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阅读《项羽本纪》答案

阅读《项羽本纪》答案

2022-10-24 08:56: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ss118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阅读《项羽本纪》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阅读《项羽本纪》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项羽本纪》答案

篇1: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西汉】司马迁

于是项王乃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②与江东弟子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③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④,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⑤。”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舣:使船靠岸。②籍:项羽的字。③赐:赠。④面之:指吕马童转过脸来,面对项王。⑤吾为若德:我送你个人情。意为让你得我的头,好去讨封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谓项王曰(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3)顾见汉骑司马()(4)若非故人乎()

【小题2】用“/”给下句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尝一日行千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文中看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如何评价项羽自刎乌江的做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1)对……说(2)做王或让……做王(3)回头看(4)你

【小题1】尝/一日行千里

【小题1】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

【小题1】

(1)刚强豪爽,爱面子,讲尊严(最后无颜见将东父老,是责任感的表现,但没有政治远见)。

(2)有道理即可。

篇2:《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阳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易与耳 与:对付 B.阳惊愕曰 阳:假装

C.王可以间出 间:悄悄 D. 老弱罢转漕 罢:停止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能够表明项王“无谋”和“有勇”的`一组是

A.项王欲听之 项王烧杀纪信 B.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C.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

D.项王乃自东击彭越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B.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C.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D.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4 分)

译文:

(2)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4 分)

译文:

(3)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引兵复取成皋,军广武。(4 分)

译文:

答案:

10. D(“罢”通“疲”)

11. C(A 第二句说明项王残暴;B 第一句不能说明项王无谋;D 第一句不能说明项王无谋)

12. A(“出”与“走”分别为两个单音节词)

13. (12分)(1)把(丰盛的酒菜)又拿回去了,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使者吃。(“更”、

“恶”、第二个“食”各1分,语意准确连贯1分)(2)汉王派兵在巩县抵抗楚军,__________使楚军不

能往西进军。(“距”“令”“西”各1 分,语意准确连贯1 分)(3)项王往东打败了他,赶

跑了彭越。汉王率领军队又攻下了成皋,驻扎在广武。(“走”使动用法、“引”、“军”各

1 分,语意准确连贯1 分)

篇3:项羽本纪节选阅读答案

项羽本纪节选阅读答案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项羽本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B.①固不如也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秦时与臣游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①沛公奉卮酒为寿 ②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B.①故听之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①君为我呼入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①因言曰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①乃夜弛之沛公军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①臣活之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吾得兄事之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D.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伯在获知范增劝说项羽要抓住机会袭击刘邦的消息后连夜跑到刘邦的军营中找张良

一起逃跑是幌子,其根本目的是要向刘邦告密。

B.张良作为刘邦的主要谋臣不仅才智过人,更可贵的是他对刘邦的忠心耿耿,危难之际对刘邦不离不弃。

C.刘邦在危难之际善于灵活应变,他抓住机会,通过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来笼络利用项伯为自己排忧解难。

D.项伯凭叔父身份又以“义”字为理由在项羽面前为刘邦开脱,为刘邦在鸿门宴上没被项羽过分为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9.断句和翻译。(10分)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节选自《项羽本纪》)(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参考答案:

6.(3分)A介词,把(B①代词,他的②助词,无意,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介词,替②介词,被D①介词,趁着②介词,依循)

7.(3分)D①籍,簿籍,名词活用为动词,造名册户籍②聚集,没活用。(A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①动词使动用法②形容词意动用法 C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意动用法)

8.(3分)A项伯夜晚去刘邦军营找张良,主要是出于与张良的私交深,因而想拉张良一起逃跑,并没有向刘邦告密的企图。

9.(1)(4分)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每错、漏3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6分)

① 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译对“出入”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逗号前半句译为“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也对)

② 我希望和汉王你出阵一战,以决胜负,不要白白地让天下百姓子民痛苦啊。(译对“苦”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

篇4: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3-5题。(9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

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 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 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 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 “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 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 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篇5: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眴:同“眩”,使眼色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C、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将:将领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逃亡

4、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长于臣

C、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梁乃召故所知豪吏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项梁认为他自高自大,叫他不要胡说。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在项梁的指挥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人,大家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答案:

3、(3分)C(将:统领军队,动词)

4、(3分)D(A第一个“为”,介词,被;第二个“为”,介词,作为;B第一个“于”,介词,到;第二个“于”,介词,比;C第一个“之”指代桓楚的去处,第二个“之”指代荆轲;D两个“于”都解释为“于是,就”,副词)

