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脂定价策略案例
“最爱吃汉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撇脂定价策略案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撇脂定价策略案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撇脂定价策略案例
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着消费者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对着竞争对手和企业利润。
在新产品定价时,如何能巧妙地运用定价法,又该如果及时调整以保持定价方式的科学有效呢?
iPod的成功运用
苹果iPod是近几年来最成功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之一。第一款iPod零售价高达399元美元,即使对于美国人来说,也是属于高价位产品,但是有很多“苹果迷”既有钱又愿意花钱,所以纷纷购买;苹果认为还可以“撇到更多的脂”,于是不到半年又推出了一款容量更大的iPod,定价499元美元,仍然销路很好。苹果的撇脂定价大获成功。
哪种情况才适用
在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撇脂定价法呢,并且取得好的效果呢?
第一,市场上存在一批购买力很强、并且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
第二,这样的一批消费者的数量足够多,也就是上图中A区间的消费者足够多,企业有厚利可图;
第三,暂时没有竞争对手推出同样的产品,本企业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差别化优势;
第四,当有竞争对手加入时,本企业有能力转换定价方法,通过提高性价比来提高
竞争力;
第五,本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有传统的影响力。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就应该采取撇脂定价的方法。
使用撇脂定价法不是偶然的,以行业而言,那些竞争较弱的行业、或者行业正处于启动期的时候,普遍使用撇脂定价法。彩电行业、PC行业到90年代中期还是撇脂定价,
汽车行业到现在还基本是撇脂定价,尤其是中高级汽车。在以后,首先在低端市场、然后向高端市场延伸,撇脂定价法逐渐被打破。就企业而言,品牌往往是撇脂定价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前面所说的苹果公司也符合上述五个条件,所以撇脂定价就很成功。
企业必须明白,撇脂定价法即使取得了成功,也很快会由于竞争加剧而变得不合时宜,企业需要做的是:敏感地认识到市场的变化,主动从撇脂定价的高台阶上走下来,否则,一旦竞争对手在产品接近的情况下,采取渗透性定价,企业就会付出巨大代价。最典型的案例是的联想PC和长虹彩电通过渗透性定价一举夺取市场第一的宝座。
定价策略及时调整
苹果iPod在最初采取撇脂定价法取得成功后,就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主动改变了定价方法,,苹果推出了iPodshuffle,这是一款大众化产品,价格降低到99美元一台。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大众化产品,一方面市场容量已经很大,占据低端市场也能获得大量利润;另一方面,竞争对手也推出了类似产品,苹果急需推出低价格产品来抗衡,但是原来的高价格产品并没有退出市场,而是略微降低了价格而已,苹果公司只是在产品线的结构上形成了“高低搭配”的良好结构,改变了原来只有高端产品的格局。苹果的iPod产品在几年中的价格变化是撇脂定价和渗透式定价交互运用的典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撇脂定价法的风险增大,以高性价比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为定价的主流。放弃撇脂定价法首先会从低端市场开始,这是应用撇脂定价法最薄弱的地方;高端市场的撇脂定价法会在最后被攻陷。例如,面向家庭的低端市场汽车价格下降得很快,在这个细分市场,几乎没有哪个企业还采用撇脂定价法,在高级汽车市场,奥迪、宝马等名车撇的脂也不象20以前那样“厚”了,价格逐渐向国际市场看齐。
在快速消费品和电子消费品行业,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短,采取撇脂定价法的现象比耐用品行业要少得多,即使采取,撇脂时间也非常短,很快就改变为渗透性定价,所以,对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就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推出新产品速度快于竞争对手,就可以享受到一段难得的、短暂的撇脂时间,可以大幅获利,改善企业整体的赢利能力;如果推出新产品速度慢,每次推出时,都只能随行就市,企业的赢利情况就有可能恶化,奥林巴斯在20陷入巨亏,根本原因就是新产品推出速度慢,产品缺乏差别化优势。这些企业都由于无法享受到撇脂,同时又不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而陷入困境。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定价模式的竞争。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撇脂定价法、在新产品上市后的一段时期内尽量攫取丰厚利润,一方面要及时调整定价法,以适应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
