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钠盐碱金属模拟试题
“火线上岗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高考化学钠盐碱金属模拟试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考化学钠盐碱金属模拟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高考化学钠盐碱金属模拟试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青岛模拟)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因为它 ( )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钠离子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CO2,在制作面包时就是利用了这些性质.
答案:B
2.(·惠州调研)有两个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的试剂瓶,因标签失落而无法区分.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
A.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B.分别取样后,加入相同浓度和相同体积的稀盐酸,观察反应的快慢
C.分别取样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解析:Na2CO3+Ca(OH)2===CaCO3↓+2NaOH、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现象相同,A项错误;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因为盐酸的量不确定,很难观察气泡的产生速率,B项错误;2NaHCO3Na2CO3+CO2↑+H2O,Ca(OH)2+CO2===CaCO3↓+H2O,C项正确;焰色反应都是Na元素的现象,均呈黄色而不能鉴别,D项错误.
答案:C
3.(2009·长安一中质检)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面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碳酸锂受强热很难分解
B.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锂的小
C.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
D.锂可以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锂(Li3N)
解析:因为MgCO3煅烧分解成MgO和CO2,由题意知,Li2CO3受热也易分解.
答案:A
4.下述对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 )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将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的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仅有③不正确 B.仅有④不正确
C.仅有⑤不正确 D.全对
解析:焰色反应是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检验离子存在的实验,实验时所用火焰和所用金属丝在灼烧时都不应该有很明显的颜色,否则将无法观察到被检验离子的真实焰色反应情况.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目的是为了滤去钠的黄光.
答案:D
5.碱金属元素是周期性表现得最鲜明和最规律的一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都能浮在水面上,都能保存在煤油中
B.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都生成过氧化物
C.单质都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
D.单质都是强还原剂,其阳离子都具有强氧化性
解析:Rb、Cs密度比水大,Li的密度比煤油小,A不正确;Li燃烧只能生成Li2O,B不正确;碱金属单质是强还原剂,但其阳离子具有弱氧化性.
答案:C
篇2: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模拟试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0·淄博模拟)美、德两国成功合成具有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3)n,关于氢铝化合物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氢铝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
B.氢铝化合物中铝显+3价,氢显-1价
C.铝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氢铝化合物
D.氢铝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
解析:由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结合H、Al原子结构特点可知氢铝化合物中Al为+3价、H为-1价;该化合物中H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具有强还原性,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铝.
答案:C
2.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解析:铝被钝化后生成物为Al2O3.Al2O3与酸碱均反应,与Cu(NO3)2不反应.
答案:C
3.将3.9 g镁铝合金,投入到500 mL 2 mol/L的盐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再加入4 mol/L的NaOH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加入的这种NaOH溶液的体积是 ( )
A.125 mL B.200 mL
C.250 mL D.560 mL
解析:用终态法解,生成的产物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沉淀,则物质的量:n(Cl-)=n(HCl)=n(Na+)=n(NaOH).V[NaOH(aq)]=500 mL×=250 mL.
答案:C
4.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
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
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
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解析:本题中涉及的反应有:2Al+3Hg(NO3)2===2Al(NO3)3+3Hg,4Al+3O2===2Al2O3,两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由题中所述现象“红墨水柱右端上升”,可推知试管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意味着铝与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
答案:D
5.把4.6 g钠放入200 mL 0.1 mol/L的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Cl-的浓度几乎不变
B.溶液呈浑浊
C.溶液中几乎不存在Al3+
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
解析:n(Na)=n(OH-)=0.2 mol,n(Al3+)=0.02 mol,Al3++4OH-===AlO+2H2O,OH-过量,Al元素以AlO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几乎不存在Al3+.
答案:B
6.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
B.铁片放入过量的稀硝酸中:
3Fe+8H++2NO===3Fe2++2NO2↑+4H2O
C.将铝片放入过量NaOH溶液中:
2Al+2OH-+2H2O===2AlO+3H2↑
D.偏铝酸钠与过量盐酸反应:
AlO+4H+===Al3++2H2O
解析:B中Fe应被氧化为Fe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Fe+4H++NO===Fe3++NO↑+2H2O.
