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
“殁隼”投稿了10篇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否自然放松,意念如何走动等等,需要自己去慢慢地用心思悟,去体会。
因为自己没有一点功底,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感觉比较吃力,老师每次上课都会一个动作反复演示,细细讲解每个招式的要领,我也尽可能去模仿老师的动作,但即使这样,也经常是记得这招忘了下招,不能将动作连贯。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从网上找到相关视频,自己就可以在家中反复练习,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太极拳突飞猛进,当时连父亲都没想到我会短时间内有如此快的进步。以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我觉得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被各种琐事困扰,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些浮躁,所以我认为能否将心收拢,将思绪抛开,注意呼吸和意念才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大门槛。现代人练太极拳很大原因是为了养生,调畅身心,如果不能静心,后面的所学也是徒劳的。
在刚开始学习时主要先练形,就是紧随老师的授课进度,不论是跟着老师反复模仿也好,或是在家中看视频也罢,得先让自己的动作大体上向标准靠拢,做到学一式练一式,分步记忆,切忌心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教诲,比如某个动作需要注意什么,是虚步还是实步,是扣脚还是开脚,是一上一下还是一前一后。这些要牢记在心并且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老师纠正你某个动作,要先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它的什么道理吗?都要搞明白,并且之后尽快改正,如果在初学阶段没有改正错误,日后久了成了习惯,后面就很难再改过来了。总之,初学时要学与练互相结合,才能将整个套路熟悉,打下好的基础。
练好了形,就如同楼房建好了框架,接下来就要在其中添入砖瓦,这个“砖瓦”就是学习太极拳法,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是我现在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太极拳的本质还是一种武术,它的一招一式都是具有攻防意义的,经常说太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这就用到了太极拳的八种劲: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些都需要自己去领会,并和老师或者同道交流才能找到规律,使自己进一步提高。
如今我学习太极拳已近八年,从初中一直练到现在大学,始终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神奇。打太极拳达到了我的初衷,就是强身健体,现在的我不像小时候那样疾病缠身,反而,尤其在打完拳后整个人都精神不少,一年当中顶多有两次感冒。除了这一方面,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更能专心致志做完手头中的事,大脑的记忆力也有所提高,遇到事情能够冷静思考,不易乱发脾气,打拳也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最让我切身感受到的是太极拳对情绪和精神方面有很大的调理作用,生活中每当感到有压力,又不能缓解释放时,打一遍太极拳,之后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态变得端正。所以太极拳对我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说说我对太极拳的看法:
第一,现在打拳,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自身的健康,打拳的过程就是自身放松的过程,它可以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使得经络舒畅,体质也由此得以增强。
第二,如果喜欢太极拳,就把它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因为太极拳最初就是融合了中医以及易学等思想创编出的拳法,这也使得太极成为中国古代代表性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是一门造诣很深的学问,打拳人有必要去了解它、深入它。
