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综合训练题
“咸蛋超人宁艺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综合训练题,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综合训练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综合训练题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综合训练题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4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研究表明,成年人大约有5%的人患有“自体免疫病”。这种病人的自身免疫力不但进攻侵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同时也进攻自身的机体。这会引起终身的炎症,如风湿病。此外,心脏、肾和肠子也都可能受到攻击,在引发多发性硬化症的情况下,脊髓和脑神经细胞亦会受到破坏,后果可能是瘫痪或失明。
至今自体免疫病的患者完全治愈还很少见。现在只能用副作用很大的药物来减轻症状。这种情况将由于研究人员最近提出的一种新方法而得到改善。这种新方法叫做“免疫吸附法”,它可以从外部消除免疫系统的导向错误。在实施这种方法时,根据有目的的洗血原则从血液循环中去掉致病的防御分子。
在治疗过程中,让血液经过一个圆柱体,免疫系统的不良成员便被吸附在这个圆柱上。充当“捕捉器”的是在羊血中形成的结构,这些结构专门捕捉不良的防御分子。经过过滤的血液重新流回患者体内。“过滤”的原则虽然早就得到应用,但都没有这样的特效。例如,有一些同类的方法并不能把所有该过滤的防御分子都过滤出来,或者同时把重要的凝血因子也过滤出来了。使用新的系统还很少有其他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现在这种新方法只需在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
第1题 第1段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说明自体免疫病的原因B.指出自身免疫力对人体的危害
C.提出多种疾病与自身免疫力的关系D.引出对免疫吸附法的介绍
答案:D
第2题 根据文意,对“免疫吸附法”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外部消除免疫系统的导向错误,副作用很小的治疗方法
B.根据洗血原则去掉血液中的防御分子的治疗方法
C.利用羊血中形成的结构,吸附血液中致病的防御分子的治疗方法
D.根据过滤原则,滤掉血液中该过滤的防御分子和凝血因子的治疗方法
答案:C
第3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多数人的自身免疫力对人的机体没有损害
B.瘫痪病人、风湿病人的病因是由自身免疫力引起的
C.治疗自体免疫病的药物往往只能减轻症状,不能根治
D.自体免疫病患者免疫系统的不良成员进攻自身机体可能引起终身炎症
答案:B
第4题 下列说法中恰当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是( )
A.自身免疫力对人体有负面作用
B.治疗自体免疫病有多种方法
C.用免疫吸附法治疗自体免疫病
D.免疫吸附法在临床上的运用
答案:C
第5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__________欺上瞒下的弄虚作假人员,是需要勇气的。
②今天是我们的老师90岁的生日,我们全班同学__________在一起,为我们的老师举办了一个盛大的生日晚会。
③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分__________孩子。
④有关部门对我们长期以来,争执不下的问题,进行了最后的__________。
A.揭发 汇聚 溺爱 裁决 B.揭露 会聚 宠爱 裁定
C.揭发 会聚 溺爱 裁决 D.揭露 汇聚 宠爱 裁定
答案:C
第6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防止这类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强了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条件还很不成熟,我们大胆地让新的项目上马了,这就叫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C.人喝酒有两忌:一忌不要喝得过猛,二忌不要喝得过量。
D.记叙性散文,内容侧重记人叙事,表达方式上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
答案:D
二、(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下列植物生理的理论研究成果,是生物化学调控技术的依据。
(一)植物根茎叶的表面可以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一进入植物体内就可随维管束的筛管液流与导筛水流传布周身。植物的这种特性给农用药剂大开方便之门。原来需要从根系吸收的矿质元素中,有些元素易被土壤固定,因而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若采用溶液喷射的根外追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农用药剂可以“内服”——注射法,并能在体内转移与保留。一向“外敷”用作保护层的除害药剂,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用量大,期限短。二者比较起来,已不可同日而语。
(二)溶液培养植物成功,确定了营养代谢所需的水分与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性质和数量,成为合理、定量灌溉与施肥的依据,并给无土栽培作出了榜样。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不仅供给植物生活的能量,还给植物个体发育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再通过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植物的遗传性状才能实现。植物为了维持生存,依靠感应来适应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的变化,以及逆境的胁迫。植物常在敏感部位受到刺激后,便发出信使在体内传递,影响效应部位反应出来。研究发现,这些信使是激素一类的生物化学物质,它们的生理活性强,功能各异,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可以人工模拟与批量合成。无论是内原激素,还是人工调节剂,在植物上微量施用,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
第7题 “自然资源在太阳的操纵下”指的是( )
A.水分、矿质元素在日照下产生能量,造成特定环境。
B.植物从日照中获得能量和必需的生态环境。
C.气候中,光、温和季节周期性的变化。
D.日照对植物实现遗传性状所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A
第8题 “就会启发显著的生理变化”中的“生理变化”指的是( )
A.植物体内部的相互影响以实现遗传性状。
B.植物为了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化与胁迫。
C.植物的敏感部位发出的信使在体内传递。
D.植物的某些部位接受刺激发生的反应效应。
答案:D
第9题 对“根外追肥”的植物生理依据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根茎叶可以吸收喷洒在表面的农用药剂。
B.农用药剂具有生理活性,可以进入植物体内。
C.植物体内筛管液流、导筛水流遍布于各部位。
D.不需要根系吸收,可防止土壤固定某些元素。
答案:A
第10题 对“溶液喷射”可“传布周身”与“外敷”“只能对覆盖的枝条有效”这一看似矛盾的说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使用的农用药剂未必相同。
B.使用的农用药剂配制的浓度未必相同,后者浓于前者。
C.是两种不尽相同的操作。
D.前者针对“根系吸收”而言,后者针对“内服”而言。
答案: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关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
