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2《嘹亮歌声》教案、孙青芸
“手在键盘弹钢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2《嘹亮歌声》教案、孙青芸,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2《嘹亮歌声》教案、孙青芸,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2《嘹亮歌声》教案、孙青芸
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2《嘹亮歌声》教案、孙青芸
嘹亮歌声 教 学 目 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 活动与练习(一) 教学重难点: 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等。 教学过程: 一、精彩2分钟展示: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课: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 (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 (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 (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 (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三、创编: 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 (这首歌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歌《草原上》) ⑵全班学生齐唱。 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 ⑷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1)隔两小节进入; (2)隔一小节进入。 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四、教学小结。 下课,礼式。篇2:三年级音乐第三单元2、《摇船调》教案、孙青芸
三年级音乐第三单元2、《摇船调》教案、孙青芸
第二课时《摇船调》 教 学 目 标: 1.演唱《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重难点: 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等。 一、教学过程: 精彩2分钟展示:学生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生评价,师总结。 师生问好。 1、 欣赏《木偶的步态舞》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乐曲正以此描绘一个红眼黑面、毛发耸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2、学唱歌曲: 1、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二、创编: 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三、小结: 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 下课、音乐课礼式。篇3: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1《我是小音乐家》教案、孙青芸
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1《我是小音乐家》教案、孙青芸
我是小音乐家 教 学 目 标: 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2. 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等。 一、教学过程: 精彩2分钟展示:教师总结,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想? 2.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 (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 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 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 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 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 10、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 三、创编歌词: 1、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2、分小组展示,进行表扬。 四、小结: 下课,礼式。篇4:三年级音乐第五单元2《小小羊儿要回家》教案、孙青芸
三年级音乐第五单元2《小小羊儿要回家》教案、孙青芸
小小羊儿要回家 教 学 目 标: 1.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 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精彩2分钟展示,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课; 1.歌名导入。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生大胆回答,师生探讨。 2.聆听范唱二遍。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 3.学唱曲调: (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 (3)新授全音符。 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 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复习《剪羊毛》。 (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 。结合歌曲的意境,讲述 在本歌中的作用。还可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 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宜采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并进行分别试唱试奏,尊重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给予鼓励。 三、创编: 1、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这一环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如道具、伴奏等,学生要什么尽量服务好,但不是去“发号施令”、“指责”。 2、各小组展示,进行表扬。 四、小结: 下课,礼式。篇5:三年级下学期音乐第一单元1《嘀哩嘀哩》教案、孙青芸
三年级下学期音乐第一单元1《嘀哩嘀哩》教案、孙青芸
《嘀哩嘀哩》一、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
'春'的意境,并开展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2、引导学生以轻快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以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歌曲《嘀哩嘀哩》创编歌词、律动。
三、教学重点:
X XX XXO XX XOO XX XX XO X-‖这一乐句。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嘀哩哩嘀哩哩
四、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磁带、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精彩2分钟展示。师生问好。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季。
3、出示课件:春来了
师:看,春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很美…
二.学习歌曲:
1.师: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复苏,花红了,树绿了,太美了。你们喜欢春天吗?那咱们用心去看,去感受。春天,其实就在咱们每个小朋友的眼睛里,一起来听听看看吧!
2、师放录音范唱,学生欣赏。生听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和头。
3、讲解歌曲的调号,拍号。让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一些乐理知识。
讲解本节课的新知识:16分音符的时值。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学习曲调;:
①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学生分段演唱,逐段指导,纠正易错的地方。
②全体演唱一遍。
③男女分段唱,拍手并根据节奏、强弱即兴伴奏。
④全体演唱,自创动作,边唱边跳。
三.创编歌曲《找四季》
1.师;:一年有四个季节,咱们光找了“春天”其它的季节该说咱偏心眼儿了,那咱们帮其它三个季节“夏、秋、冬”也找找好吗?