第三,太极拳离不开年轻人,说到太极拳,大部分人脑海里都浮现的是公园里的老人缓慢的打拳形象。而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怎能缺少年轻人去学习和继承它?在我的大学里,有很多同学对太极还不甚了解,甚至有同学将杨氏和陈氏理解为“阳式和阴式太极拳”,可见太极拳知识在年轻人之间还没有得到普及,年轻人有足够多的想法和精力去发展太极拳,如果能在年轻人之间普及,我相信太极拳会发展的更好,成为真正的全民性体育运动。
篇2:太极拳心得
太极拳心得
--李雅轩(一)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收藏才行。
(二)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主要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的充实起来,养这种灵感主要的练法,是在稳静上练功,如不稳不静,那就绝对练不出灵感来,如手上身上脑筋里没有灵感,那就不能算太极拳的功夫。(六五年四月一日悟)
(三)练太极拳,心里要平静舒适泰然,把气息调的舒舒服服的去练,不要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只是身心放松放稳放静就行了,如是满身带劲;满脸的神气,这是练外功拳的形态。练太极拳的人,看来只是平淡无奇,就是对的,如是满脸神气,满身劲头,这就错了,如这样就一辈子也找不着拳意,拳意不上手,是一辈子瞎糊闹。
(四)练太极拳主要是找拳意,如找着拳意就算入了门了,拳意如何找?在松软稳静上去找,放清醒,放灵感,放舒适去找,稳稳的,静静的,日子久了,拳意自会到了手上,如满身带劲的去硬找,必致愈找离拳意愈远,这句话很要紧,要好好相信,如不相信这句话,那就练不好拳了。(六五年四月五日)
(五)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李香远就这样练出来的。第二步的练法,是注意周身关节的放松放软,无论是腰膝或肩肘,甚至指节,腕节。脊骨的每一节部,都要以思想之力慢慢的将其松开了来,这步功夫不易作到,但如日子久了,以思想力慢慢灌输,是绝对可以作到的。
(六)每练功务要以腰脊为轴,带领着四肢而动,如感觉两臂、两手松软软沉甸甸的,才是练对了,在这个时候,两脚两腿是很柔弹的,很扎实的蹋在地面上,这样子才对。
(七)在练时要随时体会腰脊上的源动力,它是如何的劲带动,挑动着两臂两手而动转的。是柔劲,还要有弹力。
(八)练功夫第一要紧是提起虚灵的神气来,一身的神气要充满,但又要收藏在内心不使外露锋芒,又要以灵机灌注,不能呆板,神气极稳,浑身是意,这才是好的练法。(六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九)一定要在大松大软上,两臂如在掉下来一样沉甸甸重砣砣的一手一势去练,否则就练不出好的身势来。在练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舒舒畅畅的去用功,如长江大河之水滔滔的不绝之势,如不如此,练不出好身法来,此道理要好好想想。
(十)最上乘的练法,是练神,练意,练气,练虚无,不能死死的练筋骨肌肉为主也。
(十一)无论练拳或推手,总要以脚下松沉稳固踏实为第一,否则一切全谈不到。千要紧,万要紧,是身势松软、脚下有根为最要紧。
(十二)太极拳也要有些基本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是柔的力量,而不是僵的硬力。有了基本上的力量,再有柔软,再有松沉,再有灵巧再有轻妙,这才够完全,如是脚下浮漂的,那就练不出实用的功夫来。有了基本上的力量,然后注意练灵感,一步一步的把灵感充实起来,然后在推手时才能作到蝇虫不落,寸草不粘的地步。
(十三)太极拳的功夫,还不能死死的在沉劲上下功夫,因为有沉劲,只可是用于友谊的推手沾粘,如是用之于对付比斗,是非有蝇虫不落、寸草不粘,轻妙绝伦、变化神奇的功夫才行。所以说太极拳总要在轻灵变化,神气灵感等方面下功夫才对。
(十四)练柔是初步的功夫,然这种初步的功夫的练法很要紧,因为柔是练筋骨上的力量的,这是根本上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然后才能练大松大软,以达到轻灵虚无等上层的功夫。
(十五)如真的沉下心气练功夫,其身势就特殊的庄严伟大,其五官面目就显见一种非常庄严的气派,正大的神气,有令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之威势,此所以自古以来,练武的人士多有忠直侠义之风也。假如说功夫到了上乘是讲究轻灵虚妙,如沉着劲稳重去练功,这不是矛盾吗?不,因为轻灵虚妙的功夫,是稳重沉着的.功夫,出来的自然轻灵虚妙,而不是初练时就找轻灵虚妙的。如是沉着稳重的功夫尚未练到成功就找轻灵,那就成了浮漂而不是真正的轻灵了。
(十六)老论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就是说在不发劲时是百无所有,也就是极柔软也,在发劲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所有之劲打来,这就是所向无敌,极其坚刚也。
(十七)练太极拳的功夫,如能每早晚静坐一下以养虚灵,是最好的,在练功时,一定要摒除杂念,松腰坐胯,沉气顶头,塌肩垂肘,动以腰带领,这虽是初步的规矩,然无论功夫进步到如何阶段,也是要刻刻注意的。
(十八)太极拳修练歌:心要清慧要澄良知良能藏胸中身心悟觉如明镜体察事物有智明神清骨爽无限美修身致用妙无世人不知其中乐道在有为无为中。