调整撇脂定价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价格降下来,而是要与推出的新产品相结合,通过丰富产品结构、推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的方式积极调整撇脂定价法,或者把产品和服务打包,在整体上降低客户的购买成本,而不是直接诉诸于低价,以保护自己的赢利能力。
篇2:撇脂定价策略案例
1945年底,二战刚刚结束,战后第一个圣诞节来临之际。美国的消费者都热切希望买到一种新颖别致的商品,作为战后第一个圣诞节的礼物送给亲朋。于是雷诺公司看准这个时机,从阿根廷引进了美国人从未见过的圆珠笔并很快形成了规模生产。
当时每支圆珠笔的生产成本只有0.5美元,那么,市场的零售价该定多少呢?如果按照通常的成本导向定价法,定1美元就能赚一倍,1.5美元就是200%的利润。似乎应该满足了。但公司的专家们通过对市场的充分研究后认为:圆珠笔在美国属于首次出现,奇货可居,又值圣诞节,应用高价格引导,刺激消费。于是,公司决定以10美元批给零售商,零售商则以每支20美元卖给消费者。
事情果然如预测的那样,圆珠笔尽管以生产成本40倍的高价上市,立刻以其新颖、奇特、高贵的魅力风靡全美国。虽然后来跟风者蜂拥而至,生产成本降到了0.1美元,市场价也跌到了0.7美元,但雷诺公司早已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雷诺公司之所以成功,关键的因素是高价格引起的轰动效应。这种用于新产品上市的定价方法,被形象地称为“撇脂法”(market-skimmingpricing)——把一杯牛奶的最上边的一层奶脂一下子撇走。此法的特点:一是可以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二是高价格可以提高产品身价,激起消费者购买欲;三是高价可以控制市场的成长速度,使当时的生产能力足以应付需求,减缓供求矛盾;四是为价格的下调留出空间。
篇3:撇脂定价策略案例
“我们小米不惹事,但绝对不怕事。”
这是我在一位小米员工微信朋友圈里引用雷军年初在公司内部传达的一句话,对应的照片是红米手机降价到 699 元,屏幕上写着大大的“血战到底”四个字。由于是小米内部年会,这个细节受媒体关注度反而不如 1 月 3 日正式宣布红米移动版降价100 元——彼时看起来充满着小米对战华为硝烟味儿。
时隔一个多月,定下全面进击基调的小米又一次出击,把旗下最有“经典范”的小米 2S 降价 400 元,从 1699 元直接降到 1299 元,降幅达到 20% 以上;并且,降价之后的米 2S 接受开放购买,不用预约。小米同时宣布 2 系列产品(小米 2、小米 2S、小米 2A)自 年 10 月正式开卖起,迄今已经售出 1500 万台。
有趣的是,在小米2S调价前夜,魅族 MX2 无巧不巧刚刚宣布降价100元,从1699降到1599。
魅族大概会有被压制的悲情。首先是魅族 MX2 降价带来的“红利”,100 元对阵 400 元,被小米更大的红利抵消得无形;其次是继黄章复出以来,媒体一直怀疑魅族一年出货量最多不会超过 300 万台,如今小米第二代单系列产品 16 个月就卖到了魅族一年销量约 5 倍,且不论该系列眼下已经不是小米主打机型。
翻一翻微博上的评论,魅族的同情者不少,甚至有人因此呼吁“跟谁打价格战也别跟专搞颠覆的小米打”。但显然商业社会是以实力说话的,从华为荣耀没有跟进红米 699 元定价我们看到了,从魅族 MX2 没有正面跟进小米2S 的 1299 元定价我们又看到了。
说句题外话,“小米跟进魅族降价 400 元”说辞过于富有“情感”,不是成熟的商业思维方式。就像很难想象苹果会去回应中国国产厂商连篇累牍地陈述要赶超苹果的言论一样,小米的体量已经与魅族拉开了几个身位,难以想象它会为了这样一个对手成立“紧急作战指挥室”,然后“紧急下调”产品价格。不过我不想费更多的笔墨来揣测双方的决策环境,我想探究的是为什么小米敢降价 400 元——无论它的动机是什么?
还是先采用“富有情感”的视角,可以把这次行为视作雷军和小米对年初提出“血战到底”口号的一以贯之。眼下“应对”魅族降价行为是“血战到底”的第二弹。首弹是 1 月刚开年的时 TD 版红米从 799 元降到 699 元。那次,躺枪的是去年 12 月发布华为荣耀,后者首发价格仅比红米移动版原价低了 1 元。两家不同的是,华为没有跟进小米的新定价策略,而魅族的应对方式则是拿出翻新机“RE版MX2”来撑1299的场子。
小米两次调价都有人刻意抢占先机,但从“声量”和调价魄力上看,小米还真两度“后发制人”。的确,是这个词,“声量”。在巨大品牌势能和用户群体的裹挟夹持下,小米的进击的动能转换也有了额外的加成。其实,这就是传统单纯终端制造商早先所忽视并难于理解的关键——在从产品到体验,再到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整体品牌运营工程之前,传统单一的价格思维无论从体量、力量和胆量等维度看都已全面落后。简言之,“产品即媒介”这个道理在竞争对手们终于觉察并尝试掌握时,小米已经攒下了足够客观的领先优势。
但是“执行既定口号”还不足以解释小米为什么敢于降价,而且幅度达 20% 之多。我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成本的控制,再加上雷军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成本定价”。我们知道,小米 2 推出已经有 16 个月(以上市正式销售为准),小米 2S 推出也已经快一年,根据摩尔定律(业界一般认为摩尔定律适用于手机界),小米 2 系列产品的BOM 成本已经受惠于摩尔定律;同时由于小米的销售能力出众,面对供应商时也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事实上,摩尔定律的作用是一直存在的,在经历新品首发一段时间后,所有的手机都应该降价。但之前手机厂商鲜有降价促销行为,它们把这些收入都计算到利润中了。当然,也有强势的品牌,如 年鼎盛时期的诺基亚,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在摩尔定律即将发生作用之后,直接将产品停止销售。小米手机以一年发布两款新机的快速节奏,更深切地感受着摩尔定律的作用。比如比小米 2 晚约半年的 2S,定价很快就已经从 元降到 1699 元,甚至配置还有所提升。
