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阳光的古诗词
“moonmomomom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描写春天阳光的古诗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描写春天阳光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描写春天阳光古诗词
描写春天阳光古诗词
古诗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描写春天阳光古诗词,感受一下吧。
描写春天阳光古诗词
1、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选自——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选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3、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选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五》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选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5、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选自——程颢的《秋日》
6、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选自——王维的《归嵩山作》
7、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选自——杜甫的《即事》
8、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选自——杜牧的《金谷园》
9、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选自——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10、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选自——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选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12、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选自——姜彧的《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1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选自——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14、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选自——纳兰性德的《浪淘沙望海》
15、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选自——白居易的《初授拾遗》
16、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选自——的《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17、叹息西窗过隙驹,微阳初至日光舒。选自——黄庭坚的《窗日》
18、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选自——韩愈的《李花二首》
19、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选自——佚名的《行行重行行》
20、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选自——范成大的《春日田园杂兴》
21、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选自——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选自——雷震的《村晚》
23、莲花交以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选自——杜甫的`《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24、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选自——白居易的《彭蠡湖晚归》
2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选自——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26、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选自——刘禹锡的《相和歌辞·采菱行》
27、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选自——白居易的《自在》
28、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选自——白居易的《早春即事》
2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选自——白居易的《暮江吟》
30、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选自——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31、清阳曜灵,和风容与。选自——阮籍的《咏怀诗十三首》
3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选自——李白的《送友人》
关于描写阳光的诗句
33、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选自——阮籍的《采薪者歌》
34、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选自——李商隐的《日射》
3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选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选自——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3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选自——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38、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选自——李贺的《将进酒》
39、日往菲薇,月来扶疏。选自——左思的《三都赋》
4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选自——李商隐的《乐游原》
41、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选自——杜甫的《江汉》
4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选自——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3、朝云四集,日夕布散。选自——阮籍的《咏怀诗十三首》
44、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选自——江淹的《别赋》
45、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选自——柳恽的《江南曲》
46、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选自——姚鼐的《登泰山记》
4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选自——曹操的《观沧海》
4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选自——高适的《别董大》
49、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选自——纳兰性德的《浪淘沙·望海》
50、明星虽高未须喜,三足阳乌生海底。选自——陆游的《月夜短歌》
51、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选自——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52、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选自——钱福的《明日歌》
53、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选自——苏舜钦的《夏意》
54、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选自——鱼玄机的《赠邻女/寄李亿员外》
55、怅望倚危栏,红日无言西下。选自——张昪的《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5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选自——刘禹锡的《竹枝词》
57、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选自——苏轼的《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58、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选自——王安石的《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59、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选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60、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选自——李贺的《南园十三首》
61、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选自——曹植的《杂诗》
62、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选自——赵令畤的《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篇2:描写春天阳光的古诗词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 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 诗人唐·白居易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出自 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 诗人杜牧《山行》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 诗人王维《鹿柴》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0、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出自 诗人宋·范仲淹
1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 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 诗人唐·王之涣
14、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出自 诗人《汉乐府·陌上桑》
1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 诗人白居易《忆江南》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 诗人唐·王维
17、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1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 诗人李白《望天门山》
19、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沈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20、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出自 诗人明·顾炎武
21、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出自 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
2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出自 诗人杜甫《绝句》
2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 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自 诗人白居易《忆江南》
25、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出自 诗人宋·李觏
2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 诗人王维《使至塞上》
2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 诗人李绅《悯农》
29、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 诗人王安石《元日》
3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 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诗人高适《别董大》
32、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出自 诗人唐·韦庄
3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出自 诗人唐·刘禹锡
34、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35、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 诗人李商隐《乐游原》
3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出自 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篇3:描写春天阳光的古诗词
1、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出自 诗人王安国《清平乐》
