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分析

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分析

2022-08-28 08:40: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虚拟酸甜宝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分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分析

篇1: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分析

在当今时代大学生作为年轻消费群体在消费中呈现出较强的冲动性,同时也体现出对品牌忠诚消费行为,对这一群体而言,品牌忠诚是影响他们消费偏好和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运用问卷调查分析,探究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为今后企业或商家做好品牌营销提供新的思路。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处理与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结果1:品牌形象、情感需要和利益导向是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的主要因素。品牌忠诚反映了大学生群体消费中注重品牌形象,同时品牌忠诚也反映了大学生在品牌消费行为过程中的感性消费和“我就喜欢”的情感需要以及对品牌利益的追求是品牌忠诚的基础。

结果2:大学生消费群体对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类型可以细为形象忠诚、情感忠诚和利益忠诚三种类别。也就是说大学生群体一方面注重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所带来的品牌忠诚,同时由于条件限制也分化成“时尚新潮、追求形象”和“慎重务实、理智消费”两个群体。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往往会或为消费者忠诚该品牌的重要原因,对于商家来说,能让年轻时尚的消费者做到冲动但不后悔才是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更高境界。所以当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品牌营销时,应该结合其具体的消费需求心理和行为特点,以提高目标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和品牌满意度。

企业应该在细分目标市场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定位才能取得营销的成功。具体来说,企业和商家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对影响品牌忠诚和选择的因素进行研究和细分。由于不同群体的需求偏好存在差异,由此产生的品牌忠诚也会有所不同。调查发现,受访者对近期李宁提出的“90后李宁:make the change”的品牌定位与传播诉求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相信该品牌贴近和符合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消费需求。耐克“JUST DO IT”极富个性的品牌定位也是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

通过对调查的结果分析,提出今后针对年轻大学生进行品牌营销的建议:

1 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有效增加品牌忠诚度,

一方面,使品牌本身保持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与目标消费群独特的个性和自我形象保持内在一致,从而增加其忠诚度。针对年轻消费者注重个性张扬和自我形象表达的特点,“不走寻常路”、“凡事无绝对”等品牌口号的提出和年轻、活力、时尚的品牌形象代言人的影响力均成为受访者选择和认可该品牌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和商家要树立更加贴近目标消费者心理特征和自我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形象。例如通过时尚且富有个性的品牌形象的建立,通过社交网络、明星代言等符合年轻受众的传播手段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共鸣。

2 注重情感沟通和消费体验

情感沟通和消费体验日益成为年轻消费者品牌忠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消费群体具有冲动性,因而更容易受到购物过程中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年轻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方面会重视质量、性能等因素,但同时也对消费体验过程有着较高的关注。如消费者对阿迪达斯等品牌在世界杯期间举办的球迷互动参与营销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反映了该群体对产品之外的品牌互动和体验容易产生忠诚感。商家应该通过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知名品牌建立品牌体验店的经验、增加消费过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改善人情化服务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群体对品牌的亲和力。

3 兼顾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

大学生消费群体追求市场潮流和个性消费,盲目冲动的消费导向具备较高的市场开发潜力。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目前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依赖父母的现状决定了其可支配收入相对有限。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许多产品有需求但其价格却让相当一部分受访者无法承受。因此,品牌厂商一方面在考虑贴近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们对成本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过分追求高端、时尚。“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往往也会成为消费者忠诚该品牌的重要原因。对于商家来说,能够让年轻时尚的消费者做到冲动但不后悔才是品牌忠诚的更高境界。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ding_jiayong@126.com

篇2: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蚌埠市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消费;理财;调查分析;建议;大学生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为目标,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科技与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在国外起步较早,以美国为例,经历了金融体系的长期发展和变革,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美国推出了美版支付宝paypal。在日本、德国、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行业也颇为发达。日本的电子商务平台乐天几乎涵盖日本大半金融行业,德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尤为发达,英国则是P2P借贷的起源地。

相比于国外,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5月阿里巴巴公司投资建成淘宝,同年10月推出支付宝。6月余额宝的上市,使各家电商纷纷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如理财宝、活期宝等。余额宝资金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余额宝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了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人们的关注,也使得其他竞争对手纷纷效仿,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其发展可谓欣欣向荣。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大学生这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庞大群体被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灵活多变、操作简单便捷以及市场服务面广等优点所吸引。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习惯,也改变了大学生的理财投资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产品虽然种类齐全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它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种监管制度并不完善,仍存在安全隐患。

