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想象心理的运用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想象心理的运用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2023-11-12 08:48: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Z193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想象心理的运用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论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想象心理的运用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想象心理的运用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篇1:想象心理的运用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想象心理的运用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而‘动”是舞蹈的核心。也正因为如此,舞蹈技艺的难度往往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也导致了高校的舞蹈教学往往较偏重肢体素质的训练,而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艺术涵养的提升重视程度不够。随着舞蹈教育理论的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舞蹈的审美标准已开始向舞蹈本身的艺术特质回归,强调舞蹈编排的美感和思想性,重视舞蹈者本身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渗透。因此,在师范类高校中,舞蹈课的教学应不断更新理念,在对学生肢体动作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想象心理的培养,使之具备基本的舞蹈素养。

一、想象中的表象运用在舞蹈表演中,可有助于表演者对舞蹈意境的构想,

培养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表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在头脑中的再现。表象运用在舞蹈艺术中,则可以有助于表演者更好地再现舞蹈的艺术魅力。舞蹈表演中,表演者对思想内容的表现、情景的再现、感情的渲染无不需要表演者通过对舞蹈进行艺术再创造,而艺术再创造正是通过动作技巧与表演过程中无所不在的具体表象而实现的。舞蹈学习的实践证明,表象可以通过生动的形象性间接地认识与概括舞蹈与动作的特点、规律,使舞蹈给人一种再现生活的感觉,同时又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享受。另外,舞蹈表演中运用表象也有助于动作记忆、舞蹈思维等其他心理活动,促使表演者感知和理解舞蹈作品,培养对作品的舞感。也就是说,舞者在表演前,往往要先产生表象,通过这些表象促进舞蹈表演思维过程的进行。另一方面,舞者在情绪心理活动时,也通过表象来丰富舞蹈形象,增强表演者的感情活动。

在对舞蹈作品感知过程中,怎样才能使作品的艺术表象呈现在表演者的脑海中,是舞蹈表演是否成功的前提。因而,在面对每个舞蹈作品时,首先要使自己进人舞蹈的艺术境界之中,使眼前再现舞蹈中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自己的情绪投人到感人的情景中。例如舞蹈《小溪?江河?大海》形象地表现了滴滴泉水聚成潺潺小溪,潺潺小溪汇成涓涓江河,涓涓江河涌为滔滔大海的过程,以一幅雄伟壮阔引人人胜的动态画面,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景观。

以上这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多是我们过去感知的事物,而通过舞者的表演致使这些客观现象呈现在头脑中,仿佛内心看到了、听到了、感知到了,所有的景象都历历在目。只有用心去领悟作品,感知情景,再现画面,才能构筑舞蹈的思想内容应呈现出的表象,增强表演艺术的感染力。

表象是进行舞蹈动作记忆、表演的基础,是进行具体思维的依据。在某种意义上说,不会运用表象就不能进行舞蹈作品的表演。试想,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如果舞者的大脑中没有呈现出想象的表象,表演只能局限在当前对动作的感知上,而不可能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思维想象,那么舞蹈的表演只能是一种动作的显现,而不是对生活的再现,舞者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会动的机器,而不是抒发情感表现生活的使者。那么所表现的舞蹈则没有了生活的内容和奔放的激情,因而也就不能激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达不到感染人、鼓舞人的艺术效果,舞蹈也失去了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表象对舞蹈学习和表演的作用相当重大。

舞蹈表演中的表象,是在当前情形下大脑对以往生活的感知形成的一种映象,即表演者把对生活的体验及对一切社会活动中客观事物的感受以舞蹈的形式再现出来,它不是随时随地就能产生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使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真实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中应有的表象呢?事实上,表象的呈现与表演者的人生阅历、对生活的体验和文化艺术修养等都是密切相关的,感知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头脑中表象的完整和明确性。生活既是人们实践的对象,又是感知和思维的对象。

我们在生活实践中,首先得到的是关于客观上的直观反应。作为每一个从事舞蹈表演的人来说,要想以舞蹈的形式来艺术地再现生活,我们不只重视舞蹈表演的技巧训练,更要善于观察生活、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必须广博地涉猎科学文化知识,深人社会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使自己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阅历,在舞蹈表演或舞蹈技术训练时,就会产生具体准确的表象。我们越是更多地了解生活,越能积累生活的知识及经验,参加的社会活动越是多种多样,表象就越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悟舞蹈创作的思想内涵,把握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好地再现生活。