(十九)每练功,一手一势要作到好处,要作到优美,这样子就进步快,如偷工减料的练法,是自欺欺人也。如能练到优美,别人看见也感觉一身舒适,精神愉快可爱,否则看的人也感觉不舒服,感觉讨厌。
(二十)初学时,其呼吸是要舒适自然,不必注重配合动作,否则必致周身不安,甚至胸部痛,气受拘束,久之面黄肌瘦。在初学时,只是身放松软,心放稳静,呼吸任其自然足矣。以后架子找顺打熟,其呼吸自然就会自己找配合了去,如以水泼在地上,水自然的就会低处流去也。斯时若不自然的呼吸配合动作开合,就不舒适不自然,不顺劲,故不要去注意。呼吸配上了动作是一个什么情形呢?在姿势的放大开展伸长时,是呼出气的时候,在姿势的收回缩小时,是气吸入的时候。说沉气,不是用压制的办法,将气压到丹田去,而是将身势放松,使气自然而然的自己落下去到丹田的。不但如此,就算是精神意思也要安定于丹田,盖腹部全身的发力源动处,所有各种的发动全赖于腹部的气的鼓荡,如腹部丹田的源动力不鼓动,身上便无力量发出也。然而注意是注意,又不可以拘束,否则,一身动作不灵。总之,将精神放在丹田,又要由丹田发布于全身各部,不过以丹田为主宰也
(二十一)每练功一定要把劲沉在丹田,如能丹田沉下劲去,人的气度一切就要改变,如沉不下去,那一切的神态气度都是浮的,所以练功须练到气沉丹田这一步。
(二十二)练功夫必须刻刻留意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是要纯以神行。
(二十三)练太极拳其最重要的,是要稳静在静极默笃之后,才能体会到很多的道理,如粗心浮气,多动妄动,那就错了,怎样才能作到静?一要身桩中正,二要呼吸舒适,三要心性放稳,四要一身松净,松匀。如能长久持此思想,就能一点一点的作到真的稳静了。太极拳是内功,什么是内?筋骨肌肉统统是外,人的性灵才是内,人稳静着练拳,就是为了培养这个性能,如忙练,快练多动妄动是不能培养人的性灵的。人的性灵培养好了,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
篇3:陈氏美容心得1
陈氏美容心得1
(1)芒果是防止皱纹的最好水果因为富含β-胡萝卜素和独一无二的酶,能激发皮肤细胞活力,促使废弃物排出,有助于保持胶原蛋白弹性,有效延缓皱纹出现
(2)五种美白效果最好的水果
1、苹果
苹果营养丰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天然美容水果。苹果中所含的大量水分和各类保湿因子对皮肤有保湿作用,维他命C能抑制皮肤中黑色素的沉着,常食苹果可淡化脸部雀斑及黄褐斑。此外,苹果中所含的丰富果酸成分可以使毛孔通畅,有祛痘作用。
2、猕猴桃
猕猴桃富含维他命C和维他命E,不但可以美白皮肤,还能提高皮肤的抗氧化能力,在有效增白皮肤,消除雀斑和暗疮的同时增强皮肤的抗衰老能力。此外猕猴桃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纤维和矿物质,对皮肤健康很有好处。
3、樱桃
樱桃中丰富的维他命C能滋润嫩白皮肤,有效抵抗黑色素的形成。樱桃抑或是含铁及胡萝卜素较多的一种水果,这2种元素可增加极富弹性。此外,樱桃中所含的果酸还能促使角质层的形成
4、柠檬
柠檬是水果中的美容佳品,因富含维他命C、有机酸、矿物质等不少种美白皮肤的营养物质。but,柠檬酸味太重,直接入口有些难下面咽,可以将其果汁挤出,直接入菜、或制成柠檬饮料,都是很好的选用
5、沙棘
有着“维他命C之王”美誉的沙棘,每100克沙棘果汁中,维他命C含量就达到了825-1100毫克,为猕猴桃的2-3倍。此外,沙棘中还含有多种维他命、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身体所需的各类氨基酸,被誉为是美白皮肤的极品水果
(3)乳液和面霜区别
1)首先,从外表而言乳液是液体状的,面霜是膏状的;
2)其次,乳液的质地比较薄一些,同一个品牌的乳液比面霜感觉会更清爽一些,因此乳液比较适合夏季或者油性皮肤使用,面霜比较厚一点,适合干燥季节和中干性皮肤使用。3)再次,乳液一般吸收会比面霜更快一点,但是没有面霜的滋润性强;
4)很多品牌现在已经推出了在乳液之后使用的修护霜,白天可以直接涂抹乳液即可,晚上在乳液之后可以在涂抹一层修护霜加强保护作用;
(4)护肤步骤
在使用护肤品时要注意,按照分子越小越先用的原则,如爽肤水、精华液、眼霜、乳液、乳霜、膏状护肤品,质地越清爽、越稀越先用,这样更有利于各种营养的充分吸收。
干性肌肤:洁面乳→爽肤水(柔肤水)→眼霜→乳液→霜→隔离霜(防晒霜)
注:美白的,活肤的,补水的,只有搭配使用,让肌肤有时间吸收不同的养分,肌肤才能健康、白皙、有光泽;深层洁肤可以经常进行,但不要与去角质一起。最好每周单独进行一次去角质,其间不要深层洁肤。
(5)去角质是美白很关键的一步。
我们的肌肤每天都会自行新陈代谢,由基底层产生的细胞会慢慢的到达肌肤的表面,然后成为角质层,一般也称为角化哦,皮肤的角化周期通常约为28天,如果新陈代谢正常,老旧的角质细胞就会自然脱落,不过由于环境、季节、紫外线、作息不正常等因素,有时会使新陈代谢变得缓慢,所以我们的皮肤表面角质层越堆越厚,角质过度的堆积,就会容易让肌肤感觉没有透明感,也失去原本的弹性,所以固定且适当的去角质,可以将皮屑去除,让肌肤更晶莹剔透。
MSN(中国大学网)
篇4:如何学习太极拳
学习太极拳方法
一是选准一门太极拳。
专门学练某一武林门派的一种太极拳,所称民间传统太极拳。我看后者是比较可取的,而且所练太极拳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不但动作准确,而且打出来的拳架也美观大方,更主要的是健身作用明显。
