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黄姚古镇美文

黄姚古镇美文

2022-10-28 09:36: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可以摸摸小狗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黄姚古镇美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黄姚古镇美文,欢迎阅读分享。

黄姚古镇美文

篇1:黄姚古镇美文

黄姚古镇美文

得知有你,是去年在文友的文章里,关于你最初的点滴也是从那里面了解到的。随即迫不及待地从网上搜你,才赧然得知,你居然是中国旅游圈里仅有的五十个必去地之一。于是,我哑然失笑。倏忽间,我恍然明白,走进你确实有些晚了。掐指一算,你的名显也应有十余年了,虽然我们各属不同的省域,你在桂北,我在湘南。可是我生活的地方离你的距离,若按时日算,自驾三个多小时便可抵达;若以路程计,也不过三百里路之遥。终于,我觉出了我的浅陋。

黄姚,真的,我来晚了!可你究竟离我有多远?

我很有个习惯,总想在蒙蒙的烟雨中去感受一份古朴。很巧,与你邂逅的那天,正好是忽雨忽晴的天气。本未打算邀约于你,其实那天我是特意去跟你同属一市,东西相距百多公里的秀水状元村的。在这里,也着实让我惊诧了好一阵子,小小一村,仅宋代就衍生出状元进士近三十名,对此,我不想搬出那个于诸多文字里用腻了的词“人杰地灵”来给它作一番修饰,何况这“人杰”“地灵”内里究竟是何种因果,我并非风水先生,断然参透不了个中玄机,绝然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但仅凭我本应的感官,我觉得,这儿绝对算得上我意中久违的理想之地。所以,我忘乎所以地漫游其间,肆意得近乎攫取式地捕捉渲染在这明清建筑群中幽仄巷子里的古韵清趣。在意念的穿越中,时间的概念似乎只有分秒。待从那湿漉漉的氛围里挣脱出来时,早已是午后光景。

或许是意犹未尽,抑或是受到我的感染,妻悠悠地道“黄姚离这儿有多远?”我狡黠地回应:“百多公里,驾车需两个多小时吧。”于是,心照不宣,草草敷衍一下早已空荡的肠胃,便驾车往你那边赶。尽管一路时雨时停,尽管路途大多坎坷,可近三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总算赶在黄昏前走进了你——我牵肠挂肚的黄姚。

我循着本应的程式,揣着一颗忐忑的心,虔诚地步向你的大门。远远地觑见你门楹正中赫然横书着的两个大字“黄姚”,字体浑厚圆润,墨色虽有些剥蚀,然而,沧桑中却别有一番精神。来不及去细究它的来历,视线却被大门右前侧那座古戏台攫去。

据了解,古戏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论资排辈起来,也算得上黄姚著名的景点之一了。时势变迁,古戏台上不知演绎了多少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又有多少好梦能圆。我想,人啊!生时是天命,活着要担当,与谁论英雄,皆向戏中看。世间万象皆入戏,戏中来戏中去,你方唱罢那方登场,其间的是是非非谁能说得清道得明呢。我倒是纳闷,为何要把一个戏台建在格局缜密的建筑群落外,这确乎有些非同寻常。后从你总体的`建筑格局上分析,方才了然,你跟其他古城古镇如出一辙,建制之初,首要考虑的便是安全防患。另外,从锲刻在戏台上的那副对联,可见端倪 。“锣鼓喧天管弦悦耳共庆清平乐;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齐呼可以兴”分明是在有意无意地向外界彰显物阜民丰、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如若把戏台搭建在封闭,防范严密的建筑群中,谁能明白你的非常之处呢。

还未深入,便深深地感知到你先声夺人的手法,确实有些匪夷所思。然而,我并非来凑热闹,更非猎奇,何况我不是一个特爱找闹子的人,我只是来感受你的旧时清韵的。不然,何须来到你黄姚,在我故乡就够了。记忆中的故乡,亦是一个有着一定规模的明清建筑群落,一样的青砖青瓦,一样的砖木结构,一样的青石板路。只是到如今,大都被历史的风雨冲刷得面目全非了。满目的狼藉,叫人欲哭无泪。不过,儿时所经历的那些热闹情境,至今刻画如新。

我知道,黄姚,你是一个有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一个虽历经千年风雨,仍保持最完整、最原始面貌的古镇,一个外国人眼中最适宜旅居的十大古镇之一。于是,我来了,在这个近乎春天的五月。

两广之地多榕树,虽对榕树了解不多,但我觉得,在这个世上没有几个能做到像榕树那样,屈伸自如、触类旁通。我从“黄姚”大门后那株龙爪榕身上深深地感知到,能500多年风雨精神依旧,那不就是一个生命的誓言。反观我们这群称为人的动物,有好多仅仅是在为命而忙活吗?

