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试题
“小雨写立可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试题,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试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将它的代号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不当家不知父母累”作为子女,我们应该、、、、、、、、、、、( )
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②理解父母的用心 ③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④弃学回家,帮助父母在家做事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古诗给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启示有、、、、、、、、、、、、、、、、、、、、、、、、、、、、、、、、、、、、、、、、、、、、( )
①每个子女都应该做到孝敬父母 ②理解父母的用心,实现亲子和谐 ③父母有承担抚养、照顾我们的义务 ④我们青少年应该赡养、扶助父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3、小舟一直以有一位朋友般的母亲而骄傲,可她一直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可自从上了初中以后,越来越找不到这种感觉了,小舟想这可能是母女之间产生了代沟吧。你认为产生这种代沟的原因有( )
①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大人②我们对自己的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③我们对成年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独立性增强 ④我们不再把父母看成至高无上的,无所不知的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4、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代沟,对此正确的做法是( )
A、尊重父母,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w W w .X k b 1.c O m
B、有主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C、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
D、不能听父母的,他们想的说的已经过时了
5、在家庭交往中,如果父母做错了,应该、、、、、、、、、、、、( )
A、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B、多原谅
C、不理他们 D、让他们认错,不然丢了自己的面子
6、父母子女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形成良好的父母子女关系,以保持家庭和睦。我们处理这种矛盾的方法主要有、、、、、、、、、、、、( )
①充分理解父母的用心 ②学会必要的让步和道歉 ③学会向父母表达 ④尽可能以自我为主,适当听从家长的意见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常言到“长辈过的桥比小辈走的路多,长辈吃的盐比小辈吃的饭多”。这句话主要是说、、、、、、、、、、、、、、、、、、、、、、、、、、、、、、、( )
A、长辈倚老卖老
B、长辈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
C、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听从长辈的话
D、长辈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没什么价值
8、下列行为认为是孝敬父母的表现是、、、、、、、、、、、、、、、、、、( )
A、为了买一件衣服,我大闹一场才得到
B、我的脏衣服留给妈妈洗,谁让她下岗没事做
C、抽空和父母聊天,夸夸他们的优点
D、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是我的隐私,不能让家长知道
9、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和父母商量,因为商量就是( )
A、沟通的过程 B、战胜父母,让他们让步
C、妥协退让 D、找矛盾,找冲突
10、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关键是、、、、、、、、、、、、、、、、、、、、、( )
A、彼此了解 B、尊重理解
C、换位思考 D、耐心解释
11、彬彬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话不投机半句多”,对父母的言行看不惯,对父母的管教听不进去。这种现象、、、( )
①表明彬彬和父母之间缺少沟通 ②继续发展下去,会影响家庭和谐
③普遍现象,可以任其发展 ④会给彬彬在精神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带来更多的烦恼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在生活中,亲子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这种矛盾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 B、我们与父母的性别差距
C、我们与父母的阅历差距 D、我们与父母的价值观差距
13、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尊重老师,是因为老师、、、、、、、、、( )
A、比我们年长 B、什么都知道
C、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D、是老师
14、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父母,老师就是与我们打交道最多的人了。师生之间、、、、、、、、、、、、、、、、、、、、、、、、、、、、、、、、、、、、、、、、、、、( )
①是教和学的关系 ②是朋友关系 ③有时也会产生一些隔阂和矛盾
④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5、以下同学的做法属于尊重老师的表现是、、、、、、、、、、、、、( )
