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学问大作文
“南华期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生活里的学问大作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生活里的学问大作文,欢迎阅读借鉴。
篇1:生活里的学问大作文
生活里的学问大作文
星期六,妈妈带我回老家看望舅姥爷。到了郊外,一阵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道路两旁花红柳绿,漂亮极了!
在舅姥爷家附近,我看见一片片地里长满了绿色的小苗。妈妈问我:“你认识这是什么吗?”我随口就说:“是大葱吧。”妈妈哈哈大笑,说:“傻孩子,这是麦苗啊!”我说:“麦苗?就是我们吃的.大米吧。”妈妈说:“不是,麦粒磨出来是面粉,水稻成熟后才是我们吃的大米呢!”噢,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蹲下来仔细地看着这些小麦苗:它们长着绿色的杆儿,一片片细长的叶子随风飘动。看它们摇头晃脑的样子,好像在说:“小朋友,现在你才认识我呀!”
我又看到田埂上长了很多小草,妈妈告诉我这些是杂草。我一下子想起了课文《小稻秧脱险记》里面可恶的杂草,它们和庄稼抢营养,应该把它们全部消灭掉!我狠狠地跺着杂草,妈妈说:“不用担心,你看,田地里撒了除草剂,就没有杂草了。”我一看果然是这样,这下我可放心了。
我们在旁边的地里又看到很多的小苗苗,妈妈一个个的介绍给我认识:有菠菜、香葱、小白菜、还有莴笋、蒜苗……哈哈,原来我平时吃的菜是这个样子的!今天来到郊外,真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呢!希望小朋友多到郊外转转,你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哦!
篇2: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许多横有趣味的科学。如果你不信的话,那就请看:夏天,烈日炎炎。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打球,打了一阵子后,小明觉得很渴,就跑回家喝水,他放了一块冰,再倒入热水中,只见杯子“叭”得一下炸破了,小明见怪了,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小明就飞快地跑到电脑边查了一下。
原来,因为冰和热结合了,会发生爆炸,导致杯子破裂,小明听了,可惊奇了呢!还有一次,我在给花浇水,我把一大把壶全倒在花中,可过了几分钟,花盆还是那么点水,我也见怪了,看着花盆。突然我惊奇地发现花盆底下有一个小洞,奇怪,怎么会有洞?我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说:“肯定是你放水太多了,所以植物就自己开一个洞,把多余的水放出去了。”是这么回事吗?我发现这世界可惊奇了呢!
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说晴纶衣服能放电啦!鸡蛋放进醋里变软啦,箱子里的卫星球失踪啦等等,真是趣味无尽。还有很多未被发现的秘密,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篇3: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一天晚饭后,我靠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爸爸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笑笑,帮爸爸把烟灰缸洗一洗。”我起身一看,哇,好脏的烟灰缸,几个浸的发胖烟蒂浮在水面。端起烟灰缸,一股呛人的烟味儿刺鼻孔。
“爸爸,你怎么老爱往烟灰缸里倒水,还把烟灰缸弄得这么脏?”爸爸,不好意思地朝我笑了笑。我拿着烟灰缸气呼呼地来到阳台,顺手把烟灰缸里的水倒在菊花盆里了。
第二天,我意外的发现菊花上一只只黑黑的小蚜虫不见了。仔细一看,蚜虫都死了,一个个小尸体躺在花盆里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因为昨晚我往花盆里倒入了浸了烟灰的水?
