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
“嘿嘿嘿说你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
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
布谷鸟清脆的鸣叫不绝于耳,乡野沟河便涌动着翠绿的苇浪,芦叶的清香随风飘来,身心即被那端午前夕的感觉包裹,思绪亦被牵扯得很远。
童年的记忆犹新,放学回家蹬一双胶底布鞋,钻进那没顶苇荡,不知是谁捷足先登将岸边肥硕的芦叶摘去,眼巴巴看着河心油油的叶片望而兴叹。花两个午后的时光,将端午裹粽的苇叶备足,扎成把用细绳串起悬挂屋外,照上几晌午太阳,屋里院外便弥漫着沁脾的粽香。
掐着指头算好容易捱到端午节那日,随母亲早早起床将晒干的芦叶水中蒸煮,香味扑鼻,不自觉间馋涎欲滴。那日上课感觉时间好长好长,好容易盼到放学的铃声响起,一溜烟跑回家,母亲正坐在屋前的天井内聚精会神地裹着粽子,面前一只硕大盛水桶内飘动着溢香的芦叶,旁边的竹篮已盛满形状大小不一的粽子。我惊羡母亲娴熟的.手艺,指头间灵活协调一拔弄,一只造型别致的五角粽便艺术般形成。“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们不知。母亲便娓娓道来,尽管现今想来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对端午的来历讲得并不完整和地道,但她让我们记住了那个怀石投江,魂归楚地的屈原。多少年后,在读《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时才真正被一个爱国忧民的国之栋梁的真实情感和气节所感动,自后端午的意义在我的体验中也较之于一般吃粽感观上的满足而深远得多。
芦叶飘飘,又到端午粽香时,我也得像当年母亲那样为我的孩子包上些许粽子,告诉他当年母亲所告知我的一切,兴许我的这点知识远不足以对读大学的儿子灌输,但我觉得在简单的复述中,却有一种思想与精神在悄然传承。
篇2:又到端午粽香时
又到端午粽香时
又到端午粽香时长兴县实验小学601班 刘宇阳
一转眼,又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到了。往年,我吃的都是奶奶或是外婆包的棕子,今天,在学校里亲手包了一回粽子。
我们带着兴奋与期待一起走进了食堂,不一会儿,食堂的阿姨搬来了糯米赤豆,取来了准备好的箬叶与棉线。
首先,一位阿姨为我们演示。瞧她那娴熟的动作,包粽子好像真的很简单。我迫不及待了,照着阿姨的样子挑了一片青翠的竹叶卷成一个小漏斗形,别的同学也都笑嘻嘻地动手了。
接着便是灌糯米和赤豆,我用手将盆里的糯米大把大把地灌进竹叶里,结果却发现,米放多了,一挤便涌了出来。我只好倒空重头开始。这次我吸取了教训不敢灌太多,但却拿不定主意到底灌多少,我推推一旁的王青青:“哎,这点够了吗?”她看了我的粽子一会儿,不确定地说:“应该……应该够了吧?”
米灌好了,现在要把粽子给绑牢了。听周校长说,包粽子一定要捏紧,不然就会漏米粒甚至赤豆。我也不晓得应该怎样将竹叶裹牢,就胡乱地凭着想象将棉线往粽子上绕,哪儿有缺口我就往哪绕,粽子被我“五花大绑”,上面缠满了白色的'棉线。我心里猜想:要是哪个倒霉的吃到我的粽子光拆线就会让他累得心发慌、急得直跳脚……
我速度挺快,一连包了三个质量“上佳”的粽子。突发奇想,(www.fwsir.Com)干脆将粽子串成串拎在手中――啊,真是有趣极了!
再看看我身边的同学,有的熟门熟路三下两下便完成了一个;有的折腾了好几回,包了散,散了又包,叫苦不迭;有的同学将“小漏斗”卷得老长,棉线缠得比我的还要多,简直成了一只鸡腿……
下午,我们品尝到了我们的劳动成果。当香喷喷的粽子端来时,同学们都很兴奋,我吃到的虽然不是我自己亲手包的,但却感到比往年任何一次吃的都要可口!
