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阅读答案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阅读答案

2022-12-25 08:31: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龟女只认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阅读答案

篇1: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阅读答案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②。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③。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④。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注释】.①赵晋臣:赵不迂,字晋臣,作者的朋友,官至敷文阁学士。他写有《落梅词》,辛弃疾写这首词唱和。②僝[chán]倦[juàn]:折磨的意思。⑨绉[zhòu]:一种皱纹的丝织品。④醇酎[zhòu]:浓酒。

【问题】

9.这首词的基调是哀婉的,但又不失开朗情绪。对此,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10.全篇通过“昨日”与“而今”春光的对比,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9.提示:与一般的“落花”词一样,这首词的基调是哀婉的`;但作者在写惋春惜春的同时,又通过“候春”,表现出对大地春回的热切期望,失望中含有希望,感情由哀婉趋于开朗。(2分)

10.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2分)

篇2: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辛弃疾,粉蝶儿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辛弃疾,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的意思,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赏析 -诗词大全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风u。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篇3: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内容】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鉴赏】: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而著称。但是这首《粉蝶儿》却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另外一面。这是一首词人有感于眼前落花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

古典诗词中,以“落花”为题的词,并不少见,但许多是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佳作并不太多。辛弃疾这首《粉蝶儿》,不论是意境或语言风格,都能打破陈套旧框,在落花词里,可以算是一阕别开生面的绝妙好词。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从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来看,在宋词中是很常见的,但它的表现手法却很别致。全篇通过“昨日”与“而今”春光的对比,用巧妙、新颖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阶段的春日景象,委曲地抒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开篇以十三岁小女儿学绣作明喻,礼赞神妙的春工,绣出象蜀锦一样绚烂的芳菲图案,“一枝枝不教花瘦”,写出了花的繁盛;突然急转直下,转入落花正面。好花的培养者是春,而摧残它的偏又是无情的春风春雨。(词中的“僝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于是,用嗔怨的口气,向春神诘问。就在诘问的话中,烘染了一幅“残红作地衣”的着色画,那被风雨摧残的花瓣,纷纷飘落在地,好像是为园村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地上的落红如此之多,那枝头的残花还有几许,也就可以想见了。下半阕“而今”一句跟上半阕“昨日”作对照,把临去的春光比之于轻薄荡子,紧跟着上句的“无情”一意而来,作者“怨春不语”的心情,也于言外传出。“记前时”三句又突作一转,转到过去送春的旧恨。这里,不仅春水绿波都成有情之物,酿成了醉人的春醪,连不可捕捉的清愁也形象化了,通过“候春”来表现爱春惜春感情,使表现的感情更加强化。正因为年年落花,年年送春,清愁也就会年年应约而来。就此煞住,不须再着悼红惜香一字,而不尽的余味,已曲包在内。

辛弃疾的这首词,与一般的“落花”词一样,其基调也是哀婉的,但是,作者在写惋春惜春的同时,又通过“候春”,表现出对大地春回的热切期望,失望中含有希望,感情由哀婉趋于开朗,而词笔于柔韧中见清劲,不是艺术修养达到升华火候,是不能办到的。

篇4: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翻译赏析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翻译赏析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前言】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此词是传统的惜春之作,却不落窠臼,构思新颖别致,把春天拟人化,通过“昨日”与“而今”的对比,抒发惜春之情,是一首新巧别致的送春词。上片回忆“昨日”春光烂漫。下片抒写“而今”春光难留。全词委曲细腻,柔情似水,绮丽婉约,色彩秾丽,比喻新巧,别具特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春光比作初学绣花的少女,用她那纤纤素手将一枝枝花儿绣得都很丰富俏丽,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迷人美景。可是老天无情,好景难长,突然风雨袭来,满园落红狼藉,春已归去,令人不堪回首。