二是练好拳架。
练好拳架是练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先师们所总结的叫练体固精。首先,第一位的就是,通过练好拳架,先把自己的身体练好,调整好。
三是意会动作要领的技击含义。
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离开了技击应用就不称其为武术。而太极拳作为武术它又是达到太极功法和太极心法的一个重要过程。太极拳的技击应用它并不是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精、气、神、虚为混然一体的太极之光。所以掌握好太极拳每个动作的技击应用,是达到太极高层次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
学好太极拳方法
(一)练拳是基础
l、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基本功。常言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也就是指有没有功夫,基本功是否扎实。纵观古今太极拳前辈及大师,都是经过刻苦、长期的练拳历程后,才成名成家的。
2、只有坚持刻苦练习,才能纯熟拳架套路。太极拳套路学会容易,但要打好、打熟练却不容易。要姿势正确规范,动作优雅美观,形体舒展大方,架式中正安舒,内气充盈饱满就更难。要使每个动作做到位,就要在明师指导下持久、反复地练习。
3、只有坚持练拳,才能使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打出神韵、打出风格、打出极致。要学好太极拳,就要使手、眼、身法、步各自先要合乎规矩。如手何时为掌?是舒掌还是瓦棱掌?何时为拳?是虚拳还是实拳、立拳、平拳?目光随什么走?这些都有严格的要求。
4、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整体功力。太极拳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的说法,它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和练习。拳论曰:“劲发之于根,旋转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由腿到腰,总须完整一气。”“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要达到如此整劲功夫,没有千锤百炼,实难达到。
(二)练拳是核心。
1、只有反复练拳,才能掌握太极拳的技击含义。太极拳是武术,武术的灵魂是技击。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个动作,都包含着防身和技击的内涵,都具有引进落空、化打结合的防御和技击技巧。只有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技击精华。
2、只有反复练拳,才能练出内劲。太极拳属内家拳,要求丹田内转,腰脊抽换。讲究内不动,外不发,蓄而后发。只有坚持长期的、不断的反复演练,才能达到上下贯通、协调均衡、内劲充实、内外相合的境地,才能练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的内家功夫。
3、只有反复练拳,才能达到周身放松,螺旋缠绕,疏经通络,气血流畅的效果。正如《拳论》所说:“以心行气,务沉着。以气运身,务顺遂。”
(三)练拳是重点
1、只有练好拳,才能给进一步悟拳创造有利条件。只有打好了拳,才能想到哪些地方打得好?哪些地方打得不好?哪些动作需要刚发?哪些动作需要柔引?身体有什么感受?感受如何?才能进一步理解和体悟。如果不练拳,一切都是空的,更谈不上悟拳了。
2、只有练好拳,才能使拳理拳法得到进一步提高。拳理和拳艺是相通的,要明白拳理,必须具备高超的拳艺。而高超的拳艺,则来自于千万次的反复锤炼。
3、只有练好拳,才能更好地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太极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要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必须掌握其精粹并拥有娴熟的技巧。
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九大步法
1、弓步:是太极拳使用最多的一种基本步型。
弓步又分为两种步法,一个是正弓步,一个是侧弓步。
(1).正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
前腿膝盖与脚尖方向对齐和地面垂直,弓腿膝盖不宜过脚尖;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两胯端平,身体朝前,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中的弓步前挤、弓步前按动作都是正弓步。
(2).侧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