A、小刘的政治老师讲课枯燥,因此以上政治课,小刘就睡觉
B、王丹同学写周记从来都是敷衍了事,对老师的评语看也不看
C、每次向老师请教完问题后,夏明都会说声“谢谢”
D、肖力上课不听讲与同学讲话,老师批评他,他非常不满
16、学生尊重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应该表现在
A、对老师惟命是从 B、给老师起外号
C、看不起老师 D、尊重老师的劳动
17、下列对师生交往和师生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师生交往和师生关系只有在校园内才会有
B、喜欢和老师沟通的同学是为了讨好老师
C、师生交往和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D、只尊重教自己的老师,其他老师靠边站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 )的基础上。
A、教师的'权威 B、民主平等 C、现代社会 D、教师的幽默感
19、我们一般比较喜欢下列那种老师的做法、、、、、、、、、、、、( )
①在我们失败的时候,对我们不理不睬 ②在我们取得成绩时,和我们分享喜悦 ③在我们犯错误时,对对我们大声吼叫 ④在我们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时,他时常提醒我们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
①人格平等 ②互相尊重 ③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④学生是遵从者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1、师生交往中的礼仪是不可少的,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妥的是( )
A、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B、进老师的办公室先敲门
C、跟老师的关系好,从背后突然拍打老师
D、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交往策略
22、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充满欢乐。但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也会产生一些隔阂。这些隔阂产生的原因有、、、、、、( )
A、老师要求过于苛刻
B、学生不能完成老师的作业
C、老师缺乏对学生的关心
D、老师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的分歧等
23、老师是文化知识化的传播者,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我们尊重老师要、、、、、、、、、、、、、、、、、、、、、、、、、、、、、、、、、、、、、、( )
①尊重老师的人格 ②尊重和理解老师的劳动 ③立志当老师
④给予老师物质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24、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
①有利于我们快乐地学习②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激发我们探求知识的愿望 ④有利于我们精神的充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二、材料分析题(34分)
25、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为此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
(1)回想你和父母度过的每一天,哪些表现了亲子之间的相互关爱?
(4分)
(2)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孝敬父母?(8分)
(3)写出两句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4分)
26、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的,每天都要与老师交往,所以我们要重视师生的关系;但有时也会与老师发生误会。
(1)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8分)
(2)如果你与老师有矛盾,请你提供两种化解师生矛盾的方法。(4分)
27、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与父母会产生各种矛盾,你是怎样解决的?写出你解决与父母之间矛盾的三种方法。(6分)
三、实践探究题(18分)
28、在学校里,学生与老师朝夕相处,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和误会,出现分歧。为此,在这些学生的眼里,老师是偏心、独裁、不友好、不和蔼、不关心学生的。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某校决定在校内进行一次师生关系情况调查。假如你是其中的调查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提供两种调查的方法。(2分)
(2)写出你要调查的对象。(不要写人名)(2分)
(3)列出师生之间常见的误会或矛盾的两个事例。(6分)
(4)请你设计两个师生关系方面的调查问题。(8分)
政治网为大家推荐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哦,祝大家学习进步。
篇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1、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 )
A、英法 B、英美
C、美俄 D、法俄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的国家是 ( )
A、英法 B、英美
C、美俄 D、法俄
3、下列关于第一、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 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 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 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1) 材料中的夏宫是什么地方?两个强盗是哪两个欧洲国家?
(2) 材料中所描述的强盗的暴行是什么事?
(3) 对此你有何感受?
