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春天的古诗词
“张弛有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十个春天的古诗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十个春天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十个春天的古诗词
十个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关于春天的.古诗来欣赏下!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篇2:春天古诗词
春天古诗词
春天到了,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风吹遍大地,春雨也悄然而至,把一切刷洗得焕然一新。
《春游曲》
唐·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菩萨蛮》
唐·韦庄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月春风似剪刀。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寺月中听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篇3:春天古诗词
南北朝:何逊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鉴赏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婀娜多姿的杨柳和离情相思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名的《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作者借道中所见,以言行役之久,寄托离情乡愁。到汉代,折柳赠别更蔚成风气。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人们把杨柳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因为那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的缘故吧。可是对于多情善感的作者来讲,在那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他已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写的正是早春景象。柳色黄而已,尚未吐出细叶;水色绿而已,苔衣尚未长成。这正是冬尽春来的一、二月之际,春意萌动,春色逗露之时。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飘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忽见边城杨柳色,已觉春色动地来。一个“动”字,把萌动的春意写得活泼泼地。而这种敏感,正是由客居异地而产生的刻骨的乡愁催发的。元稹诗云:“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赵嘏诗云:“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新月》)而当边城春色动的时候,客居边城的游子也就格外思乡念家了。为什么春色最能撩拨人的乡思呢?王维的这首诗可以算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归江东》)
篇4:春天古诗词
五代:顾敻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评析
这首词写闺妇的春愁。
上片以双燕来来去去起兴,引起闺妇的思绪。下片写她与情人别后的愁苦。结尾一句,别致有情。《栩庄漫记》说:“别愁无那,赖梦见以慰相思,而反云却怕良宵频梦见,是更进一层写法。”
篇5:春天古诗词
唐代: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译文
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
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
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
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
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
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诗比作宓妃。
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
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鉴赏
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纪昀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对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末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以“春心”喻爱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与“花争发”联系起来,不仅赋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显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李商隐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而这种失意的爱情中又常常融入自身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爱情感慨中也可窥见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际。
篇6:春天古诗词
宋代: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译文
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
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身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
自身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身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
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啊,只求自身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鉴赏
王安石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此诗一方面是表达了作者在扫墓时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推行新法时的艰难处境作了一番慨叹。
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身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当时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本该是黑发朱颜,但现在是“白发争出”“朱颜早凋”,显然是想表达自身内心的一种感慨:自身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身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作者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作者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整首诗把思乡之愁、哀悼之痛、早衰之叹、为官之苦有机地串联,并用“雪”与“朱”这两个字把王安石内心的感慨与苦楚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出来。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身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篇7:春天古诗词
宋代: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
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赏析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篇8:春天古诗词
