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的教学设计
“我选D王沪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孔子学琴》的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孔子学琴》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孔子学琴》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孔子学琴》一课,课后同事们研讨这节课,我认真听取了意见。进行了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习伟人孔子在五十岁还向鲁国师襄学琴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中受到教育。
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查阅关于孔子的资料,以及解决文中不懂的词语。熟读课文。学生们认真完成了这三项作业。课的开始我采用了同学间交流孔子的资料,然后我出示我所查阅的资料并请同学大声朗读。并没有交流学生查阅到的资料。这里有一点欠缺就是要让孩子们在班中交流自己的资料,展示他们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今后课堂中应该注意的。
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词语开火车朗读词语,然后出示了我的朗读要求:熟读课文度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通过你的朗读说一说孔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同学们大声朗读,然后回答了这些问题。概括了文章的主题。这一部分的缺点是应该让孩子们默读课文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中年级有这样的要求了就是要学会默读课文,这一点我忽视了。
语文的模式不外乎朗读感悟用一个问题穿插文章的主线最后升华主题。我在教学中出示的问题应该一针见血就一个问题足以穿插整节课:阅读课文了解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感悟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我带领孩子们一起理解,但是忽视了词语应该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同的语言环境词语的意思也会有所不同。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孩子多说,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最后升华主题后还可以适时的让孩子根据板书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孩子就会更深的领会文章的主题。谈感受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采用对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不足,并和孔子的那些好品质靠近,进一步学习孔子的好品质。从文化知识的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总之要不断去探索,学习交流,汲取优良的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灵魂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篇2:《孔子学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课文思路比较清晰,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词,“一晃十天过去了,又过了些时候,不知过了多少天”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段,也代表了孔子学琴所经历的过程。
上课时,我抓住这几个时间词,先让学生理清思路,划分好阶段,列出表格让学生以时间为线索填重点词句,再从时间上感受孔子好学、不知疲倦的精神。在此基础上,以孔子学琴经历的阶段和孔子在每阶段的真实想法为切入点逐步的深入课程。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学生画出孔子学琴的句子来感受孔子身上的品质,抓住重点词“毕恭毕敬”体会孔子的耐心和态度认真、专注。
“又、丝毫不会厌倦”体会孔子的好学、不知疲倦。在通过孔子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感受孔子不知满足的品质,引出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三自然段是略讲的'部分,直接通过孔子学琴经历了哪个阶段,这个阶段孔子有什么想法而过了。第四自然段是重点,通过抓重点词谈感受,如“激情洋溢、如醉如痴、醒悟”等词语体会孔子的琴艺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却仍不满足。体现出孔子精益求精的品质。
在体会的过程中,加以朗读的指导。第五自然段,感受当师襄的情感正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定的时候,琴声戛然而止,这原因是什么?体会孔子终于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非常激动。当你历尽艰辛终于达成某个目标或愿望时,你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他惊异孔子知道作曲的是谁了,佩服的是孔子在学琴过程中的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个别的有所提高。
不足之处有:课堂参与度不够,好多同学都没有回答问题、与老师交流的经历,整个课堂气氛凝重,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时间掌控不准,练习朗读的时间过程,以至于后来的扩展部分没有讲上,在通过一个故事两者做出对比,来进一步感受孔子的优秀学习品质但这部分没用上,也使课堂结构不完整。教师引导不恰当,孔子的琴艺已经很高了,但还是不满足,依旧学习新的内容,好了还要求更好,这个词语可以用什么表示,精益求精学生不知道,最后还是老师说出来了,足以看出学生平时成语积累也很少。
在讲课伊始,对于除了这个句子还有那句你感受深刻,画了什么词是描写孔子学琴的。这个问题问了好久都没问出结果,有的不在第二自然段找,有的说的不到位,觉得这部分的处理很不好。
篇3:《孔子学琴》读后感
今天上午,我读了《孔子学琴》这个故事,觉得非常好,想分享一下我总觉得读后感。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告诉我: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学习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篇4:孔子学琴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篇5:孔子学琴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文章语言朴实简练,人物形象鲜明,以孔子学琴为主线展开故事,凸显孔子顽强进取、追求卓越的艺术形象。全文既有对孔子学琴的正面描写,又有从师襄的眼睛看孔子学琴的侧面描写,还有师襄神态的不断变化。课文先描述师襄对孔子学琴的表现不解,再写师襄看到孔子弹琴后的诚恳评价与肯定,接着写师襄愉悦地欣赏孔子弹琴,最后写师襄惊异于孔子琴艺的高超,由衷地佩服孔子。通过师襄对孔子学琴过程的看、问、听、赏的动作与语言的描写,读者感受到孔子刻苦练习,技艺不断提高,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过程。
全文线索明晰,层次清楚。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即学会曲谱--掌握技巧--弹出思想--曲中识人,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故事既连贯又紧凑。让读者在阅读故事中感受到孔子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与进取的精神,从而产生深深的敬意,受到感染与教育。
