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端午杂感的散文

端午杂感的散文

2023-12-06 08:48: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xm85k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端午杂感的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端午杂感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杂感的散文

篇1:端午杂感的散文

端午杂感的散文

农历五月初五,神州处处过端午。这个节日,始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大政治家、大诗人屈原他生平正直无私热爱祖国和人民。但是,他的进步主张得不到楚王的支持,反而遭到一群奸臣的排斥陷害,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在写成了著名的《离骚》、《天问》之后,于五月初五日正午投汨罗江而死。

从此,人们为了追念他,将五月初五作为节日,以示对爱国诗人的纪念,流传至今。尤其是农民们把它作为一个大的节日,家家户户改善生活或包粽子投去河中,或作其他祭祀,表现了对代表人民利益的忠良的无比怀念。

并非战国时代,而在历代也是等等不一地存在着荐贤、爱贤和妒娴之例。这里,姑以妒贤为例,似可随手拈来。楚国的屈原,便是一例,春秋战国时代的孙膑、庞涓,同是鬼谷子的'徒弟,而孙膑的才华高于庞涓,庞涓就千方百计害孙膑,只待孙膑兵书写完便砍头。而孙以佯狂避害,最后以马陵道箭射庞涓除恨;后汉三国时期,周瑜嫉妒孔明才智胜过他,而步步设计杀害,并慨叹:“既生瑜何生亮?”可见妒娴之甚。还有曹氏兄弟相煎,令后人感叹的“煮豆燃箕”的故事。为什么有才之人却不能相容呢?当然各为其主则除外,同朝之臣却不共戴天,甚是可悲!古今此例令人痛心。

但是,也有荐贤、让贤者,古今亦颇不乏例。愿此风进一步发扬,煨成一个国度的风尚于国于民将是何等有利!考虑起来,亦有一个规律,即妒贤嫉能者多数无能,至少与他所嫉妒的人相对无能,此类蠢材如得逞,必然对将其所强者力加排斥,岂不使国家的精萃降低一格?

不要害怕别人先进,没有别人的先进亘古至今,我们就只能“构木为巢”,生食兽肉……,何有今日的物资文明!如能见后进者帮,是先进则予以鼓励协助,从内心里珍惜,彻底去掉“有他何显我”的孤家寡人逻辑,什么“无毒不丈夫”的混账哲学,误世太甚!更有一等人见别人犯了过失,不是同情帮助,而是幸灾乐祸,谈笑风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其实,这就是“没有洼地显不出我山高”的匹夫逻辑!成为坏人作恶不知回头的精神支柱!可感!可叹!奉行此哲学者只能排贤、妬贤、害贤,进陷谀而残害忠良。

端午节,一直盛传至今,这样由人民自发地强烈地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赋予了这个节日以不同时期的人民爱戴忠良的心情,引古事以发今情。

篇2:杂感散文

杂感两篇散文

一:“权力”之戏解

权力,古往今来都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词语。词典上对其给予了两种解释,即1:权位,势力;2: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的力量。

但窃认为这只是理论上广义的阐释。

如果你要真正弄清这个词的内涵,只要对你单位的、社会上的某些领导干部在职时与退位后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观察、对比,你就会发现,其实权力就是一个让人的灵魂与性格发生扭曲性变化的魔物。

身着权力伪装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人,当其没有权力或丧失了权力的时候,他才算回归了自然,成为了一个在人格内涵意义上的真正的“人”。

如果我是一叶障目而以偏概全的话,那么千万别把对号入座的愤慨发泄到我的身上。好在从权坛上走下来的.人是不屑于这类在网络上舞文弄墨般的雕虫小技的,不信,我都开了将近五年博了,在网上可能还从来未邂逅过一个官家出身的博友。

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就算是吧!

二:是菩萨显灵,还是信佛无用?