从以上所述可知,表象是想象心理过程的重要基石,想象中的表象在舞蹈学习中起着巨大作用。舞者只有在头脑中对舞蹈作品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才能形成新形象,而这一心理过程,也就被称为舞蹈想象。

二、想象中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运用在舞蹈表演中,可以促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作品,创造出舞蹈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心理学根据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那么,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舞蹈表演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

所谓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图样、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要想进行正确的再造想象,就必须有充分的有关知识的准备,对所述的内容的理解要正确细致,词语的表达要准确清楚。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在舞蹈表演的技巧处理上,将会使舞蹈艺术达到更高的境界。

形体训练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初学舞蹈的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动作的运动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想象去感知。身体各部位的形态,动作的位置是向前还是靠后,气息是怎样在肢体中运动,自己讲不清楚,也不知道。老师往往首先启发学生要想象出在训练中肢体动作要流畅舒展,否则,动作则如同“生了锈的机器”,不能使肢体僵硬。在形体训练时,要想象肢体动作的舒展不是棉花般松软无力,不是沙子般散漫无形,而要把动作想象成流水一样,时而柔和,时而湍急,自然地向前方流淌,一直流向远方。

由此看,舞蹈中的再造想象是根据舞蹈教师的示范和语言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会创造出一些自己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舞蹈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在跟老师学习过程中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而实现达到舞蹈训练的目的。事实上,舞蹈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心理创造过程,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艺术作品既然是由心灵产生出来的,它就需要一种主体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活动就是艺术家的想象。”1]如果想使舞蹈动作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表演者就必须使动作的发出在原有的基础上依据想象和联想有一个再造的过程。如果对自己的动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对动作的制约。也就是说一个舞蹈动作跳出前,如没有美好的想象,就不会跳出美好的动作。所以笔者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总是首先在思想上把舞蹈跳出来。对舞蹈的再造想象,是跳出优美动人的舞蹈的意念先导。

在舞蹈学习中,想象还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动作练习时的心理活动状态及生理肌肉的动作机能,建立正确的舞蹈感觉。例如,在练习碎步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步伐流畅的理解,老师有时启发学生把脚掌想象成水面漂移的浮萍,步伐移动时自如平稳流畅;为了加深学生对芭蕾舞蹈动作要求“上肢舒展”的理解,教师则启发学生想象上肢像绘画中弧线型线条,在舞蹈时让内心抒情流畅的感觉由指尖向远无限地延伸。在训练学生的“兰花手”时,让学生想象兰花叶子的修长、质地的嫩绿,想象出它的柔美;表现“春”时,让学生想象春花、春叶及万物萌发、生长的状态,把肢体想象成枝叶,伴着和谐的旋律肢体在无限延伸、扩展,如同枝叶在萌发、生命在绽放。这样不只做到动作准确、合乎规格,更能体现优雅、舒展的人体美和动态美。这些想象,都是为了启发学生在舞蹈学习时具有更好的舞蹈表现状态。

由上所述,舞蹈学习时想象力越丰富、越生动、越具体,理解就会越深,技能掌握就越快、越牢固。再造想象的运用使我们不再只依照别人的描述,而是走出自己经验的小圈子,使我们开阔视野,丰富和充实主观见解,这样就会使别人的经验、书中的知识成为自己表演的财富。

当舞者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在长期的舞蹈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那么我们的想象就可以不再依据现成的描述,就会对作品的表演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构想而独立地创造出舞蹈的新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则被称为舞蹈中的创造想象。这是想象在舞蹈中的最高表现形式。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舞者对舞蹈的认识、分析、加工、处理等,都不能离开创造想象。有了创造想象,它能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清晰丰满。舞者如何通过创造想象,最终完成对舞蹈形象的创造呢?我们不妨听听舞蹈家武巍峰的自述:“演员对舞蹈作品本身所蕴涵和所要表现的环境、场景进行想象,进行舞蹈表演练习。……具体方式是自我设问。例如:我在哪里?这里环境怎样?周围都有哪些人和物?假使虚构的场景变成现实我会如何处理?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和反应?并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与想象的舞蹈情景相关的各种视像。不但能够增强信念,产生表演的欲望激情,最终通过肢体动作勾勒出人物所处的环境。通过对不同场景具体详细的设定,在心中反复地想象揣摩,从抽象到具体,从陌生到熟悉,逐渐的建立起对情景的敏锐感受力。”[3]这就充分说明舞者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表演有了创造想象,进而对舞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以舞蹈音乐的有机结合,给予准确的动作发挥,从而完美地塑造出舞蹈艺术的感人形象。

