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哀溺文阅读答案

中考哀溺文阅读答案

2025-02-19 08:07: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bbszc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考哀溺文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中考哀溺文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哀溺文阅读答案

篇1: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哀溺文》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哀溺文》附答案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柳河东集》)

【注释】

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试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   济:

③有顷,益怠      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2.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3.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 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简析】

《哀溺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身葬身名利场中。

“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致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从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

《哀溺文》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

侧面烘托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二是对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三是用“已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心态。

篇2:哀溺文阅读答案

哀溺文阅读答案

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看看下面的哀溺文阅读答案吧!

哀溺文阅读答案

【阅读问题】

1.解释下列方括号中的词。

①水【暴】甚

②乘小船【绝】湘水

③今何【后】为?

④【益】怠

2.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3.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阅读答案】

1.①涨②横渡③落后④更,更加

2.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

3.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阅读原文】

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画线处)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篇3:《哀溺文》阅读答案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柳河东集》)

篇4:《哀溺文》阅读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 济:

③有顷,益怠 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篇5:《哀溺文》阅读答案

1.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2.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3.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篇6:《哀溺文》阅读答案

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篇7:哀溺文 阅读答案

哀溺文 阅读答案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 济:

③有顷,益怠 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26.【答案】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8.【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评分】每文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篇8:哀溺文文言文阅读答案

《哀溺文》阅读原文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④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⑤。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⑥?于是作《哀溺》。

【注】①氓(méng):百姓。②绝:渡过。③济:渡河。④腰:动词,腰缠。⑤怠:疲乏。⑥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哀溺文》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 ②一日,水暴甚( )

③有顷,益怠( ) ④且若是( )

2.与“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C.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八则》)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其 一 氓 尽 力 而 不 能 寻 常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5.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3分)

《哀溺文》阅读答案

1.①擅长,善于 ②突然 ③更加 ④这样

2.C(2分)

3.其一氓 / 尽力 / 而不能寻常 (每处1分,共2分)

4.⑴你游得最好,今天为什么反而落后了呢?(2分)

5.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能够把天下事当做自己的责任。(2分)

5.《哀溺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身葬身名利场中。或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盲目崇拜或迷恋某件东西已到了成为痼疾的时候,就会完全丧失理智,在生死关头分不清主次利弊,连性命也不顾了。(意思对即可,3分)

篇9:《哀溺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哀溺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每个1分)

(1)永之氓咸善游 (2)中济,船破,皆游。 (3)有顷,益怠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汝 愚 之 甚 蔽 之 甚 身 且 死 何 以 货 为

11. 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9、(1)善:擅长、善于 (2)济:渡、渡河 (3)怠:疲惫

10、汝 愚 之 甚/ 蔽 之 甚/ 身 且 死 /何 以 货 为

11、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参考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河中间时,船破了,人们都奋力游向对岸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也不能像平常那样游得远。他的`同伴们说:“你平时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会落在后面?”他回答说:“我腰上缠着千文钱,太重了,所以落后了。”同伴又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越来越疲惫了。已经游到岸上的同伴大声地向他喊叫道:“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性命都将要保不住了,还要钱干什么?”(那个人)还是摇了摇头。于是淹死了。

我很可怜他。况且如果是这样,难道更多的人不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吗?于是我写下了《哀溺》这篇文章。

篇10:哀溺文序阅读及阅读答案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④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⑤。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⑥?于是作《哀溺》。

【注】①氓:百姓。②绝:渡过。③济:渡河。④腰:动词,腰缠。⑤怠:疲乏。

问题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又摇其首,遂溺死 ( ) (2)永之氓咸善游( )

(3)有顷,益怠( ) (4)且若是( )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其 一 氓 尽 力 而 不 能 寻 常

1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永之氓咸善游

A.何陋之有?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水陆草木之花 D.但微颔之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9.⑴于是,就(2)都(3)更加(4)这样

10. 其 一 氓 / 尽 力 / 而 不 能 寻 常

11.C

12. ⑴你游得最好,今天为什么反而落后了呢?

⑵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13.《哀溺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身葬身名利场中。或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盲目崇拜或迷恋某件东西已到了成为痼 疾的时候,就会完全丧失理智,在生死关头分不清主次利弊,连性命也不顾了。(意思对即可)

问题二: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 济:

③有顷,益怠 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 遂: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26.【答案】①咸:都。 ②济:渡,渡河。 ③怠:疲惫。 ④遂:于是,就。

27.【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 ②为什么不丢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28.【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拓展阅读:

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写作特色

《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

侧面烘托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二是对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三是用“己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

【中考哀溺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全唐文》阅读答案

2.轻文阅读附答案

3.迟子建哀蝶阅读答案

4.苏州园林中考阅读答案

5.木兰诗类文阅读答案

6.文木先生传阅读答案

7.《3G通信》科普文阅读答案

8.初中语文社科文阅读附答案

9.《岳阳楼记》阅读答案中考试题

10.望岳中考阅读答案

下载word文档
《中考哀溺文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