二、文献综述

国外较早就有学者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进行研究,而对于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观念的研究较少。国外学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互联网消费的原因、差异性等方面展开了研究。Donna Mccloskey指出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原因是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Yoo-KyoungSeock、Lauren R.Bailey()指出购物乐趣、时尚意识、价格意识、购物信心、方便意识及品牌忠诚度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

国内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和理财的研究尚不完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王春晓()认为性别、网龄和上网时间使用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钦国巍、顾若愚()等指出便捷、自由和价廉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因素。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于区域性尤其是皖北地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不同区域之间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对皖北地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进行研究,可以对大学生消费理财观念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区域性文献进行补充和发展,以及指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理财观念,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十分广泛,为了准确地把握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的影响,本文仅围绕互联网金融消费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这两方面对蚌埠市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和蚌埠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以实地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设计了《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与理财情况调查问卷》。调查者随机抽查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出500份有效问卷。在受调查者的性别分布上,男生占42.15%,女生占57.85%;在年级分布上,大一占16.12%,大二占23.14%,大三占34.17%,大四占26.03%。

(1)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统计分析。在500名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参加过网购消费的占98.76%,未参加过网购消费的占1.24%。受调查者去市区消费的频率分布上,经常去的占6.3%,一般占29.34%,不经常去的占37.19%,很少去的占27.27%。

由受调查大学生月均网络消费和月均生活费图可得知,大多数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为1,200元以下,少部分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出1,200元。近乎95%的大学生网购消费为500元以下,500元以上的消费极为稀少。由此可知,网络消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会拿出月均生活费的10~30%来进行网络消费购物。又由于受调查大学生去市区消费的不频繁可以得知,网络消费已经成为蚌埠三所高校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途径之一。(图1、图2)

由统计数据可知,上网时间越长、网购软件数量越多的大学生网络消费越多,在上网时间为3~5小时的大学生中,电子设备中的网购软件数量集中分布在2~5个之间,并且月均网络消费金额较多。据分析得知,网购软件数量与月均网络消费金额呈现正相关。(表1、表2)

(2)影响大学生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因素。通过以上调查数据的统计,我们针对影响蚌埠大学生互联网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蚌埠市三所高校地理位置相近,所以校区与市区距离的因素并不在此次分析之中。

1、性别。性别与消费是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女性对于消费偏爱的天性也决定了她们对于网络消费的喜爱。在网络消费中,女性总是处于主体地位。本次调查中,57.85%的女性,占据了网络消费的78.23%。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因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2、年级。年级不同,学生对于消费的需求也不同,据统计调查发现,大一与大四学生进行网络消费较为稀少且月均消费额度较低,大二与大三的学生进行的网络消费较为频繁且月均消费额度较高。统计者认为,大一新生刚踏进大学校园,处于适应大学生活中对于网络消费相知甚少,而大四学生进行过的网络消费较多,加之实习等原因对于网络消费需求较低,大二、大三学生正处于对网络消费的活跃期,相对而言热衷于网络消费。

3、大学生月均生活费。大学生的月均生活费用是大学生进行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月均生活费用高的大学生生活宽裕,进行的网络消费也相对较多,月均生活费用低的大学生则较少的将钱财花费在网络消费之中。大学生月均生活费用与网络消费金额呈现正相关。

4、大学生使用网购app软件的数量。大学生使用网购软件数量的多少对于其网购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网购软件数量较多的学生更愿意在闲暇时间进行“逛淘宝”、“逛天猫”等行为,从而有更多的消费机会,进行了更多的网络消费。网购软件较少的大学生,所占网络消费的份额较少。网购软件数量与大学生网络消费金额呈正相关。

5、大学校园的快递种类数量。网络消费依靠着快递实现买卖双方的交易,因此快递种类是否齐全对于该校学生进行网络消费至关重要。统计中,93.39%的大学生学校的快递种类齐全,92.98%的大学生取快递都较为方便。因此快递对于网络消费影响颇大。快递种类的不齐全,会影响买卖双方能否达成交易,而领取快递是否方便则影响了消费者继续进行消费的意愿。

