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政策变化解读
“白钻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广州中考政策变化解读,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广州中考政策变化解读,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广州中考政策变化解读
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报名将在5月4日-8日进行。考生须于4日8时至8日17时30分,在中招服务平台进行升学报名。今年中考政策有诸多变化,包括实施异地中考、取消高中择校、独立批招生增加等多项政策。
今年起取消高中择校
对于今年的中考学生来说,可谓变化多端,各有欢喜。主要政策变化有四个:
一是今年起实施“异地中考政策”,从至,具有广州市初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但不具备政策性照顾借读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学生,可报考省、市属公办普通高中和毕业学校所在区属公办高中。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此类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不超过学校所在批次招生计划的8%;
二是从20开始,广州市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生择校计划,全部为公费计划。但广东省实验中学自筹经费班面向全市招生,按省物价局文件收费。这两个政策最大的受惠者是非广州市户籍学生,他们今年享有跟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可以报考公办普通高中,且由于取消高中择校,他们不再需要交纳择校费,但录取的比例受限;
三是在提前批之前的广州市特色课程班的独立招生学校由原来的5所增加到12所,这意味着今年不仅尖子生多了选择机会,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选择机会也多了,因为根据预测,新增的这一批特色课程班的招生,有些并不是第一梯队的学校,估计其录取分数线不会太高。不过,今年独立招生的扩容,势必会对提前批学校的录取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是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的报考范围有所调整。一是具有广州市初中3年完整学籍的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可报考12所省、市属普通高中和学籍所在区的区属公办普通高中,及全市民办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广东省实验中学自筹经费班。其中属三镇(南沙区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的可报考番禺和南沙两区的区属公办普通高中,属番禺区的还可报考三镇的公办普通高中(即南沙区东涌中学、南沙区东涌镇鱼窝头中学、南沙区大岗中学)。二是其他借读生,可报考广州市民办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广东省实验中学自筹经费班。
5月8日是报名截止日期
凡在网上申报扶贫生、政策性照顾借读生、跨区生、照顾录取生及体育、艺术特长生等升学资格的考生,须在报名期间向报名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未按时提交材料的考生将以审核不通过处理。其中申报体育、艺术特长生资格的考生还须在5月8日至10日期间,携相关证明材料到特长生招生学校报名,并参加学校组织的初审和专业测试。
同时,考生还须在5月8日(星期四)17时30分前对报名信息进行确认,逾时未确认的报考信息无效。报名时间截止前已确认,但因故需修改的,考生可向报名点提出申请,经报名点取消确认后修改报名信息并需再次确认。报名时间截止后,除用于接收中考短信的手机号码外,其他信息一经确认不得修改,考生只可凭考生号和密码登录查看报名信息和修改手机号码。
本次升学报名直接决定考生是否有资格填报升学志愿及参加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的统一录取。各类考生须详细了解升学报名政策,如实填报各项升学资格信息,按时完成网上报名,特别是往届生、返穗生,及境外来穗升学生,切勿错过报名时间。未按时在中招服务平台进行升学报名的考生,将视为不参加或主动放弃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录取;未在中招服务平台进行有关资格申报的,将视作不具备或自动放弃相应资格。
篇2:广州中考政策变化解读
今年中考两大新变化
政策篇
今年广州中考志愿填报迎来不小的变化,其中最受人关注的有两个,一是“指标到校”的实施,由此带来新增三个指标到校志愿;其次是独立批特色课程进一步扩容,今年再次增加7所特色学校进入独立批,学生家长拥有更多选择。