篇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1、A
2、C
3、B
4、D
5、(1)圆明园、英法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篇4: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相关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相关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有一首竹枝词写到:“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材料中的通讯方式是
A.无线电报 B.书信 C.有线电话 D.互联网
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3.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A.《民报》B.《申报》C.《每周评论》D.《新青年》
4.图3是我国近代出版的某一图册的封面,它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
A.商务印书馆是在北京创办的
B.该图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C.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地图册
D.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历史最长
5.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w~%ww#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参考答案
一、CDBBA
二、6.(1)“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2)“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3)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人们可以看中文报纸;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可穿旗袍。
篇5: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3.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P9 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 收复x疆
背景:P12
过程:1876年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兵分三路进入x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了x疆。P1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P14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 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 19,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
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年级上册历史学习方法
1.读历史教材
“阅读历史教科书”需要“阅读”目录、序言、文本、插图、材料、地图、引文、笔记、思维问题和重大事件的年表。首先,在了解各章目录和内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了本章所讲的问题,以及围绕这一问题的内容的哪些方面。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各个方面的几点,每一个方面包括什么基本知识,并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词,明确什么是必须记住的,并抽出关键词来增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
课后记得更多,记住一些历史时期的背景。要了解历史事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才能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作用、影响等,从而了解历史事件的记忆。读更多的历史书籍,不仅是为了拓宽你的知识,也是为了帮助你理解历史文本。
八年级上册历史学习技巧
知老知新,善于思考。
研究是基于历史的记忆,所以不断审查先验知识和新的历史知识是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记忆力,也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休闲,比如,突然想到了一个名词或参与历史上一个故事,应该立即回忆教材的知识,如果可能的话,想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知识,理解知识,充分利用时间。
篇6: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选择题(共20小题)
1.(桐城市)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的生殖离不开水,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受精
B.雌雄蛙的抱对现象有利于受精卵孵化成蝌蚪
C.鸟类的繁殖行为是对复杂的陆地环境的适应
D.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2.(2014济南)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鸟卵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卵黄
B.成蛙既可以用鳃呼吸也可以用肺呼吸
C.昆虫的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D.果蝇、蝗虫的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3.(2014温州)今年我市渔民从还用中捕获一体型较大的脊椎动物,该动物具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和卵生等特点,在生物分类上它属于( )
A.哺乳类B.爬行类C.两栖类D.鱼类
4.(2014绥化)下列动物中属于真正鱼类的是( )
A.章鱼B.鲤鱼C.鲸鱼D.鱿鱼
5.(2014泰安)“鱼戏莲叶间”是描写小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为小鱼游泳提供主要动力的是( )
A.胸鳍和尾鳍的左右摆动B.尾鳍和臀鳍的.左右摆动
C.躯干和尾的左右摆动D.所有鱼鳍共同协调配合
6.(2014常德)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有下面几种猜测,你认为哪种更合理?( )
A.鱼喜欢阳光刺激B.鱼要在水面觅食
C.池水中含氧量较低D.池塘表面水较温暖
7.(2014常德)鲫鱼的侧线的主要作用是( )
A.维持身体平衡B.协助运动
C.防御D.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8.(2014南昌)下列不符合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 )
A.鱼有鳍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发达的胸肌适应飞行
C.蝌蚪有鳃适应水中生活D.苔藓有茎和叶适应干旱陆地生活
9.(2014益阳)洞庭湖是鱼米之乡.近十年来,每年4月1日至7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对洞庭湖区制定了三个月的休渔制度.下列哪项不是休渔的主要目的( )
A.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
B.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夏季节的繁殖
C.保护洞庭湖水生动物的多样性
D.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
10.(2014聊城)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形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D.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