为了证实这一想法,下午放学一回家,我就放下书包主动去帮爸爸清洗烟灰缸。我像昨天那样,把烟灰缸里的水倒在另一棵有蚜虫的花上,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蚜虫的反应。
起初蚜虫没有什么动静,过了一会儿,她们有些烦躁,开始在花枝上爬来爬去。几个小时过去,我发现蚜虫有的死在枝叶上,有的死在花盆里。
原来,烟蒂泡出来的水就是治牙原来,烟蒂泡出来的水就是治蚜虫的良药。我为此高兴地手舞足蹈。
篇4: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原理,有的并不一定是从试验中来的,而是从生活中来的。
前几日,我与爸爸一同去乡下看望奶奶,在院子里晃悠了几圈后,像被磁力吸引着似的走到鸡圈旁。见那些小鸡们饥肠辘辘,刨着土,十分可怜,便偷摸着去米缸抓了一把米,扔给它们,它们叽叽叫着,像是在感谢我似的,我十分高兴。可是,小鸡们虽然很饿,却没有立刻去啄米,而是接着在地上刨刨找找,像是在寻觅什么。我用一根竹竿扒了扒米粒,叽叽地叫了几声,引诱它们来吃。可它们置之不理,若无其事地接着刨地,有一只好像刨到了什么,啄了几下,所有鸡都转动脑袋,扭着肥大的身子去啄那个东西,好像是什么美味佳肴一般。有什么东西在鸡眼里居然比米粒更重要?我疑惑地赶走那群疯狂的鸡,才发现它们争着啄的东西竟是一块石头!什么情况?这群鸡疯了吗?为什么要啄石头?这破石头竟然在它们眼里比米粒更重要?怎么可能?我疑惑地走出鸡圈,然后回头看了一眼,那群鸡见我走了,又争先恐后地挤了上去。我一边走一边想,莫不是奶奶常不喂鸡,它们饿了只好吃石子,吃着吃着就习惯了?想来想去好像只有这个理由比较充分,可是又回头一看,啄完石子的鸡又跑到米旁,津津有味地吃着。
我跑到爸爸身边,把这怪事告诉了他。他说,鸡没有牙齿,吞石子是为了用石子磨碎食物。我恍然大悟。
原来,生活处处皆学问,世界时时有文章。只要我们学会关注身边的世界,世界总会呈现给我们别样的惊喜!
篇5: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猫这种动物,有哪个人不知道?可你知道吗?就猫而言,还有不少学问呢!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正向广场走着。突然,一只白猫飞一般地向我奔来,我被吓了一跳,连忙向后躲闪。猫好像也被我的举动吓了一跳,三步并作两步地跃向我身后的小院。当时小院的栅栏门是关着的,有两米之高。没想到白猫以旁边的纸箱做垫脚石,纵身一跃,居然越过了栅栏门!我惊讶万分,没想到这猫还有“轻功”!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更令我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只白猫稳稳的踩在了栅栏门顶上,向下一跳,竟扎扎实实地落了地,它一点也没受伤!
满脑袋都是疑惑的我像火箭一样冲回家去,翻开那本厚厚的《辞海》,不一会儿就查到了我想要的资料:猫的脚底有肉垫。正因为肉垫,它们走路时才不会发出一点声音,正如我们人类赤脚走路时是没有声音的。肉垫不单单能让猫走路时没有一点动静,还能保证它们的安全。譬如猫从物体上跃下时,正因为有肉垫的帮助,落地时猫才能稳当地四脚着地,安全不会摔伤。
我若有所思:原来猫身上有这么多学问啊!也许不止是猫,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有他们独特的学问呢!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着值得我们刨根问底的地方。我们要多多观察,认真积累,令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吧!