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 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 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 义精神。 。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 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 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⑤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第11题 第②段提到的“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中的“核心”指的是什么?(3分)
答案:儒家传统的观点,或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第12题 第②段说“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这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6分)
答案:①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
②统治者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③批评梁、陈以来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
第13题 本文的作者认为白居易对诗歌的看法过于“偏激”之处是什么?(6分)
答案: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
第14题 从第①段看,自居易有关诗歌的观点包括哪两个方面?(6分)
答案:①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②这种“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是诗歌的本质“诗言志”决定的。
第15题 从第①段看,诗歌为什么具有“感动人心”的作用?(4分)
答案:因为诗歌是“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成的,所以,能有“感动人心的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①,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②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③不入洿池④,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英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⑤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⑥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16题 把文中“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答案: 七十岁的老人们穿上丝织品的衣服,吃上有肉的饭食,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不能为王,是没有这种情况的。
第17题 孟子在回答梁惠王的问话时,讲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4分)
答案:梁惠王的为政措施与“邻国之政”没有本质区别。
第18题 孟子提出的“仁政”措施,除了保障“黎民不饥不寒”之外,还提出了什么措施?(用文中语句作答),提出这一措施有什么意义?(6分)
答案: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一措施的意义是:办好学校教育,提升民众素质,注重道德教育,形成文明和睦的社会风气。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试题。
杜陵叟
伤农夫之困也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第19题 分析这首诗的主旨。(5分)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地方官员欺压百姓的罪恶,讽刺了皇帝“德音”诏书不过是一纸空文。
第20题 诗人对诗中的“杜陵叟”,“长吏”分别持有什么态度?(4分)
答案:对“杜陵叟”充满同情;对“长吏”充满愤怒。
五、作文(60分)
第21题 请以“向前看与向钱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分)
答案:略。
篇2: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题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题(2)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25分)
生存的秘密
最近翻看一本新出的书,专门讲性格和命运的关系,倒是把历史上成功人物的好性格一一罗列了出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在作者看来,刘邦的性格就像太极拳的招数,刚柔相济,阴阳变幻,说有都有,说无都无。这种性格让刘邦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彰显某一方面的统帅面孔,使自己经常处于有利的地位。有时礼贤下士到唯唯诺诺,(1);有时儒雅到彻夜倾谈安邦治国大计,(2)。我想,这大约就算是达到“大道无形”的境界了吧。
那是讲大人物的,一般草民学不像,学了也大体没用,搞不好,还被人认为疯疯癫癫的不正常。那么,对我们凡夫俗子,如何培养有益于安身立命的好性格呢?
我把话题先扯开一会儿。宗教不管搞得如何高妙,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它较多地反映出民族的精神取向。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后来,佛教由印度东传,到隋唐之际,已经把道教冲得七零八落……
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一般研究者,主要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方面进行解释。我不反对这种分析。我还想指出另外一个原因。佛教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核心思想,与中华民族宽容平和的精神追求合拍,与俗世儒学的仁爱中庸也是互补的关系。至于道教,则相对勇猛威武了些(顺便说一句,道教的思想与老庄之学基本不相干)。写《西游记》的吴承恩,很明白其中的区别。大闹天宫的孙猴子被擒拿归案,代表道教权威的太上老君是将它放进八卦炉里烧了七七四十九天,非要毁尸灭迹不成;代表佛教的西方如来则是轻轻一翻巴掌,将猴哥压在五行山下,让他反省了五百年,在派个唐僧去超度他。金庸他们写武侠小说,也注意到其解的微妙区别,少林的人大体比较忠厚老实,武当里面则常常出现像靠武力独步天下的悲剧人物。至于武当的张三丰,当然也是宽厚长者的代表,但他从小与少林关系密切,有佛家根底,自然不足为奇。
我兜了个大圈子,回到本题上,对一般人而言,宽容随和的性格,是比较有益于在人世间逍遥的。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如果对自己的爱人宽容些,就不会有来不及解释的天大误会,那场赢得千百万男女眼泪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麦克白的问题是野心勃勃,但按现代心理学的分析,在他成长过程中,在他少年时代,肯定有心理毛病,那症状必然是偏狭偏激,容不得旁人比他强,要把世界上好事独占了。
写到此处,我相信,有的读者在明白了我的立场后,要笑我迂腐了。眼下是市场经济,到处都是欺诈争斗,拼得像乌眼鸡似的,谁对谁宽容啊?我承认此话千真万确。不过,不妨去看看成功者的资料,特别是那些并非过眼云烟的成功者,政界、商界、文艺界、科技界,大大小小的成功人士,毕竟多数具备宽容大度的气质。反之,即使一代英才如东吴周郎,亏就亏在气量狭小,害的自己早早吐血而亡。
宽容,首先不是对他人方便,给别人好处,(3)。这个道理想通了,才宽容得起来。有人捐钱帮助穷人,旁人夸他乐善好施,他说是自己快乐,换得心如明镜清水。两者是一样的道理。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本来苦恼烦恼就多,若能求得在家里和社会上都快快乐乐,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么?
