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阅读答案
“关念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生》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生》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生》阅读答案
《生》阅读答案
生沈从文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的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查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有删改)
⑴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这说明傀儡”王九”不仅是老头子表演的道具,更是老头子儿子的替身,是孤独人生的寄托。
B.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另一方面也借摔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
C.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的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
D.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致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E.作者语言朴实,用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个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⑵小说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⑶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你从这个主题中又获得什么人生启示?(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1.⑴AE(选A得2分,选E得3分,选C得1分;B的`错误是老人摔倒并不是为了吸引挽留闲人,也不是发泄心中的苦痛,是以这种“绝对而虚幻的胜利”表达他对孩子深沉的爱;C的“冷漠无情”看不出来;D中作者没有“怒其不争”的批判)
⑵年迈,地位卑微⑵孤独寂寞,悲哀,无人理解⑶深沉的爱子之心(答案为要点,学生作答时应还有相应的分析)
⑶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原因,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分)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2分)
⑷小说的主题:生的寂寞与孤独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知道他喋喋不休与之说话的是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更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他把一切埋在心里,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2分)
生的顽强。白发的生者只能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那衰
老身躯的吃力表演,便是寂寞凄凉之中慈父深沉的爱,这种爱支撑着他顽强的活下去。(2分)
生的无常。赵四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也受着命运的拨弄,而且,他也像王九一样已经死去了。作者写的并不是王九和赵四之间的恩怨,而是在命运拨弄之无常躲藏的生的无常。(2分)
学生所获得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2分)
篇2:生响阅读答案
车,仿佛嵌在三条并行的巨蟒中。蟒身在缓慢地、没有规律地向前蠕动着,时停时歇,将时间抻成难熬的长度。
我们已经被堵在江西遂川通往广东的高速路上一个多小时了,这是乙未年正月十一的午后。雨意充盈着每一朵云。天空灰白,映衬着远山的轮廓线,单调乏味。此时,若从高空俯拍,这绵延在中国南方近乎凝滞的长流,想来是非常壮观的。
多年城镇化的进程,让无数人离开村庄入驻城市。回家不再是一个日常的词汇。家成了树上分离的枝丫。只有在传统节日春节,回家才成为一个浓墨重彩的 词,一个 意义指向明确的词。在宽宽窄窄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上,奔波着回家的人们。他们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拖家带口,沿着枝丫回归他们的根 老 家。几天之后,他们再一次提着大大小小的行李,拖家带口,奔向自己在城市搭建的另一个家。
这是独属于中国的年的余响。
说实在的,城市的年抵不上老家的年。可老家的年,也已抵不上记忆中的年。那一份红红火火的喧腾,货真价实的喧腾,被鞭炮声充盈和覆盖的喧腾,正走在消逝的路途上。我不知道,那些撵着烟尘奔回老家的人们,有多少是因为舍不得这份喧腾,念想这份喧腾。
我们此行不是回家,而是去追赶这份正在消逝的喧腾,摁进自己的记忆,或者也输送进别人的记忆。
次夜,踏着暮色,我们走进江西于都银坑村。在这个以萧姓人家为主的村落,还保留着正月里跳甑笊舞的习俗。自正月初六开始,每夜在一个屋场跳一场甑笊舞,直到九个屋场轮完。这一夜,轮到了上营和下营。
我们到时,红烛和高香已在屋场的空地上点燃,五座神像并排安坐在烛火之后,神态安详。腊月和正月也是他们一年一度的节日,其余的日子他们被封存在祠 堂的阁 楼或龛笼中,抱持着他们的神秘与神圣,不问这村庄里的纷纷扰扰,也不惊动村人的日常吐纳。只不知,年复一年在此时被迎出供奉的他们,可洞悉了村庄那无可挽 回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赴城市生活,留在故园的老人与越来越少的孩子,还有那些无法挪动的古老的树木和房屋,支撑起一个村庄,日见寥落。
孩子们是最雀跃的参与者,他们早早地就聚在了空地上、烛火边,追逐,嬉戏,佯舞着道具四处游逛,将一场在老辈人眼里敬神娱神的神圣仪式,视作一场难得的游戏。他们有的刚刚随父母回到老家,几天后又将离开。这一场甑笊舞的余响,不知会否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今年上营牵头的是一位萧姓青年,从南方打工回来,尚未婚娶。当其他人家都沉默的时候,他站了出来。从小与村里跳甑笊舞的萧老师傅学的招式,他不想遗失在飞速流逝的岁月中。在能坚持一年的时候,就坚持下去,哪怕自身力量微渺。
萧老师傅斜背着一个土布包袱到场,八十多岁的身子骨,精瘦却硬朗。关于甑笊舞,他是一众后辈的师傅。自古而来的那一脉线索,随着诸多老人的离世,都 牵系于 他一身了。整场仪式中那些微小而琐碎的程式、规矩、细节,一一由他框定和传授。而今,还有萧姓青年们热心于这一传承,他们将成为今夜舞蹈的核心力量。而那 些在烛火边雀跃欢跳的孩子中,还有如他们一样的热心传承者吗?