练习的时候,要把前腿抬起,然后脚尖做到与地面垂直。
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后胯内收,身体斜朝前,肩胯相合,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的单鞭、野马分鬃等都是侧弓步。
而陈式太极拳与和式太极拳的侧弓步与其它门派太极拳稍有区别,如: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单鞭,是横开步,要求弓腿膝关节与脚跟上下对齐,横蹬腿脚尖稍内扣,裆要开圆,屈腿松腰胯,不同之处在,身体与弓步的两脚尖和两腿横向方向一致;看近似马步,但两腿有弓有蹬,有虚实之分。
2、虚步:虚步在太极拳套路中,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步型,拳种不同所以也分为两种,脚掌点地虚步和脚跟着地虚步。
(1).脚掌点地虚步——左虚步:重心在右腿,左脚尖虚点地,膝盖微上领,脚跟稍抬起,右腿屈膝下蹲,松腰沉胯,两胯端平,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重心在左腿,右脚尖虚点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2).脚跟着地虚步——与脚前掌点地虚步要领相同,只是脚跟着地,脚掌微翘起,重心在右腿,左脚跟虚着地,为左虚步。如重心在左腿,右脚跟虚着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3、插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脚后插过,在右腿后右侧脚掌着地,为左插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脚后插过,那么就为右插步。
4、盖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腿前踏出,在右腿右前侧着地,为左盖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腿前踏出,那么就为右盖步。
5、坐盘步(歇步):插步或盖步两腿屈膝下坐,为坐盘步。分为左和右坐盘步。
左坐盘步:左腿从右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立身中正,为左坐盘步。
右坐盘步:右腿从左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就为右坐盘步。
6、仆步:分左、右仆步。
左仆步:两脚开立,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脚尖微内扣,立身中正,目光向左前平视。
右仆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脚尖微内扣,要领相同,就为右仆步。
7、独立步:分左、右独立步。
左独立步:重心移向右腿,左膝将左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动作中的金鸡独立。
右独立步:重心在左腿,右膝将右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要领相同,就为右独立步。
8、开立步: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要求:立身中正,两脚宽不过肩。
9、丁步: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腿脚尖在支撑腿脚内侧虚点地。要求:虚实分明,点地腿放松。
篇5:陈氏太极拳推手战术运用与意义论文
1 陈氏太极拳推手
根据《陈氏太极拳志》可知,河南温县陈家沟的第九世陈王廷在明末清初的时候研究出了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法。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以螺旋缠绕为运动方式,以沾、黏、连、随、掤、捋、挤、按为中心内容,对于大脑反应能力及皮肤触觉的灵敏度有很好的作用。
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经过了三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目前全国练习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的人群明显增加,甚至已经传至国外。从整体上来看,陈氏太极拳主要是在保留了传统古朴练法的基础上,延续了太极拳技击性的特点,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继承并发展了传统武术踢、打、摔、拿、跌等竞技技巧,通过推手方法的练习,以提高人体的耐力、速度、灵敏度。