11.在作者看来,“外来的佛学很快取代本土的道学”,原因何在?
12.根据语境,把括号内省去的句子补出来。
(1)
(2)
(3)
13.通读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生存的秘密”的具体内容。
14.下面是对全文的解说,选出不恰当的两项。
A.从“最有意思”、“算是达到了‘大道无形’的境界”等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刘邦是很欣赏的。
B.作者在探讨生存的秘密时,将话题扯到宗教上,而且充分地展开。在肯定了佛教的同时也否定了道教。
C.我们知道,著名学者房龙在上个世纪初就高扬“宽容”的大旗。但是,时过境迁,在如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还竭力提倡宽容,就连作者也觉得是不合时宜的做法。
D.奥赛罗的悲剧发源于它的多义和嫉妒,麦克白的毁灭则是他沉醉于贪欲和野心的结果。莎士比亚以如椽之品,对我们寻求生存的秘密是很有益处的。
E.本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尽在视野之中,通篇充满辩证的哲学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15.作者认为少林的人比起武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25分)
马周少落拓,不为舟里所敬,补州助教,颇不亲事。刺史达奚怒杖之,乃拂衣去曹、汴,为浚仪令崔贤育所辱,遂感激,西之西安,止于将军常何家。贞观初,太宗命文武百官陈时政利害,何以武吏不涉学,乃委周草状。周备陈损益四十余条,何见之,惊曰:“条目何多也?不敢以闻。”周曰:“将军蒙国厚恩,亲承圣旨,所陈利害,已形翰墨,业不可止也。将军即不闻,其可得耶?”何遂以闻。太宗大骇,召问何,遽召周与语,甚奇之。直门下省,宠冠卿相,累迁中书令。周所陈事: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税及宿卫大小交,即其条也。太宗有事辽海,诏周辅皇太子,留定州监国。及凯旋,高宗遣所留贵嫔承恩宠者迓于行在。太宗喜悦高宗,高宗曰:“马周教臣耳。”太宗笑曰:“山东辄窥我”。锡赉甚厚。及薨,太宗为之恸,每思之甚,将假道术以求见,其恩遇如此。初,周以布衣直门下省,太宗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周始也。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
17.马周到长安前后的境遇有什么不同?
18.文中表现马周出众才能有哪些?(用文中语句做答)
五、作文(60分)
21. 一位小学教师要学生在方格本上写字母“d弧保要求写满一篇。结果有一个小孩写了一个大大的“D”字,这个字几乎占满了全篇。老师很生气,严厉地批评他“偷懒”、“胡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22.现实生活中 ,孤立的人不是社会人,孤立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一个人每一天都和别人进行者有意或无意的合作,在合作中生活、学习、工作。
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篇3: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综合训练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的货号内。
第1题 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用,可解释为“凭借”的是 ( )
A.皆以力战为名。B.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C.斧斤以时入山林。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答案:A
第2题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先概括司马光反对新法的要点,然后逐一驳斥,其反驳的着眼点是 ( )
A.反驳论点B.反驳态度C.反驳论证D.反驳论据
答案:A
第3题 下列作品中,属于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
A.《五代史伶官传序》B.《答李翊书》
C.《陈情表》D.《答司马谏议书》
答案:D
第4题 《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
A.由一般到个别
B.由个别到一般
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答案:C
第5题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译文: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很难吗?
B.函梁君臣之首
译文: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
C.久不见若影
译文:很长时间看不见你的身影。
D.古之学者必有师
译文: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答案:D
第6题 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
A.清风、明月、芦荻B.江水、明月、清风
C.清风、黄花、梧桐D.明月、江水、秋花
答案:C
第7题 《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
A.客利于秦B.逐客错误C.逐客正确D.客有负于秦
答案:B
第8题 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1)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4)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A.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B.拟人 比喻 排比 夸张
C.夸张 比喻 拟人 排比D.对偶 拟人 比喻 排比
答案:C
第9题 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 )
A.予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答案:C
第10题 下列哪位作家有过国破家亡的经历( )
A.辛弃疾B.柳永C.李清照D.苏轼
答案:C
第11题 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
A.墨子B.庄子C.韩非子D.孟子
答案:B
第12题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历史著作是( )
A.《国语》B.《左传》C.《战国策》D.《史记》
答案:D
第13题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我和徐公比,谁更美?
