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抄袭大本营”本科生抄袭率高达100%
“水果金子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高校成“抄袭大本营”本科生抄袭率高达100%,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校成“抄袭大本营”本科生抄袭率高达100%,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校成“抄袭大本营”本科生抄袭率高达100%
高校成“抄袭大本营”本科生抄袭率高达100% -教育频道-凤凰网
高校成“抄袭大本营”本科生抄袭率高达100% 05月27日 10:56中国新闻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条“水有问题了”“抄袭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王宁举例说,在某高校开展专题调研时,该校政治系自己进行的统计显示,“教授抄袭占30%,副教授抄袭占50%,博士抄袭占70%,本科生几乎100%。”一些高校负责人很无奈地说,“没有办法治理这些抄袭行为,现在已经到了法不责众的状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更是站出来批评各种学术不端:有的大学甚至被称为“抄袭大本营”“复印大本营”,有国人抄国人的,也有国人抄“洋人”的;有学生抄老师的,还有老师抄学生的。“抄袭已经是比较原始的做法,现在学术不端正在升级,并且非常隐蔽。”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孙正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学术不端正从过去的单纯“抄袭”“剽窃”,发展到“翻译海外著作”,并且升级为“伪造数据,捏造成果”,现在已经发展到“海外漂白”。“鱼池里所有的鱼都出现翻肚子现象,说明水有问题了。”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康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学术不端与中国学术界晚进有关系,独立、自由化的'研究起步很晚。中国学术界进入自由研究应该说是从1978年开始的,文革前,学术研究基本上是诠释、解读,学术规范基本属于空白。”“西方靠制度,而中国靠良知。” 欧阳康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学术规范在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学术研究迅速扩张,大家都在拼论文,论文的产出数量成为基本评价标准,产出欲望很强烈,而实际上能力却达不到。市场经济的原则渗入到学术当中,本来是很高端的学术活动,演变成了市场化的东西,从而产生各种学术腐败。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黄进也表示认同,“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在不断地进行新的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和对于事物的判断、评价标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的浮躁风气或多或少地会对学术界产生影响。”但黄进也承认,从学者个人层面来讲,学界确有极少数学者在为学、为师、为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风不正,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孙正聿更是疾呼,应该改革现行的学术评价标准。“个人原因是一方面,学术资源以及评审制度配置的不合理才是根本原因。”同样,黄进也表示,学术界本身正步入打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变革时期。比如,新建立起来的过分量化的学术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不好的学风,如只看数量而忽视质量等。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从3月起,“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开始在国内部分高校研究生院推广使用。据了解,“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种反剽窃软件,可以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王宁表示,不能完全指望一个软件能起多大作用,它只是一个技术手段,学术氛围的改善不仅要靠良知和道德的约束,还要从体制上动手术。5月17日,教育部下发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中指出,今后将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近半年来,王宁经常接到一些高校邀请去讲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种以学术报告形式讲解学术规范,在王宁看来以前几乎没有过。“之前关于学术不端的讨论也只限于专家研讨范围。”王宁每次到高校作学术规范报告,都要强调破解学术造假难题,需从根本上转变目前已经扭曲的学术评价制度。同王宁一样,受访的很多专家都认为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科研评价制度急需改变。黄进建议,大学要建立起一套制度化、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术共同体行为准则的学术规范。尤其是要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制度,要强化学术评价的质量意识,以质量为导向和核心;要科学地把握评价的质量标准,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说,教育部正在起草有关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的若干意见,不日将下发。篇2:广西一高校院长论文重复率90% 学校认定非抄袭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论文查重是如今每个大学生在毕业答辩前的必经步骤,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标准,论文的重复率在10%-25%不等,基本可以被认定为抄袭,无法参加毕业答辩。
近日有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的教师向中国之声反映,院长雷裕春的九篇论文和一篇专著,经知网检测,重复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达94%,而该校学术委员会认定所有论文都“不涉及抄袭”。论文9成内容与其他文章重复,为何不涉及抄袭?
广西财经学院目前拥有在校生两万三千多人,教师107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77人。拥有正高职称的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院长雷裕春,被学院多名老师举报,称他的正高职称论文,全都是抄袭而来。法学院李老师将雷裕春的《无效合同之损失赔偿研究》等九篇在-发表的论文通过中国最大的论文数据库知网进行检测,发现每篇重复率都在30%以上。李老师表示,“检了九篇文章,最高重复率94.8%,还有94.2%,87%,这么高的重复率可以说几乎整篇都是抄的,检测论文发表之前的重复率与发表后别人引用他的无关。”
通过李老师提供的知网检测数据,记者发现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数据库、港澳台学术文献库等11个数据库对比得出,雷裕春的九篇论文,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最低的为29.6%,最高为94.8%。九篇论文在不同程度上被知网检测系统判定为“剽窃文字表述”、“剽窃观点”。
广西财经学院纪委副书记张文安告诉记者,接到老师反映后,已经责成学校学术委员会对此进行调查,初学术委员会请五位法学专家进行评判,第一次,认定雷裕春确系抄袭。在雷裕春不服,提出二次鉴定后,学术委员会又请来三位专家做出二次鉴定,这一次他们剔除论文中与此前公开发表文章重复的部分以及一些法律条文、术语,得出部分文章只有30%重复,在专家提交结果后,学术委员会认定,雷裕春不存在抄袭情况,“后面查重,前面四篇文章,一篇重复率30.8%,另外一篇大概31.18%。最后一篇19%,不构成抄袭。做重复率多少来进行判断,没有下结论是否构成抄袭,把这个问题提交给学术委员会,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完采取不记名投票,认为不构成抄袭。”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老师并不认同,他认为广西财经学院对自己的本科生都要求重复率不得超过25%,否则不能参加答辩,为什么法学院的院长,在剔除各项内容后,重复率依旧30%,却不算抄袭?