【注释】

①晋臣:即赵不迂,字晋臣,官至敷文阁学士。寓居上饶时常与辛弃疾唱和。

②十三女儿: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

③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

④甚:正。下得:忍得。雨僝、风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

⑤向:同像,地衣红绉:地衣指地毯,这两句说,园林里落花满地,像铺上一层带绉纹的红地毯一样。

⑥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

⑦春波:碧波荡漾的春水。醇酎:浓郁的美酒。

⑧约:束、控制,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相候:指等待春天归来。

【翻译】

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鉴赏】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而著称。但是这首《粉蝶儿》却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另外一面。这是一首词人有感于眼前落花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

古典诗词中,以“落花”为题的词,并不少见,但许多是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佳作并不太多。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从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来看,在宋词中是很常见的,但它的表现手法却很别致。全篇通过“昨日”与“而今”春光的对比,用巧妙、新颖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阶段的春日景象,委曲地抒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开篇以十三岁小女儿学绣作明喻,写出了花的繁盛;突然急转直下,转入落花正面。好花的培养者是春,而摧残它的偏又是无情的春风春雨。于是,用嗔怨的口气,向春神诘问。就在诘问的话中,烘染了一幅“残红作地衣”的着色画,那被风雨摧残的花瓣,纷纷飘落在地,好像是为园村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地上的落红如此之多,那枝头的残花还有几许,也就可以想见了。

下半阕“而今”一句跟上半阕“昨日”作对照,把临去的春光比之于轻薄荡子,紧跟着上句的“无情”一意而来,作者“怨春不语”的心情,也于言外传出。“记前时”三句又突作一转,转到过去送春的旧恨。这里,不仅春水绿波都成有情之物,酿成了醉人的春醪,连不可捕捉的清愁也形象化了,通过“候春”来表现爱春惜春感情,使表现的感情更加强化。

辛弃疾的这首词,与一般的“落花”词一样,其基调也是哀婉的,但是,作者在写惋春惜春的同时,又通过“候春”,表现出对大地春回的热切期望,失望中含有希望,感情由哀婉趋于开朗,而词笔于柔韧中见清劲,不是艺术修养达到升华火候,是不能办到的。

篇5: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古诗翻译及赏析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古诗翻译及赏析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前言】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此词是传统的惜春之作,却不落窠臼,构思新颖别致,把春天拟人化,通过“昨日”与“而今”的对比,抒发惜春之情,是一首新巧别致的送春词。上片回忆“昨日”春光烂漫。下片抒写“而今”春光难留。全词委曲细腻,柔情似水,绮丽婉约,色彩秾丽,比喻新巧,别具特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春光比作初学绣花的少女,用她那纤纤素手将一枝枝花儿绣得都很丰富俏丽,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迷人美景。可是老天无情,好景难长,突然风雨袭来,满园落红狼藉,春已归去,令人不堪回首。

【注释】

①晋臣:即赵不迂,字晋臣,官至敷文阁学士。寓居上饶时常与辛弃疾唱和。

②十三女儿: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

③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

④甚:正。下得:忍得。雨僝、风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

⑤向:同像,地衣红绉:地衣指地毯,这两句说,园林里落花满地,像铺上一层带绉纹的红地毯一样。

⑥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

⑦春波:碧波荡漾的春水。醇酎:浓郁的美酒。

⑧约:束、控制,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相候:指等待春天归来。

【翻译】

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鉴赏】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而著称。但是这首《粉蝶儿》却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另外一面。这是一首词人有感于眼前落花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

古典诗词中,以“落花”为题的词,并不少见,但许多是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佳作并不太多。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从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来看,在宋词中是很常见的,但它的表现手法却很别致。全篇通过“昨日”与“而今”春光的对比,用巧妙、新颖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阶段的春日景象,委曲地抒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开篇以十三岁小女儿学绣作明喻,写出了花的繁盛;突然急转直下,转入落花正面。好花的培养者是春,而摧残它的偏又是无情的春风春雨。于是,用嗔怨的口气,向春神诘问。就在诘问的`话中,烘染了一幅“残红作地衣”的着色画,那被风雨摧残的花瓣,纷纷飘落在地,好像是为园村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地上的落红如此之多,那枝头的残花还有几许,也就可以想见了。