成本变迁的同时,策略驱动因素是小米的“成本定价”原则。小米 2S 比小米 2 降低 300 元,小米 2S 一年后又降价 400 元,其定价策略与摩尔定律作用下的成本走向是正相关的。加上小米的“成本定价”策略,这些变化又非常直接地反映到产品具体定价中。所以小米此时降价 400 元绝不只是一种市场策略。
这可能是眼下消费电子行业“单款长周期”产品策略比较合理的综合定价原则。产品在市场中的导入、攀升、顶峰期,直至一个相对平稳的出货时间段内,可采用“渗透定价”方式,即维持相对平稳的定价曲线,前期较少获取硬件利润甚至亏损但后期可获得一定收益,也较能稳定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但当生命周期长达下代主力机器即将发布及上市之后,则可视为一个新的“渗透定价”区间。
不同的”渗透定价”区间之间,则以类似“撇脂定价”法接续,所谓“撇脂定价”指的就是随着成本的变迁,逐步降低价格,在产品周期早期获得较多利润,而后期则配合放量逐步降价,收窄利润。之所以说是“类似撇脂定价”,就是小米的这种周期接续的综合定价法中,始终紧密围绕着“成本定价”这道单维曲线,波动不大。
当然,这种综合定价策略的首要前提是,一款产品无论是性能、体验都能支撑一款经典产品所需的超长生命周期。
其实,我从小米 2S 降价行为看到的更多这个公司逐渐显露出来的越来越浓烈且绵密的进取热情与战意。在 2S降价到 1299 元后,小米完成了在手机入门市场的全覆盖:699 元的红米,1299 元的16G米 2S,1999 元的米 3。而且在每个价位段,小米的性价比都具备了还算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
后续小米推出新品,应该会继续守住这三个价位档,不断填补新品进来。而 500- 元是中国手机厂商的集中出货区,今年这场戏肯定是要越来越好看了。
篇4:定价方法和定价策略
前言:
价格变化如何影响利润?
影响价格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协调利润和销量的冲突?
顾客如何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
“我们一定要涨价”、“每天涨1角钱,设法让客户相信他们买得物有所值”,“让市场决定价格”、“我们的价格应该和竞争对手的价格保持一致”,你是不是也这样说过呢?或者干脆只凭经验定价,例如只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标准计价?调查显示,有88%的企业没有认真研究过定价,
我们的客户和竞争者都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而很多企业的产品又都实行了“水平式产品扩张”或者“垂直式产品扩张”,这使得定价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抱着“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来定价,无疑将对企业的盈利状况构成严重威胁。只有敏锐的定价分析和判断才会带来丰厚的收益。
前段时间,谭老师看到很多,很多学员都在买、看、用《砍掉成本》一书。详细了解过之后,我认为,书还是不错的;比如书中该作者强调,成本是魔鬼,是利润的大敌,只有将魔鬼一一杀死,利润的天使才会出现。当然,我也相信,许多企业家通过《砍掉成本》,学会了运用十二把砍刀,达到了利润倍增的效果!
然而,谭老师要告诉各位的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方法,并不只有砍掉成本一种,还有一种和成本砍刀同样厉害的武器。它看似简单却又暗藏玄机,看似微小却又决定全局,看似直观却又内容丰富,这就是定价,
当我们在成本上已经使尽浑身解数的时候,我们应该进行另一项修炼:定价!!!
谭小芳老师推出原创课程《定价方法与定价策略》培训,旨在帮助企业通过改进定价思维取得最佳财务业绩,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
产品、价格、渠道和公众关系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营销策略。在产品、渠道和公众关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价格成了营销策略中最灵活、最重要,甚至关系营销成败的因素。
定价的科学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产品的未来生死,因为产品一旦定好价格,往往会维持一段时间,并不能轻易进行改动。
价格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的,波动主要来自于供求关系和竞争因素。谭小芳老师表示,企业的定价方法分为:运用价格弹性理论进行调价、成本加成定价法、损益平衡定价法、反响定价法、心理定价法。
虽然确定一个具体的价格最终离不开一个简单的判断,但价格的确定必须要有正确的依据,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制定价格的第一步就是收集数据,包括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产品销售、价格、成本和利润等数据,另外,还必须清醒认识客户的价值,即产品为客户提供的在经济上、功能上和心理上的效益等等。
第二步就得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转化成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最值得厂商关注的还是客户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
第三步要根据这些数据和可信的分析结果,确定价格策略,并与最终用户和经销商进行沟通。
最后,评估市场反应,监测并分析市场反馈。上述几点,依照笔者经验,能够完全做到的还比较少,尤其是第四步。下面,谭小芳老师与您分享以下案例:
篇5:网络产品定价策略
在营销战略中价格往往会被忽略,如在很多现象中重复于宣传或者广告模式当中,然而在进行定价策略能你现实大笔买卖的效果,为了更清晰,...