11.(2014泉州)下列各项中,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两侧对称B.有口无肛门C.有刺细胞D.营寄生生活
12.(2014岳阳)下列动物中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的是( )
A.草履虫B.珊瑚虫C.血吸虫D.蛔虫
13.(2014昆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辐射对称C.背腹扁平D.有刺细胞
14.(2014日照)在海边游泳被海蜇蜇伤后,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可缓解疼痛,下列有关海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蜇的身体有内、中、外三个胚层B.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
C.海蜇的消化腔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D.海蜇与水螅、涡虫同属于腔肠动物
15.(2014广东)下列动物中,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的是( )
A.水螅B.涡虫C.蛔虫D.蚯蚓
16.(2014烟台)下列是烟台海滨常见的水生生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扇贝B.海蜇C.梭子蟹D.鲅鱼
17.(2014临沂)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提高了运动能力
18.(2014临沂)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鱼鳃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D.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19.(2014连云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有关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
A.家兔的盲肠粗大,与消化肉食性食物相适应
B.家鸽的气囊储存空气.能辅助呼吸,并散发体内的热量
C.蝗虫体表被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D.神经元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20.(2014广东)下列各种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兔牙齿的分化,与植食性相适应
B.鲫鱼有鳃,与水中呼吸相适应
C.家鸽有坚硬角质喙,与飞行相适应
D.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相适应
篇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方格内。(4分)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莎士比亚
2.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俯瞰kàn 萧瑟sè 无稽jī 横亘gèn
B、弥漫mí 晨曦xī 炽热zhì 雀屏píng
C、饱饫yù 消翳yì 醒豁hu 四隅yú
D、无餍yàn 溟濛míng 天穹qióng 魅力mèi
3.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格中改正。(4分)
冬意朦胧 莽莽苍苍 历历可数 无与论比
晃然大悟 洪水泛滥 全神惯注 适逢其时
一平如抹 婆娑变化 潜心入腑 喷薄而出
焦燥不安 回光返照 令人窒息 四方八隅
4.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俯瞰:从高处往下看,俯视。
B、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饱饫:饱食,这里指充分地体味。
C、人人相像自己是霓赏羽衣的纤纤美女。纤纤:微小,渺小。
D、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5.对本单元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归来,在海中轮船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B、《泰山日出》是用诗化的语言写成的,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C、《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一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两个不同的地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
D、《天上的街市》一诗运用联想和想像手法,用优美而亲切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
二、作家作品。(每空0.5分,12个,共6分)
1.刘白羽主要有散文集《 》、《 》,小说集《 》、《 》等。 2.泰戈尔, (国)诗人、作家。
3.徐志摩著有诗集《 》、《 》、《 》,散文集《 》、《 》等 4、罗曼·罗兰, 国作家。
5.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 》。
三、生字注音。(每个0.5分,12个,共6分)
萧瑟( ) 绯( )红 无羁( )
簇( )拥 溟濛( ) 飒飒( )
垭( )口 攫( )抓 纤( )维
缥缈( )
四、看拼音写汉字。(每个生字0.5分,10个,共5分)
mèi( )力 chì( )热 天qióng( )
俯kàn( ) u( )气 蜿yán( ) xiān( )细
霓cháng( ) 无yín( ) chōng( )憬
五、词语解释(每个2分,4个,共8分)
1.历历可数:
2.全神贯注:
3.怄气:
4.婆娑:
六、判断修辞手法(每个2分,选8个,共16分)
1.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泰山日出》徐志摩) ( )
2.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泰山日出》徐志摩) ( )
3.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泰山日出》徐志摩) ( )
4.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泰山日出》徐志摩)( )
5.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 )
6.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 )
7.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 )8.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 )
七、阅读理解(35分)(一)阅读课内语段,回答1——3题。(12分)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我们从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象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象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深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声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1.概括语段主要内容。(4分)
2.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为什么没有看到?(4分)
3.语段内容对后面写日出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八、品析句子。(从运用词语、所含哲理、修辞手法三个方面品析,共10分)
1. 这时,我深切的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日出》刘白羽)
九、我的感悟。(以下所学课文,请写出自己学习阅读后的感悟,不少于100字,共20分)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略。2.B。3.论——伦,晃——恍,惯——贯,燥——躁
4.C,纤纤:形容细长。5.A(飞机上)
