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十三
“迪迪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十三,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十三,欢迎大家分享。
篇1:《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十三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好,住得好,勤奋做事少承诺,按照高尚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好学的人。”
【评析】关于这段话中的“慎於言”,有人解释为“说话小心谨慎”,可能也有道理,但个人觉得,那主要是指人在官场要说话小心谨慎,这里的“慎於言”主要说的可能是不要随便承诺,以免无法信守承诺,产生不诚信的结果,所谓“轻诺无信”,可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标准,事实上孔子提出了许多的君子标准,因此我们不能错误地理解只要做到其中的任何一条就是君子了。比如有网友问我“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难道只要做到这件事就是君子了吗?有这么简单吗?”我想,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塑造的一个理想形象,是由许多综合因素构成的,因此只有在孔子提到的所有方面,以及孔子所没有提到的方面都以比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算一个真正的君子。
从这一段关于君子的要求来看,要做到一个真正的君子,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需要有很高的修养。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点:第一,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某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第二,某一层次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便不能再起激励的作用。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它需要更迫切。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而且只有当前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求才显现出激励作用。
对照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和马斯洛对人的需求分析,我们不能不赞叹孔子的伟大,他在两千多年前就对国人提出了如此高的精神要求,要求人们不要为了满足物欲而忽视了“自我实现的需求”。相比之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马斯洛的理论更侧重于人的动物性而忽略了人的理性。我想马斯洛先生如果学习过儒家的思想,可能会对他的这一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改吧?
不但要做一个君子,还要做一个好学的君子,是孔子对我们的期待。
篇2:《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二
【原文】 『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就很少会去犯上;一个人不喜欢犯上,反而去作乱的几乎没有。君子要善于抓住根本,根本抓住了许多问题就解决了,而孝顺和顺从就是仁的根本。”
【评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这个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公民真得都能够变成孝顺顺从的良民,自然不会去犯上作乱,威胁到统治者的统治。我想这是儒家学术在今天遭到批判的重点之一。不过我想这与其说是孔子在为统治者培养顺民,不如说反映了统治者的一种理想。所以这也就是儒家思想为什么受历朝历代封建皇帝喜欢的原因之一吧。
培养孩子孝顺父母的思想是值得提倡的,因为这反映了一种人文关怀的人道主义精神,尤其是在父母年老失去工作能力之后,这种孝顺就更加显得重要。问题是,我们不能只片面地强调孝顺父母,而忽略了子女也应该得到尊重的权利,更不能以维护孝道为名而侵害子女的合法权益。
对于公民和统治者的关系来说,这种“父母官”的封建流毒必须彻底清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授权,因此,统治者应该是为被统治者服务的。不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这样的正确观点,那么,中国的民主步伐将永远无法大踏步地前进,中国人骨子里的“官毒”也就永远无法肃清。
