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解:非所困而困
“我真不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易经讲解:非所困而困,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易经讲解:非所困而困,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易经讲解:非所困而困
易经讲解:非所困而困
非所困而困是什么意思?非所困而困会遭遇什么呢?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这是孔子解释泽水困,六三爻的爻辞。泽水困卦的意思,就像在太平洋里弄一个养鱼池,外边还是有水包围着,这就是困。泽就是水池,水池在大水的中间,这样子就叫困。意思是外面的力量太大了,里边是小水,外面是大水,你这一点小水算什么!这就是困卦卦象的写意图。
这里讲的六三爻,六就是陰爻的代号,六三就是第三爻。就这个卦的图象看,从第二爻到第四爻象个水井一样,这就叫困。
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这是六三爻的爻辞。卜卦卜到这一卦,糟透啦!这个人不但生意垮台,又犯了法,只有逃了!逃到哪里?逃到荒郊野外的茅草棚下,乱石堆里,地上长的都是蒺藜(蒺藜结的子有刺,能刺人),躲在这里等天黑,再偷偷回家,家里老婆也不见了。这是一幅很悲惨的图画,跟越王勾践被俘虏后卧薪尝胆一样,太太还要到吴王宫里做苦工、做佣人,越王自己睡在草上。当时的勾践就是困到了极点。
前面孔子研究的是咸卦。这里提出了困卦,这里边有着深义。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非所困而困焉”,不应该倒楣而倒楣,是自己制造出来倒楣的局面,是因为自己没有智慧。本来不应该受困,就因为自己有脾气、有主见、不肯接纳别人的建议、刚愎自用,而遭到失败,这个困难是自己招来的。孔子说照这个卦的现象看,并不是没有办法处理,因为你没有智慧,碰到困卦六三爻,外面是个大池,里面是个井。等于我们今天工业社会,你要做生意,同行四面八方都是酱很雄厚的人,人家拥有国际市场,外资合作,或者跟日本人合作,或者跟美国人合作。而你同样的电子工厂,夹在人家的中间,人家欢迎你来入股,大家合作,你偏不肯,一定要自己干,看你怎么生存!
假设我们的青年朋友碰到这种状况,怎么打破这个困境呢?怎么办?你等于坐在井里,四面八方大酱家都把你包围了,而你却还陶醉在自己技术好、本事大的`观念中。照理说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条件,但人家资本雄厚,待遇高,工人都被挖去了,你只有一个工人——你的太太。这样跟那些资本大的工厂来竞争,这个困境你怎么解?我们想想这个图案,处境是什么情况,便不问可知了。
所以孔子说,不应该困而困的时候,“名必辱”。假使是我,我干脆把井打破,使井跟海水合而为一,还有什么好困的?那不是很简单吗?如果硬要造一口井,把自己困起来,那有什么办法?事实上天下有什么困难打不破呢?“事到万难须放胆”,不能放胆,那不是活该倒楣吗?
我们看古人的历史,刘备在曹营里,有一天曹操很高兴,请刘备来煮酒谈心,而论天下英雄。曹操说:“天下的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听了,吓得把筷子都掉到地上了。这情形被曹操看到,刚好碰到打雷。刘备说:“我胆子小,怕打雷,一声大雷把筷子都吓掉了。”这几句话把曹操骗住了。曹操认为刘备胆小,不能成大事,就把他放了。
有些人“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必受侮辱。你要突破这个困难,不是没办法,是要用你的智慧。“非所据而据焉”,脚下站的却是有刺的蒺藜,乱石堆,站的立足点不对。立足点站不稳,外面又有石头困住,有蒺藜在刺着,如何能站得稳?立足点无所谓,没有凭借,在这个情形下,“身必危”。外面遭到的是攻击侮辱,而本身没有立场,自身注定要完了。“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人都快要死了,哪里还能看到自己的老婆!
