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刘杨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珍贵的教科书》一课一课学完了。由于这篇课文发生的时间在抗日年代,学生要体会党和国家对革命后代健康成长的关怀,为了孩子们能有书读,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崇高的品质,的确有难度。由于孩子们认知水平和生活实践经验所限,要想达到这种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花了大量的口舌。但当学生们围绕
“ 用生命换取教科书是否值得? ”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学生认为 “ 用生命换取教科书值得 ”。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这些纸需要印刷的文件是党中央制定方针政策、作战计划、消灭敌人、解放全中国用的。即使在纸张紧缺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毅然从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印书。这有力地说明了党和国家对革命后代健康成长的关怀。指导员是党的一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自然听党的话,按党的要求去做,为了孩子们能有书读,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毫无疑义,这种理解是正确、完美的。
然而有些学生认为:不管这些书多么珍贵,都是有价值的,而生命是无价的。用无价的生命去换有价的教科书,显然是不值的。所谓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的共产主义信仰,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的。时代在发展,孩子们认为生命比书重要有什么不可?向孩子灌输 “ 用生命换取教科书值得 ”的观点决没有必要,也不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她们还例举了发生在呼和浩特 “12-14”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的事实,认为那么多人去救一个落水的儿童,最后造成三人牺牲,有的还是大学生,实在不值,不会水就不要下去,光有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精神是不可取的。
然而时萌更有 “ 妙 ” 思。他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了阐述:本文写张指导员为保护书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显然是有漏洞的。文章中的 “ 我 ”与张指导员一起去印刷所取书,回来时每人背了一捆。遇到敌机炮弹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把书压在了下面,为了那捆教科书,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文章中的“ 我 ”没用身体把书压在下面,同样被炮弹炸昏了,那捆书也完好无缺。这就是说,无论张指导员是否有意保护教科书,都会被敌人的炸弹炸昏,张指导员把书压在身子下面难道没有巧合现象?他醒来后一再叨念“ 书 ” ,方能看出他把书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但这何尝不是正常的心理描写呢?
由此,我想到了小学语文网论坛上的热点话题: “ 邱少云是傻瓜 ” 、“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不真实 ”。许多有独特认识的年轻教师持有这样的观点,只有部分老教师仍在捍卫 “ 邱少云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这一论断。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虚拟古人、教材是一种好现象,这至少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况且,也许真如某些老师们所言:中国爱搞个人崇拜、“ 造神 ”运动。他们不可能那么完美,只是因其特定政治背景的原因成了传说中的 “ 神 ”。以上两个论题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语文教育,如何承传道德观、世界观的教育问题?
但我应该尊重孩子们的个性理解,独特体验不能否定历史,应该让历史说话。我不能因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主观臆想而改变历史。再者,我应该分析历史人物,应该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用现在的道德观、世界观去认识历史人物,否定教材,显然有失偏颇,然而,用以往的认识来说教、束缚新时代的学生,也不全面。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权衡利弊,做到公正地对待的。
篇2:《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第七册第五课《珍贵的教科书》第三课时,我打破了传统教学一问一答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释重点词语。
3、找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
4、用重点词语说话。
5、背好句佳段来理解课文。
6、设疑的方法。
7、概括段意
师: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大段。(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我用设疑的方法理解课文,张指导员最后没说完的'话是什么?
生: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
生:我要解释重点词语“俯冲”
师:同学们一起用手势做个“俯冲”的动作。
生:我找了重点句子,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师: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生:说话断断续续语句中的停顿。
生:快牺牲了说话不流利。
师:还用了哪些方法理解课文的?