二、1.作家作品。刘白羽主要有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小说集《草原上》、《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等。2.泰戈尔, 印度(国)诗人、作家。
3.徐志摩著有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4、罗曼·罗兰,法国作家。5.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女神》。
三、生字注音。萧瑟(sè) 绯(fēi)红 无羁(jī)簇(cù)拥 溟濛(míngméng)
飒飒(sà) 垭(yā)口 攫(jué)抓 纤(xiān)维 缥缈(piāo miǎo)
四、看拼音写汉字。魅 炽 穹 瞰 怄 蜒 纤 裳 垠 憧
五、词语解释。
1.历历可数: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2.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3.怄气:生闷气,心怀不满。4.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六、判断修辞手法。1.对比。2.排比。3.比喻。4.对偶。5.比喻。6、7、8无。
七、阅读理解 1.我两次专程看日出,都没能看成。
2.一次是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因为云雾遮住了东方而没能看成;
另一次是在黄山,登上狮子林峰顶,因为一夜风雨没能看成。
3.这是欲扬先抑,为下文在飞机上看日出做铺垫,更衬托出飞机上看到的日出的雄伟、瑰丽。
八、品析句子。词语:用“深切”说明不是一般地感受到;“光彩夺目”强调黎明景象了;“瑰丽”不是一般美丽,含有魔幻般美丽之感;“喜悦”形容喜从心起,悦挂于颜;“庄严的思索”暗示作者很热爱祖国,把所有与国家有关的哪怕思索也冠以雄浑之意。
哲理:“高兴,喜悦”早已至极,都被忘却,足见思索之深切发自内心;哲理主要集结于“早上六点钟的太阳”,朝阳是开始之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初出之物象征新生,后来居上自古常理,形容我们中国虽不是如日中天,却属后起之秀,中国日渐崛起并将成为光彩夺目的新希望……
修辞:“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比拟手法,以物比物,形容中国这只睡醒的雄狮初绽光辉的场面; “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该句整体引用,设定出一种发人深思,引人回味的意境,另外被引用的这句本身也是比拟手法,以物比人,形容新生代的中国人正继往开来厚积薄发建设中……
九、我的感悟。读完了《天上的街市》这篇诗歌以后,我发出的感慨是:谁不对美好生活抱有希望,谁不渴望过上梦想中的幸福生活呢?是啊,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当时的劳苦大众过得是水深火热的生活,当时的人们处于混乱之中,丝毫没有安全感。而作者郭沫若回到国内以后,看到了这样一派悲苦现实,感到了非常大的愤怒,又感到非常的感伤。因此,才写下《天上的街市》这篇诗歌。从这篇诗歌的语句当中,我们能够感到郭沫若先生有着一颗纯粹的心,并且心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这样一份期盼,恰恰也反映出了过去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憧憬。恰恰是这样一份憧憬能够带着人们走出黑暗,迎接光明生活。可以说郭沫若的这篇诗歌是很有鼓舞力量的,诗歌向人们传达了一种理念,一份向往,一片憧憬,鼓舞着千千万万处于疾苦当中的人们奋起为理想的生活而奋斗。
篇8: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综合试题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综合试题
选择题
1.合理的期望是父母对子女负责的重要体现。( )
2.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我们一方面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3.对自己的父母表示歉意,那就是软弱。( )
4.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义务。( )
5.和父母沟通很难,在许多问题上,分歧太大。( )
6.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主要靠父母的努力。( )
7.我们对父母的孝敬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
8.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要受舆论的谴责,但不负法律责任。( )
9.家庭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一般为( )
A.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B.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
C.三世同堂和主干家庭 D.联合家庭和核心家庭
10.下列选项是对右图观察后的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
①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重点培养②只有敬老爱幼才能协调好人际关系
③必须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④父母对子女要全面关心和正确引导,使其健康成长
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
11.“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这句俗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人不同于动物,父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养活自己②父母对子女尽了抚养的义务,同样子女也应照顾和关心父母③成年子女应尽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④我们要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是( )
①指父母为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②子女健康成长的前提③父母对子女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④子女对父母所尽义务的主要内容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当子女成年并独立生活后,父母( )
A.仍要继续承担抚养义务 B.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C.仍有保护子女的义务 D.可以不再承担抚养义务
14.学生小林的家庭生活很优裕,他在家说一不二,父母则百依百顺,以至于小林在外欺负别人,打架斗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这里,小林的父母没有履行好( )
A.抚养的义务 B.赡养的义务C.扶助的义务 D.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15.对待亲子矛盾的正确态度有( )
①良言暖语 ②唠叨埋怨 ③冷静思考④互相指责 ⑤自我批评 ⑥彼此尊重
A.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6.小香的妈妈趁她上学之际,看了她的日记,妈妈的做法虽然不当,但从她的出发点来讲,她这样做是( )
①出于对子女的责任心和爱护②关心小香,想了解小香的内心世界③为了揭小香的老底,教训惩罚小香④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帮助小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作为子女,发现父母看自己的日记后,小香应该( )
①和父母冷战,把日记藏得更隐蔽②发脾气,指责父母侵犯她的隐私权③主动亲近父母,经常与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感情④向父母敞开心灵,让父母信任她,消除对她的担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 )
A.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B.敬重和爱戴父母C.早早打工挣钱赡养父母D.现在只需搞好学习,其余的事等长大以后再说
篇9:八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30分)
( )1. “_____ do you go shopping?” “Once a week.”