有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职工,于半个月前,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被一辆拉沙的大货车剐了一下,摔倒在地,人事不知;自行车车盘被撞弯曲。当被人从车底下拉出来时,一条腿的软组织严重受伤,皮肤青肿;所幸下肢骨头未断未折。送到县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礼拜,才算没有留下后遗症。

这位老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信佛的历史已有二十多年了。家里专门供奉了一尊佛像,长年灯烛放明,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必定斋戒,食素不荤,并且风吹不动、浪打不移地到附近的庵堂向菩萨进香许愿;每有本地廟寺落成或菩萨金身登位,必定不惜自己微薄的养老金,慷慨捐款以表诚意。

正因为有这个背景,所以对于这次的飞来之祸,其家人和旁观者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幸得信佛,正因为有了菩萨的保佑,才能危里逃生,大难不死,有惊无险;如果当时与车体的接触再多一分一毫,则大命休矣,菩萨的及时搭救功不可没;另一种看法是信佛也无用。既然菩萨有灵,就应该未卜先知,何不及时显化,全程保佑,让他免除这一次皮肉之苦与惊魂之吓!与那些从不信佛但却也能安然无恙的芸芸众生相比,说一句敢于得罪菩萨大人神灵的话,似乎信也是白信。何况在数年之前,这位老人已经遭遇过一次被摩托车碰撞造成脚踝骨骨折之祸。

两种想法似乎都有道理。笔者也弄糊涂了!

朋友们,你能说得清其中的奥秘吗?

篇3:杂感散文

杂感散文

失去了太多的感受。再次回到这个空间,手指在键盘上犹豫不定。我失去了太多东西,真的,人变了,一切都在变。高三时一直觉得自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囚鸟,觉得大学才是放飞梦想的天堂,其实我错了。比起高中,我失去了太多……失去了最基本的感受,变得麻木,甚至失去了那么一丝丝人性。高中学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可现在,虚假与敷衍占据了我内心的一大半……有太多天真留在了小学,太多成长留在初中,太多变化反思留在高中。这期间,碰到不同的人,与他们发生了不同的事。太多太多思绪无法整理……但是不得不感谢每一个人,他们让我成熟,从不同人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

语言已经干涸了,不想从记忆中抽离出东西来叙旧,但是偏偏在这夜深人静时浮想联翩,手指却僵硬,也许这才是最痛苦的。看着几个月前甚至是一年多以前的日志,有些怀念。至少那时,我很忙碌……一种散发着青春的忙碌,还不知道结果的忙碌,有些挑战性,有些幼稚,有些可爱……

这个年龄总会牵扯到感情,内分泌决定了这一切……脑激素会刺激你,催促你,让你渴望得到爱。有个她爱你,或者你有个她爱。似乎这样才会满足。很多人总爱说“你不懂感情”,事实上没有人会懂感情。也许你被爱情欺骗过,但是你还是不懂,到底是痛苦还是甜蜜的幸福,其实没有明确的界限。痛苦也许就是幸福,幸福又未尝不是一种痛苦?他痛苦着并幸福着,她幸福着并痛苦着。曾经在深夜辗转难眠,第二天还有那一大堆的试卷,我想的却始终是一个人,甚至眼眶通红……面对最后空白的结果,这一切值得吗?我反复问自己,这是种幼稚,一种青春期的愚昧,也可以说是一种好奇带来的创伤。现在想想或许也是种甜蜜。我感谢一场失败的爱情,感谢这场教训,让我对感情不再抱有幻想。感谢老天给了我一个对爱的初体验。

没有人会刻意去了解你,为你着想。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位那你是很幸福的。这些人往往是被你忽视的,或是最不看重的。表面上很冷漠的人内心的火热是无人察觉的,这些人是需要理解与温暖的`,他们坚强吗?其实他们是最脆弱的,也许他们很内向,只是他们麻木了,习惯性地用表面上的从容与淡定伪装自己,因为他们快被这个世界逼疯了,所以变得麻木。他们从来不懂的虚假的取悦别人,他们不懂得人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虚假,不,他做不到。也许他是懦弱的,他不敢给自己下挑战书,他怕自己会输,会献丑。他有时甚至责备上天给了他这种性格。这似乎是个笑话,每次在火车站明目张胆问你要钱的那些人都自信的活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这么难过?他只是气老天给了他这张苦瓜脸……似乎没有笑肌的一张脸……