生:我来说段意,这段主要写了指导员为了护书牺牲了。
案例分析:
我们打破了常规,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中突破了难点,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为教者如果抓住典型段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自主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会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这更能有效地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自由创新的天地,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个体思维的创造热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3:《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 ,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一、紧紧围绕“教科书的珍贵”这一重点主题展开四个层次的“读”。
一是激起关注读。一我就通过板画“一捆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点,先感受到我们的书普通而易得,然后又突出“珍贵的”这一关键的字眼,激起学生对珍贵原因的关注,从而激起读书的欲望。二是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三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完整无缺”“压”“最困难”“渴望”“毛主席的关怀”“党中央印文件的纸里节省”的理解与感受,同时通过补充介绍背景,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四是想象补充读。通过回看这捆书,想起哪些人,应该记住些什么,激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补充并写出指导员未说完的话,并进行多人次的交流读,从而让学生在补充读中领悟到教科书寄托着老一辈的激励。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绪,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情”为主线,读中体验“情”。整堂课我都紧紧围绕课题中饱含深情的字眼――“珍贵”做足文章。在读书、理解、引导、感动中体验珍贵之情,表达珍贵之情,朗读珍贵之情,以“情”为主线,以老师的热情之“情”激起学生的真诚之情。以情贯穿,多次深情地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想象、抓重点词、抓标点等培养语感的“读”
通过“比较和想象”的.语感训练,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丰富的语感形象,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大量的训练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比较: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又如:“最困难的是没有书”和文中的四个困难句作比较,突出句中的“最”字,让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体会到教科书是十分珍贵的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些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想象。因而,在教学中,我启发想象,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文中的四个“没有”,我通过一选读――了解困难感受艰苦,二连读――体会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三范读――想象孩子们当时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身处“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的“教室”之中去学习,真切感受书对于延安小学的孩子们显得那样神圣、重要、宝贵、渴望。对于“渴望”的理解,我创设又热又渴的情境,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心情、希望,理解了急切希望就是渴望的意思。又如: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我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员在飞机呼啸而来,倒下那一刹那,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体会到文中没有描写但完全可以想到的感人场面: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书,献出宝贵生命,与“必须保护好书”的内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书的珍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这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因为围绕主要问题找句子答案的不唯一性、顺序的不唯一性,备课时,我注意设计多个策略,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交流顺序为老师引导感悟的顺序,使教学成为流动的过程,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同时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充足时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活动。
篇4: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开学以来,很久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了。一堂《珍贵的教科书》,我和孩子们感觉只有20分钟似的,下课铃响的时候,孩子们或是吃惊得说:“啊,下课了?”有的生气地说:“这么快就下课了?真是太气人了!”我的心里好高兴,许久了,我没有感觉孩子们对课堂如此的眷恋,我深深地觉得用真情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做好铺垫,让学生入情。
在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我趁机为学生范读了一遍。动情地朗读立刻吸引了学生,有的还在偷偷抹眼泪。不知为什么,我自己也差点哭了出来,我也入情了。我读完之后,看着学生都在那里跃跃欲试,于是,我让学生放开胆子自己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因为这时候,他们也被感染着,读起来很投入。
其次,抓住重点,直入中心。
围绕“珍贵”一词,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教科书的珍贵。孩子们出奇的热情,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场面空前热烈。抓住这个机会,我边表扬,边树立典型,以便尽量照顾到全体同学,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忙得不亦乐乎。我觉得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孩子们来说非常的重要。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就在卧倒的那一瞬间指导员可能想些什么?想象一下,指导员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指导员爱书胜过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这个时候,太多的讲解都是多余的。
第三,感情朗读,让情感进入高潮。
我们班学生在感情朗读方面是弱项,平常他们都不愿意起来读,今天,他们也很热情,我从心里感到很激动,也很感动。我想,利用这篇训练朗读能力的好课文好好指导指导他们。具体到一个词的重读,“完整无缺”“染红”“一动也不动”具体到一个句子的语气,“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教师渲染:面对着平日里和蔼的老师,面对着倒在血泊里的指导员,我心如刀绞,痛不欲生,我拼命的哭喊着:)具体到语气的停顿,具体到标点符号的处理(如文中的许多的省略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明显高涨。
这堂课我没有完成任务,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深深地感动,他们如此积极,如此出色,让我着实难忘。
这个“情”字可真是了得!