A. What time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soon
( )2. _____ homework, most students do it every day.
A. As for B. With C. As D. To
( )3. Here _____ in the classroom.
A. is three woman teachers B. is three women teachers
C. are three woman teachers D. are three women teachers
( )4. “_____ do you like Chinese food?” “Oh, very much.”
A. What B. Why C. How D. How much
( )5. We usually do some cleaning _____ weekends.
A. for B. on C. over D. in
( )6. _____ it is raining, _____ he is still working outside.
A. Although; but B. Although; /C. But; although D. /; although
( )7. My parents want me _____ milk every day.
A. to drink B. drink C. drinking D. drank
( )8. Give me my glasses. I can _____ see th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 ever B. never C. sometimes D. hardly
( )9. “_____ do you live in that small town?” “For ten years.”
A. What time B. How long C. How often D. How soon
( )10. “How soon will Mrs. Black come back?” “ _____.”
A. For two hours B. Twice a week
C. In two hours D.After two hours
( )11. Lucy is a good student. She _____ comes late for class.
A. usually B. hard ever C. sometimes D. never
( )12. The teachers make the students _____ a lot of homework every day.
A. do B. to do C. doing D. did
( )13. I’m sorry to keep you _____ so long.
A. wait B. to wait C. waiting D. waited
( )14. The book is _____.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_____ in it.
A. interesting; interesting B. interested; interested
C. interesting; interested D. interested; interesting
( )15. “Do you drink milk?” “_____.”
A. No, sometimes B. Yes, sometimes C. No, ever D. Yes, hardly
( )16. Mike eats junk food _____ a week.
A. one time B. two times C. three time D. twice
( )17. Do you surf the Internet _____ a week?
A. two and three time B. two and three times
C. two or three time D. two or three times
( )18. I usually go _____ with my friends on weekends.
A. skateboard B.to skateboardC. skateboardingD. skateboarded
( )19. _____ hours do you exercise every day?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How often D. How
( )20. _____ chicken would you like, please?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How often D. How
( )21. My friend Mary’s lifestyle is the same _____ mine.
A. as B. from C. with D. at
( )22. Do you know the _____ between these two words?
A. different B. same C. difference D. difficult
( )23. This dictionary is different _____ that one.
A. as B. from C. with D. at
( )24. “Are you _____?” “Yes. I’m in good _____.”
A. health; health B. healthy; healthy
Chealth; healthy D. healthy; health
( )25. Don’t read in bed. It’s _____ your eyes.
A. good for B. bad for C. good to D. bad to
( )26. Mary with her friendsusually _____ twice a week.
A. exercises B. exercise C. is exercising D. are exercising
( )27. Look! Some students _____ games under the big tree.
A. play B. are play C. are playing D. played
( )28. We must try _____ English well because it’s very useful.
A. learn B. learned C. learning D. to learn
( )29. _____ English every day is good for our English study.
A. Reading B. To reading C. Read D. Reads
( )30. A lot of vegetables help you _____ in good health.