而随着太极拳群众基础的积累,练习人群复杂性的增加,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方法也在逐步完善与发展。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现在已经有十多种推手方法,其中包括双挽花(双顺双逆、一顺一逆)、单挽花(单手立圆推法、单手平圆推法)、乱踩花(花脚步)、顺步推手 (四隅法)、活步推手(进一退一、进三退三)、散推、大捋、合步推手(四正法)、圆形推手等。
篇6:陈氏太极拳推手战术运用与意义论文
要想熟练掌握并运用陈氏太极拳推手战术,要求练习者具备较好的太极拳拳架功夫,了解并掌握一些太极拳特有的螺旋缠丝劲,形成较为深厚的内功。
通过陈氏太极拳推手练习可以对自身拳式姿势情况进行检验,同时还可以将拳架招式与推手相结合,互相融通,让练习者更加深刻的`体悟太极拳捋、挤、按、采、掤、肘、靠等技巧,以提升练习者的随机应变能力,掌握借力打人的技巧,从而熟练地将其与传统武术的抓、拿、摔、打、跌等技巧相融合,将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同时锻炼,以此加强其散打实战能力。陈氏太极拳推手战术在实际运用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2.1 先发制人,快速直取
两人接手互相缠绕,在觉得对方周身不随、掤劲不足时,快速的占据优势,这就是先发制人,快速直取技巧的应用。该技巧要求在博弈过程中不给对方以调整身法的机会,快速攻破对手防线,以一鼓作气的气势,在与对手的抗衡中取得胜利。
2.2 守中用中,后发制人
双方接手打轮,若地方做的非常完美,没有任何可以打击的破绽,便可以利用守中用中的方法,即在沾、连、粘、随中,守住自己的中线,以待对方发出攻击。这时的等,并非是等着被对方攻击,在等的同时还要观察对方的攻击方向,从而使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攻击。
2.3 利用规律,调动对手
太极推手实际上就是相互攻击的两个人用双臂缠绕住对方,然后从中寻找可以打击对方的机会,而双方手臂的缠绕并非无章可循,而是有规律的缠绕。在推手过程中,当双方都采取以守为主的战略时,其中一方会在打轮的有利角度加力于另一方,让另一方因重心位移而不能稳住自己的步法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身体平衡。而这时候其中一方就可以借机会发招抢攻,出其不意地让对方摔倒。
2.4 上惊下取,声东击西
该方法属于诈敌法,双方实力相当,很难寻得进攻机会。这时候推手双方便可以利用上惊下取策略,声东击西,上边捆住对方双臂,给对方造成欲发的假象,将对方注意力吸引到上盘,这时我则突袭对方下盘,用挤、压、勾、挂等腿法,掀动对方重心,使其失去平衡而倒地。
2.5 多点诱惑,一点突破
太极拳的技击方法有很多,除“八法”之外,还有截、拿、抓、闭、扣、挫、撅、叠等手法。推手中可以借助于上述各种方法的融合,展开多点诱惑战术,以此将对手的注意力分散开,一旦对方疏于防守便乘机攻击。该战术的应用要求在进行多点诱惑时能够对对方步步紧逼,不给对方缓和的机会,从而让其逐渐转变为被动防守,并暴漏自己在防守中的弱点,然后乘机战胜对方。
3 陈氏太极推手发展的意义
陈氏太极拳推手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可以帮助普通练习者增强体质健康。二是使太极拳更加实用。
太极推手是由拳架到散打实作的重要过程,练习太极拳推手中,增加了内家拳常用的多种灵活实用步法,并充实、丰富了太极拳八门五步的技法内涵。手法也并非单纯的双方手臂的缠绕,而是将不同手法、身法及步法融于其中,灵活变化。而且其变化是在对方博弈中自由的变化,是与太极拳敌进我退、敌退我进、黏走柔化、顺势而发的原则相一致的,不存在丝毫的生搬硬套1现象。
通过这样的推手练习,不仅可以帮助专业太极拳练习者奠定扎实的散打实作基础,还可以有效提升普通太极拳练习者与爱好者的身体素质,增加他们对太极拳的兴趣,从而养成持续练习太极拳的良好习惯。再从陈氏太极推手的实用性来看,陈氏太极推手并非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而是一项适合于大众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如果只是希望通过太极拳练习达到健身养生的作用,那么可以以走转游身变化为主,在手法上多注重肢体缠绕变化,这样练习者通过走转,以及手法、身法、步法地变化,可以充分锻炼练习者躯体及四肢,只要坚持不懈的进行锻炼,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4 结论
太极拳是历经三百余年的发展成为融合健身、养生、娱乐为一体的传统体育运动,是中国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拳种流派之一。陈氏太极家族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重要的一个流派,不断创新,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为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身养生的今天,太极拳已经成为人们运动健身的最佳选择。因此,本研究从陈氏太极拳推手产生及发展入手,分析了陈氏太极推手战术运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广超。陈氏太极家族研究[D].河南大学,.