创造想象并不等于凭空设想,它要求舞者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广博舞蹈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刻地对作品进行审视,熟练地驾驭舞蹈的技巧,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从而实现对舞蹈作品的创造想象。通过舞蹈家关于创造想象的描述,使我们从中领略到创造想象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反复设计、训练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的。实事求是地说,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表演欣赏等自始至终都充满了创造想象,这正是其在舞蹈表演艺术中的魅力之所在。

舞蹈学习的实践证明,舞蹈表演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特别是进行舞蹈情感体验时,如果脱离情境、情绪和情感的想象,犹如“瞎子摸象”。因此,没有想象就没有舞蹈艺术。法国诗人波得莱尔认为唯有想象才是“各种能力的皇后”。想象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最重要的心理机制之一。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关系着艺术的生命。因此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我们要更深刻地理解想象心理,运用想象心理,促使我们的舞蹈学习有长足的发展。

篇2:分析NCAM在运动与学习记忆中的作用论文

分析NCAM在运动与学习记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NCAM) 与学习记忆能力相关的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运动可加强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NCAM的m RNA表达, 对学习记忆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NCAM在运动与学习记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并探讨运动对NCAM基因表达影响的可能机制。

关键词: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运动; 学习记忆; 突触可塑性; 神经发生;

学习和记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技能, 如何增强记忆能力和保持脑健康对人类的生存十分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运动能够促进人的认知能力发展, 特别是对学习与记忆这种高级的脑的功能。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NCAM) 在形成和巩固学习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子。近年来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NCAM在运动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神经粘附分子入手, 对其在运动促进学习记忆能力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1 NCAM的生物学特征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属于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最早是由Rutishauser等人在1976年时在鸡的脑和视网膜中发现, 它在大多数脊椎和无脊椎动物的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都有表达, 分子量为 (2.2~2.5) X106Da, 是一类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 为非钙依赖性粘附分子[1].NCAM有多种亚型, 目前已经被鉴定出的有20多种, 根据其在基因序列中不同区域的表达, NCAM可分为可溶性NCAM、附膜NCAM和跨膜NCAM三类。各个胚层在胚胎发育时期都有NCAM的表达, 但NCAM在出生后的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 在正常的神经细胞轴突生长、神经通路构建、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跨膜信号转导以及学习记忆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3].

2 NCAM与学习记忆

2.1 NCAM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学习和记忆是两个不相同但却相互依存的大脑的高级功能活动。生理学上认为, 学习是大脑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 通过行为改变去适应新环境的新的.神经活动过程;记忆则是将学习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回放”和保留的神经活动过程。NCAM的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学习和记忆的进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小鼠的NCAM-180基因敲除会干扰和损害其神经细胞的迁移, 导致海马细胞精细结构的紊乱[4].大脑NCAM基因缺失的小鼠, CREB介导的与学习记忆相关的信号通路将无法正常调控[5].而通过转基因手段将细胞外域NCAM的表达水平提高则可促进皮质可塑性并改善记忆能力[6].Bisaz R的研究也发现, 在衰老过程中发生的认知损伤与大脑海马及内侧前额叶皮层减少的NCAM表达有关[7], 因此NCAM在学习记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2 NCAM影响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