(3)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使大学生的消费更为便捷。互联网金融工具作为新时代的新技术,在社会中应用广泛。逐渐出现的网银、支付宝、百度钱包等使得网络消费有了相对可靠的支付平台。京东、淘宝商城的出现令大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不必到市区进行寻找。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更为便捷。

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银行对于分期付款支持力度较低,小宗消费银行并不支持分期付款,而大学生对于大宗商品的消费能力颇弱。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分期付款产品如趣分期、名校贷、学生贷等层出不穷,大学生在消费中就可以直接进行分期付款,不需要到银行办理复杂的贷款手续,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信用消费,促使更多的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

2、互联网金融激发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便捷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天猫淘宝商城的立即购买,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各种快捷方便的消费通道,使得离市区较远、消费不方便的大学生获得了新的消费渠道。

网络购物平台的产品种类繁多,使大学生可以买到在附近买不到的东西,而低廉的价格也使得消费更为实惠,这些都大大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四、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影响

(1)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统计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74.79%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有结余,25.21%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无结余,54.96%的大学生知道有理财产品但并未使用过,29.34%的大学生使用过理财产品,剩下15.7%的大学生并不知道理财产品。(图3)

由统计数据可知,蚌埠市三所高校的大多数大学生理财观念较为薄弱,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知之甚少,只有少数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理财,且理财方式相对单一,近半数的大学生选择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仅有不到8%的大学生选择股票、基金和P2P平台。(表3)

据图表可知,大学生选择互联网理财的最主要原因是其操作的方便快捷,而非理财收益。

(2)影响大学生理财的因素

1、月末结余生活费。是否有月末结余生活费是能否进行理财的前提,而月末结余生活费的多少则决定了理财的方式,月末结余生活费较多可以进行的选择也多,月末结余生活费较少则理财选择也相应较少。

2、理财最低金额。大学生月生活费有限,相应的其月末的结余生活费也有限,理财最低金额则决定了大学生所掌握的流动资金能否进行理财行为。

3、理财收益。财帛动人心,收益是影响大学生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收益往往能吸引大学生进行理财,较低的收益则不能有效地激发理财的欲望。

4、理财方式的方便快捷。大学生都喜爱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处理问题,理财方式是否方便快捷也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快捷的理财方式能使大学生更方便的管理自己的钱财。余额宝等理财产品就是因为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吸引着广大的大学生们。

5、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理财产品的风险大小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大多喜爱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3)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影响

1、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理财意识增强。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互联网理财,他们将闲置资金投入其中,获取收益,锻炼了理财能力。理财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大学生规划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掌握理财知识,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也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2、互联网金融让大学生敢于尝试其他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随着大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广泛使用,他们对于理财产品的理解也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敢于购买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从赚取微薄的利息变为投资理财高收益,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在改变,不再局限于银行利息,而是放眼于广大的金融市场,依靠自己的判断进行理财。

篇3:影响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

运用精神健康测试题(phi168题)对医学院在校新生本科352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科专业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是中药、管理和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这些学生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运用体育锻炼进行治疗的建议,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严峻,心理问题已严重困扰大学生的健康,使之丧失学习以及工作能力。笔者对医学院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对策进行了调查,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医学院在校选修心理卫生课的新生352人(男191人、女161人)。

1.2研究方法

运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宋维贞修订编制的精神健康测试(phi为168道题目),是mmpi人格测试的简式,主要了解被测试者的精神艰苦程度及有无病理性人格与各种心理障碍,人格问题按统一指导语进行,对测试答卷在计算机上用测验软件进行分析报告。

2结果与分析

从表飞来分析,在躯体化土(s()m),管理专业与其它班比较有极显著特点。在抑郁上(dep),在焦虑上(anx),在反社会人格上(psd)和在兴奋方面(hma),中药本科与其它班比较有极显著特点。在疑病上(hyp),在脱离现实方面(unr),护理专业与其它班比较有极显著特点。

3影响心理障碍的因素与对策

3.1心理障碍的因素

3.1.1环境和学习方面的因素

多数新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远离家门,面对陌生的环境,生疏的集体,学习方式的差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独立自理能力差,缺乏生活规律,对学习、生活环境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平衡能力,往往遇到挫折就失眠、神经衰弱、苦闷、抑郁等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新生,严重的发展成心理疾病。

3.1.2身心特点因素

大学生无论从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一个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并迅速向成年人过渡的动态变化期。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对自己缺乏全面了解因而,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3.1.3情感因素