下半阕“而今”一句跟上半阕“昨日”作对照,把临去的春光比之于轻薄荡子,紧跟着上句的“无情”一意而来,作者“怨春不语”的心情,也于言外传出。“记前时”三句又突作一转,转到过去送春的旧恨。这里,不仅春水绿波都成有情之物,酿成了醉人的春醪,连不可捕捉的清愁也形象化了,通过“候春”来表现爱春惜春感情,使表现的感情更加强化。

辛弃疾的这首词,与一般的“落花”词一样,其基调也是哀婉的,但是,作者在写惋春惜春的同时,又通过“候春”,表现出对大地春回的热切期望,失望中含有希望,感情由哀婉趋于开朗,而词笔于柔韧中见清劲,不是艺术修养达到升华火候,是不能办到的。

篇6: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诗词鉴赏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辛弃疾词作鉴赏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而著称。但是这首《粉蝶儿》却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另外一面。这是一首词人有感于眼前落花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

古典诗词中,以落花为题的词,并不少见,但许多是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佳作并不太多。辛弃疾这首《粉蝶儿》,不论是意境或语言风格,都能打破陈套旧框,在落花词里,可以算是一阕别开生面的绝妙好词。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从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来看,在宋词中是很常见的,但它的表现手法却很别致。全篇通过昨日与而今春光的对比,用巧妙、新颖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阶段的春日景象,委曲地抒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开篇以十三岁小女儿学绣作明喻,礼赞神妙的春工,绣出象蜀锦一样绚烂的芳菲图案,一枝枝不教花瘦,写出了花的繁盛;突然急转直下,转入落花正面。好花的培养者是春,而摧残它的偏又是无情的春风春雨。(词中的僝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于是,用嗔怨的口气,向春神诘问。就在诘问的话中,烘染了一幅残红作地衣的着色画,那被风雨摧残的花瓣,纷纷飘落在地,好像是为园村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地上的落红如此之多,那枝头的残花还有几许,也就可以想见了。下半阕而今一句跟上半阕昨日作对照,把临去的春光比之于轻薄荡子,紧跟着上句的无情一意而来,作者怨春不语的心情,也于言外传出。记前时三句又突作一转,转到过去送春的旧恨。这里,不仅春水绿波都成有情之物,酿成了醉人的春醪,连不可捕捉的清愁也形象化了,通过候春来表现爱春惜春感情,使表现的感情更加强化。正因为年年落花,年年送春,清愁也就会年年应约而来。就此煞住,不须再着悼红惜香一字,而不尽的余味,已曲包在内。

辛弃疾的这首词,与一般的落花词一样,其基调也是哀婉的,但是,作者在写惋春惜春的同时,又通过候春,表现出对大地春回的热切期望,失望中含有希望,感情由哀婉趋于开朗,而词笔于柔韧中见清劲,不是艺术修养达到升华火候,是不能办到的。

篇7: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原文及赏析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原文及赏析

原文: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译文

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注释

晋臣:即赵不迂,字晋臣,官至敷文阁学士。寓居上饶时常与辛弃疾唱和。

十三女儿: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

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

甚:正。下得:忍得。雨僝(zhàn)、风僽(zhòu):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

向:同像,地衣红绉:地衣指地毯,这两句说,园林里落花满地,像铺上一层带皱纹的红地毯一样。

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

春波:碧波荡漾的春水。醇酎(zhòu):浓郁的美酒。

约:束、控制,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相候:指等待春天归来。

赏析:

此词自辟意境、写法新奇,通篇用比拟手法,一气贯注,寓意深沉,风格绮丽宛转,色彩浓丽缤纷,是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夏敬观评日:“连续诵之,如笛声宛转,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勉强断句。此自是好词,虽去别调不远,却仍是裱丽一派也。”用十三女儿学绣喻春光丰满,用轻薄浪子难久比喻风雨对春花的摧残,护花爱美之意的深处,是对美好生命的热爱和呵护之心。落花将春水酿成醇醪,与人之清愁约会,想象奇妙,余味无穷。