答案:B
7.将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
A.1∶3 B.3∶2
C.1∶4 D.2∶7
解析:本题应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若AlCl3过量,NaOH的量不足,溶液中铝元素的形式为Al3+.
AlCl3+3NaOH===Al(OH)3↓+3NaCl
1 mol 3 mol 1 mol
依题意,若溶液中剩余1 mol Al3+,则
c(AlCl3)∶c(NaOH)=(1+1) mol∶3 mol=2∶3.
②NaOH量稍多,AlCl3完全反应,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lO,设有2 mol Al3+反应,依据题意有关系式:
AlCl3 ~ 3NaOH ~ Al(OH)3
1 mol 3 mol 1 mol
AlCl3 ~ 4NaOH ~ NaAlO2
1 mol 4 mol 1 mol
则c(AlCl3)∶c(NaOH)=(1+1) mol∶(3+4) mol=2∶7.
答案:D
8.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学式是NaAl(OH)2CO3.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B.该物质是Al(OH)3和Na2CO3的混合物
C.1 mol 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3 mol H+
D.该药剂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
解析:双羟基铝碳酸钠属于盐类,A错误;它是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B错误;1 mol 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4 mol H+,C错误;由于能与胃酸反应放出CO2气体,故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
答案:D
9.(2009·苏州模拟)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各取60 mL同浓度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组和乙组的实验中,盐酸均是过量的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
C.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丙组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09 mol
解析:盐酸最多能够溶解的合金的质量为:×510 mg=612 mg,可见乙组实验合金过量.HCl的物质的量为:×2=0.06 mol,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利用甲组实验可列出方程组:
解得n(Al)=0.01 mol,n(Mg)=0.01 mol,据此可以推断丙组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18 mol.
答案:C
10.向含有1 mol明矾的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Al3+恰好完全沉淀时,消耗Ba(OH)21.5 mol
B.当SO恰好完全沉淀时,Al3+全部转化为AlO
C.当向溶液中加入1.5 mol Ba(OH)2时,反应可用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
D.随着加入的Ba(OH)2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沉淀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
解析:1 mol KAl(SO4)2中含1 mol Al3+、2 mol SO,根据离子反应Al3++3OH-===Al(OH)3↓,Ba2++SO===BaSO4↓,Al(OH)3+OH-===AlO+2H2O可进行分析计算.A项:1 mol Al3+完全沉淀需3 mol OH-,即消耗Ba(OH)2 1.5 mol,正确;B项:2 mol SO完全沉淀需2 mol Ba(OH)2,则引入了4 mol OH-,Al3+全部转化为AlO,正确.C项:n[KAl(SO4)2]∶n[Ba(OH)2]=2∶3,离子方程式正确.D项:随着Ba(OH)2的加入,Al(OH)3完全沉淀前,沉淀物质的量增加,Al(OH)3开始溶解后,沉淀的物质的量减少,D不正确.
答案:D
篇3:高考化学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1.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烟花燃放,五彩缤纷的焰火体现了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B“雾霆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无关
C淀粉和纤维素都能水解,水解最终产物都为葡萄糖
D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分子式为C10H14 的有机物有多种,其中苯环上的二元取代物共有( )
A6种B7种C8种D9种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H4+、Cu2+、SO42﹣、Cl﹣
B含有大量Fe2+的溶液中:K+、Mg2+、C1O﹣、SO42﹣
C加入金属镁能产生H2的溶液中:Na+、Fe2+、SO42﹣、NO3﹣
D水电离产生的c(OH﹣)=l×10﹣12mol/L的溶液中:Al3+、SO42﹣、NO3﹣、Cl﹣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5.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 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W比Z强
BY单质与Z的氢化物水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
CX单质氧化性强于Y单质
D简单离子的半径:Z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6.锌一空气燃料电池可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解质溶液为KOH,反应为2Zn+O2+2H2O+4OH﹣=2Zn(OH)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移向负极
B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 不变
C充电时,阴极的反应为:Zn(OH)42﹣+2e﹣=Zn+4OH﹣
D充电时,当有4.48L 氧气(标准状况下)释放出来时,则析出固体Zn为13g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时,某溶液pH=6,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
B25℃时,0.1mol/L的NaHSO3溶液pH=4,溶液中c(SO32﹣)
C25℃时,pH=3的硫酸溶液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D室温下,10mL0.1mol/L CH3COOH溶液与5mL0.lmol/L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有:2c(H+)+c(CH3COOH)=c(CH3COO﹣)+2c(OH﹣)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多选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共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3.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BCD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7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碳、氮和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8.碳热还原﹣氧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H=akJ?mol﹣1
3AlCl(g)═2Al(l)+AlCl3(g)△H=bkJ?mol﹣1
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9.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H=Q kJ?mol﹣1.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a.通入一定量的NO b.通入一定量的N2 c.适当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e.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③在恒容条件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选项编号).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g)的同时消耗nmolCO2(g)b.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④若保持与上述反应前30min的反应条件不变,起始时NO的浓度为2.50mol/L,则反应达平衡时c(NO)= mol/L.NO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2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