篇6: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当人们急急忙忙地追逐时代前进的脚步时,于无形之中忽略了我们的琐碎生活。品味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学问。的确,现在也有,只不过学习的生活学问是直接与我们工作相关的。而善于发现的眼睛并非是定向的。
过去,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都是四块电池套在一个壳子中,再安装到车上。而现在则四块小电池直接安装到点车上。我问:“为什么没了壳子?”买电车的师傅说:“放电池的地方,相当于壳子。而且是钢壳子,以前的塑料壳子容易烂。没现在的好。”过去,电池都是安装在车座下面。而现在电池大多安装在了脚踏的地方。我说:“以前电池都安在后面的。”买电车的师傅说:“是的,那样比较占空间,现在都挪前面了。”我问:“这样下雨天不会进水吗?”卖电车的师傅说:电池本身就是防水的。”过去,电动车都有脚蹬。而现在,脚蹬几乎销声匿迹了。卖电车的师傅说:“电车当着还没有推着省劲儿里。”“电动车就像人一样,都在不断的进化。”点车师傅,如是云。现在电动车已成为我们家庭中的一员,在马路上,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司空见惯的电动车身上这些微妙的变化,又有几人注意到呢?即便有人注意到又有几人知其所以然呢?
小时候老师常教我们生活处处皆学问,但我们的双眼被纷繁的社会所迷住时,我们是否还会成为生活的品位者;当金钱成为亿万目光所及之地时,我们是否还是生活老师的学生。
品味生活,汲取营养。
篇7: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又一个双休日来了,无聊的日子来了,我就像一只整天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从早到晚泡在学习中,哪有时间出去呢?唉。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乘坐公共汽车去少年宫学古筝。我看着窗外美丽的景色:繁茂的大树、青翠欲滴的小草、湛蓝的天空、飘飘悠悠的白云,真像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儿呀!咦?窗外的景色怎么在动呢?我心里便冒出了一个念头:窗外景色往后移动的速度是不是等于我们乘坐公共汽车前进的速度呢?
我思考了许久,但是还没有想出可以用来证明的方法,就问了我的“随身老师”——爸爸妈妈,他们抚摸着我的头,亲切的说:“宝宝学会思考了,真棒呀!窗外景色移动的速度就是等于我们乘坐公交车前进的速度。”我想了想说:“走路也一样的吗?”他们笑着说:“对,都一样。”我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物体的相对运动与静止。”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妈妈还补充了一点:“宝宝知道相对论吗?你看,我们相对大地来说是运动的,前进的,但我们相对公共汽车来说是不动的。”我心想;看来双休日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无聊,因为除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平常学到的知识也不少呢!真是生活处处有学问呀!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下车了,我向四周看了看,发现蓝天更蓝了,白云更纯洁了,小草更绿了……
篇8: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上课了,只见老师端出两杯白色的液体。我想:“这两杯液体是什么呢?”老师对我们说:“这两杯白色的液体,一杯是牛奶,另一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我把这两杯液体弄混了,谁能告诉我哪杯是牛奶,哪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呢?”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闻一下就能分辨,有的说摇一摇也能辨别。突然,有一位同学说:“尝一尝不就知道了。”另一位同学回应他:“恶心死了,喝牛奶还好,喝含有淀粉的洗碗水你敢吗?”老师说:“我要请几位同学,用不同的办法来辨别哪杯是牛奶,哪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
同学们跃跃欲试。xx同学先上场,她低下头,凑近杯子,先闻了闻第一杯,又闻了闻第二杯。老师夸奖道:“很棒,用了闻的办法,你一定心中有数了。先不要告诉大家哪杯是牛奶,哪杯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好吗?”xx点点头,面带微笑回到了座位上。
老师又请了xx上台分辨。xx同学先观察了其中的一个杯子,又观察了另一个杯子,他说:“第一杯的杯壁上有淀粉的痕迹,应该是洗碗水。”老师说:“很好,用了看的办法。”
宇轩同学上场了,他摇了摇其中一个杯子,说:“这是牛奶,因为这个杯子的杯口有奶粉的痕迹。”“嗯,用摇一摇的办法也能分辨呢。”老师肯定了他的办法。
最后,老师说:“我要用一种很科学的办法来辨别。”他拿出了一个小瓶子,说:“这是碘酒,你们知道这是用在哪里的吗?”有一位同学说:“我在医院见过,是用来涂伤口的。”“你说的没错”。老师用筷子弄出了一点碘酒给我们看。接着,他在一个杯子里面倒了一点碘酒,杯中液体的颜色没有变化。可是,当他往另一个杯子里倒碘酒后,奇迹发生了,那个杯子里的白色液体变成了蓝紫色。老师宣布:“杯中颜色没有变化的是牛奶,变成蓝紫色的是含有淀粉的洗碗水。”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知道了当淀粉里加了碘酒时,会变成蓝紫色。真是生活处处有学问呀!