大学生性意识和爱意识很朦胧又敏感,其特点是单纯狂热、富于幻想,在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且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当感情受到冲突和危机时,随之产生的苦闷、抑郁、失望、愤怒等情绪,导致心理障碍。

3.1.4社会、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期望、要求、教育方式,父母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影

响。早期经历主要表现在单亲、孤儿、分离、寄宿、不良经验等方面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心理障碍者都与家庭环境和早期经历有关。这些影响对刚刚从家庭步人社会的大学生来讲,由于人际交往范围扩大并复杂化,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变,使他们难以很快适应,导致心理障碍。

4心理障碍对策

通过对测量表的分析总结:主要表现在紧张、焦虑、自信心低抑郁、孤僻、神经衰弱等方面,从这些心理疾病来看都属于神经官能症。这些疾病通过合理的心理治疗,完全可以恢复。据有关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是治疗神经官能症的有效手段。中药本科主要表现出在焦虑、抑郁、自信心偏低方面,针对这些学生可以选一些简单、易做的体育活动。例如:跳绳、跑步、做徒手操、爬山等,坚持一段时间自信心会逐步提高。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表现在急躁、自控力差等方面,针对这些学生可以选一些有耐性、耐力的项目。例如:打太极拳、慢跑、下棋等可以得到改善。护理专业的学生主要表现在抑郁、孤僻、神经衰弱等方面,针对这些学生可以选一些集体性较强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和接力赛,通过可以慢慢改变他们的性格,适宜于同学交往并热爱集体。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体育运动不仅是肌肉的运动,更是神经系统和心理运动,它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达到治疗与锻炼的双重效果,从而减轻或治疗心理疾病,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5结语

1)通过对精神健康量表的测试结果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本科学生发现问题最多,尤其是中药本科,表现出紧张、焦虑和反复思考,常为琐事而烦恼,自信心低,严重者有自责、自罪倾向,对挫折耐受性低,有时又表现过度充沛,思维过度活跃,自我评价过高,行为自控力差,具有冲动性和反复无常性。

2)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性别、年龄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工作,结合体育锻炼治疗心理障碍,达到心理转化的目的。

3)建议学校体育改革的各环节要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紧密结合,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和心理环境,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们的健康水准。

4)建议高校体育教学以大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内容安排,充分体现教学的娱乐性、选择性、社会使用价值和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篇4: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对品牌忠诚的影响论文

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对品牌忠诚的影响论文

“品牌忠诚”现象一直以来备受营销人员和学术界的关注,是近年来营销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相较于非品牌忠诚者,品牌忠诚者不仅能够显着表现出更多的购买行为,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还能够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助力品牌传播,实现长远效益。此外,高品牌忠诚度的顾客使得被忠诚品牌在面临商业竞争以及推广新产品、子品牌方面皆受益。因此,如何提高顾客忠诚度,是营销学的重要研究议题。

然而,一方面,文化因素是影响品牌忠诚形成的重要因素,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影响的消费者对于品牌忠诚的表现强度不同。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说,品牌忠诚的形成是以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行为为基础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点同样会对于品牌忠诚的形成造成影响。因此,本文试图结合考虑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特点两个层面来探究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表现。

一、品牌忠诚的定义

1923年,“品牌忠诚”这一概念由Copeland首次提出。知名品牌学者Aaker指出,“品牌忠诚度”是评价品牌资产的核心维度,若能够成功拥有忠诚的顾客群,则能够帮助企业在应对竞争对手的创新活动、恶性价格竞争中争取宝贵的反应时间。此外,已有较高忠诚客户群的品牌对于新品牌来说也是一道进入障碍。关于品牌忠诚的概念界定,学者们从不同理解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定义。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Jacoby和Kyner以“品牌忠诚并非单一的重复购买行为”为基础所作出的定义,品牌忠诚是:1.一种带有偏见的(一种主观态度);2.行为反应。(表现为有特定偏好的购买行为);3.并且持续、反复表现为(意味着特定行为的稳定性和重现性);4.在众多同类品牌中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品牌的选择行为。(对于某品牌的品牌忠诚是相较于同类产品的其他品牌而言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品牌忠诚的意义

