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破阵子》阅读答案

《破阵子》阅读答案

2022-07-22 13:53: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白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破阵子》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破阵子》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破阵子》阅读答案

篇1:《醉翁亭记》《破阵子》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阅读练习

1.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

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 云 归 而 岩 穴 暝 晦 明 变 化 者 山 间 之朝 暮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①中写夏季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②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滁人游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在很多诗歌当中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者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佳木秀而繁阴

3.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4.(1)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乐事的人,是我太守啊。

5.陶渊明:忘怀宠辱,自得其乐;

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意对即可)

《破阵子》阅读练习答案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原词】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试题及答案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5、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6、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7、这词首融梦幻(梦境、理想)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篇2:晏殊《破阵子》阅读答案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问题】

(1)这首词勾画了美妙的春景,上阙(划波浪线处)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请找出。(2分)

(2)词中“笑从双脸生”的`少女是如此清新活泼,请你结合这首词想象她的外貌和语言,并描写出来。(3分)

【参考答案】

(1)(2分)要点与评分:写出其中四个即可得分,每个0.5分。

示例:这幅美景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燕子、梨花、碧苔(或苔藓)、黄鹂、柳(飞)絮、池塘(或小池、水池)、叶子(或树叶)。

(2)(3分)要点与评分:通过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少女的笑靥如花,笑语盈盈。外貌可写静态的,也可写动态的,得1分,语言要能表现游戏(斗草)赢了的喜悦,得1分,表达1分。

篇3: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破阵子

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破阵子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上句是看,此句是闻。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沙场秋点兵,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响。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中考预测】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篇4:破阵子远眺的阅读答案

【明】徐允贞

万里孤峰匝地,一弯新月如钩。点点寒鸦争晚树,片片轻帆落远洲。黄昏犹倚楼。

暮雨又归南浦,潮声惊满长楸。玉笛只悲征客梦,小艇才闻渔夫讴。风吹无限愁。

(1)简要赏析“黄昏犹倚楼”一句中“犹”字的`妙处,并分析这句话在词中的作用。(5分)

(2)词人所说“无限愁”具体包含了哪些愁绪?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犹”,“仍然”的意思(1分),既表明倚楼时间之久(1分),也暗示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难于排遣(1分)。紧扣题旨(1),点明新月、孤峰等是倚楼远眺之景(1分)。

(2)词人身为“征客”,远离家乡,充满了思乡之愁;寒鸦归巢,轻帆泊岸,自己却依旧漂泊在外,倚楼眺望,反衬出词人羁旅之愁;“渔夫讴”的自由快乐,唤起心中奔波在外,劳心于俗事的愁怨。(一点2分)

篇5:辛弃疾《破阵子》阅读理解答案

辛弃疾《破阵子》阅读理解答案

读辛弃疾的〈破阵子〉回答问题。

(1)体会“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作用。

(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是什么事?

(3)“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8、(1)一个“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统一国家的大业。

(3)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篇6:《破阵子》练习题及答案

《破阵子》练习题及答案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8.“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11.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13.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可怜

2.D

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8.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9.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0.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军营;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12.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13.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苍凉沉郁的思想感情。

篇7:敦煌曲子《破阵子》的诗词阅读答案

敦煌曲子《破阵子》的诗词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破阵子

敦煌曲子词

年少征夫堪恨,从军千里余。

为爱功名千里去,携剑弯弓沙碛边。抛人如断弦。

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春去春来庭树老。早晚王师归却还。免教心怨天。

8.“春去春来庭树老”中哪一个字用得最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9.这首词中包含了哪些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8.“老”字用得最为精妙。“老”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老”,实则暗示思妇容颜憔悴,以此反衬思妇等待的漫长,也生动地传达出了对停止征战、安居乐业的向往。

9.对征夫为功名而抛下自己的埋怨;对远方征夫的痛苦思念;对年华已老的感伤;对征夫早日归来的期盼。

【解析】

8.略

9.略

【备注】这首词的上片写征夫。征夫正当年少,血气方刚,为建功报国毅然从军。征夫自己颇有一番抱负,“为爱功名”而“千里去”,志向可嘉,“携剑弯 弓沙碛边”则描写征人的征战生活。前四句塑造了一位远离家乡在塞外征战的.少年征夫形象。末句笔锋陡转,写思妇的不满和怨苦之情。抛弃妻子就如同割断琴弦一 样,这是对一心追逐功名而将妻子抛弃不顾的征夫的埋怨和责怪。