2、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出自 诗人刘基《眼儿媚》
3、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出自 诗人朱彝尊《桂殿秋》
4、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出自 诗人陆游《钗头凤》
5、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出自 诗人辛弃疾《丑奴儿》
6、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出自 诗人吕碧城《高阳台》
7、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出自 诗人夏完淳《卜算子》
8、花月两模糊,隔帘看欲无。——出自 诗人杨基《菩萨蛮》
9、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出自 诗人晏几道《生查子》
10、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出自 诗人李煜《临江仙》
11、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出自 诗人贺铸《鹧鸪天》
12、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出自 诗人张炎《解连环》
13、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出自 诗人周邦彦《满庭芳》
14、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出自 诗人蒋春霖《柳梢青》
15、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出自 诗人《葬花吟》
16、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出自 诗人苏轼《江城子》
17、神魂荡漾,暗抛红泪。——出自 诗人赵南星《水龙吟》
18、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出自 诗人朱祖谋《声声慢》
19、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出自 诗人赵南星《水龙吟》
20、地转天旋千万劫,人间只此一回逢、当时何似莫匆匆。——出自 诗人吕碧城《浣溪沙》
21、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出自 诗人李清照《永遇乐》
22、行人忍听啼乌怨,笛里关山落叶风。——出自 诗人仇远《思佳客》
23、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出自 诗人吴文英《风入松》
24、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出自 诗人姜夔《念奴娇》
25、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出自 诗人《雨巷》
26、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出自 诗人王士稹《蝶恋花》
27、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出自 诗人王夫之《更漏子》
28、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出自 诗人柳永《定**》
29、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出自 诗人苏轼《蝶恋花》
30、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出自 诗人顾夐《诉衷情》
3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 诗人秦观《鹊桥仙》
32、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出自 诗人李鹿《品令》
33、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出自 诗人柳如是《金明池》
34、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出自 诗人蔡松年《鹧鸪天》
35、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出自 诗人魏夫人《武林春》
3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 诗人《雨霖铃》
37、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出自 诗人宋祁《玉楼春》
38、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出自 诗人完颜寿《朝中措》
39、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 诗人欧阳修《蝶恋花》
40、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出自 诗人元好问《迈陂塘》
41、酒省明月照窗纱。——出自 诗人夏言《浣溪沙》
42、故乡遥,何日去。——出自 诗人周邦彦《苏幕遮》
43、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出自 诗人姜夔《暗香》
44、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出自 诗人晁元礼《雨霖铃》
4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 诗人李清照《声声慢》
46、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出自 诗人范仲淹《御街行》
47、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出自 诗人张惠言《木兰花慢》
48、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出自 诗人陆游《卜算子》
49、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出自 诗人赵令峙《清平乐》
50、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出自 诗人蒋捷《一剪梅》
篇4:描写春天阳光的古诗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出自南宋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我们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
词大致作在南宋亡后蒋捷飘零于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阶段。这里原是个山柔水软的江南秀丽地。一个彷徨四顾,前程茫茫,时光空抛,有家难归的游子置身在此境地里,怎能不惆怅莫名呢?词的上片初一看无非写春愁难解,借酒浇愁而已。略加细察,可以看出此中有大起伏,情思在跌宕中激越波荡。词人的一腔“春愁”待酒以浇的渴望,在“江上舟摇”的飘流中是得到瞬间的满足的。“楼上帘招”这江村小酒店的或许写有“太白一醉”字样的青布帘招知词人,可来醉乡小憩。在这一“摇”一“招”之间,情绪是由愁而略见开颜了的。可是当江上小舟载着这薄醉之人继续行去,醉眼惺忪地在眼帘上映入“秋娘渡与泰娘桥”的景色时,风吹酒醒,雨滴心帘,只觉风入骨,雨寒心。转而“秋愁”复涨,而且愈涨愈高了。情绪的起伏就是如此激转湍漩。“秋娘渡”、“泰娘桥”指的是吴江一带地名。蒋捷的《行香子·舟宿间湾》词就有“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之句。词人在此处以“秋娘渡”与“泰娘桥”指代苏州吴江一带景物之美——秀婉妩媚令人愉悦的美。正是这美景愈触发其愁思,思念起了在家的“笑涡红透”、“软语灯前”的妻室。
篇5:描写春天古诗词
描写春天古诗词
《长安春望》
年代: 唐 作者: 武元衡
宿雨净烟霞,春风绽百花。
绿杨中禁路,朱戟五侯家。
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
无媒犹未达,应共惜年华。
《残春》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三月看无也,芳时此可嗟。
园林欲向夕,风雨更吹花。
影乱冲人蝶,声繁绕堑蛙。
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
《春闺》
年代: 宋 作者: 黄庚
屏山梦断整云鬟,金鸭吹香火未残。
背倚阑干听燕语,一帘风雨卷春寒。
《春大阅》
年代: 宋 作者: 杨冠卿
波澄青海无传箭,我公献纳纡皇眷。
修严武备选车从,天下虽安不忘战。
车如流水马如龙,甲耀日兮旌蔽空。
搀枪荧惑不敢动,独任朔方无限功。
天威震叠军声壮,会见龙庭焚老上。
燕然碣石与天齐,为公重勒千丈碑。
《春兴》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忽听屋角闹晨鸠,起看园林绿渐稠。
小雨霏霏涵日过,新泉细细入河流。
残花断柳虚归计,远水他山聚客愁。
鸿雁南飞限苍岭,伤心何处问松楸。
《西园春暮》
年代: 明 作者: 谢榛
西北风来何太剧,落花满园春可惜。
黄鹂叫春蝴蝶愁,四野无人日将夕。
惟有一枝留晚春,当砌徘徊不忍摘。
且将樽酒对残花,春去悲歌复何益。
《春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半桃李盛开》
年代: 宋 作者: 陈宓
缟裙练帨映丹霞,默默无言不自夸。
陌上行人重回首,一年春事数朝花。
《春怀》
年代: 宋 作者: 吴龙翰
梨花院落雨初晴,小醉醒来睡不成。
过客光阴易老态,故人山色却长情。
歌喉呖呖鸟声隽,舞袖翩翩蝶翅轻。
好景相看作挞尽,闭门不觉了清明。
篇6:描写春天古诗词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诗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是洛阳人,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诗人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诗人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篇7:描写春天古诗词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诗人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篇8:描写春天古诗词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赏析
此诗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诗人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诗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诗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诗,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诗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诗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篇9:描写春天古诗词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赏析
诗中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诗中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勉。诗人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诗中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诗。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指出诗中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诗不相上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褪对旨颜色变浅或消失。开头一句描写的是暮春景象,句意为:暮春时节,杏花凋零枯萎,枝头只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诗人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绿水环绕着一户人家。这两句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但缺少了花树的点缀,仍显美中不足。“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诗,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大意是:树上的柳絮在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少,春天行将结束,难道天下之大,竞找不到一处怡人的景色吗?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上阕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诗人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诗最忌诗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诗人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诗人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诗人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想象。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诗人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诗人的化身。诗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诗,诗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诗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篇10:描写春天古诗词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描写春天阳光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1.描写春天古诗词
2.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9.十个春天的古诗词
10.春天的绝美古诗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