研究发现,世界范围内的众多企业每五年就要失去一半顾客(PauravShukla,),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客户缺乏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而根据20/80法则,在营销过程中,企业80%的利润实际上只来自于20%的顾客,这20%的顾客便是忠诚顾客。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出对于品牌忠诚的顾客,对经营者来说至关重要。

和Sasser对于14个不同行业进行了相关研究后发现,企业每将品牌忠诚度提升5%,则企业利润将会提升25%~95%不等。品牌忠诚者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的原因从直接效益来看是因为更多的购买,而从长期影响来看则是因为正面的口碑传播。Bowen和Shoemaker在其研究中发现忠诚顾客比非忠诚顾客购买更多的东西,企业为忠诚顾客服务的成本也低,因为他们更了解产品,只需少量的信息。Raman则发现忠诚顾客是向周围人传播正面口碑的“神奇的营销力量”,而且这种正面口碑对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最有效的广告。尤其是在被各式广告覆盖的现代社会中,口碑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相较于广告等目的性强的引导性宣传手段,消费者往往更加信任亲眼所见以及所信任的人传播的信息。

三、品牌忠诚的形成机制

品牌忠诚的建立是以品牌知名度、品牌联想度和品牌美誉度为基础的。目前学界普遍采用期望—效用理论、满意度理论以及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共同解释品牌忠诚的形成原因。消费者从同类产品的众多品牌中进行选择并最终选择某一品牌时,心中对该品牌存在一种使用前期望。这种期望是消费者最终选择该品牌的驱动力,也是消费者购买前所获得的对于该品牌产品所有信息的作用结果。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后,产生使用体验并作出主观评价,并将该评价与之前的期望进行比较。当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产品性能、品质、形象等评价达到甚至高于其期望时,会产生满意感。评价超出期望越多,满意感越强烈。而满意感会对于消费者的下次消费决策产生正向作用,使得消费者在下一次购买决策时,倾向于选择令他们感到满意的品牌。在反复多次正向作用后,消费者对该品牌的选择行为会趋向于成为一种“习得”的习惯,并长时间持续出现,此时可认为消费者对该品牌形成了品牌忠诚。

四、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从上述品牌忠诚形成的原因分析中不难看出,品牌忠诚的.形成是以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为基础的。研究表明,文化作为一种根植于消费者意识的力量,对于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东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同样也表现出较大差异。

曾使用“品牌动力·金字塔”(BrandDynamicsPyramid)来描述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以及品牌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个模型按照品牌忠诚的变化将品牌关系划分为五个主要层级,关系由弱至强依次是“存在,相关,表现,优势以及绑定”。从开始,在中国研究和追踪超过40个行业,个品牌,以及访问20万多名中国消费者。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一般在购买一个他们认为品牌关系是“绑定”的品牌上的花费,比他们仅仅认为是“存在”的品牌至少多出10倍。由此可见,品牌忠诚在增加企业利润方面对于中国消费者同样适用。

此外,受东方文化影响的中国消费者相较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消费者在理论上应该有着更高的品牌忠诚度。根据霍夫斯泰德认为,文化差异可用五个文化维度来进行描述与比较。他们分别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回避非确定性、刚性与柔性倾向和短期取向与长远取向。研究表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回避非确定性以及刚性与柔性这三个维度上:(1)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上,东方文化呈现出明显的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呈现出浓烈的个人主义;(2)在规避不确定性能力上,东方文化显着弱于西方,东方文化趋向于回避不确定性;(3)在刚性倾向/柔性倾向维度上,东方文化具有柔性特质,而西方文化具有刚性特质。

及PaulHerlig通过研究发现,规避不确定性能力弱,也就是倾向于回避不确定性的文化的成员相比不倾向于回避不确定性的文化的成员有着更高的品牌忠诚,同时认为集体主义架构的文化背景中的成员表现出更高的品牌忠诚;而周怡在《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中也阐述了具有柔性特质的东方文化相较于具有刚性特质的西方文化应表现出更高的对既有品牌的忠诚。由此不难推测出,受东方文化影响的中国消费者在理论上,应该比西方消费者表现出更明显的品牌忠诚。

