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5以内的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5以内的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2024-08-24 08:08:4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y39352614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5以内的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5以内的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5以内的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篇1:5以内的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 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 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七、教学后记: 1 由于在幼儿园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和是5的加法。

2 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加法的具体含义。

篇2:第十二单元:加法5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教材第92页第1-5题)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8、7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这类加法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述计算思路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选其中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思考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谈话:昨天数学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1)分别出示两组题,学生独立计算,填写在书上。

(2)指名分组汇报答案。

(3)观察每组中的两道题,你发现什么?

(4)小结:我们在算每组中的下面一题时,可以按上面一题的思路来想。

2、练习十二第2题。

(1)课件出示题目,观察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每组要算3题)

(2)学生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书上。

(3)同桌交流计算时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3、练习十二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说说每辆车各应停在哪里?

(2)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

(3)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让车停好。

4、练习十二第4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4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5、完成第5题。

(1)师: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3:5以内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一、教学后记:1学生能够掌握5的减法,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具体落实减法中的具体含义。

2 学生能够很快算出结果,有一部分不能通过加法来计算减法的结果。

篇4: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及说明(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

谈话: 马老师家有棵橘子树,长着好多橘子,可甜了。今天,我带了一些来送给小朋友,喜欢吗?

出示5盘橘子,5个盘子里的橘子数分别是1、1、2、2、3。

谈话: 老师想把其中的2盘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师会送给我们班小朋友几个橘子?

生1: 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橘子。

生2: 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橘子。

指出: 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橘子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

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橘子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

介绍: 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 如果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橘子?算式怎么列?

如果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

小结: 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说明: 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亲切而自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 看图计算,初步应用

1. “想想做做”第1题。

(1) 观察画面--鸡妈妈一家。

提问: 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小鸡?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怎么列?

(2) 观察画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先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该怎样列算式?

2. “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先按顺序观察三幅图,再在小组里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图下的算式填完整,并进行交流。

[说明: 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到的画面情景,并适时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列式计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 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一年级有2个班级,二年级有2个班级,一共有4个班级;(2+2=4)

……

[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 独立计算,巩固认识

1. “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先看清算式,画一画,最后列出算式。

2. “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再组织交流。

3. “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连一连,再交流。

4. “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篇5:5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浇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3个同学在浇水,又走来2人,一共有5人。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上。

2、告诉学生,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3、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教学例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让学生明白图意,体会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计算。

三、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第1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第2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第4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一说再写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第5题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神;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天他们又来了。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挂图,弄清图意。从连续的两幅图中了解原来有5个同学浇花,走掉2人后,还剩下3人。

2、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对5 – 2 =3的含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5 – 2 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去想。

3、试一试。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3 –2 =1,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3 – 1 =2。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知识应用

1、第1题、第2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4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第5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2--5的加减法。

四、知识总结

五、能力检测:练习与检测

篇6: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15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教材第66页例题,完成第66-67页“想想做做”第1-6题)

课时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情意,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计算顺序,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具准备

2个红玩具、3个绿玩具和一个黄玩具。

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2、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写几?

二、教学新课

1、导入:小朋友算得真是快啊,看来以前的科知识学得非常好,有没有信心学好今天的新知识?一定会有的,看,老师已经准备奖品了,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

2、出示玩具:左3个右2个

老师带来了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老师带来了2个红玩具,3个绿玩具,一共有5个玩具。

用哪个算式表示?2+3

再出示一个黄色的。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玩具了?算式怎么列?

完成板书:2+3+1

3、谁会读这个算式?

这个算式好象和我们以前学的有点不一样,谁来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说明:

对了,象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

这个连加算中的2表示什么?3呢?1呢?

2+3+1表示把几个数合起来?哪三个数?

引导学生口述:2+3+1表示把2、3、1三个数合起来的意思。(指名说、小组互说)

4、那么这个算式怎么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谁能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计算方法说一遍?(指名说一说)

5、摆小棒说算式:

(1)左4、中3、右1

(2)左2、中5、右3

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2+2+2   1+4+3  5+1+3  4+4+2  3+1+5  6+3+1

7、小朋友学得真是不错,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愿不愿意帮我解决?

出示:8-3-1

谁知道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能摆学具的办法来说明它表示的意思吗?(学生操作,指名板演)

说明:原来8-3-1表示从8里面先去掉3再去掉1,还剩几?

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呢?

学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

指名说计算过程、小组互说。

像这样的题叫什么题呢?板书完成课题

8、直接说得数:6-3-1   8-2-4   9-1-7   10-3-3  7-2-3

9、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不管是连加还是连减我们一般都要先算前面两个数,不过,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还要非常的细心。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3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意思,再在书上写出相应的算式,然后指名汇报交流。

2、选得数。

3、完成第4题,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汇报交流时说说计算的想法。

4、小朋友也能来出几道连加连减题来考考大家吗?

指名出题请其他小朋友算,完成第5题。

5、思考题:□+□+□=6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全体学生一起总结。

篇7:5以内的加法(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痹诰咛迩榫持谐醪嚼斫饧臃ǖ暮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狈⒄钩醪降墓鄄臁⒗斫夂陀镅员泶锬芰Α*

3背醪窖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判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评: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碧富埃何颐窃谘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碧嵛剩涸跹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

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评: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重点,这里教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索,认识和理解加法,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余地,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绷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币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彼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评: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但教师并不急于将最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  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ヌ富埃盒《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书上填┑檬。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北冉希焊詹盼颐怯檬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翁)

[评:在“想想做做”第1、2、3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 “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夷!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

(3)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

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女孩一共是3个┡孩。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评: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空间,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发展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评]

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导入阶段,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探索阶段,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了新知,训练了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应用阶段,层次清楚,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总之,这节课始终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环节设计紧凑,过渡自然,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展开,把握了重点,尊重学生的实际,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达到了优化。

篇8:第十二单元:加法9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复习(二)(教材第98-99页第6-11题)

课时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

计算。

2、加深学生对生活里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数学意识。

3、用开放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巩固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2、出示

你知道这张图什么意思吗?怎样列算式呢?