中考专家指出,指标到校志愿,首先要填好第一志愿,这个志愿要根据自己的成绩、排名与“指标计划数”、“指标到校最低控制线”等综合考虑,谨慎选择。
变化一:“指标到校”实施
新增3志愿别为了“不浪费”盲目填满
中考“指标到校”今年正式实施。全市示范性高中的9189个指标计划,分配到467所初中学校。
数量:省市指标越秀最多,区属指标番禺最多
指标计划分为省市指标和区属指标。从省市指标来看,越秀区因为指标考生最多(9303人),分得的省市指标也最多,达到275个。其次是番禺区252个,接下来是增城区234个,白云区209个,海珠区192个,从化区191个,天河区175个,花都区145个,荔湾区142个,黄埔区108个,南沙区90个。从区属指标来看,由于各区所属的示范性高中数量不同,招生人数不同,所以,各区的区属指标的数量差别也比较大。区属指标最多的是番禺区,有1524个,其次是越秀区916个,然后是花都区724个,荔湾区713个,增城区624个,白云区621个,天河区541个,从化区471个,海珠区430个,黄埔区420个,南沙区192个。
如果以各区的指标考生与指标数比例来看,南沙的比例最高,达10.84, 即平均每10.84个学生竞争1个指标,接下来是海珠10.48,从化9.79,增城9.32,白云8.54,天河8.20,越秀7.81,黄埔6.90,花都5.67,荔湾5.62,番禺最低,才4.83,意味着平均每4.83个学生竞争1个指标。
实质:校内填报同一所高中的指标生竞争
根据规定,“指标到校”录取安排在提前批进行,提前批分“指标生”和“统招生”两步,先进行“指标生”的录取,再进行“统招生”的录取。“指标生”志愿与其他批次志愿同步填报,共设3个指标到校志愿。由于指标到校志愿的填报不影响提前批等后面批次的录取,这意味着学生将多一次录取机会。
目前,学生家长最关心的是,学校分配的指标计划如何才会落到自己孩子身上?这对于不同初中的学生,情况是不同的:对于部分普通初中的学生而言,即使学校分到华附、省实等名校指标,可如果学校中考第一名的都够不着“牛校”的最低控制线,则指标作废。而对于部分顶尖初中的学生而言,无需降分亦可考入“牛校”,所以,他们也可能对指标“无感”。甚至有可能出现这么一种情况:某顶尖初中分得1个华附指标,但校内有上百人达到华附指标到校的最低控制线。专家指出,指标生的竞争,实质是校内指标生志愿填报同一所示范性高中的考生之间的竞争。
填报:根据自己的成绩和排名填好第一志愿
指标到校之后,“指标生”录取投档规则与广州市中招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投档规则保持一致,如志愿优先原则、同分排位规则、宿位限制规则等。3个指标到校志愿该如何填报呢?考生是不是必须全部填满?
中考专家指出,指标到校志愿,首先要填好第一志愿,这个志愿要根据自己的成绩、排名与“指标计划数”、“指标到校最低控制线”等综合考虑,谨慎选择。比如,自己成绩是730分,排名第2,学校分得1个省实的指标计划,省实指标到校的最低控制线是704分,假设排名第1的同学已被独立批录取或报考了其他学校的指标到校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标到校第一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才更大。
其次,指标到校3个志愿,不需要全部填满,尤其是成绩较好的考生,绝对不能为了“不浪费”而盲目填满。比如某考生751分,指标到校第一志愿填广雅,第二志愿填五中,第三志愿填南武,这位考生有可能被第二志愿或第三志愿录取,而不能参与提前批广雅的投档录取。所以,指标到校的3个志愿,不能盲报,变成“高分低录”。
最后,也有家长可能会关心,指标到校的3个志愿,万一第一志愿失守,第二志愿还有机会被录取吗?中考专家表示,指标生第二志愿是否有效,取决于该校“指标学位数量”和“校内达到指标生最低控制线人数”两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如果“指标学位数量”远远少于“校内达到指标生最低控制线人数”,那么指标生第二志愿没有被录取的希望。如果“指标学位数量”与“校内达到指标生最低控制线人数”较为接近,指标生第二志愿还是有一定录取机会的。
变化二:独立批特色课程扩容
结合提前批大胆冲名校
今年广州中考独立批又多了7所高中,分别是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广东华侨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广东仲元中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至此,全市获得高中特色课程提前批独立招生资格的学校已达到27所。
每年吸引大批高分考生
独立批特色课程是中考志愿填报的“明星”,每年都吸引大批高分学生。,市属示范性学校特色课程班的生源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录取最低分数均达730分以上。其中,新增的广东实验中学“格致课程”录取最低分数达758分,平均分为764.37分;执信中学“元培班”的录取最低分数为752分,平均分为760.76分;广雅中学“博雅班(岭南)”的录取最低分数为751分,平均分为757.09分;广州市第二中学基于“元”文化的网格教育“应元班”的录取最低分数为749分,平均分为755.42分。
若落选不影响后续批次
中考独立批只能填报1个志愿。独立批的招生与其他批次是分开的,也就是说独立批的落选,并不影响后续批次的招生。那么,如何填报独立批特色课程呢?
