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测试题
“接线员小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雨巷》测试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雨巷》测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雨巷》教案及过关测试题
《雨巷》教案及过关测试题
《雨巷》教案
知识目标:
1。通过诵读,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把握意境的营造。
2。寻找关键词语,理解意象特征。
能力目标:
1。在诵读、欣赏中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用绘画形式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用歌曲导入新课
聆听唐磊《丁香花》(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用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考:唐磊心中的“你”是位怎样的姑娘?(为赏析诗歌中丁香姑娘意象做铺垫)
二、新课学习
(一)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的代表诗人。1927年发表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等。
(三)听录音范读,体会本首诗诵读要领,学生配乐朗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意境美)
本环节重点:把握感情基调:低沉 哀怨 忧伤
(四)分类导航
导航一:我的学习我做主(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 用第一人称复述 “我和丁香姑娘” 之间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叙述清楚,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2、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爱情诗还是政治诗)
引出写作背景: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国民政府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雨巷》正是这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导航二、我的团队我合作(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诗歌是依靠形象(具体的事物)来传达思想感情(意象),本首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五个意象:油纸伞 雨巷 篱墙 丁香 姑娘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把油纸伞和我们生活中用的伞对比,阴雨天营造了一种凄清朦胧的意境)
雨巷:悠长 寂寥 (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概括)
篱墙:颓圮(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概括)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易逝。
解析: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白色或紫色,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诗人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易逝。
姑娘:美丽,高洁,哀怨,飘渺 。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 ——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 ——理想的幻灭
导航三:我的思考我表达(发挥想象,绘画展示)
1、在自己对本诗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诗人笔下的文字转化成画面。(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用绘画形式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五)小结
戴望舒的《雨巷》,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现在,让我们带着诗人传递给我们的忧伤,再次去体验一下在细雨迷蒙的小巷中彳亍独行的妙处。(集体朗诵)
作业:
1、搜集诵读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篇2: 雨巷
如油的春雨落在青石板上,叙述着一首悠长的诗。走在那条胡同中,唯一的亮色只是墙上那些苔藓,攀着坚硬的墙,偏安一隅。
往深处走时,我逢着了一枝丁香,正如戴望舒《雨巷》中说的:那结着愁怨的姑娘。它那淡淡的紫色,不知结了多少愁,往日芬芳馥郁的香也散在斜风冷雨中了。雨落在花上又滴下来,像两行清泪,更添愁绪。
看似矫情做作的丁香,却并不挑选生长环境:一点雨露,一点阳光,不需要什么名贵的肥料,在一片间肆意生长。
和藤萝一样,都是紫色,和那份情状截然不同:藤萝要靠其它物体,攀附着它们生长,花朵也柔柔弱弱的,终是不能独立。
丁香却不同,它自己就是花朵的靠山,花总开在顶端,颜色不大惹眼,无争艳之意。花虽然小,风雨来时,只是摇摆着,不像那桃花,一夜风雨后,花瓣零落,芬芳给谁看呢?
若把丁香比作一个人,我将它比作李清照,她有着淡紫色的满腹愁绪,外表不甚华贵,却有芬芳动人的才情,任你风雨来,我屹立不倒。
雨渐小了,我注视着那株丁香,似乎又闻到了那股淡淡的芬芳。
天是灰的,小巷是灰的,只有那抹淡紫,泛着丝绒般的柔光,如着旗袍的女子,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我愿成为那朵丁香,外貌不甚出众,但有着动人的香,有着能独立生活的坚强。
我愿穿梭在雨巷中,成为那结着愁怨的姑娘……
篇3: 雨巷
我家楼下有许多桂花树,八月,正是桂花盛开之时。
当八月的秋风拂过我的面颊时候,我便开始向往到楼下散步了。我最喜欢在八月散步,不仅为玩,还为那一阵阵被吹落的“桂花雨”。
我喜欢桂花,它是那样平易近人。不悦之时,我便在那里走走,花也落在我的肩上,安慰着我。
我经常在这里走,八月。有时和家人谈笑风声的走,有时自己一个人慢悠悠地走。我在走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说不出口的快乐。连风儿也变得柔和,轻轻地吹到这,吹到那儿,生怕打破这安详、宁静的夜晚。只有时而“沙沙”响的桂树叶,才让人知道这儿没有被定格……
我也喜欢走在桂花与桂树叶铺起的大路上面,听着那“沙……沙”声,我觉得那如意乐般美妙。
当风吹过,桂花便落下来,好一阵“桂花雨”呀!这时,如果我的弟弟在得话,一定会拍着手笑:“呀!下雨了!好香好香的雨呀!”