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孔子专心弹琴,师襄陶醉于琴声之中的情景。观看插图,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并选择、整理有关孔子的资料,扫除阅读障碍,逐步养成运用工具书及背景资料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尝试归纳默读的方法,交流默读的经验,提高默读的效率。在默读中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作用,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孔子刻苦学习的态度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4.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刻苦练习,琴艺逐步达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教具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辞等资料。
教师制作介绍孔子生平、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国际影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孔子:
1.默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什么。
学情预设:
(1)学生可以从课文中获得信息,在大家的补充中可以全面把握内容,但对关键词语的作用难以体会,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注意“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感受写作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到的信息有:课文概括地介绍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还是音乐的行家,多才多艺;孔子对古代的乐器样样都会,尤其弹一手好琴;从不自满,还拜师学艺,表现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2.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教案
《孔子学琴》教案》
3.探讨问题:“尤其”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句呢?这个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句子就不通了。作者强调并引用这个词,目的是突出了“弹得一手好琴”这句话。这个词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它不仅说明孔子琴弹得好,而且彰显孔子从不自满、虚心好学的精神,还起到引出下文、照应题目、贯通文意的作用。这句话中“弹得一手好琴”与下文“怎样练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
三、深入学习,品味感悟
1.默读“孔子学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1)“一晃十天过去了”--孔子学会了曲谱;
(2)“过了几天”--孔子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3)“又过了些时候”--孔子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弹出了感情;
(4)“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孔子从音乐中知道了作者。
2.朗读课文,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1)交流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的划分结果。
(2)结合自己的音乐常识以及学习音乐的实践思考: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难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达到的目的说明了什么?从这四个阶段中,你体会出什么?(第一阶段是学会曲谱,第二阶段掌握技巧,第三阶段是弹出感情、感动别人,第四阶段是曲中识人。这四个阶段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从中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孔子是怎样不断追求,逐步达到理想的境界的?
3.边读书边标注,练习使用记录符号,并且要把自己的体会用简洁的词语标注在书上的空白处。可依次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了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2)找出孔子说的话。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到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3)找出师襄看孔子弹琴时神情的变化以及对孔子琴艺的四次评价。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这些侧面描写表现了孔子是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孔子是怎样弹琴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什么?
6.师生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说出找到的词语、句子,而且要说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且说出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读孔子的名言,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有朋友远方来,不亦说乎?
四、质疑、释疑。
1.周文王何许人?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姓姬,名昌。姬昌是在其父季历死后担任周族首领的。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他以仁德为本,宽厚待人,保持质朴的美德,深得人心。这样,周族逐渐兴盛起来。为了使自己更有实力,他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姬昌在位时,商王朝还十分强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于商,但暗中加紧发展经济扩充军队。纣王听了崇侯虎的告发,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里。他镇定自若,潜心研究八卦,创制了《周易》,后在臣子的营救下,被释放回到了周。这时,他的决心已下,一定要攻灭商朝,报仇雪耻。他整顿内部,认真做了准备工作。为了扩大政治影响,他不断对外用兵。姬昌晚年时,已经取得了当时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攻灭商朝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体恤百姓、胸怀博大、任人唯贤等品质被后人颂扬。
2.“炉火纯青”的本意是道家炼丹时的火候,有什么故事或典故吗?
老师讲述《炉火纯青》的成语故事。
五、指导书写。
一、写生字词,把字写正确、规范:
1.“抑”字容易写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右边不要多一横或多一点。比较“印”与“卬”的不同,要把字写正确。“抑”字要注意结构特点,左高右低,左窄右宽。
2.“倦”“纯”“溢”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搭配,左右两边的笔画既有谦让又有穿插,使字成为一体。“倦”“溢”两个字点画比较多,要注意点的方向以及摆放的位置,努力把字写得左右匀称、字形饱满。
六、限时作业。
辨一辨,再组词:
抑纯()倦()溢()浸()谱()
迎()吨()卷()益()侵()普()
篇6:孔子学琴课堂实录
孔子学琴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29课,看老师写课题。大家注意琴上面两上王字第一个王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生:“提”。
师:对。底下呢?
