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周期训练(1):历史与一般性综合适应症
“每天都吃椰子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带你走进周期训练(1):历史与一般性综合适应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带你走进周期训练(1):历史与一般性综合适应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带你走进周期训练(1):历史与一般性综合适应症
周期的应用其实并不是那么直接,语境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对周期的看法是,它肯定有其作用,但由于一些未经证实或武断的假设、理论,周期往往被复杂化了。周期的「好」的一面,即有用的一面,正是其简单性和直接性——周期不应当是令人迷惑不解的。
历史
1956年奥运会之后,周期首先出现于俄罗斯。周期的出现主要基于俄罗斯当时的两个潮流:一般性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和长期集中计划(苏联的五年规划)。
周期的核心是一种自上而下、长期的计划、规划方法。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极其热爱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有时候效果拔群(比如说二战后苏联的生产业、能源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扩张),而有时候却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如说苏联农业规划失败带来的饥荒,死亡人数比纳粹大屠杀都多)。周期化训练背后的最初动力只不过是苏联对长时期、自上而下的方法的迷信蔓延到了运动上而已。如果你是这个时期的苏联教练,而你的运动员的目标是四年后的奥运会的话,你当然需要提前四年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来安排训练。必须要指出,当时他们并没有数据显示长期计划(按一年、四年来计划)能比短期计划带来更好的效果,只不过是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根植其脑海中而已。这个时期出现的周期化模型都是基于对1956年和1952年的奥运会选手的回顾性分析(retrospective analysis),但据我所知,并没有展开任何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而西方流传着「苏维埃秘密」的神话,认为周期能够解释为何苏联能统治冷战时期的奥运会奖牌榜。西方的教练直到后来才接触到了周期化方法,因此苏联的计划仍然甩西方几光年。
但这么理解「苏维埃秘密」,显然忽略了很多更加重要的因素,比如说苏联举国体制的体育、天赋筛选计划,以及苏联在运动上的「黑科技」(药物)也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国家也有,但苏联是最先开始的,也是做的最好的之一)。当你检验研究时,会发现药物和先天天赋的差异,要远胜过训练计划带来的差别(假设训练计划对实现运动员目标来说足够有挑战性也足够有专项性)。就算是像训练容量这么基础的元素带来的差异都没有那么大,高容量的确比低容量能更快地增长力量,但优势也只有大约20-25%;然而,不同人对相同训练计划的反应差异可高达四倍,而在整个训练生涯中,类固醇能帮你多增长差不多两倍的肌肉量。
更重要的是,苏联奥运会成绩在广泛使用周期化训练后并没有得到什么有意义的提高。在采用周期化训练后,这些成绩与周期前的金牌数量没什么本质差别。
使用周期后,苏联所获得金牌占总金牌数量的比例仅仅提高了0.90%,奖牌获得比例还下降了0.90%。
一般性适应综合症(GAS)
一般性适应综合症的意思是,当受到一个压力因素时,会出现三个一般性阶段:「警觉」(alarm)、「抵抗」(resistance)和「衰竭」(exhaustion)。警觉阶段的特点是,身体受到压力然后「表现」下滑。抵抗阶段的特点为,随着身体学习处理压力,「表现」得以提高。最后,衰竭阶段的特点为,随着压力因素的大小和持续时间超出了身体的处理能力,「表现」迅速下滑。
你会注意到,「表现」二字我都是加了引号的。因为真正针对GAS的研究没有一个是针对我们所感兴趣的表现。研究主要观察的都是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对致命、非致命剂量的不同压力的反应(药物、温度、外力等)。另外,研究主要观察的是对压力因素的急性反应(激素水平改变模式或器官变化)呈警觉-抵抗-衰竭模式,而不是长期训练计划。唯一一个对非急性反应的GAS进行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对药物的耐受性培养。
GAS对运动的应用没有得到很多推动,因为运动适应性的很多方法看起来和GAS非常像(而大部分人要么不真正的理解GAS研究,要么高估了GAS的一般性。)训练后,运动表现急性下滑(你离开健身房时,身体比刚去时是要虚弱的),恢复几天后,你就变强了,如果你不练的话,过几天又会下滑了。另外,训练量正确的话,表现会提高,而训练过多时,表现会下滑。这两个曲线看起来和警觉-抵抗-衰竭曲线非常相似,但背后的原因和得到这些曲线的方法却大不相同。训练过度的确与衰竭阶段很相似,但GAS并不是其解释模型。
