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四》语文教学教案
“aeonio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语文天地四》语文教学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语文天地四》语文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语文天地四》教学教案
《语文天地四》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区别形近字
此题是比较形近字组词语的练习。需要注意的是:
1 先比较形近字的字音,字形的区别,再组词语,在运用中区别。
2 组词语时,鼓励一词多组。
例:密 亲密 保密 密集
蜜 蜜蜂 蜜糖 甜蜜
飘 飘带 飘动 飘落
漂 漂流 漂浮。读piao时指漂白。读piao时指漂亮。
坐 座位 坐机 宝座
底 锅底 月底 海底
低 低头 降低 低烧
二、抄写词语
此题的目的是积累词语,练习把字写端正。可先读一读,说说那些字音容易读错;接着说说每个字的意思;然后找找那些字容易写错;再工工整整的抄下来。
易读错的字:成熟热情好客唉声叹气淳朴
易写错的字:蒸(13画,四点底上还有一小横);醒(左边不是西字,里边还有一小横是酋);岭(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辛(最后一短横,中间一长横);声(上边是示字,不是土字)
还可鼓励学生再摘抄一些词语:民族小孔小镇早晨介绍工具油菜决心长江百售
三、词语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词语和正确的进行词语搭配。补充词语可按以下层次训练:
(1)审题,明确要求。
(2)指导方法,前面的叠词是修饰后面的词语的,应在横线上填名词。
(3)试着独立完成练习。填完后想一想,填上的词语和前面的词语搭配是否合适。
(4)全班交流。应鼓励发散,说出不同答案。
(5)开展填词语的'抢答活动。学生出叠词,其他学生抢答,把词语补充完整。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汇。
四、读对韵歌
注释:大漠指沙漠。孤烟直:孤伶伶的炊烟笔直的升上天空。长河:指黄河。
补充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五、体会动词。
1 钻漂荡漾既写出小船在小河上悄然划过的样子,船驶远后,小船飘荡,更衬托出小镇早晨的恬静;
2 低弯鸣唱欢笑朗读时要读出怜爱之情。
先自读,再交流体会,然后练习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可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读背古诗
《敕勒歌》比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己大体读明白,但要注意古诗中生字比较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解决。
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读了这首诗,可启发学生:你能不能想象出北方草原的风景?和学过的描写江南风光的额诗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自读课外短文
教师先不要指导,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自答,让学生自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归纳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抓住每段要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变化,要鼓励学生的不同表达。最后练习路的变化(羊肠小路黄土公路柏油马路)。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路越修越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
生字:轧(ya).
第三课时
一、综合实践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提前布置,使每个同学思想上都有准备。
2 选择大家都想了解的地点,是每个同学都有话可说。
3 同学都可随时提问,使大家真正交流起来。
4 采访结束后,归纳刚才提的问题,那些问题与主题无关,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怎样采访,提问题。
5 告诉学生在采访中注意采访的态度和语言的修养。
口述时要注意三点:(1)说出你采访的景物,采访的对象。(2)讲讲它过去的样子。在口述时要寓抒情于见闻与联想之中。
二、金钥匙学习一些朗读的技巧
可指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课外,说说自己朗读的体会。还可以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三、自检
通过自检,引导学生总结前一段的学习情况,鼓励大家向好的同学学习,多积累语言。
教学后记:
学生对对仗歌很感兴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意思,但对这种对仗理解的不够好,弄不明白什么是对仗,我在讲的时候,也感觉不知怎么解释才好,只有举很多例子来讲,但效果仍不太好。
篇2:《语文天地四》语文教学教案
《语文天地四》语文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3、通过习作练习,体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含义,分享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活页卡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写摘录笔记)
二、讨论班级上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体会。
三、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四、出示活页卡
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六、读一读
1自由读一读。
2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板书:柚子树下)
二、自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交流自读情况
四、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
1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
5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五、齐读。
六、小练笔: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七、作业: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五、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
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2、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
三、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笔下生花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篇3:语文天地四--家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读一读第一行词,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树”字)
2、读一读第二行词,这些词和句子有什么特点?(都有“幸福”这个词。)
3、我们学的许多字都可以组成词,几个词一起可以组成句子。
二、照样子说一说
1、读书上的句子。
2、出示句子: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也爱-------。
(1)说出横线上应填的内容。
(2)老师和同学怎么爱我,我又是怎么爱老师和同学的?