我望着兴头十足敲响鼓点的萧老师傅,猜度着他平日里的模样,会否也这般神采飞扬?今夜这场狂欢无疑是奢侈的,对一座清寂的村庄而言,对这个平凡度日的村人而言。
燃香,喝酒,唱船歌。几位老人在萧老师傅的带领下,对着一本纸页泛黄的唱本,用方言吟唱起了船歌,一人唱问,众人唱和。烛火前,不时有女人带着孩 子、供享 的食物,点燃高香和红烛,低首合目。在她们微微翕动的唇齿间,含着她们诉说给诸神的心愿。那些心愿微小琐碎,却涵盖了她们和家人全部的生活、全部的热望。 一旁,孩子们顾自玩着他们的把戏。年轻人在一旁准备舞蹈的道具和服装。整个屋场,像那一蓬蓬被暗夜映衬的烛火,缭乱而炽烈。
待老人们唱完一段,鞭炮声炸响。随后,锣鼓声起,年轻人手持竹制的甑笊,在空地中间围成一圈,边击打甑笊边划动舞步,呈逆时针方向跳起来。甑笊发出 清脆的 撞击声,伴随着舞者的吆喝声,整个屋场似有一股风在回旋,在奔腾。在场边观看的村人中不乏年轻的面孔,先前被锁闭的表情此时也松敞开来,仿佛被场内的节奏 带动,被缭乱的烛火映亮,沉浸在酣畅欢腾的舞蹈中。
我调转目光,望向身后,那一排顶着红色绸布的神像,依然安详地注视着沸腾的人群。他们的 视线 ,被众多的围观者挡住了。他们金色的脸庞,被烛火映照出清晰的轮廓。
这场狂欢般的舞蹈会持续到深夜。唱一段,舞一段,直到唱完全本船歌。在每一环节相接处,都有鞭炮声炸响,为村庄铺一地红屑,散一天硝烟。我们就踏着这红屑,闻着这硝烟,听着这烈响,离开了银坑村。
没走几步,即落入乡村浓稠的夜色中,唯耳边传来鞭炮的余响,渐远。
(摘自04月22日《人民日报》24版,有删改)
(注:甑笊舞,是流传于江西省赣州市银坑镇银坑村的汉族舞蹈,人们手舞 甑笊 ,又唱又跳,舞蹈与敬神仪式结合,也叫 敬神 ,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11.文中围绕 甑笊舞 写了孩子们、萧姓青年和萧老师傅,他们在仪式中的角色、对仪式的态度分别是什么?(6分)
12.文章第⑧和 段两次写到神像,有什么用意?(6分)
13.简析第 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整个屋场,像那一蓬蓬被暗夜映衬的烛火,缭乱而炽烈。
14.文章以 余响 为题,并说 这是独属于中国的年的余响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 余响 内涵的理解。(8分)
篇3:生响阅读答案
11.孩子们是最雀跃的参与者,把仪式视作一场难得的游戏;萧姓青年,热心的传承者,全力坚持,不想让其遗失;萧老师傅,是仪式的框定和传授者,热情虔诚。
12.结构上相互照应;用神像始终如一的安详与村庄的改变构成对比,反衬出现代乡村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写神像平日被封存,只在仪式上才被迎出供奉, 视线.也被沸腾的人群挡住,表现出 甑笊舞.所代表的敬神的内涵在人们心中逐渐淡化。
13.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屋场比作烛火, 一蓬蓬. 缭乱.描绘出燃香、喝酒、唱船歌时热闹而又杂乱的场面, 炽烈.表达了老人们对仪式的虔诚和村民对生活的热望。
篇4:春生阅读答案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篇5:春生阅读答案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2分,答出两点得1分)乐景写哀(反衬)(2分)
解析:这首诗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们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思路点拨】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的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解析: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这首诗与《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意,又何等不同!这就是艺术创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挫,佳作如林。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诗词赏析】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这首诗把春天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灵动。
诗的一开头便问道:春天从一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游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大家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篇6:《贵生》阅读答案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②,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役:被役使
B.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物
C.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完:使完好
D.其亏弥甚者也 弥:遍布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全生为上 ⑥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D.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提出了全生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3分)
(2)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3分)
(3)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3分)
篇7:《贵生》阅读答案
9.(3分)D10.(3分)C11.(3分)C
12.(9分)
(1)(3分)我恰巧患有隐疾,正要治疗它,没有空闲顾及天下的事。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适方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2)(3分)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事而伤害自己的生命,这原本是越人要找到他并要他做国君的原因。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若固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3)(3分)恐怕你听错了,鲁君会降罪于你,不如(回去)将情况审查核实清楚。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遗审2处,每译对1处给1分。遗音wèi,意为给予,可译为降(罪)。
篇8:生沈从文阅读答案