生:“今”.
师:好,齐读课题。
生:齐读《孔子学琴》。
师:除了知道孔子的名言之外,你还对孔子这个人有哪些了解?
生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师:你知道他的成就。谁再来?
生2:我还知道孔子曾经教过3000多名学生。其中成就较大的有72人。
师:是啊。大家看(出示)这就是孔子,人们推崇的千古圣人、万世师表,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说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大,老师这里有一幅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分布图(出示)。现在孔子在你的心目中流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孔子非常伟大。
师:对啊。课前我们已经读过这位伟大人物的学琴故事了,字词你都认识了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大屏幕词语。
师:读的很正确。那词义你都理解了吗?抑扬的琴声怎么理解?
生1:高低不平的琴声。
师:抑是指?
生2:低。
师:扬呢?
生:高。
师:所以抑扬的琴声是——
生:就是时高时低起伏不平的琴声。
师:理解了这些词语,那我们就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来读读。
生:齐读。
师:词看来没问题了。那课文读熟了吗?
生:读熟了。
师:真有信心。昨天我听你们读课文的时候,发现有的句子有些同学读起来比较拗口,不知你能读准确么?(大屏幕出示)
生1:读句子。
师:你读得准确流利、声音洪亮,不错。琴瑟笙馨比较陌生,(出示图片)它们是古代的四种乐器……再来齐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出示)谁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2:读句子。
师:体恤这个词在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中很少出现,谁查到了它的意思?
生3:体恤就是为老百姓着想的意思。
师:你来补充。
生4:是平易近人的意思。
师:是这个意思吗?好你来说。
生5:是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予以同情帮助的意思。
师:文中是指谁提出来的?
生:周文王。
师:周文王是古代周族的部落首领。他宽厚仁慈,深得百姓爱戴。来,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
师:难读的句子能够读通顺、准确,这都是收获。谁来说一下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了2――6自然段是讲的孔子学琴的经过。
师:看来你关注了学琴的过程。
生2:我知道了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一位音乐行家。
生3:我知道了孔子学琴非常刻苦。
生4:我知道了孔子在学琴过程中不断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5:我知道课文的2—6自然段写了孔子学琴的过程。
师:看来通过预习同学们都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一看孔子学琴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一会交流。
生:读书
师:好,谁来说一下孔子学琴都经历了几个阶段?
生:四个阶段。
师:你能具体试着说一说吗?第一个阶段是什么?
生4:这首曲子他会弹了。
师:也就是说,第一个阶段他学会了什么?
生4:学会了曲谱。
师:(板书学会曲谱)接下来呢?
生5:掌握了弹奏技巧。
师:(板书掌握技巧)掌握技巧之后呢?你继续说。
生4:领会了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
师:(板书领会思想)第四个阶段呢?
生4:作曲者是怎样的人。
师:对,领会出了作者是怎样的人。(板书体会作者)这就是孔子学琴的过程。谁能根据刚才的交流,看着板书,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
生1:本文主要写了孔子50岁那年跟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在练琴的过程中孔子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琴艺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师:你概括得很简练、准确。那老师问你炉火纯青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生1:炉火纯青就是说技术、学问达到了很成熟的阶段。
师:文中指什么呢?
生1:文中指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师:这是你现在的理解。相信细读课文之后,我们会对这个词有更深刻的理解。
师:同学们,描写孔子学琴过程的2-6自然段看似浅显,但如果我们细细地去读,就会读到很多让自己心动的句子;甚至透过一些词语、标点符号,我们就能体会到孔子和师襄当时的心理、神态;还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样子就会象一幅画面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想不想体验一下这种感受?
生:想。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自由地用心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画出给你这种感受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深入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一会交流。开始吧。
生自由读句子。 师巡视。
篇7:孔子学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篇8:孔子学琴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9:孔子学琴教案
教学要求:
正确认读课本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课前预习:
读熟课文,自学课文的生字、生词。
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孔子。
师:不知同学们是否留意过?有一些格言常出现在我们的谈话中、文章里,甚至张贴在我们的校园里。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你们知道这些格言的意思吗?知道这些话出自何人之口吗?
生:孔子
师:对!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你对他有所了解吗?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了解的关于孔子的资料。)
如:
1.孔子像。
2.孔子生平简介。
3.孔子的思想成就简介。
4.历代尊孔的简介。
5.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简介。
6.孔子在世界的影响。
师:这样一位伟人,在我国史书上是怎样记载的?