对于生活,还有很多要学习。毕竟人不是一直活在自己世界的。

篇4:杂感散文

杂感350字散文

总有一段时光,会忘了时间,忘了自己。

如梦初醒,从课桌上抬起头,习惯性地扭头看窗外,朦胧的夜色渐渐拢明,秋黄的树枝轻轻摆动。

虽然没有风,但我知道此时外面一定很冷。

看看黑板上的表,指针停在六点的数字,仿佛一动不动,时间凝固。

宿命般的感觉袭来。我抬起慵懒的手拿起书桌上的习题,想投入进去。可是无论怎样控制,思维都无端地飘走。飘到午后篮球场阳光下的'那个足球男孩身上,飘到食堂附近路灯下等人的帅气男孩身上。

他们其实都是一个人。

我心心念念的那个人。

什么时候才可以再见到他呢?

昨天晚上又下雨了。淅淅沥沥的,很美好的声音。

想象自己没有打伞,走出去,和雨滴亲吻。

我最喜欢淋雨的感觉。那个时候,我感觉是最无拘无束的,最自由的。

有很多时候,总爱想许多许多有的没的东西,杂七乱八,搞得人头疼脑胀,却还是坚持不肯停歇。

像班里那个痴情的女孩,一心一意地暗恋着帅气的化学老师。

该怎么去形容呢?

这世界上,仅存着的,无法去形容的一种感觉。

篇5:黄山杂感散文

与领导磨破了嘴皮,终于请得五天假期,迫不及待地直奔闻名已久、却一直无缘近望的黄山而去。

在黄山附近的小镇住下,热情的服务员指着远处一座山峰说:“看,那就是明天要登的黄山。”远远望去,只见一片葱绿,与平常所见之山峰相比,并无特别之处,心中不免有点失望。

当晚,枕着小镇的静谧入睡,竟无丝毫要登山的渴盼之情。

一夜无梦。

翌晨醒来,带上简单的行囊,坐上直达山脚的小面包车,经过一段弯弯曲曲、有惊无险的山路,终于来到了黄山的“门口”。近看黄山,仍无任何特别之处。

招呼着几个刚认识的同伴,便开始向山上攀登了。

游人虽多,不少人等缆车去了,真正登山的人并不多,因而路上的人群便显得有点稀稀落落的。山路慢慢地开始陡峭了,黄山也慢慢地在我面前揭开了它的面纱。

转过一个弯,扑进眼内的,是姿态各异的松树。尽管早已看过黄山松的照片,乍一见,仍让我心中一颤。松树,一向是坚强的象征,我从不知道,原来,松树也可以如此的千娇百媚。

黄山松,是随处而长的。峭壁间、悬崖上,到处都有它与众不同的身影,哪怕仅仅是在岩石边露个脸,它也要把清秀的枝叶优雅地舒展开来。那纤细翠绿的叶子、挺拔的身躯,就在天地间恣意地伸展着,让人不得不在心中赞叹它所蕴含的内在的独特的美。

黄山有十大名松,既是名松,自然是各有各的风采,或如书法般秀丽,或如夫妻合抱,或是张开手臂欢迎远客……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们而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些随处而长的普普通通却又风姿不凡的松树。唯有这漫山遍野的松树,才是黄山真正的精灵,才是黄山的灵魂所在。

篇6:黄山杂感散文

莲花峰,是黄山的最高峰,海拔1873米。远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峰因此而得名。

登黄山前,曾收到朋友的一条短信息,嘱我登上莲花峰后,应结一同心锁,以示与心爱的人相守一生。

我一笑置之。

到达莲花峰下时,所有人的体力都是透支的,于是很多人都选择放弃,绕道而行了。正踌躇,一对同来的恋人已毫不犹豫地继续攀登了,望着他们的身影,我也不甘落后地跟了过去。

莲花峰之陡峭,在我所攀登过的山峰中是列在首位的。大部分的路,仅容一人通过,身旁不是幽深的山谷,就是高耸的峭壁。经过近40分钟的攀登,终于离最高峰一步之遥了。

剩下的近五米的路,令有畏高症的我不寒而栗。

面前是一条窄窄的石桥与最高峰连在一起,桥的两边是深深的山谷,桥的尽头是一段几乎呈九十度垂直的石阶。走在我前面的那对恋人已过了石桥,正在攀登石阶。男的在前面,时时回头看一下女友,或提醒女友跟着他的脚步攀爬,言语中有着无尽的爱意和关怀。我心中忽然有莫名的感动。婚后,生活的锁事、工作的繁忙,早已让我遗忘了曾经的激情。此情此景,又令我想起远在家乡的他,心里不禁泛起一股久违的柔情。

