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

《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

2023-12-28 08:10: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lar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

篇1:元稹《六年春遣怀》其五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六年春遣怀八首①

(其五)

元稹

伴客销愁长日饮,

偶尔乘兴便醺醺②。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③。

[注释]

①六年:指唐宪宗李纯元和六年(811)。

②醺(xūn 熏):形容醉酒的样子。

③君:指诗人的亡妻韦丛。

[点评]

“遣怀”,顾名思义是排遣心中的意绪,对此时的.元稹来讲主要是悼亡。

诗人为什么要标出“六年”这个时日呢?这主要当是在元稹的生活中,除了他仍然被贬失意之外,这一年还有两件悲喜交并之事——悲的是与爱妻韦丛的泉路相隔;另一件堪称喜事的是元稹收娶安氏为妾。

又是思念已故原配又在纳妾,读者不禁要问:元稹怎么啦?回答则应该是——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这又要回到“六年”这个日子口上。此时已是韦丛谢世的第三个年头,自春至秋,再过几个月就是她的“三周年”了。为父母丁忧尚且只有三年,元稹此时纳妾,对已故原配来说不算薄情。何况从这首诗来看,他是真心实意地在痛悼亡人:

首句的字面上,虽说是为给别人消愁而整日饮酒,实际上是他自己想借酒浇愁,其言外之意就是愁更愁;第二句说,他偶然也有喝醉的时候。而诗的最动人之处是三、四两句——在酒醒之后看到别人在痛哭,他感到很奇怪、经询问才知道,原来在他醉醺醺的时候,竟把“旁人”看成是亡妻,像在她生前一样,向“她”问这问那。“旁人”既然为这些问话感动得泣不成声,读者又何尝能无动于衷呢?

元稹之所以成为写作悼亡诗的高手,主要是因为他对亡妻有一份像沧海一样深的真情实感。

拓展 :

六年春遣怀八首

其一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

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其二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高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其三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

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其四

婢仆晒君馀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

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其六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

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其七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

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其八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

篇2:《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篇3:元稹《六年春遣怀其五》

伴客销愁长日饮, 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

【赏析】

元稹对亡妻韦丛有着真诚执着的爱恋,这首“伴客销愁”,深情缱绻,读来沉痛感人。

起句叙写诗人在丧妻之痛中意绪消沉,整天借酒浇愁的情态。伴客销愁,表面上是陪客人,实际上是好心的客人为了替他排遣浓愁而故意拉他作伴喝酒。

再说,既是“伴客”,总不好在客人面前表露儿女之情,免不了要虚与委蛇,强颜欢笑。如此销愁,哪能不愁浓如酒呢?在这长日无聊的对饮中,他喝下去的是自己的眼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透出了心底的凄苦。

第二句妙在“偶然乘兴”四字。这个“兴”,不能简单地当作“高兴”的“兴”,而是沉郁的乐章中一个偶然激昂的音符,是情绪的突然跳动。酒宴之上,客人想方设法开导他,而诗人一时悲从中来,倾杯痛饮,以致醺然大醉。可见,这个“兴”字,溶进了客人良苦的用心,诗人伤心的泪水。“偶然”者,言其“醺醺”大醉的`次数并不多,足证上句“长日饮”其实喝得很少,不过是借酒浇愁而意不在酒,甚至是“未饮先如醉”,正见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尾两句,真是字字泣血,读诗至此,有情人能不掩卷一哭!醉后吐真言,这是常情;醒来但见旁人啜泣,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自己在醉中忘记爱妻已逝,口口声声呼唤妻子哩!凄惶之态,凄苦之情,动人心魄。

绝句贵深曲。此诗有深曲者七:悼念逝者,流泪的应该是诗人自己;现在偏偏不写自己伤心落泪,只写旁人感泣,从旁人感泣中见出自己伤心,此其深曲者一。以醉里暂时忘却丧妻之痛,写出永远无法忘却的哀思,此其深曲者二。怀念亡妻的话,一句不写,只从醉话着笔;且醉话也不写,只以“错问”二字出之,此其深曲者三。醉里寻伊,正见“觉来无处追寻”

