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诗全集
“泡泡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元稹诗全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元稹诗全集,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元稹诗全集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卷四百一十一
卷411_1 「杏园(此后并校书郎已前诗)」元稹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
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卷411_2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卷411_3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元稹
前年科第偏年少,未解知羞最爱狂。九陌争驰好鞍马,
八人同著彩衣裳。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赖得官闲且疏散,到君花下忆诸郎。
卷411_4 「幽栖」元稹
野人自爱幽栖所,近对长松远是山。尽日望云心不系,
有时看月夜方闲。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
辽海若思千岁鹤,且留城市会飞还。
卷411_5 「清都春霁,寄胡三、吴十一」元稹
蕊珠宫殿经微雨,草树无尘耀眼光。白日当空天气暖,
好风飘树柳阴凉。蜂怜宿露攒芳久,燕得新泥拂户忙。
时节催年春不住,武陵花谢忆诸郎。
卷411_6 「华岳寺」元稹
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双燕营巢始西别,
百花成子又东还。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
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
卷411_7 「天坛上境」元稹
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万里洞中朝玉帝,
九光霞外宿天坛。洪涟浩渺东溟曙,白日低回上境寒。
因为南昌检仙籍,马君家世奉还丹。
卷411_8 「寻西明寺僧不在」元稹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
卷411_9 「与吴侍御春游」元稹
苍龙阙下陪骢马,紫阁峰头见白云。
满眼流光随日度,今朝花落更纷纷。
卷411_10 「晚春」元稹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卷411_11 「先醉」元稹
今日樽前败饮名,三杯未尽不能倾。
怪来花下长先醉,半是春风荡酒情。
卷411_12 「独醉」元稹
一树芳菲也当春,漫随车马拥行尘。
桃花解笑莺能语,自醉自眠那藉人。
卷411_13 「宿醉」元稹
风引春心不自由,等闲冲席饮多筹。
朝来始向花前觉,度却醒时一夜愁。
卷411_14 「惧醉(答卢子蒙)」元稹
闻道秋来怯夜寒,不辞泥水为杯盘。
殷勤惧醉有深意,愁到醒时灯火阑。
卷411_15 「羡醉」元稹
绮陌高楼竞醉眠,共期憔悴不相怜。
也应自有寻春日,虚度而今正少年。
卷411_16 「忆醉」元稹
自叹旅人行意速,每嫌杯酒缓归期。
今朝偏遇醒时别,泪落风前忆醉时。
篇2:元稹的诗全集
卷三百九十六
卷396_1「种竹」元稹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卷396_2 「春鸠」元稹
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
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卷396_3 「春蝉」元稹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卷396_4 「兔丝」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卷396_5 「古社」元稹
古社基址在,人散社不神。惟有空心树,妖狐藏魅人。
狐惑意颠倒,臊腥不复闻。丘坟变城郭,花草仍荆榛。
良田千万顷,占作天荒田。主人议芟斫,怪见不敢前。
那言空山烧,夜随风马奔。飞声鼓鼙震,高焰旗帜翻。
逡巡荆棘尽,狐兔无子孙。狐死魅人灭,烟消坛墠存。
绕坛旧田地,给授有等伦。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
社公千万岁,永保村中民。
卷396_6 「松树」元稹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卷396_7 「芳树」元稹
芳树已寥落,孤英尤可嘉。可怜团团叶,盖覆深深花。
游蜂竞钻刺,斗雀亦纷拏。天生细碎物,不爱好光华。
非无歼殄法,念尔有生涯。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
清池养神蔡,已复长虾蟆。雨露贵平施,吾其春草芽。
卷396_8 「桐花」元稹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舜没苍梧野,凤归丹穴岑。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
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
况此空馆闭,云谁恣幽寻。徒烦鸟噪集,不语山嶔岑。
满院青苔地,一树莲花簪。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