孔子没有再加以解释,只讲了几句,到此为止。这里边很妙的,有个玄关。孔子卖的什么关子?他以为大家都懂了,所以不再详细地解说。但是我们后代人永远不懂,那种环境,“困于石,据于蒺藜,死期将至”,并不是一定真要死了,还有救,你要突破这个困难侮辱才有办法,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想办法,不然就家破人亡了。
所以各位要注意,做一件事情,不论是做什么,如果把自己造成这么个局面,就毁了自己。我常常告诉朋友,打跨你的不是你的敌人,往往是你旁边的最亲近的人!胜也一样,一切成败在于自己,这些环境都是自己造成的。这是孔子举出来的第二个爻辞。第三个爻辞,孔子又举出一个卦象,就是解卦上六爻的爻辞,加以引伸。
这里要注意!孔子为什么道德拿了咸卦这一爻的爻辞?第二次又拿出困卦这一爻?这里又拿出解卦的爻辞来?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他一共拿出来了八个卦,还是八卦,注意孔子把人生哲学在这几卦中如何引伸。所以读《易经》要跟以参禅一样,要熟读,随时要“精义入神”。你要去思想它、研究它。你说你听过《易经》,但又不思想,又不研究,是没有用的。所以古人提出来《易经》的精神是“精义入神”,要精思,才能有所得。
篇2:易经讲解:良马见鞭影而驰
易经讲解:良马见鞭影而驰
良马见鞭影而驰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下面讲复卦初九爻的爻辞。复,是地雷复,就是复兴的复,光复的复。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这几句话怎么讲法呢?复卦的初九爻说“不远复,无只悔,元吉”。“不远”就是不很远,“复”就是回来,意思是说“不要很远就回来”。这样说像什么?所以过去我答应商务印书馆把《易经》翻成白话,现在想想真是未经思考胡 乱答应。《易经》怎么翻白话?根本无法翻。就像这里,“不要太远,回来”。这像什么话?完全不对。翻译成“不要很远又回来”,也不对,到是比第一句话好一点,不过翻成白话,便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了,一点意思都没有。
“只无悔”是没有一点可以后悔的,“元吉”是根本大吉大利……照这样翻成白话,实在没有味道。
在这里,孔子非常捧他的学生颜回能够不迁怒、不二过。为什么孔子再三强调这两点?因为这两点很难做到。所以颜回不迁怒、不二过,孔子特别强调。至于能够受得了穷,那还是小事。人做到不迁怒很难,历史上很多的人物都会迁怒。譬如两夫妻吵架,小孩子一定倒楣,没有办法便拿孩子出气,打孩子;再不然兄弟姊妹吵架,爸爸妈妈倒楣,这个样子就是迁怒。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别人来问事情,就要挨骂,这就是迁怒。做官的要去晋见长官,先见要问问“今天上司的气象如何”?今天的心情好不好?不好改天再见。同学们也会打听我的'气象。为什么?因为我的气象不好他会挨骂。有时候长官对某一个单位主管不满意,便连带把这一个单位的事情也全破坏了,这个道理就是迁怒。只有颜回不迁怒。不迁怒是十二万分困难的。
不二过更难,自己的错误犯一次,下一次不会再犯。这一点我们都做不到,这就是佛家说的习气。人永远犯自己常犯的错误。但是孔子这位得意门生,不幸短命的颜回,他却能做得到。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到“不远复”,意思就是不二过。有些人也不错,也时常检点自己不要犯错,错了不可再犯。但是我们一般人也只脂做到两三天以内很小心,不会再犯,过了半年三个月便忘记了,又犯啦!
孔子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他说不迁怒、不二过,只有一个人做得到,就是颜回。《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问他的得意学生子贡,你跟颜回两个人比比看,你们两个哪个好?子贡说:“回也问一知十”。跟学禅宗一样,学禅宗的人要能“良马见鞭影也驰”,骑在一匹好马上,马鞭子一扬起来,它就跑了。那匹笨马呢?马屁股打烂了,它不但不跑,还倒退呢!“良马见鞭影而驰”,这是学禅宗的条件。所以找不到良马,宁可不讲禅。
颜回问一而知十,告诉他一样,他知道十样。“赐也,问一而知二”,子贡说我呢?老师告诉了我一点,我能懂得了两点。加起来问一知二懂了三面。当然《易经》的卦,第四面他还没有懂,而颜回已经懂了全卦,问一而知十了。所以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你实在不如他,连我都不如他。孔子对颜回推崇到这种程度,不但子贡不如他,连自己也不如他。孔子对两个心爱的学生这样说,也是真话。
孔子说,这种道德修养,颜回做到了。他说颜回做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方面孔子对颜回非常赞叹,在《论语》上固然可见,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
孔子说:颜回呀!“有不善未尝不知”,他的思想修养,行为修养,有一点错误,自己都不能知道,这就是颜回的自知之明,一般人很难做到。
“知之未尝复行”,自己一知道错误,便不会再发生错误。就像学佛的修到了“空念头”后,起心动念,无论是善念、恶念,自己清清楚楚。善念保留,恶念不起,恶念一萌,立即把它空掉,这就是“知之未尝复行”,知道了便不会再来。
“不远复”也可以解释为一起心动念立刻就知道了,就马上平息了的意思。
“无只悔”,因此做人做事永远没有后悔,这样就大吉大利了。
篇3:易经讲解:天将厚其福而报之
易经讲解:天将厚其福而报之
孔子在这里提出来噬嗑卦这一爻来解说,这是孔子的名言,是中国文化的中心,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记得。孔子说: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佛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天将厚其福而报之,孔子为什么讲出这个道理?