3、仿照前两组句子,说说后两组句子可以填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挥,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三、连一连,仿造例子说一说
1、读词语
2、树林是谁的家?(小鸟)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3、照样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4、全班交流。(答案可以多选。比如学校可以是我们的家,也可以是小学生的家。)
四、用“家”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
1、出示“家”,指名读。
2、你能用“家”组什么词?组得越多越好。
3、出示蜗牛图,把学生组的词尽可能写在蜗牛上。
五、画一张全家像,并与下面的词语连线。
1、认识词语:爸爸、妈妈、我、爷爷、奶奶、哥哥、妹妹等。
2、连线。
3、小组互相说,家里都有谁?每个人长什么样?
4、展示。
六、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
1、丁丁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家,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2、出示小黑板。(题目)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到前面说给大家听。
七、听老师读一读《给小鸟安家》
1、谈话导入。
2、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丁丁会对小鸟说什么?小鸟会对丁丁说什么?丁丁为什么要给小鸟安家?
3、指导朗读,采取各种形式读。
4、小结:你们喜欢丁丁吗?喜欢他什么?你想为小鸟做点什么?
八、读一读下列词语,说一说爸爸、妈妈的职业。
1、老师带读词语。
2、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3、认识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职业。
4、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劳动者,要为他们感到骄傲。
九、“金钥匙”部分。
1、指导看图:丁丁的家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丁丁有话想和大家说,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范读)
3、回家把丁丁说的话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请他们和你一起读书,好吗?
[语文天地四--家 教案教学设计]
篇4:《语文天地六》教学设计之四 教案教学设计
尚利君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
2、写摘抄笔记
3、读成语、名言
体会持之以恒、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你还收集了哪些?
二、阅读
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复述文章的大意,同学评价。
三、巩固复习。
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
参谋(mào móu )
琢磨(zhuó zuó)
秦俑(yōnɡ yǒnɡ)
2 选词填空。
采用采取采纳
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
罗斯福()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
我们的书本是()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
歌颂赞扬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了伟大的祖国。
游客禁不住()江南秀美的风光。
诚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
更多请浏览八佰教育网 www.800edu.net
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
1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我的发言是
2 开卷有益中的文章,我最喜欢因为
3 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编造,因为
二、金钥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
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车上陈列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加,不间断地把自己的重复的邮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
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
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
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三课时(大显身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举行邮票展示会,这节我们继续举办邮票展示会
二、学生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
三、仿写《大龙邮票》写上说明的文字。
第四、五课时
(习作略)
[《语文天地六》教学设计之四 教案教学设计]
篇5:语文天地四--学习朗读(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区别形近字
此题是比较形近字组词语的练习。需要注意的是:
1 先比较形近字的字音,字形的区别,再组词语,在运用中区别。
2 组词语时,鼓励一词多组。
例:密 亲密 保密 密集 / 蜜 蜜蜂 蜜糖 甜蜜
飘 飘带 飘动 飘落 / 漂 漂流 漂浮。读piao时指漂白。读piao时指漂亮。
坐 座位 坐机 宝座 / 底 锅底 月底 海底
低 低头 降低 低烧
二、抄写词语
此题的目的是积累词语,练习把字写端正。可先读一读,说说那些字音容易读错;接着说说每个字的意思;然后找找那些字容易写错;再工工整整的抄下来。
易读错的字:成熟热情好客唉声叹气淳朴
易写错的字:蒸(13画,四点底上还有一小横);醒(左边不是西字,里边还有一小横是“酋”);岭(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辛(最后一短横,中间一长横);声(上边是示字,不是土字)
还可鼓励学生再摘抄一些词语:民族小孔小镇早晨介绍工具油菜决心长江百售
三、词语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词语和正确的进行词语搭配。补充词语可按以下层次训练:
(1)审题,明确要求。
(2)指导方法,前面的叠词是修饰后面的词语的,应在横线上填名词。
(3)试着独立完成练习。填完后想一想,填上的词语和前面的词语搭配是否合适。
(4)全班交流。应鼓励发散,说出不同答案。
(5)开展填词语的抢答活动。学生出叠词,其他学生抢答,把词语补充完整。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汇。
四、读对韵歌
注释:大漠指沙漠。孤烟直:孤伶伶的炊烟笔直的升上天空。长河:指黄河。补充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五、体会动词。
1 钻漂荡漾既写出小船在小河上悄然划过的样子,船驶远后,小船飘荡,更衬托出小镇早晨的恬静;
2 低弯鸣唱欢笑朗读时要读出怜爱之情。
先自读,再交流体会,然后练习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可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读背古诗
《敕勒歌》比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己大体读明白,但要注意古诗中生字比较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
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读了这首诗,可启发学生:你能不能想象出北方草原的风景?和学过的描写江南风光的额诗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自读课外短文
教师先不要指导,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自答,让学生自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归纳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抓住每段要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变化,要鼓励学生的不同表达。最后练习路的变化(羊肠小路--黄土公路--柏油马路)。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路越修越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 生字:轧(ya).