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
安问宫徵角,先辨雅郑淫。宫弦春以君,君若春日临。
商弦廉以臣,臣作旱天霖。人安角声畅,人困斗不任。
羽以类万物,祆物神不歆。徵以节百事,奉事罔不钦。
五者苟不乱,天命乃可忱。君若问孝理,弹作梁山吟。
君若事宗庙,拊以和球琳。君若不好谏,愿献触疏箴。
君若不罢猎,请听荒于禽。君若侈台殿,雍门可沾襟。
君若傲贤隽,鹿鸣有食芩。君闻祈招什,车马勿駸駸。
君若欲败度,中有式如金。君闻薰风操,志气在愔愔。
中有阜财语,勿受来献賝.北里当绝听,祸莫大于淫。
南风苟不竞,无往遗之擒。奸声不入耳,巧言宁孔壬。
枭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天子既穆穆,群材亦森森。
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纴。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浔。
和气浃寰海,易若溉蹄涔。改张乃可鼓,此语无古今。
非琴独能尔,事有谕因针。感尔桐花意,闲怨杳难禁。
待我持斤斧,置君为大琛。
卷396_9 「雉媒」元稹
双雉在野时,可怜同嗜欲。毛衣前后成,一种文章足。
一雉独先飞,冲开芳草绿。网罗幽草中,暗被潜羁束。
剪刀摧六翮,丝线缝双目。啖养能几时,依然已驯熟。
都无旧性灵,返与他心腹。置在芳草中,翻令诱同族。
前时相失者,思君意弥笃。朝朝旧处飞,往往巢边哭。
今朝树上啼,哀音断还续。远见尔文章,知君草中伏。
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畏我未肯来,又啄翳前粟。
敛翮远投君,飞驰势奔蹙。罥挂在君前,向君声促促。
信君决无疑,不道君相覆。自恨飞太高,疏罗偶然触。
看看架上鹰,拟食无罪肉。君意定何如,依旧雕笼宿。
卷396_10 「箭镞」元稹
箭镞本求利,淬砺良甚难。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
不砺射不入,不射人不安。为盗即当射,宁问私与官。
夜射官中盗,中之血阑干。带箭君前诉,君王悄不欢。
顷曾为盗者,百箭中心攒。竞将儿女泪,滴沥助辛酸。
君王责良帅,此祸谁为端。帅言发硎罪,不使刃稍刓.
君王不忍杀,逐之如迸丸。仍令后来箭,尽可头团团。
发硎去虽远,砺镞心不阑。会射蛟螭尽,舟行无恶澜。
卷396_11 「赛神」元稹
村落事妖神,林木大如村。事来三十载,巫觋传子孙。
村中四时祭,杀尽鸡与豚。主人不堪命,积燎曾欲燔。
旋风天地转,急雨江河翻。采薪持斧者,弃斧纵横奔。
山深多掩映,仅免鲸鲵吞。主人集邻里,各各持酒樽。
庙中再三拜,愿得禾稼存。去年大巫死,小觋又妖言。
邑中神明宰,有意效西门。焚除计未决,伺者迭乘轩。
庙深荆棘厚,但见狐兔蹲。巫言小神变,可验牛马蕃。
邑吏齐进说,幸勿祸乡原。逾年计不定,县听良亦烦。
涉夏祭时至,因令修四垣。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
我来神庙下,箫鼓正喧喧。因言遣妖术,灭绝由本根。
主人中罢舞,许我重叠论。蜉蝣生湿处,鸱鸮集黄昏。
主人邪心起,气焰日夜繁。狐狸得蹊径,潜穴主人园。
腥臊袭左右,然后托丘樊。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幽妖尽依倚,万怪之所屯。主人一心好,四面无篱藩。
命樵执斤斧,怪木宁遽髡。主人且倾听,再为谕清浑。
阿胶在末派,罔象游上源。灵药逡巡尽,黑波朝夕喷。
神龙厌流浊,先伐鼍与鼋。鼋鼍在龙穴,妖气常郁温。
主人恶淫祀,先去邪与惛。惛邪中人意,蛊祸蚀精魂。
德胜妖不作,势强威亦尊。计穷然后赛,后赛复何恩。
卷396_12 「大觜乌」元稹
阳乌有二类,嘴白者名慈。求食哺慈母,因以此名之。
饮啄颇廉俭,音响亦柔雌。百巢同一树,栖宿不复疑。
得食先反哺,一身常苦羸。缘知五常性,翻被众禽欺。
其一觜大者,攫搏性贪痴。有力强如鹘,有爪利如锥。
音声甚eT嗗,潜通妖怪词。受日馀光庇,终天无死期。
翱翔富人屋,栖息屋前枝。巫言此乌至,财产日丰宜。
主人一心惑,诱引不知疲。转见乌来集,自言家转孳。
白鹤门外养,花鹰架上维。专听乌喜怒,信受若神龟。
举家同此意,弹射不复施。往往清池侧,却令鹓鹭随。
群乌饱粱肉,毛羽色泽滋。远近恣所往,贪残无不为。
巢禽攫雏卵,厩马啄疮痍。渗沥脂膏尽,凤凰那得知。
主人一朝病,争向屋檐窥。呦鷕呼群鵩,翩翻集怪鸱。
主人偏养者,啸聚最奔驰。夜半仍惊噪,鸺鶹逐老狸。
主人病心怯,灯火夜深移。左右虽无语,奄然皆泪垂。
平明天出日,阴魅走参差。乌来屋檐上,又惑主人儿。
儿即富家业,玩好方爱奇。占募能言鸟,置者许高赀。
陇树巢鹦鹉,言语好光仪。美人倾心献,雕笼身自持。
求者临轩坐,置在白玉墀。先问鸟中苦,便言乌若斯。
众乌齐搏铄,翠羽几离披。远掷千馀里,美人情亦衰。
举家惩此患,事乌逾昔时。向言池上鹭,啄肉寝其皮。
夜漏天终晓,阴云风定吹。况尔乌何者,数极不知危。
会结弥天网,尽取一无遗。常令阿阁上,宛宛宿长离。
卷396_13 「分水岭」元稹
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
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
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
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
旋风四面起,并深波不生。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
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
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
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元稹经典唐诗集锦鉴赏
#FormatTableID_0#篇3:元稹悼亡诗