2.2.1 NCAM通过促进突触可塑性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是突触在神经细胞持续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特异性结构和功能改变, 包括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这一假说最早由西班牙的神经解剖学家Santiago Ramony Cajal提出, 他认为学习过程中不需要新的神经元产生, 可以通过增加已存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提高突触传递效率[8].长时程增强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最典型表现, 可以通过研究LTP对学习记忆进行研究, NCAM是LTP形成与维持过程中所必需的分子之一。研究证明, NCAM很可能是维持长时程增强需要的逆向信号[9], 与学习记忆高度相关。长时程增强包括早时相长时程增强 (E-LTP) 和晚时相长时程增强 (L-LTP) .短暂的高频刺激能够诱导出早时相长时程增强, 对蛋白质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共价修饰, 增加突触间的传递效率进而形成短时记忆;而系列跨度很大的高频刺激可诱导产生晚时相长时程增强, 有基因的表达与蛋白质的合成, 促使突触重建和树突增生, 形成新的突触连接。在E-LTP中, NCAM可以调节谷氨酸受体通道的功能, 连接CAM与LTP的起始信号, 对突触周围胶质细胞的延伸范围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谷氨酸载体在胶质细胞前膜的密度和距离, 改变其在突触间隙中的再摄取率[10].在L-LTP中NCAM介导的细胞骨架动力改变, 使已存在但中断了的突触重新建立联系, 加快树突的增生, 促进新突触的形成, 诱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C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γ磷脂酶 (PLCγ) 、c AMP、蛋白激酶 (CPKC) 和CREB等在长时记忆中起作用的因子信号途径的活化, 从而促进神经细胞能够生长出更多的树突, 增加新突触形成联系的可能。

最初的行为学测试证明, NCAM在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中发挥作用。Rose等人研究发现[11], NCAM会在动物被动回避训练的长时记忆形成过程中增加, NCAM抗体的注射会导致已形成的长时程增强抑制, 类似研究显示, 在海马使用NCAM抗体或阻断剂后, 已经形成的长时程增强会迅速的下降到基线水平[12].胡志安等对大鼠注射阻断剂后发现, 伴随LTP的抑制NCAM合成也被抑制。海马脑电生理学研究NCAM基因缺失转基因小鼠显示突触传递明显受到抑制, 同时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出现障碍[13].由此可见, NCAM基因在LTP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2.2 NCAM通过促进神经发生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神经发生 (neurogenesis) 指成年以后, 哺乳动物在某些脑区中有新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生成。研究表明, 哺乳动物脑内有两个可终生产生神经元的神经干细胞池, 它们是海马齿状回的颗粒细胞下层和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层。在了解了鸟类季节性神经发生变化后人类首次发现神经发生的现象对记忆能力存在着影响。在这之后, 对不同品系的小鼠进行运动干预或给予丰富环境干预均在SGZ区有神经发生增强的现象出现, 同时在学习和记忆中的测试成绩也得到了提高。与之相反, 给予小鼠压力刺激, 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同时神经发生现象明显减弱。将神经营养素3、甲基化Cp G结合蛋白1或甲基化的DNA结合蛋白敲除, 均会导致大脑SGZ区神经发生的减弱并使小鼠在Morris水迷宫的行为学测试成绩下降[14].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了神经发生在学习记忆中的重要作用。

NCAM与神经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 将小鼠NCAM基因敲除, 导致内皮颗粒细胞神经元数量下降40%, 这一结果是由NCAM基因缺失导致的神经祖细胞的选择性迁移造成的, 同时小鼠的辨别识记能力显着变弱。Siddle等人研究表明, NCAM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具有积极的刺激作用[15].Arai等研究显示, 约有50%拥有齿状回颗粒细胞特性的细胞能够生成PSA-NCAM, 而PSA-NCAM由颗粒细胞表达, 并且能够在海马内形成新的神经环路。由此可见, NCAM对神经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发生来影响机体的学习记忆能力。