的无限空虚索寞,此其深曲者四。乘兴倾杯,却引来一片抽泣,妙用反衬手法取得强烈感人的效果,此其深曲者五。“时时错问君”,再现了过去夫妻形影不离、诗人一刻也离不了这位爱妻的情景,往昔“泥他沽酒拔金钗”(《遣悲怀》)的场面,如在眼前,此其深曲者六。醉后潦倒的样子,醒来惊愕的情态,不着一字而隐隐可见,此其深曲者七。一首小诗,如此曲折有致,委婉动人,至为难得。

拓展阅读:元稹与韦丛

元稹虽出身书香门第,但父亲在他八岁时就不幸去世,其母郑氏只好带着他去凤翔投靠娘家。这之后元稹的生活十分艰难,其《同州刺史谢上表》中自叙曰:

“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

由此可见元稹的母亲郑氏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不但努力供给元稹衣食,还亲自教授诗书。后来元稹的好友白居易对郑氏大加称赞曰:

“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

元稹天赋过人,学习很快,九岁便能作诗,令长辈惊叹,加之他迫切渴望通过科举改变生活,故而他很早就走上了应举之路。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十五岁的元稹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春,二十四岁的元稹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与他一同考中的还有他一生的挚友白居易。也是在这一年,元稹娶京兆尹韦夏卿之幼女韦丛为妻。时年韦丛二十岁。

关于这桩婚姻,后人多指元稹攀附权贵,其中陈寅恪的评价最为苛刻:

“微之所以弃双文(即莺莺)而娶成之(韦丛字),及乐天(白居易字)、公垂(李绅字)诸人之所以不以其事为非,正当时社会舆论道德之所容许。但微之因当时社会一部分尚沿袭北朝以来重门第婚姻之旧风,故亦利用之,而乐于去旧就新,名实兼得。然则微之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及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巧婚”的评价是否确实呢?先看韦夏卿的官职,时任京兆尹,即京城的长官,这样的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不久又改任太子宾客、检校工部尚书。太子宾客是东宫属官,官职不算高,而检校工部尚书则是个虚职。可见当时韦夏卿的仕途并不顺利,又据其诗文,可见他当时已有隐退之意。

元稹、韦丛结婚不久,韦夏卿改任东都留守,赴洛阳上任。韦夏卿疼爱幼女,遂带上女儿女婿一起到洛阳。时元稹尚未发迹,在洛阳没有宅邸,就住到了岳父家。三年后,韦夏卿就去世了。

这样看来,元稹与韦丛结婚似乎也未给他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善,终韦夏卿在世,元稹也只是个校书郎。韦夏卿除了在经济上能给他帮助外,仕途上似乎也帮不了他多少。

个人的观点是,要说元稹娶韦丛全是政治考量那是不客观的,但若说完全出于爱情,也不大现实。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中称当时“天下有五甲姓”,即崔、卢、李、郑、王。而仅次于“五姓七家”的就是京兆韦氏,其为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俗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些大族相互通婚,势力盘根错节,甚至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元稹做了韦氏的女婿,无形中就成了那些权力高层的“自己人”。要说这桩婚姻一点政治利益没有,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唐文宗为太子求娶郑氏之女,郑氏断然拒绝,将女儿嫁给了崔氏,而那崔氏的家长不过是个九品芝麻官。元稹父亲已亡,无权无势,能迎娶韦氏之女实属罕见,想来韦夏卿对元稹是很欣赏的。又根据元稹诗中对韦丛的描写,可见韦丛也是极为倾慕元稹的才华的,且心甘情愿与其过苦日子。韦丛对元稹,真爱无疑!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二十八岁的元稹又与好友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稹为第一名。他上疏言事,受到唐宪宗的赏识,但因锋芒太露,随即被贬河南县尉。不久母亲病故,元稹守孝三年。元和四年(809),元稹任监察御史。御史负责监察百官,观政得失,可见宪宗对他还是非常器重的。

是年春,奉命出使剑南东川。他在蜀地平反冤案,举报贪官,触犯了朝中官僚和藩镇集团。不久即遭外遣——分务东台,被赶到了洛阳的御史台任职。正值仕途受挫之际,元稹再遭晴天霹雳。这年七月九日,他的爱妻韦丛不幸去世了。

