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知识管理,向学习型组织转化
“落山山山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实施知识管理,向学习型组织转化,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实施知识管理,向学习型组织转化,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
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
摘要: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种成果一一知识管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的更为不确定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知识管理被提到议事日程,而且即将成为管理学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本文重点从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两方面,结合中国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情况,系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学习,并指出建设学习型组织中应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学习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0
Br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o effect quickly to expediting the traditionary enterprise
translated into Learning Organizations
YANG Zi-dong
(ShangDong China 250000)
Key word: Knowledge management, Learn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Abstract: As a chievement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knowledge management has a great role in face of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of knowledge
economy .Whe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ime is coming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must be talked and will be a focus front field of management science .
This paper states in detail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knowledge economy
from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ccording to company'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noticed in the
designing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s.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技术创新不断。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企业需要转化成为学习型组织,国家需要大力鼓励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行为,使整个社会保持一种锐意进取和不断发展的状态,最终成为学习型社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管理专家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制度创新使传统企业迅速向学习型组织进行转化,可以使企业的学习能力巩固和强化,并最终使学习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观和竞争力。
有人将知识管理界定为知识经济环境中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模式,这就淡化了知识管理对传统企业的重要性和适用性,很不利于传统企业管理方法的提高。其实,知识管理应该是指这样一种组织行为,即组织为了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对各种相关的知识资源进行开发、传递和利用的过程。在这里,知识资源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组织内部员工个人的知识,包括他们的学习成果、见闻见解、关系网络、经验教训等,针对这一类资源,知识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最大程度地收集、存档并实现组织内共享;第二类是组织内部的各类文档资料,针对这一类资源,知识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内共享;第三类是组织外部的信息和服务,针对这一类资源,知识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收集、筛选、存档、利用。这三类资源在任何组织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的系统,有的简单,有的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有的仅处在收集和重复的状态。因此,知识管理对每个组织来说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
一、实施知识管理开发和深化企业的学习行为
1.1把企业传统学习方式制度化、信息化,最大限度促进员工知识交流和更新
在技术创新和信息、知识日益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的情况下,在企业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已显的日益重要。在没有知识共享平台的情况下,企业中重要员工的离职、退休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为重要员工的经验、客户关系、独特技能和专业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充分利用这些财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同时,员工之间的交流、差别知识的互补和同心企业文化中价值观的强化,都需要一个共享的知识平台。现在局域网和Internet的普及给企业提供了这种共享平台,知识管理就可利用这个平台充分共享员工的差别知识,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减少员工休假、离职而造成的损失。这就要求企业平时就要提供相应的工具收集、整理与各员工工作紧密相关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源,如报告、项目总结、模板、电子数据表、参考书、说明书等,这些信息源不仅限于印刷型资料,也包括各种工具、设备和特殊的应用软件。有企业知识库为基础,新员工能很快地熟悉前人的工作环境,学习其他员工的经验。同时知识管理还必须将企业传统学习方式制度化、信息化,以促进企业的学习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员工间的知识交流制度。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方式很多,最普遍的就是“传帮带”。“传帮带”是知识传播的传统方式,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它的有效性丝毫没有降低。新员工通过老员工的传帮带,可以直接获得与业务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缩短适应期,较快地进入角色;成长中的员工通过先进员工的传帮带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传帮带活动需要经常化制度化。传帮带活动应该多样化和信息化,新员工不仅可直接向老员工面对面地学习,还可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向企业中所有员工学习;同时老员工一方面有责任向知识共享平台提供知识,另一方面也必须不断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学习和提高,从而保持其知识新鲜和创新力。
(2)支持自学。自学是员工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较少占用组织成本。任何组织都应该支持员工各种形式的自学,如业余阅读、自费进修、自费参观等。利用知识共享平台,可以使员工的自学方便快捷,并有利于老员工克服面子、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障碍,使自学全面深入地展开。
(3)定期培训。培训可分为偶发型培训、计划型培训和定期培训。定期培训是最完善的培训制度,它可以使员工及时获得本行业的最新信息和技术。世界上很多大公司都十分重视定期对员工进行轮训,IBM、微软的培训经费每年都在十亿美元以上。知识管理应该在定期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上进行创新。
1、2 对文档资料实行开放式管理
文档资料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跟本单位的业务直接相关的文档资料,包括上级文件、内部规章、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研究报告、行动计划、工作进展记录及沟通宣传记录等。第二类是外购资料,包括书刊音像、网络信息等。针对第一类资料,开放式管理的重点是规范化与透明化。针对第二类资料,开放式管理的重点是共建共享。所谓共建,是指资料的采购应参考使用者的意见,而不能只由个别人决定。所谓共享,是指全体员工都可以使用。
1、3积极收集外部信息
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收集外部信息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些信息包括:政治政策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法律信息、人口变化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科技信息、自然环境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这些信息有的可以通过检索媒体、向人咨询、请人讲演、参加相关的会议来收集,有的则需要通过系统的调研来收集。对外部信息的收集能力是衡量知识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企业应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获取相关资料,相应调整企业战略,领导市场潮流。在当代工业革命的巨变中,在新的经济不平衡状态下,只有那些善于捕捉新的技术机会、并转化为新产品的人,才能迅速创造财富。高的“不均衡收益”正在取代低的“均衡收益”。 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既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也意味着巨大的威胁。技术突破不断出现,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必须及时适应这些情况,利用知识管理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和独占技术。当有突破性技术出现时,相关企业必须自我更新,建立新的结构。成功的企业有时必须自我毁灭才能保全发展自己。