在营销战略中价格往往会被忽略,如在很多现象中重复于宣传或者广告模式当中。然而在进行定价策略能你现实大笔买卖的效果,为了更清晰,我们必须确定那些客户支付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一种追求方式。在出现产品不是直接卖给最使用者的情况下,定价常常被大众形容为:“批发”和“零售”两者当成销售渠道进行实施。(列如当某种行业的:经纪人、经销商、零售商、个体最终消费者),多种服务项目当中可被列为多样化的定义价格战略。
在你策划出最优势的定价策略方式后,此战略将是帮你创造超低成本效益。而商业的市场被迫你必须在实行定价策略当中细分你的竞争对手,如:你的供应商,用品产品的可用性,而顾客的发挥作用如何等。……定位“关注你的目标消费群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定价策略
产品定价是一种多样化的战略。在每个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有不同的策划战略。发展过程在某些时候你必须选择最佳的定价策略的花费。在此花两种略谋:短期和长期的销售利润目标;竞争对手的活动;而客户最终的价值。以及包含下面几大因素:
成本花费的计算:在你做出定价的前期,你必须计算出你的花费成本以及费用预算开支所成本,利用此方式有助于保持盈利最高的效益,但必须注意的是有可能导致价格乱了客户的预想价格以及心态。
有竞争力的定价:什么是有竞争力的定价?不同的价格收费,就显示出有不同的竞争对手,从而在市场上观察产品细分自己的产品进行一般解析进行定价,当你确定了价格后的产品,那么你和你的竞争对价格将会进行一个全面化的一个价格战略斗争。
优势的价格:当你拥有一种能为顾客提供独特或者稀有的产品时,此时给产品定位的价格为优势,
那么任何构成此种优势呢?在买主购买产品时产品对买主的使用率如何,产品在市场唯一性从而达成产品的优势。继续往产品进行更高的定价。在产品定于高价的同时也会给买主给产品造成高威信度。在一种唯一性高的产品的情况下,买主必须付出代价,因为他们没得选择。所以产品也在这个时候提高了自身的价值。当然在现在的市场一种产品的唯一性有可能将是短暂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市场的模仿率是相当的偏高。这也将给此类的产品进行一种大大竞争和打击。那么你如何去保证你的产品的唯一性呢?你必须不断的去发掘客户的需求、技术的跟进,帮客户达成一种对产品一种依赖信度。才不会造成商业客户对你的产品一种失少了威信度。
价格的普及率:在这点说的却却和上面说的是相反,低价格的战略是为了以低价钱获得大的市场数额。因为价格的普及及成本,他时候也是一个5的策略。这个是低价格的策略目的为了就是短期内赚钱。为此策略有利于顾客对支付的诚意度高。
亏转盈模式:亏转盈模式主体描述顾客的购买一种产品而价格你在亏损价格购买。那么你可利用亏损的价格产品进行附带另外一种产品,实施战略里面的包含一部分,往往此种做法也将是一加一的附带方式来获更高的利润模式。
版本控制这是同类产品提供不同层面的功能. 每层都有不同的价格,并包括不同属性捆绑. 软件和网络公司主办常常以此定价策略. 审判普通版本或免费的版本. 而更新版本可在成本较高.
定价策略对网络的影响
除了一些较普遍的定价策略, 网上也影响到选择正确的定价策略,让客户能更清楚了解和 更为敢言. 在消费产品的同时买方可以到另一个或大型的门户网站及其他服务网站进行价格比较。
有很多地方都有讨论产品的心得的讨论点,讨论心得提供商. 例如,你的客户对你的产品抱怨或满意度想当的高,那么他可能会在某个网站的论坛可以赞美你。这意味着客户不仅可以做出更好的采购决定之前, 同时还可更好传言(赞美与投诉)后购买. 基于这些原因, 更重要的网页也使得价格具竞争力你,你仍然保持理智和竞争的定价行为!