第三课时
一、综合实践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提前布置,使每个同学思想上都有准备。
2 选择大家都想了解的地点,是每个同学都有话可说。
3 同学都可随时提问,使大家真正交流起来。
4 采访结束后,归纳刚才提的问题,那些问题与主题无关,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怎样采访,提问题。
5 告诉学生在采访中注意采访的态度和语言的修养。
口述时要注意三点:(1)说出你采访的景物,采访的对象。(2)讲讲它过去的样子。在口述时要寓抒情于见闻与联想之中。
二、金钥匙学习一些朗读的技巧
可指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课外,说说自己朗读的体会。还可以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三、自检
通过自检,引导学生总结前一段的学习情况,鼓励大家向好的同学学习,多积累语言。
课后小结:
[语文天地四--学习朗读(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下册语文天地四--认识植物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抄写整体认读音节,知道可用拼音代不会写的字。练习用词造句,练习问答句。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想一想、填一填。
王+元=玩 立+日= 走+干= 门+日=
二.学习新课:
1.抄写整体认读音节 zi ci si zhi chi shi ri
要求:先读,在抄写。
2.选词造句。
热闹 光明 赶快 高兴 童话 暖和 音乐 口渴
(1) 先读一读。
(2) 学生选一个词语造句后组内交流。
(3) 选举代表班上交流。
(4) 有基础的学生写在本上。
3.练习询问和回答
外面有什么声音? 。
外面是什么样的? 。
? 。
方法:同桌练习问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然后在班上交流。
师引导学生观察问话后面用“?”,回答完了用“。”。学生连写一写。
三.课堂总结:根据学生做题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童话:我喜欢听童话故事。
第六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通过看图认识植物的几个主要部分,继续学习在阅读时想象,用手势配合朗读。
观察种子发芽经过,写观察记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用“高兴”说一句话。
二.自读诗歌并了解一些有关植物的知识。
1. 学生字读诗歌。
2. 说一说“唱不完的歌”,后面应当是什么?
3. 观察图了解植物的一般知识。认识 根 茎(藤)叶 花 果实(西瓜) 种子(瓜子)
三.学习加动作朗诵。
1. 朗诵“老树的故事”,边读边加动作。
2. 指名到前面表演。
3. 练习给前几篇要求背诵的课文加动作。
四.综合活动:种植种子并写观察记录。
日期 活动 变化
要求学生天天观察,没有变化的可以不记,有变化在记。
活动总结: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一首唱不完的歌
根 茎(藤)叶 花 果实(西瓜) 种子(瓜子)
教学回顾:
[下册语文天地四--认识植物 教案教学设计]
篇7: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语文天地四咏柳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语文天地四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背《咏柳》;
2.办展板:“树林”;
3.读《记住》;
4.练习写字;
5.完成“自检”。
教学过程:
一、读、背《咏柳》
1.同学们你所认识柳树吗?发现了什么?
2.春天多么美丽,春风多么神奇,请读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咏柳》;
3.说一说你的理解;
4.自己背一背。
二、读《记住》
1.自己读、读通:独立识字,互相学字;
2.同桌读、读好:把自己读的最好的'诗句读给同桌听;
3.说一说:人和树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办展板:“树林”
1.用淡绿色的纸剪一片叶子的形状;
2.在叶子上写上树的功劳,可以用儿歌的形式;
3.讨论展板的题目,如:“树是人类的朋友”,“树是地球的宝贵财富”等;
4.学生自己把写了字的树叶贴在板报上;
5.个人和集体评议。
四、学习揣摩字形
1.描一描田字格中的“木”“林”“森”;
2.想一想怎样写好看?
3.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4.在生字本上写几个词如“欣赏”“感谢”“陪伴”评议谁写得内容好看,为什么?
五、自检 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改掉一个坏习惯。
1.请帮助自己的人一起来评议。
2.把自检的结果写在日记里。
篇8: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摘录笔记,积累带“手”的成语。
2、实践初显身手,阅读〈〈手指〉〉,体会手指的用途。
3、习作。
教学重点:
通过积累,了解更多关于手的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审题、会分析作文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交流你这一单元的摘录笔记。
3、指导学生在笔记中加入适当的插图。
二、读读成语
1、观察一下成语的特点。
2、你理解他们中的那些词?