为了加大“赋落花”的情感重量,词章从“繁花”切人:“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如果依现代女性年龄标准看,十三岁不过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稚气十足的少女,谈什么拈针学绣。也许是中国古代女性早熟吧,十三岁被视为“豆蔻年华”的妙龄期。如唐代诗人杜牧就这样描写他喜爱的歌女:“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二首》其一)诗人把“昨日春”比成“十三岁女儿学绣”真算是善于创新的神来之笔:如果把“昨日春”比做一位姿容娇美而又技艺精湛的成熟的绣花女,凭着丰富的刺绣经验,当然要讲究个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美学原则,决不可能把每一朵花都绣得同样鲜艳肥大;只有十三岁少女如春蕾初绽,涉世未深,心地不杂一丝尘滓,有少女的聪慧和青春的热情又不工于心计,学起刺绣来,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一枝一叶自然会绣得丰盈而厚实,真个是“一枝枝不教花瘦”,体现了春阳普照,春雨均沾的春的`特点。这正好显示了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浓郁而热烈的春光。

诗人写春闹花繁的可喜,正是为了反衬春去花残的可惜:“甚无情便下得雨儇风倦,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大自然真个是太无情了,竟忍心让风雨一个劲儿摧残折磨着春花,使零落残红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园林地面,简直像铺上一层地毯一样。春花随风飘落,地面或厚或薄,那厚处犹如红色地毯上叠起的皱纹。这落红狼藉的景象描画,昭示了诗人对花落春残的惋惜情怀。

下阕,诗人从对“昨日春”的深情关注中转到对“而今春”的艺术观照:“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诗人对春的情感太深太重了,他简直把春当成理想中的情人。春,本是岁序中一个季节,诗人不但使她有明确的性别、具体的年龄,还有鲜明的个性。当写到东风君临大地、万物开始苏醒的“昨春日”,诗人把她比成十三岁的妙龄女郎在心爱的绣物上绣进少女的柔情,绣进青春的智慧,一心绣出人间最美丽的锦绣;当写到春尽花残的“而今春”,诗人又把他比成用情不专、朝秦暮楚的浪荡子。这不但充分体现出诗人爱春惜春真挚情怀,也收到了诗歌口语化的美学效应。

人生代代无穷已,风雨年年送春归。诗人回忆起前一年送春归去:“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居易不过写出了春水的颜色,就惹得人们赞叹不已,被誉为咏春的名句;辛弃疾呢,却进了一层,道出了春水的质地:浓浓的、酽酽的,春水春波像酿成为一江醇醪佳酿。春真的要走了,愁,是诗人内在的情感,怎么一下子变成“约”的对象,从外部应邀而至呢。显然,愁,被诗人别具机杼地人化了,仿佛变成了与诗人休戚与共的好友,被邀请在杨柳岸边等候着为春举行告别宴会,以壮春的行色哩。向春告别,为什么要在“杨柳岸边?”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在这里,春也被人化了,也成了诗人难分难舍的挚友了。人与自然如此融洽契合,真亏诗人妙笔驱遣。

篇8: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翻译赏析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前言】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此词是传统的惜春之作,却不落窠臼,构思新颖别致,把春天拟人化,通过“昨日”与“而今”的对比,抒发惜春之情,是一首新巧别致的送春词。上片回忆“昨日”春光烂漫。下片抒写“而今”春光难留。全词委曲细腻,柔情似水,绮丽婉约,色彩秾丽,比喻新巧,别具特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春光比作初学绣花的少女,用她那纤纤素手将一枝枝花儿绣得都很丰富俏丽,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迷人美景。可是老天无情,好景难长,突然风雨袭来,满园落红狼藉,春已归去,令人不堪回首。