B.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文:你怎么和项伯有旧交情呢?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健。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哪管他的年纪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答案:C
第14题 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为抒情主人公的是( )
A.《关山月》B.《国殇》C.《氓》D.《短歌行》
答案:C
第15题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①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②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 ③以海内未平
④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C
第16题 下列I8t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 ( )
A.姜氏何厌之有?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C.姜氏欲之,焉辟害?D.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答案:A
第17题 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
A.新月社B.文学研究会C.语丝社D.创造社
答案:A
第18题 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
A.《长河》B.《湘西》C.《边城》D.《萧萧》
答案:C
第19题 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A.比喻 夸张 设问 拟人B.拟人 比喻 设问 反问
C.拟人 设问 对偶 比喻D.对偶 拟人 夸张 比喻
答案:D
第20题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 )
A.《秋水》B.《季氏将伐颛臾》
C.《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
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下面试题。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日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第21题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对比论证法。将“至强之人”与“志力薄弱者”对比。
第22题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层递。
第23题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
答案:顺境和逆境又常常互相穿插,交替呈现。
那阻力虽然有时大些有时小些,但总而言之是一定不可逃避的。
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下面试题。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日:“为谁?”则日:“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日:“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日:“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第24题 文中“今世之所谓‘孚’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答案:反语。
第25题 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几种形象,分析其形象特征。
答案:“干谒者”:奴颜婢膝;“门者”:狐假虎威。
第26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袭:
盥栉:
答案:袭:熏染。 盥栉:洗脸梳头。
阅读《国殇》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下面试题。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第27题 选出直接描写楚国将士英勇作战的诗句。
答案: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桴兮击鸣鼓。
第28题 依次分析这段选文所用的描写方法。
答案:首句肖像静态描写,以武器装备精良表现将士斗志高昂;第二句近景动态描写;第三句远景静态描写,并融夸张、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敌人愈强大愈衬托出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第四句近景行为动态描写;第五句至第八句近景动态描写;后两句远景静态描写。
第29题 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凌:
躐:
答案:凌:侵犯。 躐:践踏。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下面试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第30题 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个人什么样的'遭际?
答案: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原本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但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旧中国遭埋没,无法报效祖国。这揭示了旧中国压制人才、窒息人生的现实,反映了诗人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的遭际。只有在五四运动之后,诗人才得以“重见天光”,他看到祖国经历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后,将要焕发青春活力,将要涤荡这旧的国家,因而他感到自己也获得了新生。
第31题 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
答案:在这节诗中,作者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在地下,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诗中其实蕴涵两层含义: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活力和生机。
第32题 “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答案:“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如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他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第33题 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
答案:主要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第34题 所用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比喻修辞法起到了化深奥为简明、化抽象为具体、使哲理的阐释形象生动的作用。
第35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案:快乐由精神决定。
刚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下面试题。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36题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答案:运用了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
第37题 在这段文字中,从哪几处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我”对父亲的感情?
答案:三处描写。一是“我”看见父亲翻越站台去买橘子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二是父亲买橘子回来,我赶紧去搀他;三是父亲的离去,其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我的眼泪又来了。三处描写都突出了作者“我”对父亲爱子之情的体悟。
第38题 这段文字是选取什么角度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答案:选取“背影”为角度。
四、作文(50分)
第39题 题目:我与环境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篇4: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___________.
1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____________.
18.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______.
19.《论快乐》一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
20.《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_________体散文集。
21.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
2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天下归心。”
24.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
2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
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事:
29.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数:
30.或百步而后止。 或:
31.此吾所以悲也。 所以:
32.惟陈言之务去。 务:
33.学者有所溺焉尔。 溺:
34.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35.故为之文以志。 志: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李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
37.今生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38.公日:“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郑伯克段于鄢》)姜氏何厌之有:
39.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其身正,不令而行:
4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秋水》)以为莫己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诗经。氓》一诗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42.怎样理解《答李翊书》中提出的作家的品德、学识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43.《故都的秋》是如何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的?
44.艾青在《北方》一诗中对于未来必胜的信念主要表现在哪一章节?是怎样表现的?
45.小说《米龙老爹》的开头描写了一幅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其作用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浚厚将崩。”
46.从这段话可看出郑庄公隐藏着什么用心?
47.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48.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形象的?
(二)阅读《关山月》全诗,回答文后问题。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49.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义。
50.说明“今宵”、“落月”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51.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茅盾先生的《香市》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面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了,屋椽子像瘦人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5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3.分析“屋椽子像瘦人肋骨”这一比喻的深层含义。
(四)阅读《麦琪的礼物》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
54.杰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表情?
55.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篇5: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考试冲刺训练题及答案
一、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在下列每组单词中,有一个单词的划线部分与其他单词的划线部分的读音不同。找出这个词。
第1题单选 _______
A. Continue
B. True
C. due
D. value
第2题单选 _______
A. Pillow
B. Follow
C. Blow
D. allow
第3题单选
A. Sailor
B. failure
C. Fairy
D. tailor
第4题单选 _______
A. Physics
B. cycle
C. Nearby
D. myself
第5题单选 _______
A. Insure
B. Leisure
C. measure
D. pleasure
二、词汇与语法知识:共15小题;每题1.5分,共22.5分。从每小题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第6题单选 I know you don' t like_______music very much. But what do you think of music in_______the film we saw yesterday,
A.不填 ; 不填
B. the ; the
C. the ;不填
D. 不填;the
第7题单选 When you introduce me to Mr. Johnson,could you please say________for me?