穿过龙爪榕的绿荫,脚下便是佐龙桥,桥头有一亭,叫佐龙亭。不几步就是有“黄姚第一关”之称的“亦孔之固”门 。门楼建于清初,光绪年间重修时,由黄姚书法家临贡廷书“亦孔之固”门额和门联“珠水横襟无限碧,武峰隔岸有余青”。门楼坐南朝北,高6米,宽4米。石砌平门顶,门顶以上由砖砌成,门里门外皆为石板街,萦回九曲十八弯,连通各街巷。“亦孔之固”门意即虽一孔之大,但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若金汤”。门楼上下两重,楼下为通道,有石阶9级通向内街;楼上有瞭望窗和枪眼。其与在龙畔仙山祠下的守望楼同属黄姚防御守关的关键门楼。

九级石阶后,便是一条狭窄曲柺的青石板路。两边砖石砌就的墙坚实宽厚,可见其用心。不一会巷子豁然开朗,即进到主街区。区内无论大小街巷皆青石板铺垫。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游走在青砖青瓦的建筑群中,思绪放纵。

那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的青石板路,在纵横交错的巷子里静静地游走穿行,有意无意地把天南地北的慕客们心中别样的心思串在一起,默默地迎送着日月东升西落,细数流年过往。

披一袭烟雨,陷落深巷,细细捕捉“久坐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的意境。神情恍惚间,突地吟哦起陆游的两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样一位大半生都驰骋在疆场的铮铮铁汉,面对幽深的巷子,居然也能生发出如此闲适淡雅的情致,谁能说得清呢?至于其中的无奈勿需多言,因为我在黄姚。可想而知,春雨下的巷子所营造出的氛围,具有何等煽情的效力。而戴望舒呢,径直把对雨巷的美感化作清香幽美的丁香姑娘,不可不谓是一种煞费苦心的艺术创造。可在当下,还有多少人会去在意那些被风雨剥蚀了的砖墙檐瓦,谁会留心被岁月梳洗打磨的曾经过往。除却你追我赶,你狂我躁,还有什么?

黄姚,我不感惭怍地说,我知道你有所谓的几大景点,可我早就表明了心迹,我并非为这而来。真的,黄姚我们到底有多远?如今,你倒是摆出一副明清泱泱帝国大度的姿态,任由四方来客津津乐道。真的,你不能只停留在明清的分上,因为你的出现早在汉武帝时方已纳入地方行政规划。

我也曾去过那么几处众人大加标榜的古城古镇古村,其实大底如此,众口一词皆言明清。为何一谈到古建筑便是明清?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仅是一个明清能概况得了的吗?我有些惊恐。因为,不管我到哪里去,也就只能是看个明清建筑,感受泛滥的明清风情。对厚重的中华文化而言,这未免也太肤浅了。可是,在这里,我又真切感受到了你的与众不同。

虽然你满镇的明清建筑,可不同的是,皆为清一色的寻常旧民居。绝无新旧杂陈的不和谐,即便少许不得不改造修葺的,也不露一丝矫揉造作之痕迹,给人以古朴自然,乡土味浓郁之感。就连抗战时期因避乱而寄居于此的何香凝、高士奇、欧阳予倩、千家驹等文化名人曾经的寓所里,现今住着的仍是寻常人家,并未特意地做个什么重点保护的架势来唬人。而且这里的房屋多为两层砖瓦结构,即使大户人家的庭院或祠堂,譬如郭家大院、司马第,亦显得有些小家子气,没有都市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势。20余座寺观庙祠,像颇有名气的安乐寺,绝非要去弄个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气象不可。

还有那些别样的桥呢,亭呢,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匠心独运。至于或长在水滨或立在桥头或生在院落或扎根石上的古榕树,也都摆出一副恬然自安的姿态。无不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的和谐境界。