【注释】

①晋臣:即赵不迂,字晋臣,官至敷文阁学士。寓居上饶时常与辛弃疾唱和。

②十三女儿: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

③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

④甚:正。下得:忍得。雨僝、风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

⑤向:同像,地衣红绉:地衣指地毯,这两句说,园林里落花满地,像铺上一层带皱纹的红地毯一样。

⑥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

⑦春波:碧波荡漾的春水。醇酎:浓郁的美酒。

⑧约:束、控制,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相候:指等待春天归来。

【翻译】

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赏析】

此词自辟意境、写法新奇,通篇用比拟手法,一气贯注,寓意深沉,风格绮丽宛转,色彩浓丽缤纷,是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夏敬观评日:“连续诵之,如笛声宛转,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勉强断句。此自是好词,虽去别调不远,却仍是裱丽一派也。”用十三女儿学绣喻春光丰满,用轻薄浪子难久比喻风雨对春花的摧残,护花爱美之意的深处,是对美好生命的热爱和呵护之心。落花将春水酿成醇醪,与人之清愁约会,想象奇妙,余味无穷。

为了加大“赋落花”的情感重量,词章从“繁花”切人:“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如果依现代女性年龄标准看,十三岁不过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稚气十足的少女,谈什么拈针学绣。也许是中国古代女性早熟吧,十三岁被视为“豆蔻年华”的.妙龄期。如唐代诗人杜牧就这样描写他喜爱的歌女:“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二首》其一)诗人把“昨日春”比成“十三岁女儿学绣”真算是善于创新的神来之笔:如果把“昨日春”比做一位姿容娇美而又技艺精湛的成熟的绣花女,凭着丰富的刺绣经验,当然要讲究个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美学原则,决不可能把每一朵花都绣得同样鲜艳肥大;只有十三岁少女如春蕾初绽,涉世未深,心地不杂一丝尘滓,有少女的聪慧和青春的热情又不工于心计,学起刺绣来,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一枝一叶自然会绣得丰盈而厚实,真个是“一枝枝不教花瘦”,体现了春阳普照,春雨均沾的春的特点。这正好显示了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浓郁而热烈的春光。

诗人写春闹花繁的可喜,正是为了反衬春去花残的可惜:“甚无情便下得雨儇风倦,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大自然真个是太无情了,竟忍心让风雨一个劲儿摧残折磨着春花,使零落残红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园林地面,简直像铺上一层地毯一样。春花随风飘落,地面或厚或薄,那厚处犹如红色地毯上叠起的皱纹。这落红狼藉的景象描画,昭示了诗人对花落春残的惋惜情怀。

下阕,诗人从对“昨日春”的深情关注中转到对“而今春”的艺术观照:“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诗人对春的情感太深太重了,他简直把春当成理想中的情人。春,本是岁序中一个季节,诗人不但使她有明确的性别、具体的年龄,还有鲜明的个性。当写到东风君临大地、万物开始苏醒的“昨春日”,诗人把她比成十三岁的妙龄女郎在心爱的绣物上绣进少女的柔情,绣进青春的智慧,一心绣出人间最美丽的锦绣;当写到春尽花残的“而今春”,诗人又把他比成用情不专、朝秦暮楚的浪荡子。这不但充分体现出诗人爱春惜春真挚情怀,也收到了诗歌口语化的美学效应。

人生代代无穷已,风雨年年送春归。诗人回忆起前一年送春归去:“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居易不过写出了春水的颜色,就惹得人们赞叹不已,被誉为咏春的名句;辛弃疾呢,却进了一层,道出了春水的质地:浓浓的、酽酽的,春水春波像酿成为一江醇醪佳酿。春真的要走了,愁,是诗人内在的情感,怎么一下子变成“约”的对象,从外部应邀而至呢。显然,愁,被诗人别具机杼地人化了,仿佛变成了与诗人休戚与共的好友,被邀请在杨柳岸边等候着为春举行告别宴会,以壮春的行色哩。向春告别,为什么要在“杨柳岸边?”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在这里,春也被人化了,也成了诗人难分难舍的挚友了。人与自然如此融洽契合,真亏诗人妙笔驱遣。

篇9:胡晋臣字子远阅读答案

胡晋臣字子远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 切,弥缝缜密。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B.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C.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D.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来指京都,后用以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时所到之地。

B.《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周易》,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C.嗣位,即继承君位。封建社会里,嗣位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历代君位一般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薨,古称诸侯、封王的贵族或有爵位的高官去世,也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 所育的 皇子公主去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晋臣政治才能突出。他得到了 制置使范成大的推荐,受到了孝宗的召见,他明确阐述了当时的四种弊端,官职得以升迁。