从培养现代公民道德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继续培养孩子的敬老爱幼的思想,“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遵纪守法,以礼待人。对于政府官员及公务员,不但不应该孝顺他们,还应该睁大双眼去监督他们,看看他们有没有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服务。只有将政府官员妥善地置于全民的有效监督之下,这才是治国安民的根本之道。
篇3:《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三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夸张宣传的仁爱很少是真正的仁爱。”
【评析】仁是儒家学说的一个核心内容,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仁爱,正如前面所说,它是只强调单方面的“爱”和“孝顺”,因而是不全面的,不公正的。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新的仁爱观,就是对所有人的关爱,而不只是一味强调子女对长辈的爱和孝顺,更不能强调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爱和顺从。
即便是孔子当初的仁,他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标准,就是不能巧言令色,不能过度夸张,仁应该是朴实无华的,实实在在。遗憾的是儒家的仁的思想在流传的过程中,严重背离了孔子的初衷,被歪曲成了虚伪和毒害人性的东西,这其中最典型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应该是“二十四孝图”。
我第一次知道有“二十四孝图”是读了鲁迅批判二十四孝图的文章“二十四孝图”,他在文章中说:
“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专门去翻阅了相关资料,看看“二十四孝”图究竟讲了哪些故事,因为据说中国农村的样板村华西村专门建了一个“二十四孝亭”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我粗粗地看了一下,觉得这二十四个故事中绝大多数都是有问题的,不可学的,在今天应该当着垃圾抛弃的。下面我就简单分析一下“二十四孝”的问题所在。
一, 孝感动天。有个孝子被后母等多次谋害,没有被害死,儿子知道了,还是一样孝顺后母,于是感动了天。这等于是鼓励那样恶劣的父母,不可取。
二, 亲尝汤药。有个皇帝非常孝顺母亲,在母亲生病时服侍母亲,每次都亲自尝过汤药后才让母亲吃。虽然有点虚伪,因为皇帝的母亲不知道有多少人去服侍,根本毋须皇帝去尝药,所以表演性质高于实际需要。当然,作为子女能够长期为生病的父母端茶倒水,还是值得提倡的,基本可学。
三, 齿指痛心。家里来客人了,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在山里的儿子感觉到自己的手指痛了,就跑回家招待客人。毫无科学性的谎言,不可取。
四, 百里负米。在饥荒的日子里,儿子自己吃野菜,把从百里之外搞到的米拿回家给母亲吃。可学。
五, 芦衣顺母。后母虐待孩子,冬天让孩子穿芦絮衣服,被父亲发现,父亲要休掉后母,孩子为后母求情。后母,孩子,父亲三者采取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不可取。
六, 鹿乳奉亲。有个人披着鹿皮混进鹿群里挤鹿奶回家供奉母亲。有一天猎人要射鹿,他跑出来劝阻猎人射鹿,以免他以后无法挤鹿奶供奉母亲。这是对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不可取。
七, 戏彩娱亲。有个七十岁的老人,还学小孩戏耍,讨父母欢心。这样的孝顺实在虚伪之极。不可学。
八, 卖身葬父。父亲死了,将自己卖身为奴,来安葬父亲。这是对人格尊严的亵渎,也反应了社会的冷酷。不可取。
九, 刻木事亲。有个人母亲去世了,他为母亲刻了一个木像供奉在家里,每遇到事情,都来向木像禀报之后才决定。他的妻子对此有不同看法,他居然将妻子休掉了。不可学。
十, 行佣供母。有个人通过当佣人养活母亲。这个可学。
十一, 怀橘遣亲。有个小孩去人家做客,临走时偷拿了人家招待客人的橘子,结果在出门时橘子掉下来被发现,于是他解释说,是因为母亲喜欢吃橘子,所以偷偷拿回去给母亲吃。严格来说,这是在以孝顺为名进行偷窃,不可取。
十二, 埋儿奉母。有一对夫妻与母亲共同生活,很贫穷,又生了个孩子,担心因此不能为母亲提供足够的生活费用,决定把孩子活埋以节约费用。结果就在活埋孩子的时候,挖到了金块,于是孩子不用活埋了,又可以继续奉养母亲。这哪里是在宣扬什么孝顺?简直是在宣扬犯罪啊!
十三, 扇枕温衾。一个九岁丧母的孩子,不但得不到足够的家庭温暖,还要夏天为睡觉的父亲扇扇子,冬天为睡觉的父亲暖被子,也就是自己先去把被子睡热了,再让父亲睡进去。如此坦然接受孝顺的父亲还有良知吗?
十四, 拾葚异器。有个穷人家的孩子,与母亲靠桑果维持生活,孩子为了孝顺母亲,将采摘的桑果根据颜色不同分放在不同的蓝子里,说是为了让母亲吃比较软一点的桑果。基本可学。
十五, 泉涌跃鱼。有一个婆婆喜欢喝几里路之外的江水,又喜欢吃鱼,媳妇每天走几里路去取水给婆婆喝,经常烧鱼给婆婆吃。有一天起大风,媳妇取水回来迟了,婆婆居然将媳妇逐出了家门。这个媳妇住在外面,还继续孝顺婆婆,于是感动了婆婆,让媳妇回了家。结果感动了上天,他们家的水缸每天自动涌出江水,还跳出两条鱼来。这是一个婆婆虐待媳妇的罪恶记录,居然当成孝顺榜样来宣扬,实在可恶!
