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物理公式

中考物理公式

2024-01-05 08:50: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mallL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中考物理公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考物理公式,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物理公式

篇1:中考物理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

=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支持;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

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

燃料完全燃烧:Q=mq=Vq,

电热:Q=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UIt=I2Rt=U2t/R

电热:Q=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

篇2:中考物理公式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一)

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ρ=m/v

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ρ

密度

kg/m3

篇3: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公式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水=1.0103 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冰 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 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gh

液体压力公式F=PS=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 把物体举高时W=Gh 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 P=W/t= Fs/t=Fv (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 W总=W有/ 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W有/W总 =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G/Fn)

(1)、=G/ nF(竖直方向)

(2)、=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t

2、放热:Q放=Cm(t0-t)=Cm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 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力学公式

篇4:中考物理公式复习题

中考物理公式复习题

物理量 公式 各物理量符号及所对应的单位

1 速度 速度( ): ________ 距离( ): ________

时间( ): ________ 1m / s =3.6Km / h 声速= 340m / s光速C = 3108 m /s C= f(电磁波) 此公式也适合于声音速度的计算

2 温度 T = t +________K 开尔文( ): ________

摄氏度( ): ________ 注意超导的现象

各种温度计的使用

3 密度

密度( ) :__________质量( ):______

体积( ):_________ m一定时,和V成正比; V一定时,和成m反比。

1 g / c m3 = 103 Kg / m3 木=0.6103 Kg / m3

4 压强 固体压强: 压强( ) :__________压力( ):______

受力面积( ):_________ 适用于固、液、气压强的计算

(注意F 及S的取值:特别F=G的条件:___ __)

液体压强: 深度( ) :__________ 液体压强的特点应该注意深度如何计算?

气体压强:1标准大气压 = ________cmHg柱 = ________ Pa = ________m水柱,气体压强随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5 浮力 ①弹簧测力法F浮 = ________

②阿基米德原理

F浮 =________ =________

③漂浮、悬浮:________ 浮力( ):_______密度( ) :__________

排水体积( ) :__________ 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 F浮_____G 上浮至漂浮 液__ _物 漂浮

② F浮 ________G 悬浮

液 _ __物 悬浮

③ F浮______ G 下沉

液 __ _物 下沉 (1) 密度计,轮船,潜艇,热气球(飞艇)等原理

(2) 轮船的吃水线和排水量是指排开水的质量

6 杠杆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 ):________力臂( ):________ 力臂的标示方法:

7 重力 重力( ):_______质量( ):_______

g:_______ (1) g的取值为:

(2) g的取值与_____与_____有关

8 滑轮组 F =_______________

F =__________(不计滑轮重力)

S= ___________

VF= ___________ 拉力( ):_______

物体上升的距离( ):_______

绳自由端上升的距离( ):_______ (1)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2)接法:n为奇数,下接法; n为偶数,上接法

(3)滑轮组水平放置时的'处理

(4)单动,单定滑轮的性质

(5)动滑轮重的求解方法

9 功 W = ________=________ 功( ):_______距离:( ):_______

力( ):_______ 1J = 1Nm = 1Ws 做功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

10 功率 P =________=________ 功率( ):_______功( ):_______

力( ):_______ 速度( ):_______ 1kW = 103 W,1MW = 103kW

为平均速度F一般指牵引力(在匀速时,F=f)

11 总功 W总=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W有用 / = W额 /(1-)

12 有用功 W有用 =______(竖直提升)=____(水平移动)= _______ ______ =W总

13 额外功 W额 = W总 W有 = G动滑轮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14 机械效率 =________ 100% 没有单位,比1小

15 斜面的机械效率 =________=________ 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________

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________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有哪些:

热学公式:

序号 物理量 公式 各物理量所对应的单位 备注

1 热量 Q=

Q吸=

Q放= 热量( ):_______质量( ):_______

比热容( ):_______温度( ):_______ C水=4.2103J/(Kg.℃) 表示:1Kg的水上升(或下降)1℃,需吸收(或放出)4.2103J的热

2 热值 Q= (固体或液体燃料)

= (气体燃料) 热值( ):_______ q:燃料的热值

定义:完全燃烧1Kg的燃料所放出的热量。

3 热机效率 =Q有效利用/Q燃

电学公式:

序号 物理量 公式 各物理量所对应的单位 备注

1 欧姆定律 电压( ):_______电流( ):_______

电阻( ):_______ 欧姆定律可以适用于总电路或分电路的计算

适用欧姆定律时注意同一性和等时性

2 电功 W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功( ):_______ 适用于所有电路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 电功率 P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功( ):_______功率( ):_______

适用于所有电路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4 电热 Q=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电热( ):_______ 适用于所有电路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附表1:

串并联电路中基本物理量的关系

串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路图(在图中标出相关的了物理量)

电流

电压

电阻

分压或分流关系

电功率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f焦距)

物距 像距 成像性质 应用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象 同侧/异侧

u 2 f

u =2 f

2 f f

u = f

u f

特点

一倍焦距分________二倍焦距分________

凸透镜成实象时,物距变大(小),像距变小(大),像变小(大)

凸透镜成虚象时,物距变大(小),像距变大(小),像变大(小)

一些常见的常数或物理量:

光速(电磁波的速度):C=3108m/s (真空中) 声速:V=340m/s (15℃) 人耳区分回声:0.1s

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 1.01105Pa 水的密度:=1.0103kg/m3

水的凝固点:0℃ 水的沸点:100℃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元电荷: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安全电压:36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人步行的速度 V=1.1m/s 一个成人的质量约为60Kg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 20Hz----0Hz

单位的换算:

长度: 蛋白质的分子直径约为50 nm = ________m = __________dm = __________cm = __________mm=___________m,一条路长2500 m = __________Km

质量: 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 = __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__mg =_____________t (吨)

时间: 12min = _______________s =_______________h 2h= _______________min=_______________s

面积: 一个斜面的面积约为20cm2 = _______________m2

体积: 1m3=_______________cm3=_______________dm3 1L =_______________ml =_______________m3 (1m3的水的质量为1吨)

密度:铜的密度=8.9103kg/m3 = _______________g/cm3 =13.6g/cm3 = _______________ kg/m3

温度:25℃=_______________K

速度:108Km/h=_______________m/s 15m/s=_______________Km/h (注意:比较速度的大小要换成同一个单位)

大气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________cmHg柱 = ________mmHg柱= ________ Pa = ________m水柱

电流: 1A=_______________mA=_______________A

电压: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_______________mV=_______________KV

电阻: 1M=_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_

电能:1KJ=_______________J 5 Kwh =_______________J

功率或电功率: 3KW = _______________ W=_______________MW

频率: 235.6Hz = _______________MHz=_______________KHz

一些需要估计的物理量:

一个正常人的体重:__________ 一只苹果的质量:____________ 一只鸡蛋的质量:_____________ 一支新的铅笔的长度:____________一张纸的厚度:__________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____________ 一张桌子的高度:_____________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___________正常人步行的速度:___________ 骑自行车的速度:____________骑自行车时的功率:____________ 大拇指的指甲的宽度:____________一个学生的身高:____________

篇5:贵州中考物理公式

1、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ρ=m/v

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ρ

密度

kg/m3

m

质量

kg

V 体积

m3

g/cm3

g

cm3

2

v = s / t

求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v 速度

m/s

s 路程

m

t 时间

s

km/h

km

h

3

P = W / t

求做功的功率、功和做功时间

P 功率

w

W 功

J

t 时间

s

kw

kwh

h

● 2、基本公式(只能采用国际单位)

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

1

G = m g

求物体的重力和质量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9.8N/kg

2

F浮=ρg v

求受到的浮力液体密度、体积

F浮 浮力

N

ρ 液体密度

kg/m3

v 排开(浸在)液体体积 m3

3

P =ρg h

求液体的压强、密度和深度

P 压强

Pa

ρ 液体密度

kg/m3

h 深度

m

4

P = F / S

求物体的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压强

Pa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2

5

W = F S

求机械做功的多少、力和距离

W 功

J

F 做功的力

N

S 做功的距离

m

6

η=W有/W总

求机械效率和有用功、总功

η 机械效率

W有 有用功

J

W总 总功

J

7

I = U / R

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Ω

8

P = U I

求电功率、电压和电流

P 电功率

W

U 电压

V

I 电流

A

9

Q=I2Rt

求电路产生的电热

Q 电热

J

I 电流

A

R 电阻

Ω

t 时间

s

10

Q = m q

求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料质量、热值

Q 热量

J

m 质量

kg

q 热值

J/kg (J/ m3)