所以,才滋养出此地格外纯朴的民风。我去过周庄,到过丽江,见过平遥,显然,那里的商业味已然有些扑鼻。尤其丽江,其浪漫之气,不断升温,渐入境界,大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而你,始终是娴静的、从容的。没有喧嚣聒噪,一切都显得那么静宜。任何客人皆可以很随意地进入某一家庭院,无拘无束地跟主人闲扯瞎侃。街道两边的小买小卖,可以随性地讨价还价,绝没有强买强卖。而且没有眼花缭乱、千篇 一律、拉郎配式的所谓的特产。本应有的绝不遮遮掩掩,没有的也不会无中生有,瞎蒙唬弄。我想,这一切应该是得益于你厚道的文化底蕴吧。

你幽居深山,占尽风水,孕育出独特、沛然的岭南文化。这儿,自古以来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遗训。据史料,从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就出了11名举人。整座古镇,就是一部完整的桂东居民文化史。在这里,山水林木齐备,有水必有桥,有桥就有亭,有亭必有联,而有联定有匾,为黄姚构成一道生动、绝美的风景线。据统计,现存历代诗人赞美黄姚的诗篇186首,楹联197副,牌匾50余块。其中有光绪皇帝亲赐的满汉文对照的圣旨牌匾“且坐契茶”名匾,被《中华名匾》一书收藏。古镇上的每一处建筑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幅楹联牌匾都蕴含一套隽永的哲理。内容包罗万象,有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有体现渊源历史的,绝大多数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黄姚,你如同一部千年的诗本,仿佛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任凭谁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皆会为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所征服。

真的,我坚信!

黄姚,我中意你的桥亭屋巷,中意你的砖瓦石木,中意你的朴古厚重。只可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没能来得及去细细地咀嚼你千年的韵味去刻画你沧桑浸渍的容颜,我走了,带着遗憾。不过,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我还会随性而来。

黄姚,我执拗地追问,你到底离我有多远?

篇2: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广西名镇。黄姚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县城东北部40公里(直距),北面与钟山同古镇、清塘镇接壤,东面与凤凰乡、贺州市公会镇毗邻,南与樟木林乡、富罗镇交界,西面与走马乡相依。黄姚有着近千年历史,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972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由于镇上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镇内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镇内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建筑精美,工艺高超。

目录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下辖村组特色经济地理环境

黄姚古镇政府所在地东距贺州市60公里,西距县城60公里;桂梧高速公路途经境内22.3公里,八步经黄姚至昭平二级公路途经镇内11个行政村(街),方圆3.6平方公里,属喀斯特地貌。镇外奇峰耸立,镇内竹木森森,清溪环绕,其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街道全部用灰黑色石板镶嵌而成,虽历经沧桑,依然完好平整。黄姚镇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由于黄姚所处特殊的理位置,四面皆山,易守难攻,而且交通不便,所以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得以保存。至今古镇还完整保存着8条石板街,全长10多公里。明清古建筑保存有300多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景观建筑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

历史文化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桂林的漓江下游,距桂林约100多公里。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97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明末清初时黄姚已是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的商业重镇。古镇内300多间明清宅院,青砖黛瓦,飞檐画栋,岭南风格极其浓郁。古街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一条主街延伸出八条弯弯曲曲的'街巷,宛如一大迷宫,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铺砌而成,象一条起舞的青龙。三条溪河蜿蜒穿行在古镇之中,古民居的静态于流水的动态自然的结合,共同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世美景,其独特的景致与江南众多水乡不尽相同,古屋,古榕,奇石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著名的美籍华人画家蔡楚夫也忍不住赞叹黄姚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山水桥亭联带匾,体现了黄姚人在营造人居环境方面的杰出造诣,同时也折射了黄姚人世代崇尚诗书礼乐的良好习俗。黄姚的民俗颇多,农历大年初二游鱼龙庆丰年;三月初三抢花炮求好运;七月初七取仙水迎吉祥;七月十四放柚子灯祭河神。 黄姚素有“梦境家园”之称。镇内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镇内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建筑精美,工艺高超。 抗日时期,这里被定为敌后根据地,大批爱国人士从桂林到黄姚,这些文物、故居至今仍被完好保存着,如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在黄姚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里那些发黄的照片,无声地证明着这个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中的地位。1986年,这里被广西省人民政府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成为广西又一红色旅游胜地。

下辖村组

黄姚镇政府所在地黄姚街,东距贺州市60公里,西距昭平县城6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辖区总面积244平方公里,辖文洞、界塘、岩头、杨村等19个行政村(街)委会,55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户,总人口61779人,其中街区人口5791人,非农业人口1983人,是全县人口第一大乡镇。 黄姚街村新寨村岩头村文洞村笔头村春甫村阳朔村杨村村凤立村中洞村白山村巩桥村北莱村罗望村古碌村崩江村界塘村皇竹村枧盘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