A. Everything
B. Anything
C. Something
D. nothing
第8题单选 It was after he got what he had desired________he realized it was not so important.
A. That
B. When
C. Since
D. as
第9题单选 My dad was against my suggestion while my mum was________it.
A. in memory of
B. in favour of
C. in honour of
D. in search of
第10题单选 Mary,_______here--everybody else, stay where you are.
A. come
B. Comes
C. to come
D. coming
第11题单选 We had a picnic last term and it was a lot of fun,so let' s have_______one this month.
A. the other
B. some
C. Another
D. other
第12题单选 You forget_______it to me. I haven' t forgotten _______it to you yesterday.
A. to return ; to give
B. returning ; giving
C. to return ; giving
D. returning; to give
第13题单选 In April, thousands of holidaymakers remained_______abroad due to the volcanic ash cloud.
A. sticking
B. Stuck
C. to be stuck
D. to have stuck
第14题单选 We forbid_______here. Who has allowed you_______here?
A. smoke ; smoking
B. smoking; to smoke
C. smoking; smoking
D. to smoke ; smoking
第15题单选 Paul is taller than_______in his class.
A. all the students
B. any students
C. any other student
D. any one student
第16题单选 A poet and artist_______coming to speak to us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ain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第17题单选 Jack came to the party
A. without inviting
B. without invited
C. without being invited
D. without a invitation
第18题单选 Mike didn' t play football yesterday because he had_______his leg.
A. damaged
B. Hurt
C. hit
D. struck
第19题单选 We________have proved great adventurers, but we have done the greatest march ever made in the past ten years.
A. needn' t
B. may not
C. shouldn' t
D. mustn' t
第20题单选 There' s no hght on--they_______be at home.
A. can' t
B. mustn' t
C. needn' t
D. shouldn' t
三、完形填空:共l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通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小题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可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面试题
“ ... She was married to an officer in India, long ago India; and she had a life of physical adventure(冒险) as exciting as her poetry. Her husband could cross rivers using crocodiles(鳄鱼) as stepping stones. He died when she was only 39. Unwilling to exist without him, she took her life, leaving a son in England. ”I stared at the paper,21 reading, couldn't help thinking.
Crocodiles are lazy animals as a rule, but they can move like lightening when they want to. And they don' t mind hurrying 22 they' re hungry. There used to be lots in Indian rivers, living on fish mostly;
but what' s a little fish for a fifteen-foot crocodile? They ate people, fisherman or anyone else delicious enough to get too near; women doing the 23 , or children playing at the Water' s
24. A hungry
crocodile' s mouth 25 over a meal with a sound like a gunshot. A big fellow can 26 in a tnan in two bites(咬).
That woman' s husband crossed rivers 27 from one crocodile' s back to the next. I believe it. It had to be done quickly before the creature could see what was happening. It wasn' t 25 a brave, active man;
and no doubt he improved with practice. He could never look 29 while crossing. The wife used to watch him--I felt sure of that. She lived 30 the adventure, the 31 excitement of it all. Their real life was with tigers,snakes...It's no wonder she wrote 32 poetry. Then he died. I imagined how she felt. Was there
another man 33him in India, in the world? She was still young,hardly a sitting-room widow(寡妇). “I must34,too. ” she said to herself. So she did what she felt she had to do. A35 probably,to her head.
But her young son, their son? Was her love for him nothing compared to her husband? Well,what do you think?
第21题单选
A. started
B. began
C. finished
D. stopped
第22题单选
A. whenever
B. for
C. because
D. as
第23题单选
A. shopping
B. washing
C. cooking
D. cleaning
第24题单选
A. border
B. end
C. side
D. edge
第25题单选
A. looks
B. sends
C. shuts
D. turns
第26题单选
A. go
B. take
C. eat
D. catch
第27题单选
A. jumping
B. running
C. walking
D. marching
第28题单选
A. over
B. for
C. behind
D. beyond
第29题单选
A.up
B. down
C. back
D. right
第30题单选
A. without
B. till
C. for
D. on
第31题单选
A. lively
B. friendly
C. deathly
D. lovely
第32题单选
A. angry
B. exciting
C. sad
D. interesting
第33题单选
A. like
B. as
C. with
D. before
第34题单选
A. go
B. practice
C. jump
D. shoot
第35题单选
A. pen
B. gun
C. comb
D. stone
四、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阅读下列短文,然后根据短文的内容从每小题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面试题
Cats are creatures of habit. They like to go to sleep about the same time every day and for s certain length of time. They seem to have a natural clock inside them that tells them when to sleep. Cats
increase their regular sleep with occasional cat naps (打盹). Some experts feel that humans could also benefit from this habit. Cat naps help to build up energy in the body. They are also a good way to get rid of trouble ! Since cats have the same moods ( 情绪) as humans, some experts believe that people can improve their moods. People might become happier.A number of famous people have copied cats by taking cat naps during the day. The naps
would usually last from 15 to 30 minutes.
W'mston Oam,hill took cat naps. So did Presidents Harry Truman,John F. Kennedy and Lyndon B.Johnson. These famous men were known for their energy. They were also able to work long hours,
often into the nigHt. Napping was their secret.