第一个策略是合理定位。由于独立批的志愿填报只有一个,如果定位不合理,落选的机会较大。比如考生预测成绩710~730分,独立批填报的是执信中学(元培班),20元培班的录取分数是755分,有一定差距,除非超水平发挥,否则落选的几率大。
第二个策略是如果结合提前批的志愿填报,独立批也可以往上冲一冲。同样是上面这位考生,预测成绩710~730分,如果在提前批第一志愿填报执信中学,年执信中学的录取分数是726分,机会很大。由于有提前批的配合,这时独立批大胆冲一冲执信中学的元培班,也是可以的。
篇3:广东广州异地中考政策解读
很多异地生家长对广州的升学政策还不了解,整理了《广州中考异地中考政策解读》,供家长和中考生们参考。
首先是2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先说好消息,中考处于~2016过渡时期,的四个三会增加异地生在穗就读公办高中的门槛;
再说坏消息,从起,异地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异地生、本地生由于名额不同,同样的一所学校,分数相差甚远。
说完了大背景,我们来说说异地生必须了解的几个点。
1、要关注什么。
指标到校?跟你无关;特长生?跟你无关;跨区生?跟你无关;那么什么跟你有关?
关注报考范围、关注名额、关注录取方式。。。
①报考范围――
首先要了解到异地生的报考范围有:省市属高中、本区区属高中、中职、民办、自筹班(可能取消)。
②报考名额――
从20开始,公办高中录取异地生的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8%。
2014~2015年省市属学校录取名额及录取分数如下:
③录取方式――
外界传闻的“高保线不能保护异地生”其实是非常片面的,怎么说呢?
中考的录取,无论是本地生、异地生还是跨区生,流程其实都是一样的,每个录取都是独立的。
④录取方式――
外界传闻的“高保线不能保护异地生”其实是非常片面的,怎么说呢?