篇5: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一、紧紧围绕“教科书的珍贵”这一重点主题展开四个层次的“读”。
一是激起关注读。一我就通过板画“一捆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点,先感受到我们的书普通而易得,然后又突出“珍贵的”这一关键的字眼,激起学生对珍贵原因的关注,从而激起读书的欲望。二是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三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完整无缺”“压”“最困难”“渴望”“主席的关怀”“中央印文件的纸里节省”的理解与感受,同时通过补充介绍背景,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主席的关怀下,从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四是想象补充读。通过回看这捆书,想起哪些人,应该记住些什么,激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补充并写出指导员未说完的话,并进行多人次的交流读,从而让学生在补充读中领悟到教科书寄托着老一辈的激励。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绪,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情”为主线,读中体验“情”。整堂课我都紧紧围绕课题中饱含深情的字眼――“珍贵”做足文章。在读书、理解、引导、感动中体验珍贵之情,表达珍贵之情,朗读珍贵之情,以“情”为主线,以老师的热情之“情”激起学生的真诚之情。以情贯穿,多次深情地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想象、抓重点词、抓标点等培养语感的“读”
通过“比较和想象”的语感训练,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丰富的语感形象,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大量的训练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比较: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又如:“最困难的是没有书”和文中的四个困难句作比较,突出句中的“最”字,让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体会到教科书是十分珍贵的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些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想象。因而,在教学中,我启发想象,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文中的四个“没有”,我通过一选读――了解困难感受艰苦,二连读――体会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三范读――想象孩子们当时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身处“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的“教室”之中去学习,真切感受书对于延安小学的孩子们显得那样神圣、重要、宝贵、渴望。对于“渴望”的理解,我创设又热又渴的情境,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心情、希望,理解了急切希望就是渴望的意思。
又如: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我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员在飞机呼啸而来,倒下那一刹那,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体会到文中没有描写但完全可以想到的感人场面: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书,献出宝贵生命,与“必须保护好书”的内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书的珍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这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因为围绕主要问题找句子答案的不唯一性、顺序的不唯一性,备课时,我注意设计多个策略,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交流顺序为老师引导感悟的顺序,使教学成为流动的过程,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同时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充足时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活动。
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学生方面:读书有唱读现象;部分同学发言不够积极,反应慢,跟不上课堂步子;课堂坐姿、站姿、读写姿势等学习习惯不好。
教师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充分。如学生对主席、中央的工作感受不到位;二是板书忘掉了写上“前辈的激励”;三是没有范读;四是心理素质不好。
篇6: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今天,《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 ,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紧紧围绕“教科书的珍贵”这一重点主题展开四个层次的“读”。
一、激起关注读。一我就通过板画“一捆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点,先感受到我们的书普通而易得,然后又突出“珍贵的”这一关键的字眼,激起学生对珍贵原因的关注,从而激起读书的欲望。
二、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
三、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完整无缺”“压”“最困难”“渴望”“毛主席的关怀”“党中央印文件的纸里节省”的理解与感受,同时通过补充介绍背景,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
四、想象补充读。通过回看这捆书,想起哪些人,应该记住些什么,激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补充并写出指导员未说完的话,并进行多人次的交流读,从而让学生在补充读中领悟到教科书寄托着老一辈的激励。
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绪,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情”为主线,读中体验“情”。整堂课我都紧紧围绕课题中饱含深情的字眼——“珍贵”做足文章。在读书、理解、引导、感动中体验珍贵之情,表达珍贵之情,朗读珍贵之情,以情贯穿,多次深情地读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想象、抓重点词、抓标点等培养语感的“读”
通过“比较和想象”的语感训练,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丰富的语感形象,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在教学中,我启发想象,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同时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充足时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活动。
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学生方面:读书有唱读现象;部分同学发言不够积极,反应慢,跟不上课堂步子;教师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充分。如学生对毛主席、党中央的工作感受不到位;二是板书忘掉了写上“前辈的激励”!