而班尼斯特的刺激-反应模型(强健度-疲劳模型)比GAS能够更好的解释训练带来的慢性表现改变,如下:
GAS为周期提供了诸多理论支持:
训练刺激需要足够大才能让你进入「抵抗」阶段,但训练刺激过大、过久会导致「衰竭」。因此,训练刺激需要周期性变化或循环。
由于「恢复能量」有限,每个阶段应当只用于训练一种生理特性。同时训练过多生理特性会降低所有特性的适应性,同时增大衰竭的风险。
训练负荷可以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先前对压力因素的承受使得人体能够在未来承受更大的压力因素而不至于衰竭。这些说法的出现,GAS有其功劳,但全用GAS来解释的话就夸大其词了。
训练过多的确会导致训练过度,但用GAS来解释的话就没什么道理了。记住,GAS的研究本身处理的是急性压力反应,而不是长期压力反应,如此武断地应用非常愚蠢。另外,能够带来短期力量增长的训练负荷可能会导致长期的衰竭,反过来也是有可能的:随着你适应了特定的训练负荷,当前的压力因素逐渐变得不足了——这么看的话,单纯的增加训练负荷比循环新的刺激要有意义得多。
同时训练多种身体素质会降低适应性速度、导致训练过度也是真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干扰效应」——有氧训练(尤其是错误应用的大量有氧)会降低肌肉生长和力量增长速率。但用「恢复能量」来解释就扯淡了。向干扰效应的反方向训练的话,力量训练、增强式训练加上有氧训练实际上会增强耐力表现——对肌肥大和力量的干扰效应是由于确切(specific)的肌肉神经系统影响,就像力量训练对耐力表现的益处也是由确切的肌肉神经系统影响引起的一样。而一般性适应综合征则不具有此特性。
最后一点,之前暴露在压力因素之下的确会让你在未来能承受更大的同类压力而不会衰竭,但这些力量训练适应性仍然是确切的(也就是重复努力效应,repeated bout effect,带来神经系统和结缔组织上的改变),而不是一般性的。另外,GAS研究本身只研究了在面对极端压力因素时,先前的刺激对后来的死亡风险的影响,而不是后来需要怎样的训练负荷才能带来有益的训练适应性。你愿意的话,可以用GAS来解释训练负荷为什么能逐渐增加,但实际上有更好的解释。
表面上来看,GAS看起来很像对训练的反应。GAS的概念足够简单,在具体探讨人们对训练的适应和反应之前,用这个作为理解训练过程的模型足够了。但GAS本身与训练的方方面面并无直接关联,因此将其作为周期的根基不那么李菊福。
篇2:带你走进周期训练(2):力量举之简单性
所有的周期模型都有以下假设:
任何训练计划的目标都是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表现、在全年中最重要的比赛或奥运会中表现达到巅峰;
训练引起专项适应性;
训练不同的特性会导致干扰,引发很小甚至无法引发适应性;
维持特定适应性所需的训练容量比最初建立该适应性所需容量要小;
每种训练适应性都基于另一种适应性,因此训练不同特性的顺序会对你训练周期后取得的表现有着显著影响。我并非要和这些观点唱反调,其中有几项是有数据支持的,而有些几乎是无需证明的(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如此)。
然而,在不同体育项目中,这些假设起到的影响也不同,尤其是力量举这种简单的运动。
让我们拿力量举和美式足球为例进行对比。
美式足球需要一定的有氧和无氧体能基础才能支撑下一场比赛,同时还需要很高的肌肉量才能碾压其它球员、作为发力的基础,也需要巨大的力量,强大的爆发力(功率、速度),以及大量比赛的技术训练,还有团队进攻、防守计划。
大部分其它体育项目都有着类似的需求。比如说,美式足球对肌肉量和力量的要求可能更高,而足球对有氧、无氧体能要求更高,但二者都需要有氧\无氧体能、速度和功率输出(这一点部分依赖于发力能力,而发力能力部分取决于肌肥大)、以及大量的技术动作和团队协作训练。
对大部分体育项目来说,你所需要训练的很多身体素质可能是互相冲突的(大量有氧训练会阻碍肌肥大、力量以及功率速度输出),而同时训练所有的这些特性带来的训练压力会使你很难同时提高所有的方面。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提高体能还想提高爆发力的话,大量的体能训练几乎一定会限制你的爆发力训练,影响你的功率/速度增长。
希望看到这里你还没烦,我知道这个系列是关于力量举的,但有些前提必须要说清楚
当然,运动员还需要有足够的体力去做技术、专项训练,这才是场上最重要的方面。而这更是抢走了大量训练其它素质的时间。另外,运动员一般还要保持好竞技状态来面对一年多次的比赛,同时还要从比赛中恢复过来。
考虑到这些,大部分运动项目采用传统周期模型就很有道理了(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大部分项目都需要采用自上而下的计划,盘算下你到底想要提高哪方面,那么其它方面就仅仅维持一下就好了,以及如何平衡各项需求等。
而力量举,需要四个基础(前两个是最重要的):
熟练掌握三项简单的动作
拥有足够的肌肉量来发力
比赛日那天身体状况良好,不让疲劳影响比赛发挥
良好的身体构成(体脂),以免落在不必要的大重量级那么,该怎样熟练掌握蹲推拉三大项?