中考的录取,无论是本地生、异地生还是跨区生,流程其实都是一样的,每个录取都是独立的。
之所以说“高保线不保护异地生”不是因为不保护,而是因为录取名额极少,在1、2就已经录取了。
2、志愿填报
终于说到最关键的地方,14年的分数参考性并不是很大(前面几所除外),由于是新政的第一年,所以很多异地生的志愿并不是那么地合理,出现过“第二志愿填二中、第三志愿填六中”的案例,所以建议大家参考15年的分数为主。
说到志愿填报,首先要做的就是定位,参考成绩:九上期末统考+一模,结合学校排名,当然了外面的定位考也是可以参加的。
至于如何定位,到了那个阶段会综合一些信息供家长们参考。
志愿填报三原则:
1、求稳为主,忌盲目冲高;
独立批分数高,撞大运(牛娃除外);
提前批分数高,大部分在一志愿录取,极少数在二志愿录取,盲目冲高可能掉到第一批;
2、批次之间(不是志愿间)梯度合理,尽可能一击即中;
还是上面的原因:大部分在一志愿录取,极少数在二志愿录取,一击不中,很有可能就到下一个批次了;
3、补录虽有分数优势,却还是不太推荐,可作为最好的保底。
补录玩的就是心跳,“淡定”地看着独立批提前批第一批等考生下车,默默地填多一次志愿,再经历一天的等待、录取、报道。
当然了,志愿填报不能一概而论,分区讨论会好一些――
老三区:幸福,选择多,区属那几个抓一个,总有一个不上高保或者压高保的;
天河、番禺、白云:人多,水深火热,说多了都是泪;
其他区:高不成低不就,区属学校分数不高,但是高考都比较一般;
[广东广州异地中考政策解读]
篇4:广州小升初政策解读
“2014年小升初民校取消大联盟联考,大联盟成员学校实行各自单独招生考试。”在广州育才实验学校19日举行的开放日上,招生办主任严肇宏为家长讲解2014年该校最新招考政策,宣布了今年“大联盟”瓦解这一重磅消息。记者从广雅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尽管今年小升初“大联盟”瓦解,但“小联盟”(应元二中、广雅实验、珠江中学)依旧。今年开始取消笔试,近日外国语学校也初步拟定了面试办法,不再是以往的“一对一”,而是改成“群面”。
变化1
民校“大联盟”瓦解影响有限
试题虽不一样,考点还是那些
在育才实验学校的开放日活动上,严肇宏宣布今年育实的考试形式改为“能力测评+面试”,如无意外,考试时间将在小学毕业考后三天进行。“考生通过笔试之后,学校还会组织一场面试,两个老师面试一个学生,面试通过后正式录取。”
“尽管‘大联盟’瓦解听上去是今年小升初民校考试中的重磅新闻,但对于参加民校考试的学生来说,影响并不大。”立尚教育市场总监赖爱涛指出,以往小升初“大联盟”虽然有13校联考,联考试题一样,但各学校之间的成绩互不承认,“也就是说,如果你报考育才实验学校,分数不够的话,除了育才体系里的香江中学会承认这个分数外,其他的学校,如华附新世界学校是不会承认的。报考‘大联盟’里的学校也只能选其中的一所,然后到这所学校去考试,每所学校评卷标准不一样,他们只认可自己学校评判的成绩。”
“大联盟”瓦解了,各个学校的试题不一样了,备考难度是否增大?“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就算各学校出的试题不一样,但小升初的考点都在一定范围内,不管试题怎么变,都只在这些考点之中”,赖爱涛说。
今年的小升初民校考试也规定在小学毕业考后,各民校要求在一天内考完。赖爱涛建议考生报考时按照“上中下”原则选好三所学校:“上”即超出自己实力一点点的学校;“中”即与自己实力相符的学校;“下”即保底的学校。
“最终考哪所学校要根据考试当天的状态来定,如果状态特别好,可以考‘上’的学校;如果要求稳,就选择‘中’的学校;如果觉得竞争特别激烈,很担心被电脑派位到自己不满意的学校,就选择保底的‘下’来考。”赖爱涛说,“所有的民校都规定一天内考完,按往年的经验,大部分学校都在上午考试。如果选择上下午都考的考生,家长要提前规划好,因为各校之间的距离不一样。那些在上午考得不是很理想的考生,建议下午再去考其他学校,可以抓住更多机会。”
变化2
外国语学校今年取消笔试
“群面”可能有小升初考点
尽管今年民校小升初还可以以笔试的形式选拔学生,但公办外国语学校从今年开始取消笔试,一律只以面谈形式招生。据悉,在上个月底教育局组织的广州各外国语学校座谈会中,与会代表提出了两套面谈方案,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第二套方案,也就是面谈分批进行。第一批是推荐生,占面谈名额的30%-40%,推荐生由各小学推荐,每所小学推荐年级人数的3%,外国语学校先对这批学生进行面谈,当天公布录取结果,未被录取的学生可参加第二批面谈。第二批面谈名额占60%-70%,学校根据报名情况确定招生人数的300%进行面谈。
面谈主要考察学生在自我认识、目标动机、思维能力、习惯品质、人际交往、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素质,侧重注意与观察、语言及表达、逻辑与推理、思维的丰富完整和敏捷开放、学习阅读和科普素养的积累等。
面谈形式不是以往的“一对一”(一个老师面一个学生),而是改成“群面”,即分为10个小组同时进行,每组5人,评委老师包括英语教师2人、德育工作者2人、学校中层领导1人,其中设1人为组长。面谈没有纸笔测试。