3、选你理解的词语造句。
4、你还知道哪些带“手”字的成语。
三、初显身手
1、分小组,选择一种有趣的游戏。
2、合作完成游戏,另选一个有条理地记录下游戏的过程。
3、组员共同思考,用简单的、准确的词语概括每一步。
第二课时
一、学习金钥匙的内容。
1、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记下不懂得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这些都是做批注笔记。
2、回忆这一单元此方法的运用过程。
二、用批注的方法学习“手指”
1、读文,用批注的方法自学。
2、交流学习体会。
3、朗读好词佳句。
4、这篇短文让你懂得了什么?
三、排演课本剧
要求:以短文为依据,进行再创造,形式不限。
五、收集更多有关手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审题
*―――的手
*想象作文:五指兄弟
二、分析题目
题目一:
1、可补的题目范围很多。
2、思路。
题目二:
想象兄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这件事的经过是什么?这件事让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
注意:想象要合理,要蕴涵一定的道理。
三、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的手
选定题目――描述手的特点――选择事例加以说明――总结手的特点
*想象作文:五指兄弟
想象兄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这件事的经过是什么?这件事让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
篇9: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续写诗歌。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DD《谁说没有规则》。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 (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 (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1、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
2、布置活动,课后延伸。 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得多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我的做法是以读促讲,让学生通过读来充分感知诗歌的内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材料,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为仿写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氛围,努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首小诗通俗易懂,我采取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小节学习,创设“读DD议DD创DD评”的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布置后续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让学生互评互学,互相监督,通过竞赛评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0: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
语文天地四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
1.读背《咏柳》;
2.办展板:树林;
3.读《记住》;
4.练习写字;
5.完成自检。
教学过程 :
一、读、背《咏柳》
1.同学们你所认识柳树吗?发现了什么?
2.春天多么美丽,春风多么神奇,请读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咏柳》;
3.说一说你的理解;
4.自己背一背。
二、读《记住》
1.自己读、读通:独立识字,互相学字;
2.同桌读、读好:把自己读的最好的诗句读给同桌听;
3.说一说:人和树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办展板:树林
1.用淡绿色的纸剪一片叶子的形状;
2.在叶子上写上树的功劳,可以用儿歌的形式;
3.讨论展板的`题目,如:树是人类的朋友,树是地球的宝贵财富等;
4.学生自己把写了字的树叶贴在板报上;
5.个人和集体评议。
四、学习揣摩字形
1.描一描田字格中的木林森;
2.想一想怎样写好看?
3.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4.在生字本上写几个词如欣赏感谢陪伴评议谁写得内容好看,为什么?
五、自检
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改掉一个坏习惯。
1.请帮助自己的人一起来评议。
2.把自检的结果写在日记里。
篇11:《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练习习作。
教学重点:
进行字词、句子的积累。
教学难点:
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法学法:
讲授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继续指导学生做摘录笔记的方法。
观察词语的特点。
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类型积累。
根据不同的类型积累词语
二、读一读。
初显身手。
小组合作玩游戏“传口令”。
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三、制定规则。
依照规则重新做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感悟规则的好处。
四、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诺言》。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1.什么事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2.分角色读对话。
3.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4.交流笔记。
5.拓展练习。
6.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二、习作。
1.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2.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那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3.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注意:(1)观察游戏的过程。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
(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第三课时
一、习作训练
【习作要求】
国有国法,家有家法,有了规则,遵守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的生活,选择以下一种情况写一写。
在规则面前,我……
为你喜欢的游戏写玩法说明和游戏规则。
二、导入习作主题。
本单元的学习中围绕的'主题是什么?(规则),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写规则。
三、引领审题,打开思路。
指名说说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规则,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在规则面前,你是怎么做的?你见过哪些规则?
指导构思,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全班讨论。
四、完成习作。
教师点评。
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学生开始习作。
修改习作。
誊抄习作。
篇12:《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一篇神话故事,写了九色鹿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一个落水者,却被落水者出卖,最后忘恩负义受到惩罚的故事,赞扬了九色鹿救助别人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谴责了落水者忘恩负义的可耻行径。
语文天地中围绕着真诚设计了测测你的真诚度和写一篇文章赞美别人或感激别人或劝告别人等。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通过读懂课文,体会其中人物的不同品质,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懂得真诚这一品质对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3、能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赞美别人或感激劝告他人。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九色鹿 真诚
舍身救人 不求回报 是人最可贵的品质
落水者:恩将仇报 忘恩负义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有关真诚的课文,真诚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能发生着真诚或不真诚的事情。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虽然浅显易懂,但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回答。
3、检查生字词。
三、细读课文,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谈出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分别代表哪一类人?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行为?