生沈从文阅读答案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地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儿,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地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的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地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
B.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除了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最主要的是借摔倒来宣泄心中的丧子之痛。
C.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打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D.本文语言朴实,作者用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位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D(A项,“冷漠无情”看不太出来,作者也没有“淋漓尽致地描绘”看客们的“冷漠无情”;B项,“宣泄”常常是暂时性行为,而老人已经这样演了十年,所以最主要的是以这种“绝对而虚幻的胜利”表达他对孩子深沉的怀念,对造成儿子死亡的赵四的复仇,对无常的命运的.反抗;C项,作者没有“怒其不争”的批判。)
2.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
【解析】①情节上,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原因,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与前文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2分)②形象上,丰富了老人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对孩子深沉的怀念,对无常的命运的反抗。(2分)③主旨上,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
3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该题目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6分)
【解析】小说的主题:①生的寂寞与孤独。(1分)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知道他喋喋不休与之说话的是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更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他把一切埋在心里,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2分)②生的不易与艰辛。(1分)老人承受着丧子之痛,却仍然要在炎炎烈日下辛苦认真地表演傀儡戏。白发苍苍满是热汗,身心疲惫却还要微笑,只为了挣几个铜子儿,体现了活着的艰难。(2分)③生的顽强,需要支撑。(1分)白发的生者只能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衰老身躯的吃力表演,便是寂寞凄凉之中慈父深沉的爱,这种爱支撑着他顽强地活下去。(2分)④生的无常。(1分)赵四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也受着命运的拨弄。而且,他也像王九一样已经死去了。作者写的并不是王九和赵四之间的恩怨,而是在命运拨弄下生的无常。(2分)(每点3分,任意答出两点得满分)
篇9:黄生借书阅读答案
黄生借书阅读答案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9.“随园主人”是 朝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 ”的观点。(3分)
[答案]
9.(2分)清袁枚
10.(3分)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11.(3分)书非借不能读也
篇10:生之喜悦阅读答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
契机——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 )中。
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 )
(3)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答案
1.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本文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
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本文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关键。
2. ② ①
3.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
4.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5.因为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6.不要麻木不仁地活着,也不要不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东西,我熟视无睹的事物,也有它的独特之处
篇11:《鸡生金蛋》阅读答案
《鸡生金蛋》阅读答案
有人养的母鸡,据说十分神奇;
每天生个金蛋,已经生满一篮。
有人起初喜欢,后来就觉不满;
一天只生一个,感到很不耐烦。
他想鸡的肚子,一定装满金子;
要是把它剖开,一次就发大财;
他就把鸡杀死,立刻后悔不止;
里面啥也没有,只有一些鸡屎。
(1)读这则寓言诗,我想到的成语是。
A、守株待兔
B、朝三暮四
C、杀鸡取卵
D、画蛇添足
(2)养鸡人为什么会把鸡杀死?杀死后,他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养鸡人,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养鸡人贪得无厌,希望得到更多金蛋,想一次就发大财。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得到一些鸡屎。
(3)善待母鸡,把已有的金蛋拿去投资,发展事业,这样才能发家致富。
篇12:蝶之生 阅读答案
①清晨4时许,天空已有微光。我带着一身俱全的野外装备去等一只蝴蝶的羽化。
② 大雨一阵阵,不知那个预示今朝将羽化的蛹,会不会在赖床?虽然与蝴蝶近距离相处已近两年,但对每个蛹的羽化时辰,还是难以完全掌握。都说蝴蝶一般在破晓羽化,有一回,我在天刚亮即到达野地现场,却见初生的彩蝶已出蛹挂在枝条上;有时候以为它清晨应该出来,偏偏它撑过了下午。为目睹蝴蝶破蛹而出的片羽吉光,这回我在夜色未尽便来到野林之中。
③灌丛林内八分黑,灯光下蛹壳已呈透明状,几乎可以透视壳内黑的蝶翅与鲜黄的蝶腹,而蛹壳外,正滴挂着闪亮的雨珠。水汽如此浓重,它会在破晓羽化吗?
