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指南>大专女生战胜3万人进入微软的求职经历

大专女生战胜3万人进入微软的求职经历

2022-10-07 08:29: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豆芽肉炒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大专女生战胜3万人进入微软的求职经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大专女生战胜3万人进入微软的求职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专女生战胜3万人进入微软的求职经历

篇1:大专女生战胜3万人进入微软的求职经历

河南大专女生从3万人中突围敲开微软大门

河南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学生李文怡,在大学一年级课程刚结束时就被选拔到微软中国的微软HelpDesk技术支持集训营集训,最终成为微软中国的30名实习生之一。通过努力,她最终成为30名实习生中留在微软中国总部工作的3人之一。在90%以上都是硕士生博士生的微软员工群体中,她这名大专生是怎么成功的?7月27日晚7时,记者在北京市知春路西格玛大厦对其进行了专访。

第一扇门:顺利入选50人微软集训营

能够成为微软的实习生,李文怡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微软的实习生选拔程序非常严格。首先要通过所在学校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推荐和选拔,然后要进行微软的笔试,笔试分专业考试、应变问答和英语翻译;第三步是北京微软中国的电话面试,考验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第四步是参加微软北京总部的全国集中培训;最后是在北京总部的面试。

前三关李文怡过得比较轻松,因为她是学校软件学院办公室主任,组织参加了很多活动,并赢得了不少荣誉。获得推荐并不困难,微软的笔试和电话面试也进行得十分顺利。

去年6月份,李文怡顺利进入微软在北京郊区的微软HelpDesk技术支持集训营。共有50名来自全国数百所学校的学生参加,其中很多是名牌大学大二大三的学生,50个人中,只有李文怡和她的三名同学是大专生。在培训中,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比如如何面对客人拜访,怎么组织简单的报告会等等,这些在学校里没人教。在个人素质方面,李文怡觉得自己还不错。因为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她一直担任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高中时期还担任学校宣传部的部长,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李文怡十分努力,在培训最后的分组考核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讲课,她在她们所在的那一组中获得了讲课第一名。

第二扇门:幸运地成为30名微软实习生之一

集中培训结束后,李文怡和其他培训者一样,站在了被选择的起跑线上,只有30个人可以进入微软当实习生。

但在培训期间,李文怡并没有引起微软培训老师的特别注意。富有戏剧性的是,其中的一个部门很想要一位女实习生,挑选来挑选去,只有李文怡条件比较合适。所以他们选择了李文怡,决定给她两个月的实习期。

负责培训的老师告诉她:“你在微软的生命期只有两个月,你如果把握不好,进入微软的大门就会永远关闭。”

两个月的生命期意味着什么,李文怡心里十分明白。

回家收拾停当,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一下火车,李文怡心里没有一点底气,自己第一次来北京,周围一个人都不认识,自己能不能在这里适应?

刚到微软,她什么都不懂,在学校里面一年的学习,在公司里一点都用不上。“在世界第一的软件公司工作,每一刻学到的东西都是我的宝贵的财富和经验。”她自己这样想。

她最初的工作从在光缆上贴标签开始。微软的环境,给了她积极学习的动力,不会就问,6周以后,她就可以上项目了。关于这段最初的经历,李文怡给记者搜索出来她当初写的“实习生日记”,其中一段就记录了她当时的景况和心情:“在我的印象中,与其说微软是一个大企业,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我就是生活在微软的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刚到微软时,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婴儿,对于工作,一点儿都不懂;对于微软,就像小时候对父亲一样敬畏,担心自己会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显得畏畏缩缩。但微软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和踏实,我一点一滴地学习,逐渐了解自己的工作。我渐渐长大,开始认识我们家里的成员,工作上开始有所感悟。”

李文怡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6周以后,她开始被允许从事内部技术支持工作。

图片说明:李文怡在微软的办公室

第三扇门:两个月实习期内获得领导认可

曾经领导过她的胡俊高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文怡本身比较聪明和灵活,她身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一个是她性格比较开朗,善于主动做事情,能够在比较陌生的环境里很快地适应下来并很好地开展工作,;另一个就是她比较有责任心,工作交给她比较令人放心。”

但李文怡自己心里并没有多少底。两个月的实习期很快就要过去了,李文怡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留下来还是离开。

“在最后几天,我都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在经理和督导找我谈话之后,立刻带着东西回学校继续上学。”李文怡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但奇怪的是,两个月过后,部门经理和督导并没有找她谈话,她还可以继续留在微软。这意味着她还有机会。

篇2:大专女生应聘微软员工的求职经历

很快又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找她谈话,她心里才安定下来。她知道自己终于被认可了。