2、小组整理答案。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分别对九色鹿和落水者进行评价,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说明。
4、写一写:这骗课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测测自己的真诚度。
1、招待客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承认错误时真诚敷衍虚假
赞美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感谢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劝告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2、怀着真诚的态度来填写。
3、思考:真诚对于生活的影响。
4、讨论并交流。
5、辩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真诚吗?
谈出自己的观点,有根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教师总结发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人和事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赞美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感激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的劝告他们?请回忆一下,选择自己想写的一个方面构思。
二、写作指导:
如果选择的是要真诚地赞美一个人。
1、要想一想你要赞美他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
2、选择怎样的事例去赞美他?
3、这件事情如何写具体、写感人呢?
这是写作的重点,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情当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进行细致的刻画。
对话描写要注意不同的语言形式,避免重复单调。
4、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力求体现简洁明了,采用别具心裁的开头和结尾形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注意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起题目的方法多种多样:点明中心式以事件为题
以一件特殊的事物为题含蓄式等等
三、构思自己的作文,小组讨论交流。
四、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从本文的教学重点出发,从内容到思想,渗透优秀的品质教育。领悟做人的道理。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事情写具体,这是教学的重点。
作业设计
1、继续完成本次的大作文。
2、完成《九色鹿》的部分练习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篇13: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
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定好游戏的`规则。
可以按照以下的形式
二、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金银铜铁 倾盆大雨 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 双喜临门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无三日晴 水边人家 两个胖子睡一头 戈壁滩
三、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四、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五、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 底捞月 语重心 暖花开 金石为
官许愿 难能可 春白雪 人才济 征北战
五湖四 诛笔伐 一步登 津有味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六、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渗透园艺文化,拓展思维,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简介趵突泉。
二、自由朗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学习课文。
第1自然段。
齐读本段。
“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这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引起下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地进行描述。
讲读第2自然段。
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洁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
讲读第3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下面写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画出有关的词语。
…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画出来。
(3)讲读第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指名朗读本段。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这几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三、自由读。
(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四、金钥匙。
学生读一读文中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讨论交流怎样有效准确地查找资料。
五、自检。
回忆自己是如何做摘录笔记的。
针对“自检”中的栏目,对照一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说一说以后应该怎样做?
篇14: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佳句,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2、背诵古诗,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3、学习“开卷有益”,练习“笔下生花”。
重点难点:
1、积累一定数量的字词和句子。
2、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练习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二、我的摘录笔记。
1、讨论交流学习摘录笔记的体会。
2、齐读摘录的词句。
三、体会句子的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摘录笔记中的句子读一读。
2、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句子表达的感情。
四、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说说谚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3、简介这两个民族,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读一读,背一背。
1、范读古诗。
2、小组内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
4、交流古诗意思。
5、试背古诗
三、自读课文《做客喀什》
1、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四、畅所欲言
1、聊一聊各个民族
2、介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或活动。
五、金钥匙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习作要求
三、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习作
六、作业
1、完成习作。
2、背诵两句谚语。
篇15:《语文天地四》的教学设计
最新《语文天地四》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体会劳动的意义,学习农民的勤劳品质。
3、完成“笔下生花”习作。
重点难点:
1、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体会劳动的意义,学习农民的勤劳品质。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练习法
小左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二、讨论
谈谈上学期做摘录笔记的体会。
三、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四、出示活页卡
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4.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抄写
1、抄写《落花生》第一自然段。
2、体会“居然”所表达的情感。
3、把“居然”换成“果然”或“当然”试一试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说你的体会。
六、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一读。
2.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 [板书] 柚子树下
二、自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主要写了什么。
2、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交流自读情况
四、自由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1、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此时,我又有怎样的收获??