11

Q = cmΔt

求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量

Q 热量

J

c 比热容

J/(kg ℃)

m 质量

kg

Δt温度差

12

F1L1=F2L2

求作用在杠杆的力和力臂

F1 F2 动力和阻力 N

L1 L2 动力臂和阻力臂 m

● 3、推导出的公式(只能使用国际单位)

公式

适用范围

公式

适用范围

F浮 = G-F拉

知道弹簧测力计在空气和液体中的示数差求浮力

F浮 = G

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求浮力

W有=Gh

求把物体抬高时做的有用功

W总 = F S

求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做的总功

F=1/n(G+G动)

滑轮组中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求拉力

S = n h

求绳子自由端的距离S和物体或动滑轮移动的距离h

η=G / n F

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R = U2 / P

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

P = I2 R

已知电流和电阻或在串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P = U2 / R

已知电压和电阻或在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W = U I t

已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求消耗的电能。

Q = P t

纯电阻电路中求用电器产生的热量

物理中考注意事项

一、考试策略

1、认真审题:

(1) 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设问,问题的性质甚至可以截然不同。

(2) 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相关联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心理上首先不要畏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

(3) 审题过程中要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条件及待求的内容以题目的叙述为准。不要仅仅以某些插图为准,有时图中给出的符号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出物理草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物理图景,帮助进行记忆和分析问题。

2、对题目的应答要准确:

(1) 单项选择题的应答:①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②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择题一定不要缺答。

(2) 填空题的应答:由于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符号、单位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3) 作图题的应答:对定性的作图也要认真对待,不要潦草;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比如力的图示法解题、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

(4) 实验题的应答:通常有四类:①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②做过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③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或课内外的小实验④设计性实验。应答时要严格按要求作答。

(5) 阅读探究题的应答:在探究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思维顺序,掌握在完成探究要素时所用到的一些具体的常用的方法,如归纳、推断、控制变量等方法。

(6) 计算与应用题的应答:在解题过程中必须通过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运算才能较好地解出答案。能画图的一定要作图辅佐解题,数字与单位要统一。

3、对题目的书写要清晰、规范:解题要稳、准、快,要写得规范,符合解题的要求。

二、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实验案例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物理定律、原理等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力和运动的关系

3、物体浮沉条件

4、阿基米德原理

5、二力平衡的条件

6、杠杆平衡条件

7、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光的折射规律

10、凸透镜成像规律

11、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12、分子动理论

13、串、并联电路的分配规律

14、欧姆定律

15、焦耳定律

16、安培定则

17、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8、能量守恒定律

四、物理学史

1、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恒速前进:意大利 伽利略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法国 笛卡尔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英国 牛顿

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德国 奥托·格里克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意大利 托里拆利

3、首先通过实验得到电流跟电压、电阻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通过实验最先精确确定电流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4、发现电流的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的(首先发现电和磁有联系) 奥斯特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电和磁的联系)1831年 英国 法拉第

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希腊 阿基米德

6、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法则(即安培定则):法国 安培

7、电子的发现:英国 汤姆生

8、白炽灯泡的发明:美国 爱迪生

9、小孔成像:最早记载于《墨经》

10、光的色散:牛顿

11、氩气的发现:1894年 英国 瑞利(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

12、超导现象(零电阻效应)的发现:19 荷兰 昂尼斯

13、早期电话的发明: 贝尔

14、电报机的发明: 莫尔斯

15、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

16、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

五、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1、区别“物理量”和“单位”:如“压强”属物理量,“帕斯卡、牛顿/米2”属单位;“电功”属物理量,“焦