B.胡晋臣为人刚正不阿。他敢于当面责问中书令,也敢于上奏直陈亲信大臣受宠弄权之事,中书令为此畏惧他,皇帝为此醒悟。

C.胡晋臣能够明辨是非。侍郎林栗弹劾朱熹不接受任职的行为十分傲慢,胡晋臣上疏挽留朱熹而反对林栗,得到了人们的支持。

D.胡晋臣对大宋竭忠尽智。他尽心尽力辅佐孝宗、光宗两位皇帝,竭诚开导皇帝,切中事理,小心谨慎弥补过失,后死于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5分)

(2)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5分)

【参考答案】

1.(3分)C

2.(3分)C(“长子”错,应是“嫡长子”。)

3.(3分)B(“中书令为此畏惧他”于文无据。)

4.(1)(应该)广泛听取、采纳意见,了解下层的情况,来消除尚未形成的祸患。(5分,“通”“销”各1分,句意3分)

(2)皇上从南郊回来后很久不临朝,胡晋臣和丞相留正同心协力铺政,朝廷内外一派安定。(5分,“御朝”“帖然”各1分,句意3分)

篇10:《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及答案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2分)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枝叶繁茂,新叶脆嫩;含苞未放。(意思相近即可 2分)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意思相近即可 2分)

篇11:高赋字正臣,中山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赋字正臣,中山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①高赋字正臣,中山人。以父任为右班殿直。复举进士,改奉礼郎。四迁太常博士。历知真定县,通判剑、邢、石州、成德军。知衢州,俗尚巫鬼,民毛氏、柴氏二十余家世蓄蛊毒,值闰岁,害人尤多,与人忿争辄毒之。赋悉擒治伏辜,蛊患遂绝。

②徙唐州,州田经百年旷不耕,前守赵尚宽菑①垦不遗力,而榛莽者尚多。赋继其后,益募两河流民,计口给田使耕,作陂堰四十四。再满再留,比其去,田增辟三万一千三百余顷,户增万一千三百八十,岁益税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七。玺书褒谕,宣布治状以劝天下,两州为生立祠。擢提点河东刑狱,又加直龙图阁、知沧州。程昉欲于境内开西流河,绕州城而北注三塘泊。赋曰:“沧城近河,岁增堤防,犹惧奔溢,矧②妄有开凿乎?”昉执不从,后功竟不成。

③历蔡、潞二州,入同判太常寺,进集贤院学士。在朝多所建明③,尝言:“二府大臣或僦④舍委巷,散处京城,公私非便。宜仿前代丞相府,于端门前列置大第,俾居之。”又言:“仁宗朝为兖国公主治第。用钱数十万缗。今有五大长公主,若悉如前比,其费无艺

⑤。愿讲求中制,裁为定式。”请诸道提点刑狱司置检法官,庶专平谳,使民不冤。乞于禁中建阁,绘功臣像,如汉云台、唐凌烟之制。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选自《宋史》卷四二六《循吏传》)

[注]①菑:开垦。②矧:何况。③建明:对国事有所建议。④僦:租赁。⑤艺:限度,准则。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俗尚巫鬼( ) (2)宣布治状以劝天下(3)俾居之( ) (4)若悉如前比( )

17.对第②段高赋被百姓“生立祠”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守赵尚宽开垦荒田不力,高赋继任后大力垦荒,百姓的田地增加,生活改善。

B.高赋在前任不遗余力垦荒基础上,按口授田,兴修水利,“田”“户”“税”大增。

C.高赋治理唐州的政绩得到皇上的褒奖,百姓因此为高赋建立了生祠,表示敬意。

D.高赋阻止程昉在境内开通西流河的.错误行径,避免了水灾,赢得当地民众爱戴。

18.第③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B.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C.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D.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

19.将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昉执不从,后功竟不成。

(2)乞于禁中建阁,绘功臣像,如汉云台、唐凌烟之制。

20.“循吏”指“尽职尽责”“奉法循理”的官吏,请分析高赋被列入《宋史循吏传》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6.(4分)(1)尊崇,重视 (2)劝勉,鼓励 (3)让,使 (4)相当,等同