后来部门经理调整,新任经理金宣任职时,督导就立刻找到金经理,对她说:“你一定要想办法把李文怡留下来!她是个不错的女孩!”很快,她的工作也得到了金经理的认可。

第四步:3万人当中只选出了3个人

第二年六月份,公司老总突然找到她,问她在正式转正之前对薪水有什么要求。李文怡对这个提问感到有点突然,她说她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想在微软多学一些东西。令她高兴的是,老总还是把她的工资从实习期间的1500元涨了好多。

微软正式与她签定了半年的工作合同。其实在签定合同的时候李文怡还是有一些犹豫,是留下来工作还是回去继续上学,她有点拿不定主意。胡俊高经理说,“她当时向我讨主意,我跟她说,在北京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的机会多得很,我还是劝她留了下来。”

胡俊高说,全国软件专业的学生有4万人,学习微软课程的学生有3万人,而微软这次从中挑选的实习生只有30人,而能够留在微软工作的只有3人。所以可以看出微软的要求有多么严格。跟李文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很多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学生。选拔实习生的时候,有一个浙江大学的学生,是学生会的主席,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因为在面试的时候经常巧妙地拍考官的马屁而被淘汰。

微软的这种选拔制度让李文怡很佩服。微软在使用人才上并不十分看重文凭,在他们的用人观点中,人才就是那些能用和可用之才。

第五步:融入道微软文化的激情生活中

转正以后,并非意味着成为微软永远的员工了。微软员工的流动性其实非常大,被淘汰的现象经常出现。李文怡无疑时时刻刻都感到肩上的压力。

“在微软,我们员工的工作生命永远只有6个月。6个月的合同结束后,如果表现优异可以继续留下来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合同到期将会立刻走人。”李文怡说,她现在虽然正式转正,看似保险了,但如果不努力,走人是必然的。

晚7时,北京市知春路西格玛大厦六楼工作间,不少同事已经下班,但李文怡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她正在整理一天工作的记录总结,并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李文怡租住的房子离单位很近,步行只有5分钟的路程。公司一般是每天上午九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但是上班时间并不要求打卡,上午晚来一段时间也没有人查问。李文怡说,其实公司对他们的要求挺宽松,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出入,还可以到楼下的健身房锻炼身体,或者到沙发吧台去休闲一下。渴了饿了可以到茶水间去吃东西,食品和各种饮料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和喝什么可以随便拿,并且是免费的。”

“公司尽量给我们创造一个很宽松的工作环境,但没有一个员工放纵自己,大家都很自觉。”李文怡说,这里的员工工资都很高,他们有车有房,属于不缺钱的一族,“一个人到了不缺钱的境界,他工作是为了什么呢?”李文怡的反问让人想起了她们的老板比尔盖茨的那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而这正是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我在微软的激情生活才刚刚开始,和其他同事的工作境界相比,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李文怡说。

篇3:大专女生如何突围进微软

大专女生如何突围进微软

第一扇门:顺利入选50人微软集训营

能够成为微软的实习生,李文怡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微软的实习生选拔程序非常严格。首先要通过所在学校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推荐和选拔,然后要进行微软的笔试,笔试分专业考试、应变问答和英语翻译;第三步是北京微软中国的电话面试,考验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第四步是参加微软北京总部的全国集中培训;最后是在北京总部的面试。

前三关李文怡过得比较轻松,因为她是学校软件学院办公室主任,组织参加了很多活动,并赢得了不少荣誉。获得推荐并不困难,微软的笔试和电话面试也进行得十分顺利。

去年6月份,李文怡顺利进入微软在北京郊区的微软HelpDesk技术支持集训营。共有50名来自全国数百所学校的学生参加,其中很多是名牌大学大二大三的学生,50个人中,只有李文怡和她的三名同学是大专生。在培训中,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比如如何面对客人拜访,怎么组织简单的报告会等等,这些在学校里没人教。在个人素质方面,李文怡觉得自己还不错。因为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她一直担任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高中时期还担任学校宣传部的部长,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李文怡十分努力,在培训最后的分组考核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讲课,她在她们所在的那一组中获得了讲课第一名。

第二扇门:幸运地成为30名微软实习生之一

集中培训结束后,李文怡和其他培训者一样,站在了被选择的起跑线上,只有30个人可以进入微软当实习生。

但在培训期间,李文怡并没有引起微软培训老师的特别注意。富有戏剧性的是,其中的一个部门很想要一位女实习生,挑选来挑选去,只有李文怡条件比较合适。所以他们选择了李文怡,决定给她两个月的实习期。

负责培训的老师告诉她:“你在微软的生命期只有两个月,你如果把握不好,进入微软的大门就会永远关闭。”

两个月的生命期意味着什么,李文怡心里十分明白。

回家收拾停当,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一下火车,李文怡心里没有一点底气,自己第一次来北京,周围一个人都不认识,自己能不能在这里适应?

