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晚秋元稹 诗歌鉴赏

晚秋元稹 诗歌鉴赏

2023-09-03 08:10: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熊哥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晚秋元稹 诗歌鉴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晚秋元稹 诗歌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晚秋元稹 诗歌鉴赏

篇1:晚秋元稹 诗歌鉴赏

晚秋元稹 诗歌鉴赏

夜闲

唐.元稹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

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

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赏析:首联“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描写出诗人当前的状态,便是伤心到了极点的状态,所以诗人才会难以入睡,因为妻子亡去,些许的动静都会使得诗人睹物思情,因而伤怀,辗转反侧,这正应了那句话“哀莫大于心死”。

颔联“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是描写诗人所处的环境,本来用来挡风的窗帘随意的用前窗的挂钩挂起,已是深秋之夜,外面的月光透光没有被窗帘挡住的窗台洒满了整个床上,如此之景,直让人感到一股悲凉凄清之感,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也难怪诗人会难以入睡了。

颈联“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坐卧难安的状态,诗人时而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望着远方,时而围绕着园中的树木行走,而这一切的目的.便是为了可以找到逝去的妻子,仿佛妻子还在家中,只不过是在捉迷藏躲在一旁一般,诗人如此之痴,难免使人闻之落泪。

尾联“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是说藏在匣子中的瑶琴,无人去弹,却不时地传出弦断之声,如此不可能之事为何会出现在本首诗中呢?那是因为这一切不过是诗人的幻想,就如同幻想妻子还在家中一般,然后更进一步幻想是妻子在拨弄琴弦。其实诗人自己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幻象,但是他仍然忍不住去幻想,正如那个“孤”字,不只是说琴,更是说自己,诗人此时便如如瑶琴一般,孤身一人生活在天地中。但是这个幻象最终还是有破灭的时候,那便是“断弦”二字,不是说琴弦的崩断声,而是说诗人打破幻境,重新面对现实,他想要重新振作起来。

PS:我去了解了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昌黎集》卷二十四《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陈寅恪认为此诗当为元和四年(809)秋所作。诗中所言,皆孤鸾独处,物是人非之感。此诗与《夜闲》、《感小株夜合》、《醉醒》等九首都是元和四年秋、冬所作为悼忆亡妻韦丛之作,约略分年系之。

然后知道元稹写这首诗时,正是妻子去世不久之后,然后便对这首诗进行剖析,一家之言,还请海涵。

篇2:元稹晚秋翻译

元稹晚秋翻译

晚秋

唐代 元稹

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

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

寝倦解幽梦,虑闲添远情。

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翻译

竹叶上的露水滴下秋天的声音,离别人早上的忧愁就更让人心惊。酒醒了觉得秋天的席子更寒冷,北风劲吹夏天的衣裳就更显轻薄。睡觉疲倦解释为多隐约的梦,思虑悠闲增添思念远方的心情。谁能同情我独自斜抱枕头,看着透窗前斜西的月亮不眠到窗前天色黎明。

中心思想:

本诗表达了晚秋的夜晚思念离人的心情。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8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

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

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篇3:初中诗歌鉴赏:晚秋寻春

初中诗歌鉴赏:晚秋寻春

在枫叶飘零的晚秋,草木皆枯,大地欲睡,还能寻找到春的足迹吗?

我徘徊在即将干涸的溪边,默默地寻找着那一个早逝的春梦。心潮里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儿声浪,望望远处,原野茫茫,雾霭沉沉。此时的我,失落和懊悔弥漫全身每一个毛孔,垂下头来,两颗苦涩的眼泪已到了嘴角。蓦地回首,失去的光阴已无法挽回,昔日走过的路已不留踪迹。

为何今秋是一片“空白”?许是曾经的喘息停留,许是曾经的月光下一个诺言的无望守侯,许是曾经轻踩浅踏自己的路,许是……

唉!不再想了,以免神更憔悴,心更感伤。就干脆闭了眼,倒在地上,享受一下与大地共存的温情。

正当睡意朦胧的时候,我却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睁开眼,发现身旁一片紫红。细看,是茈花开花了。那紫红的花虽然很小,然而花瓣却分外娇艳,吐露出淡淡的芬芳,未开的花骨朵星星点点,缀在细长的茎上,像是一支支含苞待放的红梅。

我忙采摘了一支送到鼻前闻了闻,再掩到胸前。

哦!这不是春的气息、春的色彩吗?我心中一亮:秋天里依然有春花,这小小的花草,不为花季的.迟到,不为虚度了春季而悲观沉沦,悔恨一生,即使风寒雨冻,但还是努力争取花季的重开,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不知道人生能否如此,但愿也如此。

回来吧!失落的心;笑笑吧,苦恼的人。不要把心停留在如烟的往事里,沉沦在昔日虚幻的记忆中。春后的季节还等待你去谱写;秋天的成功还等着你去拥有。只要不甘停顿,努力拼搏,相信你定会在秋天里找到那属于自己的春天。

是的,我应该也能够找回失去的春天。因为,我坚信:不是所有的“弱者”都注定永远失败;不是所有的失陷,都将坠入深渊。

黄昏的太阳已收回最后的一抹曙光,轻寒已吻润了我的前额,滋润了我的心,此时,清风过耳,欣然超越,我便踏上了回归的路。当路在脚下延伸时,我从迷茫步入了希望的旅程!