面谈的内容涉及10个方面:学生的思想品行习惯,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向,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学生的组织能力,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锻炼习惯,学生的志愿活动及社会实践情况,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期待、对学校文化的认同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国语学校老师说,虽然是面谈,但还是会抽查学生对小升初知识点的掌握,让学生以口试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小升初的知识点还是要过关,‘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和能力’这一点就是对小升初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察。此外,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基本的礼仪方面要多加强。如果可以的话,建议考生可以在寒假时间相对充裕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面谈模拟训练。”
篇5:黄冈中考政策解读
我市今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方案近日出台,今年中考、中招在考试时间、科目、分值、阅卷方式均与去年保持一致,全市将首次试行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录取。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首次试行网上填报志愿和网上录取。考虑到实际情况,今年志愿填报采取纸质与网上填报志愿相结合方式进行。严禁强迫考生填报或改报志愿,严禁他人代填、代改志愿。
考试时间:6月20日21日文化课考试时间为6月20日-21日,实行闭卷考试。具体时间为:6月20日(星期四)上午9:0011:00(120分钟)语文;下午2:004:00(120分钟)数学;下午4:306:10(100分钟)文综。6月21日(星期五)上午9:0011:00(120分钟)理综;下午2:004:00(120分钟)英语(其中2:002:25考听力)。
考试科目不变:7大科考试
中考科目共7大科,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体育和实验操作。总分为70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科满分均为120分,其中英语单科中听力25分、笔试95分;理综满分160分,其中物理75分、化学50分、生物35分学籍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名。姓名、身份证号码、学籍号等关键信息要求完整、准确,没有湖北省编初中学籍号或省编学籍号有误的考生不能报名参加考试。
[黄冈中考政策解读]
篇6: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什么是指标生?
指标生是将四星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按照一定的比例定向分配给初中学校的招生形式。指标生填报和录取属于提前批次,和第一次批次志愿不冲突。
>>>>
申请指标生的条件:
考生同时符合下列4个条件,方取得指标生报名资格,可根据指标生计划分配到就读初中校的情况,按照个人意愿自主填报:
1)在本市初中就读的应届毕业生
2)在学籍所在初中校实际就读满三年的考生。
3)综合素质评价: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均为合格等第,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均为B级以上。
4)生物和地理考察成绩均为合格等第。
>>>>为什么要推行指标生政策?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一直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均衡发展,推行指标生政策就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指标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指标在校内完成,让更多普通初中的学生有了上名校的机会,鼓励面试就近入学,逐步缓解初中择校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
普通高中如何录取指标生?
原市区普通高中指标生录取成绩控制线按全市中考成绩排名前30%的考生的最低分划定,其他区普通高中参照执行。根据各初中学校(或全区)的指标数和考生所填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在此控制线上不能完成指标生计划,则收回指标纳入统招计划。
举例
假设中考,某初中校有10人填报了南师附中的指标生志愿,南师附中分配给该校的指标生名额为5个。那么提前批次指标生录取的时候,南师附中会在这10人中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前5名考生。未被指标生录取的其余5名考生,不影响之后第一批志愿的录取(如果这5名考生,第一批次第一志愿填报的仍然为南师附中,且中考成绩达到南师附中分数线的话,照样被南师附中录取)。
这个例子是比较好的初中校指标生情况,优生即使不使用指标生名额也一样能高分录取,下面我再来举一个不那么优秀初中校指标生情况的例子;
同样假设中考,某初中校有10人填报了南师附中的指标生志愿,南师附中分配给该校的指标生名额为2个。可是根据附中的分数线695分,该校报考指标生的10名考生都没有达到这个分数,那么,还是一样的,南师附中会在这10人中按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前2名考生(但必须在全市排名前30%)。也就是说,分数不够附中线一样录取。这时候指标生发挥了其真正的作用!让教育资源不那么发达的学校考生也有机会上名校!
