的设置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商的规定,因此我们一定要首先查看一下硬盘上的说明。

除了上面这两点要特别注意之外,它的硬件安装与IDE硬盘基本相似,这里笔者不再熬述。不过SCSI硬盘的接口类型比较多,而其数据线的种类也比较多,有68针的、也有80针的。用户在安装时要看清自己硬盘支持何种接口,使用什么样的接口电缆,如果接口与电缆不相吻合,可以使用转换口将它们串起来。

第四:安装USB硬盘

USB设备素来以热插拔、安装方便著称,但是这不是说不需要安装驱动。对于USB硬盘的安装,硬件安装方法就不必多说了,购买硬盘时肯定会附带一根USB电缆,使用该电缆连接USB硬盘与电脑主机即可。而对于USB硬盘驱动的安装,跟安装其它普通设备的驱动也完全一样,只需你有一定的操作经验,一般都能顺利完成安装工作。下面再简单提一下驱动的安装过程。

将USB硬盘连接到电脑主机后,系统即会提示发现新硬件,然后按照系统提示,一步一步往下,必要时放入驱动程序盘,并且指定驱动程序所在目录,最后,系统即可正常识别出USB设备。

安装完成后,在“我的电脑”内,就会显示出移动硬盘的盘符,接着用户就可以跟操作本地硬盘一样使用USB移动硬盘。

安装完成:(下图)

活动硬盘的连接

现代社会,数据交换已成了十分常见的事情。以前我们通常使用普通软盘,但它因传输速度太慢而且极容易损坏,所以对我们交换数据带来诸多麻烦。使用新式的Zip、微型硬盘等固然是一种非常完善的解决方案,可是却要求对方也有一致的驱动器,这样才能在对方的机器上将数据读出,而且这类产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相对来说,外置式活动硬盘使用起来则更加得心应手。

根据是否组装,活动硬盘可以分为正规型活动硬盘和组装式活动硬盘,这类似于品牌机和兼容机的区别。前者有正规品牌,有单独可以方便取出的活动硬盘,这有如软驱中软盘般使用灵活。而后者则是通过购买活动硬盘盒和IDE硬盘组合,特点是价格便宜,并且能根据用户需求自由选择产品容量。

活动硬盘的安装也十分简单,一般来说,活动硬盘外盒上有两个接口,输出到电脑的并行口和转接到打印机的输出口。把硬盘盒螺丝拧开,打开盖,将IDE硬盘放入盒中,然后把硬盘盒内的电源线和数据线连接到硬盘上,接着固定硬盘,合上盒子,这样就组装完了。使用时,把硬盘盒的并行口连接到电脑的并行口上,然后将打印机连接到硬盘盒的打印机的输出口上。最后,电源线的连接肯定不能忘记。

篇7:硬盘资料加密方法

我们对于电脑的日常操作中,经常会有很多秘密的文档,或者不愿意公开的文档,如果你这个时候上网遭遇到了 ,这些文档就会全部落入 的手中。各类“门”事件就是隐私资料被窃取所致。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呢?笔者来教大家三招,将自己的硬盘资料加密。方法如下:

方法一:一般用户硬盘资料加密方法

此方法的思想是,使用组策略工具,将存放着隐私资料的硬盘设置成不可访问。一次选择“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回车。然后就会出现组策略窗口,依次选择“用户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双击右边的“防止从“我的电脑”访问驱动器”,选择“已启用”,然后在“选择下列组合中的一个”的下拉组合框中选择你希望限制的驱动器,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有人双击被限制的磁盘驱动器,系统将会出现错误提示窗口“本次操作由于这台计算机的限制而被取消。请与您的系统管理员联系”。大部分的 对这种状况就束手无策了。

方法二:修改注册表隐藏磁盘驱动器

通过隐藏磁盘驱动器,我们也可以达到保护磁盘文件之目的,

在注册表的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中新建一个DWORD值,命名为NoDrives,并为它赋上相应的值。例如想隐藏驱动器C,就赋上十进制的4(注意一定要在赋值对话框中设置为十进制的4)。如果我们新建的NoDrives想隐藏A、B、C三个驱动器,那么只需要将A、B、C驱动器所对应的DWORD值加起来就可以了。同样的,如果我们需要隐藏D、F、G三个驱动器,那么NoDrives就应该赋值为8+32+64=104。怎么样,应该明白了如何隐藏对应的驱动器吧。目前大部分磁盘隐藏软件的功能都是利用这个小技巧实现的。隐藏之后,WIndows下面就看不见这个驱动器了,就不用担心别人偷窥你的隐私了。