当然是用较重的重量、很高的容量去训练深蹲、卧推和硬拉(或者与之相似的动作,本系列后面会讲)。
那么如何获得足够的肌肉量?
针对三大项所需的肌肉量来说,没什么动作比三大项以及相似的变式来说增肌效果更好了。另外,增肌的最有效方法也是用较重的重量和很高的训练容量去训练。
比赛前降低疲劳很容易,赛前几周降低训练容量即可,详情请阅读《力量举赛前究竟该如何Peak?》。
最后一点,身体构成不是特别依赖于训练,如果你想减脂的话,可能会需要降低下训练容量\强度,但训练不需要做太大的变动(在热量盈余时能够有效构建力量和肌肉量的训练在热量缺口时一般也有较好的维持力量、肌肉量的效果)(相关阅读:《制定有效减脂计划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简单来说,力量举是一项极为简单的运动,并不需要将特别多的身体素质都发展到较高水平(比如说提高下有氧能力或许能帮你提高下训练容量承受能力、提高下恢复速度(相关阅读:《有氧和举铁》),但并不需要你像篮球运动员那样疯狂训练体能),而你的训练就是专项训练为主。周期理论上最大的益处就是帮你管理训练中相互冲突的需求,但力量举中的确没太多会互相冲突的需求。
篇3:初中物理力学计算方法与综合训练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学综合计算
(1)多平衡态的力学综合题万能解题方法:
读题,将已知条件标到题目的原图中,方便解题时更快速地找到需要的已知条件;
利用题中一些已知条件求解出各种简单易算得的力,备用;
画受力分析图,原则为一态一物一图,即每个状态的每个物体画一个受力分析图;
根据每个受力分析图列一个平衡等式,并带入已知条件整理成最简;
将题中机械效率的值以及各种比例条件转化为与上一步相同的未知量的式子;
求解方程组,算得关键的力;
求解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其它问题。
(2)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式子,代值和单位,结果三者缺一不可。
易错易混雷区
(1)涉及功、功率的计算时要注意题中给定的距离、速度与需要的距离、速度之间的倍数关系。
(2)若题中没有提及忽略绳重和摩擦,则要注意涉及机械效率时,其中的总功部分要用绳端实际做功的方法进行计算。
1.某科技小组设计从水中打捞重物A的装置如图所示,小文站在地面上通过滑轮组从水中提升重为1200N的物体A。当物体A在水面下,小文以拉力F1匀速竖直拉动绳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为N1;当物体A完全离开水面,小文以拉力F2匀速竖直拉动绳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为N2。已知:物体A的密度为3×103kg/m3,小文的重力为600N,N1:N2=7:5。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g取10N/kg。求:
(1)物体在水面下受到的浮力;
(2)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3)η1与η2的比值。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学综合训练
易错易混雷区
(1)涉及功、功率的计算时要注意题中给定的距离、速度与需要的距离、速度之间的倍数关系。
(2)若题中没有提及忽略绳重和摩擦,则要注意涉及机械效率时,其中的总功部分要用绳端实际做功的方法进行计算。
(3)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式子,代值和单位,结果三者缺一不可。
篇4:综合性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性训练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性训练是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规范的综合性训练,使理论知识系统化,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一体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 者:张兆隆 孙建莉 作者单位:邢台,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054048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G72 关键词:综合性训练 综合素质 综合能力篇5: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回顾与反思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回顾与反思
??在学习《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过程中,有一个闪耀的"亮点"映入我们台四小教师的视野,那就是这一轮课程改革要增设一门新的课程,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这个耀眼的"亮点"我们十分关注。在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个"亮点",对教书育人来说,我们又多了一种选择,那就是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分科教学,而且还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的渠道。包括: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等。我们还发现,这个"亮点",在育人模式方面,要求我们要有新的转变,那就是,从单纯结论性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过程性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变。
可以说,实施这一全新的课程,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的成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既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
最近,我们请了几位老师对我校近年来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作了回顾与反思:
??一、缘何情有独钟,只因不谋而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我们学校不仅十分关注,而且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蕴含的性质、特点,所展示的理念、目标和我们学校《绿心工程》所依据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哲学,所追求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想,所做出的价值选择是不谋而合的。
我们学校实施的《绿心工程》高扬的是"三爱"(即"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大旗,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正是基于"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自《纲要》解读 以下同)这一基本理念的;
我们学校实施的《绿心工程》,是以"注重完善孩子人格,充分开发孩子潜能""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长大"作为自己的育人目标与价值取向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引自 同上),强调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引自 同上);
二者的追求是多么地一致,二者的信念又是多么地合拍呀!正是这种不谋而合,让我们的《绿心工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了强烈的共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并从学校与社区的现有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资源出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先后开发了"白马河水质调查""大庙山文化探幽","与福州古桥、新桥亲密接触""榕树来历"等;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方面,我们先后开发了"延平棚屋区改造建议""中亭街历史与今天""餐桌污染调查"等;在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面,我们先后开发了"我与地球对话"(网上的环保行动),班级及个人的网页制作等。这些作为校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标方面都发挥