跟在这对恋人身后,我几乎是趴着爬上了最高峰。

站在莲花峰上,终于明白什么是“一揽众山小”。所有的山峰,都静静地卧在莲花峰下,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的白鹅岭,此时此刻也是那么的渺小,我几乎找不着它的身影。

有人在克制不住地大喊:啊……

连绵不断的回声在山谷中持续地响着。

刚才的那对恋人正在把刻着俩人名字的同心锁锁在铁链上,男的把钥匙往深谷一丢;锁,是永远也打不开了,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两人的心曾在这一刻相连,于他们俩,永远是一个甜蜜的回忆。

我微笑地看着这一幕,想起朋友的短信,想起在始信峰、天都峰、白鹅岭等景点,沿途皆见许许多多的同心锁、平安锁,始觉美好的愿望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每一把锁都代表着一个故事,每一把锁都包含着一个美好的心愿。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

愿天下眷属皆为有情人!

篇7:黄山杂感散文

多年前曾看过一篇写黄山挑夫的散文,时光的流逝已让我记不清文章的具体内容,可是,黄山挑夫惊人的耐力却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当亲眼目睹他们的劳动时,再一次深深地震撼了。

我几乎是徒手登山,除了一个不能再轻的挎包、一瓶矿泉水及一根登山用的拐杖外,再无他物。

由轻松赶路到气喘吁吁,一个小时后已几乎再也无法往上走了,只好走一会歇一会。身旁时时有挑夫走过。因被黄山松所吸引,休息时几乎都在看松树,走路时则紧记导游“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叮嘱,目不斜视,除偶尔对他们肩上沉重的担子发出感叹外,从未认真观察过他们。

在又一次低头赶路时,身旁有疲倦的声音响起:“小姐,可以给我点水喝吗?”我一愣,抬头见一挑夫把沉甸甸的担子搁在路旁,用一根杠子撑着,脸上写满疲惫,身上的汗水已被山风吹干,只有一条湿湿的毛巾在证明主人曾流淌过汗水,精瘦的身躯在幽深如削的山谷衬托下更显得微不足道。游丝般的声音再次响起:“可以吗?”我掂量着手中大半瓶的水,竟然冒出一句:“你有杯子吗?”话刚出口,我不禁痛恨起潜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吝啬,连忙赎罪似地把水递过去说:“你喝吧。”他有点迟疑地接过去,看我手中已无水可喝,便欲再递回来,我赶紧走开了。回头再看时,那挑夫已挑起重担继续赶路,稳健的脚步几乎让我看不出刚才的疲惫。

路上仍时时有挑夫走过,一样精瘦的身躯,一样疲惫的脸,一样重重的担子;可是,看不到他们有消沉的意志。脚下坎坷的`路,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来来回回中,似乎变成了坦途。我曾问过一个在路旁歇息的挑夫,挑一趟需要多长时间,他说六个小时。

在他们平凡的一生中,不知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六小时?

我们的一生,又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六小时?

还有什么能让我们再抱怨的呢?

篇8: 淳安杂感散文

淳安杂感散文

一、湖之书

我始终认定,这座湖本身就是一部神秘的书。

“天下为公”。黄山尖上,游客不时尖叫。因为在他们眼前,零落的岛屿,竟然组成了这几个苍莽的汉字。

我以为这不过是偶然泄漏的天机。抑或说,就像一位写作者已将某个词汇使用得太频繁,以至于在整版页面中特别容易暴露。

都说这座湖是活的,千岛只是个概数,随着水位高低的不同,露出湖面的岛屿数量与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如果以湖面为纸,以岛屿为笔划,加之晨昏晴雨的光影推移――理论上说,水与岛之间的变化可以无穷无尽――那么,湖水的每寸涨落,都可以视作一回崭新的书写;而每次起风,推满湖面的涟漪,就相当于一次悄然进行的翻页。

――大坝开闸,能否想象成困于瓶颈的写作者,撕扯手稿的一种发泄?