指导老师:吴文菊
篇3: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
又到腊八粥香时优美散文
“小孩小孩莫要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进了腊月,耳边又响起这首童谣,记忆里便弥漫着儿时满世界的粥香。
那几年父亲常驻西北,母亲则在扬州求学,我便成了个留守儿童,回乡下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腊月里,奶奶备好红枣,剥好花生,精选上好的绿豆、红豆,与麦仁掺和在一起,放在竹匾里吹晒,说是等腊月初八那天,煮粥给我吃。奶奶说吃了腊八粥春节便离我们不远了,父母就会回来与我们团聚,我带着这种期待,盼着腊八节早点到来。
时光在期待中一天天消逝,终于,腊月初八日到了。那天爷爷早早起床,将奶奶备的作料用井水淘洗干净,倒入铁锅,盛上水,点上些麻油,便生火煮粥。那时我还在暖暖的被窝里酣睡,当甜美的粥香弥漫整个小屋时,奶奶便轻轻地附在我耳边唤道:“乖乖,起来吃腊八粥了。”我一骨碌下床,睁着惺忪的双眼,穿过堂屋走到厨房,只见爷爷在冒着腾腾雾气的灶台旁,用勺轻轻搅拌着沸腾的腊八粥,那香味随着勺的搅动向四周蔓延开来。我深深地吸一口气,馋涎欲滴。
爷爷安慰我:“等一会,待我敬了神灵,爷爷便盛粥给你吃。”我走到一边,倚在奶奶身旁,看爷爷盖上锅盖,走到水池边,用瓢舀水,将手洗净,然后从碗橱里拿出一只蓝花瓷碗,回到灶台边,掀起锅盖,盛上粥,慢慢地走到贴着灶王爷的灶台边,放上粥,点上一炷香,对着灶台虔诚下拜。那时我还小,不知道爷爷在做什么,奶奶说这是在求灶王爷保佑,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合家平安。那天的`腊八粥是奶奶盛给我的,一只小花碗里,五谷绽放着花一般的纹路,奶奶给粥里加了些糖,我坐在小凳子上享用起来。爷爷坐在对面吸烟,火焰在他的手指间忽闪忽灭,他深吸一口,眯上眼,吐出如幻烟雾,那种满足与期待让我至今不忘。
多少年过去了,我对腊八粥的记忆都存留在爷爷期待的目光、虔诚的背影里。以后随父母生活的日子里,便再也没有了腊八粥,他们忙这忙那,似乎忘了腊八节的存在。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人们似乎淡忘了对于腊八粥的期待,因为时今市面上粥品名目繁多,什么“八宝粥”、“皮蛋瘦肉粥”、“鱼鲜虾仁粥”……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如今我喝着这些既营养又保健的粥,却再也找不着当年喝爷爷熬的腊八粥时的那种感觉。那份香甜和幸福至今仍深深刻印在我的记忆里,那是乡人淳朴心理的反映,是乡人祈望来年有个好收成的美好期盼。
不由得想起仍旧生活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希望他们来年身体依旧健康,希望同我爷爷奶奶一般淳朴的乡民们来年有个好收成。
篇4:端午粽飘香优美散文
端午粽飘香优美散文
家乡的粽子在冀西一带很出名,个大、米黏、枣甜,老远就能闻到其香。母亲包粽子更是十里八乡的高手。包过粽子的人都知道,个儿越大越难包。母亲包的粽子每个足足1斤。我小时候常常看母亲包粽子,觉得她是在加工一件艺术品。
家乡包粽子都是在农历五月初四。母亲包的粽子个大,要在初四晚上煮一夜,初五早上才能吃。我自小爱吃母亲包的粽子。7岁那年端午,初四夜里我睡醒一觉后,闻着锅里溢出的粽香肚子突然咕噜起来,很想捞个吃,就悄悄从炕上爬起来,摸了双筷子到锅里捞粽子。因屋里太黑,一不小心滚烫的粽子掉在了腿上,疼得我哭起来。哭声惊醒了母亲,她点亮灯看见我倒在灶台旁,赶紧抱我到炕上,在我烫伤的地方抹了獾子油,一句训斥的话也没说。第二天早晨我被一阵阵香气唤醒,睁眼一看,炕头碗里放着两个剥开的粽子。母亲坐在身边默默地等我醒来。9岁那年,我已上了学。那时端午节要给老师送粽子。我家到学校隔一条河,我中午不回家。上学时母亲给我带了4个粽子,两个给老师两个当午饭。谁知过河时不小心全掉进了河里。我很害怕,自己饿顿肚子无所谓,没粽子给老师怎么办?一上午我都没心思上课。中午,同学们都在吃粽子,我却悄悄地藏在教室外面的麦地里,怕闻见粽香感到肚饿流口水。正在这时,突然听见有个同学喊我,说是母亲来了。我从麦垄里钻出来,见母亲带来4个粽子。原来她听说我把粽子丢了放心不下,连午饭也顾不得吃就找了过来。40多年过去了,这两件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仍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鲜活,不同的是母亲却不在了。
母亲去世后,父亲知道我爱吃家乡的粽子,竟在76岁那年学会了包粽子,说是要把母亲对我的'爱延续下去。如果端午有事回不去,父亲就把粽子给我送来或捎来。我见过父亲包粽子,那两只干枯的手笨拙地洗苇叶、装米、绑线绳,像在完成一项复杂的工程。有时好不容易包好一个粽子,往筐里置放时突然又散了架,只好从头再来。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就酸起来,哭着劝父亲不要费劲了,咱买粽子吃吧。父亲执意不肯,说商场里能买来粽子买不来母爱父爱,还说,我能给你包粽子证明我还能干活能运动,再过几年更老手更不灵便了,你想吃我包的粽子我也无能为力了。听父亲这样一说,我就不再阻拦他,希望他永远能运动永远能给我包粽子。父亲的粽子和母亲的粽子不可同日而语,邻居们都说无论外形还是味道,前者不及后者的万分之一,然而我却觉得没什么差别,一样的香一样的甜。理由很简单,因为父爱和母爱是一样的浓一样的淳。