刚到微软,她什么都不懂,在学校里面一年的学习,在公司里一点都用不上。“在世界第一的软件公司工作,每一刻学到的东西都是我的宝贵的财富和经验。”她自己这样想。

她最初的工作从在光缆上贴标签开始。微软的环境,给了她积极学习的动力,不会就问,6周以后,她就可以上项目了。关于这段最初的经历,李文怡给记者搜索出来她当初写的“实习生日记”,其中一段就记录了她当时的景况和心情:“在我的印象中,与其说微软是一个大企业,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我就是生活在微软的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刚到微软时,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婴儿,对于工作,一点儿都不懂;对于微软,就像小时候对父亲一样敬畏,担心自己会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显得畏畏缩缩。但微软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和踏实,我一点一滴地学习,逐渐了解自己的工作。我渐渐长大,开始认识我们家里的成员,工作上开始有所感悟。”

李文怡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6周以后,她开始被允许从事内部技术支持工作。

第三扇门:两个月实习期内获得领导认可

曾经领导过她的胡俊高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文怡本身比较聪明和灵活,她身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一个是她性格比较开朗,善于主动做事情,能够在比较陌生的环境里很快地适应下来并很好地开展工作;另一个就是她比较有责任心,工作交给她比较令人放心,

但李文怡自己心里并没有多少底。两个月的实习期很快就要过去了,李文怡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留下来还是离开。

“在最后几天,我都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在经理和督导找我谈话之后,立刻带着东西回学校继续上学。”李文怡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但奇怪的是,两个月过后,部门经理和督导并没有找她谈话,她还可以继续留在微软。这意味着她还有机会。

很快又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找她谈话,她心里才安定下来。她知道自己终于被认可了。

后来部门经理调整,新任经理金宣任职时,督导就立刻找到金经理,对她说:“你一定要想办法把李文怡留下来!她是个不错的女孩!”很快,她的工作也得到了金经理的认可。

第四扇门:3万人当中选出了3个人

今年六月份,公司老总突然找到她,问她在正式转正之前对薪水有什么要求。李文怡对这个提问感到有点突然,她说她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想在微软多学一些东西。令她高兴的是,老总还是把她的工资从实习期间的1500元涨了好多。

微软正式与她签定了半年的工作合同。其实在签定合同的时候李文怡还是有一些犹豫,是留下来工作还是回去继续上学,她有点拿不定主意。胡俊高经理说,“她当时向我讨主意,我跟她说,在北京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的'机会多得很,我还是劝她留了下来。”

胡俊高说,全国软件专业的学生有4万人,学习微软课程的学生有3万人,而微软这次从中挑选的实习生只有30人,而能够留在微软工作的只有3人。所以可以看出微软的要求有多么严格。跟李文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很多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学生。选拔实习生的时候,有一个浙江大学的学生,是学生会的主席,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因为在面试的时候经常巧妙地拍考官的马屁而被淘汰。

微软的这种选拔制度让李文怡很佩服。微软在使用人才上并不十分看重文凭,在他们的用人观点中,人才就是那些能用和可用之才。

第五扇门:融入微软文化下的激情生活

转正以后,并非意味着成为微软永远的员工了。微软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被淘汰的现象经常出现。李文怡无疑时时刻刻都感到肩上的压力。

“在微软,我们员工的工作生命永远只有6个月。6个月的合同结束后,如果表现优异可以继续留下来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合同到期将会立刻走人。”李文怡说,她现在虽然正式转正,看似保险了,但如果不努力,走人是必然的。

7月27日晚7时,北京市知春路西格玛大厦六楼工作间,不少同事已经下班,但李文怡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她正在整理一天工作的记录总结,并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李文怡租住的房子离单位很近,步行只有5分钟的路程。公司一般是每天上午九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但是上班时间并不要求打卡,上午晚来一段时间也没有人查问。李文怡说,其实公司对他们的要求挺宽松,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出入,还可以到楼下的健身房锻炼身体,或者到沙发吧台去休闲一下。渴了饿了可以到茶水间去吃东西,食品和各种饮料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和喝什么可以随便拿,并且是免费的。”

