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地理寒假作业试题
“荟妤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高中三年级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高中三年级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高中三年级地理寒假作业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5×2=70分)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1~2题:
1.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无大气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地球上的大气层适于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日照条件稳定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D.有原始海洋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据此回答3~4题:
3.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木星相邻④不属于河外星系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4.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密切相关的是
①大气环流②石油、天然气资源③火山爆发④地壳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于10月1日18时5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下图所示是我国的“探月工程”向月球发射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过程简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地球、月球、“嫦娥二号”构成了新的天体系统,则该图所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6.身处美国纽约(西五区)的中国留学生们要实时观看卫星发射现场直播,当地时间是
A.1日5时59分B.2日5时59分
C.1日18时59分D.2日18时59分
7.“嫦娥二号”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B.温州日出时间早于6时
C.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8.是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位于色球层上
B.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
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太阳活动与年降水量始终是正相关
9.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晴朗的夜晚出现流星现象B.天体东升西落
C.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月球圆缺变化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
11.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12.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
A.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B.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
C.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D.广州的角速度大于北京的角速度
13.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的是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
如图为我国某年立秋时的日历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有关此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向南移动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
C.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向南移动D.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向北移动
15.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图示日期昼长最接近的是
A.10月1日B.5月4日C.6月22日D.2月15日
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20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开始,10月31日结束,历时6个月。据此回答16~18题:
16.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加快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
17.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济南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A.昼逐渐变短B.昼逐渐变长
C.昼先变长后变短D.昼先变短后变长
18.自开幕过后1个月内,济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A.先变小后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
C.一直变大D.一直变小
19.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①恒星②星云③行星④卫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比邻星B.太阳C.月球D.金星
据有关专家分析,新的太阳活动周期已经开始,估计活跃时期在左右,从而给人类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甲乙丙三颗相邻的行星分别是
A.火星、木星、土星B.地球、火星、木星
C.火星、土星、木星D.木星、土星、海王星
22.当太阳风暴来临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地球上大气能见度下降B.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地球上火灾增加D.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如图所示),A点位于北纬30°,B点位于南纬30°。据此回答23-24题:
23.对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线速度相等B.A、B两点季节相同
C.A、B两点角速度不相等D.A、B两点地方时相同
24.若∠AOC=45°,C点为7月7日7时,且C点在本初子午线上,则
A.A点为7月7日10时B.A点为7月6日4时
C.A点为7月7日4时D.A点为7月6日10时
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据此回答25题: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歌词中的“转动”指的是地球的绕日公转
B.歌词中的“关不了天窗”是指一直处于白天
C.如果太阳不西沉,全球各地都会进入黑夜
D.黄赤交角的存在是春夏秋冬更替的重要原因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4~5题。
26.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当P天气系统强盛时,下列关于印度半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是德干高原一年中凉爽的时候?B.此时印度半岛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此时是乞拉朋齐降水量最多的时候?D.此时印度半岛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
28.图中近地面气温下冷上热,为逆温。下列现象与逆温有关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村庄?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下图是该地的气温和降水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是地中海气候B.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C.该地河流7、8月份开始进入汛期?D.该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夏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高温多雨
31.观测发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夜晚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
A.有降水,大气中水的相态变化会放出热量?B.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多
C.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增强D.云量增多,地面长波辐射增强
.图中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下列哪种气压状况图中(单位:hPa)
.上海气象台某日发布的该市润肤气象指数表明空气特别干燥,皮肤最需要滋润。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34.读爪哇岛气候资料图,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酸雨B.臭氧层破坏?