特色经济

黄姚古镇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将特色农业与古镇旅游业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农家乐旅游、古镇景区(点)、农业观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由特色生态农业经济逐步与观光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促进特色农业经济增效、农民增收。 全镇水田面积30170亩,是昭平县粮食和各类水果主产区,盛产优质的晒烟、烤烟、大米、青梅、杨梅、山楂、月柿、柑橘等。镇政府所在地的巩桥圩历来是昭平县北面乡镇的中心集市,也是全县最大的乡镇农贸集市,辐射周边7个乡镇近15万人口,圩镇总面积30万平方米。 ,全镇种植烤(晒)烟5500多亩,优质水稻2100多亩,香芋1900亩,蔬菜5000多亩,大棚西瓜2500多亩,茶果2300多亩,金银花450多亩。为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效应,通过成立姚江水稻专业合作社、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姚香烟叶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产业品牌化建设。“姚江水稻”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示范专业合作社”,“姚江大米”品牌还通过了国家商标局注册和国家质检总局QS认证。“姚江大米”、“黄姚豆豉”成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两大主导品牌。实现农业总产值230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83.2元,增长了13.4%;黄姚古镇共接待游客33.6万人次,游客量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1218.25万元,同比增长29.1%。

篇3:黄姚古镇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游客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黄姚古镇参观游览,我是景区讲解员小唐,今天就由我为大家介绍被世人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的黄姚古镇。希望今天大家能在黄姚玩得开心玩得愉快,也希望我的导游讲解能够令您满意。

首先我将为大家简述黄姚的概况,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国名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全镇方圆3.6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镇内的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明清岭南风格,整体建筑风貌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是一个古朴别致的山水园林古镇。镇中的古榕,奇石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田园风景。黄姚著名的景点有文明阁、司马第、古戏台、石跳桥、郭家祠、天然亭等。人文景观有韩愈、刘宗标的墨迹。

下面我们开始古镇的游览,大家注意到脚下的石板路了吗?黄姚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镶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镜。

古镇的楼阁是教书育人之地,也是人们休闲小憩的场所。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楼宇就是文明阁,文明阁的对联极富哲理。文明阁第一道山门上书写着“文明首第”四格墨然大字,两旁对联为“道德隆千古,文明推首第”。第二道山门外联写着:“春入水愈响,秋高山更清”,横批为“有声门”。此联描写的是天马山、文明阁春秋季节的两幅画卷。春天,春水泛起,昔日蜿蜒轻柔的河水变得欢畅奔腾,波涛阵阵,奏响美妙的万籁之声。秋天,秋高气爽,天蓝地远,更显山的苍翠清晰。(停顿两秒)听了小唐的讲述,不知大家眼前是否浮现出一幅悠远高深的水墨美景呢?“有声门”之后的内联则寓意深刻:“星临平野阔,山似洛阳多。”观读此联,大家是不是心胸豁然开朗感悟良多呢?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房屋名叫“司马第”。大家可能会误认为“司马”是指主人的姓氏,其实这里的“司马”指的是官职,也就是明清时的府州通判。这个宅院是黄姚古镇阶梯式宅院的典型代表,整座建筑高出地面约一米,阶梯式的步级寓意着步步高升。

这段光亮平整的青石板街道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是繁华的商业大街,大家可以看到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建筑都是明清风格。

眼前这一汪碧绿的湖水中的就是石跳桥,建筑学把这种桥称作锭步桥。黄姚的石跳桥始建于清朝嘉靖年间,距今已200多年。整座桥由31个石墩排列而成,高的石墩露出水面,矮的石墩埋在水底起到支撑固定作用。31个石墩间距按人的行走步伐排列,既方便通行,又不影响泄洪。现在很多公园里的水景都仿照的锭步桥,在2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黄姚人民就可以造出这么实用又富有美感的桥实属不易。

相信大家都知道黄姚是《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等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现在我们来到了古镇的茶叶作坊,《茶是故乡浓》的制茶、炒茶就是在此拍摄完成。这是间传统的茶叶作坊,保留了唐宋时期的蒸青制茶工艺,大家现在可以免费品尝按传统手工制作,用古镇仙人古井活泉泡的秋歌三茶。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迎秀街正西直街,正前方的这座门楼叫做太平门,也有人把它叫做升