2.根据第一段歌词进行创编。
出示课件:《嘀哩嘀哩》第一段歌词。
3.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创编出有关“夏、秋、冬”任意一季相关的歌词,并能形象的反映出该季的特点。
4.展示小组创编结果。
5.小组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起名为《找四季歌》
6.提出表扬,颁发“小小创作奖”。
四、教师放音乐,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
五、小结;:
下课,音乐课礼式。
MSN(中国大学网)
篇6:三年级音乐第三单元1、《一支短笛轻轻吹》教案、孙青芸
三年级音乐第三单元1、《一支短笛轻轻吹》教案、孙青芸
第一课时《一支短笛轻轻吹》 教 学 目标: 1.演唱《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3. 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等。 一、教学过程: 精彩2分钟展示:学生猜谜语,学生自由讨论。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欣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听一首关于猜谜语的歌曲《猜调》。《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1.聆听《猜调》。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2.再听《猜调》。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3.复听《猜调》。 4.分析乐曲: 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三、学习歌曲: 同学们欣赏了《猜调》,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首歌曲,歌曲写了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 1、初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回答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 要求:听听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3、乐理知识: 反复记号: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4.学唱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跟唱简谱3至5遍。 2、教师弹琴,学生用啦模唱、尔后填唱歌词第一段。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分小组演唱,看看哪一组演唱的好。 四、创编: 1、分小组讨论。 2、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者舞蹈。 3、各小组展示,打分。 五、小结: 下课,音乐课礼式。篇7:三年级下学期音乐第二单元1《 顽皮的杜鹃》教案、孙青芸
三年级下学期音乐第二单元1《 顽皮的杜鹃》教案、孙青芸
《 顽皮的杜鹃》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5、7”的音高。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3、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精彩2分钟展示,师生问好。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5、培养安静聆听的欣赏习惯。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5、7”。 四、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 1、初听歌曲范唱,练唱杜鹃的叫声“5 3”【咕咕】。 2、师弹琴、学生跟唱歌谱。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听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学唱歌曲。 五、创编: 1、 根据歌词创编歌词或舞蹈。 2、 各小组进行展示,评比哪一个小组做的最好。 六、小结: 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演能力。 下课,音乐课礼式。篇8: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2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2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课 题 歌曲:《瑶山乐》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歌曲中多处出现连音记号,所以应注意声音的连贯和圆润。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把歌词直接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也可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视唱法。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瑶山乐》 (1)教师导入:“刚刚看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长鼓舞,老师也很想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瑶山乐》”。 (2)先用“lu”进行哼唱旋律,作为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连贯性。 (3)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歌曲中多处出现连音记号,所以应注意声音的.连贯和圆润。 (4)鼓励学生把歌词直接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也可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5)指导学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自由律动。 (6)歌曲《瑶山乐》是由乐曲《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的,说明了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进行讨论汇报。 (7)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乐器、并自创节奏型进行伴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如: 铃 鼓: 0 X | 0 X | 三角铁; X ― | X ― | 双响筒: X XX | X XX | 碰 铃: 0 XX | 0 XX | 三、拓展(环保):和学生一起讨论做这些乐器的材料,我们要怎样保护我们的资源,不浪费。大自然中的这些资源是如此奇妙,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 板书设计 瑶山乐 铃 鼓: 0 X | 0 X | 三角铁; X ― | X ― | 双响筒: X XX | X XX | 碰 铃: 0 XX | 0 XX | 教学回顾 对于民族乐器,学生不太熟悉,我想必须增加各种有关的学习内容来促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学习。篇9: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蜗牛与黄鹂鸟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蜗牛与黄鹂鸟人教版
教材分析: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台湾叙事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歌曲节奏跳跃,生动的刻画了蜗牛与黄鹂鸟的形象与心态,可以借助故事教唱,以音乐表演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及歌曲中的乐理知识。
(2)从音乐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3)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电子琴、黄鹂鸟和蜗牛的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地拍打节奏。
2、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策略:
1、以故事导入。
2、分配角色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情感交流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是给学生讲蜗牛和黄鹂的故事,之后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随音乐摇摇身体、摆摆头,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做律动。