元稹之伤悼之情,可从其诗文窥视无余。其《亡祭妻韦氏文》曰:

“夫人之生也,选甘而味,借光而衣,顺耳而声,便心而使。亲戚骄其意,父兄可其求,将二十年矣,非女子之幸耶?逮归于我,始知贱贫,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

篇4:《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

【作品介绍】

《六年春遣怀》是唐代诗人元稹在公元8(元和六年)春为其原配妻子韦丛写的一组悼亡诗。此组诗共八首,每首情真意切,沉痛感人。

【原文】

篇5:《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唐诗鉴赏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元稹

伴客销愁长日饮,

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

篇6:六年春遣怀其五,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六年春遣怀其五的意思,六年春遣怀其五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的意思,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赏析 -诗词大全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作者:元稹  朝代:唐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注释】 ①销:通“消”。

②长日:整天。

③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之所至。

④醺(xūn)醺:酒醉的样子。

⑤错问:意思是说醉中忘记妻子已逝,仍像生前一样地呼唤她。 【赏析】元稹对亡妻韦丛有着真诚执着的爱恋,这首“伴客销愁”,曲曲传情,写来沉痛感人。

起句便叙写他在丧妻之痛中意绪消沉,整天借酒浇愁的情态。伴客销愁,表面上是陪客人,实际上是好心的客人为了替他排遣浓忧而故意拉他作伴喝酒。再说,既是“伴客”,总不好在客人面前表露儿女之情,免不了要虚与委蛇,强颜欢笑。这样销愁,哪能不愁浓如酒!在这长日无聊的对饮中,他喝下去的是自己的眼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透出了心底的凄苦。

第二句妙在“偶然乘兴”四字。这个“兴”,不能简单地当作“高兴”的“兴”,而是沉郁的乐章中一个偶然高昂的音符,是情绪的突然跳动。酒宴之上,客人想方设法开导他,而诗人一时悲从中来,倾杯痛饮,以致醺醺大醉。可见,这个“兴”字,溶进了客人良苦的用心,诗人伤心的'泪水。“偶然”者,言其“醺醺”大醉的次数并不多,足证上句“长日饮”其实喝得很少,不过是借酒浇愁而意不在酒,甚至是“未饮先如醉”,正见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尾两句,真是锥心泣血之言,读诗至此,有情人能不掩卷一哭!醉后吐真言,这是常情;醒来但见旁人啜泣,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自己在醉中忘记爱妻已逝,口口声声呼唤妻子哩!凄惶之态,凄苦之情,撼人心弦。

绝句贵深曲。此诗有深曲者七:悼念逝者,流泪的应该是诗人自己;现在偏偏不写自己伤心落泪,只写旁人感泣,从旁人感泣中见出自己伤心,此其深曲者一。以醉里暂时忘却丧妻之痛,写出永远无法忘却的哀思,此其深曲者二。怀念亡妻的话,一句不写,只从醉话着笔;且醉话也不写,只以“错问”二字出之,此其深曲者三。醉里寻伊,正见“觉来无处追寻”的无限空虚索寞,此其深曲者四。乘兴倾杯,却引来一片抽泣,妙用反衬手法取得强烈感人的效果,此其深曲者五。“时时错问君”,再现了过去夫妻形影不离、诗人一刻也离不了这位爱妻的情景,曩昔“泥他沽酒拔金钗”(《遣悲怀》)的场面,宛在目前,此其深曲者六。醉后潦倒的样子,醒来惊愕的情态,不着一字而隐隐可见,此其深曲者七。一首小诗,具此七美,真可谓之“七绝”。

【《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相关文章:

1.饮酒其五翻译

2.饮酒其五赏析

3.田园诗:饮酒(其五)

4.从军行其五王昌龄翻译

5.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6.《南园(其五)》李贺

7.陶渊明饮酒其五诗句意思

8.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9.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10.感怀 其五,感怀 其五王冕,感怀 其五的意思,感怀 其五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六年春遣怀其五》元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