A. keep B. kept C. to keeping D. keeps
二、完形填空(10分)
American people like to __31_ “Thank you” when others help them or say __32__ to them. Many Chinese people do so, __33__. It is a very __34__. You must say “Thank you” when someone passes you something on the table, when someone __35__ the door open for you, when someone says you do your work __36__, or you buy a nice thing or your city is __37__.
“Excuse me” is another sentence(句子)they often say. When you hear someone say “Excuse me” __38__ you, you know he wants to pass you without touching(接触)you. If you want __39__ others, say “Excuse me” first, and then begin talking.
Let’s __40__“Thank you: and “Excuse me” from now.
( )31. A. speak B. say C. tell D. talk
( )32. A. something good B. anything good
C. good something D. good anything
( )33. A. also B. so C. either D. too
( )34. A. healthy habit B. good habit
C. good lifestyle D. healthy lifestyle
( )35. A. keeping B. keep C. keeps D. kept
( )36. A. hardly B. good C. well D. nice
( )37. A. beautiful B. dirty C. crowded D. boring
( )38. A. next from B. across to C. in front D. behind
( )39. A. break B. to break C. breaking D. breaks
( )40. A.say B. to say C. saying D. said
篇10: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A B C B B
二、C B C A B
三、F T F T F
四、1. eyesight 2. humour 3. height4. magazines 5. popular
五、1. helpful 2. bored 3. reader 4. correctly 5. willing
六、1. C 2. B 3. A 4. A 5. B
6. A 7. C 8. D 9. D 10. A
七、1. what to do 2. as exciting as 3. nothing else
4. Peter is taller than Mike. 5. What is Tom like?
八、1. Betty is very generous. She is willing to share the apples with her friends.
2. Swimming is not as interesting as skiing.
3. Can I have something to eat?
4. Peter is the oldest of all the children.
5. He wants to be a singer an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hen he grows up.
九、1. C something 2. D slim 3. D happy
4. B comfortable 5. B the older
十、1. C 2. B 3. C 4. D 5. A
6. B 7. C 8. D 9. A 10. B
十一、1—5 BBCBA
十二、Students’ own answers.
篇11: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表格内)
1.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后来,英国商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谋得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这段话最能说明( )
A.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从根本上抵御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体系完备
C.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D.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3.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市场,在1840﹣1842年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更是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漩涡。鸦片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丧失中国领土最多的战争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
A.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B.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5.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澎湖列岛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6.李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知识结构图(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战”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的出口量迅速增长。茶的出口量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为1855 年的8400 多万斤;丝的出口量由1843 年的1000 多包增为1855 年的5600 多包。由于茶、丝等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专门种桑植茶,来满足出门的需求。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中国的茶、丝出口历史悠久
B.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C.中国已经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8.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如图圆明园遗址见证了( )
A.英国的蛮横行为
B.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C.日本的凶残
D.八国联军的侵略
9.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10.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不同类型的文博类节目持续火爆,引发了人们对国宝文物的关注。如图所示国宝见证了( )
A.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俄国的趁火打劫
D.清政府的彻底沉沦
11.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京的要求
1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13.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两次战争( )
A.都是因为鸦片输入引起的
B.都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不平等条约
C.英国都是主要的侵略国家
D.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5.19世纪60年代,浙江慈溪流传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曾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统领华尔。该事件发生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义和团爱国运动中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五四爱国运动期间
16.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达开
17.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的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18.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原的地步”。这场运动(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9.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关天培
C.太平天国定都北京后,改名“天京”
D.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20.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是指( )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北伐西征D.天京变乱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16分)
21.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兴衰荣辱的见证。
(1)《南京条约》割给英国的领土是 。
(2)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3) 是太平天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22.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皇帝。
(1)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同英军谈判的﹣﹣
(2)1860年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
2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
(2)太平天国颁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是﹣﹣
(3)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文件﹣﹣ 。
三、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总计44分)
24.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每日邮报》10月3日报道:红色十月!价值1.8亿英镑的最先进的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而上,停在了金丝雀码头,展开欧洲各大港口之旅的英国部分。报道还自嘲道:“幸好,他们来我们首都的目的是和平之行。”
﹣﹣凤凰资讯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驶入伦敦的目的是 。
材料二:《每日邮报》记者仰望着(访问伦敦的)长白山舰庞大的舰体就曾发出这样酸溜溜地感叹:“百年荣辱,回首惊心!”图2是1840年,英国海军舰队驶抵广州海面的场景
(2)英国海军舰队在1840年驶抵广州海面,是对中国发动什么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3)面对凶残的英国侵略者,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其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哪两位?
