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三峡》的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三峡》的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2022-06-04 07:38: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能不忆北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三峡》的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三峡》的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三峡》的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篇1:三峡阅读训练及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北魏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阙——________②隐天蔽日隐——________

③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④属引凄异属引——________

⑤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溯——_________⑥或王命急宣宣——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哀转久绝绝谳多生怪柏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4、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则描绘不同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5、文中画线的部分可以用李白的两句诗来表现,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经注》、郦道元、地理学家、散文家

2、①一点没有,完全没有;断缺②遮蔽③确实,实在④连续不断⑤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⑥宣布,传达

3、D

4、连绵不断 、隐天蔽日;季节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7、①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或月亮的。

篇2:《三峡》阅读训练及答案

《三峡》阅读训练及答案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1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 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1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1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答案:11.D

1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13.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14.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5.A

篇3:巴东三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巴东三峡(节选)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1.请概括巫峡山、水、云的特点。(第一项不超过五个字)

山:________________

水:_________________

云:_________________

篇4:巴东三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请指出下面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3.画横线的句子与下列哪句话所所表达的意思一样的。(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每自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作者在描写巫峡的山、水、云时,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文中有哪些典故,找出来,想想引用这些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出赞美三峡的两句诗词,并写出出处。

参考答案:

1.山:多、高;水:险;云:奇妙多变(答案不拘,合理就行)

2.这句话是描写巫峡风景的总领句。一方面交待了作者的行踪,一方面概括了巫峡风光奇秀的特点。在文章结构上,这句话起过渡作用。以下两段话,写巫峡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了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

3.B

4.例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了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围”、“咬”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他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出山峰的高峻。描写巫山的云时,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进行了一番描绘:“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并且与庐山相比较:“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样就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5. 本文写米仓峡引用了王昭君的故事,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还有孙夫人、八阵图等历史典故,典故的引用充实了文章内容,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示例: 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

(3)更立西山石壁,截断巫山云雨。(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篇5:三峡猿啼之谜阅读训练及答案

三峡猿啼之谜阅读训练及答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进行。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别人侵犯,二是为了呼唤离家子猿。

说到三峡猿啼,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

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计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

为何猿声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南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宜猿猴生长。所以,猿要逃回到南岸去。

“三峡猿啼”的根本问题,即“发出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界上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洲,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出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三峡上发出啼声的就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1987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颌骨化石;其门齿、犬齿已脱落,前臼齿、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有磨蚀。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臂猿下颌骨一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这些陶制品和骨制品和文化性质与30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没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

7.文章末句“由此证明”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

A.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长臂猿下颌骨化石。

B.与长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

C.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约3000年。

D.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

答案:(C)(据后文“此”所“证明”的内容,C项对前文的概括全面、准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波尔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

C.中科院考察组对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

D.长期以来,学者们经过对世界上四种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认定三峡无“猿”,李白听到的不该是猿声。

答案:(D)(文中有“若由此看来”一句,据此,D项的“认定三峡无‘猿’”,是作者据学者研究所作的推断,非学者的观点。)

9.引用通常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对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

B.对清代学者和史书的观点,从“但是”一词,可见作者的青睐。

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推出三峡无“猿”的质疑。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

答案:(B)(对“南岸说”,作者只客观引述介绍,未表明观点、倾向)

篇6:《三峡》阅读答案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襄:__________②虽:__________③奔:__________④湍: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三峡》阅读答案

1.①漫上②即使③快马④急流的水

2.夏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

3.山、水、树、草清荣峻茂

4.①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②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篇8:三峡阅读及答案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面题目(1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

(3)或王命急宣( ) (4)飞漱其间(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根据选文内容理解填空。(4分)

“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_________,以“荣”字状___________,以“峻”字状____________,以“茂”字状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1)通“缺”,中断(2)逆流而上(3)有时(4)冲刷

【小题1】(1)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小题1】水 树 山 草

【小题1】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气氛

篇9:三峡阅读及答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则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

B.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C.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一千二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断。

B.夏天的三峡有许多险滩,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行还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断绝。

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静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

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峡的山林水涧又展现出清凉热闹的另外一番景象。

[参考答案]

9.C(3分)

10.(1)假如不是正午或晚上,是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的。(2)到了夏天江水慢上山陵的时候。

11.B(3分)

篇10:三峡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2分)

①阙( ) ②襄( )

【小题2】写列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4】从全文看,第④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阙:通“缺” 襄:上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各1分,“阙”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

【小题1】A

【小题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小题1】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三峡》的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1.现代文阅读《三峡》题目及答案

2.友谊阅读训练及答案

3.程门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

4.满江红阅读训练及答案

5.《蚂蚁》阅读训练及答案

6.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7.三峡阅读附答案

8.三峡之秋阅读答案

9.《三峡》的阅读答案

10.浇花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三峡》的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