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孔子世家》。认识古文、大致了解古文内容。
师:从你们的眼神与惊讶中,我看出了你们对先贤的崇拜以及进一步了解先哲的欲望。孔子有怎样的人生?他是怎样成为圣贤的?……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我们一定会受到启发、找到答案的!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
学习并初步理解的新词有:琴、瑟、笙、磬、毕恭毕敬、厌倦、席地而坐、运用自如、顺畅、洋溢、如醉如痴、醒悟、沉浸、抑扬、戛然而止、体恤、行善、炉火纯青。
2.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的故事。孔子是一位音乐的行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从不自满,仍拜师学艺。学琴中他刻苦练习、不断追求新的弹奏境界,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成两段
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
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孔子学琴经历了四个层次。
三、学习生字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品味感悟
1.默读“孔子学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2.结合自己的音乐常识以及学习音乐的实践思考: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难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达到的目的说明了什么?从这四个阶段中,你体会出什么?(第一阶段是学会曲谱,第二阶段掌握技巧,第三阶段是弹出感情、感动别人,第四阶段是曲中识人。这四个阶段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从中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3.默读,要求:边读书边标注,练习使用记录符号,并且要把自己的体会用简洁的词语标注在书上的空白处。可依次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了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2)找出孔子说的话。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到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3)找出师襄看孔子弹琴时神情的变化以及对孔子琴艺的四次评价。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这些侧面描写表现了孔子是怎样的人?
三、复述故事
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
学生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然后派代表讲给全班听。
四、课外拓展
搜集古今中外名人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事例,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
篇10:孔子学琴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文章语言朴实简练,人物形象鲜明,以孔子学琴为主线展开故事,凸显孔子顽强进取、追求卓越的艺术形象。全文既有对孔子学琴的正面描写,又有从师襄的眼睛看孔子学琴的侧面描写,还有师襄神态的不断变化。课文先描述师襄对孔子学琴的表现不解,再写师襄看到孔子弹琴后的诚恳评价与肯定,接着写师襄愉悦地欣赏孔子弹琴,最后写师襄惊异于孔子琴艺的高超,由衷地佩服孔子。通过师襄对孔子学琴过程的看、问、听、赏的动作与语言的描写,读者感受到孔子刻苦练习,技艺不断提高,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过程。
全文线索明晰,层次清楚。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即学会曲谱——掌握技巧——弹出思想——曲中识人,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故事既连贯又紧凑。让读者在阅读故事中感受到孔子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与进取的精神,从而产生深深的敬意,受到感染与教育。
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孔子专心弹琴,师襄陶醉于琴声之中的情景。观看插图,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并选择、整理有关孔子的资料,扫除阅读障碍,逐步养成运用工具书及背景资料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尝试归纳默读的方法,交流默读的经验,提高默读的效率。在默读中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作用,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孔子刻苦学习的态度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4、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刻苦练习,琴艺逐步达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教具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辞等资料。
教师制作介绍孔子生平、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国际影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孔子:
1、默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什么。
学情预设:
(1)学生可以从课文中获得信息,在大家的补充中可以全面把握内容,但对关键词语的作用难以体会,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注意“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感受写作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到的信息有:课文概括地介绍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还是音乐的行家,多才多艺;孔子对古代的乐器样样都会,尤其弹一手好琴;从不自满,还拜师学艺,表现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2、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探讨问题:“尤其”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句呢?这个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句子就不通了。作者强调并引用这个词,目的是突出了“弹得一手好琴”这句话。这个词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它不仅说明孔子琴弹得好,而且彰显孔子从不自满、虚心好学的精神,还起到引出下文、照应题目、贯通文意的作用。这句话中“弹得一手好琴”与下文“怎样练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
三、深入学习,品味感悟
1、默读“孔子学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1)“一晃十天过去了”——孔子学会了曲谱;
(2)“过了几天”——孔子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3)“又过了些时候”——孔子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弹出了感情;
(4)“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孔子从音乐中知道了作者。
2、朗读课文,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1)交流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的划分结果。
(2)结合自己的音乐常识以及学习音乐的实践思考: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难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达到的目的说明了什么?从这四个阶段中,你体会出什么?(第一阶段是学会曲谱,第二阶段掌握技巧,第三阶段是弹出感情、感动别人,第四阶段是曲中识人。这四个阶段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从中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孔子是怎样不断追求,逐步达到理想的境界的?