五、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对品牌忠诚的影响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实际消费过程中,人们发现西方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品牌往往更加重视,许多西方消费者都是某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因为他们十分看重品牌所关联的品质、档次及服务。但相比而言,中国消费者偏向于看重商品的实用性,他们在购买产品时对品牌的要求不高。通过对于中国消费者消费决策心理特点的分析,发现中国消费者以下消费心理特点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1.感性消费心理。一方面,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消费的感性成分要远远高于理性成分。中国人的消费决策依据往往是一种对于商品的“总体印象”,进行消费决策时,他们会在对于某商品有着总体好印象的基础之上,再对其总体性能进行判断,看两者是否相符。换句话说,中国消费者在购物时往往采用的是模糊思维和综合思维,依靠的是大体、直觉的判断方法。他们的思维过程是“先对于商品形成主观的总体印象,再判断性能是否能符合总体印象”。与此不同,西方消费者会先对不同商品的各项功能分别进行比较,逐一地分析备选产品的优劣,最后再对产品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总体的印象,决策是否购买。即西方消费者的思维过程是“先对各项性能分别做出客观判断,再形成总体主观印象”。主观先行的感性思维方式,导致中国消费者相较于西方消费者更容易做出非理性的消费决策。

2.从众消费心理。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使得中国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和谐比真理更加重要,所以观望并采取与自己社会、经济地位阶层相同或相近的人群的社会行为,更倾向于选择周围人群认可、大众化的品牌,导致一种从众消费心理。

3.模仿消费心理。此外,出于规避风险的动机。尤其在对商品的内在品质难以做出细致判断或者商品较昂贵等有着较高消费风险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往往会以信任度高的亲朋好友、同事等作为参照,参考这些群体所传达的真实、有用的消费信息。

4.“爱好面子”消费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孔孟儒学的等级消费观以及“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的古训。崇俭黜奢、等级消费、宁俭知足的消费心理深植于国人的观念之中。大多数长期生活在较低阶层的国人在“崇俭”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传统文化中消费能力低,消费欲望一直处于压抑状态。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消费能力也大大提高。此时消费者倾向于释放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他们通过一定的消费方式来展示自身价值并期望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赞赏,于是形成了一种购买具有象征意义的品牌商品来彰显自己的财富、身份或地位的现象,而一旦这些品牌失去了其原有的光环,就会被消费者所舍弃。品牌红塔山曾经一度在中国品牌评价体系中位居榜首,然而近年来红塔山的品牌竞争力每况日下。其中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红塔山”在过去对于消费来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品牌光耀。

由上看出,中国消费者一方面由于感性认识而缺乏对于商品的理性判断;另一方面过于关注群体的意见,忽视自我的喜好,难以选择到真正符合自己期望,让自己满意的商品,在消费决策这一步就降低了品牌忠诚发生的几率,因此品牌忠诚难以形成,总体表现出品牌忠诚度较低。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在面对众多品牌,进行消费决策时,较少选择那些更有可能让他们进一步形成品牌忠诚的商品或服务,而往往被许多外在因素“引导”向一些与他们内在需求并不相符的商品或服务。

与东方消费者不同的是,西方消费者虽然追赶时髦,喜欢商品的新奇,按照自己的观念进行消费,但对商品内在质量要求高,选择商品时会进行理性、细致的分析,他们十分看重品牌代表的品质、档次以及服务。西方消费者在个人主义强、规避不确定性能力强以及具有刚性特质这三个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虽然相较于东方文化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尝试新的品牌,从表观上看品牌忠诚度低,但其在消费决策行为上的理性表现,有助于其接触到满足自身期望、感到满意的商品,从而易形成品牌忠诚。对于已经形成了忠诚的品牌,在愿意尝试新品牌的同时也并不会轻易舍弃。

六、结论

如前文所述,品牌忠诚在增加企业利润方面的作用对于中国消费者同样适用,且中国消费者在东方文化的影响下相较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消费者在理论上应该有着更高的品牌忠诚度。但在“感性消费心理”、“从众消费心理”、“模仿消费心理”以及“‘爱好面子’消费观念”等的影响下,中国消费者在面对众多品牌,进行消费决策时,较少选择那些符合他们内在需求,更有可能让他们进一步形成品牌忠诚的商品或服务,因此品牌忠诚难以形成,总体表现出品牌忠诚度较低的现象。这意味着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如何吸引消费者完成对于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决策以打通形成品牌忠诚的首要环节以及如何通过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感提升以满足消费者内在需求从而实现品牌忠诚的真正建立两方面的因素。