“公司尽量给我们创造一个很宽松的工作环境,但没有一个员工放纵自己,大家都很自觉。”李文怡说,这里的员工工资都很高,他们有车有房,属于不缺钱的一族,“一个人到了不缺钱的境界,他工作是为了什么呢?”李文怡的反问让人想起了她们的老板比尔·盖茨的那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而这正是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我在微软的激情生活才刚刚开始,和其他同事的工作境界相比,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李文怡说。

责任编辑:天道酬勤

篇4:大专女生从3万人中勇闯微软大门的求职故事

但奇怪的是,两个月过后,部门经理和督导并没有找她谈话,她还可以继续留在微软。这意味着她还有机会。

很快又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找她谈话,她心里才安定下来。她知道自己终于被认可了。

后来部门经理调整,新任经理金宣任职时,督导就立刻找到金经理,对她说:“你一定要想办法把李文怡留下来!她是个不错的女孩!”很快,她的工作也得到了金经理的认可。

第四扇门:3万人当中选出了3个人

今年六月份,公司老总突然找到她,问她在正式转正之前对薪水有什么要求。李文怡对这个提问感到有点突然,她说她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想在微软多学一些东西。令她高兴的是,老总还是把她的工资从实习期间的1500元涨了好多。

微软正式与她签定了半年的工作合同。其实在签定合同的时候李文怡还是有一些犹豫,是留下来工作还是回去继续上学,她有点拿不定主意。胡俊高经理说,“她当时向我讨主意,我跟她说,在北京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的机会多得很,我还是劝她留了下来。”

胡俊高说,全国软件专业的学生有4万人,学习微软课程的学生有3万人,而微软这次从中挑选的实习生只有30人,而能够留在微软工作的只有3人。所以可以看出微软的要求有多么严格。跟李文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很多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学生。选拔实习生的时候,有一个浙江大学的学生,是学生会的主席,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因为在面试的时候经常巧妙地拍考官的马屁而被淘汰。

微软的这种选拔制度让李文怡很佩服。微软在使用人才上并不十分看重文凭,在他们的用人观点中,人才就是那些能用和可用之才。

第五扇门:融入微软文化下的激情生活

转正以后,并非意味着成为微软永远的员工了。微软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被淘汰的现象经常出现。李文怡无疑时时刻刻都感到肩上的压力。

“在微软,我们员工的工作生命永远只有6个月。6个月的合同结束后,如果表现优异可以继续留下来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合同到期将会立刻走人。”李文怡说,她现在虽然正式转正,看似保险了,但如果不努力,走人是必然的。

7月27日晚7时,北京市知春路西格玛大厦六楼工作间,不少同事已经下班,但李文怡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她正在整理一天工作的记录总结,并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李文怡租住的房子离单位很近,步行只有5分钟的路程。公司一般是每天上午九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但是上班时间并不要求打卡,上午晚来一段时间也没有人查问。李文怡说,其实公司对他们的要求挺宽松,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出入,还可以到楼下的健身房锻炼身体,或者到沙发吧台去休闲一下。渴了饿了可以到茶水间去吃东西,食品和各种饮料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和喝什么可以随便拿,并且是免费的。”

“公司尽量给我们创造一个很宽松的工作环境,但没有一个员工放纵自己,大家都很自觉。”李文怡说,这里的员工工资都很高,他们有车有房,属于不缺钱的一族,“一个人到了不缺钱的境界,他工作是为了什么呢?”李文怡的反问让人想起了她们的老板比尔・盖茨的那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而这正是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

“我在微软的激情生活才刚刚开始,和其他同事的工作境界相比,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李文怡说。

篇5:一个英语系女生的求职经历日记

人 物:武汉大学英语系届毕业生刘冕

年 龄:22岁

自身条件:专业八级、计算机三级、两次“院三好学生”和两次二等奖学金。

求职经历:出版社编辑、英文报纸编辑、企业策划、中学外语教师

11月20日 星期四 晴

很多天以前我们就得到消息,省外一家外文出版社今天要到本系招2名英文编辑。一打听,要求还挺高,不但学习成绩进入全系前二十名,还要在英文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仔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我的成绩是全系第十五,这个条件我符合;至于在英文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个条件就有点难了,整个专业也许没几个吧。去还是不去呢?思虑再三,还是去试试。

招聘会在语音室进行。前来应聘的人数不是很多,也就十多人吧。大概是学习成绩这个条件让很多人望而生畏。面试开始了,应聘者依次拿着自己的简历和面试老师面对面坐着交谈。时间大概是3分钟。在我前面的几名同学,和面试老师的交谈了不到一分钟,就灰溜溜地走了,连简历也没有留下。很显然,他们都被淘汰了。