篇6:定制化定价策略
定制化定价策略
信息经济时代,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许多企业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要,为顾客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所能感受的消费价值,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一、统一价格造成的损失
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知道不同的顾客对同一产品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然而,他们却往往制定统一的价格,而不是根据顾客感觉中的消费价值,向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许多企业因此而失去了大量的潜在收益。在图1中,顾客愿意按照他们感觉中的消费价值为某种产品支付最高的价格,△ABC的面积表示企业能获得的潜在利润总额。在本例中,顾客感觉中的消费价值在1―100元之间,平均价值为60元。假定这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0元。如果企业采取单一定价策略,那么就需要在20―100元之间确定某一单一价格,以便获取最高的利润。企业可获取的利润额等于△ABC中某个矩形面积。这个矩形之宽等于单价与20元单位成本之差,这个矩形之高等于产品销售量。企业可制订较高的售价,扩大这个矩形的宽度;也可制订较低的售价,增大这个矩形的高度。在本例中,企业为这种产品制订60元的单价,可最大限度地增大这个矩形的面积。
然而,企业制定统一价格,最多只能获得50%的潜在利润。在图1中,企业会丧失两类潜在利润:(1)放弃的利润。顾客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却按60元的价格购买产品。(2)拒绝的利润。顾客认为这种产品的价值超过20元,但他们不愿按60元的价格购买这种产品。可见,如何获取图1中甲、乙两个三角形表示的利润,是企业管理人员在定价工作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企业采用定制化定价策略,按照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向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就可能获取这两类潜在利润。因此,企业应根据顾客感觉中的消费价值,对市场进行细分,为优惠价格规定一系列的限制性条件,用“篱笆”将不同的细分市场隔离开来,既防止那些认为产品价值较高、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顾客按优惠价购买产品,又吸引那些认为产品价值较低、只愿支付较低价格的顾客按折扣价购买产品。
不同的企业可规定不同的限制性条件,用各种“篱笆”将不同的细分市场隔离开来。例如,电影院可根据观众的年龄,电话公司可根据用户打长途电话的时间,电力公司可根据用户的类别,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费用。民航公司采取收益管理措施,规定“只有在旅行目的地过周末的乘客才可按折扣价购买机票”,将公务旅行者和休假旅行者分开,既为价格灵敏度较高的休假旅行者提供优惠票价,又可防止大多数不愿在旅行目的地过周末、价格灵敏度较低的公务旅行者利用价格折扣。
二、主要的定制化定价技巧
德国企业管理咨询专家西蒙(Hermann Simon)和巴特彻(Stephan A・Butscher)对欧美企业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他们认为企业可采用以下五类创新的定价技巧,根据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实施定制化定价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多维定价策略 多维定价策略是指企业采用两个或多个价格参数来制订产品的价格。例如,在液化气行业,企业通常按液化气的重量定价(如每磅液化气的售价为2欧元)。企业只能调整每磅液化气的单价。客户也很容易对各个供应商的价格进行比较。为能更灵活地定价,某供应商决定采用二维定价策略,即降低每磅液化气的售价,并按客户租用高压储气罐天数收取租金。客户按消费速度为每磅液化气支付不同的价格,消费快的客户为每磅液化气实际支付的价格低于消费缓慢的客户。该供应商从两个方面调整价格,更灵活地做好价格管理工作,向所有客户收取相同的单价,又可从消费缓慢的客户那里获得较多的储气罐租金。采用这类定价技巧之后,该供应商的利润增加了25%。
德国铁路公司也采用多维定价技巧,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以往,该公司按行程距离向乘客收费。但是,这种单维价格结构无法吸引大批驱车旅行的潜在乘客。1993年,该公司推出了优惠车票卡,头等车厢优惠卡每年收费520马克,二等车厢优惠卡每年收费260马克。持卡者购买车票时可享受50%的折扣。这种价格结构包括优惠卡价格和50%折扣票价两个维度。乘客购卡之后,优惠卡费用就变成了沉没成本。在决定自己应驱车旅行还是应乘坐火车时,持卡者往往只对两种旅行方式每公里行程的边际费用进行比较,许多旅行者的比较结果是乘坐火车比自己驱车旅行省钱。持卡者乘坐火车旅行的行程越长,为每公里行程支付的费用就越少。德国铁路公司采用这种精明的定价策略之后,使该公司赢利的经常旅行者人数大量增加。现在,该公司已有350万持卡旅客,利润也增加了1.6亿多马克。
2.多人定价策略 采用多人定价策略的企业只对团体中的第一位顾客收取全价,而向其他顾客收取折扣价。这类企业认为团体中第二位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会低于第一位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例如,某位公务旅行者愿意花费1000元购买机票,陪他出差的妻子却只愿支付600元。民航公司可制订以下三种价格:(1)每张机票的价格都定为1000元,这位公务旅行者的妻子就不会同行,民航公司只能获得1000元边际贡献(假定民航公司的变动成本可忽略不计);(2)每张机票的`价格都定为600元,民航公司就能获得1200元边际贡献。(3)采用多人定价策略,向第一位乘客收取1000元,向第二位乘客收取600元,民航公司就能从这对夫妻那里获得1600元边际贡献,比单一票价可获得的最大边际贡献(1200元)高出33%。
在旅游、旅馆、会展、体育等行业里,采用多人定价策略的企业越来越多。根据巴特彻的调研,如果企业能详细了解团体成员愿意支付的价格,采用多人定价策略,通常可增加10―15%的利润。
3.捆绑定价策略 捆绑价格是指企业为成套产品制定的一个低于各个产品成分价格之和的总价格。采用纯捆绑策略的企业只销售成套产品;采用混合捆绑策略的企业也会单独销售各个产品成分。快餐、汽车、旅游、信息技术、电信等行业广泛采用捆绑销售策略。如果企业能做好捆绑销售工作,通常可增加15―25%利润。
某汽车制造厂采用混合捆绑策略,推出舒适型、运动型、安全型等三类成套配件。该公司的市场调研结果表明,捆绑价格折扣率是影响顾客接受成套配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成套配件还可降低配件的售价,简化物流与装配工作,为顾客节省大量费用。
该公司管理人员希望按照相同的折扣率制定三类捆绑销售组合的价格。他们对成套配件折扣率对利
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们发现,折扣率为21%时,公司可获得最高利润,配件总利润可增加22%,其中舒适型成套配件最畅销,成套配件的利润占配件总利润的1/3。