3 运动通过调节NCAM基因的表达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国内外大量实验研究普遍表明, 规律适宜强度的运动能够增强动物和人体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样, 运动可通过促进动物脑内NCAM的表达改善提高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在Megan研究组成员进行的人体实验中, 对34名青少年受试者进行有氧运动干预, 在人体空间视觉水迷宫实验中发现, 34名受试者的学习记忆在运动后都有改善。迷宫训练后12h对大鼠海马齿状回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发现, 多聚唾液酸化NCAM表达增加[17].在贾子善等[18]人的研究中, 运动组梗死灶周围皮质NCAM m RNA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 提示我们运动可促进提高各脑区NCAM的m RNA表达, 进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李雪灵等[19]研究发现, 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地延缓由老龄问题引起的大脑衰老, 并且能够上调前额叶NCAM的表达, 进而增加大鼠损伤神经元的恢复, 激活信号传导。张金梅等[20]研究发现, 学习记忆能力会随着大脑的衰老逐渐下降, 同时导致海马区NCAM表达水平下降。对大鼠进行6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明显改善NCAM的表达, 减少其下降水平。袁琼嘉[21]等研究发现, 长期的中等负荷强度运动能够提高大鼠海马区NCAM表达, 同时可促进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 他们认为这一效应与NCAM表达上调进而调节了相关信号分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在他们另一项研究中发现, 长期的大负荷运动上调了海马NCAM基因的表达, 并认为NCAM参与了损伤后神经的修复, 对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成绩有积极影响, 但随着负荷的增大, 大鼠表现不稳定, 可能影响或阻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22].这提示我们不同的负荷运动均会对大鼠NCAM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其具体机制并不相同, 对大鼠的学习记忆影响不同, 中等负荷有氧运动对学习记忆产生积极影响, 而长期的大负荷运动对学习记忆可能产生阻碍和抑制。

4 小结

适宜的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记忆功能, NCAM在学习记忆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机体记忆的获得伴随着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特定脑区的NCAM基因表达增加。NCAM促进学习记忆的形成与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发生密切相关。运动对NCAM基因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但运动促进NCAM基因表达的具体信号传导机制尚不明确,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Rutishauser U.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as a regulator of cell-cell interactions[J].Adv Exp Med Biol, 1990, 265:179-183.

[2]Kleene R, Mzoughi M, Joshi G, et al.NCAM-induced neurite outgrowth depends on binding of calmodulin to ncam and on nuclear import of ncam and fak fragments[J].Neurosci, , 30 (32) :10784-10798.

[3]Ditlevsen DK, Kolkova K.Signaling pathways involved in NCAM induced neurite outgrowth[J].Adv Exp Med Biol, 2010, 663:151-168.

[4]Mileusnic R, Lancashire C, Rose SP.Sequence-specific impairment of memory formation by NCAM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J].Learning&Memory, , 6 (2) :120-127.

[5]Aonurm-Helm A, Zharkovsky T, Jürgenson M, et al.Dysregulated CREB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brain of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NCAM) -deficient mice[J].Brain Res, , 1243:104-112.

[6]Brennaman LH, Kochlamazashvili G, Stoenica L, et al.Transgenic mice overexpressing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NCAM are impaired in working memory and cortical plasticity[J].Neurobiol Dis, , 43 (2) :372-378.

[7]Bisaz R, Boadas-Vaello P, Genoux D et al.Age-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mice with a conditional ablation of the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J].Learn Mem, , 20 (4) :183-193.

[8]Lynch MA.Long-term potentiation and memory[J].Physiol Rev, , 84 (1) :87-136.

[9]Malenka RC, Bear MF.LTP and LTD:an embarrassment of riches[J].Neuron, 2004, 44 (1) :5-21.

[10]胡前胜, 董胜璋, 陈学敏。神经细胞粘附分子与学习记忆[J].卫生毒理性杂志, , 17 (2) :119-121.

[11]Bisaz R, Schachner M, Sandi C.Causal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the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NCAM in chronic stress-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s[J].Hippocampus, 2011, 21 (1) :56-71.

[12]Sakurai E, Hashikawa T, Yoshihara Y, et al.Involvement of dendritic adhesion molecule telencephalin in hippocampal long-term potentiation[J].Neuro Report, , 9 (5) :881-886.

[13]胡志安, 陈伯成, 黎海蒂, 等。海马脑片LTP产生中NO对NCAM蛋白合成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6 (1) :43-45.

[14]Zhang CL, Zou Y, He W, et al.A role for adult TLX-positive neural stem cellsin learning and behavior[J].Nature, 2008, 7181 (451) :1004-1007.

[15]Siddle N, Sarrel P, Whitehead M.The effect of hysterectomy on the age at ovarian failure:identification of a subgroup of women with premature loss of ovarian fun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J].Fertil Steril, 1987, 47 (1) :94-100.