篇7: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珍贵的教科书》这篇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这篇课文表现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全篇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叙述顺序依次是从学习条件艰苦,同学们渴望能有一本教科书——我们去印刷所取书——取书时遇到敌机的轰炸,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献出生命——教科书激励“我”前进。重点记叙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经过。全文突出“珍贵”。
教学时,我紧紧围绕“珍贵”一词,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内自读课文,感悟发现“画一画”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教科书的珍贵。
孩子们拿起书认真地读起来,通过巡堂检查。学生能找到体现“珍贵”的地方,但普遍的找不完整,也找得不够细致。不会抓住词语来体会和感受。
当然,我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孩子从大处知道没有书艰苦情况的学习;毛主席关怀下印书;指导员用生命换来书。学生们个个沾沾自喜,都觉得自己找到了这几处。此时,我向他们说要加大难度“请你从句子中找找哪些词语也能感受教科书的珍贵。”通过上一轮的研读,孩子大致心中有数了。巡堂中我也发现有的孩子耍些小聪明,先找文中的好词。“振奋人心”“争先恐后”“完整无缺”自然就不在话下了,通过研读,孩子们进一步明白了孩子们渴望的心,指导员用身体护住的书感受书的珍贵。
篇8: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一、围绕“教科书的珍贵”这一主题展开三个层次的“读”。
一是指名读。学生提出问题后,先指名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问题;二是学生细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初步找到了文中能体现教科书珍贵的的几个关键段落。三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渴望、兴高采烈、振奋人心、争先恐后、呼啸、盘旋”“毛主席的关怀”“党中央印文件的纸里节省”的理解与感受,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
二、以“情”为主线,读中悟“情”。
整堂课我都紧紧围绕课题中饱含深情的字眼——“珍贵”做足文章。在读书、理解、引导、感动中体验珍贵之情,表达珍贵之情,朗读珍贵之情,以“情”为主线,以老师的热情之“情”激起学生的真诚之情。以情贯穿,多次深情地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想象、抓重点词、抓标点等培养语感的“读”。
通过“比较和想象”的语感训练,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丰富的语感形象,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大量的训练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在教学中,我启发想象,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文中的四个“没有”,我通过一选读——了解困难感受艰苦,二连读——体会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三范读——让学生想象孩子们当时学习的情景,真切感受书对于延安小学的孩子们显得那样神圣、重要、宝贵、渴望。
因为围绕主要问题找句子答案的不唯一性、顺序的不唯一性,备课时,我注意设计多个策略,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交流顺序为老师引导感悟的顺序,使教学成为流动的过程,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同时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充足时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活动。
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学习重点段落时,学生读得还不够,而我由于学生读得不错,就忽视了对学生进一步的朗读指导,没能使更多的学生体会指导员牺牲前的内心感受。如果能再把重点段落再充分的读,让更多的学生读,相信效果应该会好一些。在续说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时,学生思维不够开阔,说的话都大同小异,而我没有能及时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内容,没有抓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教学时机,在这些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篇9:《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珍贵的教科书》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我准确地把握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广,思维活跃。一开始上课,我就紧紧围绕“教科书的珍贵”这一重点主题展开多层次的'“读”。第一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第二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如“振奋人心”“争先恐后”“节省”“完整无缺”“念叨”等词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激情朗读,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第三是想象补充读。通过文本中的插图,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渗透朗读的方法。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10:《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我的教学设计紧扣课文主题,抓住课文重难点,高效的完成教学。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
1、抓住课题,直入中心。
一开课,当学生朗读课题后便问学生:“通过你们的预习,课题中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感受最深的词多数是“珍贵”一词,说出的感受也大多来自于“指导员用生命换回的,所以非常珍贵!”生命换回的书固然难能可贵,可是文中无处不以“珍贵”为中心,围绕它来写的。
2、主题展开,多层次研读
围绕“珍贵”一词,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内自读课文,感悟发现“画一画”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教科书的珍贵。
孩子们拿起书认真的读起来,通过巡堂检查。学生能找到体现“珍贵”的地方,但普遍的找不完整,也找得不够细致。不会抓住词语来体会和感受。
当然,我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孩子从大处知道没有书艰苦情况的学习;毛主席关怀下印书;指导员用生命换来书。学生们个个沾沾自喜,都觉得自己找到了这几处。此时,我向他们说要加大难度“请你从句子中找找哪些词语也能感受教科书的珍贵。”通过上一轮的研读,孩子大致心中有数了。巡堂中我也发现有的孩子耍些小聪明,先找文中的好词。“振奋人心”“争先恐后”“完整无缺”自然就不在话下了,通过研读,孩子们进一步明白了孩子们渴望的'心,指导员用身体护住的书感受书的珍贵。
一节课的教学过得如此之快,孩子们意犹未尽。虽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深深感动。