[2] 张斌,王鑫。陈王廷与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初探[J].兰台世界,.
[3] 元驰功。 《陈氏太极拳图说》 卷首的哲学研究[D].河南大学,.
篇7: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学习要领
陈式太极拳的学习要领是盘架的学习,因为学习盘架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以便于更高境界的学习。
学习要领一、注重盘架练习,规范动作结构
盘架是传统太极拳综合训练的一种方式,把太极拳单练的各种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犹如书法中的笔画练习,通过盘架子,把一笔一画组合成一个个完美的字体。
太极盘架中的每一式乃至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渗透着太极阴阳哲理。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盘架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陈式太极拳技击性非常强,陈式太极拳内功修炼能聚集很多能量,在实战中有很强的爆发力。
学习要领二、注重身法调整,讲求周身放松
初练太极拳,要注意身法,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开,气沉丹田。为了使骨节松开,抻筋拔骨,可选单式动作反复练习、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要掌握每一招每一式的来龙去脉,明确每式在身法调整运动中的虚实、开合、方位、角度和手足的运行路线等等;掌握动作虚实的变化、松紧的转换、运行的轨迹,让动作时刻处在圆弧形运动之中,力争做到姿势柔软,舒展顺随。
篇8: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学习要领
预备势
开歩正立,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屈膝圆裆,气沉丹田。
一,金刚捣碓
两臂左掤,蹲身捋按,左腿提收,上歩前挤,提膝冲拳,震脚落拳。
第二势,共三势,太极生两仪。
二,揽擦衣
提膝左引,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三,单鞭
两掌下按,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四,金刚捣碓
旋臂右捋,左转掤挤,提膝冲拳,震脚落拳。
第三势,共二势,两仪生四象也搂膝拗歩象乾坤坎离四正之位。
五,白鹅亮翅
提膝左掤,右脚右开,跟脚展臂。
六,搂膝拗歩
左开歩按掌,旋臂分掌,右转拦掌,搂膝推掌。
第四势,共二势,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兑震巽艮四隅之位。
七,初收
两臂前掤,退步收手。
八,斜行拗歩
提膝掤臂,左脚斜上,右脚跟进。
第五势,共四势,蓄精以至出精终于复归太极原象。
九,再收
两臂前掤,收脚后捋。
十,前蹚拗歩
上歩插掌,右脚跟进,上歩握拳。
十一,演手肱捶
旋臂掤引,拦掌收拳,弓歩打捶。
十二,金刚捣碓
两臂掤挤,提膝冲拳。
第六势,共六势,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皆势中变格。
十三,庇身捶
两臂侧分,提膝合抱,右脚右开,右肩挑靠,转体滚肘,叉腰合肘,右肘按压,右下打捶。
十四,背折靠
右臂右引,右肩后靠。
十五,肘底看拳
左转掤臂,上歩右捋,肘底看拳。
十六,倒巻肱
退步撑拳,左肱倒巻,退歩右按,右肱倒巻,退歩左按。
十七,白鹅亮翅
收脚左捋,右脚斜开,跟脚展臂。
十八,搂膝拗歩
第七势,共四势,倒转身法以归平垣身法。
十九,闪通背
上歩掤臂,插掌翻臀,盖歩前掤,翻身大捋,上歩拦掌。
二十,演手肱捶
二一,揽擦衣
左转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二二,单鞭
右掌左捋,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八势,共十三势,横行法足法伏身法飞身法合身法手足齐用法转身法偷歩法护头护心护膝法为十三小势为交手法。
二三,云手
右手左捋,跟歩右运,左脚右收,开歩左运。
二四,高探马
退歩右捋,提膝翻掌,虚歩探掌。
二五,右擦脚
提膝掤臂,分手右踢,左脚右插。
二六,左擦脚
右转合手,提膝掤臂,分手左踢。
二七,中单鞭
左转曲肘,分手横蹬。
二八,击地捶
左脚前落,右脚上歩,左脚上歩,右捶下击。
二九,二起脚
左脚上起,右脚跳踢。
三十,兽头势
落脚合手,上歩搂膝,虚歩掤臂。
三一,踢一脚
左转提膝,分手踢脚。
三二,蹬一跟
右转落脚,转臂提膝,分手蹬脚。
三三,演手肱捶
右转落脚,上歩拦掌,弓歩打捶。
三四,小擒拿
盖歩左掤,上歩推掌。
三五,抱头推山
右转掤臂,提膝抱头,弓歩双推掌。
三六,单鞭