然而,就像少女的日记,这泓湖水又是极其羞涩的。虽然坦露于天地之间,但她绝不愿意任何人读懂。她有自己的保密方式。比如,某些部首偏旁被她刻意隐藏在鱼群的黑色脊梁上;比如,某处重要的断句,被标记为某处湖底暗涌的漩涡;又比如,某行关键的注解,被设置为只有借助于闪电,才能在湖面的倒影中一闪而见;还比如,某处不可或缺的密码,被铭刻在种子上埋入某座岛屿最高处,若想抄录只能等到它抽枝发芽长成大树。

虽然无法解读,但我始终认定,这泓湖水,记录了天地之间最大的奥秘。

虽然无法解读,但天地之间,最大的奥秘,就这样静静地铺展在我的面前。

二、盛世的叛逆

在淳安的几天,我始终在寻找一种锋芒。

山是圆的,水是软的,风是滑的,草是弹的。女子是婀娜的,少年是清瘦的,酒是淡爽的,茶是鲜嫩的――口味中的辣,则是从江西学来,不能作数的。

无论怎么看,淳安都是憨厚、恬淡,与世无争的。

然而,唐朝的陈硕真,宋朝的方腊,就是在这里,高高竖起了杏黄色的反旗。

造反年年有。可令人有些费解的是,他们起事的时机。紧接着“贞观”的“永徽”,令遗民魂牵梦绕的故国黄金岁月“宣和”,这两个年号本该是盛世的象征,但是在此地,太平的绣衣却被扯出了一个大洞。

谁能在《秦王破阵乐》的激昂中听出一代明君隐藏在最深处的暴戾?谁能在《清明上河图》的繁华中察觉到一个帝国盛极而衰的'沉沦?

不以成败论英雄。两大王朝的隐疾,最先发现者,竟然在这远离中枢数千里外、在这么一处看似憨厚、恬淡,与世无争的山水之间。

――单纯,所以敏感;善良,所以愤怒;天真,所以无畏。我能如此解读当年那两场叛逆的意义吗?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对于长安或是开封,能够意识到,突兀地展开在这脉山水上的猎猎旗帜,就是那双可以带来致命飓风的蝴蝶翅膀吗?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站在波澜不惊的湖畔,我莫名想起了这片水域泄洪时的雷霆万钧。

三、出新安

淳安人说,这处皖浙赣交界的古邑,文化相当纠结,但偏重的还是徽州文化。

这也是千岛湖下游新安江的得名由来。所谓新安,指的便是徽州与淳安古时所属的严州。

水从徽州来。从地图上看,千岛湖的上游错综复杂,蓝色的河流如同粗细不等的蛛网,覆盖了整个皖南。不过,徽州所有的水系:任何一泓山涧、一截沟渠、一脉溪水,最终都会汇聚入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泊。

我曾以黟县为起点,沿着水流的方向,出皖南,入浙江。最后一段行程,我走的是水路:在歙县东南三十一公里处的深渡镇,我乘上了顺流而下的渡轮。

一路上,我尝试着将自己想象成一名初次离开家乡谋生的徽州少年:十五六岁,读过几年私塾,出门前刚举办完婚礼……行囊简单,几块干粮、几件换洗衣裳、几两散碎银子、一根捆绑杂物的长绳(走投无路时也可以用来自我了断)、一把雨伞,免不了还有一只算盘。

湖是几十年前才有的。青山、绿水、油菜花;灰瓦,白墙、石牌坊。一路下来,两省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应该会在不知不觉滑过淳安。然而,河道渐渐开阔,粮田渐渐平坦,山头渐渐低矮,采茶调渐渐宛转。老牛,群鸭,牧童,钓客……人家的炊烟。不由得想起“七山一水二分田”的逼仄老家,想起枯槁的母亲,想起瘦小的新娘……