春天古诗词十首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景物,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和生机无限的意境。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赏析】三四两句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周,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更漏子·柳丝长
【宋】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赏析】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发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语境。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宋】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难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赏析】最后两句不回答乡书中的问题,而以春光易逝,借酒浇愁作结,但有家难归之意已溢于言表。这种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发了他那种难以言状的思乡之情。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赏析】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大德歌·春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燕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赏析】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久久盼望离人归来,而屡屡失望的相思之苦,抒发女主人公的哀怨情愫。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语
【宋】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表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与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赏析】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局“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以“而今”句化为得意之笔。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赏析】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禾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凋怅远行客。
【赏析】诗人以敏锐的感受写出了春天的欣欣向荣和农民的愉快欢欣,结尾则表达远行者对乡土的眷恋。
山房春事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赏析】写得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反映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
篇9:海子《春天,十个海子》及赏析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1989.3.14.凌晨3点--4点
海子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使他的诗作充满浪漫色彩,营造出了特有的超现实的境界。他的诗钟情于原始苍凉的生命存在,对充满了各种世俗*的现实生活作了悲壮的摒弃,转而深情地歌颂死亡。这种情绪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体现得相当强烈。下面我们试从该诗解读海子。
佛家把人间世称作“欲界”。在这个欲界中,*生命力强大,时时生长,处处生长,无孔不入;它使我们的世界生机勃勃,同时也使我们的世界混乱不堪。在海子的精神家园里,“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了。而现实生活里只有一个海子,哪来的“十个海子”呢?诗中的“十个海子”究竟指什么?读《春天,十个海子》,我们明白了,这“十个海子”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与海子的生活理想尖锐冲突的现实里困扰着海子的各种世俗*:恋爱结婚生子的*,与朋友猜拳行酒令的*,看*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的*(引号中的诗句见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物质享受的*,甚至*的*。在诗中,海子以“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来象征现实的世俗生活中作为“人”这个意义的海子,面对着“光明的景色”,内心不能不产生各种*的情形。不管这种*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这原本合乎人性,无可厚非,可是海子因自己产生这些世俗的*而深感苦痛,他以“诗界”的自我界定而拼命抵御着“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的另外“十个海子”的进攻。我们知道,海子的诗具有极强烈的自传性质,当万物复苏,*萌动的“春天”来临时,那些世俗的同时又是甜蜜的着海子,搅扰着他所选择的孤寂的生活,象征世俗*的“十个海子” 与“本我”严重背离,形成了若干个“异己”,这些“异己”“怒吼着,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就象巫师做着法事,弥漫着巫的气息,纠缠着海子的灵魂。但是,尽管他们“扯乱你的头发,骑上你 飞奔而去,尘土飞扬”,却并没有征服海子,他终未成为世俗*的俘虏,终未沦为世俗*的奴隶。不过,当海子把这些*推开后,他的心灵也受到了重创,产生了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落寞和痛苦,“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这些描述实际上是海子努力摒弃世俗生活而又不得不在世俗中生活的尖锐矛盾的集中反映。
当象征着世俗*的“十个海子”“飞奔而去”之后,“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在孤寂的境地中越陷越深,离世俗越来越远。正因为如此,他在《秋》中感叹道:“在这个时候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但是海子毕竟是海子,当他拒绝了“十个海子”(世俗*)后,你以为他真的空虚了?不,他“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海子的25岁生命历程中,在农村过了15年,对于物质生活落后、精神生活贫乏的乡村,他始终充满着深情。在诗的最后一节,他写到:“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它们自己繁殖。”这些谷物只能满足一家六口人基本的生理需要,一半得留作种子来年种到地里,以维持只是如此循环、保持一种原始状态的生活。在海子的世界里,“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曙光始终不曾出现在他 的“乡村”。但这样的乡村他却始终热爱着。海子诗中出现的多是骸骨、鹰、泪水、神等一些渺远、具有疼痛感恐惧感的意象,很多地方描写了一种原始生活情景并加以歌颂。这很适合他这个孤独的“诗界”的心理需要,甚至“死亡”也成了他倾心的对象。因为生活在一种自我封闭的境界中,物质生活对他来讲意义甚微。据他的朋友西川回忆:海子没能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他的写作是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进行的。在西川的回忆里,海子只看过一场*--那是1986年的夏天,西川到昌平去看他,拉他去看了根据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改编的苏联*《白痴》。我们把海子的诗同他的生活情形结合起来,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海子希望生活在一种充满悲壮色彩的原始混沌状态之中,生活在死亡气息之中,生活在完全脱俗的黑夜之中,“生活在圣洁之中”(海子日记语),但现实生活又屡屡使他失望,世俗的*困扰着他,纠缠着他,使他常常处于两难境地。经过一番痛苦的拼杀,他终于绝望,于是他消灭了象征各种世俗*的“十个海子”,摆脱了沦为世俗*奴隶的命运,而最终也消灭了*的自己--1989年3月26日,他在山海关附近卧轨*。
呜呼哀哉!
【十个春天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1.描写春天古诗词
3.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4.春天的绝美古诗词
5.赞颂春天的古诗词
6.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7.古代春天的古诗词
10.描写春天阳光的古诗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