元稹悼亡诗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伴客销愁长日饮, 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
【赏析】
元稹对亡妻韦丛有着真诚执着的爱恋,这首“伴客销愁”,深情缱绻,读来沉痛感人。
起句叙写诗人在丧妻之痛中意绪消沉,整天借酒浇愁的情态。伴客销愁,表面上是陪客人,实际上是好心的客人为了替他排遣浓愁而故意拉他作伴喝酒。
再说,既是“伴客”,总不好在客人面前表露儿女之情,免不了要虚与委蛇,强颜欢笑。如此销愁,哪能不愁浓如酒呢?在这长日无聊的对饮中,他喝下去的是自己的眼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透出了心底的凄苦。
第二句妙在“偶然乘兴”四字。这个“兴”,不能简单地当作“高兴”的“兴”,而是沉郁的乐章中一个偶然激昂的音符,是情绪的突然跳动。酒宴之上,客人想方设法开导他,而诗人一时悲从中来,倾杯痛饮,以致醺然大醉。可见,这个“兴”字,溶进了客人良苦的用心,诗人伤心的泪水。“偶然”者,言其“醺醺”大醉的次数并不多,足证上句“长日饮”其实喝得很少,不过是借酒浇愁而意不在酒,甚至是“未饮先如醉”,正见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尾两句,真是字字泣血,读诗至此,有情人能不掩卷一哭!醉后吐真言,这是常情;醒来但见旁人啜泣,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自己在醉中忘记爱妻已逝,口口声声呼唤妻子哩!凄惶之态,凄苦之情,动人心魄。
绝句贵深曲。此诗有深曲者七:悼念逝者,流泪的应该是诗人自己;现在偏偏不写自己伤心落泪,只写旁人感泣,从旁人感泣中见出自己伤心,此其深曲者一。以醉里暂时忘却丧妻之痛,写出永远无法忘却的哀思,此其深曲者二。怀念亡妻的`话,一句不写,只从醉话着笔;且醉话也不写,只以“错问”二字出之,此其深曲者三。醉里寻伊,正见“觉来无处追寻”
的无限空虚索寞,此其深曲者四。乘兴倾杯,却引来一片抽泣,妙用反衬手法取得强烈感人的效果,此其深曲者五。“时时错问君”,再现了过去夫妻形影不离、诗人一刻也离不了这位爱妻的情景,往昔“泥他沽酒拔金钗”(《遣悲怀》)的场面,如在眼前,此其深曲者六。醉后潦倒的样子,醒来惊愕的情态,不着一字而隐隐可见,此其深曲者七。一首小诗,如此曲折有致,委婉动人,至为难得。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十世孙。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有《元氏长庆集》。
篇4:元稹宝塔诗
著名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故而与白居易成为莫逆之交,并称“元白”。元稹写过一首形式独特、不拘一格的咏茶诗,后人誉之“宝塔诗”,此种体裁少见——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在开头前有一小序曰:“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白居易分司东郡作。” 表明此诗是诗人与王起等人为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郡的名义去洛阳,元稹在茶宴上即兴所赋(王起:元和末累迁中书舍人,官终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分司:唐制,中央职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职务者,称为分司。东郡:东都洛阳)。
诗首句就点出茶的主题;二句写了茶的本性,叶香芽嫩;三句写“诗客”、“僧家”等茶人,泛指文人雅士;四、五句写“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碗转”的茶具,以及“黄蕊色”(黄花般汤色)“曲尘花”(酒曲所产生细菌,色微黄如尘。这里指碾碎了的茶叶粉末。花:指茶汤面的饽沫)的茶汤;六句写“明月夜”、“朝霞晨”的品茗环境;最后一句则点题而出,以此来安慰白居易,此去虽暂别西京,做客东郡,亦是自由自在,前途有为。
古代烹茶,大抵为饼茶,故先用白玉雕成的茶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箩把茶筛分,然后用带柄的茶铫煎茶。实际上,元稹的这首宝塔诗表达了六层意思:茶——茶人——茶具——茶汤——品茶环境——品茶境界。全诗构思精巧,趣味盎然,不愧是古今流传的绝妙茶诗。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以宝塔诗写作的诗歌,并非少数,但以宝塔体所写的茶诗,古代仅此一首,弥足珍贵。
篇5:元稹的诗
元稹的诗精选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离思五首
唐代:元稹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代: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代: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桃花
唐代: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一七令·茶
唐代: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唐代: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春晓
唐代: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遣悲怀三首·其一
唐代: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岳阳楼
唐代: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酬乐天频梦微之