在船头的冷风里,少年鼻子一酸,不由得红了眼眶。

这一刻起,他走出了新安。

四、水底的城池

我总觉得,1959年夏天的那个雨季,是有预谋的。

近六十年后,亲历者都已垂垂老矣。但提及那场暴雨,还是令他们面色苍白。简直就是神迹,几乎一夜之间,一座上千年的古城,便被雨水捺入了湖底的淤泥。

由于雨势过大,千岛湖蓄水的速度远远超出了预期。二十九万移民有些猝不及防。他们已经无法带走老房子的砖瓦梁柱,甚至连门板窗棂都来不及卸下。

三千个西湖的重量、178亿立方的水压。以近乎霸道的方式,千岛湖夺取了一座完整的城池。

然而,这座城市已在记忆里分身无数。城门,牌坊,操场,学校,钟楼、佛塔。每个背井离乡的古城人,都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砖一瓦地还原着这座被淹没的空城。

千万只狮子忧伤地潜行于水底――他们称自己的故乡为狮城。狮子们在黑暗中努力寻找着城池的入口。即便只是照片上黑白色的想象,他们也必须回到城中,因为那里封印着他们最初的人生根系。

“湖水在深绿色中泛着些许的蓝,随着下潜深度加大,周围渐渐暗下来。水底几乎全黑,借助潜水灯才只有2米左右的能见度……黑暗中渐渐出现一座砖结构建筑,潜水灯的光线所及之处,满是精美的雕刻,我几乎在水下叫出声来……”

伴随着一声沉闷的狮吼,那口缠满水草的生锈古钟忽然在水底响起。

湖面上,凭空跃起了无数大鱼。

篇9:家长会杂感散文

家长会杂感散文

今天下午,我参加了儿子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

儿子在县中学,班容量一百余人,这么大的一个小集体,其实早早就让家长的心一天天忧虑起来,我的心也不列外,于是,一种共有的担忧在我们每个家长的心里都隐隐约约存现!

初冬的天气似乎没有伤及到家长一份份渴望的心,下午四点十分我准时到达孩子的学校,走进孩子的教师,教室里早已坐满来开会的家长,到会的家长里有孩子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还有他们的叔叔、姑姑等等,走进孩子的教室,狭小的空间已经坐满了就是多位家长,看到家长们脸上各色各样的表情,我心里猝然有一种迷茫……

也许有人要问,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心情呀?我们知道每个家长都给予自己孩子偌大的希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出色的人,然而,我们的子女都能如我们所愿吗?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从儿子的眼睛里,在我心里的那份曾经的自信越来越让我感到忧虑,也许我们的孩子还没有感受未来竞争对他们人生挑战的压力,而我们的家长何尝不明白呀?

家长会的主题就是学校与家长共同管理孩子的教育,这个话题很沉重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涉及到孩子本身的成长,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心中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多数人都没有答案,我茫然的理由其实也有这方面的缘故!

初中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一段人生,在这段人格的形成中,教育的.影响与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谈这段孩子的成长,我们就要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平常,但是这部经念得如何,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来说依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这次家长会上看,有许多家长都想从老师那里找到答案,然而,班主任老师只将孩子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分发给在座的家长,没有分析原因,没有直面问题,更没有去谈教育的问题,一句话,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成绩在下一次考试中提上来!

老师的话真的戳痛了在座一部分家长的心,不知为何,当面对离去的家长,我的心也突然忧虑起来,做为一个家长,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嗅到了教育的那份失落与沉重!

家长会,即使老师与家长的一次交流,其实,也是家长与家长面对自己孩子学习的一次坦诚相见,既然是一次学校对家长的召唤,那么就应该让我们的家长们得到什么,或者说怎么去做的问题,遗憾的是这次家长会依然是从学生分数来衡量教育的成败,在开会期间,老师发放了学生的成绩卡,会场顿时一阵骚乱,这不能不让我去忧虑,有意识地向周围扫描了一下,发现考得成绩较好的家长脸上阳光灿烂,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家长就像是阴着的雨天,人之常情,但是又进一步引发我去问:分数难道真的就可以等同于教育吗?分数难道真的就是认定孩子优秀与否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就像是老朋友一样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我在脑海里翻阅着,心想,今天的教育将我们孩子的未来引领向何方呀?教育不敢直面孩子人生的成长,对于我们的孩子无疑不是一场欺骗吗?一切失信于人的教育之路能走多远?作秀的教育,将秀到哪里为止?