篇5:粽香端午作文
众所周知,六月是考试日,众所周知,六月是放假日,众所周知,六月是端午节如约而至的月份。这个六月,她也来了,带着一身飘香四溢的粽味,坐在龙舟上,提着一箱的粽子和作业,悄然而至。
端午的早晨总是被饿醒的,你还在被窝里就能闻到从厨房里飘在的粽香,它们在你的鼻尖跳舞,誓要把你馋死,待你终于和被子恋恋不舍地告别,它们还会变本加厉的引你去餐桌旁坐下,使你迫不及待地要开始早饭,今天,可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有肉的早饭啊!父亲笑着端出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粽子,“起得真早啊!”,我看着那一盘的粽子,垂涎三尺,不住地点着头。
用勺子拨拉半个粽子到自己盘子里,我仔细地端详它,糯米在蒸煮后染上荷叶的淡绿,又被内部的肉汁渗入,呈现出淡淡的粽色,泛着油光。热气盘旋在其上,用筷子轻轻一戳,又露出红色的咸蛋黄,那蛋黄的香漫出,与肉香、米香,一同游荡在空气中,刺激我的味觉。我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的夹起一坨粽子,放入口中。每一粒米看似粘糊糊的,但实际上,每粒米都由那倍儿香的酱汁连在一起,入口后便分开,每粒都圆滚滚,香喷喷,与扬州炒饭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吃的是一个咸粽,猪肉的油都被糯米化解,融在蛋黄中,肉虽偏咸,黄虽偏涩,但两者与糯米的完美融合,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吃粽子是不会有闲工夫停下感叹其味美的,人人都沉浸在粽香之中,唯有当你抬起头,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时,你才明白,粽子的独道之处。
粽子,有甜、有咸、有的腻、有的滑、有的多油。中华民族根据各地的喜好,创作、改良粽子的味道,并造就了现在的端午。
放筷,合掌,一个咸粽吃完了,一个端午也开始了,这次的端午是在浓浓的粽香和满满的精神之中开始的。
现在虽然随时都可吃到粽子,但唯有端午节吃的粽子是最香甜的,最独特的。
篇6:粽香端午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端午节作为我国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于20xx年5月20日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于20xx年9月30日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不知在多少年前,汨罗江平静的水面旁,一位爱国诗人怀着无比的悲愤,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江而死,那位爱国诗人就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
当地百姓闻得屈原投江后,立即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但始终不见屈原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楚国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洞庭湖,可还是没有寻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于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恐江里的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就纷纷从家里取来米饭,用叶子包着,用丝线扎着,以免松散,然后把米团撒入江中,口中唤着“鱼儿,鱼儿,莫伤亲人”,后来渐渐地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风俗大同小异,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习俗。如有些地方在小儿头上用雄黄画“王”字,驱五毒,挂艾草、菖蒲、榕枝,饮雄黄酒,吃“五黄”等。