Perhaps more people learn from cats and take naps to feel better and live longer!
第36题单选 Taking eat naps________
A. will make a person lazy and tired
B. is a bad habit
C. will make people feel better
D. can help people become famous
第37题单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People should take their naps secretly..
B. Cats have the same moods as people.
C. Some famous people take cat naps.
D. Some people have full energy after they take cat naps.
第38题单选 Naps usually last________“
A. three hours
B. less than half an hour
C. forty-five minutes
D. fifty-five minutes
第39题单选 This selection was probably written to
A. show how lazy cats are
B. talk about the habits of cats
C. tell about famous people and their habits
D. persuade people to take naps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面试题
When did you last see a polar bear? On a trip to a zoo,perhaps? If you had attended a winter activity in New York a few years ago, you would have seen a whole polar bear club. These” Polar Bears“
are people who meet frequently in winter to swim in freezing cold water. That day, the air mtemperature was 3C, and 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a bit higher. The members of the Polar Bear
Club at
Coney Island, New York are usually about the age of 60. Members must satisfy two require- mments. First, they must get along well with everyone else in the group. This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m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in the club. Polar Bears must also agree to swim outdoors at least twice a month from November through February.
Doctors do not agree about the medical effects of cold-water swimming. Some are worried about mthe dangers of a condition in which the body' s temperature drops so low that finally the heart stops.
Other doctors ,however, point out that there is more danger of a heart attack during summer swimming becau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ir ternperature and water temperature is much great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The Polar Bears themselve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benefits (or advantages ) of cold-water swim- mruing. They say that their favorite form of exercise is very good for the circulatory system because it forces the blood to move fast to keep the body warm. Cold-water swimmers usually turn bright red after a few minutes in the water. A person who turin blue probably has a very poor circula- tory system and should not try cold-water swimming.
The main benefits ( or advantages) of cold-water swimming are probably mental. The Polar Bears mlove to swim year-round; they find it fun and relaxing. As one 70-year-old woman says,” When I go into the water, I pour my troubles into the ocean and let them float away. “
第40题单选 Doctors
A. encourage people to take part in cold-water swimming actively
B. point out the possible danger of blood illness during cold-water swimming
C. beheve swimming is helpful both in winter and in summer
D.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medical effects of cold-water swimming
第41题单选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ome doctors believe it is true that
A. you are healthy if cold-water swimming turns your skin color blue
B. cold-water swimming causes more heart attacks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C. cold-water swimming can make the body temperature dangerously high
D. Polar Bears are bears swimming in freezing water
第42题单选 The Polar Bears like to swim all the year round, for
A. they can remain young
B. it is an easy way to keep the body warm in winter
C. they find it enjoyable and interesting
D. they might meet fewer troubles in life
第43题单选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A. a group of cold-water-swimming lovers
B. the Polar Bears' life in New York
C. doctors' ideas about cold-water swimming
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olar Bear Club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面试题
Life gets noisier every day and very few people can free from noise of some sort or another. It doesn't matter where you live--in the middle of a modern city, or a faraway village--the chances that yofi will be disturbed by jet aeroplanes, transistor radios, oil powered engines, etc. , are almost everywhere. We seem to be getting used to noise, too. Some people feel quite lonely
without back- ground music while they axe working.
Scientific tests have shown that total silence can be very frightening experience for human beings. However, some people enjoy listening to pop music which is very loud, and this can do harm to their
eardrums (耳鼓). The noise level in some disco is far above the usual safety level for heavy
industrial areas.
One recent report about noise and concentration(专心) suggested that although a lot of people say that any noise disturbs their concentration, what really affects their ability to concentrate is a change in the level of noise. It goes on to say that a
background noise, which doesn' t change too much (music, for example) may even help people to concentrate.
第44题单选 From this passage, the pollution of noise
A. doesn' t matter much
B. has become worse everywhere
C. has become better in big cities
D. has become better in viltages
第45题单选 ” Background music“ in the passage means
A. music played in the concert
B. a kind of noise coming into your ears
C. music which helps people to concentrate
D. music played while people are working
第46题单选 Some people may have their hearing hurt
A. while they are in complete silence
B. while they are dancing violently
C.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 to pop music
D.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 to soft music
第47题单选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what prevents people from concentrating is
A. any kind of noise
B. great changes in level of noise
C. background noise
D. various background music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面试题
If you are writing or studying, it makes very much difference where the light comes from. People who use books and pens every day have to be especially careful about the way .the light shines on
their work. Every house gets its light either from daylight through the windows--which is the best to use-- or from lamps or electricity;but whichever kind of light it is, the way it shines toward our book or work is a matter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yes. Take a book, sit with your back toward the window,
and try to read. Your shadow(影子) falls all over the page and makes it almost as bad for your eyes as if you were in a dark room.
Now turn around and face the window. The page is in the shadow again, while the bright light is in your eyes. Try sitting with your right side toward the window. This is very well for reading, but if you
were writing,the shadow of your hand would fall across the page and bother(打搅) you a little. There is just one other way:sit with your left side to the window. Now everything is perfect for mreading and for writing, too.