该我上场了。果然,面试老师一得知我没有发表文章的经历,连我的简历也没有看,客气地对我说了声“抱歉”。然后就招呼下一位了。

睡前总结:也许是第一次参加应聘吧,感觉很失败。毕业求职时发现自己学到的东西并不太多。对没有工作经验的我来说,平时的经验就是很好的积累。我很后悔大学前三年没有好好练笔写些稿子。

11月22日 星期六 阴

前天那场招聘会,被隔壁班的两位英语高人给抢走了,听说待遇还不错。签就签了吧,至少少了两个竞争对手,好单位还多着呢。

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今天有场“武汉8校联合招聘会”,我早早地买了门票,攥着几天前就准备好的6份简历进了场。其中4份是准备应聘翻译的,另外两份应聘英文报刊编辑。其实我的“硬件”还算过得去――专业八级,计算机三级,还有两次“院三好学生”和两次二等奖学金。找个翻译的工作,胜算应该比较大吧。

会场人很多,我绕场转了两圈,仅发现两家英文报刊在招广告策划,想想和自己的专业沾了点边,我毫不犹豫地把简历递了过去。

对方仔细看我的简历,问了一句:“你是学广告策划的吗?”

他刚才不是看了吗?怎么还问我?我说:“不是,我是英语专业的。我对你们的工作岗位……”“对不起,我们不要其他专业的!”还没说完,对方就很不耐烦地打断了我的话。

睡前总结:今天的收获几乎为零。宿舍小文总结我的失败之处在于跨专业求职。想来也对,跨专业求职对普通学生难度太大,除非事前有很好的准备。今天的失败应该在于没考虑自己的专业因素吧。

11月27日 星期四 阴

谢天谢地,终于迎来第一场针对本专业的招聘会。宿舍的几位姐妹都起床忙于梳妆打扮。我早早地起来,又把自己的简历看了一遍,按求职意向分门别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挤进会场后,我先绕场一周了解大致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把我的简历投了出去。

我们专业不过500来人,而整个会场人数足足有一两千。我甚至还瞥见有位同学来自广东省的中山大学。

到底是针对英语专业,让我感觉自己能胜任在场的所有职位。上午我去一家外贸公司应聘高级翻译。面试老师用英语问起了一些有关我家庭成员和籍贯的问题,虽然谈不上对答如流,却也算是表达清晰。后来又和我聊起了今年年初流行的SARS病的相关问题知识,我的语句就开始不通畅了。最后我感觉对方有点落井下石,竟问起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来自哪个国家。我支吾了半天,只好“SORRY”。

还是再试试另一家报社的英文编辑吧。

展位前的椅子上已经坐了好多前来应聘的人。我刚要找个地方坐下,中间一位老师就站起来宣布面试开始。接着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试卷。要求在半个小时内完成。

我瞅了瞅周围的人,他们看上去相当认真。题目是十个选择填空题和一篇作文改错。几个选择题似乎很简单,几分钟我就完成了。那篇作文是有关神州5号飞船升空的,反复看了好几遍,才找到一处语法错误。眼看时间快到了,我胡乱地改了几处单词。然后把试卷交了上去。

那位戴眼镜的老编辑花了几分钟看完了我们的试卷,当场宣布5人进入下一轮面试,其余的人全部淘汰。原因是只有这5人记得神州5号升空的日子。

为什么平时不多看看报纸呢。这么重要的错误也没发现?下次还是小心点吧。

睡前总结:两个这么好的工作就被我这样给糟蹋了。我发现虽然自己专业已经是八级,但口语什么的好象还不太够用,而要命的是我平时除了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对外界的关心太少了。 翻译和编辑两种工作都需要大量的社会知识积累。我败在了平时。

篇6:一个英语系女生的求职经历日记

12月1日 星期一 阴

连续两天,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召开了两场招聘会。天很冷,但依然高兴,因为两天的奔波换来了三个面试机会。

一是本市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我应聘副总经理秘书,二是一家企业缺个策划,再就是市中心一所重点高中的英语教师。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硬件,集中对英语教师进行了精心准备。想到面试时多半会要求我上台试讲,我还特地请教了我们的英语老师,让他为我作了特别辅导。

果然不出我所料,那位老校长要我上讲台授课,4位老师临时充当我的学生。好在我提前做了准备,一上讲台,我就着那本高中英语课本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加上我们高中学过那篇课文,我发挥比较出色。20分钟后,老校长叫停,而后就和几位老师开始了讨论。

说实话,虽然紧张,但我对自己的发挥还是比较满意。果然,老校长对我说:“刘小姐,你已经通过了我们的面试,如果你是真诚喜欢这个职位的话,请随时拨打我的电话,我等你的好消息。”说完,递过来一张名片。

睡前总结:那一刻,我几乎要高兴得喊出来。为了工作,我已经整整奔波了10 天了。今天终于尝到了被录用的甜头。嘿嘿。

篇7:讲述求职技巧:大专女生如何闯法国大公司

得不太流利。2分钟后法国人看完简历,指着“期望月薪1200元”问:“Why you fill this figure?(你为什么填这个数字?)”我解释是参考了报纸上应届生工资标准,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忽然想到:是不是薪水要求高了?于是直截了当地问:“Do you think it’s too high?(你是否认为太高了?)”法国人笑着说:“No!NO!”

