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
“梦境编织爱好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最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最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最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
最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
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家庭教育,是犹太人的家庭教育。看看他们的教育方式或许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里生下了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里的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
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
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
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在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
――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
――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
篇2:家庭教育经典案例优秀
“蜗牛”带我去散步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催促儿子快点起床去幼儿园,然后好去练车,第二天要考试了。我心急火燎,却发现儿子把牙刷咬在嘴里,站在玩具架前玩玩具。我气坏了,大声喊他的名字,并狠狠打了他屁股一巴掌。儿子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傻傻地站在那儿,眼里充满了恐惧,手里还拿着没拼好的磁力棒。等我批评完,儿子怯怯地说:“妈妈,我想拼一个太阳花,你对着太阳花许愿,明天考试就一定会通过。”我愣住了,一把把他拥在怀中,说不出话来。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常常让我身心俱疲、浮躁焦虑,难免迁怒于儿子。可我的“小蜗牛”却用他的爱和善良把我浮躁的心熨平了。
点评:
当孩子表现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为时,成人常常会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甚至打骂,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其实,如果耐心倾听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会发现,回报你的,一定是像“太阳花”一般温暖幸福的爱和惊喜。
篇3:家庭教育经典案例优秀
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女儿朵朵还没出生,我就开始规划她的未来。7个月起开始识字,把所有的家具都贴上汉字标签;从《三字经》、《千字文》到唐诗,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诵。朵朵的记忆力非常好,背得又快又准。这令我骄傲不已。可等她3岁,问题却来了:她太安静了,同龄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却一个人在角落里看书。这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操之过急会不会毁掉她本该快乐的童年?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快乐无忧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哪有什么早教?哪认得什么字?现在我不是也很好吗?
我决定改变,不再强迫朵朵额外学太多知识,而朵朵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着朵朵自由、开心的笑脸,我感到无比知足。
点评:
童年生活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可孩子的童年却常常背负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时就提前“规划”,7个月就提前教识字、背唐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代价就是牺牲孩子的快乐和自由。可喜的是,妈妈及时反思了自己的问题,果断“放弃”,让女儿回归了快乐童年,获得了健康成长。
篇4:家庭教育经典案例优秀
别让强制的学习夺走童年的快乐
在“望子成龙”的心态驱使下,我曾给过孩子很多强制的“爱”。比如周末,我给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课程,他稍有退步我便会大发雷霆,甚至动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与不满。每当孩子厌烦的时候,我又是好言相劝,又是物质奖励,把我以为的“特殊的爱”强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物质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开始极力地避开我。“学习”,无情地拉开了我和孩子的距离。我也想当“慈母”,可事实上,我却是个“暴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
去年我参加了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爱的方向。作为母亲要让孩子在兴趣的促使下主动学习,而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焦虑与紧张的氛围下生活。我要改变,先从放下自己的期望开始,尊重孩子的兴趣。
点评:
我们常常借“爱”的名义绑架孩子,让孩子背负我们的焦虑,完成我们未完成的期待。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按他的节奏成长,胜过所有“爱”的语言和物质。
篇5:优秀家庭教育故事案例
别让过度赞美麻木了孩子
明明很喜欢画画。可是有一次展览作品的时候,他撅着嘴说:“不论我画成什么样子,老师都会说画得真不错。小海(班上的小朋友)胡乱涂上颜色老师也会夸她,还给她和我一样的奖品,真没意思!”
薇薇也是从小被爸爸妈妈夸大的,偶露微笑,大家就赞赏:“宝宝笑得真好看!”刚咿呀学语,大家就夸奖她:“宝宝真聪明!”甚至连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也不忘赏识:“薇薇真有个性!”可随着她慢慢长大,家长和老师渐渐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薇薇只愿听好话,不能听任何批评,而且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
在我带过的班中,有不少孩子在盲目的表扬和肯定中极易自以为是,甚至出现沮丧、愤激、退避或敌对的行为,家长却浑然不觉。
点评:
过度赏识和不必要的赞美,并不能有效表达你对孩子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孩子过于依赖外在的评价,而没有真正投入到事物本身,久而久之,还会弱化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缺乏做事的动力。
篇6:优秀家庭教育故事案例
打碎的是碗还是心?