>>>>南京市招收指标生的学校及计划分配
一般市招生办通过《南京市中考指南》公布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分配到区和初中校的情况,各初中校于6月也会在校内公示本校指标生计划和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名单。
南京市招收指标生的普通高中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暂未招收)。指标生比例不低于本校招生计划的50%。
江南6区招收指标生的学校有:南师附中、金陵中学、第一中学、中华中学、第九中学、第十三中学、第二十九中学、南航附属高级中学、第五高级中学、宁海中学、第三高级中学、雨花台高级中学、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第十二中学、建邺高级中学、田家炳高级中学、燕子矶高级中学。
其中,市直属学校南师附中、金陵中学指标生面向全市招生,第一中学、中华中学指标生面向江南6区和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招生;江南6区的其余指标生招生学校面向江南6区招生。
市直属学校面向原市区的指标生计划由市教育局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学校,面向原江浦县、原六合县、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的指标生计划只分配到各区,不再细分到区内各初中学校,由区内统一使用。
江南6区指标生招生学校(除市直属学校外)由市教育局直接将指标生计划的50%分配到本区内各初中学校,其余的50%分配到其他5区的各初中校。
补充:
1) 除了满足指标生报考的3个条件外,在指标生录取的时候也要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普通高中指标生录取控制线,按全市中考成绩排名前30%考生的最低分划定,即:如果学生的成绩低于南京市排名前30%的成绩,那么即使该学生在该校指标生报名学生中排名第一,也没有资格被指标生高中录取,这就是每年都有指标生名额作废的原因,因为有些较弱的初中学校,即使有指标生名额,可是由于学生都达不到中考成绩排名前30%考生的标准,指标生名额只能作废。录取学校收回指标纳入统招计划。
2) 指标生和第一志愿的关系
指标生和第一志愿不冲突,可以填不同的学校。大多数情况下考生指标生和第一志愿填报同一所学校;也有部分考生指标生填报比自己第一志愿稍好的学校冲一冲。
如果考生和某些学校签约的话,不少学校会要求签约学生指标生和第一志愿都填报该校,因为一旦该签约学生在本初中学校成绩优秀中考排名靠前,就有很大的可能提前通过指标生资格考入该高中学校,那么该高中学校就可以多出一个择校生的名额了。如果签约有明确要求必须指标生和第一志愿都填该校,考生没有都填,则该约作废;所以填不填,需要考生和家长自己做决定,这取决于你们约的好坏以及你有多想上这个学校。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17南京中考政策解读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篇7:河北中考政策解读
2017河北中考政策解读
一、政策详解
1、什么是分配生?
市教育局把19所公立省示范高中(不包括民办高中和普高)招生名额指标的80%,按当年中考的参考人数比例,直接分到各个初中。有分配生资格的学生,在各初中根据报名情况按分数高低录取。每个学校分到的名额由当年参考人数多少决定。例如A学校的人数是B学校的2倍,则分配生指标也是2倍。
2、哪些学生拥有分配生资格?
公立片内生、全部的民办学校学生、小部分公立学校帮助解决学籍的择校生(通常称为点招)。其他公立初中的择校生不享受分配生资格。
3、分配生在中考时如何录取?