他问了很多实际的工作问题,我的回答似乎不够理想,他的脸严肃起来,还把我的回答都记录下来。面试结束后,他让我直接回家等通知。

回家路上手机响了。HR经理说:“你怎么不打招呼就走了?还没和你谈薪资呢。”我说:“法国总监让我回家等通知。”她说:“那也好,等你下次来再谈。”

没有料到的是非典来了。几个月没有欧尚方面的消息,我以为没希望了。7月初,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就在J公司准备和我正式签约前的几天,欧尚的三面通知来了。

三面:轻松过关被录用

HR经理先和我确定薪资:“你试用期月薪元。”真是喜出望外:原来1200元的期望值太低了!。

最后一关由连锁店最高负责人店长把守。这是一位外表威严的中年人,他从自己的经历谈起:“前任外籍店长走后,我和4位外国同事竞争这个职位。我想了个办法,在最短时间里超过了他们。如果是你会怎么办?”我说:“可以根据他们的缺点寻找对付办法……”他说:“我和你相反。我看到的是他们的优点,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们的优点学到手!”他又问了一些办公室人际关系的问题,我结合J公司实习的情况作了回答,他对此表示满意。

几天后我收到欧尚的Offer。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放弃了欧尚,而和国企J公司签了约。今年夏天,我离开J公司加入求职大军,回想当初的选择心中难免有一丝遗憾……

面试心得:大节决定成败!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我认为应该是大节――关键性细节才决定成败。面试中我在很多一般性细节问题上表现并不完美,但还是拿到了Offer,可见“细节决定成败”并不准确!

1.研究公司情况,包括实地踏勘;求职信和简历个性化。

2.第一次面试至少提前15分钟,以便填写报名表;注视面试官眼睛,精神抖擞、声音响亮。

3.表态明确,避免说易让面试官误解的话;薪资期望值可比心理价位稍高。

篇8:讲述求职技巧:大专女生如何闯法国大公司

讲述求职技巧:大专女生如何闯法国大公司

讲述者:L小姐 (年龄23岁,职位:市场助理)

国庆长假一过,新一届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就将如期而至。

虽然世界500强外资大公司向来受到优秀毕业生的青睐,却因为招聘门槛高、应聘者太多,令不少自身条件很好的毕业生或知难而退或无功而返。可是,却有一位大专学历的小女生,凭着勇气和自信,连闯数关,被法国欧尚公司(去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62位,全球20大商贸零售企业之一)录用。

9月24日下午,清秀、端庄的陆小姐来编辑部讲述了面试经历:“面试过程有点曲折,中间遭遇‘非典’拖了半年多。一面说漏一句话没有通过,二面如履薄冰,三面通过被录用,但最后却选择放弃,和一家国企签约……”

参加招聘会:自信心不足没有应聘

我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大专毕业生。底获悉有关部门将举办应届生大型招聘会,届时本市和外地的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应届生将同场竞争,感觉压力很大,之前特地去学校附近的“神奇照相馆”花50元拍了一套照片。

12月14日上午,我来到漕宝路光大会展中心,只见马路上水泄不通,里面人山人海。招聘摊位前围满人,简历堆成小山,大公司摊位前更是里3层外3层,外层的人只能把简历扔进去,扔在工作人员的头上、身上。我随着人潮拥来挤去,一直没有投简历。下午2点多钟人潮略有减退后,我来到已观察好几次的世界500强法国欧尚公司摊位前――看中了销售区域经理助理的职位,这时仍有不少人在投简历,全是西装革履的男生,有硕士也有名牌大学本科生,有的简历被接受有的被退回。当时我自信心不足,怕简历被退回不敢投递,便记下了联系方式和地址。

寄出求职信:精心制作获面试机会

回家后我广泛收集欧尚资料,还去连锁店实地考察,看到大卖场协调员穿溜冰鞋进出,工作效率很高,环境布置也很人性化。在求职信中我把观察到的细节和真实感受写了进去。求职信内容充实而有激情,我还起有创意的题目:“欧尚:聚集欧洲时尚”然后附上中英文简历和一张近期大照片,满怀期待地寄往法国欧尚中国总部。