[1] [2] [3] [4] [5]
篇6:命题研究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
命题研究历史小论文的解题与训练初探
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各 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这种题型,高考中虽然尚未出现,但是全国高考历 史试卷中已出现的人物评述题和史料评论题,却与之有相通之处。特别是颇具特色的上海市高考试题,其中的 分析论证题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历史小论文的特点。根据上述理由,可以认为,历史小论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是 有可能的,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本文着重探讨历史小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训练技巧。一、基本特点
历史小论文,实际上就是“小型的政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
①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如范文澜先生说过: “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请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情况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②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如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一观点对不对?请围绕阶 级斗争的进步作用,结合太平天国革命作一小论文。
2.命题的形式,一般有三类
①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如,试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②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如,1990年上海市高考历史试卷问答题:根据下列论述,联系有关中外史 实,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看法
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 ”,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日本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人都是他们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我们 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对于我们,失败主义是罪恶,争取抗日胜利是责无旁贷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
③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如,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一身 是过”,有人说他“功不可灭”。请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一评价。
3.评分的要求,大致有四条规则
①字数限制,一般在400~500字以内。
②分层次划等第给分。评定标准为: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
③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谨。
④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
二、训练技巧
1.理解要求,解答入规合范
历史小论文存在命题形式和议论方式的区别。因此,应注意正确审题与规范答题。首先,要判定题目主题 与解答范围:其次,要提炼观点,归纳史实,考虑史论如何结合;最后,判定立论还是驳论,选择答题格式, 展开评论。
立论题,一般要求依据或者确定正确的观点、结论,运用正确的理论,选取有关的史实,从正面论证某论 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对比论证,层递论证,因果论证 等,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或几种。答题格式是:指出观点正确。围绕观点或结论,按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限定范围 ,进行评述或论证。如前举分析范文澜观点一题的答题格式为:理论(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自然规律与新 兴对腐朽的强烈落差)→鸦片战争前后的清朝后期与同时代英、法、美等国的情况对比→鸦片战争的战况、结 果及其原因→结论:范文澜的观点正确。
驳论题,先要认真思考对方的观点及支持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弄清其错误的实质。然后展开批驳,一要批 驳对方的论点,以揭示其错误的性质;二要批驳对方的论据,以证明其虚假或证据的不足;三要批驳对方的论 证,以揭露对方议论中所运用的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逻辑错误。这样,才能驳倒错误观点,阐明正确 的思想与结论。答题格式是:判断观点或结论的错误,围绕主题及规定范围确定正确的观点并进行史实论证, 亦即对错误的观点进行驳斥的过程,最后,进行理论分析,指出错误之处及其根源和实质。如前举评论赵尔巽 观点一题的答题格式为:判定赵尔巽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直接动力的正确理论 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步作用,说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兆始于鸦片战争,而不是太平天 国,指出赵氏观点与史实不符→分析赵氏观点错在否定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这是由他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2.观点统帅材料
观点是历史小论文的灵魂,而史论结合才构成它的身躯。当然,这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观点,它的依据就是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审题和解答时,不管是否定和驳斥错误的观点,还是正确地评价人物、事件或是确定和 论证正确的论点,都应该选准理论观点和有关史实,进行评论,否则将离题千里,不合要求。
3.着眼重点,训练多向思维
历史小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应用和分析论证的能力,虽高于教材,但仍源于教材,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 中的重点知识设计命题。因此,在掌握教材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指导学生多向变换角度分析教材,升华认 识,十分有助于学生解答好历史小论文题目。