④等待,是最惯常的事。放眼四望,万物有形无色,静听夜歌最后一章,雨声偶尔来串场,所幸这会儿雨不大也不连续。
⑤雨停了,天也亮了,阳光被挡在云朵后面,四面无风。从蛹的色泽变化,我知道它今早一定会有一场非生即死的巨变,但这是一场没有约定时间的等待。曾经,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甲)破蛹而出的是寄生蜂,那死亡的蛹,已成蝶形;也曾经,彩蝶羽化的过程出了意外,(乙)蝶体粘黏蛹壳,飞向蓝天成了不可及的梦;更多的时候,它们在蛹的阶段即因各种因素而死亡。
⑥ 曾有朋友问我最喜爱哪些动物,又为什么喜欢。我回答的其中之一便是蝴蝶,原因是幼虫化蛹后重生成蝶的神奇蜕变,这也正是我对自我人生的期许。那时候,我还没有研究蝴蝶,也不曾看着一只蝴蝶在野地长大,而眼前这个即将重生的蛹,却是在我时时探看的情况下长大的。从它还是颗蝶卵,我便记录着它,当然也记录着它众多的兄弟姐妹,这些虫儿们饱受天候的考验,在这过程中,大部分的幼虫先后死亡,能顺利化蛹的屈指可数,着实不易。而最令我期待的,莫过于它接下来即将展示的生命变化。
⑦6点9分,蛹的顶部出现了一隙裂缝!接着裂缝慢慢被顶开,蝴蝶的前足向外探索;然后再将蛹盖撑开些,脚用点儿力,头部出壳;停顿会儿,脚再用点力,胸部出壳;最后六足齐动,翅翼与腹部被快速拉出这世界。一个腹部肥大,翅膀皱巴巴的小团状蝶体呈现眼前,我屏气凝神盯着这看起来有点陌生的生物,它节奏均一地微动着皱翅,动着动着,血液淋巴注入翅脉,顷刻问皱翅撑平,一只我所熟悉的黄裳凤蝶在微雨中新生。整个过程只有1分多钟。
⑧我一边进行调查,一边等待新生的彩蝶起飞,看着草上啃着茎叶的幼虫,再探看准备起飞翔舞的成蝶,我还是惊叹不已:美丽的蝴蝶竞是由毛毛虫蜕变的!
⑨10时左右,那只蝴蝶晾干了翅翼,在我附近试舞一段后飞出林外,展开我无缘再时时探看的空中旅程。对它,我自然是充满祝福,但在不远的`海上,强烈的台风已经向着这座岛屿而来;在经历过生命中的重重考验之后,它挥动美丽的双翼,又将迎接一场风雨……
(杜虹/文)
1.①段中画线处一个“等”字传达出怎样的意思?把它换成“看”表达效果一样吗?说出理由来。(2分)
2.文章开头几处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3.⑤段中“非死即生”写出了 ;“巨变”写出了 ;整句话的意思是 。(3分)
4.你认为⑤段中介绍蝴蝶羽化“关键时刻”的甲乙两种情形能否删掉一个?为什么?(2分)
5.从全文内容看,文中只有第⑦段写的是“蝶之生”,那么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重点是什么?说说看。(2分)
6.⑦段中“整个过程只有1分多钟。”这句话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说出理由来。(2分)
【《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春生阅读答案
2.生之喜悦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