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观点:1.对企业而言,在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时,应加强广告投入,一方面,广告在增加品牌知名度方面有助于品牌忠诚形成,消费者对于知名品牌比非知名品牌更加有熟悉感,熟悉感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购买障碍,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另一方面,广告是象征产品质量的投资,这又意味着更优越的品质。中国消费者对于消费及品牌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同时,广告应适度地美化产品,建立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及品牌联想,满足目标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以激发购买欲望。在形成并维持顾客品牌忠诚方面,产品及服务本身的质量是决定性因素,只有消费者体验后认可的产品及服务,才能引发再次购买行为,建立品牌忠诚。因此企业应该着力生产高品质产品及提供高品质服务。此外,正向强化与顾客的互动体验,尤其是注重售后服务是培养并维持品牌忠诚的另一关键,研究表明,良好的售后体验有助品牌忠诚的建立,相比于有抱怨却没有得到企业恰当对待甚至未曾对产品产生抱怨的消费者,当消费者产生抱怨并得到企业恰当对待时,他们会感受到更高的满意度,因而品牌忠诚也会增加。另外在价格方面,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品牌价值的体现,应避免使用过度的促销手段。研究发现对于非品牌使用者,促销活动并非促使他们购买的有效手段,深度折扣的价格促销反而会在他们心中形成不良的品牌形象;而对于品牌忠诚者来说,促销价格则会打破他们内部参考价格的“公平感”。这些负面结果都会增加品牌转换行为发生的几率,从而降低品牌忠诚。 2.对个体而言,消费者应意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非理性消费心理对于消费决策带来的弊端,在适当兼顾中国消费思潮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需求,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对于品牌进行清醒认识,对于产品或服务参数进行细致分析,正确地选择符合自己内在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从而发现、购买并使用让自己感到满意、信任从而产生忠诚的品牌。

篇5:大学生户外运动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户外运动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户外运动本身风险系数高,学生群体经济理论弱以及户外运动组织松散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为了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户外运动,应该在高校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户外运动的教学和管理,并提供可以租借到的装备解决学生购买不起相对昂贵的户外运动装备的问题.

作 者:李萍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5 关键词:大学生   户外运动   参与  

篇6: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具体的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理论,探讨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类型、恋爱状态、消费观念等六个定性因素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家庭类型、恋爱状态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

作 者:周丽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统计与决策  PKU CSSCI英文刊名:STATISTICS AND DECIS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O212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   方差分析   显著性  

篇7: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freshmen,so that we can carry ou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consults and guidance on purpose.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13.65% of them.They were absent-minded,stamina and deficient,self-confidence,and if anything weren?t repeatedly trust that they couldn?t set one?s mind at rest.The memory was lower and the mood was easily destroyed and so on.There were many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They were mainly about study,lif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ersonal future.This show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freshmen can?t neglected.We should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entrance and form step by step a protection network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so as to assure that all over the college students can successfully graduate and become a senior person of ability to possess composite quality.

作 者:范存欣 马绍斌 王慧苏 刘国宁 吴赤蓬  作者单位:中国.暨南大学医学院 刊 名:健康心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Health Psychology Journal 年,卷(期): 9(1) 分类号:B84 G444 关键词: 

篇8: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对231名大学生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个性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及防御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事件的影响,又有个性、社会支持、防御方式的作用,并且各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此外 ,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情绪不稳定及不成熟防御机制产生间接影响.

作 者:曹蓉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哲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刊 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30(1) 分类号:B849 C93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  

篇9: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七种类型;其原因主要是情感与理智不成熟状态下对外部压力与矛盾的应激与过激反应.

作 者:王蕾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刊 名: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24(4)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心理原因  

篇10: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各大高校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而且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它不仅关系到个人今后的人生发展,还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的整体健康发展,主要论述分析社会环境对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以及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农村大学生的影响.以求寻找有效的途径去改善这种状况.

作 者:张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软件学院会计电算化,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2009 21(15) 分类号:G444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社会环境   个体心理品质  

【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分析】相关文章:

1.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2.家电品牌分析报告

3.民族电工品牌SWOT分析

4.古代文学作品选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影响分析

5.忠诚协议

6.我国能源消耗对经济周期影响分析

7.影响司法公正的观念性障碍分析

8.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9.大学生党性分析报告

10.大学生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下载word文档
《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消费行为的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