3、边读书边标注,练习使用记录符号,并且要把自己的体会用简洁的词语标注在书上的空白处。可依次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了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2)找出孔子说的话。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到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3)找出师襄看孔子弹琴时神情的变化以及对孔子琴艺的四次评价。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这些侧面描写表现了孔子是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孔子是怎样弹琴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什么?
6、师生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说出找到的词语、句子,而且要说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且说出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读孔子的名言,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有朋友远方来,不亦说乎?
四、质疑、释疑。
1、周文王何许人?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姓姬,名昌。姬昌是在其父季历死后担任周族首领的。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他以仁德为本,宽厚待人,保持质朴的美德,深得人心。这样,周族逐渐兴盛起来。为了使自己更有实力,他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姬昌在位时,商王朝还十分强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于商,但暗中加紧发展经济扩充军队。纣王听了崇侯虎的告发,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里。他镇定自若,潜心研究八卦,创制了《周易》,后在臣子的营救下,被释放回到了周。这时,他的决心已下,一定要攻灭商朝,报仇雪耻。他整顿内部,认真做了准备工作。为了扩大政治影响,他不断对外用兵。姬昌晚年时,已经取得了当时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攻灭商朝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体恤百姓、胸怀博大、任人唯贤等品质被后人颂扬。
2、“炉火纯青”的本意是道家炼丹时的火候,有什么故事或典故吗?
老师讲述《炉火纯青》的成语故事。
五、指导书写。
一、写生字词,把字写正确、规范:
1、“抑”字容易写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右边不要多一横或多一点。比较“印”与“卬”的不同,要把字写正确。“抑”字要注意结构特点,左高右低,左窄右宽。
2、“倦”“纯”“溢”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搭配,左右两边的笔画既有谦让又有穿插,使字成为一体。“倦”“溢”两个字点画比较多,要注意点的方向以及摆放的位置,努力把字写得左右匀称、字形饱满。
六、限时作业。
辨一辨,再组词:
抑纯()倦()溢()浸()谱()
迎()吨()卷()益()侵()普()
板书设计
孔子学琴
学会曲谱——→练习技巧——→领会内容——→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篇11:孔子学琴课堂实录
孔子学琴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谁来说一说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这位女同学请你来。
生1:读第二自然段有关句子。
师::能说一说你画这个句子的原因吗?
生1;孔子弹琴时毕恭毕敬的说明态度认真,没有厌倦说明刻苦。
师:这位同学知道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字中蕴含的内容,真会读书。你接着来说。
生2:对自己弹琴的要求很高。
师:你从那里体会到的?
生:无语
师:毕恭毕敬让你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2:孔子很有耐心。
师:丝毫又说明什么?
生:毫不烦躁、不厌倦一直弹琴。
师:对。现在你把自己的理解完整表述出来。
生:谈理解
师: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生3:读句子。
师:一个必恭必敬、又、丝毫的重读,你让我听出了你理解了文字。谁还想来读读。
生4:读句子。
师:理解得好才能读得好。那这一部分里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生5:读句子。并说自己体会到孔子对自己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你从哪个地方看出了他对自己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5:读句子。
师:一个“只”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5:孔子想让自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师:也就是说当孔子学会了曲谱,师襄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的时候,他诚恳地说――师出示文字。
生:读句子。
师:大家想,孔子这是在告诉师囊什么?
生6:他要告诉师襄他要把这首曲子弹到最好。
师:你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孔子的不满足。那你用上这个关联词语相信你会把孔子的意思表达的更清楚(出示)。谁来看着大屏幕填一填。
生6:尽管已经学会了曲谱,我还要掌握弹奏技巧。
师:当师襄想劝孔子学一首新曲子的时候,他实际是说——师引读大屏幕出示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哦,师囊啊,看着孔子的做法,听着他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生7:我觉得孔子学得非常刻苦。
师:好,接下去说。
生8:我觉得孔子学得非常用功。
生9:我觉得孔子非常谦虚。
师:很好学是吗?课文当中哪些地方又是在写他掌握弹奏的技巧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自由读句子,师巡视。
师:好,谁来说一说?
生1:读句子并谈感受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
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受这么深的?
生1:他弹得像小溪流水,悦耳动听。
师:读到这里老师猛然想起一个词,大意是形容曲子弹得实在是太好了,像天上漂浮着的云,像河里流动着的水那样自然流畅、悦耳动听,你知道这个词吗?
生2:行云流水。
师:对。你积累的真多。当孔子掌握了弹奏的技巧,把曲子弹得如行云流水,师襄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的时候,孔子什么反映?