篇4:元稹《离思》诗歌鉴赏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重点字词解析】

①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⑦除却:除了。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活》以为,悼亡而日“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槔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叉少。

篇5:夜闲元稹诗歌鉴赏

夜闲元稹诗歌鉴赏

夜闲

唐.元稹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

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

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赏析:

首联“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描写出诗人当前的状态,便是伤心到了极点的状态,所以诗人才会难以入睡,因为妻子亡去,些许的动静都会使得诗人睹物思情,因而伤怀,辗转反侧,这正应了那句话“哀莫大于心死”。

颔联“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是描写诗人所处的环境,本来用来挡风的窗帘随意的用前窗的挂钩挂起,已是深秋之夜,外面的月光透光没有被窗帘挡住的窗台洒满了整个床上,如此之景,直让人感到一股悲凉凄清之感,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也难怪诗人会难以入睡了。

颈联“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坐卧难安的状态,诗人时而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望着远方,时而围绕着园中的树木行走,而这一切的目的便是为了可以找到逝去的妻子,仿佛妻子还在家中,只不过是在捉迷藏躲在一旁一般,诗人如此之痴,难免使人闻之落泪。

尾联“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是说藏在匣子中的瑶琴,无人去弹,却不时地传出弦断之声,如此不可能之事为何会出现在本首诗中呢?那是因为这一切不过是诗人的幻想,就如同幻想妻子还在家中一般,然后更进一步幻想是妻子在拨弄琴弦。其实诗人自己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幻象,但是他仍然忍不住去幻想,正如那个“孤”字,不只是说琴,更是说自己,诗人此时便如如瑶琴一般,孤身一人生活在天地中。但是这个幻象最终还是有破灭的时候,那便是“断弦”二字,不是说琴弦的崩断声,而是说诗人打破幻境,重新面对现实,他想要重新振作起来。

背景:

《昌黎集》卷二十四《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陈寅恪认为此诗当为元和四年(809)秋所作。诗中所言,皆孤鸾独处,物是人非之感。此诗与《夜闲》、《感小株夜合》、《醉醒》等九首都是元和四年秋、冬所作为悼忆亡妻韦丛之作,约略分年系之。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8)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篇6:晚秋(诗歌)

站在一朵花上,

看世界也落了灰。

冷意撕开一个口子,

灌满了一双袖筒。

踢踏的鞋跟踩断叶梗,

秋色溢满了大街。

一片金黄里找寻一朵红色的世界,

将热情灌注在袖筒。

裹着一壶热酒寻找,寻找

开在这个节令最后的色彩。

寻着钟磐之声,

古寺、小道、佛音之上,

邂逅从千年走来的你。

银杏花开,赶赴这一场盛宴。

做这个季节的欢送者。

在这里,我将卸下疲惫。

走在时光交错里,虔诚的

向每一次的秋去冬来问候,

向每一道佛光膜拜。

去聆听祥和之下的雀跃,

独属于这个季节嗯声音。

秋色写意在时节的风骨之上,

化成了诗人笔尖的墨色,

跳跃在每一道笔画上。

穿越千年,这一条青石砖路

又会在历史里洗刷出多少神采。

拿出裹着的热酒,敬上。

篇7:诗歌:晚秋

一、晚秋

天凉了

一些旧了的故事

纷纷散落而去

鸟鸣

被枯草的尖叫声盖住

走在陌上的老农

紧紧地裹住衣领

坡上

空荡荡的。树木凋零

一只蝉蜕

静静地趴在皱褶的树皮上

望着那枝像少女一样的

雏菊

孤苦伶仃的玉立在

风中。她

把这炎凉的世界,看得

如此的

透明

二、昨夜霜降

一丝游雾,跋山涉水之后

在一叶尖上,小憩

秋风渐紧,心随寒凉

晶莹剔透的泪珠

一夜间

化为一地碎银

俗世浮云,往事随风

从此

偃旗息鼓。悲喜

无可适从

落叶

走莲花碎步

散在晚霞的金色里

徒留一具空壳

在冷枝

人生况味。如盐

寒霜,咸淡

一缕如裂帛之音

在寂夜荡漾。苦涩

自知!