Whatever kind of light is in the room, the rule about the right to sit is always the same.
第48题单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How the light shines on our work is of much importance.
B. The way the light shines on your work makes no difference.
C. We needn' t care about where the light comes from.
D. People can write or study under a light that comes from any direction.
第49题单选 When you sit with your face towards the window,
A. your shadow falls on your book
B. your book is in a shadow
C. the light is still dark
D. the light is on your page
第50题单选 The best way both for reading and for writing is to
A. sit facing the light
B. let the hght shine from your back
C. sit with your right side towards the light
D. have the light come from your left
五、补全对话:共5句;每旬满分为3分,共15分。根据中文提示。把对话中缺少的内容写在线上。这些句子必须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打句号的地方,用陈述句;打问号的地方。用疑问旬。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面试题
提示:爱丽丝的妈妈病了,爱丽丝想向老师格林先生请几天假。
Alice : Excuse me, Mr. Green. I' d like to take a few days off.
Green :51?
Alice:My mother is ill. I have to take care of her.
Green:Oh dear!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52 ?
Alice:No,thank you. My mother has caught a bad cold. She has a high fever and coughs day and night. The doctor says my mother has to be in hospital for a few days. I would like to be with her.
Green : I understand.53 ?
Alice:I hope to be back next Wednesday.
Green : That' s all right. 54
Alice:Thank you, Mr. Green. That' s very kind of you. I will write it immediately.
Green : 55
第51题简答( )
第52题简答( )
第53题简答( )
第54题简答( )
第55题简答( )
六、书面表达:满分30分。
第56题简答 根据提示写一份举行隔周一次的英语晚会(every-other-week English evening)的书面通知。
提示:
1.时间:11月24日,周六晚上7点。
2.地点:2号教学楼的报告厅(1ecture room)。
3.内容:歌曲、朗诵(recitation)、舞蹈、话剧等,还有美籍教师演讲。
4.目的: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5.报名地点:办公楼203”室,学生会(Students’Union)。
注意:
1.要点不得遗漏。
2.符合书面通知的格式。
3.词数为100左右。
[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考试冲刺训练题及答案]
篇6: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题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题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共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单选 依次在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年来,全省对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大了查处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__________。
②然而,当地有关部门仍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__________ 在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
③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__________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A.遏制 私自 修建
B.遏止 擅自 营造
C.遏止 私自 修建
D.遏制 擅自 营造
参考答案:D
第2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在国内体育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B.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天然公园里钻井的决定,引起国际环保组织怨声载道。
C.这部刚获得梅花奖的剧本深刻地揭示了新与旧、美与丑、文明与野蛮等错综复杂的矛盾。
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参考答案:C
第3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工业经济海外联谊会第一批发展团体会员上百家、海内外理事近百人,已成为本市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众社团。
B.文章中间某些方位的说明仍欠模糊,如“土地上”的表述不明,应该为“画面上部右侧”,这才能把“挖井人”的位置确定下来。
C.一条广告语的好坏,不仅在于文字的精致,构思的巧妙,还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
D.适度的自我批评,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越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衡。
参考答案:D
第4题单选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倍增(成倍地增长) 倍尝辛苦 股份 恰如其分(办事的做法正合适)
B.毕露(全部显露) 毕恭毕敬 辨析 辩才无碍(泛指能言善辩)
C.雏议(自己的议论,谦辞) 雏凤展翅 假寐 不假思索(无须假装思考)
D.厉行(严厉实行) 厉精图治 精萃 出类拔萃(品德才能超出常人)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 选用下面的句子为文段填空,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湖上也好,山上也好,天空中也好,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到处都在动,都是不均衡,是离奇变幻,是光怪陆离的阴影和线条的无穷的混合和错综,而万物之中却隐藏着宁静、柔和、统一和美的必然性。
①没有一丝完整的线条②没有一个同样的瞬间 ③没有一片完整的色彩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pian) 片面 片刻 分片 片言只语
B.强(qiang) 强大 强制 坚强 强词夺理
C.供(gong) 供销 口供 提供 保证供给
D.仆(pu) 仆人 仆从 公仆 前仆后继
参考答案:A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
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第7题单选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 第二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参考答案:D
第9题单选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的。
B.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人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参考答案:D
第10题单选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25分)
鲁迅路口(节选)