唐代: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樱桃花
唐代:元稹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松树
唐代:元稹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新竹
唐代: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连昌宫词
唐代: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篇6:元稹诗导读
贞元十五年(799)冬,21岁的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然而贞元十九年在长安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后,与太子宾客韦夏卿之女韦丛(成之)结婚,蒲城女子遂被抛弃。婚后六载,韦丛病故。不到两年,纳妾安氏。后又续娶裴淑(柔之)。他以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体验,写作了一些爱情诗和悼亡诗,现存八十余首。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微之自编诗集,以悼亡诗与艳诗分归两类。其悼亡诗即为元配韦丛而作。其艳诗则多为其少日之情人所谓崔莺莺者而作。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情感,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可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第四章《艳诗及悼亡诗》)。的`确,在元稹以前,中国正统文人的诗歌较少写自己的爱情。爱情诗往往出自民歌,如《诗经》的“风”诗,两汉、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在唐代,元稹是李商隐之前唯一一位大量写作爱情诗的诗人,也是唐代唯一一位既大胆写自己的恋爱生活,又写夫妻爱情及悼亡之情的诗人。然而后人对其爱情、婚姻生活与其爱情作品的关系问题,也多有批评。
古艳诗二首①
春来频到宋家东②,垂袖开怀待好风③。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④。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流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⑤。
①此即《莺莺传》中所谓“立缀《春词》二首”。言“古艳”者,有所讳也。②宋家东: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此以宋玉东邻之女喻双文之美貌多情。③垂袖句:暗寓“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召南·野有死麕》)之意。④莺藏两句:言双文幽居深闺,独处孤寂。而春花已放,青春已至,奈何沉默不语?⑤等闲两句:《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中,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道迷入山,见一杯流出,有胡麻饭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容绝妙,遂留半年,怀土求归。既出至家,亲旧零落,邑屋更变,无复相识。讯问,得七世孙。”唐、宋诗词中多用此典故,或称刘郎、阮郎,或合称刘阮。以喻男女遇合之事。则刘郎、阮郎遂为情郎之谓。
此微之与双文交往之初,调情试探之作。故用男女风情之故事,并暗语、暗示之法以启之。可知元稹之工于心计,善弄机巧,且无庄重之意。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论其“巧宦”、“巧婚”,实不枉也。盖元氏亦巧于情者。
莺莺诗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①梳头暗淡妆。夜合带烟笼晓月②,牡丹经雨泣残阳。
依稀似笑还非笑,仿佛闻香不是香。频动横波娇不语③,等闲教见小儿郎④。
①取次:犹云随便,或草草。白居易诗“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②月:《才调集》作日。③频动横波:频频送目之意。④等闲:无端,随便。此谓令“小儿郎”情不自禁地凝眸眷恋。
此诗言夜间男女幽欢情景。
赠双文①
艳时翻含态②,怜多转自娇。有时还自笑,闲坐更无聊。
晓月行看堕③,春酥见欲销④。何因肯垂手⑤?不敢望回腰⑥。
①双文:即元稹在蒲城所恋崔氏少女之名。②翻:反而,此谓更加。③行:将要。④春酥:或喻双文面色之红晕。如《离思》其一“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酥旋欲融”,《杂忆》其五“忆得双文衫子里,钿头云映褪红酥”可参。⑤垂手:《乐府题解》:“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⑥回腰:《西京杂记》: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后汉书》:梁冀妻孙寿善为妖态,作折腰步。可知“垂手”、“回腰”皆指一种舞姿。此喻双文之美姿。
此诗描写幽会之时,双文之美色,表达艳羡之情。
关于他早年的恋情,流传最广的是《会真诗三十韵》。该诗是小说《莺莺传》的一部分,表面是写小说中张生与崔莺莺幽会,实则抒写作者当年蒲城恋爱之事。兹录于下供参读:
会真诗三十韵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襱。宝钗行彩凤,罗披掩丹虹。言自瑶华圃,将朝碧帝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遇合,留结表心同。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冉冉,旭日渐瞳瞳。乘骛还归洛,吹萧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幕幕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明怨鹤,清汉望归鸿。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以上皆热恋之作。
以下《古决绝词三首》三首叙二人分手之事,陈寅恪云:“双文非负微之,微之实先负之。而微之所以敢言之无忌惮者,当时社会不以弃绝此类妇人如双文者为非,所谓‘一梦何足惜’者也。……呜呼!微之之薄情多疑,无待论矣”(《元白诗笺证稿》)。兹录于下供参读:
古决绝词三首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对面且如此,背面当何如?春风撩乱伯劳语,部况是此时抛去时。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君情既决绝,妾意亦参差。借如生死别,安得长苦悲!
噫春冰之将泮,何予怀之独结?有美一人,于焉旷绝,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之攀折。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皑皑之若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余血。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已焉哉!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生憎野鹤性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曙色渐曈曈,华星欲明灭。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有此迢递期,不如生死别。天公隔是妒相连,何不便教相决绝!
以下诸诗为离别相思或追忆旧情之作,皆关乎双文者: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①,除却巫山不是云②。取次花丛懒回顾③,半缘修道半缘君。
①《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②宋玉《高唐赋》序云:“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以上两句引喻言情,极言所爱之女如沧海、巫山之美,风情万种,无与伦比;而其爱恋之情亦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深沉绵邈,幻化多姿,人世间亦无与伦比者。③取次:随便,草率地。此谓漫不经心,了无心绪的样子。花丛:喻群女云集之处。此言除此所爱之人外,再也没有能使自己动心的女子了。而“曾经”,则谓所爱已成过去,欢情难再,唯此时心已如死灰难以复燃。
此为元稹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但对此诗意旨的理解却大有不同。一说此为回忆蒲城之恋而作,“半缘修道半缘君”句,“君”即双文。陈寅恪认为此诗乃“微之自言眷念双文之意,形之于诗者”(《元白诗笺证稿》)。若是,则此诗当是与双文分手不久,尚未识韦时所作,则立意在写爱之深挚专一。一说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君”乃韦丛。则立意在伤逝悼亡。而“半缘修道半缘君”句,是含蓄的说法,其实“修道”也缘于失“君”。总之是因所爱至深,失爱之伤感亦深,故而无心他顾矣。
无论此“君”为谁,诗之情感与生活中之情感终有不同。元稹先恋双文,又娶成之,丧妻未几即纳妾,又续娶裴氏柔之,可见其并非用情专一之人,诗之所言,行未必然。然而不专未必不真,“其于韦氏,亦如其于双文,两者俱受一时情感之激动”(陈寅恪语),亦缘自真实。
并附《离思》之一、二、三、五如下以便参读: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云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酥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着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才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枝叶度残春。
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娃(女换作犬)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此追忆二十年前蒲城恋爱之诗,即《莺莺传》中所述初欢情景及后幽会之情事:“有倾,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自是复客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娃(女换作犬旁)儿:小黄狗。《才调集》作“娃”,陈寅恪辨其误。
篇7:菊花诗元稹
菊花诗元稹
《菊花》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简析】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诗全集】相关文章:
1.元稹的诗菊花
2.元稹的诗风格特点
3.解读元稹的悼亡诗
4.元稹写菊花的诗
5.元稹写给薛涛的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