篇8:诗歌:晚秋

——晚秋青玉案

山岚似雾枫如醉,

北风起,

残荷泪。

秋水斜阳金似碎。

风摇黄菊,

月寒星缀,

雨沁寒秋悴。

斜阳只与黄昏会,

秋雨绵连合宜睡。

只道暮年心退,

眼眸宜放,

时光弥贵,

凭胆苍天对。

——不期而遇

期待一只手的温度

在不期而遇中缓缓飘来

握紧时间

把心底里的浪花沸腾

夜深沉

熄灭灯的那一瞬间

一种绝望铺开

空荡荡的四壁遥远

渴望一种呼吸

深沉而静静的声音

在耳边环绕

如童话里的天使

悄悄地听

那种声音存在

细细地听

依旧是活着的自己

篇9:诗歌:晚秋

重走昔园溪水桥,晚秋枫叶抱空飘。回眸四处不妖娆。

往事幽幽寻恋梦,柔怀寂寂梦春桃。岸前树鸟一声娇。

回首门前溪水桥,漫天思绪伴风飘,夕阳西下暮妖娆。

重整心怀寻雅境,再临笔墨画红桃。桃花丛里玉人娇。

往事不堪别梦桥,只将心语伴风飘,诗花丛里觅妖娆。

从此情怀依玉景,更将闲意赋红桃。香笺拾韵丽人娇。

心想事成友架桥,屏前语对绪飞飘。含情眸子尽妖娆。

三首玉联收眼睑,两颊红晕染腮桃。菱花镜里一枝娇。

句韵如花绽彩桥,文香如水抱风飘,华章处处尽妖娆。

玉腕收藏欢似鹿,佳诗看赏美如桃。徜徉一醉梦中娇。

又踏芳园曲径桥,碧波荡漾小舟飘。边城无处不妖娆。

万里春光谁作主?原来绿柳与红桃。低吟一首浣溪娇。

篇10:诗歌:晚秋

在枫叶飘零的晚秋,草木皆枯,大地欲睡,还能寻找到春的足迹吗?

我徘徊在即将干涸的溪边,默默地寻找着那一个早逝的春梦。心潮里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儿声浪,望望远处,原野茫茫,雾霭沉沉。此时的我,失落和懊悔弥漫全身每一个毛孔,垂下头来,两颗苦涩的眼泪已到了嘴角。蓦地回首,失去的光阴已无法挽回,昔日走过的路已不留踪迹。

为何今秋是一片“空白”?许是曾经的喘息停留,许是曾经的月光下一个诺言的无望守侯,许是曾经轻踩浅踏自己的路,许是……

唉!不再想了,以免神更憔悴,心更感伤。就干脆闭了眼,倒在地上,享受一下与大地共存的温情。

正当睡意朦胧的时候,我却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睁开眼,发现身旁一片紫红。细看,是茈花开花了。那紫红的花虽然很小,然而花瓣却分外娇艳,吐露出淡淡的芬芳,未开的花骨朵星星点点,缀在细长的茎上,像是一支支含苞待放的红梅。

我忙采摘了一支送到鼻前闻了闻,再掩到胸前。

哦!这不是春的气息、春的色彩吗?我心中一亮:秋天里依然有春花,这小小的花草,不为花季的迟到,不为虚度了春季而悲观沉沦,悔恨一生,即使风寒雨冻,但还是努力争取花季的重开,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不知道人生能否如此,但愿也如此。

回来吧!失落的心;笑笑吧,苦恼的人。不要把心停留在如烟的往事里,沉沦在昔日虚幻的记忆中。春后的季节还等待你去谱写;秋天的成功还等着你去拥有。只要不甘停顿,努力拼搏,相信你定会在秋天里找到那属于自己的春天。

是的,我应该也能够找回失去的春天。因为,我坚信:不是所有的“弱者”都注定永远失败;不是所有的失陷,都将坠入深渊。

黄昏的太阳已收回最后的一抹曙光,轻寒已吻润了我的前额,滋润了我的心,此时,清风过耳,欣然超越,我便踏上了回归的路。当路在脚下延伸时,我从迷茫步入了希望的旅程!

【晚秋元稹 诗歌鉴赏】相关文章:

1.《行宫》元稹唐诗鉴赏

2.诗歌鉴赏

3.元稹的诗歌风格

4.高考诗歌鉴赏

5.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6.诗歌鉴赏影子

7.语文诗歌鉴赏

8.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9.优秀诗歌鉴赏

10.《思乡》诗歌鉴赏

下载word文档
《晚秋元稹 诗歌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