顾客感觉中的产品价值差异是企业采用价格定制化策略的根本原因。然而,与其他各类定制化定价策略不同,捆绑定价策略通过降低顾客感觉中的价值差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需精心选择组合产品的组成成分,使顾客感觉中的组合产品的价值差异小于他们感觉中的各个产品成分的价值差异。顾客的支付意愿会从某个产品成分转移到另一个产品成分。因此,企业可采用捆绑销售方法向顾客销售相关产品和服务。与采用其他各类定制化定价策略的企业一样,采用捆绑定价策略的企业也需收集大量信息,以便精明地实施这类定价策略。只有深入了解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才能确定本企业应分别制定各个产品成分的价格,还是应采用捆绑定价策略或混合捆绑定价策略。
4.多种产品定价策略 近年来,许多名牌产品面临廉价、“无品牌”或私有品牌产品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不少知名企业并没有采取降价反击策略,而是以第二产品线、第二品牌、无注册商标、私有品牌、零售商品牌等形式,推出价格较低的替代产品。这样既保护原有的知名品牌,又开拓了新的细分市场。例如,马里奥特(Marriott)旅馆公司有11个品牌;松下公司在低档市场推出了类星体品牌;宝洁公司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碧浪、汰渍、纺必适、速易洁等不同品牌的洗衣粉。
采用多种产品定价策略的企业必须做好替代品的设计和定价工作,既尽量防止替代品侵占原有各牌产品的市场,又要便于替代品从价格竞争者那里夺回市场份额。这就要求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将代替品与原有名牌产品区别开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1)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类产品应有20―40%差价。(2)质量。第二品牌的产品质量应低于原有名牌产品,但不能低于顾客可接受的质量标准,也不能低于廉价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3)服务。与第二品牌相比较,企业应为原有名牌产品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4)品牌。企业可使用多种品牌也可使用相同品牌。两类品牌策略各有利弊。如果所有产品都使用相同的品牌,企业就可采取比较统一的竞争策略,增加第二品牌收复市场份额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的各种产品都是各个细分市场最欢迎的产品,那么也可采用单一品牌策略。各种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可降低企业营销活动的透明度,增大竞争对手的反击难度。如果企业必须在一个广阔的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采用多种品牌策略也比较有利。此外,使用多种品牌,企业的各种产品就不必像单一品牌那样必须在其他各个方面有明显的差异。(5)销售渠道。如果第二品牌与原有的知名品牌有其他明显的差异,企业可通过相同的渠道销售两类产品。否则,企业必须通过其他渠道,销售第二品牌的产品。
5.拍卖与荷兰式拍卖 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采用网上拍卖方式,大规模实施顾客驱动的定价策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拍卖过程中,每位顾客都按自己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价。从价格定制化的角度来看,网上拍卖为企业实施定制化定价策略提供了相当理想的环境。
拍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销售方式。拍卖者在规定的时间与场所通过买方出价竞购的方式,把现货逐批或逐件卖给出价最高的购买者。拍卖方式要求所有竞购者到拍卖场所或通过电话参与竞购。因特网为广大用户参加网站的拍卖活动提供了极为方便的途径。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的交易中,买卖双方越来越普遍采用拍卖方式。
拍卖方式是企业按照目前市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最好方式。虽然出价最高的购买者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但企业采用拍卖定价法销售几件相同的产品,仍可获得图1△ABC中的绝大部分利润。企业每售出一件产品,都可自右向左扩大这个三角形面积(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顾客购买产品之后退出拍卖活动,只剩下那些只愿支付较低价格的顾客继续竞购剩余的产品)。
在荷兰式拍卖过程中,卖方为产品确定一个比自己估计的最高拍卖价略高的起拍价,然后将价格逐步降至第一位顾客愿意购买时为止。与一般的拍卖方式相同,采用荷兰式拍卖方式的企业也能按照目前市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产品和服务。某一顾客可能会等待价格降至自己的最高限价之下再购买,但由于其他顾客会竞购,他就可能会因此而无法买到某产品。因此,这种拍卖方式也能使企业获得几乎全部的潜在利润。
足够数量的顾客能够并愿意参与拍卖活动,才能确保拍卖的效果。企业应尽可能争取所有潜在顾客都能参与拍卖活动。因特网为企业争取广大顾客参与拍卖活动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然而,企业仍应根据市场情况,决定顾客参加拍卖活动的方式。例如,在因特网不够普及的市场里,企业应允许顾客采用电话、传呼机等通讯设备参与拍卖活动。
三、做好定制化定价策略的实施工作
企业采用定制化定价策略,可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然而,要有效地实施定制化定价策略,企业还必须掌握以下各类信息:(1)顾客对产品消费价值的看法;(2)顾客需求的价格弹性;(3)销售量变化对产品成本结构的影响;(4)物流工作对企业及其产品成本的影响;(5)新的定价体系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可采用成本结构研究、管理人员判断和顾客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顾客感觉中的消费价值;采用联合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哪些因素会影响顾客感觉中的消费价值;使用决策辅助模型,分析不同的定价策略与价格水平对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影响,了解各个顾客细分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此外,企业还必须坚持公平买卖的原则,关注顾客对价格公平性和合法性的看法。
主要参考文献:
[1]Herman Simom, and Stephen A . Butscher. lndividualised Pricing: Boosting Profitability with the Higher Art of Power Pricing[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2): 109-144.