十六, 闻雷泣墓。有个人的母亲生前很怕雷,去世之后,每当天打雷,儿子就去母亲的墓前哭泣,并安慰母亲说,不要害怕,你的儿子在这里。这一套纯粹是欺世盗名,因为母亲是听不到的,所以他是做秀给众人看的,以表演孝顺。
十七, 乳姑不怠。有个祖母为了孝顺自己的婆母,每天用自己的奶喂养她。知道自己病重了,还要求自己的孙媳妇继续像自己一样用自己的奶水喂养她。先不说,祖母是否可能还有奶水,就算真有奶水,我们能够允许这样的婆婆存在吗?这样的学习榜样,还把媳妇们当人看待吗?
十八, 卧冰求鲤。继母虐待儿子,儿子不但不怪,还在继母生病时,赤膊卧在冰面上,得到了两条鲤鱼来孝敬继母。这样的孝顺样板是对孩子惨无人道的苛求啊。
十九, 恣蚊饱血。一个八岁的孩子,为了让蚊子不咬父亲,在睡觉前先睡到父亲的床上让蚊子吸饱血,还不把蚊子赶走,以便吸饱血的蚊子不再咬他的父亲。这不但愚蠢,也反映了父亲的冷血。
二十, 扼虎救父。说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为了救父亲,居然用双手扼住老虎的脖子,从而救出了父亲。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因为如果老虎居然敌不过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自然也敌不过孩子正在种田的父亲。
二十一, 哭竹生笋。母亲病重,父亲亡故,在一个冬天,母亲生病需要鲜竹笋入药。冬天买不到笋,孝子就到竹林里去哭,结果就哭出了笋子,于是母亲的病也就医好了。这是又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二十二, 尝粪忧心。孝子的父亲病了,医生说,要想知道父亲的病还能不能治好,只要尝尝病人的粪就能知道,于是他就真的尝了,结果父亲还是去世了。我觉得这纯粹是无良庸医的恶作剧,想不到居然当成榜样来宣扬,实在愚昧之极。
二十三, 弃官寻母。说有个孝子七岁时,生母被赶出家门。母子五十年不通信息。忽然有一天得到了生母的消息,于是放弃做官,亲自跑去寻找母亲。其实对于做官的人来说,寻找母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完全没有必要辞官,所以把一个官员寻找母亲也当成孝顺的榜样来吹捧,是非常虚伪的。
二十四, 涤亲溺器。说有个孝子当了高官还亲自为母亲洗涤便器。这纯粹是沽名钓誉的行为。母亲的便器只要能保持清洁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儿子来洗涤呢?他自己的便器由是由谁来洗涤呢?
以上这二十四个孝顺样板,基本上属于不折不扣的精神垃圾,要坚决彻底地消灭之,清除之。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建立新型的人与人平等、健康、正常的孝顺和关爱关系。
篇4:《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四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做事是否敬业?与人交往是否诚信?学过的东西是否经常复习?”