篇11:《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备课时很担心,怕学生无法真正领会革命先辈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演、一起感动,自己也像置身炮火连天的小山村,脑海中是活生生的张指导员,不用再考虑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切水到渠成,让我深深地感到用真情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欲望,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的学生远离战争,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学习时,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组织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读能力,因此课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感人故事,了解战争中坚持学习的困难,让学生进而从内心深处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最后在教学时让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情”贯穿始终,初读课文时,设置情境,通过播放战争场面的课件、教师动情的背景介绍,激起学生的情感。再读课文时,则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心情,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与人物的情感发生共鸣。为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编儿歌、办小报,调动学生自身体验来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篇12:执教《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 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 ,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这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因为围绕主要问题找句子答案的不唯一性、顺序的不唯一性,备课时,我注意设计多个策略,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交流顺序为老师引导感悟的顺序,使教学成为流动的过程,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较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同时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充足时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活动。虽然如此,讲课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方面:读书有唱读现象;部分同学发言不够积极,反应慢,跟不上课堂步子。教师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充分。如学生对毛主席、党中央的工作感受不到位;二是板书忘掉了写上“前辈的激励”;三是没有范读。
篇13:《珍贵的教科书》课后反思
《珍贵的教科书》课后反思
《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学完了。先不言学生的独特体验,仅办公室内几位老师对张指导员的认识便产生了分歧。大家围绕 “ 用生命换取教科书是否值得? ” 一问,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个别老教师毕竟经历过中国历史的洗礼,对当前 “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 的社会现状颇多感慨,认为 “ 用生命换取教科书值得 ” 。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这些纸需要印刷的文件是党中央制定方针政策、作战计划、消灭敌人、解放全中国用的。即使在纸张紧缺的情况下,党中央、毛主席毅然从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印书。这有力地说明了党和国家对革命后代健康成长的关怀。指导员是党的一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自然听党的话,按党的要求去做,为了孩子们能有书读,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毫无疑义,这种理解是正确、完美的。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使孩子们真正领会革命先辈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情感目标的教学是到位的。然而,由于孩子们认知水平和生活实践经验所限,要想达到这种教学目标,我想没有一番说教也解决不了问题。部分年轻教师认为:不管这些书多么珍贵,都是有价值的,而生命是无价的。用无价的生命去换有价的教科书,显然是不值的。所谓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的共产主义信仰,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的。时代在发展,孩子们认为生命比书重要有什么不可?向孩子灌输 “ 用生命换取教科书值得 ” 的观点决没有必要,也不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她们还例举了最近发生在呼和浩特 “12-14” 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的事实,认为那么多人去救一个落水的儿童,最后造成三人牺牲,有的还是大学生,实在不值,不会水就不要下去,光有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精神是不可取的。其他教师更有 “ 妙 ” 思。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了阐述:本文写张指导员为保护书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显然是有漏洞的。文章中的 “ 我 ” 与张指导员一起去印刷所取书,回来时每人背了一捆。遇到敌机炮弹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把书压在了下面,为了那捆教科书,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文章中的 “ 我 ” 没用身体把书压在下面,同样被炮弹炸昏了,那捆书也完好无缺。这就是说,无论张指导员是否有意保护教科书,都会被敌人的炸弹炸昏,张指导员把书压在身子下面难道没有巧合现象?他醒来后一再叨念 “ 书 ” ,方能看出他把书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但这何尝不是正常的心理描写?无论文章作者还是选编意图都希望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认为 “ 张指导员是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牺牲的 ” ,这种观点是否有点儿 “ 填鸭 ”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直到下班时,才在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的争论才宣告结束。由此,我想到了人教社小学语文网论坛上的热点话题: “ 邱少云是傻瓜 ” 、“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不真实 ” 。许多有独特认识的年轻教师持有这样的观点,只有部分老教师仍在捍卫 “ 邱少云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 这一论断。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虚拟古人、教材是一种好现象,这至少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况且,也许真如某些老师们所言:中国爱搞个人崇拜、“ 造神 ” 运动。他们不可能那么完美,只是因其特定政治背景的原因成了传说中的 “ 神 ” 。但我们尊重老师、孩子们的个性理解,独特体验不能否定历史,应该让历史说话。我们不能因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主观臆想而改变历史。再者,我们分析历史人物,应该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用现在的道德观、世界观去认识历史人物,否定教材,显然有失偏颇,然而,用以往的认识来说教、束缚新时代的教师、学生,也不全面。
以上两个论题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问题:语文教育,如何承传道德观、世界观的教育问题?