所以,我给它取了一个挺有诗意的名字,桂雨巷,虽然它不是一条小巷,而是一个小区,但,叫“桂雨区”的话,是不是太不通顺了!我想是的……
我喜欢在八月,在香飘十里的这个季节散步,如同我喜欢桂花一样,虽然平凡,但,也不平凡。
散步,桂花香,是我现在的一大乐趣!我爱散步,也爱桂花……
散步,桂花之乐……
篇4: 雨巷
我的心中向往的江南小镇梦幻般的悠长的雨巷。我渴望一个走入那种细长的小巷,在我的想法中那种小巷会有好闻的雨的潮湿的味道。会有着好听的雨从屋檐下滴落的声音。我,打着伞在雨中漫步。看着那光滑的青石板和斑驳的木门,这古老的小巷会发生了多少平凡却又美好的故事啊。这长长的小巷深藏着多少人淡淡的心事啊。这美丽的小巷又寄托了多少温柔的情愫啊……我的心慢慢的和返雨,返梦,返巷交织在一起,变得湿润了。
尾声
雨,还一丝一缕的下着;巷,还是美丽悠长。
有雨的日子,我珍惜;无雨的日子,我怀念……
篇5: 雨巷
最贪恋下雨的时光,那种温柔甚把心淋得隐隐作痛。雨缓缓的下着,是天空在流眼泪吗?那种自然的忧郁是其他任何一种天气所不能给予的吧!
每当下雨,我都会坐到窗前,痴痴地看着。听着,嗅着雨的气息。有时也会打开窗户,伸出手,仰起脸,让雨自由的落到皮肤上,有时雨滴也会落进眼睛里,眨一下眼睛雨水就会像眼泪一样流出来……
雨像落叶般轻,一丝一丝,在即将消逝的夕阳下晶莹闪光,轻柔的向大地挥洒。像是要洗净世间所有的斑斑痕痕。他们的生命异常短暂,他们属于天空,在空中展示出的是他们唯一的,但也是最绚丽的姿态。当落到地面那一刻他们的生命也已经结束了
他们把最美的生命留给了天空……
篇6:雨巷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太”通“叹”,太息就是叹息的意思)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人物经历
19,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开始拥有私人阅读空间,阅读古典说部和《水晶鞋》、《木马兵》等外国童话。
19,考入宗文中学。
1922 年8月,首次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小说《债》,载《半月》第1 卷第23期。9月,与张天翼、施蛰存、叶秋源,李伊凉及马天骚等在杭州成立兰社。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师从田汉,在校期间,学习中外文学和革命理论,参加实际斗争。
1925年6月,上海大学被封。秋,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1932年,任《现代》编辑。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被里昂中法大学开除回国, 开除原因一说是在中法大学学习1年多时间,不上课,不按时交作业,年终也不参加考试,到了期限即回国;一说是在西班牙旅游期间参加反法西斯游行,法国警方通知中法大学当局, 这个学生不能再留法国。3一4 月,乘船回国到上海。不久,与施绛年解除婚约。先开始筹办《现代诗风》杂志。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1937 年1月第3 本诗集《望舒诗稿》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抗战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办《耕耘》杂志。
1938年3月,一起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5月,抵达香港。8月,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3月,“ 文协”香港分会成立, 为适应环境,改称为“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留港通讯处” ,戴望舒当选为首届干事, 同时兼任研究部和西洋文学组负责人,《文协》周刊编辑委员。
7月,和艾青主编《顶点》。10月,参与“ 文协” 香港分会、中国文化协会、中华漫画界协会香港分会、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联合举办的“ 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会” 的策划和筹备工作。
1941年底,因宣传革命,被日本人逮捕入狱。
戴望舒与家人
戴望舒与家人(5张)
1943年1月,给穆丽娟寄“离婚契约” 。5 月30 日,与杨静( 丽萍) 在香港结婚。
1946年3月,全家赴上海。8月,经周煦良介绍,任暨南大学教授,教西班牙文。
1947年7月,因参加教授联谊会、支持进步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被暨南大学解聘。8月,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中文系主任,教唐诗研究和中国古代小说史,同时兼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授,教音韵学。
1948年5月,因参加教授罢课, 被上海市立师专校长串通地方法院,污陷控告,说是香港汉奸文人,出票传讯,被迫离沪,携妻女再度赴港。
1949年2月,与杨静离婚。3月,离港抵北平。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
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篇7:《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 chì chù )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相关内容: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篇8:雨巷
雨巷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把握诗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过程:歌曲导入:丁香花(唐磊)
1、 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引入丁香花出示图片,了解丁香花
(1) 丁香花: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常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并不轻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2) 导入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运用并发展了这一丁香花意象。下面我们将共同学习这首作品。
2、 作者作品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在《现代》上发表诗作,逐渐成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著有:《我思想》、《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烦忧》、《偶成》、《雨巷》
3、 了解时代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4、 听配乐朗诵
5、 学生齐读作品,教师略作指导
6、 作品思路分析
(1) 学生讨论
(2) 明确:第1节:“我”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第2-6节: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从雨巷穿过,从“我”身旁飘过.