请写出该电池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常温下,用该化学电源和惰性电极电解300mL硫酸铜溶液(过量),消耗27mgAl,则电解后溶液的pH= (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新型漂白、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用低浓度的双氧水和饱和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过氧化尿素.反应的方程式为:CO(NH2)2+H2O2CO(NH2)2?H2O2.过氧化尿素的部分性质如下:
合成过氧化尿素的流程(如图1)及反应装置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的名称是 ;冷凝管中冷却水从 (填“a”或“b”)口进入;
12.的加热方式是 .
13.是否可用铁质材料 (填“是”或“否”),原因是 ;
14.采用减压蒸发的原因是 .
15.以循环使用提高原料利用率,若欲从母液中分离出H2O2和尿素,可采用的操作是 .
A盐析、过滤B减压蒸馏、结晶C分液、过滤D常压蒸馏、萃取
16.取0.5000g产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1mL 6mol?L﹣1 H2SO4,用0.1000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0.00mL(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则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 ;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得的过氧化尿素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用含有A1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1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图:
(一定条件下,MnO4﹣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
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17.O4溶解A12O3的离子方程式是 ;
18.检验滤液中还存在Fe2+的方法是 (注明试剂、现象).
19.“除杂”环节有如下几个步骤:
(Ⅰ)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3.2;
(Ⅱ)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Ⅲ)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
①步骤Ⅰ的目的 ;调节溶液的pH为3.2的目的是 .
②向Ⅱ的沉淀中加入浓HCl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 ,写出其反应方程式 ;
③Ⅲ中加入MnSO4的目的是 .
20.从多次循环使用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分值: 1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选做一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Al、Cu、Fe三种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2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 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2.基态铁原子有_个未成对电子,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三价铁离子比二价铁离子的稳定性更好,原因是 .
23.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
24.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Cu(CN)4]2﹣,在形成配位键时,弧对电子由 元素提供.
25.氧化亚铜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四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 个铜原子.
26.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边长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 .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 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分值: 1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某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研究部门以它为初始原料设计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是一氯代物,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
已知:
请根据所学知识与本题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7.反应③的类型是 ;
28.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9.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0.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结构简式: ;
(i)能发生银镜反应
(ii)遇FeC13溶液呈紫色
(iii)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2 种
31.上述合成路线图,设计由A 到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
12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氧化反应
解析
反应③是在酸性高锰酸钾条件下反应氧化反应生成,
故答案为:氧化反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某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令分子组成为CxHy,则
=7…8,由烷烃中C原子与H原子关系可知,该烃中C原子数目不能小于7,故该芳香烃X的分子式为C7H8,结构简式为,X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A转化生成B,B催化氧化生成C,C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D,故B含有醇羟基、C含有醛基,故A为,B为,C为,D酸化生成E,故D为,E为.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结合反应④的产物可知F为,F转化生成G,由于苯胺容易被氧化,由反应信息Ⅰ、反应信息Ⅱ可知,G为,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与的分子式相比减少1分子H2O,为通过形成肽键发生缩聚反应所形成的高聚物,H为.据此解答.
易错点
物质的推断
12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方程式,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某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令分子组成为CxHy,则=7…8,由烷烃中C原子与H原子关系可知,该烃中C原子数目不能小于7,故该芳香烃X的分子式为C7H8,结构简式为,X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A转化生成B,B催化氧化生成C,C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D,故B含有醇羟基、C含有醛基,故A为,B为,C为,D酸化生成E,故D为,E为.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结合反应④的产物可知F为,F转化生成G,由于苯胺容易被氧化,由反应信息Ⅰ、反应信息Ⅱ可知,G为,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与的分子式相比减少1分子H2O,为通过形成肽键发生缩聚反应所形成的高聚物,H为.据此解答.