历史发展到今天,那些在战火中为了中国人类的解放事业而英勇捐躯的英雄们于今天的多数老师、学生来说已经成为历史。我们怎样通过对新时代的教师、学生进行道德观、历史观的教育,让他们认识那些特定时代的英雄已经成为棘手的问题。日本 “ 永不服输 ” 的民族精神为什么那么强烈,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稳如堡垒,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何那么具有凝聚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中国教育界深思。我不崇洋媚外,也无缘去国外考察,不知道他们民族向心力的秘诀何在,但我觉得,我们 许多 老师、孩子道德情操、思想意识不强,固然有其社会原因(腐败现象太重,共产党员失信于民等),但其中之一,在高举 “ 人文 ” 大旗、思想道德教育滑坡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从小缺乏历史知识教育。这极大地制约了孩子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以及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所以,我认为,从孩子入学起,我们就应伴随对孩子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知识的教育。
我承认语文教育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主,然而,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观、世界观做指导,任意歪曲和否定历史英雄,这和日本的某些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有何区别?
篇14: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珍贵的教科书》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了在 1947年保卫延安的战争中,延安小学的学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说明教科书的珍贵及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希望。
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语言生动感人,结构紧凑,感情强烈,读后催人奋进。与课文地势自然段内容相配套的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张指导员牺牲前的情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重点】
理清本课叙述的顺序,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珍贵的原因,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带领学生想象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氛围,从而理解教科书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每学期一开学,你们都能按时领到崭新的,图文并茂的教科书,学习起来多么方便啊!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解放前,在战争环境中,要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不容易啊,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流血牺牲,那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珍贵的教科书》。
2、出示课题,解题 板书:珍贵的`教科书
提问:什么叫“珍贵”?(非常宝贵的,特别好的,价值大的,意义深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三、交流课前预习情况:(预学单)
形式:先在小组内交流,后各组代表上台汇报。
(一)简介时代背景
1947年春天,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后,为挽救其垂死的统治,实行所谓的重点进攻;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兵力达到23万多人。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只有两万多人,因而敌军曾先后占领过我军主动放弃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所有县城。中国共产党疏散了延安的学校、医院、机关、居民。《珍贵的教科书》讲的就是当时,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小学生们坚持学习的故事。
(简介时代背景,目的是为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二)字词部分
(三)我的视角
过渡:同学们预习的真不错!课本是很普通的东西,年年都有崭新的课本发给大家,可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一捆教科书写下一段动人的故事,无声地述说着“珍贵”的原因。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去品读这个故事。
四、整体感知,深入理解: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你从课文哪些内容中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
提示:先自主学习,画出相关语句,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交流,相机指导,板书。
3、指名分段读课文,导学第一部分:
⑴理解“渴望”一词:(迫切地希望)
“我们”为什么这么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因为没有书,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⑵从哪一自然段可看出同学们学习条件艰苦,他们又是怎样顽强地坚持学习的?(出示课件图片)
思考:当时,同学们学习有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指名说。
板书:我们渴望有书
(3)怀着“渴望”得到书和听到有书以后的兴奋心情朗读3~7自然段。
4、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讲的是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7~11自然段)
⑴提问: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情况?带着什么语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危急情况,读出语气。)
⑵自己读第10自然段
①体会两处省略号的用法,进行讨论:
“快卧倒……”(表示说话声音被打断,因为当时情况非常紧急,非常危险,指导员的喊声刚出口,就被炸弹的爆炸声打断了。)
“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我”被炸伤昏迷后发生的事情。)
②指导朗读
(“快卧倒……”情况紧急,说话声音被打断,读时声音要快些。“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现自己头部受了伤。”省略了我昏迷后发生的事情。读时不要和下文连接太快,要稍适停顿。)
③找出指导员身负重伤的句子。
根据“趴”、“一动不动”、“完整无缺”、“压”、“染红”等词语,启发学生开展想象;想象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情景。体会张指导员用生命护书的崇高精神。
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希望是什么?