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碗里的小料溅了我一身,我不禁大喊一声,女儿看看被惊吓的我,看看被打碎的碗,惊慌失措起来,怯怯地对我说:“妈妈,你打我一下吧!”她的表情与话语告诉我她已经知道错了,我为什么还要再责备她?于是我微笑着对她说:“妈妈原谅你了,下次可要小心哟!”女儿嘴角重又露出了笑容,感激地对我说“嗯,妈妈,我记住了!”于是又开心地玩了起来。
事后回想她的那句话,我还是颇为吃惊。为什么她让我打她?是不是我平时对她伤害太多了?多少次,我在干家务,女儿无意“添乱”,我会不耐烦地呵斥她;多少次,下班回家一身疲惫,女儿找我读书,我头也不抬地拒绝她;又有多少次,女儿磨磨蹭蹭,我会一边责备一边“拎”着她下楼……女儿怕自己做不好惹妈妈生气,更害怕妈妈的责备和惩罚。
打碎了碗可以再买一个,但打碎了孩子的心却无法再挽回;作为父母,多一些宽容与耐心,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
点评:
打碎碗的刹那,家长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接纳了孩子“冒失”的行为,还给孩子一份安全感;平静的背后,家长的心却波澜起伏,我们看到了她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觉察,与孩子的对话。当个好妈妈不容易,就是要经历这样的成长!
篇7:家庭教育案例
余世雄一次给了他只有8岁小朋友十元钱,让她帮他买东西(东西价格xx元),第二天小朋友便把东西买回给了余世雄,但没有给余下的一元钱,吃晚饭的时候,他问小朋友:“今天买东西花了多钱?”,小朋友答:“xx元。”“哦,小朋友,我今天犯错误了,我没有告诉你帮他人买东西时,找回的余钱比你给他买回的哪个东西还要重要!
记住,下次帮他人买东西时,买回时,首先要告诉他人这件东西的标价和你买这东西的价格,其次要先给他人找回的余钱,最后再给你买回的东西,并请他人查验!”他刚说完,小朋友便拿出了找回的一元钱,并说:“爸爸,我知道了!
篇8:家庭教育案例
我一个朋友是在大学里面教数学的,但他上七年级的儿子却非常不喜欢数学,我朋友认真的分析了一下原因:1,儿子对他有一种反叛的心理,2,儿子从小对数学发生过兴趣,但几次考试后,效果不理想,而他人说爸爸教数学的,儿子的数学也不咋地!打击了他兴趣和自信心。
于是他根据原因找方法:儿子喜欢画画,首先让他在这方面继续发展,其次,通过画画时需要图形的的比例和图形的阴影等知识引导他,让他知道数学的重要性,再通过做一些基础的数学题来建立他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同时坚持大多数学题由他自身亲自来完成提高儿子对数学的探索的高度成果感!现在他的儿子上八年级了,数学也渐渐上路了。
篇9:家庭教育案例
我在一份杂志上读到的,我感觉不错,发一下。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明,年龄xx,花儿一样的年龄,却迷上了网络游戏,为次家长非常着急,却拿他没方法,为此,特请教了西安的一名小有名气的网络成瘾症纠正专家,专家支着:一,兴趣转移法,就是看小朋友是否还有其他的喜好,若有尽量激发小朋友其他方面的喜好,以次将小朋友从网络游戏中解救出来。(此着最好)二:自我厌倦法,给他一次较长时间让他尽情的玩游戏,让他自身感觉到无聊,累,难过等情绪,趁机引导。三:环境改变法:让他接触一个新的环境,没有网络,但人人快乐,比较对他认可,使他有一种被人理解尊重的'感觉,同时让他做一些能找回自信的事,加快对他的改变。
篇10:家庭教育案例
邻居的一小孩在学校被人误解,回家后非常的委屈,作为家长的邻居来请教我,我给他看了如下的一篇文章。
拿一个玻璃杯,里面盛满清水,把一只筷子插在里面,让小朋友看,筷子是不是弯曲了,小朋友亲眼看到是弯曲了,但你拿出筷子让他看,筷子依然是直的,告诉小朋友,你就像水中的筷子一样被他人看起来弯曲了,当你离开水面后,你依然是直的。告诉他误解到底会消除的。
同时可以引导小朋友探究为什么筷子放在水中会弯曲,可谓一石二鸟。
篇11: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背景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描述
又到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人正吃饭。家里养的小狗从门缝里钻了进来。儿子见了就要把它赶出去。我说“你快吃,不要管它。”儿子一下就赌气了,说“:你不把它赶出去,我就不吃饭了。”我听了就很生气,训了他几句。儿子不但没听我的,反而哭着跑了出去。我妈妈见了就把小狗赶跑了,并把儿子连哄带诱拉了回来。而且还当着儿子的面说我什么什么不好,儿子才不哭了继续吃饭。我与儿子的“较量”又以儿子的获胜而告终。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面对现代家庭中这样常见的事例,我不免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其次,孩子的任性还是父母长辈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指导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任性”这一普遍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别人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是为你好”等这样简单地说教。从而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将某种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和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
篇12:家庭教育经典案例
小辰是个聪明的孩子,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而且模样长的也非常讨人喜欢。虽然刚进学校上一年级,但他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强,学习成绩始终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甚至在年级中也数一数二。照道理这么聪明又活泼的孩子老师应该是非常喜欢,同学也很愿意跟他做朋友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校的老师无不见他直摇头,同学只要见到他就立马躲得远远的,就想老鼠见到猫似得害怕。原来,小辰有个坏毛病,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经常是看到班中的同学被他打,因此同学们都非常害怕他。另外,小辰有多动的毛病,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活动,他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造成老师经常为了他而停下来没办法正常上课。教学进度没法完成,他的特殊行为也影响到班里其他同学的听课、学习情况,就这点也让老师非常头大。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等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后果不堪设想。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辰,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20__.10.2