[16]Herting MM, Nagel BJ.Aerobic fitness relates to learning on avirtual Morris Water Task and hippocampal volume in adolescents[J].Behav Brain Res, , 233 (2) :517-525.

[17]Sandi C, Cordero MI, Merino JJ, et al.Neurobiological and endocrine correlate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patial learning ability[J].Learn Mem, 2004, 11 (3) :244-252.

[18]贾子善, 赵大为, 槐雅萍, 等。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NCAM m 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20 (7) :502-503.

[19]林雪灵, 李雪, 邓文骞, 等。同时期有氧运动对大鼠脑衰老和额叶NCAM表达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40 (6) :62-67.

[20]张金梅。有氧运动对大鼠脑衰老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NCAM表达的影响[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 2013.

[21]袁琼嘉, 李垂坤, 李雪, 等。长期中等负荷运动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黏附分子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 31 (12) :1075-1080.

[22]袁琼嘉, 李垂坤, 李雪, 等。长期大负荷运动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粘附分子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40 (11) :79-83.

篇3:初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与运用策略教育学论文

初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与运用策略教育学论文

摘 要:近年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阶段是培养青少年良好个性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初中教学中运用合作理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本文从初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出发, 分析教学实践在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原因提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促进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初中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 教育改革;

一、合作学习模式中初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 小组中的成员分别负责一项总的学习任务学习研究, 再帮助其他成员完成总体学习任务的互助性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具有主体性、互动性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合作互助, 完成学习任务和相应的认知要求,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合作性任务, 从而达到一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团队互助和创新能力、社会性和综合能力发展;有助于尊重学生个体特点、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为学生创设自主思考和学习体验, 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效果显着, 被教育界关注并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 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中对学习的合作学习缺乏组织与指导, 学生任务分工不明确。小组划分不科学, 各组成员分配采取随机、就近原则, 学生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显着的组别差距, 合作学习组别学习效果差距显着;小组成员团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社交技能薄弱, 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 部分学生凭借个人能力分析、归纳、总结学习成果, 其他小组成员没有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被动跟随, 既不主动发言也不主动思考, 难以实现成员间的互补互助, 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二) 学习任务选择过于简单, 教师指导不足。目前, 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 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操作不熟练, 缺少前期必要准备, 片面注重简单的形式合作, 不对合作学习的教学任务设置缺乏有效掌控。一方面, 课堂设计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讨论时, 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缺乏正确认识, 内容过于简单或单一, 任务目标缺乏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学生能够很容易找出标准、唯一的答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知识体系的探究和思考, 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 使合作学习模式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组织教学能力有限, 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和理解, 形式化的照搬模式, 难以保证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

(三) 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评价奖励体系。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织个体是小组,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实质, 往往忽视对学习过程、小组个体的评价, 忽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心理情绪的交流和互动, 片面重视知识体系正确的答案的导入, 缺乏对学生求知欲、探索精神的鼓励和引导, 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 明确学习目标, 促进分组科学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 科学合理的建立合作小组, 促进不同组别差异平均、同组成员能力互异的科学分布;没有分工就不存在合作, 在教学实践中目标应具有合作性, 不同的学生承担不同子任务, 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目标协调互助, 交流讨论, 促进总体目标的达成。

(二)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重视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目标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掌握, 对教师设计合作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培训常规化、系统化, 深入开展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 教师要重视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方案, 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时间,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三) 加强合作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合作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合作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技能的相关评价,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考核评价。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对合作学习中的个体成员的表现充分记录、分析、评价,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勤于动脑动手, 乐于表达, 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深入梳理分析, 组内合作, 组组之间竞争的模式, 通过给予学生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展开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以及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在初中教学的合作模式中明确学习目标、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加强教学指导,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提高中学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郝雪.中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3) .

[2]王林.如何开展好合作学习[J].中外交流, 2016 (14) .

【想象心理的运用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2.音乐听觉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3.舞蹈论文

4.心理论文

5.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6.中学生学习困难心理矫治论文

7.作文 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作用

8.舞蹈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综述论文

9.舞蹈教学论文

10.舞蹈论文提纲

下载word文档
《想象心理的运用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