方法三:使用“磁盘管理”组件隐藏磁盘驱动器

操作步骤如下:右键“我的电脑”->“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配置窗口。选择“存储”->“磁盘管理”,选定你希望隐藏的驱动器,右键选择“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删除”即可。

大部分用户在这里不敢选择“删除”,害怕把数据弄丢了,其实这里完全不用担心害怕,实在不行可以先删除一个没数据的磁盘试试!因为系统紧紧删除路径让你找不到!想恢复直接的重复上述步骤添加即可

前面三种加密方法都是利用Windows自身附带的功能实现的,加密强度较低,不太适合商业级需要。下面再介绍几种绝对安全的加密方法。

篇8:硬盘的保养方法

硬盘是电脑中最重要的存储设备,虽然本身的价值并不算大,但是硬盘上的数据价值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如果您的硬盘出现故障,在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就可能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硬盘承载的数据量越大,损失也就越大,而数据恢复的价格远远超过硬盘本身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您的硬盘,本文介绍了一些关于硬盘日常保养的方法,确保您硬盘上数据的安全。

硬盘读写数据时切勿断电

切勿在硬盘工作时突然关闭电脑主机。

硬盘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之中,如果突然关闭电源,可能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虽然 HP 和硬盘厂商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措施,但是突然断电还是很容易造成硬盘物理性损坏,这不只是丢失数据的问题,一些物理性损伤很有可能无法修复。所以,在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硬盘在读写数据时突然断电或读写过程中强行关机等情况。

注意硬盘的温度

温度对硬盘的寿命也是有影响的。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长时间地使用硬盘的话,硬盘积聚的热量会越来越高,而硬盘本身是高精密设备,尽管HP电脑采用很好的风扇设计,但如果机器放置在通风差和温度很高的环境下使用,都可能会造成硬盘电路元器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此外,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集成电路元器件上,造成短路;特别是不要在夏天非空调环境下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

定期整理硬盘碎片

使用硬盘过程中,经常创建、删除文件会自动产生许多碎片,如果碎片积累了很多,在访问某个文件时,硬盘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来读取该文件,不但访问效率下降,而且还有可能会损坏磁道。定期做磁盘碎片整理,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取效率,有效地减轻硬盘的负担,即使是数据丢失,恢复起来也比较方便,

小心拆卸安装硬盘

1.不能用手随便地触摸硬盘背面的电路板,这是因为在气候干燥时,人的手上可能会有静电,在这种情况下用手触摸硬盘背面的电路板时,“静电”就有可能损坏硬盘上的电子元件,导致硬盘出现故障。用手拿硬盘时应该抓住硬盘两侧;

2.轻拿轻放,避免震动和受到外力的撞击,杜绝硬盘在工作时移动电脑;

3.拆装硬盘注意不要把密封签弄破,否则可能会由于外部灰尘进入,造成硬盘磁头损坏。

不要连续使用 BT 下载

Bittorrent 下载是 P2P 交换文件模式,网络上各用户之间共享资源,互相当种子和中继站,俗称 BT 下载。由于每个用户的下载和上传几乎是同时进行,因此下载的速度非常快,如果电脑连续 24 个小时都在使用 BT 下载,那么 BT 下载的速度和下载的内容对硬盘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例如,下载一部 10G 以上连续剧,下载的种子数并不稳定,这样下载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往往需要 24 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内不断地下载,甚至用几 K/秒的速度去下载几十 G 的数据,这样连续不间断频率地读写硬盘,硬盘的老化速度及出现问题的机率就加大了。

防止灰尘进入

灰尘对硬盘的损害是非常大的,硬盘很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使其长期积累在硬盘的内部电路元器件上,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发,使电路元器件的温度上升,产生漏电或烧坏元件。

灰尘也可能吸收水份,腐蚀硬盘内部的电子线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量。

定期对硬盘杀毒

病毒程序会破坏硬盘中的数据及系统,为了保证您硬盘上数据的安全,应该使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查杀,同时对重要数据进行保护和备份。

【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相关文章:

1.硬盘安装方法说明文

2.硬盘散热问题

3.笔记本(硬盘篇)

4.信念挽救生命作文400字

5.硬盘 什么是网络硬盘

6.报废硬盘维修实录

7.挽救的近义词同义词有哪些

8.挽救中国的宝贵传统文化作文

9.关于硬盘80pin数据线问题

10.硬盘盘符更改的批处理软件教程

下载word文档
《挽救硬盘的几个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