一个星期后,欧尚HR打来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应聘人事助理职位,我的性格活泼好动,对人事工作缺乏了解也不太喜欢,但面试机会来之不易,马上表示愿意接受。

一面:说漏一句话未过关

面试安排在201月初,时间是上午10点。这天早上我6点多起床,8点就出门了。半小时后一身职业套装的我来到杨浦区欧尚连锁店。我先进行实地观察,看到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年轻人,感到很有朝气也有竞争压力;里面张贴着很多工作流程图,还有员工升迁公告,感到公司制度透明公开,也很有职业发展空间。

提前20分钟来到HR办公室,先用15分钟填了报名表

面试官有2位,一位是HR经理,另一位是助手。HR经理问我:“期望薪水怎么没填?”当时报纸都报道应届生薪水大幅下降,我心里没底没有填写薪水期望值。她笑道:“你胆子大一点,报一个具体数字。”我只好勉强说:“那就写1200元吧。”

HR经理和助手轮番发问,大部分问题都比较轻松,如:“你的最大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喜欢什么?”等等。回答问题时我尽量展示自己的优点,并且始终注视着面试官的眼睛,声音响亮、吐词清晰,普通话标准而流利,言谈举止显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HR经理时而微笑时而点头,对我的表现显然比较满意。

但接着我却犯了一个错误。HR经理问:“人事工作要求耐心、专业,要做很多重复性工作,你好像比较活泼外向,你对做好人事助理工作有什么认识?”我想了想回答:“我的认识是:做人事工作要有耐心,要能静下心来做。虽然我自认为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外向型的工作。”

我以为这样回答比较周全,没想到却说漏了嘴。HR经理有点诧异地说:“女孩子一般都喜欢静一点的工作,你有点特别啊!”

面试结束后我还感觉良好。几天后收到欧尚来信,“很遗憾”地通知我面试没有通过,但以后如果有合适的职位还会向我推荐。我明白了:不该说自己更适合外向型工作,HR经理可能误以为我暗示她不想做人事助理。

二面:如履薄冰过4关

获得二面通知已在一个多月后,这次让我应聘的`职位是销售经理助理。当时我已在国企J公司实习,没有像一面时那么重视,只提前了10分钟。HR经理一见面就说:“你好像没有上次精神啊!”可见上次面试确实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向她简单介绍了实习情况:“……可能是工作比较紧张的关系。”她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这里工作没有这么累。”

心理测验关

先花10多分钟做了10多道心理测验题,HR经理当场评卷。她表示这些题目其实反映的是大卖场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一道题目是假设你在家请客,客人来家后才发现某品牌红酒没有了,你会怎么办?有3种选择,第一是赶紧去附近便利店买其他品牌红酒替代,第二是找专卖店花高价买同一品牌红酒,第三是去大卖场排一个小时队买同一品牌红酒。我选择了第二种办法,HR经理表示:“这道题其实是测试如果大卖场某种紧俏商品缺货,你会怎么办。选择第二种办法相当于到同行中购买,缺点是成本太高,说明你在成功控制方面有点问题。”

收银经理关

收银区域经理问我:“如果顾客和收银员产生矛盾怎么处理?”我回答:“我会向顾客赔礼道歉,并给他一个改善服务质量的承诺。”他马上指出:“可是你都没有问究竟是谁对谁错!”我辩解道:“我们是服务性行业,顾客永远是对的。”他还问了一些实际工作问题,我没有这方面工作经验,只能泛泛而谈。最后还是让我通过了。

销售经理关

走进销售区域经理的房间,只见地上有几个大纸团,我想会不会是考验我啊,便拣起纸团扔进废纸篓里,销售经理露出赞许的目光。他的问题全是关于欧尚的:“你认为欧尚应该怎样和易初莲花、大润发竞争?”我曾做一些欧尚的剪报,对这家公司已有一定认识,回答:“ 欧尚的特色是服务人性化和购物环境舒适,关键是发扬优势,建设好特色区域……”我的回答获得了销售经理的首肯,他爽快地在表格上打了勾――这一轮面试我的发挥最出色。

法国总监关

中午11点多钟,HR经理让我接受法国总监的英语面试。我一坐下他就说了句:“Introduce yourself(介绍你自己)”然后低头看我的简历。我努力回想简历上写些什么,因为怕和简历有矛盾,自我介绍就有点像在翻译简历,再加上太紧张,英语说得不太流利。2分钟后法国人看完简历,指着“期望月薪1200元”问:“Why you fill this figure?(你为什么填这个数字?)”我解释是参考了报纸上应届生工资标准,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忽然想到:是不是薪水要求高了?于是直截了当地问:“Do you think it’s too high?(你是否认为太高了?)”法国人笑着说:“No!NO!”