篇9: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前几天,叶老师忽然有了个主意,让我们把黄豆种子、红豆种子分别种下,并且让它们长出芽来。这真新奇,我领了豆,直奔家里。
我先把豆子浸泡在水里,过了几小时后,我再把红豆和黄豆分别放在稻草中间,按时浇水。第一天,我把稻草分开一看,红豆已经长出了一点芽。那芽又白又尖,还很粗。我高兴地想:“哈哈,现在芽长出了一点,再过几天,芽会越长越大,再长出叶子,然后…”我越想越开心。我转头一看,立刻变得满面愁云。那黄豆又大又长,却在土里丝毫未动。“也许,是我浇水太少,它会长出来的。”我想。第二天,我一看就傻了眼。红豆种的芽长大了许多,可黄豆却从黄色变成了淡黄色,甚至有些变成了黑色,腐烂掉了。我赶紧去问妈妈,妈妈不知道。我翻了许多书,也查不到。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打破沙锅问到底,我决定明天去问老师。
第三天,我急忙去问叶老师。我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这豆子尽管老了,也要呼吸空气。红豆经常放外透气,经常呼吸新鲜空气。而黄豆被包装了,说不定已憋死了。
哎,生活处处有学问!
篇10: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回到家中,看见桌上多了一样水果——狝猴桃。
我急忙放下书包,迫不及待地解开袋子,正想拿一个狝猴桃尝尝,可被一旁的妈妈阻止了。妈妈说:“现在可不能吃,还没成熟呢,要等狝猴桃变软了才能吃!”我捏了捏狝猴桃,果然一个个都硬邦邦的,我失望极了。妈妈见我这样,便从水果篮里拿出一个苹果和一根香蕉放进装狝猴桃的`袋子里。我对妈妈的行为十分不解,便好奇地问原因,妈妈笑着告诉我:“苹果和香蕉都会释放出一种叫乙烯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狝猴桃成熟得更快!有催熟作用。”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便悄悄地从袋子里拿了两个狝猴桃放在另一个盒子里。
两天后,我捏了捏和苹果、香蕉放在一起的狝猴桃,已经软软的了,再去捏了捏放在一边盒子里的`狝猴桃,依然是硬邦邦的。看来,香蕉和苹果真有催熟作用。
原来,生活中处处隐藏着学问。
篇11: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有我们勤于动脑、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才能把知识转化成力量,帮助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记得一天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我刚运动完,就去厨房找水喝。妈妈已经往锅里放油了,看到大汗淋漓的我走进去,连忙转身给我倒了一杯水。就在这时,我看到妈妈身后的铁锅着火了,火苗一下子蹿得老高。
我一下子慌了起来,急忙喊道:“妈妈,快用水灭火啊!”妈妈显然比我镇定多了,她并不采取我的意见——只见她迅速地拿起一旁的锅盖,又迅速地把锅盖盖上。不一会儿,火就没了。
我心有余悸地揭开锅盖,火果然灭了,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妈妈点了点我的鼻子,说:“你忘记了吗?火的燃烧需要氧气,我们把锅盖盖上,锅里就不会有新的氧气,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生活的学问无处不在,我们要多思考、多实践,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所在。
篇12:学问藏在生活里作文
那日,阳光透过纱窗,懒洋洋地,把人骨头晒得酥麻,像要散架一般,我窝在沙发一角,眼睛半眯,昏昏欲睡。