5、(3分)B(项梁认为他少怀壮志,抱负不凡,不寻常)

篇6:阅读《项羽本纪》答案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项羽本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B.①固不如也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秦时与臣游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①沛公奉卮酒为寿 ②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B.①故听之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①君为我呼入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①因言曰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①乃夜弛之沛公军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①臣活之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吾得兄事之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D.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伯在获知范增劝说项羽要抓住机会袭击刘邦的消息后连夜跑到刘邦的军营中找张良

一起逃跑是幌子,其根本目的是要向刘邦告密。

B.张良作为刘邦的主要谋臣不仅才智过人,更可贵的是他对刘邦的忠心耿耿,危难之际对刘邦不离不弃。

C.刘邦在危难之际善于灵活应变,他抓住机会,通过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来笼络利用项伯为自己排忧解难。

D.项伯凭叔父身份又以义字为理由在项羽面前为刘邦开脱,为刘邦在鸿门宴上没被项羽过分为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9.断句和翻译。(10分)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节选自《项羽本纪》)(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参考答案:

6.(3分)A介词,把(B①代词,他的②助词,无意,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介词,替②介词,被D①介词,趁着②介词,依循)

7.(3分)D①籍,簿籍,名词活用为动词,造名册户籍②聚集,没活用。(A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①动词使动用法②形容词意动用法 C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意动用法)

8.(3分)A项伯夜晚去刘邦军营找张良,主要是出于与张良的私交深,因而想拉张良一起逃跑,并没有向刘邦告密的企图。

9.(1)(4分)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每错、漏3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2)(6分)

① 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译对出入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逗号前半句译为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也对)

② 我希望和汉王你出阵一战,以决胜负,不要白白地让天下百姓子民痛苦啊。(译对苦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

篇7:《项羽本纪》阅读答案「优选」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

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眴:同“眩”,使眼色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C、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将:将领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逃亡

4、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长于臣

C、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梁乃召故所知豪吏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项梁认为他自高自大,叫他不要胡说。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在项梁的指挥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人,大家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答案:

3、(3分)C(将:统领军队,动词)

4、(3分)D(A第一个“为”,介词,被;第二个“为”,介词,作为;B第一个“于”,介词,到;第二个“于”,介词,比;C第一个“之”指代桓楚的去处,第二个“之”指代荆轲;D两个“于”都解释为“于是,就”,副词)

5、(3分)B(项梁认为他少怀壮志,抱负不凡,不寻常)

篇8:项羽本纪阅读题及答案

项羽本纪阅读题及答案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①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殷通。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吴广素爱人 ②比至陈

③使公及桓楚将 ④桓楚亡在泽中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A.令辱之.B.皆下之C.此亦天亡秦之时也D.独籍知之耳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文:

②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

【小题4】从上述两个语段中,可以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

答案

【小题1】(4分) ①素:向来 ②比:等到 ③将:统率,率领 ④亡:逃亡

【小题2】(2分) C

【小题3】(2分)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2分)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小题4】(2分)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1分)。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本题中几个字词都是多义词,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先了解“之”有哪些含义,再根据各选句的意思结合对文言常用词的积累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C项中的.“之”为助词“的”,其它三项中皆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第一句中要注意“亡”与“忿恚”的解释,后者是使动用法,第二句关键要理解“制”的意思,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了解内容,抓住人物言行的描写概括人物形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篇9: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答案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②,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③涉间不降楚,自烧杀④。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卿子冠军:楚军上将军,被项羽斩杀。②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③涉间:秦末将军。④自烧杀:自焚而死。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名闻诸侯 有仙则名

B.以示士卒必死 以中有足乐者

C.绝其甬道 哀转久绝

D.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上使外将兵

17.用现代的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18.这个故事可用成语 概括,请写出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2分)

参考答案:

16.B(2分)

17.这时,楚军是强大居诸侯之首。(2分)

18.破釜沉舟的启发示例:什么的事情只要下决心就一定要做到底。(2分)

【阅读《项羽本纪》答案】相关文章:

1.项羽本纪读后感

2.项羽本纪心得体会

3.项羽究竟死于何地阅读理解答案

4.高祖本纪翻译

5.《高祖本纪》读后感

6.项羽简介

7.评价项羽

8.项羽优秀作文

9.评价项羽作文

10.项羽的诗歌

下载word文档
《阅读《项羽本纪》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