张承志
今年又一次去了绍兴。该看的上一次早已看过,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城市正在粉刷装修;拆掉刚盖好的大楼,改成黑白的绍兴色。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吧,这一回头顶是万里晴空,总觉景色不合书里的气氛。在鲁迅故居门口,车水马龙根本不理睬远路的游客;滔滔河水般的群众之流,擦着制作的假乌篷船一涌而过。我犹豫着,最后决定不再买票进去。
与其说是来再一次瞻仰遗迹,不如说是来复习上一次的功课。那一次在冬雨中,我们走过了一条条街道,处处辨认着遗迹和背景。那几年我潜心南方的游学,事先读足了记载,到实地再加上草图笔记。我辨认着,小街拐角坐落的秋瑾的家,青苔沾湿的青藤书屋,还有山阴道、会稽山、古史传说的夏禹陵。蒙蒙冷雨中的修学令人愉快,追想着那些日子,盼着再重复它一次。
虽然我明白这是一处危机潜伏之地。渐渐地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个民族不会容忍异类。哪怕再等上三十年五十年,对鲁迅的大毁大谤势必到来。鲁迅自己是预感到了这前景的,为了规避,他早就明言宁愿速朽。但是,毕竞在小时代也发生了尖锐的对峙,人们都被迫迎对众多问题。当人们四顾先哲,发现他们大都暧昧时,就纷纷转回鲁迅寻求解释。我也一样,为着私人的需要,寻觅到了这里。
同伴是本地人,对是否进去参观无所谓。我也觉得要看的都看过了,门票要四十元呢,或者就不进去了吧。路口上,车声轰轰人声鼎沸,不由你过分地斟酌徘徊。于是胡乱决定离开,心里一阵滋味索然。
就这样,这一次在绍兴过鲁门而未进。虽然脚又踩过这块潮湿土地,端详过秋瑾的遗墨,进入了徐锡麟的卧室,我没有迈过那个路口。我想保护初访的印象。冬雨的那一次我夹在一群小学生里一拥进了三味书屋,后来就亲身站到了百草园。那时的感觉非常新鲜,自己的小学生时代,以及自己孩子的小学生时代一霎间都复活了。那不是来瞻仰伟人的故居,而是回到自己的孩提时代。一股那么亲近的冲动,曾在人流拥挤中幼稚地浮现。从鲁迅家的大门口迈步,左右转两个弯,隔一两条小街,原来三百步之内,就是秋瑾的家。初次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心中不由一惊。他们住得这么近!……果然还是要到现地,才能获得感受。我不住地遐想。彼此全然不相识是不可能的,即便没有借盐讨火做过亲密邻里,也会因为留学一国彼此熟识。若再是朋友,就简直是携手东渡了。后来去了徐锡麟的东埔镇。冬月来时,以为东埔路远不易到达,这一回才知东埔镇就在眼前,公路水路都不消一阵工夫。这么说,我寻思着,烈士徐锡麟的家乡就在咫尺——这几个人,不但是同乡,而且是同期的留日同学。站在路口上,我抑制着心里的吃惊,捉摸着这里的线索。一切的起源,或许就在这里?
第11题简答 作者专程来瞻仰鲁迅的故居,为什么过其门而不入?(5分)
参考答案:城市在粉刷装修,总觉景色不合书里的气氛。许多人以鲁迅为饭碗,使作者兴趣索然,全没有了当初的美好感觉。
第12题简答 冬雨中的那一次初访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为什么两次写那次初访?(6分)
参考答案:留下了新鲜而亲切的印象。两次写那次初访,一是为了与现实作对照,二是为下文由于失望而过鲁门而不入,结果获得了新的发现作铺垫。
第13题简答 文章结尾一句“一切的起源,或许就在这里?”从全文看,应如何理解?(6分)
参考答案:作者面对鲁迅故居路口的变化,追寻他选择文学创作之路的原因。他认识到应当从鲁迅的留学经历中寻找答案,鲁迅的选择应当与秋瑾和徐锡麟有关。
第14题简答 写出表现作者冬雨中初访绍兴时心情的词语。(至少写出4个)(4分)
参考答案:令人愉快,盼着再重复,感觉非常新鲜,亲近的冲动。
第15题简答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散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不仅探寻鲁迅的足迹,也思考鲁迅的同乡秋瑾与徐锡麟可能对鲁迅的影响。
B.文章以“该看的上一次早已看过,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开头,以“站在路口上,我抑制着心里的吃惊”结尾,表现了对鲁迅故居路口变化的不快。
C.文中对冬雨的那一次初访鲁迅故居的描写充满诗意,却不肯言明时间,是因为对作者来说时间并不重要,“那一次”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
D.文章第三自然段说“但是,毕竟在小时代也发生了尖锐的对峙”。“小时代”是指鲁迅生活的时代,是相对我们生活的大时代而言的。
E.文章的标题“鲁迅路口”有深刻的寓意。在“鲁迅路口”,最能照出人们心灵的善恶美丑,也最能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参考答案: A C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试题。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第19题简答 自古诗人以梅花人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请说说作者是如何突出“早”字的?(4分)
参考答案:寒”突出了早梅凌霜独开;“不知”和“疑是”是从人的感觉上写出此株梅花与众不同,早于其他梅树而“花先发”。
第20题简答 有人说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和本篇可谓异曲同工,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同:张、王二诗都是先疑为雪,后知是梅。
异:张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王诗则从嗅觉上写出梅的香气,并由此判断出那不是雪。
五、阅读下面苗得雨的短诗,根据要求作文。
第21题简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一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
对方答:“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婉转地拒绝了对方的提问要求,既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又保守了秘密。
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篇7: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2.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5.花落水流红,用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1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
11.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1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1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1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
1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16.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7.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8.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0.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1.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
2.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测试题
3.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
4.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题及答案
5.201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及答案
6.2016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
7.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题
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练习题参考
9.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复习一:古诗词识记
10.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复习三:古诗词识记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综合训练题】相关文章:
10.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月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