端午节有许多不同的别称,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又如解粽节、菖蒲节、浴兰节等。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让我们品着粽子,闻着艾草菖蒲的清香,听着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收获知识,将我国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篇7:粽香端午作文
缓缓的水流声将我从梦中拉出,优美、缓慢,仿佛处身于山间小河边。惺松中望见母亲忙碌的背影,空气中迷漫着艾叶的清香。
母亲的细碎的步伐,在厨房中穿梭,满是裂痕的手掌清洗着水中的艾草,我想在这仙境中再赖会儿床,可艾草的清香不断钻进我的鼻子,使我睡意全消。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香,偏黄的叶子仿佛是大版的竹叶,还带有艾草的清爽气味,母亲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铁盆中,再烧一壶滚烫的炎,水汽渐渐升起,袅袅清香似乎被裹在里面,如同茉莉花开,将花苞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清香四溢,不由令人陶醉。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个个饱满,相互倚着,似是喝了一夜的琼浆。母亲没做过粽子,这是第一次,虽然包的粽子简单至极,但那种味道令我深深迷恋,永不得忘。
母亲将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笨拙地一弯,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取一小撮米添在尖尖的角内,将一颗蜜枣放置中央,周围再填上几撮米。母亲尽量不让枣露出来,那汁也不会流出,使所接触的糯米更加香甜。母亲捍着盛满馅的粽叶,却好像举着十几斤重的石头,手不停颤抖,生怕缠线的时候系错一步。最后,粽子只是三个角的平面,母亲笑道:“我做的不好,这么丑!”端午耀眼的阳光照在母亲的背上,我坐在母亲身旁,要是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该多好啊!
粽子在锅里不停地响着,这是端午的伴奏。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房间上空,我不住地往锅内望,怎么还没好!母亲踢踏舞着从锅内取了一个粽子,解开绳子,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第三口,是蜜枣的甜蜜。
我在母亲的抚养中成长,田里的小树隔年盈尺,母亲却随着光阴逝去逐渐白头。我现在吃过许多地方很有名气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却都不及母亲亲手包的粽子,母亲所做的粽子,是世上最甜的!
篇8:粽香端午作文
说起端午,你肯定会说不就是五月初五的日子,大家一起吃吃粽子赛赛龙舟?这样说固然没错,只是将端午狭义化成了一个“娱乐性”节日。
端午那天,不论是在哪里,不论是遇见了哪一位长辈、老师或是朋友,开口必定是要说祝福语的。只不过,这话可得好好说,切忌张嘴就来一句“端午快乐”,而应说“端午安康”。
这是为什么呢?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所处时间不够吉利。众所周知,端午是在五月初五,古人认为“九”为阳数,因此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同理,“五”为阴数,五月初五为至阴之日,在这一天里,“五毒”会齐齐出没。所以人们会通过在门上插艾叶,戴香囊、喝雄黄酒等方式来“辟邪”。在这样一个“不吉利”的日子中,又如何能对他人道一句“快乐”呢。
第二,人文历史原因。在我国,端午作为传统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在经历国破之痛后,于五月初五只身来到汨罗江边,写下绝笔《怀沙》后便投江自尽。当地居民得知后都想将屈原尸体打捞上来好让他入土为安。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遗体,便用一种带着清香的叶子包住饭团投入江中。更有甚者,自发地划着船在江上来回游动,以威慑江中鱼虾。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在这样一个日子里,道“端午快乐”或“端午吉祥”肯定不妥当的。
现在你是否也觉得端午说“端午快乐”是不妥当的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对这样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我们应该有所了解,以便能更好地传承。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篇9:粽香端午作文
夏季的节日丰富多彩,而我对端午节情有独钟。在这个节日里,空气中弥漫着艾叶的淡雅清香与粽子的扑鼻香味,时不时传来锣鼓声和划桨声。再仔细聆听,远处传来汨罗江潺潺的流水声……