生齐读句子。
师:那现在又是在告诉我们师囊什么呢?(大屏幕出示关联词语)。
生3:尽管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我还要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师:对啊。他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在师襄看来,他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可是没想到孔子又说――师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这一次孔子又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课文当中哪些句子让你为之心动呢?
生1:读句子。
师:你谈一谈为什么会让你心动?
生1:他既然能让师襄听得如醉如痴,就说明孔子已经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师:也就是说激情洋溢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1:孔子已经领悟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师:激情洋溢什么意思?
生2:就是十分有激情。
师:也就是弹得曲子里面有什么?
生2:弹得有感情,孔子把自己的感情容到乐曲里了。
师:孔子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所以让师襄听得如醉如痴。如醉如痴怎么理解啊?
生3:形容神态失常,精神恍惚。
师:那是什么样啊?
生3:晃晃悠悠的。
师:哦,她仿佛看到孔子晃晃悠悠地样子。那你又仿佛看到孔子什么样子?
生4:像喝醉了一样。
师:仿佛看到孔子像喝醉了一样痴迷。好,你再来说。
生5:师襄被好听的曲子迷住了,身体自然地摇动着,不被大脑所控制。
师:你理解的很好。那你能带着你的理解把句子读出来吗?
生5:读句子。
师:老师知道你仿佛看到师襄一进门的样子。谁再来读一读。
生6:读句子。
师:谁还想读?
生7:读句子。
师:那看着孔子学琴的历程,读着他说的这些话,你又想对孔子说点什么?
生1:孔子你真厉害。我要学习你这种不断给自己树立新目标,永不满足的精神。
师: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谁还想说?
生2:孔子,我要向你学习刻苦钻研的态度。
师:学习他的态度。你来说。
生3:我要对孔子说,我每次都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学一首曲子都刻苦钻研。我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师: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发现我们的同学都非常地爱学习,都把孔子当作学习的榜样。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相信你们将来也能取得好成绩。
同学们,这篇文章的原文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老师也找到了它的原文。自己试着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起来比较拗口。
师:这就是古文的特点。古人讲究锤炼语言,语言精炼。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生:想。
师:(配乐范读)课下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细细地品味品味。下课!
篇12:《孔子学琴》译文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篇13:四年级下册语文《孔子学琴》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孔子学琴》优秀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二课时(课堂观摩第二课时)
课前自学
查阅孔子的有关资料 ,并进行整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能够有感情地通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交流大家查阅的材料,初步了解孔子,多种方式阅读课文。感悟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课前自学:搜集关于“学习和做事”的名言、语句,理解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孔子是怎样学琴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初步理解“史记”的文字含义。
2.过程与方式:交流大家收集的名言和词语,通过品读课外,从孔子学琴中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3.情感态度:感受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伟大,体会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特点,学习孔子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你们一起上课,高兴吗?
我也非常高兴。你们想知道老师姓什么叫什么吗?
师:我告诉你们,老师的名字单名一个“俊”字。老师的姓呢是百家姓的第一个字姓赵。谁知道老师叫什么了?
(学生可能举手或说出来)
师:同学们一起大声说吧:老师的名字叫……
师:真聪明。好!现在赵俊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琴的故事。板书课题:孔子学琴
二、交流学习
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论语》中关于学习和做事的名言和语句,谁愿意给大家说一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它的含义。
(学生可能会说出下面的一些语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篇14:孔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四、作业:
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孔子 不喝盗泉水 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 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 学而不厌
1.《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2.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3.小学课文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
4.《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5.孔子游春教学设计(优秀)
6.《孔子拜师》教案
7.《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8.《孔子游春》说课稿
9.《秋天》教学设计
10.社戏教学设计
篇15:《孔子》教学设计
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小学 尹维喜(435115)
教材内容: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设计思路:
《孔子》一文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编写的。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推己及人、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好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课文内容含量大,语言较为深刻,因此在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孔子的资料,力求缩小他们与生活在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孔子之间的第一文库网时空差距。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而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了解文中故事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归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回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要求学生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借此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从经典的书藉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 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和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 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及他在中华文史上重
要地位。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名人。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课件出示孔子画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孔子。
(二)齐读课题后,学生以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孔子的资料。
(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拉近了学生与生活在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孔子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探究文本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一)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本课的生字新词,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检查初读效果
1.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2.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溃 儒( rú ) 祀(sì)
笔画:如怨( ) 祭( ) 祀(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读中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文本扫清障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胳
(一)默读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孔子的什么?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试着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二)交流读书情况,明确分段情况。
全文共分两部分:
一、(第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概括。(总起)
二、(第3-8自然段):讲孔子的几个故事。(分述)