C.沙尘暴D.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二甲地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
(1)描述甲地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分析本区7月风向的形成原因,并说出该风对沿岸气候的影响。(9分)
37.读下列材料,回答(1)~(4)题(15分)
图1为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单位:小时)
(1)据图判断布里斯班洪涝多发的当地季节,并从气候、地形、河流角度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原因。
篇2:高中三年级地理寒假作业试题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有效辐射线图的阅读和大气热力作用的相关知识。太阳辐射大部分以可见光的形式到达地面,使地面升温,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一小部分到达宇宙空间,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辐射一小部分到达宇宙空间,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形式到达地面,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这就是所谓的大气的保温效应。题中所说的有效辐射其实就是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这是地面真正损失的能量,也就是真正的地面辐射。第1题给出了一个新颖的概念,主要是通过读图提取信息。答案很简单,甲处于2600与2700之间,乙也处于这两个数之间,甲与乙差不多,可见A选项是错误的。丙处于1900与之间,因此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减少,由甲地向丙地也逐渐减少,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只有C项正确。第2题,要求学生理解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概念。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温度变化不同,辐射强度不同。一般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同样空气温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因为地面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容易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因此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越强。因此不正确的是B选项。
答案:1.C2.B
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3题。
3.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解析:选C。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
下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4~5题。
4.B点所在气压带是()
A.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5.下图中和上图中A处气候特点最接近的是()
解析:第4题,由A点所在纬线上的点与地心连线和地轴的夹角以及图示风向可知,A所在纬线为40°N,故B点所在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第5题,A点为40°N,120°E,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A图为温带季风气候,B图为地中海气候,C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4.C5.A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量要________(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由题干可知:①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②风带中风的方向与垂直气流。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圈环流的过程,掌握近地面的风带、气压带分布及其变化影响。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位移的规律,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另外,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A从低纬流向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所以,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多。C气流来自暖热的30°上空,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至60°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两者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同性质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的原因不同。极地因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南北纬30°则因空气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多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赤道地区低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0°
极地地区高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终年炎热干燥
篇3:八年级地理寒假作业下册试题节选
八年级地理寒假作业下册试题节选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位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有( )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C.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江淮平原 D.长白山地、兴安山地、内蒙古高原
2.南方地区的气候是( )
A.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B.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3.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关于新疆的农业生产条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
B.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
C.稳定的灌溉水源和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有利于优质棉花生长和成熟
D.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无法进行农业生产
5.下列哪些不是新疆的农作物或农产品( )
A.小麦、玉米、高梁 B.葡萄干、哈密瓜、甜菜
C.西红柿、石榴、枸杞 D.甘蔗、花生、油菜
6.右图画的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是( )
A.引水渠 B.灌溉 C.坎儿井 D.高架桥
7.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
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②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 ③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 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差异很大,有关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9.反映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域组合正确的是( )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台湾工业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下列哪条关系不大( )
A.人口分布 B.地形条件 C.交通条件 D.文化传统
11.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民居分布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1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八年级地理寒假作业下册试题节选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地理网初二地理寒假作业栏目页!
篇4:高中一年级物理课本寒假作业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首先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落体运动进行正确研究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开普勒 D.亚里士多德
2.北京时间2019年9月29号9时16分中国发射天宫一号试验航天站,为期寿命两年,右图为发射过程中一张图片。在大屏幕下面显示:经度:103.295度;纬度:40.353度;高度:121.131千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时间2019年9月29号9时16分是指时间间隔
B、以地面为参考系,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C、高度:121.131千米指天宫一号飞行距离
D、在研究天宫一号飞行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的变化量越大,速度的变化率一定越大
B.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等于零
C.速度为正,加速度可能为负
D.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一定大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
B.路程、时间、速率都是标量
C.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大小不可能大于路程
5.出租车载小明到车站接人后返回出发地,司机打出全程的发票如图所示.则此过程中,出租车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A.4.3 km, 4.3 km
B.4.3 km, 0
C.0, 4.3 km
D.0, 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6.三人散步,他们的速度分别是:甲为3.5km/h,乙为63m/min,丙为1m/s,那么三人的速度大小为 (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甲最小
7.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 m
B.从这一时刻起1 s内的位移一定是10 m
C.从这一时刻起10 s内的位移可能是50 m
D.如从这一时刻开始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 m位移所需的时间一定是100 s
三、实验题
8.某校高一年级老师在课堂上测定学生的反应时间,按图所示,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 cm的直尺,他的手抓在28cm处,你的手候在2cm处,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向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刻度对应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单位:cm,g=10m/s2)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_____同学,他的最快反应时间为______s.
四、计算题
9.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试求该质点:
(1)第5s末的速度
(2)前5s内的位移
(3)前5s内的平均速度
10.2019年8月份由加拿大非赢利杂志《广告克星》通过网络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在美国呈现出燎原之势,占领洛杉矶、占领芝加哥、占领华盛顿接踵而来,主流媒体开始予以重视,政治精英也开始予以回应。美国政府为了镇压游行示活动,不惜动用武力驱逐人群,在驱逐过程中一辆警车以v1的速度前进,发现前方道路上有一辆轿车正以速度 v2匀速同向前进(v1v2),轿车车尾与警车车头的距离为s0。警车司机立即刹车,使警车以大小为 a1 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而轿车仍保持原速作匀速直线运动,问:警车的加速度大小符合什么条件,警车与轿车才不会碰撞。
【高中三年级地理寒假作业试题】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