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九势,共七势,前后相顾手法与眼法分披身法速进歩法右转身法平踨身法气归丹田平心静气法亦为交手法。
三七,前昭
左手上领,弓歩左掤。
三八,后昭
右转扣脚,弓歩右掤。
三九,野马分鬃
提膝穿掌,弓歩左掤,提膝穿掌,弓歩右掤,提膝穿掌,弓歩左掤。
四十,单鞭
上歩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四一,玉女穿梭
旋臂左引,跃身震脚,上歩穿掌,跳歩推掌,右腿叉歩,转身掤臂。
四二,揽擦衣
转臂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四三,单鞭
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十势,共十二势横脚打法低身法高身法用膝法及重出七势。
四四,云手,同二三
四五,摆脚
左转云手,右转捋引,弓腿顶肘。
四六,跌岔
收脚合手,跌岔蹬脚。
四七,金鸡独立
弓腿左掤,提膝右托。
四八,朝天蹬
落脚收手,提膝左托。
四九至五七与前面十六至二四完全重复。
四九,倒巻肱
右肱倒巻,退歩左按,左肱倒巻,退歩右按。
五十,白鹅亮翅
收脚左捋,右脚斜开,跟脚展臂。
五一,搂膝拗歩
五二,闪通背
上歩掤臂,插掌翻臀,盖歩前掤,翻身大捋,上歩拦掌。
五三,演手肱捶
五四,揽擦衣
左转收脚,右脚右开,弓歩右掤。
五五,单鞭
右掌左捋,手足右合,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十一势,共六势,十字靠制命法跳跃进身法纵法。
五六,云手
右手左捋,跟歩右运,左脚右收,开歩左运。
五七,高探马
退歩右捋,提膝翻掌,虚歩探掌。
五八,十字脚
两臂左引,提膝收掌,开歩推掌,分手摆脚。
五九,指裆捶和青龙出水
右转落脚,开歩拦掌,右捶指裆,提膝举拳,跳歩按掌。
六十,单鞭
左转勾手,左脚左开,弓歩左掤。
第十二势,共三势,坐地身法前进上歩法上下相顾身法。
六一,铺地锦和上歩七星
左臂左引,仆腿下捋,弓腿穿掌,提膝掤臂,旋臂落脚。
六二,下歩跨虎
退歩搂掌,提膝旋臂,虚歩撑臂。
六三,摆脚
上歩掤引,转身右捋,右脚外摆。
第十三势,共二势,倒转身法上掤下打法护脸护心法,共十三势以文象起以武象终。
**,当头炮
屈膝摆掌,落脚右捋,弓歩冲拳。
收势
两臂右引,提膝冲拳,震脚落拳,开歩正立。
篇9:陈氏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陈。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陈的同学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历史名人。
2、 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陈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的内容
书籍、报刊
陈姓来源
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 妫满 」,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书籍、报刊
教科书
历史上的陈姓名人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上网
陈姓人口数量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
访问
陈姓族谱
在湖南韶山,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
・・・・・・
・・・・・・
四、 结论: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 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被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
今日,陈姓已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大姓。 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陈姓是中国百家姓排名第五的姓氏。据统计,陈姓人口数量超过8000万。在湖南韶山,还保存着有一米多厚的陈氏族谱,足足50卷之长。
[陈氏研究报告]
篇10:陈氏民居
,
资料
该宅院为三进四合院,依大门入内依次是下院、中堂、上院。亦以雕镂精致、建筑艺术高超著称。1998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学习陈氏太极拳心得】相关文章:
1.太极拳主持词
2.太极拳教学计划
4.蒙氏数学培训心得
5.太极拳教学设计
6.陈涉世家读书心得
7.打太极拳的体会
8.学打太极拳作文
10.太极拳比赛活动方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