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

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

2023-03-07 07:56: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来吃三碗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

篇1: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

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

目的:筛选黄花蒿组织培养的配方,以寻求黄花蒿生长的'最佳自然条件.方法: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激素,制备不同培养配方,筛选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结果与结论:诱导黄花蒿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苄氨基嘌呤(6-BA)(2.0 mg/L)+激动素(KT)(2.0 mg/L);诱导黄花蒿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 mg/L)+吲哚乙酸(IAA)(1.0 mg/L).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出愈时间最慢,出愈率较低,但其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后期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出苗率都很高,且不易产生褐变;带腋芽的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快,但分化率不及叶片愈伤组织,易褐变,适于快速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直接用于快繁;花序基本不形成肉眼可见愈伤组织,直接形成幼苗.

作 者:贾秀山 廖宇静 于飞飞 杨燕池 尹秋平JIA Xiu-Shan LIAO Yu-Jing YU Fei-Fei YANG Yan-Chi YIN Qiu-Ping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重庆市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重庆,400716 刊 名:生物技术通讯  ISTIC英文刊名:LETTERS IN BIOTECHNOLOGY 年,卷(期): 19(2) 分类号:Q943.1 关键词:黄花蒿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分化   外植体   培养基   药用植物  

篇2:《黄花蒿》阅读答案

杨斧

①中国学者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黄花蒿”“青蒿素”也开始引起关注。但人们的疑问也接踵而至:为什么“青蒿素”的来源植物不是“青蒿”而是“黄花蒿”?它们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植物?

②具备一定植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被国人俗称为“蒿子”的野草,在植物学上大多属于菊科的蒿属。例如:在端午节被挂于门上驱邪的艾蒿,西北荒漠上被用来固沙的沙蒿,嫩苗可以当野菜食用的蒌蒿……这类植物大都是身材高大的野草,气候适宜时,一些种类可以长到1~2米高,因此被古人通称为“蒿”——草之高者也。

③但与高挑的身材相逆的是,这类植物的“花朵”却很小,不要说体型较大的蛾、蝶类在其上无法立足,就连体型较小的蜂类和蝇类,“上门服务”也十分不便。没关系,蒿子们另辟蹊径,改由风为“媒人”,同样达到了异花授粉的目的。蒿属植物还有一个为人乐道的共性:它们虽然难得开出艳丽醒目、气味芬芳的花朵,却多数遍体生“香”,揉搓茎叶,特殊的气味令人难忘。

④蒿属植物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其属有300多个成员。由于他们在菊科中的特殊地位和分布地域宽广、种类繁多,具有特殊香气等特点,受到现代植物分类学鼻祖林奈的青睐,特别选用在欧洲古代传说中赫赫有名的树林和植物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名字,将其命名为“Artemisia”,使这些无婀娜多姿的野草,充满了仙气。

⑤中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适于蒿属植物生长。在《神农本草经》及以后的一些本草典籍中,青蒿、草蒿、香蒿等名称跃然纸上,成为中草药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从《本草纲目》起,黄花蒿始与青蒿比肩,但却以“臭蒿”作为“释名”,与“香蒿”——青蒿相区别。在此后的几百年间,除了植物分类学文献或以此为基础的.较权威的植物资源利用手册外,“青蒿”和“黄花蒿”这两个中文名字往往混淆不清。结果,当诺贝尔奖到来后,一些人自然产生疑问。

⑥毋庸置疑,中医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贡献卓著。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传统中草药体系并非建立在现代植物分类学基础之上,因地域或习俗的差别,物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198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草药同名异物辩》中,仅以吉林省所产药物为主,就收载了42组,约350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或名称同音而物异的草药。看来问题还真不少。尤其是许多入药植物应用历史久远,为今天中草药的科学应用遗留了不少问题,青蒿和黄花蒿的是非之争,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要保证处方中植物物种的正确无误,必须应用植物分类学等知识,对其进行准确的分门别类。

⑦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青蒿素的来源植物是林奈定名的蒿属植物Artemisia annus L.,头状花序小而多,黄色。据我国植物分类学家考证,此即《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黄花蒿”。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76卷第二分册中,它的中文正名为黄花蒿,异名有草蒿、青蒿、臭蒿等20余个。而在以往一些植物学文献中被称为“青蒿”的植物,拉丁学名为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不含青蒿素。

⑧由此看来,青蒿素的来源植物是黄花蒿不容置疑。但一些关心青蒿和青蒿素的人仍在“思辩”青蒿和黄花蒿的谁是谁非。如果这种执着精神进一步演变成深入探究草药世界的动力,为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的和谐作出贡献,意义将远不止于此。

(选自《大自然探索》第1期,有删改)

10.根据文章内容看,人们为何会产生“为什么‘青蒿素’的来源植物不是‘青蒿’而是‘黄花蒿’”这样的疑问?(3分)