平门。太平门坐东向西,穿过太平门的就到了天然街。大家可以看到,天然街西端的接龙门外有两座小型别致的天然石拱桥,天然街由此得名。“天然石拱”是黄姚古八景之一,有古诗云:“小涧天成跨玉腰,溶成双巩旁黄姚。江分水面平铺石,墙就崖间暗渡潮。”天然桥之美,美在春花秋实,美在“小桥流水人家”,美在人们的不知不觉和桥的神奇。

眼前的这座建筑是郭家大院。这座大院坐西向东,是古镇颇具特色的典型民宅。郭家大院是有唐宋遗风的明清建筑。院中有太阳门,月亮门两个大型的圆拱门。院内房间单独排列,通风好,光线充足。房间前是小天井,整体建筑讲究对称。大院的防匪工事固若金汤,很有贵族气派。郭家主人曾经是清朝道光年间,在朝廷任职翰林院的编修。

今天的景点讲解到这就告一段落了,我再补充给大家讲讲咱们黄姚的特产吧。到黄姚旅游一定要买点土特产回去馈赠亲友才叫不虚此行,黄姚比较著名的土特产有调味佳品黄姚豆豉和滋补佳品九制黄精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宫廷贡品,黄姚也被称为“豆豉之乡”。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此外,黄姚还盛产月柿、柑橘、板栗等。

各位游客,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里唱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我想,我们之间友情的花朵会常开,黄姚的美景永远常在!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还能聚在一起畅游黄姚!衷心祝愿我们能够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

篇4: 黄姚古镇作文

黄姚乃是一个老地方,虽不似京城般繁华,也不似陕西西安秦始皇所创下的鬼斧神工。却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去此地,看远方云彩若隐若现。密密麻麻的耸入云端的古树,张开大爪稍稍遮住人们的实现,却也能使人似置于阴凉之地,摇扇欢谈。此树乃黄姚一绝。

树干枯萎,枝干垂下,形似龙爪,倚坐于树下,似被巨龙抓住了咽喉,这里曾有千里拓荒的凄凉,乱世群雄的纷争,这棵芳龄已有850多余的古树,冷眼旁观。

如今,古树的对岸,是一座院亭小阁,一层层的青苔铺于其屋顶或许千年以前曾有一位翩翩佳公子站于亭台中以箫声伴明月,以寄归家情思。岁月静好。数年之后的今天,墙上印上了似黄非黄的斑驳痕迹。以昭其已年老,却依旧笑看隔壁小桥上,几个小儿在屋前打闹玩耍。

不知何时,夕阳的余辉已普照大地,笼罩在了几位匆忙归家的人上,不由想起马致远的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无一两只乌鸦应景,但有一条虽细但清的河流从上至下,由远到近,从古至今,流淌过历史的沧桑印记,流入无数黄姚人的心中,流进这棵已有850高龄的老树,滋润着它的树干,让它持续注视着黄姚古镇。

篇5:黄姚古镇小学作文

黄姚古镇小学作文

这个炎热的暑假,我去游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是一个十分迷人的地方,是最具旅游价值的古城镇。黄姚古镇就像一个迷宫一样,进去了就很难找到出口。因为,整个古镇是按照九宫八卦阵势布局,一条主街延伸出八条弯弯曲曲的街巷,宛如一个大迷宫,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铺砌而成,像一条起舞的青龙。

黄姚古镇的石板街有8条,全部用灰黑色的石板镶砌而成,全长3华里,最早铺砌于清顺治年间。当你在石板街上漫步时,一种坚,古朴,清凉的感觉就会由然而生。难怪著名的美籍华人画家蔡楚夫赞叹黄姚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山和水,水上桥,桥前亭,亭上联,联带匾,这无一不体现了黄姚人在营造人居环境方面的杰出造诣和黄姚人世代崇尚诗书礼乐的良好习俗。