【评析】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具备了不断自我反省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逐渐走向完美。这里提到了反省的三个方面,我觉得基本上概括了一个男人的所有方面:其一,对待事业是否敬业;其二,与人交往是否诚信,虽然文字上是说“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但我们可以扩大到与人交往的范围,其三,是否能温故知新,这一点与前面的“学而时习之不以说乎”是相呼应的。
一个人如果能具备反省的能力,就自然会变得谦虚不傲慢,变得彬彬有礼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时也就能善于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自然也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盲从。因此,我以为,一个人是否具备反省能力,是衡量其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的国家,要敬业而恪守信用,要节约资源而有爱心,只能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公民。”
【评析】作为一个男人来说,并不都具有参与治理国家的机会,但是在治理国家之外,还有许多参与治理企业等的机会,因此孔子两千年前提出的这个管理经验,在今天依然是适用的。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首先要能敬业,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而不仅仅是有一个好思想或不犯错误那么简单。在从事管理工作中,除了自己要敬业,还必须恪守信用,尤其是对部下和被管理者,兑现许下的诺言是非常重要的。古今中外许多的政客都会嘴上说一套,行动上做一套,所以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对此提出了告诫,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节约资源是我们今天非常流行的观点,当代环保理念有两个核心思想,一是不污染,二是节约资源,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能明确地提出节约资源的观点是非常伟大的。孔子对管理者提出的爱人要求,就是对人要有爱心,要进行人性化管理,也可说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这一点正是今天世界各国所推崇的价值观之一。不管是对待部下还是对待其他被管理者,时刻要把对方都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看待。
任何政府和企业等,都存在着用人的情况,所谓“用人”,也可以理解成今天的“管理人”,而不能单纯地 理解为“奴役人”的意思。怎样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来管理人,我想应该是每个管理者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
篇5:《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六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如果善于学习就不会固步自封,要讲忠诚,讲信誉,不要与不讲忠诚不讲信誉的人为友,有了错误不要回避,要勇于改正。”
【评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威信,父母希望在子女面前有威信,老师希望在学生面前有威信,管理者希望在部下面前有威信政府官员希望在公民面前有威信,然而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没有威信的困扰。学习了这一段文章,相信会有助于我们懂得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重,自己尊重自己。比如说,一个自己不遵守纪律的管理者,却去要求部下严守纪律,他怎么可能在部下面前有威信呢?政府机构甚至也拖欠老师的工资,拖欠建筑工人的工资,怎么可能在社会上形成诚信的风气呢?连法院都没有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又怎么可能在社会上树立起依法治国的共识呢?
善于学习,不要固步自封,讲忠诚,讲诚信。这些是孔子一贯的主张,而在这一段中特别提出了不要与这方面不好的人为友。有的人把“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理解成“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我觉得是不对的,其一,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难道先要考核对方的能力之后才决定是否交朋友吗?其二,我们应该如此势利吗?其三,老师可不可以和学生交朋友呢?所以我觉得孔子绝对不是一个主张老师不可以和学生交朋友的人,而是强调:人是会受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经常与不诚信的人在一起,就可能受到消极的影响。
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这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但是对于管理者,特别是较高职位的管理者来说,往往是一个很难做到的要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高层管理者往往会文过饰非,明明错了也坚持不改,甚至用新的错误去掩盖旧的错误。更有许多人,为了虚荣的面子,坚持不改正自己的错误,使许多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其结果不但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别人,甚至伤害了整个社会。
篇6:《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八
【原文】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会过问那里的政事,是孔子主动过问,还是要求孔子过问?”子贡回答说:“孔子通过温、良、恭、俭、让的方式过问政事,这样,是自己主动过问,还是别人要求过问,又有什么不同呢?”
【评析】这一段非常有意思,尤其是对制定今天的外交政策以及怎样处理国于国之间关系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放眼今日世界,任何国家要想不受他国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小国和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即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难免九一一的袭击以及其他方面的国际制衡。于是怎样过问其他国家的政事,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美国常常以真理代表世界警察的身份自居,奉行单边主义,这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把处理国与国的关系的基础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反过来想一想,也就是说,如果伊拉克的军事能力超过美国,也就可以真理的代表世界警察的身份去更换美国的总统。因此这样的强权政治是人类的灾难之源,是不可取的。
美国现在还经常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过问别国的政事,比如以支持民主的名义,或者以被其他国家的反政府势力邀请的名义,去干涉别国的政事。儒家思想在过问别国政事方面是持开放的态度的,这一点与今天的世界潮流相符。但是儒家思想主张以“温、良、恭、俭、让”的方式去过问,而不是以霸权主义的心态和方式去过问。我想,如果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家的政治家都能接受儒家思想的这一观点,不是坚持“以暴制暴”,以强权为真理的方式来处理国际问题,可能世界会变得更加和平。