变换基础知识认识角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提供材料或观点,创设新情境,以深化认识,提高分 析能力。一种是对已形成结论的知识问个“为什么?”以训练归纳史实、论证观点的能力。还有一种是联系相 关知识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比较分析的能力。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根据教材归纳出的.基础知识是: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的新矛盾,形成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霸 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局势。②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互相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③争夺 巴尔干是矛盾的三个中心环节之一,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和欧洲的火药库。发生在该半岛上的萨拉 热窝刺杀事件点燃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我们若再把它们变换不同的角度设问,便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 训练多向思维,提高史论结合的水平。
设问一: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 ,一战就不会爆发。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理解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设问二:在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 祸首,我本人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德国代表为推卸战争罪责而进行狡辩 的一面,但也可以看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看,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发动战争的罪人 。尽管德国特别急于发动战争,是战争的挑起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祸首。)
设问三:结合一战爆发的原因,谈谈帝国主义与战争的关系。或: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 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永远不会消失,只会层出不尽;帝国主义推行殖民主 义和霸权主义政策,必然导致战争。因此,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设问四:比较一战和二战爆发原因的异同。
设问五: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各国是怎样在巴尔干半岛进行争夺和战争的?
设问六:针对两次大战爆发原因并结合当今形势,请你对战争与和平作一展望。(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 在,争取持久和平仍是当今世界头等重大的政治问题;但也要看到争取和平,防止世界性战争的许多有利因素 ,防止世界大战还是有可能的。)
4.重视渗透、迁移,全面提高学科能力
尽管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对广大师生来说是新问题,而且比分大,难度高。但我们只要充分发挥技能迁 移的作用,重视学科知识与答题技巧的相互渗透,完全可以找到迅速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捷径。
所谓迁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指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后来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 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叫正迁移,起妨碍作用的影响叫负迁移。我们要利用的当然是正迁移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学 生已经掌握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解题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历史小论文的答题要求。
审题思路方面,我们能迁移的知识与技能有:①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文正确释读与概括的能力,议 论文立论与驳论的技巧,以及文字表达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基本功。②政治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 基本观点。③历史本学科中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基本规律。
解答结构方面,根据已经掌握的几种问答题答题结构,只要稍作调整,即可顺利掌握历史小论文的答题结 构,回答好这类题目。见下图:
第一种:论述题\
(史实+评论) \历史小论文 第二种:论证题───(观点判断+论点+史实+理论分析) (论点+史实+结论)/ 第三种:材料评论题/ (判断+史实+理论分析)
例如,前举关于隋炀帝评价一题,我们确定其主题是“到底应怎样评价隋炀帝?”选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历 史地、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观点,根据教材中叙述隋炀帝有功有过的客观史实,采用观点 判断、摆出正确论点,史论结合地进行分析的结构,指出说他“一身是过”或者“功不可灭”,都是片面的看 法,隋炀帝是一个既有功也有过的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皇帝。
附:历史小论文训练
1.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就职演说中讲到:“本世纪上半叶的特点是:人权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粗暴的践踏 ,以及经历了历史上两场最可怕的战争,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需要是学会和睦相处。”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在4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
题目:“好一个和睦相处”
(提示:①观点:杜鲁门叫喊的“和睦相处”,其实质则是粗暴地践踏人权,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 位。②史实:举出19世纪上半期以及二次大战前后美国在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来论证。③结论:帝国主义 就是战争。)
2.“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国有句古语:‘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宋徽宗暗弱 ,不理国事,金人推翻其统治,理所当然,岳飞抗金是一种偏见。”请作一小论文,评述上述观点。
(提示:①这种观点及其论据均有错误。②民族战争有是非之分,金兵南下亦非有德。③岳飞抗金的目的 、事迹及进步作用。④岳飞抗金符合人民要求和民族利益。)
篇7:文言文翻译与断句方法指津及综合训练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方法指津及综合训练
一、方法指津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地落实,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和原文一致.
作 者:金乾波 作者单位:陕西镇安中学 刊 名: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英文刊名:ZHONGXUEYUWE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 关键词:【带你走进周期训练(1):历史与一般性综合适应症】相关文章:
2.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10.走进与走近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