二.个案背景
父亲是长途客运司机,长期在外工作,家中只剩母亲和他两人。母亲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没有工作在,家庭经济收入一般。由于父亲很少在家,因此小辰跟父亲的沟通和交流很少,他根本不了解父亲其实是怎样一个人。小辰的父亲文化程度也较低,平时只要小辰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父母亲常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产生矛盾,可以说小辰生活在一个不够安定、和睦的家庭环境中。
三.个案分析
事实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父亲行为的模仿。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希望孩子好,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方面的提示。
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原因在于父亲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该怎么办呢?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据传说,禹的父亲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治服。因为他是水来土掩,造堤筑坝,采取的是“堵”的办法。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而大禹总结经验,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开渠排水,疏____道,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结果治服了洪水。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重要的是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能像大禹治水那样,从源头上给予“疏导”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导,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个案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五.个案指导成果
小孩这样的性格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让她在短期内完全改变,那是不可能的。目前,她的情绪稳定多了,脸上的那仇视的表情已经不见了,笑容也渐渐地增多了,和一部分同学的关系也还不错,我想,这是学校家庭合力的结果
六.结论与反思
通过个案,我意识到家庭内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对爱的情感的“餍足”,对爱的情感的麻木不仁,亦抑制了其对周围人产生爱,容易滋长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加剧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小辰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孩子仇视学校、老师、同学的心理。家庭因孩子的问题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从溺爱到打骂,对一个心智还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心理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孩子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不满。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理偏差以至于最终的行为偏差都可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雕塑具有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
篇13:家庭教育经典案例
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我再也不强迫桐桐了,开始带她出去慢慢引导她自己玩。我的转变也带来了孩子的转变,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渐多起来。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每个孩子有他独特的个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父母只要适宜呵护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办他的人生。
点评:
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更不可能从书本中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家长与其抱着书本焦虑,不如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获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学会交往。
【最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相关文章:
6.优秀教学案例
8.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10.党支部优秀案例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