在黄姚古镇内,令我最念念不忘的是那杯解渴的`“话梅汁”。

在黄姚古镇里,有一间专门销售“话梅汁”的小铺。里面被冰冻的话梅汁既可口又解渴,酸中带点甜丝丝的味道,令人一喝不忘……

这就是“黄姚古镇”,一个“人然合一”的古典小镇……

篇6:黄姚古镇之旅作文

黄姚古镇之旅作文

华阳六11 陈柏桥

太阳从蓝色的天空上直射下来,我伸了个懒腰,看了看窗外,世界随着太阳的升起,开始苏醒,人们也开始忙碌,就连小花开始伴随着微风去播下希望的种子。

我们坐着飞快的高铁,来到了贺州,经过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了黄姚。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古老的房子,四面环山,特别漂亮。我们一路直入,来到了一个湖旁,湖底十分清澈,清的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同时也翠绿的像绿宝石,湖中不时有几条小鱼游过,似乎在嬉戏。湖上,还有一座弯弯的桥,听说,那座桥在几百年前就建了,桥是用一块块砖头搭建而成,桥旁不时还有白色的'烟冒出,独显仙女下凡之美。

过了那座桥,便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大街,人们吃吃喝喝的热闹激起了黄姚人们的热情,热情绝不亚于这个炎热的夏天。越往里走,就来到了“仙人古井”这儿共有四个坑,里面装着干净、清澈的水,而小河去浑浊不堪,我想一定是古人用了泥沙或石头堵住坑与河水的交汇处,而泥沙与石头形成了一个过滤网,自然坑里的水就干净、清澈啦!这四个坑里的水用处可大啦,可以饮用、洗澡、洗菜、甚至可以游泳。这四个坑在黄姚古镇可是令我印象深刻。

第二天,我们又继续踏上了旅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个大树旁,根据介绍,这棵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见证了风雨,雷鸣,因树枝垂落酷似龙爪,所以,被称作龙爪树。这课树许多地方都已太高,所以怕支撑不住,人们用一棵棵假树来支撑住树枝。

不久,我们又要对这说拜拜了,真舍不得!黄姚古镇的美色,令我久久不能难忘!

【范老师点评】黄姚古镇的一树一木,一湖一屋,蓝天白云,都给小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爬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文用真情感动了别人,用优美的语言打动别人,坚持记录,写出越发动人的文章。

篇7:关于广西黄姚古镇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贺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为钱兴烈士塑立的雕像。钱兴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1922年考入协和乡(今安华乡)凤南初级小学。1926年入怀集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7年考取怀集县初级中学。1931年到广州入知用中学读高中。同年秋,转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就读,参加秘密“读书会”,后参与组织“社会主义思想小组”。

1933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4年参加中山大学地下党领导组织的《时代文化》读者会,后转入广州各大学进步学生组织成立的中国青年同盟,任中山大学“中国青年同盟”的支部书记。1935年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积极组织发动中山大学学生响应。1936年7月,加入中国0。后任0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兼中山大学党支部书记。1937年初,调到香港0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工作。同年底,调任0厦门市工委书记,并负责漳州市工委的工作。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调到漳州中心县委,先后任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并负责云霄、平和、诏安县委的工作。1940年冬,受党组织指派到桂林筹建0广西省工委,后任工委书记。

1942年7月,桂林“七九”事件后,转移到灵川活动。同年10月,到钟山县英家乡白沙井组建省工委临时机关,继续领导广西的地下革命斗争。1944年夏,受0中央南方局指示,在桂东北、桂东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秋,把省工委机关迁到钟山县黄宝村,后搬到昭平县黄姚中学。1946年9月,解放战争爆发后,积极领导组织桂林、柳州、南宁、梧州等城市的爱国-,同时在农村开展反对-征兵、征粮、征税的“三征”斗争。1947年4月,在横县西区六秀村主持召开有广西地下党各地区领导人员参加的“横县会议”,传达0中央上海局香港分局的指示,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开辟游击区的广西对敌斗争方针。同年7月,在广东省广宁县寮炭岗召开粤桂湘边工委扩大会议,当选为粤桂湘边工委副书记兼粤桂湘边纵队(西江纵队)副政委。同年8月15日晚,在广东省怀集县领导怀南起义,建立怀南游击根据地。

1948年5月,-反动派疯狂“围剿”游击根据地,他负责绥江下游的反“围剿”斗争,率领留守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同年9月,把留守部队整编为一个大队,任大队长。是年11月,在怀集县坳仔仕儒村山头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黄姚古镇美文】相关文章:

1.黄姚古镇之旅作文

2.黄姚写生实习报告

3.古镇导游词

4.又到一年麦黄时-经典美文

5.古镇风情作文

6.诸葛古镇作文

7.古镇作文600字

8.古镇旅游心得体会

9.描写古镇作文

10.古镇的作文

下载word文档
《黄姚古镇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