奶奶捧着一盆栗子,薄薄的雾气慢慢攀升,逐渐变得透明,最后消散。栗子颗颗饱满,饱满的深褐色均匀地涂抹在上边,圆润的外壳开了一条不大不小的缝隙,一眼便可瞥见黄色的果肉。“妮子,栗子有点烫,等下凉了再吃吧。”说完,放下手中的栗子,便又回到厨房忙活。
新鲜板栗的清香使我振作起精神,没等栗子放凉,便匆匆拿起一颗,灼烧感便立马深入我的手指,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栗子的痴迷,在我看来,裹挟着温热的栗子口感才会好。
栗子的外壳看似坚硬,但只要找准缺口,手指掐住饱满的两边用力按压,便会破裂。令我头疼的,是紧紧粘连着果肉的那一层薄薄的`外膜。我用手指一点一点的抠去粘连在果肉上的薄膜,把那果肉挖得坑坑洼洼不说,指甲缝里也都是细碎。才剥了三个,我便开始不乐意了,泄气地把栗子扔回了盘子里,我看向厨房中的奶奶,想寻求奶奶的帮助。
还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开口,便发现厨房里的奶奶拿着几个西红柿,放入热水里烫了一下,再拿出,轻轻松松便把西红柿的剥下。我看着那几个粉粉嫩嫩的西红柿,灵机一动,也去接了一碗热水。
我将栗子的硬壳剥去,放入热水中,只见栗子果肉粘连的那一层外衣渐渐膨胀,等热水凉了,我便取出栗子,发现此时那一层外衣已经软化,我揪住一角,慢慢地剥下,果肉光滑又圆润。轻车熟路,我很快便解了馋。
原来一盆水就能让这一件事变得如此简单,学问就藏再这本名为生活的大书里,需要我们精心品读,方能参透其中的奥妙。
篇13:藏在生活里的学问作文
“吴城东头八十里,玉山青插娄江水。”昆山是我的家乡,我在这片土地上出生长大、我的父辈和祖辈们也同样被这方水土养育。“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小小的我、自幼便是听着这昆式的吴侬软语长大的……
你知道吗?我们当地使用的吴语是一门相当古老的方言,形成历史距今已经有三千二百多年了,它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代汉语的音调和语音特点。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说法:从小讲吴语的人、学外语就有先天的优势?那是因为——春秋时期、江南地区属于吴国,这里有着对外贸易、贩货的几大商业港口,我们的吴音也就跟随着这些瑰宝丝绸、瓷器一起远渡重洋、登上了异国的土地并落地生根。据语言学家考证:日本、韩国等地的语音发展、就是深受吴音影响的。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外最早的文化输出了、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有力证明!
当然啦,吴越地区的语言,也不光是历史悠久、它更是延续了古汉语独特的韵味……昆曲舞台上,演员清甩水袖、燕语呢喃,惊艳的装扮下,开口便是独有的“昆腔”:缠绵婉转、柔漫悠远,一词一句就有如小锥子敲进了听客的心里……对了,我们的方言里,称“下雨”为“落雨”、是否光听,就已经品到了“日暮莫回头,脉脉江南雨。”的诗情,你不用穿越回几千年前的古桥、仿佛一闭眼就已经走在了青石板的旧路上;就连那呼唤小羊的那一声“羊咩咩”,也透着一种特有的软糯……
我们现在广泛推行普通话、学习外语,是为了和五湖四海的人打交道、它会帮助我们走得更远!可方言的地位仍不可取代,它是属于一方土地上特有的文化记载,它会告诉我们家的方向!人只有不忘初心、才能一往无前!
我们生长在这里,就要学方言、说方言!要将祖辈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继续传承下去!泱泱华夏,赫赫文明,这里面可藏着博大精深的学问。方言种类数不胜数、可藏在这里面的学问,更是浩如烟海……
【生活里的学问大作文】相关文章:
1.自我介绍的大学问
2.挑西瓜学问大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