中考报志愿,每个考生可以报一个分配生志愿,4个统招平行志愿。先录取分配生。分配生录取完成后,再录取其他4个志愿。
4、分配生录取的条件?
学生自由选择分配生志愿。报了某高中分配生的学生,在本初中按分数高低录取。例如:A学校有10个石家庄二中的分配生指标,则这个学校分配生志愿报二中的学生前十名录取。各学校分配生录取的最低分数不能低于报考高中公布的一次统招线减50。例如:石家庄二中一次统招分数线620,则各学校的分配生分数不能低于570分。假如A学校有10个二中指标,但是报二中分配生志愿的学生中,只有8个可以达到570分以上,则剩下的2个指标就还给二中,用于全市的二次统招。但是如果有20人报考且都在570分之上,那就是录取20人中分数靠前的10名学生。
5、什么是二次统招?
无法完成分配生招生的学校退回的指标,根据4个平行志愿的报名情况,进行全市统招,分高者得。例如今年二中的二次统招线是599分。假如某学生靠分配生志愿不能录取到二中,但是平行志愿报了二中,只要分数在599之上,也可以录取。
二、分配生政策对学校招生有什么影响?
此政策对于没有片区限制的民办学校是利好,有利于他们吸引片内初中不好的生源。对于公立重点初中,因为分配生制度限制招收择校生,名校不能像过去那样随便收片外生源了,只能少量的点招(一般可以解决学籍问题,也有分配生资格)。择校到公立名校难度加大。
三、不同学校的分配生在中考中能够享受到的实际优惠的差别是什么?
1、有3个分数线 :一统线、二统线、分配生线
以2016的二中为例:一统线620、二统线599、分配生线570。分配生能够享受到的优惠,最大是二统线减分配生线,也就是599-570=29分。这是极限。实际上由于每个学校二中的名额都有限,所以在好一点的初中,570、580,甚至590分的学生是无法通过分配生上二中的。而在好的初中,可能分配生轮不上,但是只要考599以上,也可以通过二统上二中。
2、以20二中公布的分配生录取情况来分析(没公布)
总的统计分析:
2015年石家庄二中一统线621、二统线590、分配生最低线571。公开录取674人(还有二百多人是自主招生等),其中分配生录取537人,一次统招录取34人、二次统招录取103人。
平均分602.4分。一统线621以上34人,二统590以上有556人。二统线590以下118人,这部分学生真正占到了分配生资格的便宜。590~580分数段有92人,这部分学生占1~10分的便宜。580~571分数段有26人,这部分学生占11~19分的便宜。
关于这次中考改革的7个疑问,听听教育部怎么说:
问题1:是否要取消中考?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问题2:考试内容将重视学生哪些能力?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的考查。
问题3: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有哪些变化?
改进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
问题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哪些新要求?
评价内容:
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
评价重点:
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
评价程序:
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到程序严谨,方便适用。
结果使用:
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
问题5:高中招生录取今后看什么?
1、录取计分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的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增加学生负担。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2、个体差异
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3、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
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从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之外的其他地区,可以继续按照现行的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招生。
问题6:自主招生政策将如何完善?