[2]Hermann Simon and Robert J. Dolan. Price Customization [J]. Marketing Management, ,7(3): 11--18.
[3]Hermann Simon. Pricing Opportunities and How to Exploit Them. Sloan Management Review[J]. 1992, 33(2):55-65.
[4]Butscher Stephen A. , and Michael Laker. Market-driven Product Development [J]. Marketing Management, ,9(2):48--53.
篇7:浅谈消费品的定价策略
价格是消费品价值的货币体现,是营销组合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日常的很多销售难题都和产品的价格息息相关:窜货、砸价、无利润、市场费用捉襟见肘、产品销售不力等等。在营销活动中似乎降价总是顺理成章,坎坷曲折较少,而涨价似乎总是逆势而行,鲜有成功案例。所以制定一个相对均衡平稳,具有前瞻性的产品价格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多年的营销实战经验来看,策略可以相对灵活,但产品的价格体系应该相对稳定,这样才有利于销售,即价格刚性,策略弹性。
为了更好的使产品的价格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客观需求,我们剖析一下产品的定价策略和需要考虑的因素,以期为对产品价格敏感的营销人士指点迷津。
1. 产品在定价之初一定要权衡企业的产品战略属性和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地位。
如果属于主打产品,则要求的相对高些,既要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要为企业积累后续发展的战略储备,是市场和利润必须兼备的拳头产品。如果是补充类的产品则要体现补充产品线的价值,既要体现产品的企业利益,又能在市场竞争剧烈时随时变成攻击性的产品。对于侧翼或是战略进攻性的产品,则要保证产品在价格上的强烈攻击性。
2.根据产品的品质特质和市场的需求,测算产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并充分参照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和价格策略。
对于创新类的有垄断性质的产品,则可根据产品的特点提倡撇脂高价策略,对于有较大竞争力的产品也可适度考虑这一策略。而对于市场同质化特别严重乃至跟随性的产品,则必须充分参照市场替代品和竞争产品的价格来制定产品的价格。
同时在产品定价时,一定要进行专业的市场调研,看产品的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竞争对手的产品特征、成本、价格等等变量,勾勒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以便参照定价,市场需求量大,产品竞争力强,定价可相对高些,反之则需低些。
3. 根据目标消费者的产品定位和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给产品以USP策略下的价格策略,赋予产品自身独有的卖点和附加值。
产品定价的时候,往往伴随的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规律和购买力的分析。产品定位为高端人群,则高质高价在所必然,定位为大众人群,则物美价廉才是核心。同时产品的价格和企业品牌的附加价值及品牌个性也是密不可分的。海尔电视比长虹的贵,联想电脑比戴尔的便宜,品牌的附加价值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甚至很多产品就是在一家企业0EM的。所以企业在给自己产品定价的时候,一定要综合的权衡这些因素,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产品价格。
4. 综合运用成本导向和目标利润法。
企业产品上市之初,应该精算出产品的各项成本指标。不仅要分析产品的静态成本,还要分析变量成本,因为随着销量的上升,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费用,如果是新产品的目标是替代市场上的现有的某种产品,则企业还需制定目标成本,以使新产品能符合目标价格的要求,在市场上有其竞争力。
对于企业不论在整体产品结构上还是在个体产品上,都有其既定的统筹计划和策略,
对于不同行业也有行业的可承受利润区间,因此企业根据估计的销售收入和销量来确定产品的价格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性,根据企业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预期销量来计算出产品的价格:
单价=固定成本/销量+可变成本。
这样就能使企业的目标更加清晰化,根据盈亏平衡图会很容易根据目标利润和预期销量来互算各项营销指标的预估值。在实际执行中很多企业利用这一定价方法,特别是制造类的产品或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产品。
5. 充分考虑产品市场的市场现状和竞争态势,在具体的营销策略下,制定长远的价格体系。
很多企业执行价格手段工具都十分单一,导致价格不合理,产品市场销售价格混乱,不成体系,一旦产品畅销则窜货横行,很难治理,直接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以我认为在当前交通愈发便利、物流体系十分发达的今天,设计好产品不同区域市场间的价格体系甚至事关产品乃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管是战略区域市场还是新市场、渗透市场,价格应该相对趋同,都应该有个合理的利润空间,使得精耕市场的策略才能变成精益化的现实,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竞争手段,笔者认为不该单纯的以价格为武器,应该以策略为弹性灵活的利器,去参与竞品的价格战乃至于渠道战等等。
6. 在市场形势剧烈变换,社会不断进步,原料不断涨价、经营费用不但高涨的今天,企业的定价行为一定不能僵化的看待问题。
所以企业产品在定价的时候就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市场波动的承受力,既不能偏高,影响产品的市场开拓力,也不能偏低,经不起市场开拓费用的支出和成本的上升。很多企业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费用和成本反向降低的情况下,或是经济不景气、企业市场占有率降低的时候会考虑和执行产品降价,很多案例都佐证了成功的可能性。但涨价行为就不那么幸运了,在企业面对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企业经营费用上升会迫使其提高产品价格以确保利润。这是企业一定要预估一下提价会对顾客需求产生什么影响,竞争对手会有什么反应,渠道的经营是否会受影响,尽量把提价和策略运用结合到一起,尽量避免因提价或提价过高影响渠道的经营信心,导致顾客需求下降过猛,以至于不仅无法实现目标利润,甚至连原有份额都无法保住。
当然企业在产品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要时,企业适度提价是可以另当别论的,但企业在产品供不应求是提价会导致产品忠诚度的生理缺欠,即感性真空的虚无化,一旦产品的可替代品出现时会极大的流失现有份额。所以笔者提倡提价慎用,而且用起来的方式也很多。并非所有的提价都是提高商品的基本价格,还可以采取减少折扣,减少某些服务或改免费为收费,在系列产品增加高价项目或减少低价项目,都可以实现提价的目标。
产品的定价策略很多,很多理论也很系统规范,所以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价格策略,而不能生搬照抄某个理论和模式.