17.(3分)B

18.(2分)A

19.(5分)(1)程昉执意不听,后来事情最终未成。(“执”“竟”各1分)

(2)(高赋)又奏请在宫中建阁,画功臣像,如同汉云台、唐凌烟阁的规格。(“乞”“制”补足省略的主语“高赋”,各1分)

20.(4分)“尽职尽责”体现在地方官任上:如在衢州惩治巫鬼蛊毒,移风易俗;在唐州增垦农田,修筑陂堰,改善民生;在沧州阻止程昉妄开西流河,避免水患。(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2分)“奉法循理”体现在提出的建议上:如“仿前代”建立丞相府第,方便大臣居住办公;降低公主府第的建造标准,减少靡费,讲求“中制”“定式”;设置检法官,不使百姓蒙冤;仿照汉唐制度,建阁为大臣画像,旌表功臣。(2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2分)

参考译文

高赋字正臣,中山人。以父亲的荫庇任右班殿直。又考中进士,改任奉礼郎,四次升迁任太常博士。历知真定县知县,剑州、邢州、石州、成德军通判。任衢州知州,当地民俗崇尚巫鬼,百姓毛氏、柴氏二十余家世代蓄集蛊毒,时值闰年,害人特别多,与人忿怒相争就加以毒害。高赋将其全部捕获判其死罪,蛊害于是绝迹。改任唐州知州,州田经百年荒废不耕,前守赵尚宽开垦荒田不遗余力,然而杂草丛生之地还有很多。高赋继承其后,增募两河流民,按人口授田让他们耕种,修筑陂堰四十四座。两次任职期满两次留任,等到他离任时,农田增垦三万一千三百余顷,户籍增加一万一千三百八十,年增税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七。皇上下诏书加以褒谕,宣布其政绩以劝勉鼓励天下,两州的百姓为其立生祠。擢升提点河东刑狱,又加直龙图阁、知沧州。程昉打算在境内开通西流河,绕州城向北注入三塘泊。高赋说:“沧州临近黄河,每年增设堤防,犹恐洪水泛滥,何况是妄加开凿呢?”程昉执意不听,后来事情最终未成。历任蔡,潞二州知州,入朝同判太常寺,升为集贤院学士。在朝期间对国事多有建议陈述,曾经说:“二府的大臣有的租房陋巷,散居京城,于公于私都不方便。应该效仿前代丞相府,在端门前列置府第,让他们居住。”又说:“仁宗朝为充国公主修治府第,花钱数十万缗。今有五大长公主,若全部与从前相当,其费用无限。希望讲求合理法规,压缩剪裁支出,成为定规。”奏请各路提点刑狱司设置检法官,能主持公平审定罪案,不使百姓蒙冤。又奏请在宫中建阁,画功臣像,如同汉云台、唐凌烟阁的制度。所言多得以施行。以通议大夫退休,退居襄阳,终年八十四岁。

篇12: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翻译及赏析-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答案

,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要炫耀自己或追名逐利,要像海棠一样耐得住寂寞,是金子总会发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原文:

元好问

原文: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字词解释:

⑴赋:吟咏。

⑵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⑶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⑷芳心:原指年轻女子的心。这里一语双关,一指海棠的花芯,二指儿辈们的心。

⑸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⑹且教:还是让。

⑺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翻译: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答案:

试题: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答案:

(1)B

(2)“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的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3)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已内心的纯洁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己节操,独善其身。诗人也许从一个侧面,借告诫未开之海棠,不要轻易吐露花蕊,寄托了自己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个人资料: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相关推荐:

清平乐元好问阅读答案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翻译赏析

2.晋祠阅读答案

3.落花枝头 阅读答案

4.《草根赋》阅读答案

5.晋人好利阅读答案

6.《雄关赋》的阅读答案

7.生命赋阅读及答案

8.示儿 陆游 阅读答案

9.龙应台《雨儿》阅读答案

10.感二鸟赋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