这张图告诉我们什么?你会列算式吗?

小组相互说说图意,再写出算式,反馈: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二、进行练习

1、第6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信息的?

(2)在书上列式计算。

(3)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5=12

2、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写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3)追问:加的6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看的?

这题你这什么要用加法算?

3、第8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

(2)提问:“我们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你是怎样理解的?

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呢?

(3)独立看图思考图意,在小组中讨论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

(4)集体交流。

4、第9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图中的意思?

(2)指名汇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列式口答。

如学生提不全问题,可引导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

5、第10题。

(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6、第11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数一数每盒中各有几枝?

(2)讨论:有两盒是小明的是什么意思?

(3)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4)小明最多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9:和是7的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

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

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

电脑出示例2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四、小结与质疑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一、教学后: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6、7减几

篇10:第十二单元:加法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9加几(教材第86~87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

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

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

教学具准备

教师、学生:桃子的图片13张。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带着一个盒上街买桃(出示主题图)。在一个水果摊前,看到了又大又鲜的桃子,赶紧买了9个,装在盒子里。它继续往前走,看到另一个水果摊上的桃子更大更鲜,忍不住又买了4个。

2、提问:你能根据小猴买桃的故事提一个问题吗?(指名提问)

要求小猴一共了多少个桃子,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3、提示课题:9加几。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9+4。

(1)谈话: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3)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在学生交流时,及时肯定各种正确的算法,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揭示“凑十法”,并板书:

(4)比较: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思考,用多种方法算出了9+4=13。大家比较一下,刚才的算法中,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学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反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算法,为什么?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圈出10朵花,再看图填一填。

(2)交流后,提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说一说9+7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小猴搬方块时,也在算9加几,你知道它算的是9加几?它在计算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谈话:请小朋友按小猴的计算方法,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填好后,再指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看图圈出10根小棒,再把算式填完整。

提问:圈出10根小棒后旁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第1组算式,谈话:这两道题,你会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

(2)出示第2、3组算式,让学生独立算一算,比一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介绍推方块的游戏方法。

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交流各题的得数。

比较:请小朋友比一比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会计算哪些算式?

篇11:第十二单元:加法8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复习(一)(教材第97-98页第1-5题)

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回忆已学过的加法算

式,整理成加法表,帮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加法。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整理出系统的加法表。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第1题

(1)课件出示两幅图,看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指名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第一幅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思考过程。

第二幅图:出示两个不同的算式4+7=11和7+4=11

(4)小结:像计算9+5这样的题目时,得数超过10,我们可以用“凑十法”凑满10后再算。像第二幅图,在用加法算一共有多少个时,我们可以交换一下位置,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2、加法表

(1)课件出示加法表图。

(2)竖着读一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吗?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斜着看呢?

(3)小组讨论、找规律、填算式:

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横着看:第二个加数不变,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斜着看:两个加数都从大到小排列。

(4)汇报交流。

(5)背加法表。

二、进行练习

1、第3题。

(1)把得数是11、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一说。

(2)两人一组,一人指加法表中的算式,一人直接说出结果。

(3)交换进行练习。

2、第4题。

(1)出示题目后先说一说每组中左右两边算式的关系。

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2)学生在书上根据第一题,再写出其它得数一样的算式。

3、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汇报交流,针对错误的题说说计算方法。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12:第十二单元:加法7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教材第96页第1-4题)

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6、5、4、3、2加几。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选其中的一两道说说计算的想法。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三组题,学生在书上算出每组题的得数。

(2)比较每组中两道加法算式,看看有什么联系。

2、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情境图。

(2)请两个学生进行示范,介绍游戏方法。

(2)组织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按顺序报题,一人说得数。

注意点:练习前,要让两个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

3、完成第3题。

(1)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汇报答案,统计做对做错的情况。

(3)请做错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4)订正做错的题目。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分别有几人?

(2)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4)出示第二个问题:拍球的和打乒乓的一共有多少人?

(5)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6)让学生思考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7)汇报交流,指名进行列式计算。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13:第十二单元:加法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教材第88页第1-4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述计算思路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9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选其中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思考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谈话:昨天数学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在书上的方框中填写思考过程。

(2)小组交流汇报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对“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进行整理。

(4)小结:我们在算9加几时,可以先把9凑成10,再算10加几比较容易。

2、练习十一第2题。

(1)课件出示题目,观察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每组要算4题)

(2)学生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书上。

(3)同桌交流计算时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3、练习十一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活动:让两个学生撑起双手,摆出“洞”的姿势,并做裁判。其他同学手拿卡片钻洞,并用9加卡片上的数。正确说出得数的,可以顺利通过,说错的可以重来。

(3)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4、练习十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4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5以内的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认识符号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2.小数加减法5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3.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10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4.连加、连减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5.《船长》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6.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集体备课5以内数的加法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7.第四课时:5的乘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8.《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9.第九单元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10.7的减法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下载word文档
《5以内的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