他问了很多实际的工作问题,我的回答似乎不够理想,他的脸严肃起来,还把我的回答都记录下来。面试结束后,他让我直接回家等通知。

回家路上手机响了。HR经理说:“你怎么不打招呼就走了?还没和你谈薪资呢。”我说:“法国总监让我回家等通知。”她说:“那也好,等你下次来再谈。”

没有料到的是非典来了。几个月没有欧尚方面的消息,我以为没希望了。7月初,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就在J公司准备和我正式签约前的几天,欧尚的三面通知来了。

三面:轻松过关被录用

HR经理先和我确定薪资:“你试用期月薪2000元。”真是喜出望外:原来1200元的期望值太低了!。

最后一关由连锁店最高负责人店长把守。这是一位外表威严的中年人,他从自己的经历谈起:“前任外籍店长走后,我和4位外国同事竞争这个职位。我想了个办法,在最短时间里超过了他们。如果是你会怎么办?”我说:“可以根据他们的缺点寻找对付办法……”他说:“我和你相反。我看到的是他们的优点,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们的优点学到手!”他又问了一些办公室人际关系的问题,我结合J公司实习的情况作了回答,他对此表示满意。

几天后我收到欧尚的Offer。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放弃了欧尚,而和国企J公司签了约。今年夏天,我离开J公司加入求职大军,回想当初的选择心中难免有一丝遗憾……

面试心得:大节决定成败!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我认为应该是大节――关键性细节才决定成败。面试中我在很多一般性细节问题上表现并不完美,但还是拿到了Offer,可见“细节决定成败”并不准确!

1.研究公司情况,包括实地踏勘;求职信和简历个性化。

2.第一次面试至少提前15分钟,以便填写报名表;注视面试官眼睛,精神抖擞、声音响亮。

3.表态明确,避免说易让面试官误解的话;薪资期望值可比心理价位稍高。(刘晨)

篇9:大四女生求职半年花费近万经历

数据

大学生求职成本人均2000元以上

即使找到了工作,以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月薪能过2000元就算不错。小田说,这样一来,拼命工作半年时间,即便自己不吃不喝,求职成本也基本难以收回。

不少人才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求职成本高企,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绕不开的一个事实。

国内专业大学生就业研究机构麦可思的一份数据显示,我省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求职成本是112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今年,华中人才市场对上半年参加招聘会的数千名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发现,2009年毕业生求职成本大幅上升,平均花费2000多元。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求职成本,均未将大学生的实习花费计算在内。

另外,大学所学专业不同,就业成本也有高低。同样来自麦可思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历史、哲学专业学生求职成本最高,分别为1424元、1339元。而农学、工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成本最低,其中农学专业学生平均就业成本仅需905元。

麦可思的官方解读认为,求职成本高的专业求职难度更大,从就业市场看,学文科比学理工科难找工作。

提醒

一些求职省钱技巧,不妨多学学

不过,在人力资源专家刘渊看来,大学生如能学会精打细算,多注意省钱技巧,求职成本完全可以降下来。

首先,刘渊建议,找工作要有针对性,切忌乱投简历。不少大学生“骑驴找马”心态严重,草草签约后才发现不合心意,违约率很高。这样不仅由于工作时间短拿不到工资,还有可能支付违约金,得不偿失。

求职花费方面,跨地区求职的成本最为高昂。刘渊支招说,选择互助性求职,能省不少费用。和分处不同城市的同学、老乡组成求职互助小组,通过在熟人处借宿、搭伙等方式,求职成本可大大降低。

另外,专业的招聘网站和招聘类期刊,能为大学生提供不少实用就业信息。刘渊介绍,以《1+1人才资讯》为例,每周提供的招聘信息近6000条,而一场颇具规模的招聘会,提供岗位也不过千余个。

同时,刘渊也呼吁用人单位能为大学生求职提供方便。“比如一些沿海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为求职者承担住宿费和交通费用。但目前,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大专女生战胜3万人进入微软的求职经历】相关文章:

1.艺术设计大专求职简历

2.平面设计大专求职简历

3.求职经验:连闯9关进微软

4.求职经历与心得体会

5.新加坡的求职经历

6.求职经历写求职信

7.求职实践经历范文

8.工商企业管理大专求职简历

9.商务日语大专求职简历

10.一位草根的求职经历

下载word文档
《大专女生战胜3万人进入微软的求职经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