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读性程式设计的不充分性
“Umklammeru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论可读性程式设计的不充分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论可读性程式设计的不充分性,供大家参考。
篇1:论可读性程式设计的不充分性
论可读性程式设计的不充分性
可读性程式是使用最普遍的`可读性测定方法.本文通过对可读性程式的分析,发现它在设计上并不充分,它只考查到文本方面的语义和句法难度两方面,而忽略了其它诸如概念的清晰程度、抽象程度、概念密度、文本组织等变量对可读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读性程式脱离了材料的使用,孤立地测定材料的可读性,忽略了读者图式的作用.
作 者:余美根 Yu Meigen 作者单位:637002,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国外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年,卷(期): “”(3) 分类号:H3 G4 关键词:篇2:论性修养
论性修养
关于性修养的.学术讨论所见不多,但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内容在性教育、性学习中有交叉涉及.
作 者:周浩礼 张晓碧 梁勋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刊 名:中国性科学 英文刊名:THE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 年,卷(期): 12(4) 分类号:B82 关键词:篇3:论 惯 性
论 惯 性
摘要: 对经典力学范围内现行的惯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惯性要区分:个别研究对象的性质与存在的性质;保持某种状态的性质与改变某种状态的性质;物理学规律的动力学特性与审美性。
关键词: 惯性;存在;时间;空间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1)。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2),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的意义
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3)。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这里的问题在于: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诺特尔(4)证明了: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空间转动对称性导致角动量守恒、而时间均匀性导致能量守恒。事实上,物体的惯性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必然结果。因而它与个别的特殊研究对象无关。惯性不是个别存在物的性质,个别存在物只是惯性的显现者,惯性的本质与个别存在物的特性无关。从而我们就不能用反映个别存在物性质的量(例如质量)来测度惯性。因为惯性作为存在的一种显现,并无大小可言,它只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达。
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
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在最相似的物之间,错觉说着最巧妙的谎;最小的罅隙是最难度(5)。因而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倘若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话,则我们也可以说力与惯性也有关系。因为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而言,力越小其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因而,也即力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大。事实上,在惯性概念发展的最初时期,牛顿就将惯性与力进行等价的思考,当然现在大家知道牛顿的把惯性等同
[1] [2] [3] [4] [5] [6] [7]
篇4:论外部性
论外部性
本文列举了大量外部性的例子,分析产生外部性的原因,提出一种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新方法.
作 者:张立忠 Zhang Lizhong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辽宁,沈阳,110122 刊 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VOCAT IONAL SKILL INSTITUTE 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INSTITUTE 年,卷(期): “”(2) 分类号:F0 关键词:外部性 外部经济正效应 帕累托效率篇5:技术间性论
技术间性论
自然、社会、科学对技术演化不具有决定性意义.技术“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的演化,在根本上内在地规定于技术间性或展示技术间性本质的技术整合.技术间的非线性同一性,构成着技术间性或技术整合引生作为“第三者”的新技术和推动技术不可逆演化的机制性支撑.技术反思作为中介,规定着技术间性或技术整合的.现实发生.展示技术间性本质的技术整合,开启了技术初始发生之门,并以常规性技术整合与革命性技术整合、建构性技术整合与非建构性技术整合等基本形态,为技术演化开辟着前进的道路.提出“技术间性”概念的可能意义,不仅在于学理层面,同时指向现实性.
作 者:尚东涛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政法系,河南,洛阳,471022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19(4) 分类号:N031 关键词:技术间性 技术整合 技术反思篇6:论自由王国的彼岸性
论自由王国的彼岸性
一 自马克思提出“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概念以及恩格斯提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的命题以来,大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都将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看作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认为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历史是必然王国,资本主义之后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历史是自由王国;如同现代社会政治运动致力于向社会主义转变那样,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那么,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否真的如同资本主义(含前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含社会主义)那样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呢?笔者以为并非如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说:“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作 者:朱宝信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卫生学校 刊 名:青海社会科学 CSSCI英文刊名: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 ”"(6) 分类号:B1 关键词:【论可读性程式设计的不充分性】相关文章:
1.增强简历的可读性
5.性教育课体会
6.性实验心得体会
7.想象性议论文
8.激励性标语
9.事项性通知
10.反思性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