5、小练笔: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下时,会和柚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五、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六、作业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 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味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四、畅所欲言
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凡。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1、读一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说一说他们有什么收获。
2、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收获。先小组讨论交流,后推选代表在班内说一说。
3、师生谈感受。
五、笔下生花。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 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5
篇16:三年级《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3、通过习作练习,体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含义,分享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活页卡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写摘录笔记)
二、讨论班级上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体会。
三、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四、出示活页卡
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六、读一读
1自由读一读。
2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板书:柚子树下)
二、自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交流自读情况
四、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
1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
5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五、齐读。
六、小练笔: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七、作业: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五、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
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2、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凡,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
三、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笔下生花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篇17:语文天地十教学教案
语文天地十教学教案
预习提示:
查阅资料,了解“路”的多种含义。
读背与“路”有关的名言。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警句
2、“畅所欲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3、“开卷有益”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4、“金钥匙”促成阅读习惯的养成。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完成积累,“畅所欲言”“金钥匙”
教学过程:
一:抄书比赛
1、全班限定时间开展书写比赛
2、请写得又快又好的谈经验
3、把好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二:读一读
1、先让学生读熟这句话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背诵
4、鼓励课后继续搜集有关路的名言警句
三:畅所欲言
1、联系实际谈自己认识的更多的路
2、在你知道的路中,你最愿意探索的是一条什么路?
3、为什么?
四:金钥匙
养成阅读习惯的三条基本要求:
一是:每天阅读的数量必须保证,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二是:边读边记,养成作批注的习惯
三是: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读课文,体会“路”的灵位一层含义-----人生之路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习文章按时间顺序记述重点事件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 交流读书体会和感想
2. 默读深思:邓稼先的人生之路
3.(哪一年干什么?怎么干?)
4. 再次读课文,讨论:你觉得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5. 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按时间顺序选重点事件写人的方法
6. 小练笔《我的成长经历》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要勇于实践,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题目什么意思?
2. 看了题目之后你有哪些疑问?
二:深入学习
1、学生熟读古文
2、对照译文,感知古文
3. 小组讨论,故事中蕴涵着怎样与路有关的深刻道理?
4. 再读课文,思考
5. 富和尚为什么惭愧?
6. 富和尚和穷和尚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7. 鼓励课后自愿搜集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读一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课后检测:
默写有关“路”的名言或谚语。
小练笔《我的成长经历》。 第四课时
审题
出示“笔下生花”,了解内容。
明确要求。
分小组汇报材料。
1、《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要求:(1)以写人写事为主。
(2)材料要独特。
(3)要叙述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要写清自己的感受。
2调查路的变迁,绘一张家乡的道路交通图。
指导习作
注意点题,点明中心。
共同提供好词句。
生习作,师辅导。
评改部分习作
欣赏佳作。
共同修改病文。
习作抄正。
作业
抄写习作。
篇18: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畅所欲言,谈体会。
2.初显身手,学创作,在对比临写中体会书法作品的无穷魅力。
3.对对子比赛,积累语言,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重难点、关键:
1、体会古人在遗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
2、在想象吟泳中体会文字的无穷韵味。
教具准备:
书法作品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
1.生读读想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1)生读一读,简单交流词语的意思。
(2)想一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3)引导生交流自己当时的感受: 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积累,在生活中多观察感悟。
二、初显身手
1.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
2.师归纳介绍欣赏钢笔书法的方法,指导学生从字的`形态、意境和气势去观察、感悟和体味。
3.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组织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
三、作业设计:
总结自己在这次书法赛中的表现,认真选择字帖,完成一幅钢笔书法作品。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介绍与对联有关的趣事。
2.揭题:对对子。
二、生练习,找规律
1.师出示:
(1)杨柳岸:__村。(杏花)
(2)明月松间照,___石上__。(清泉流)
2.生作答,并诵读对联,在感受文字的节奏韵律的同时,找寻对对子的方法。
3.生练习,快速答题: 鸟归沙有迹,_____。(帆过水无痕) 山间明月,______。(海上日出) 白马秋风塞上,______。(杏花春雨江南)。 黄菊倚风村酒熟,_______。(紫门临水稻花香)
三、举行对对子擂台赛
1.生交流诵读自己收集到的对子。
2.师出示简单对子,由生试对: 冬去山明水秀,撸撸撸撸撸?。(春来鸟语花香) 爆竹传笑语,_______。(腊梅吐幽香) 春回大地,______。(福满人间) 天增岁月人增寿,________。(春满人间福满门)
四、总结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
五、作业设计收集古诗词中的对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 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 山穷水复疑无路,_______。 欲穷千里目,_______。
篇19: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悟)
【《语文天地四》语文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4.语文四单元教案
5.语文园地四教案
6.《语文天地十五》
7.《语文天地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