【设计意图】新课标淡化了分段,概括段意等有关段落教学的要求,但淡化并不等于不要,这篇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充分利用文本的特点,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非常务实有效的。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感悟品味
(一)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二)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要点:
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育人们怎样为人处世。(课件显示孔子讲学,众多弟子学习的情景图片。)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读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句子)
点拨: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因孔子曾做过为贵族相礼司仪的儒而得名。学说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仁政,主张伦理教育。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师的点拨、讲解是有必要的,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
(三)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仁”――(教师板书“仁” )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它也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孔子。我们在为二千六百多年前就创立了儒家学派的孔子自豪的同时,也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读出敬佩、称赞、自豪的语气来。
【设计意图】在实施课堂交流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随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这节课,我们通过再次阅读课文更进一步地走进孔子。
【设计意图】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有助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二、精读第二部分,了解孔子的几个小故事
(一)默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学生默读思考,在书上写出每个故事的小标题。
2.反馈列小标题情况。
故事一: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事二:不喝“盗泉水”
故事三: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故事四:晚年读《周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二)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故事,多读几次,看看能读懂什么,想想在这些故事中蕴含着哪能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感受最深之处可做简要批注。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相互释疑。
【设计意图】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去读,一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二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读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抓住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理的语句,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和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1)(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中重点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准则?用文中的一个成语加以概括。(师板书:推己及人)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这方面的经历。
(2)(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重点句:君子在穷困时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时会为所欲为。)启发思考
①“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
②联系上文(第二个故事)想一想:孔子的什么行为称得上君子?(不喝“盗泉”水)
③从孔子的言行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呢?(板书:君子自律)
(3)(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孔子对弟子们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可启发学生体会如下两点:①孔子有敢于自省的勇气。如他所说:“吾日自省吾身。”“见其过而内自。”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逐渐走向完美。②认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作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推而广之,认识、了解一件事,一种物,也是这样的。)
(4)(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第4、6两句话)讨论:这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孔子读书的情景?(动作、语言)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勤奋好学、学而不厌、笃信好学、发愤图强、活到老,学到老)
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句子,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如对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至七自然段,可以安排分角色朗读,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以在朗读中充分体现;第八自然段孔子怎样读《周易》的语句可以带着称赞、敬佩的语气读。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在小组内说说,再推选出最优秀的同学在全班说。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而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体会文中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思想启迪。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受到思想的启迪。
三、整体回顾,总结延伸
1.教师谈话: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六百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几点感受。
2.学生谈感受。
3.总结延伸:简单道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我们秉承圣人的思想主张,处世准则,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但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请同学们课后找一篇《论语》中的故事读一读,想一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地从经典书藉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设计: 推己及人
孔子 君子自律
敢于自省 勤奋好学
“仁”
篇16: 《孔子》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是略读课文,讲述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学生的陪同下途经郑国。路上,被一个叫项橐的孩子用碎石烂瓦堆砌的一座“城池”挡住了去路。开始,孔子叫孩子让路并责怪孩子不懂礼节。可项橐却反问孔子,“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孔子想,孩子是把摆的城池当做真正的城池,当然是车绕道过去,自己还不如这孩子懂礼节,便心平气和地夸奖孩子说得对。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项橐在礼节上可以做他的老师。于是,师生驱车绕“城”而去。故事内容有利于教育学生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设计理念
本文是略读课文,更要突出学生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去写,教师在关键之时适当地点拨引导:语文课要突出整体感知,让学生在多读的情况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多读多想,强化语感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品析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从对话中体会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人。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让过路吗?你让过几次路呢?你是怎样让路的呢?(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得出,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让路》一文,你和孔子比较一下,谁做得更好(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简介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思考题和新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
①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句话概括)。
②指名学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课文记叙孔子给项橐让路。
3、开火车读生字词,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特别注意多音字:喝hē(喝水)hè(吆喝)
三、品读句段,朗读感悟
1、在课文中找出下面这两个句子,对照下面的思考题,比较朗读分析。
喂,小孩,快让开,我们的车要过去!
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让路好吗?
a、这两句话,分别谁对谁说的话?
b、句终号有什么不同?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c、安排学生扮演角色朗读,看谁读得像读得好。
①小组讨论交流。
②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在课文中找出下面两个句子,体会朗读,分析孔子和项橐的特点。
孩子,你怎么不懂礼节?你挡住了车,误了我们赶路啊!