易错点
方程式的配平
12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方程式,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某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令分子组成为CxHy,则
=7…8,由烷烃中C原子与H原子关系可知,该烃中C原子数目不能小于7,故该芳香烃X的分子式为C7H8,结构简式为,X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A转化生成B,B催化氧化生成C,C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D,故B含有醇羟基、C含有醛基,故A为,B为,C为,D酸化生成E,故D为,E为.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结合反应④的产物可知F为,F转化生成G,由于苯胺容易被氧化,由反应信息Ⅰ、反应信息Ⅱ可知,G为,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与的分子式相比减少1分子H2O,为通过形成肽键发生缩聚反应所形成的高聚物,H为.据此解答.
易错点
硝基的取代位置
12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
(i)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
(ii)遇FeC13溶液呈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
(iii)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2 种,说明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氢原子,
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故答案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
(i)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
(ii)遇FeC13溶液呈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
(iii)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2 种,说明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氢原子
易错点
官能团的限定条件
12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题思路
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易错点
官能团的转化
篇4:高考化学钠氧化物一轮模拟试题
钠及其氧化物一轮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上海高考)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
A.0.2 mol中子B.0.4 mol电子
C.0.2 mol质子 D.0.4 mol分子
解析:由化学反应方程式:2Na+2D2O===2NaOD+D2↑,可知9.2 g金属钠完全反应产生0.2 mol D2,一个D原子中含1个质子、1个电子、1个中子,故0.2 mol D2中就含有0.4 mol质子、电子和中子.
答案:B
2.(·潍坊模拟)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解析:金属钠熔点低,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先熔化为光亮的小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燃烧后生成浅黄色的Na2O2.
答案:C
3.(2010·洛阳模拟)9月27日,宇航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宇航员出舱时,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的是 ( )
A.HNO3 B.H2O2
C.KClO3 D.Na2O2
解析:Na2O2和呼吸气中的CO2、H2O可反应产生O2,适宜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答案:D
4.实验是人为的再现物质的变化过程,因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 )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
解析:钠与氧气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产物分别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NaOH和CO2,相对用量不同可生成碳酸钠(碱过量)或碳酸氢钠(CO2过量);C和O2反应时也与相对用量有关,生成CO(氧气不足)或CO2(氧气过量).
答案:C
5.(2010·汕头模拟)将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 mL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电后恰好完全反应,则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4∶3∶2 B.1∶2∶1
C.1∶1∶2 D.1∶1∶1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O2+2H22H2O计算可知,Na与Na2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只有A项符合.
答案:A
6.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下述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终物质不考虑潮解情况),最后质量增加的大小关系是 ( )
①氧化钠 ②过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解析:根据变化计算增重:
①Na2ONa2CO3、②Na2O2Na2CO3、③NaOHNa2CO3、④Na2SO3Na2SO4.
答案:B
7.使5.6 L CO2气体迅速通过Na2O2固体后得到4.48 L(标准状况下)气体,这4.48 L气体的质量是 ( )
A.6.4 g B.8.2 g
C.6.2 g D.8.8 g
解析:由差量法得出5.6 L CO2没有完全反应,只消耗了0.1 mol CO2,相当于损失了0.1 mol CO的质量,0.25 mol×44 g/mol-0.1 mol×28 g/mol=8.2 g,B正确.
答案:B
8.在相同条件下,总质量为2 g的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O2中完全燃烧后全部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则固体质量增加 ( )
A.2 g B.1 g
C.18 g D.无法计算
解析:2CO+O22CO2、2CO2+2Na2O2===2Na2CO3+O2,将两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加得:CO+Na2O2===Na2CO3,即被CO“吸收”的O2又在下一个反应中完全“释放”了,相当于CO全部进入Na2O2固体中,即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CO的质量.同理:将2H2+O22H2O、2H2O+2Na2O2===4NaOH+O2↑相加得:H2+Na2O2===2NaOH,即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H2的质量.