提问:张指导员醒来后,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引出第11自然段)
⑶师生接读第11自然段
①理解:“书……书……”省略号表示什么?(说话断断续续)
②引导学生想象张指导员因为伤势过重,生命垂危,没有力气,说话断断续续的语气,指导朗读,并想象张指导员要说的话的内容,补充完整。
③“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前两个表示指导员伤势严重,说话断断续续,后一个表示话没有说完就牺牲了。)
④启发学生想象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补充完整,进行思想教育。
⑤指导朗读。
(根据省略号表示的不同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还要指导学生读出张指导员说话时微弱的但充满责任感的语气。)
过渡语:指导员的话充满了对下一代无限的关爱,生命即将逝去,担心的是书与下一代的学习,这书,这话语浸透了指导员的向往,我们要珍惜这一切。(课件出示)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总结提问:这篇课文为什么用“珍贵的教科书”做题目?引导学生回答:
①在艰苦条件下得到的书。
②书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党中央节省文件用纸而印制的。
③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
(从以上三方面体现出教科书的珍贵)。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珍贵的教科书啊!我们生活在今天的幸福年代,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课本呢?
说一说,小结出示:爱书读书以书为友快乐成长
六、课堂检测:(过关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2、填空:完无()()先()后()()人心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七、闯关作业:积累读书的名言、成语。
八、拓展阅读:语文天地“开卷有益”《书本里的蚂蚁》。
板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
我们渴望有书
毛主席关怀印出书
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
篇15: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保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3、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的困难和张指导远射申报户数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13个生字,积累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当新学期来临,每当我们手捧崭新的课本,你们的心情一定是既兴奋又激动的。是啊,一本本教科书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多大的便利。然而,在解放前,在险恶的战争环境里,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不容易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流血牺牲。那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学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就知道了!
学生齐读课题。
二、释题质疑。
1.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2.归纳学生的问题:
(1)为什么称教科书是珍贵的?
(2)文章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
三、介绍时代背景(学生交流汇报)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在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一捆教科书而英勇献身。
四、提出自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1.初读课文,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地方。
2.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读生字的字音。
(2)弄清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
(3)练习用生字组词。
3.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是讲下面内容的。
(1)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2)情况紧急,“我”和张指导员需要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3)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4)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五、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读下面的词语,要求读得准。(指名读)
环境代替顽强桌椅俯冲延安锅烟叨念艰苦卧倒
2.说出下面生字的部首。
替(曰)卧(臣、卜)凳(几)省(小)顽(页)
3.理解下面的词语。
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俯冲:以高速度猛地向下冲。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的。
完整无缺:十分完整,没有缺损。
叨念:轻声地、反复地说。
珍贵:十分宝贵。
激励:激发、鼓励。
六、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不懂的问题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2.再读课文,深入地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提高朗读能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学生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思考讨论,小组学习。
课件出示:
(1)延安小学的同学“顽强地坚持学习”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战争环境、条件艰苦)
(2)从哪些地方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完成下列表格:
第二句中的三个分句,每个分句都是。
(3)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课件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A: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要让学生体会出:一方面说明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突出无书的困难,因此大家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另一方面,在大家十分渴望教科书时,张指导员告诉大家有书的好消息,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B:“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出: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亲自关怀,是党中央用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出来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延安小学学生的关心。用“没有……就……”连接的。前半句讲的是困难,后半句讲的是克服困难的办法。
写这些困难一方面表现了延安小学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一方面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4)体会重点句第3句的意思
课件出示:“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对比出示以下两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比较课文中这样写好在哪?强调最困难的是没有书,为下文突出渴望得到教科书作铺垫。
3.总结第1自然段的段意。
讨论明确:这段主要写延安小学学习条件艰苦,师生渴望得到一本珍贵的教科书。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
1.课件出示思考题:
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渴望得到一本教科书?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3.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语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的心情。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练习用因果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有一本教科书!