第7节: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写出“我”的希望.
飘过过程:默默走近、走近-远去-消失在尽头
7、 探讨作品中各意象的象征意义
思考讨论:(1)诗中给我们塑造了雨巷、姑娘、“我”的意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雨巷:悠长、寂寥、下着雨
姑娘:有丁香一样的芬芳、彷徨着忧愁的姑娘
“我”:孤独、忧愁有所希望又彷徨苦闷
(2)结合诗中情节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关系,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思考其象征意义。
讨论后明确: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构成一种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表层上是在写对美好爱情的期待。深层上,是个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内心复杂情绪的象征,一种美好理想得而复失的苦闷与彷徨。
10、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作品
11、小结
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悠长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独行者的形象,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给我们呈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12、作业:(1)思考《雨巷》的艺术魅力
(2)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 (2)深入探讨丁香花这一意象的内涵
1、检查背诵 2、请学生朗诵 3、思考探讨
(1)你认为雨巷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分组讨论后明确:
①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②优美的音乐旋律
诗中运用叠句、复沓、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结构特点:共七个诗节,每节七行,每行长短不一;押韵位置错综变化;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
效果:使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而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的暗示了诗人低回、迷茫的心境。
篇9:雨巷
雨落在巷子的瓦砖上,“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地面上有许多水坑,不停地泛着涟漪。天空只是乌云高挂,雨也只是牛毛般的落下。
在这条幽长幽长的小巷,总会有两个身影――丁香和雯涵。天气晴朗时,她们手拉着手走过这条巷,这条幽长的小巷还会回荡着欢笑;天气糟糕时,她们同打着一把油纸伞,走过这条巷子,这条漫长漫长的小巷还会回荡着欢快的歌声。这条小巷充满着丁香和雯涵的欢乐,这条小巷也因为她们变得年轻而又充满着活力。
但,这些都是过去,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过去的快乐也都没了踪影。
雯涵像以往那样打着那把油纸伞。只是,这一次她走的很慢很慢,使人觉得这条小巷多么幽长幽长;这一次她走的很慢很慢,没有了以往的快乐,感觉充满了悲伤;这一次她走得很慢很慢,用手摸着那墙,泪水和雨点儿夹杂在了一起。
这一切,都是因为丁香走了,她去了另一个大城市,也许再不会回来。
突然,来了一阵风,吹落了那把充满回忆的伞。霎那间,雨变得大了,雨落在了巷子的瓦砖上,只是声音变成了“啪啪啪啪”,似乎也在为丁香而难过。乌云密布在天上,这叫雨天,那么这条小巷也应叫雨巷。
现在这“雨巷”只剩下一个身影了,只有它与姑娘作伴了。
【《雨巷》测试题】相关文章:
1.雨巷 朗诵
2.雨巷朗诵
3.雨巷教案
4.雨巷 原文
5.雨巷赏析
6.雨巷教案设计
7.雨巷 诗人
8.《雨巷》随笔
9.雨巷天气现代诗歌
10.雨巷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