时间后退到公元前278年。
汨罗江边,矗立着一个人,他就是屈原。他的脸上满是悲愤,几天前,秦将白起攻破楚都,他却无能为力。他的选择是,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善良的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用粽叶包裹糯米蒸制成粽子,用线捆好,扔到汨罗江里,说,鱼啊,来吃粽子吧,别吃屈大夫的遗体啊……
现在,端午节吃粽子成了一个重要的习俗。剥开那层墨绿色的外衣,露出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这就是端午节的味道。
“艾叶香,香满堂……”儿时的童谣仍在耳旁萦绕。艾叶清雅淡雅,是一味著名的中药;。端午节这天,一棵棵艾草被用象征吉祥的红绳捆成一小扎一小扎。挂在门上。据说,将艾叶挂在门上,既可以辟邪,又可以驱虫。
走进厨房,沸腾的锅中煮着几颗青鸭蛋。拿起鸭蛋,阵阵艾叶香扑鼻而来。艾叶不愧是端午的主角,处处都弥漫着清香。家乡有个有趣的习俗,端午那天,编织五彩袋,并在里面装个青鸭蛋,挂在脖子上。据说,在中午12点时,谁能将蛋不借助外力立起来,谁就会拥有一年的好运气。
点雄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传说,端午是蚊虫出行的时候。在端午时,将雄黄点在额头和耳根后,就能驱逐蚊虫。
“咚、咚、咚”“加油!加油!”远处的江面上隐约传来声音,走近一看,江面上正在举行划龙舟比赛。两条龙舟在起点上就位。随着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
龙头的鼓手负责助威,随着有力而有节奏的鼓声,一位位龙舟运动员迅速进入状态。“一二!一二!”他们大声喊着,给自己助威。手上的桨有节奏地划动,让龙舟往前驶去。“加油!”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加油声。这似乎是运动员前进的动力,只见他们更加使劲了,龙舟在水面上飞快地前行,啊!近了!离终点近了!冲刺!在到达终点的一瞬间,观众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划龙舟——端午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空气中弥漫的粽香,清新的艾叶香,划龙舟时的鼓声与观众的加油声,这些都是端午节的味道啊。
篇10:粽香端午作文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早上9点,参与人员已到达参赛地点(公司后花园),这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亲子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比赛包粽子,在30分钟内最快包完20个粽子的家庭获胜。第二个,知识抢答,这是关于端午节的问题,每答对一题获得2个粽子,答错一题则扣掉1个粽子,最后获得粽子最多的家庭获胜。第三个,玩“曲水流觞”游戏,每个家庭坐在旋转的圆桌边,用一个杯子盛半杯醋(因为小孩子要参加,不能喝酒)放到桌面上,当桌面停止转动时,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喝下醋并表演一个节目。
活动中最激烈的是第二个知识抢答,由杨爷爷主持,他念完题目就说“抢答开始”,每个人就立马开动脑筋,积极地抢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游戏中,拍桌子声、抢答声、欢呼声响彻云霄。通过激烈的竞争,我家取得了胜利。
最有趣的是第三个游戏,每当桌面转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紧张,心里默默祈祷,醋杯千万不要在自己的面前停下,大家都怕喝那酸酸的醋。“桌子停了”不知谁叫了一声,紧接着又是一阵欢呼声,醋杯停在了唐伯伯的面前,唐伯伯叹了一口气,之后只见他皱了皱眉头,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端着醋杯一饮而下,“好酸啊!”大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可就在这时,他忽然起身跑了出去,一到厕所把刚才喝下的醋全部吐了出来,大家这时笑得更开心了。
活动结束了,杨爷爷说,这次活动大家吃了自己包的粽子,玩了游戏,拉近了同事之间的友谊,增进了亲子关系,让孩子们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大家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端午节!
【又到端午粽香时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5.端午艾香散文
6.端午粽教案
10.瘦香优美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