篇7:《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九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父亲活着,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儿子的行为,如果这个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三年还不改变他在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说明他是真的孝顺。
【评析】孔子主张孝顺和仁义,但更强调言行一致。这一段主要介绍一种考察一个人是真孝顺还是假孝顺的办法,也就是通过一个人在有父亲监管的情况下,和没有父亲监管的情况下是否一致,来确认一个人是否真正孝顺。
我想这个确认方式也适合于企业管理人员及政府官员,要想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尽忠尽职,只要考察他们当上一把手之后和之前的处事为人是否一致就明白了。因为当有监管者存在的情况下,不一定是真心诚意的,很可能是伪装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不得不那样的,只有在没有监管的情况表现出来的面目,才是真实的面目。
篇8:《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十二
【原文】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只有符合正义的承诺才能兑现,只有符合礼节才能不让自己受辱,做到了以上两点才能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评析】这一段话反映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也就是说,虽然儒家非常强调诚信的行为,更看重诚信行为目的的正义性,换句话说,为了正义的事业和正当的事情信守承诺是应该的,但对于犯罪行为,不正当的行为,就没有必要去信守承诺。我觉得这一点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时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留意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团体犯罪的情况时就会发现,他们在知法犯法的时候往往都是由于盲从于非正义的诚信和义气。儒家的这一思想也是符合现代法治思想的,比如对于双方签订的合同,只有合同本身合法,才有信守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合同本身与法律相抵触,或是以欺骗或胁迫的方式签订的合同是可以不遵守的。
让自己的行为规范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自然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遭受耻辱,所谓“人必自辱,然后人辱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关键是自己先要具备良好的素养。
篇9:《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十五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句话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孔子的人才观。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可取的,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几乎可以作为一条警句来提醒自己。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都是有市场价值的。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自己会对自己有一个市场价值评估,而社会或用人单位也会对我们有一个市场价值评估。一般情况下,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估与社会对我们的评估是相一致的,但也有许多时候,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和社会对我们的评估是不一致的。在不一致的时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自己把自己估高了,一种是自己把自己估低了。
如果自己把自己估低一点,烦恼也会少一些,如果自己把自己估高了,苦恼就会没完没了。许多年轻人通常会把自己估高,比如有些人根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却不愿意干简单普通的工作,又比如许多大学生刚刚毕业就以为自己是人才了,就希望社会能争相高薪聘请,有时甚至有单位来聘用还挑三捡四不愿意去,宁愿什么也不干,也不愿意像其他普通劳动者一样去工作。如果这些人领会孔子这句话的意思,不好高骛远,不管什么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去干,自然会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也许还能减少许多无谓的精神烦恼。
当然,在社会竞争机制还不健全的社会,有才华的人一时得不到发挥的机会,也是普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不怨天尤人,不失去希望,坚信“是金子一定会发光”,一边等待机会,一边继续培养自己新的特长,一旦机会出现,就能脱颖而出。
篇10:《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五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重师长。要少承诺,务必讲诚信,有爱心,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工作生活之余要多学习。”
【评析】儒家思想,许多都是讲究人的素质培养,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修炼和培养,通俗点说,就是怎样自己对自己进行思想教育。一个人敬重师长,文明礼貌,讲诚信,有爱心,追求道德完善,又善于学习。如果全中国的公民都成为这样的人,该有多好啊!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思想教育完全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教给我们的孩子。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如果能见贤思齐并改变自己、能尽心尽力侍奉父母、能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效劳、与人交往恪守信用,就算他没有什么学历,我也会觉得他是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
【评析】关于“贤贤易色”,有人解释成是“向贤人学习不好色”,我觉得这里的“易色”与好不好色没有关系,一来在古代,男人好色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孔子也从来没有发表什么男子不能好色的观点。因此这里的“易色”我理解成“改变颜色”的意思,引伸为“改变自己”的意思,而这个改变正是前面“贤贤”的结果。
这一段话,孔子提出了关于什么样的人才算有学问的观点。从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个观点有点片面性,因为今天学问的范围有了极大的扩展,因此仅仅做到上面的几点,还远远不能算是有学问的人。不过考虑到两千年前的衡量标准,真能做到上面几点,也就难能可贵了。其实即使在今天,不是还有许多官员连这样的标准都还没有做到吗?因此希望我们的公务员,尤其是各级政府的官员,首先要做到这一点,为全体公民树立一个好榜样。
【《论语》是非辨析之,学而篇十三】相关文章:
3.论语学而读书笔记
5.“而”字词语辨析
6.论语先进篇
8.学《论语》有感
9.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10.学而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