要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问题7:是否会取消考试招生加分?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
一是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二是要求各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靠分配生录取到二中,只有少数学生(约20%)可以真正占到便宜,一般不超过10分。这与第一感觉的50分有巨大的差异。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17河北中考政策解读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河北中考政策解读]
篇8:深圳中考政策大解读
20深圳中考政策大解读
教育部正式发布红头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读完整个文件,发现如果该政策在深圳试点实施,还是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目前还不知道开放的深圳会不会走在改革的前列,如果深圳成为试点城市,那么从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就会开始实施新的中考政策,确切地告诉大家:现在已经上初中的学生不用担心,全部按照现行的中考制度。
下面和unjs小编一起来看看改革详情:
一、推行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
影响:可能取消生地会考
会议的意见提到,将推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后将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 “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
深圳如今的制度是将生地会考和中考两者分开,而会考成绩也会作为中考招生同分原则的依据。所以如果两考合一那么生地会考就可能被取消。
二、考试科目让学生自主选择
影响:中考或转型为“4+2”模式
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将体育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计分科目”,但是,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要文理兼顾。没有选择的科目,不仅“要学”、“要考”,还要达到“合格”。
深圳现在中考科目为:语文100,数学100,英语100,物理化学(合卷)100,历史30,体育30,共460分。生地参加初二会考,成绩作为中考同分比较指标之一。
如果实行新的中考制度,按照文件精神,君君推测改革后语数英体育必考,理化生中选一科,史地选一科,进行考试。当然这是君君猜测的,具体方案如何还要看深圳教育局的通知。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代分数作为录取参考
影响:改变深圳中考录取原则
改革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
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在深圳是作为中考同分的重要依据,如果把这一项直接作为中考的录取依据,取代分数,势必还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同时,如何设定标准保证公平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四、给予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名额,减少加分项
影响:不对深圳构成影响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深圳在加分这一项早已经取消了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对于加分项目控制还是很严格。
深圳:五所高中(深中,深外,实验,高级,第三高级)有自主招生权。
关于自主招生深圳一直走在中考前列,所以这一条改革对深圳不会造成影响。
如何应对
首先现在已经上初中的童鞋们不用担心,你们都会按照现行的制度参加中考,即便是改变也不会太大。那么对于2017年(现六年级)以后入学的童鞋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君君教你们两招。
1、加强体育锻炼
中考制度再怎么变,体育也会作为中考的重要依据哦,所以一定要锻炼好身体,跑步,打球,游泳等等都可以多参与,保持活力与激情!
2、全面发展
可以看出,教育局一直在学生全面发展方向探索,所以要广泛的培养兴趣,特长,无论是文科理科都要以最认真的态度学习,多学多思考,如果你很全面,无论制度怎么变,你都不会害怕,因为你已经足够优秀啦。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17年深圳中考政策大解读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深圳中考政策大解读]
篇9:解读四川高考政策变化
高考战幕即将拉开,四川高考政策变化出炉,赶紧来看吧!
相关阅读:
2015湖南高考政策变化
2015广东高考政策变化
篇10:郑州小升初政策变化解读
1995年,郑州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开始实行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可近20年“分配”路,难散“择校”热。
往年,每逢“小升初”招生季,郑州民办学校明里、暗里的招生选拔考试如火如荼,更有学校提前“掐尖子”。一些培训机构也打着能进热点学校的招牌,“利诱”家长和学生。“为招到尖子生,有些竟然还瞄上了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郑州一名初中校长说。
2013年,郑州市区民办初中试水“统一时间节点、统一评价体系、统一录取方式”。如果招生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数,由学校自行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价两项。由于综合素质评价时间被限制在两个下午,每所学校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下午,因此,学生也最多只能选择两个学校报考。
对此,郑州一名中学校长表示,民办学校“统一报名时间和录取时间”,对防止学校之间“掐尖子”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家长李先生也认为,就考两个学校,“孩子能少跑一些,少受累”。不过,也有家长感到心有遗憾,认为“供孩子选择的机会变少了”。
今年,郑州市区民办初中招生仍然坚持“三统一”。不过,评价内容中的学业水平评价被阶段性评价替代。根据规定,阶段性评价淡化知识记忆性评价,强化综合能力和发展能力素质评价,侧重阅读与欣赏、思维与应用、科学与社会、品质与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一新的评价内容,让考生和家长觉得“有点晕”。“不知道要怎么评,心里一点儿谱都没。”一名家长说。
此外,还有家长直言,考试还是目前来看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
【广州中考政策变化解读】相关文章:
1.河北中考政策解读
5.日本留学政策解读
8.广州中考作文
9.广州中考试题
10.广州社保补缴新政策解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