中国人最喜欢排名次的游戏,在我们的教育上就是分数的高低,那我们中国的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否考上大学来论英雄。教育走到这一步,有人责备古人——书中自有黄金屋,甚至和自己未来的婚姻联系在一起,如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把读书看作是索取黄金,得到美女的之路,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其实不比我们古代的教育逊色,正如一个家长在我们闲聊时谈到的那样:我们心知肚明,知道这是教育的死胡同,可如果不这样要求孩子,我们的孩子将来就会被社会淘汰!

一句实话,我在想,一个小小的县城中学,班容量竟然是上百人,我们的政府部门难道就没有看到吗?这种无教育存在问题的态度,和犯罪有什么区别?那天天喊着教育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服务”的见证么?

从家长会家长期待的眼神,到教育的认识,再到对教育的态度,我不得不担忧,我们的教育如此发展下去,会将我们孩子的未来,引向一个死胡同,这是教育的悲哀!甚至说是教育的腐烂!革命,教育体制的变革真的到了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篇10:散文:月下杂感

散文:月下杂感

白昼匆匆地而过,也便到了寂静黑旷的夜。月光依旧那样轻轻地披在我的肩上,还有那时断时续蝉鸣,却显得一种隐隐的凄清。

万物都醉了,醉在了那柔情的月光下,只有我,却独处在深夜里,探寻着心中那朦胧的雾.

是愁绪吗?

我对愁是不解的,只感到它是一种淡淡的苦涩。无论怎样冲洗心灵的角落,它却总是若隐若现,停驻在心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高楼,爱上高楼,欲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把那少年的心理把把握的十分透彻,可能作为一位少年,便是不真正懂得愁的,只是对一种情感天真理会罢了.不错的,心灵只是感受,只是想象,也变成了一位少年多样的思绪。

那么,那雾蔼又是什么?

是悲凉吗?

这可能又有些荒谬了。小小的心灵未曾经过多少大风大浪,又何能谈得出感受世态炎凉那?而且,悲又从何而来?谈到悲时,没有悲情的源头怎能悲伤?

于是,我也便否定了那心灵悲凉之情溢出的`存在。

不经意间,眼前的月光有些暗了,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片小小的乌云遮住了明月。心正欲更迷茫时,只是那一刹那间,乌云散去,眼前又迎来了这“久违"的明月。

我的心又忽而被牵动了,我突然想到,可能我们的心理也会有一轮明月,而它也会偶尔被一些思绪遮住,遮住心灵正享受着的美好月光,使我们的心也变得惆怅起来。因为惆怅,我们也变自然伤感了。可是,心头的乌云总会散去,我们也终有重逢明月的一天。也许,只有那时,我们才可以洗净心中的思绪,面对新的世界吧!

可是,谁能驱走心中的惆怅那?

只有我们自己了。没有人可以刻意为自己吹散心头的乌云,只有自己的乐观,只有自己的自信,只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撞憬,才能够使我们重见心中的明月,到那时,心灵才有复苏的一天。

也许淡淡的伤感对我们也不是坏事,可我们太需要温暖,既然如此,我们又何不多让自己的心灵享受一下光明的滋润呢?

于是,我站起来,走到院里,对那明月,讲述自己思绪,让心灵如负重担,去透过朦胧的雾蔼,感受明澈的月光……

【端午杂感的散文】相关文章:

1.雪后杂感散文

2.清明杂感散文

3.台风杂感的散文

4.迎检杂感经典散文

5.端午粽子散文

6.小学生端午散文

7.端午屈原散文

8.杂感随笔

9.陕西端午散文征文

10.端午与粽子散文

下载word文档
《端午杂感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