答案:A
9.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
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
D.该过程的所有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银白色:Na Na2ONaOHH2O潮解NaOH浓溶液
发生反应:
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③9H2O+2NaOH+CO2===Na2CO3·10H2O
④Na2CO3·10H2O===Na2CO3+10H2O
由以上反应方程式可知D不正确.
答案:D
10.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放入少量过氧化钠,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pH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的pH不变,有O2放出
C.溶液的c(Na+)增大,有O2放出
D.溶液的c(OH-)增大,有O2放出
解析:因烧碱溶液已饱和,所以溶液的pH、c(OH-)和c(Na+)都不变,而过氧化钠可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O2.
篇5: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0·威海模拟)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含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金属冶炼 B.燃放鞭炮
C.食物腐败 D.点制豆腐
解析:豆腐的点制属于胶体的聚沉,是物理变化.
答案:D
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
A.CO+H2O高温CO2+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解析:解题时抓住氧化剂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这一基本点,H2O作氧化剂只能是H元素化合价降低,B中N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C中Na2O2中O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D中氧化剂为F2.
答案:A
3.(2009·上海高考)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炽热的碳和浓HNO3反应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解析:①大气固氮是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氧化物,氮元素被氧化.②炽热的碳和浓HNO3反应生成NO2,氮元素被还原.③实验室制取NH3反应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氮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选A.
答案:A
4.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NaClO2中 的化合价有部分升高,有部分降低,对照A、B、C、D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C符合题意,而在热的碱性条件下:3NaClO===2NaCl+NaClO3,故选B.
答案:B
5.(2010·东城区模拟)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
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解析:分析反应前后各元素价态变化,可知NF3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中:NF3→HNO3是被氧化的过程,NF3为还原剂;2NF3→2NO是被还原的过程,NF3是氧化剂,所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生成1 mol HNO3转移2 mol电子,所以生成0.2 mol HNO3转移0.4 mol电子.NF3与潮湿的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NO,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答案:D
6.(2010·潍坊模拟)根据反应:2H2S+O2===2S↓+2H2O,4NaI+O2+2H2SO4===2I2+2Na2SO4+2H2O,Na2S+I2===2NaI+S↓.下列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 )
A.O2>I2>S B.H2S>NaI>H2O
C.S>I2>O2 D.H2O>NaI>H2S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三个反应可知氧化性:O2>S、O2>I2、I2>S,故氧化性:O2>I2>S.
答案:A
7.(2009·全国卷Ⅱ)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x=0.4a,2Fe2++Cl2===2Fe3++2Cl-
B.x=0.6a,2Br-+Cl2===Br2+2Cl-
C.x=a,2Fe2++2Br-+2Cl2===Br2+2Fe3++4Cl-
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
解析:因为还原性Fe2+>Br-,在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先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通入过量Cl2时发生反应:2Fe2++4Br-+3Cl2===2Br2+2Fe3++6Cl-,所以当x≤0.5a时只发生前一个反应,当x≥1.5a时发生后一个反应,当
0.5a
答案:B
8.(2009·潮州月考)R2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氧化成MnO,若反应后R2O转变为RO.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为 ( )
A.1 B.2
C.3 D.4
解析:Mn元素失去的电子数等于R元素得到的电子数(也可以通过化合价计算,Mn升高的化合价的数目等于R元素降低的化合价数目).
答案:B
9.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
①氧化剂是H3AsO3 ②还原性:Cl->As ③每生成7.5 g As,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3 mol ④M为OH- ⑤SnCl是氧化产物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
解析:方程式中Sn元素从+2价上升至+4价,SnCl2是还原剂,SnCl是氧化产物;As元素从+3价下降到0价,H3AsO3是氧化剂,As是还原产物.Cl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能推出还原性:Cl->As,每生成7.5 g As,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0.3 mol.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推知M应为H2O.
答案:A
10.(2009·汕头二模)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C2O+H+―→CO2↑+Mn2++,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2O
B.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
C.该反应电子转移总数是5e-
D.配平该反应式后,H+的系数是16
解析:该反应的氧化剂是MnO,选项A错误.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H2O,选项B错误.配平该反应可得:2MnO+5C2O+16H+===10CO2↑+2Mn2++ 8H2O,转移电子总数是10e-,选项C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1分)(1)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碱性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比①和②实验所得的结果,将I2、ClO-、SO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
(2)今有铁片、铜片,设计实验证明以下事实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
②氯化铁溶液中Fe3+的氧化性比硫酸铜溶液中的Cu2+强.