11.请分析“……被国人俗称为“蒿子”的野草,在植物学上大多属于菊科的蒿属”一句的语言特点。(3分)

12.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你从本文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的精神或科学的方法。(2分)

参考答案:

10.(3分,大意对即可)传统中草药体系并非建立在现代植物分类学基础之上,因地域或习俗的差别,物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所以“青蒿”和“黄花蒿”这两个中文名字,人们往往长期混淆不清。(回答“因‘青蒿素’中含有‘青蒿’一词而产生疑问”的,不得分,因为题目要求“根据文章内容看”。)

11.(3分)这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1分)“大多”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只是“蒿子”的大部分种类(而不是全部种类)在植物学上属于菊科的蒿属。(1分)表明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反之就太绝对化了,就不符合科学事实了。(1分)

12.(3分)第⑥段主要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举《中草药同名异物辩》一书为例字,并列出具体的统计数据,以说明“物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的现象,使说明具体化,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13.(2分,可以有不同角度、不同答案,可有自己的见解,符合文意且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为了保证中药处方中植物物种的正确无误,我们必须应用植物分类学等知识,对其进行准确的分门别类。示例2:应该把争议青蒿和黄花蒿谁是谁非的执着精神,进一步演变成深入探究草药世界的动力,为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的和谐作出贡献。例3:学习屠呦呦团队的研究精神,不断探索和发展传统医药,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科研成果。

篇3:龙眼组织培养研究

龙眼组织培养研究

以龙眼茎尖或带腋芽茎段为材料,不经愈伤组织阶段直接诱导腋芽萌动、培养成苗的方法建立组培快繁体系.茎段萌芽诱导最佳激素组合为6-BA0.5mg/L+2,4-D10mg/L+GA3 0.5mg/L和6-BA0.5mg/L+IAA 0.2mg/L+GA3 0.5mg/L,萌芽率都是94.896%;萌芽系数最佳的激素组合为6-BA0.3mg/L+IAA0.1mg/L+GA3 0.5mg/L,达4.15;萌芽率与萌芽系数呈反相关.生根诱导最佳激素组合为6-BA 0.05ms/L+IBA0.5mg/L和6-BA0.05mg/L+IBA1.0mg/L,生根率均为66.6667%.

作 者:黎明 杨洁浩 李映志  作者单位:黎明(广东省茂名市鉴江流域水利工程管理局)

杨洁浩,李映志(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刊 名:中国热带农业 英文刊名: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年,卷(期): “”(3) 分类号:S6 关键词:龙眼   芽诱导   生根诱导  

篇4:柱花草组织培养研究

柱花草组织培养研究

以6个柱花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柱花草愈伤组织的诱导、芽和根的分化等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外值体和培养基对柱花草组织培养的影响较大.愈伤组织的诱导,6个品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的外值体却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其中真叶的出愈率最高;芽和根的'分化,真叶的分化系数、生根率和生根系数最高,最佳芽和根的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1.0 mg/L NAA+ 4.0 mg/L KT,1/2MS+1.0 mg/L NAA+ 0.5 mg/L KT.

作 者:钟军 智旭丹 杨波 ZHONG Ju-na ZHI Xu-dan YANG Bo  作者单位:钟军,ZHONG Ju-na(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

智旭丹,杨波,ZHI Xu-dan,YANG Bo(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

刊 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2(5) 分类号:Q949.751.9 关键词:柱花草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培养基  

篇5:黄花石蒜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黄花石蒜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1植物名称黄花石蒜(Lycoris aurea Herb.),又名忽地笑. 2材料类别鳞茎. 3培养条件(1)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6-BA 10mg・L-1(单位下同)+NAA 0.5;(2)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6-BA 5+NAA 0.5;(3)生根培养基:MS+IBA 2.上述培养基均加入3%蔗糖和0.8%琼脂,培养基灭菌前pH 5.8.培养温度为19~21℃,光照时间为12 h・d-1,光强为24~30μmol・m-2・s-1.

作 者:王清 彭菲 肖艳 WANG Qing PENG Fei XIAO Yan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长沙,410004 刊 名:植物生理学通讯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2006 42(2) 分类号:Q94 关键词: 

篇6:核桃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核桃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综述了影响核桃组培的`主要因子,不同的核桃品种、培养基、激素和培养条件等都会影响核桃的组织培养.并对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褐化、污染、适宜培养基选择和外植体选择等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对核桃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 者:伊书亮 郭国宁 葛世栋 周米生 宋蒙亚 孙皓晗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9 15(11) 分类号:Q944.6 关键词:核桃   组织培养   研究进展  

【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相关文章:

1.三色马先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2.桃儿七的组织培养

3.玉米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4.盆栽扶郎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5.采黄花劳动实践心得

6.《蒿里行》原文及译文

7.蒿菜和花菜小学生作文

8.遍地黄花迎重阳学生作文

9.黄花满地的时节作文500字

10.石香薷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下载word文档
《黄花蒿组织培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