我不懂礼节?那么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是孔子和项橐的对话。项橐抓住孔子讲“礼节”一句,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提出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答案是明白的,因为城是不能动的,车是可以绕道,且在城面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由此可见,七岁的项橐是多么的机智、聪明。
3、指名学生朗读第1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分析孔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
(这一段是孔子内心独白,记叙了孔子的思想变化过程,是孔子的内心活动。孔子敢于向孩子认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还说自己不如孩子懂礼节,可见孔子是多么的谦逊)。
4、找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a、指名读句子。
b、你是怎么理解的?(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这个句子成为千古绝唱的名言名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四、总结全文,评价人物
1、带着感情朗读全文,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项橐是个怎样的人?
3、面对项橐这个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课外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准备召开“孔子故事知多少”故事会。
六、课时作业:
1、我会连:
周游而过
知识礼节
懂得渊博
绕道列国
2、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包含的意义。
篇17:孔子学琴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孔子学琴》。
这个故事主要讲:师襄子以抚琴而闻名于世,孔子想要学琴,于是决定前去求教。 师襄子教了孔子一支乐曲,却没告诉他曲名。孔子每天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沁出血珠了也不放弃,一连十天练这支曲子,直到完全娴熟,却还不满足。
孔子仍每日坚持不懈地练曲子。渐渐地,孔子弹这支曲子越来越投入,神思随着曲子的旋律走向了历史深处……他终于看到了他要寻找的。孔子兴奋地告诉老师:“他皮肤黝黑,身材修长,他似乎在眺高远望,志在统一四方,这不就是周文王吗?”师襄子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兴奋地叫起来:“这就是《文王操》呀!”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只有不满足,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知疲倦,不怕辛苦、不怕麻烦,才能做到更好。
篇18:孔子学琴读后感300字
我读了孔子学琴这篇文章,深深被他的学习精神振奋了。
故事内容:古时候师襄子以抚琴名扬天下,孔子也想学琴,于是前去求教。
师襄子就教孔子一支乐曲,却没告诉他是什么曲名。孔子每天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珠,一连10天就练这支曲子,直至完全娴熟,但他还是不满足。
孔子仍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这支曲子。过了些日子,师襄子听孔子弹凑的曲子越来越圆润,想让他换其他曲子,孔子却说:“老师,我还没领会曲子里的思想呢!”
孔子继续不停的练,琴声激扬而又深沉,意境有宇宙太空之浩大。孔子终于领会了曲子的神韵了。
孔子连练首曲子越来越投入,他终于看见了他要寻找的东西。他兴奋极了,他不就是周文王吗?除了他之外还有谁能普出这样的曲子啊!
他的师傅听了他的这番话,也兴奋的叫起来:“这曲子就叫《文王操》呀!”
读后感想:孔子不愧是中国古代的圣贤,是我们后人做人做事的典范。他学而不厌的精神教育我们,学习知识要精益求精,不怕辛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本领。
篇19:孔子学琴四年级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方面: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孔子,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并以此受到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孔子的相关资料,并认真的读一读,记一记,也可以先讲给他人听。
2、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大屏幕出示孔子的图片:这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2、板书“孔子”
师:这就是在我国历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课前大家都搜集了相关的资料,相信大家都认真阅读了,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结合在课前了解关于孔子的资料来谈。)
师: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
师板书课题《孔子学琴》
二、初读课文
1、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
1、同桌之间试着讲一讲孔子学琴的故事。
2、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新词,而且也知道了孔子是一个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人。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继续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二、精读品悟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从哪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人?在相关的语句下划上线,并想一想为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
2、预设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1)“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的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
(2)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对话)
(3)从“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4)从“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可以看出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
(这部分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孔子的弹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5)从孔子“激动地站起来,由琴音感受到曲子的作者”体会到经过孔子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了。
理解“炉火纯青”的意思。
(备注:理解孔子学琴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时,可提示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大多数学生肯定有学琴的经历,想一想自己学琴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与孔子的品质进行比较,这样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三、质疑
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疑问?孔子怎么可能通过弹奏曲子就能知道作曲者是谁呢?
(教师可联系孔子的资料和课文第一段孔子的背景来谈)
四、拓展延伸
1、师: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已。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他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
自由回答
五、表演故事
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讲完之后,可以在小组内试着演一演。
学生发言
六、指导书写
篇20:孔子学琴四年级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学琴的过程,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做事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课前准备:
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设计意图: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设计意图: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孔子学琴》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孔子教学设计
2.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3.学琴总结
4.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7.学琴有感作文
8.学琴经历作文
10.《金融市场学》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