(4)1842年,英国旗舰康沃利斯号到达南京下关江面,当时的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随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割占了我国哪个地方?
(5)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什么条约?从这个条约中,英国获得了什么特权?(任举一项特权),美国、法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
(6)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
材料三: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情景?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3)材料一反映的战争是哪两国发动的?
(4)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呢?
(5)这段屈辱的历史对你有何启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摘自《资政新篇》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两个文献都颁布于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开始和失败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此文献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个文献的思想哪个更符合时代潮流?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表格内)
1-10 ADACB ACBDB
11-20 BBBDA CDCDD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16分)
21. (1)香港岛.
(2)《天津条约》.
(3)天京事变.
22.(1)道光帝。
(2)咸丰帝。
23.(1)《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天朝田亩制度》。
(3)《资政新篇》。
三.材料题(共4小题44分)
24.(1)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意思相同的答案也可以)
(2)趋势:激增。
(3)危害: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壮举:虎门销烟。
25.(1)和平。
(2)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
(3)关天培;陈化成。
(4)《南京条约》;香港岛。
(5)《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或片面最惠国待遇,或通商口岸租地建房),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6)①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②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③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6.(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美国。
(3)英、法。
(4)通过签订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5)落后就要挨打。
27.(1)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天京陷落.
(2)“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分散的小农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洪仁玕;《资政新篇》更符合时代潮流;《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篇12: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逼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
3.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省得宏州某村庄有11户人家因吸毒而灭户。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
5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下列哪次战争期间(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6.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
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中俄《北京条约》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8、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 ④⑤⑥
9.在中国逐渐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深渊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③库页岛被俄国割占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 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10.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前者伤权辱国,后者独立自主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11.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3.如果让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14.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15.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 ①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7.《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8.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非选题:
1. 从1840年-19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得工具,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3)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2.十九世纪中期和后期,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并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的典型事件。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什么?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19—20世纪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又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件)
(2)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在这几次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4.(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
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4分)
例:1860年。美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 ②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6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试卷答案
1、A 2、B 3、A 4、A 5、A 6、C 7、C 8、B 9、B 10、C 11、C 12、D 13、B 14、C 15、B 16、D 17、D 18、A 19、B 20、B
21. (1)激增的趋势
(2)牟取中国暴利,掠夺中国白银。
(3)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清朝的统治,削弱军队的战斗力;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2.(1)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队和财政危机(2)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3)严格要求自己,不沾染毒品;同制毒、贩毒、吸毒人员作坚决斗争;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宣传有关法律知识等(言之成理即可)
23. (1)英法联军、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8月、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德国、八国联军统帅。
24、(1)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2)中英《南京条约》、《辛丑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3)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
25.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左宗棠收复x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捐躯;丁汝昌率军积极抵抗等等。(只要答出其中三位人物及相关的事件即可,如答出其他与题意相符的人及事亦可)⑵爱国主义精神。(或英勇不屈的斗争,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等)
26.历史信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与结果──不言而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目了然。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已经被瓜分完毕等出谋划策:发动民众抗击外国侵略;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力;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反帝必须同时反封建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试题】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