③铁的还原性比铜强.
解析:(1)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I-生成单质I2,I2遇淀粉变蓝;Na2SO3具有还原性,可还原I2生成I-,使蓝色消失,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思路是:确定反应物、产物,然后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
(2)①可根据Cu和浓H2SO4加热反应,而Cu和稀H2SO4加热也不反应来证明.②③可利用氧化还原方程式来证明.
答案:(1)①NaClO将KI氧化生成了I2
ClO-+2I-+H2O===I2+Cl-+2OH-
②I2被Na2SO3还原生成了I-
SO+I2+2OH-===SO+2I-+H2O
③ClO->I2>SO
(2)①Cu与浓H2SO4在加热时反应而与稀H2SO4在加热时不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Cu与FeCl3溶液能反应
2FeCl3+Cu===2FeCl2+CuCl2
③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Cu
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12.(12分)(2010·咸宁高三期末)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中若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4)现称取含有杂质的甲样品(杂质与酸不反应)5.4 g,恰好与100 mL 1.4 mol/L的硝酸溶液完全反应,则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
(5)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NO+4H++3e-===NO↑+2H2O是还原过程,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发生,而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具有较强还原性的只有Cu2O,且Cu2O被氧化生成Cu2+,化学方程式为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硝酸在反应中体现了酸性和氧化性;
(3)依据反应式:NO+4H++3e-===NO↑+2H2O,若产生标准状况下=0.5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3=1.5 mol;
(4)设5.4 g样品中含甲的物质的量为x,由化学方程式可得:=,解得x=0.03 mol,则样品中甲的质量分数为×100%=80%;
(5)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则硝酸的还原产物的价态应比NO中氮元素的价态高,依据浓硝酸反应的规律知,应是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NO2生成.
答案:(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酸性 氧化性 (3)1.5 (4)80%
(5)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NO2生成
13.(11分)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中生成0.2 mol HNO3,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个.
(3)NF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但一旦NF3在空气中泄漏,还是易于发现.你判断该气体泄漏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旦NF3泄漏,可以用NaOH溶液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其产物除NaNO2、NaF、H2O外,还肯定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由题意可写出:F3+H2O―→HF+O+HO3.
(1)根据电子得失守恒:N(被氧化)×(5-3)=N(被还原)×(3-2),所以N(被氧化)∶N(被还原)=1∶2.
(2)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从方程式右边着手不难配平,3NF3+5H2O===2NO+ HNO3+9HF,生成0.2 mol HNO3,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 mol×(5-3)×NA=0.4NA,或2.408×1023个.
(3)NF3泄漏产生NO,NO遇空气中的O2生成红棕色气体NO2,HNO3、HF气体均有刺激性气味且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雾.
(4)NF3与H2O反应产生HNO3,HNO3和NaOH反应必生成NaNO3.
答案:(1)1∶2 (2)3NF3+5H2O===2NO+HNO3+9HF 0.4NA或2.408×1023个
(3)产生红棕色气体、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白雾
(4)NaNO3
14.(16分)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下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e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 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4)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 (填“能”或“不能”),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解析:(1)根据e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为KMnO4,还原剂为HCl,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0=1∶5,而不是1∶8.
(2)b处发生的反应为2KI+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d处发生的反应为2FeCl2+Cl2===2FeCl3,Fe3+和SCN-反应使溶液变红色.
(3)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有0.01 mol Cl2被吸收时,转移0.01 mol电子.
(4)e处实验说明氧化性KMnO4>Cl2,d处实验说明氧化性Cl2>FeCl3,因此,三种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
答案:(1)2MnO+16H++10Cl-===2Mn2++5Cl2↑+8H2O 1∶5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溶液变为红色
(3)Cl2+2NaOH===NaCl+NaClO+H2O 0.01
(4)能 KMnO4>Cl2>FeCl3
【高考化学钠盐碱金属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1.高考模拟试题
6.妇产科模拟试题
7.普通话模拟试题
8.初中英语模拟试题
9.碱金属说课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