篇8:宏观商品定价策略
宏观商品定价策略
商品定价策略有新产品价格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三种。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
其中主要有撇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1、撇脂定价策略,是一种高价格策略,是指新产品上市初期,价格定得高,以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利润。这种定价策略因类似于从牛奶中撇脂奶油而得名。它是用高于一般市场价格出售商品的策略。此种策略可在下述情况下实行:经营的商品是竞争对手搞不到的;在市场上居于垄断地位的商品;商品的信誉很高,经营的是名牌、创新产品,设置高级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同竞争对手达成了价格协定的时候,都可实行这种策略。例如:同是一瓶可口可乐饮料,在一般商店卖价是3元左右,而到了歌舞厅则卖价达30元左右,高出近10倍,但这对消费者来讲,在歌厅能喝上这种价格的饮料,才与他们的身份相称,除了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以外,还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渗透定价策略,是一种低价格策略,即新产品投入市场时,价格定得较低,以便消费者容易接受,很快打开和占领市场。薄利多销是一种着眼于在大量的销售中获得盈利而不指望在单位产品中贪图高利的定位策略,它是加快资金周转的一种较好的价格策略。商店长期的低价销售商品,有利于国家,符合消费者的利益,还可以使商店名利双收,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3、满意定价策略是一种介于撇脂和渗透之间的价格策略,所定的价格低,而比渗透价格要高,是一种中间价格,这种定价策略由于能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比较满意而得名,有时又称“君子价格”或“温和价格”。
二、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是一种根据消费者心理所使用的定价策略,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依据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不同心理和不同需求来制定价格,以诱导消费者增加购买,扩大企业销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尾数定价策略,是指在商品定价时,取尾数而不取整数的定价方法,使消费者购买时在心理上产生大为便宜的感觉。例如:一双袜子定价9.8元,比定价10元好;
2、整数定价策略,即在定价时把商品的价格定成整数,不带尾数,使消费者产生“一分价格一分货”的感觉,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提高商品形象。对于名优产品、紧俏产品采取整数定价策略。例如:一架尼康相机定价9998元,不如定价10000元,对于有能力者来讲,多付2元钱根本不在意。
3、分级定价是指在定价时,把同类商品分为几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商品,其价格有所不同。这种定价策略能使消费者产生货真价实、按质论价的感觉,因而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4、声望定价指在定价时,把在顾客中有声望的商店、企业的商品价格定得比一般的商品要高,是根据消费者对某些商品某些商店或企业的信任心理而使用的价格策略。
5、对于有信仰或图吉利的消费者来讲,定价应有个吉数,如,一件裙子64元,不如定价为66元。
三、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是指处理本企业各种产品之间价格关系的策略。它包括系列产品定价策略、互补产品定价策略和成套产品定价策略。
1、系列产品定价策略,是指将系列产品中价格弹性大的产品定低价、弹性小的'产品定高价的定价策略。
2、互补产品定价策略,是指将互补产品中的基本产品定低价、配套产品定高价的定价策略。
3、成套产品定价策略宏观商品定价策略,是指以低于单个出售的价格将互相关联、互相配套的产品按套出售,以吸引顾客成套购买,从而扩大销售,节约费用,增加利润的定价策略。
四、其它几种定价策略
1、折价策略。是为了吸引顾客来商店购买商品而采取一种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批量折扣;二是季节折扣;三是内部折扣;四是团体购买折扣。
2、阶段价格策略。是一种根据商品生命周期定价的一种策略。一种商品根据它的“导人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四个阶段组成。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效用评价有很大区别。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一特定商品要实行灵活的区别。
3、减价策略。是对经营的商品实行有计划的减价,在西方国家,每到节日或有重大社会活动期间都搞减价销售,以此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促进商品销售。
4、竞争价格策略。是一种因竞争需要而采取的策略,西方国家一些大型商店设有价格调查员,专门调查了解市场和同行业的价格变动情况。发现有的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对自己有威胁时,立即研究对策,把价格降下来,防止顾客流向其宏观商品定价策略它商店
【撇脂定价策略案例】相关文章:
2.撇的写法
3.减脂计划
5.减脂课程开场白
8.女士减脂健身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