这几句话大家千万要背得来。我们看《三国演义》,后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的故事,那不是小说,是事实,正史、小说都有记载。刘备告诉自己的儿子啊斗刘禅说:“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为这是小善,我何必干呢?没有什么意思。不知道小善也是善。他又说:“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一件小事情,马马虎虎可以原谅。你要知道,积小恶就成大恶,到那个时候可怕了。
刘备快死了,为什么对儿子讲这两句话呢?要知道刘备书也读得不错啊!他也是卢植的学生。与他同时的荆州刘表,还是《易经》大家,有著作传世。三国时代的这些人,都读过书,都很了不起。曹操的诗文更好。不要认为他们都是只会打仗的老粗啊!刘备告诉他儿子这句话的精神,就是从《系传》这里来的。
我们中国人骂人时,说这个人很坏,快要完了,就说他“恶贯满盈”。贯就是跟铜钱一样地患起来,满勇就是像电脑资料库装满了,装不下了。到了这时候就开始报应了。所以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不过中国也有人怀疑这善恶报应的问题,司马迁就说过,中国人讲报应是真的吗?他在《史记·伯夷列传》里就讲到,我看社会上成功的都是坏蛋,好人都没有好报,天道说福善祸婬,是真的吗?司马过讲这话,当然是很愤慨的。其实这个中间也有个道理。中国又有句话说:“天将厚其福而报之。”
譬如一个坏人,他坏事做得很多,不但没有遭到报应,反而更春风得意。因为他更得意,他便更造孽,更作恶,做坏事的本钱更雄厚,力量也更大,使他快一点把坏事做满,做绝,好接受报应。也就是西洋人说的`“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的道理是一样的。有时候你感觉用心机很得意,那就太可怕了,上帝必厚其福而报之。你的福气好,上帝还要再加一点给你,因为加一点以后,你就快一点把福报消耗完了,好快一点接受报应。
孔子作《春秋》,《春秋》的大义在什么地方?就是说明一部历史的因果。春秋两百七十年,杀了几十个国君,亡国几十个。孔子在坤卦《文言》中也讲过“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部下杀长官,儿子杀父亲,这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等于我们看到台湾社会上的问题,很感叹,这个社会这么糜烂,这么奢侈,也是“非一朝一夕之故”所形成的。我看到大家这几十年来过分的享受,心中也非常感慨。
初到台湾来的进修,大家都穿木拖板。我们由基隆上岸一看,啊!台湾的女孩子真漂亮,就是满口金牙、两条烂腿不敢领教。因为不用蚊帐,女孩子的腿被蚊子咬了!这么漂亮的腿,变得一个疤一个疤的,真叫人可惜。可是这二十年来了一个突变,大家都忘了过去二十年的痛苦,太过分了,真怕“天将厚其福而报之”。静观越想越觉得可怕,在座的诸位要注意呀!
所以佛家常常教人要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气,不要享受得太过分了。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成名就是成功,一个人想成功要做好事,但不是说做了一件好事你就可以成功了。你今天跟人家打架报纸登出来,你成名了,这个名靠不住啊!善要慢慢地累积起来,才有真正的幸福。做坏事也一样,坏要累积起来,不累积还不至于灭身,上天还不会马上报应你。所以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个原理一般人不清楚,有些人以小善没有多大意义而不为。路上见到一块石头,应该马上捡起来放在路边,以免后来的人碰到了跌倒,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教育。现在我们经常看到马路上的香蕉皮,尤其基隆、高雄在过去几年,那真是司空见惯。如果把石头、香蕉皮捡起来,避免人家跌交 ,就是勿以小善而不为,积小善可以为大善。所以不要“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小毛病就要改,不能不改,不改累积起来就成大恶大患,就要吃大亏。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自己不要以为有点小毛病没有关系,累积起来就是大毛病。“故恶积而不可掩”,掩饰不了,到了罪大恶极的时候,永远也无法解决了。
孔子为什么讲出这个道理?这是他读了噬嗑卦上九爻的爻辞“何校灭耳,凶”的感想而来。平常我们以为《易经》很难读,什么叫“何校”?“何”字加一个草字头就是荷花的荷,荷也作“负”讲,如王维的诗:“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校”就是刑械,初爻是“屦校”,上爻是“何校”,“何校”是负着枷锁,负担太重把耳朵都磨掉了。脚指头少了一个没有关系,所以说是“无咎”。但是耳朵少了一个就不好看了,所以说是“何校灭耳,凶!”
第二个解释,就是说肩上背了两块大木头,负担太重了,就倒下来了。“灭耳”!死掉了!“耳”不作耳朵讲,作虚字讲。罪恶太大,负担太重,怎么办?死而已矣!所以说是“灭耳”!死了不能再活了,这是孔子用噬嗑卦说明中国文化的精神。
【易经讲解:非所困而困】相关文章:
6.易经名言
7.感悟《易经》
8.解读易经
9.困五百字作文
10.《易经》与天人合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