学生跟音乐做律动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感知了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形象,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三、学唱歌曲
1、首先节奏练习,X X XX XX︱XX X︱。
2、其次是教唱歌曲。利用多媒体课件,主要运用听唱法来完成歌曲学唱。
之后跟琴练唱,发现问题重点练习。
并提出演唱要求(跳跃欢快有弹性)
学生练唱,掌握演唱要求
1、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教学生准确演唱歌曲四、分角色表演为歌曲创编动作,分析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学生创编动作并分角色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从中体会乐趣。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说说你能从蜗牛和黄鹂鸟身上分别学到一些什么最后整节课在《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声中愉快地结束。
思考并发言让学生分析和辨别黄鹂鸟身上存在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学习,我们要学习蜗牛身上那种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板书设计X X XX XX︱XX X︱
篇10:三年级音上第九课丰收歌舞第二课时《圆圆和弯弯》教案孙青芸
三年级音上第九课丰收歌舞第二课时《圆圆和弯弯》教案孙青芸
第二课时 《圆圆和弯弯》 教学要求: 表演《圆圆和弯弯》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你能说出这几种圆圆和弯名称吗?下面这首歌曲你听听讲了几种圆圆和弯弯的名称?还讲了些什么? 2、范唱,听录音 学生讨论 3、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 听后学生谈感受 4、师:这么甜美的歌曲你觉得用什么动作表演呢? 放音乐,学生表演。 5、学唱歌曲 放录音轻唱 说说最喜欢唱的是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还有哪一句不会唱,谁来帮帮他? 重点练唱 2 5 5 5 5 6 1 2 1 1 6 5 圆圆 的 蘑 菇 打 伞 伞 罗 注意:切分音和一字两音处 5 5 6 1 1 6 6 6 5 3 2 2 0 圆圆 的 粮 囤 冒 尖 尖 注意:连线、休止处 采用听唱法 连唱 处理:丰收了人们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应怎样唱? 用甜美的歌声唱出丰收的喜悦。 6、学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得最快,最准确 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猛然后试着记 集体校对 教师弹奏第二、三句,小组讨论试唱,然后听记,校对 教师弹奏第四句,指名学生试唱,然后听记,校对 评比哪个组、哪位学生优秀(给予表扬加分) 连唱歌谱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学生分小组试敲 合着音乐敲一敲 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8、分组用打击乐伴奏、表演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三、编创与活动: 1、分组编创歌词 2、挑选好的编成几段歌词表演《圆圆和弯弯》,载歌载舞庆丰收。 四、布置作业: 背唱歌曲《圆圆和弯弯》 五、小结: 下课!音乐课礼式! 课后反思:1、少说多听。老师们都怕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无法创编出像样的歌词。但是要想到你一个老师的想法能抵得上三十多位学生的想法吗?有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孩子们的知识比老师丰富多了。把上课的时间多点留给学生,老师多听一点没有坏处的。2、少批评多鼓励。歌词创编的目的:一是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二是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三是巩固歌曲的演唱,。孩子举手了,但是答案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是他举手了,表示他对这项音乐活动有兴趣,愿意参与,同时也表示他去想了,如果老师叫到他了,他还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把自己的想法唱出来。别太在乎答案和歌声是否完美,多些鼓励少点批评,音乐课不是培养词作家,也不是培养歌唱家,多些鼓励多些赞赏,才有培养出音乐家的可能。3、少写多唱。“老师,能不能不要写,我就是想唱不想写呀”学生的这句话提醒了我,如果是写出来的,那不一定是歌,可能是诗,可能是词,可能是文章。如果是唱出来的,那肯定是歌。因此,在歌词创编过程中,不管是编一句还是编一段,都应该让孩子们唱起来,这才叫音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课要把握音乐性,不然,就会变成语文课、科学常识课或是其它课啦!篇11:三年级音上第八课第 二 课 时《小乌鸦爱妈妈》教案孙青芸
三年级音上第八课第 二 课 时《小乌鸦爱妈妈》教案孙青芸
第二 课 时 《小乌鸦爱妈妈》 教学要求: 1、 学唱《小乌鸦爱妈妈》。 2、 听辨活动。 教具准备: 钢琴、音响、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导入新课: 放伴奏音乐,同学戴着小鸟头饰飞入教室 ① 看到同学们都戴着美丽的小鸟头饰,老师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树林里,我想这么多鸟儿在一起,每天一定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放录音范唱) ②歌曲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准备给歌曲取个什么歌名? 生:歌曲讲诉了小乌鸦捉虫子喂妈妈的故事。 生:我准备给歌曲取名叫《可爱的小乌鸦》《懂事的小乌鸦》《小乌鸦爱妈妈》 2、朗读歌词 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细细体会小乌鸦是如何爱妈妈的。 3、学唱歌词 ① 学生轻声跟着老师模唱。 ② 找出难唱的地方共同练唱 注意区分 5―3与 5―2 音唱准 ③ 老师讲解连音线的唱法: 5DO3DO 5DO2DO 花 鸦 做到:音变字不变,口型不变。 A学生有感情地轻声唱歌。 B通过观察、对比、模仿,掌握连音线的唱法。 C随着伴奏音乐完整地唱一边 D短剧表演: 师: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象小乌鸦一样用实际行动去爱妈妈。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将歌曲的内容表演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该如何表演?可以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分组展示,评价 4、 学唱歌谱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这组节奏共出现了几次 都是 ⅩⅩ ⅩⅩ O Ⅹ Ⅹ OⅩ ―OⅩ ― O A一起来读一读、拍一拍 B填上乐谱跟着琴唱一唱 C可以分组各学一句曲调相互交流,比一比哪一组学得更好? D然后再一起唱 三、听辨活动 师:小朋友们可学得真快,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听一听曲调的色块中,老师弹奏的是哪一组音? 1、教师弹奏两边,学生听辨 2、连起来唱一唱 3、听辨快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曲调接龙 1、 复习学过的 1、2、3、5、6一起唱一唱 2、将范作唱一唱,让学生找出接龙的`特点:即第二个曲调的开始一个音与第一个曲调的最后一个因是同一个音 要求:曲调与曲调的衔接要按节奏衔接,不能脱节 3、 学生分小组即兴接龙 也可以开火车接龙,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接的最好、最快。 五、创编; 为歌曲创编小故事,分组演讲。 五、布置作业: 回家后背唱歌曲,小伙伴一起玩曲调接龙游戏 六、小结: 下课!音乐课礼式! 课后反思: 在教学《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之后,我发现有很多音乐感受方面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时渗透进去。比如:(1)运用《小乌鸦爱妈妈》歌曲旋律的三种不同音乐片段,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进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不熟悉歌词内容的情况下首先先来感受音乐所体现的情境。然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听音乐感受速度的变化、听辨乐器音色、听音乐选择形象、听音乐模唱等等。(2)可以让学生聆听老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试着评价老师的演唱。再引导学生看图创作并记忆歌词,最后呈现歌篇,指导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这首歌之后想到的,究竟效果如何,还有待于下次尝试后再定结论。【三年级音乐第四单元2《嘹亮歌声》教案、孙青芸】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