①(所以)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所以)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地(跳起来)。
④(所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5.再次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还要注意本段四个感叹号在表达人物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6.归纳、总结第2-6自然段的段意。
(同学们听到有教科书的消息异常高兴,张指导员决定“我”去领书。)
四、学习第8-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主要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成几层?
2.讨论分层情况:
第一层(8)主要写“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高兴和急切的心情。
第二层(9-10)遇到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书而英勇牺牲。
第三层(11)张指导员的临终叮嘱一直鼓励“我”前进。
3.提问: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情况?带着什么语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危险情况,读出语气。)
4.体会第9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的用法。
(“快卧倒……”表示说话声音被打断。“我的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我被炸伤昏迷后发生的事情。)
5.找出指导员身负重伤的句子。
6.根据“趴”“一动也不动”“完整无缺”“压”“染红”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情景,体会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的崇高精神。
7.重点词语“完整无缺”的意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完整无缺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2)这捆书是怎样完整无缺的?
(3)这捆书为什么会压在张指导员身下?
(4)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希望是什么?
8.指导学生想象张指导员因为伤势过重,生命垂危,没有力气、说话断断续续的语气。想象张指导员说话的样子,练习朗读。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提问。
课文为什么用《珍贵的教科书》做题目?
(引导学生回答:
〈1〉当时条件艰苦
〈2〉在主席关怀下,党中央从印文件的纸里节省出来的印刷的
〈3〉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书来之不易,十分珍贵。)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第二自然段,学习这段话的写法,把“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的意思写具体。
板书设计:珍贵的教科书
盼书→取书→保护→激励
篇16:《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教科书”的“珍贵”为线索,记叙了1947年,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教科书,张指导员在取书的路上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歌颂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在他们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中我们会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远离战争,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学习时,一定要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或者,组织学生看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借此拉近彼此的距离。
课文真挚感人,这样的故事也很能吸引学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教学要在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读能力,课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感人故事,了解战争中坚持学习的困难,进而从内心深处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困难,体会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3、认识省略号及其用法。
四、教学准备
搜集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2、简介背景,营造氛围。
(二)、速读课文,审清题意
1、读题、解题。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主要“珍贵”在哪里?并勾画出“珍贵”含义的词句。
(三)、略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勾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扩展想像,理清故事情节
1、运用“读、画、议”的方法导学第一段。
(1)读一读,哪些词语的语气要加强?
(2)画一画,从哪看出来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3)议一议,“没有书”是“最困难的”,这和“珍贵”有什么联系吗?
(4)小结。
2、自学第二至六段,分角色朗读体会心情。
3、研读第七、八、九段。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语句。
(2)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4、研读第十段。
(1)导读:自由读,边读边想。读第一遍,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语言的词句;读第二遍,想像张指导员当时的思想;读第三遍,琢磨张指导员说话的语气,想像他没说完的话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语句,理解省略号的意思。
(3)师生讨论小结。
5、研读第十一段。
6、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1)思考:教科书的“珍贵”除了体现在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2)梳理课文叙事顺序。
(3)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作业:阅读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作品,交流感受。
板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
炮火连天盼
情况紧急取
敌机轰炸护
生命垂危望
篇17:《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4个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3、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月×日星期×第×节
一问题导入,简介背景
1、读课题,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简介故事背景。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理清顺序,重点感悟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你最受感动?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指导员为教科书而献身的可贵精神。
(1)、“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①“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②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好不好,为什么?
(2)、抓住张指导员临牺牲前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并指导读出感情。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月×日星期×第×节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并且重点学习了“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
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1-7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教科书的珍贵?
2、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体会。
(1)“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①“渴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
②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我们”当时盼书的迫切心情。
③把“渴望”换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为什么?
(2)“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
①“节省”是什么意思?
②党中央从文件重要不重要?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印书说明了什么?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激励”一词,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三、归纳小节,畅谈体会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总结提问题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珍贵的教科书作文
5.思维导图:教科书
6.鲁迅难倒了教科书
8.珍贵记叙文
9.珍贵近义词
10.教科书荀子劝学及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