耳、伏.安.秒”属单位。

2、区别“像”和“影”: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倒影、影子、电影。

3、区别“保险丝”与“电阻丝”材料特点:电阻率大、熔点低(高)。

4、区别“静摩擦”与“滑动摩擦”:前者有相对运动趋势,后者有相对运动。

5、区别:“热”的含义:摩擦生热(内能)、吸放热(热量)、水很热(温度)。

6、题设中“变化”的物理量:如吸放热计算注意“升高”与“升高到”、“降低”与“降低到”的区别;“加3V电压”与“增加3V电压”不同;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A。

7、电路“识别”:对“电表”进行“处理”;注意“短路”现象的确认。

8、注意可能存在的“空实”问题;重视物体“浮沉”的判断。

9、压力、压强问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固体:先找压力F,再用p=F/S求压强;液体:先用p=ρgh求压强,再用F=pS求压力。(特殊情况用特殊思路帮助分析)

10、液面升降问题:定性题如冰块熔化、抛物于水;定量题(△h的确定)如柱形容器中水量一定:△h=V排/S容或△h=△V排/S容;柱形容器中柱形物体位置不动加水(或放水):△h=△V排/S物或△h=V加水/(S容-S物)等。

11、基本电路故障分析:用电器开路、短路;“两表一器”的接法等。

12、电表、电灯、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等的安全问题。

13、电磁继电器的“两部分”电路(彼此绝缘):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14、机械类问题:杠杆平衡的判定;“最省力”问题;“变形”杠杆;力“变大变小”与“省力费力”问题;不同形式的动滑轮;用“功的原理”或“机械效率”解题看题设是否考虑机械重力、机械摩擦与绳重等。

15、可能存在的“两解”问题;注意数据的处理:“进一法”与“去尾法”等。

16、区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平衡力”与“非平衡力”;“高压输电”与“高压触电”;“磁场”与“磁感应线”;“发电机”与“电动机”原理与能量转化;“电流的磁效应”与“电磁感应”;影响“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因素与影响 “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R一定,P实/P额=(U实/U额)2。等。

附:答题指南

一、单项选择题解答

有两种主要方式:直接判断法和排除法。

二、填空题的解答

要求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包括回忆法,观察法,分析法,对比法,剔除法,心算法,比例法,图象法,估算法。

三、简答题的解法

演绎推理法,返普归真法(这里的“普”和“真”都是指普遍的规律,对于给出一系列实验过程(或探究过程、或一系列数据)让大家总结规律的考题,一般思路是依托课本,总结规律。),透视揭纱法(这里的“视”和“纱”是指考题中给出的一种现象,大家需要通过科学分析,透过现象,看出本质。),信息优选法。

四、实验题的解答

要严格按题中要求进行:

一是测量型实验题(直接测量型实验与间接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题(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的物理规律,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基础探究题做到万无一失;

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了解探究的全过程(七个步骤),熟练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以不变应万变的解答提高性的题目。),设计型实验题(设计型实验题所能涵盖的内容较多,提供的信息较少,出题的知识点不好把握,要求我们要富有创新精神,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学物理”为“做物理”,遇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开放型实验题(求解开放性实验,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做实验,试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的问题,了解事物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五、计算题的解法:

(1)仔细读题、审题,弄清题意及其物理过程。

(2)明确与本题内容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公式。

(3)分析题目要求的量是什么,现在已知了哪些量,并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该记的物理常量。

(4)针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求解。分析、逆推等方法是解题时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详略得当、有条有理地书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并注意单位统一。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能金榜题名!

篇6:中考复习:物理公式总结

1.速度v=s/t; 2.密度=m/v; 3.压强P=F/s=gh;

4.浮力F=G排=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篇7: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必背公式

常用物理量物理公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中考物理复习:物理必背公式]

篇8:中考物理电学知识与公式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U0时,则P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一、生活用电

1.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7.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线上。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汇编

篇9:关于测量的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min= s.

上面对物理中关于测量概念公式的学习,相信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吧,希望同学们好好复习学习物理知识哦。

篇10:高二物理公式精选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篇11:高二物理公式精选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篇12:高二物理公式精选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Fy=Fsin(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Fy/Fx)

【中考物理公式】相关文章:

1.中考复习:物理公式总结

2.最全高一物理公式

3.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4.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5.高一物理公式记忆方法

6.中考数学函数公式总结

7.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8.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9.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计划

10.中考物理复习资料总结

下载word文档
《中考物理公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