知网认定94%的内容与其他论文重复,专家组和学术委员会是如何认定成不涉及抄袭的?专家是如何将重复率94%的文章,变成30%重复的?剔除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广西财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邓文勇说,国家没有对抄袭有强制认定的标准,至于其他的,他没法解释,因为自己“只是一个传话的”。“后面经过专家扣除完九篇文章一本专著,学术委员会据此投票,认定是否抄袭。国内确实没有标准说多少复制比是抄袭。” (记者任梦岩)
篇3:吉林一高校副教授抄袭论文 校方:解聘调离工作岗位
近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徐承彬涉嫌抄袭他人论文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官方微博7日发布通报称,经学校研究决定,解除徐承彬副教授岗位聘任,调离教学工作岗位。
徐承彬,男,应用理学院副教授。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调查,徐承彬发表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9期)上的论文《后台动态管理系统》,与赵洁红、张秀坤撰写的发表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上的论文《后台动态管理系统》内容高度相似,存在论文抄袭的学术不端行为。
通报称,为严肃学术纪律,建设良好师徳师风,经学校研究决定,解除徐承彬副教授岗位聘任,调离教学工作岗位。
图片来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官方微博
篇4:广东50万高校毕业生求职 本科生签约率仅7.61%
广东50万高校毕业生求职 本科生签约率仅7.61%
严峻
供:预计今年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超50万人,达历史新高。
求:进场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20%以上,进场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相比去年也减少20%以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除了严峻,还是严峻!昨日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令人心惊: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高校毕业生较去年增14%
广东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1万人,相比去年增长14.2%,再加上外省来粤求职人数,以及之前办理了暂缓就业的大学生和今年被企业裁减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0万人,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省教育厅统计,从广东已经举办的36场招聘会来看,进场的用人单位质量明显下降,参与招聘会的金融、经济、房地产等类型企业大幅减少,进场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了20%以上,进场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相比去年也减少了20%以上。
学生急盼政府“救就业”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专业大四毕业生李真说,相比起来软件行业所受冲击没有金融和制造业大,但是就业情况依旧令人迷惘。他们班上有38名同学,目前签约的仅有五六人。李真本人在做两手准备,考研的同时也在一些重大招聘场次上投简历。他说,大家都知道今年的严峻,就业期望已经一调再调,只求“先就业后择业”。
面对这场“就业危机”,不少毕业生非常焦灼。大四学生小张(化名)来自某重点大学,失眠一年多终于熬不住去心理医院门诊求医。小张说,刚上大三他和其他同学都已开始紧张,很多人都是一手准备考研一手准备找工作。平时除了上课泡图书馆,还要想办法去实习找兼职,以积累社会经验为找工作打好基础。即便如此,大家信心不大,深感前路迷茫。
广东省教育厅表示,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较明显的就业焦虑心理,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已在不断调适,但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出台新政策扶持就业的愿望非常强烈。
“长期的高就业率掩盖了问题”
省教育厅副厅长直言:“教育部门拿不出说明就业形势严峻的科学数据,使政府关注的重心落在农民工问题上。”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不会出台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但会在落实和细化原有政策上推出新的举措。同时他透露,省教育厅将委托各大高校到学生一线作调研,准确掌握大学生对政府出台促就业政策的预期,并在2~3周内形成政策建议,以促进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以人为本的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新举措。
针对解决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问题,罗伟其希望对下基层大学生的落户政策能再宽松一点;政府应出台激励企业接纳、培养大学生的政策,让大学生有机会下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愿意在中小企业就业。
昨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并无省领导出席,这是否说明了省领导并不重视高校就业问题?对此主管就业的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直言,他拿不出什么政策来让领导大力度推动高校就业,请领导到会意义并不大。而客观来说,多年来广东地区就业情况的宽松,使得省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容易保持乐观态度,虽然媒体一直宣传就业难,但领导们对严峻形势还是比较缺乏理性认识。但更重要的责任还在教育部门。李小鲁说,教育部门拿不出说明就业形势严峻的科学数据,致使政府关注的重心落在农民工问题上。
李小鲁也批评了高校抓就业的不足。广东高校长期来的高就业率掩盖了问题,许多高校领导、就业中心虽然认识到形势严峻,但还没能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就业紧张问题不会在短期内缓解。(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赖红英)
广东5至7月
千场招聘会进校园
今年5月至7月的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时段,广东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会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在校园组织举办1000场现场招聘会和100场就业指导校园巡讲活动。据介绍,省劳动与就业保障厅正在研究制定广东省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文件,将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高校成“抄袭大本营”本科生抄袭率高达100%】相关文章:
1.征文抄袭怎么办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