下片写思妇。思妇饱尝望眼欲穿的相思苦楚之煎熬,不禁向远方的征夫发问:长年在外征战,知不知道给独守空房的妻子带来了多大的痛苦?征夫杳无音讯的 境况让人感到凄苦,以致思妇夜晚孤卧鸾帐中,忍泪吞声,泣不成眠。第三句由思妇的幽怨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庭中的树已枯老,这也暗示了思妇由于相思的 痛苦和岁月的流逝,容颜一天天地衰老。后两句写美好的愿望:但愿征人早日建功立业,壮志得酬,随王师凯旋,以免思妇生怨。

篇8:破阵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破阵子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①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

②沈腰:南北朝时诗人沈约在朋友信中有“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的句子,后人用“沈腰”指人瘦 ;潘鬓:晋代文学潘岳在《秋兴赋序》里说他三十二岁时头发就开始花白,后以“潘鬓”作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称。

8、这首词的上篇写了四十年来家园的哪些景象?“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用了什么艺术手法?(6分)

9、这首词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下篇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山河辽阔,宫阙巍峨,花草茂美(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化用典故(2分)

9、上阕极言太平繁华景象,(1分)下阕写词人被俘后的凄凉生活,(1分)两相对比,烘托出了作者深沉的哀愁。(答出“哀愁”类或者“亡国之痛”或“离别之苦”类即可得3分

篇9:破阵子

破阵子

〖宋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

⑴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⑵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⑶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⑷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⑸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⑹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⑺犹奏:别作“独奏”。

⑻垂泪:别作“挥泪”。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篇10:破阵子春景晏殊答案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

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1.词的题目中应该填入的'一个字是 (某一季节),作者晏殊是 派的代表词。(2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3.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0字,4分)

【参考答案】

1.(2分) 春 婉约派。

2.(3分)(D)

3.(4分)答题要点: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输赢游戏等,勾画出明媚、欢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阅读练习二:

4、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如何?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5、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

6、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请作简要赏析。

下片写青春少女的小故事。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作了好梦。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

阅读练习三:

(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4分)

(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

答案:

(1)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等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来写美丽的春色。(2分)描绘了一幅清新活泼,具有乡间泥土气息的春景图,与下阕写人物的天真可爱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2分)

(2)通过刻画人物的笑,描绘了一个美丽、清纯、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形象。(或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家少女形象。)(2分)(特点、身份各1分。)(意思对即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阅读答案附赏析破阵子(晏殊)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清平乐(晏殊)晏殊:清平乐木兰花(晏殊)晏殊:木兰花晏殊:木兰花踏莎行(晏殊)晏殊:踏莎行蝶恋花(晏殊)

篇11:破阵子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破阵子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用词中的内容填空。

①属于词人想象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的理想。

2. 品析“可怜白发生”,思考: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以下为湖北中考题)

3.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4. 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描写了看剑、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 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 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以下为连云港试题)

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以下为泰州市中考题)

7.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9.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10.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试从上面一词中选取一句进行赏析,体会他词作的这种艺术风格。

答案:

1. ①梦回……弦惊。 ②驰骋沙场,克敌致胜的将军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 表现了词人空有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的悲愤。

3. 可怜

4。D

5.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6.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7.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

9.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

10.示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军旗猎猎,将士分“炙”,场面壮观;沙场奏乐,雄壮悲凉,气氛热烈。

篇12: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阅读答案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阅读答案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

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1.词的题目中应该填入的一个字是 (某一季节),作者晏殊是 派的代表词。(2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3.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0字,4分)

【参考答案】

1.(2分) 春 婉约派。

2.(3分)(D)

3.(4分)答题要点: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输赢游戏等,勾画出明媚、欢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阅读练习二:

4、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如何?

“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

5、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古代少女的纯洁心灵。

6、这首词下片历来备受推崇,许昂霄《词综偶评》中说:“(‘疑怪’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请作简要赏析。

下片写青春少女的小故事。两个东西相邻的少女,在采桑小路上相遇。东邻女伴的笑容引起了西邻女子的疑问,以为是她昨晚作了好梦。问答中才知道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两个“笑”字,一写笑容晏晏之美,一写笑挂双脸之盛,写出采桑女子明快活泼、天真快乐的形象。

阅读练习三:

(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4分)

(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

答案:

(1)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等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来写美丽的春色。(2分)描绘了一幅清新活泼,具有乡间泥土气息的春景图,与下阕写人物的天真可爱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2分)

(2)通过刻画人物的“笑”,描绘了一个美丽、清纯、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形象。(或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家少女形象。)(2分)(特点、身份各1分。)(意思对即可。)

【《破阵子》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破阵子春景晏殊答案

2.辛弃疾破阵子

3.辛弃疾 破阵子

4.《破阵子·春》主题思想

5.破阵子的改写作文

6.《绿》阅读答案

7.海燕阅读答案

8.《想念》阅读答案

9.乡愁阅读答案

10.海啸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破阵子》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