二、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
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到底如何有效地激发组织的创新和创建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早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两大主题。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到来使得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将成为新的管理革命的重要内容。学习型组织是能对相互依赖并且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出有效的反应的组织,应该是一个能不断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深圳巨人集团因为企业总裁史玉柱对环境变化过分自信的决策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同样也是因为史玉柱在失败中迅速的学习使的巨人集团有了复苏的迹象;山东的秦池酒厂在创业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刻,企业的管理者不是理智地分析当时国家对发展白酒的政策限制和市场需求变化的信号,而是情绪化地争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过分地迷信广告的作用,使企业失去了健康壮大的最佳时机而一蹶不振。我国企业这种昙花一现的现象十分常见,问题的根本在于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企业的学习能力低下,学习过程中存在种种机制上和组织上的障碍。为适应我国年末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企业尽快向学习型组织转化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企业要想将自身改造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从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入手。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一般为“发现―发明―执行―推广―反馈――发现 ”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有的企业在“发明”环节缺乏组织保证,有的在“反馈”环节缺乏组织结构。通过对组织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分析,对照企业自身的现状,企业就可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讲,加强领导和管理、强化反馈机制、创新企业文化是目前我国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的当务之急。除此之外,项目管理、团队工作、界面管理以及并行工程等都有利于组织开展系统性的学习。
2.1 领导与管理。
在学习型组织中,各级领导人和经理人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从事学习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规范学习行为;这包括: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必须接受定期的培训,必须对企业的活动行为做定期的反思,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保证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2)建立一种促进学习的体系;这要求企业在工资、福利、休假上向学习效果突出的个人和部门倾斜。(3)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4)保证知识传播和学习渠道的畅通;其中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渠道必须畅通,可通过制度化的垦谈会、研讨会的形式保证。(5)企业资源向从事学习的人员和团队倾斜。
2.2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机制是学习型组织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在管理者个人拥有绝对垄断权利的传统企业中,员工的建议和外界的批评对企业管理者往往毫无影响,或者建议无法上达,或者管理者因为权利垄断不能真正进行学习。传统企业要在向学习型组织转化,首先要建立员工建议系统和顾客意见反馈系统;其次要成立专门的组织调研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变化,并要把这些信息加工成对企业决策有价值的报告;第三要善于接受咨询公司的帮助,在企业重大决策前要重视外界智力的作用。
2.3企业文化。
文化是组织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员工之间的黏合剂,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要想收到最佳效果必须首先建立同利同心的企业文化。同利同心的企业文化需要三大支柱,即: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细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深入人心的员工黏合机制。这三类机制的任务是,使员工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全面的尊重与关心,将员工之间产生矛盾的因素减少到最低点,充分保护和激励员工参与管理和进行创新的积极性,最终在组织内形成崇尚创新、学习先进、敬业助人的文化氛围。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必须做到:支持并奖励学习和创新;提倡探索、切磋、冒险和试验;允许犯错,并将错误视为学习的良机;关注全体员工的福利。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企业还要着重塑造组织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学习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企业学习的目的。知识只有作用于实践,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同时,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扬弃,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适应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一个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组织的知识,能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进行知识更新,将是
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信息技术在组织学习中的应用,可以促进组织的知识创造过程。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这样描述一个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不断地开拓他们的创造能力......新颖的、扩展型的思维模式被培育起来......而且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在一起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核武器是让员工更快地学习,使企业进入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新境界。
学习是一件自主的事,只有自主地、充满乐趣地学习,才能真正了解学习的真谛。因此,在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化过程中,不应死板教条。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国企业既不能盲目借鉴和引进,又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有自身特色的、适应自身情况的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 Goh S C. Toward a learning organization:the strategic building block[J],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Spring:15―22
2. Mintzberg,H(1987),Five Ps for Strategy,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Fall 12-19
3. Chesbrough,H.W & Teece,D.J,When is Virtual Virtuous?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74,No.1,65-74
4. 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第三期,15―23
5. 王德禄等著,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96―100
篇2: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技术创新不断。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企业需要转化成为学习型组织,国家需要大力鼓励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行为,使整个社会保持一种锐意进取和不断发展的状态,最终成为学习型社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管理专家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制度创新使传统企业迅速向学习型组织进行转化,可以使企业的学习能力巩固和强化,并最终使学习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观和竞争力。
有人将知识管理界定为知识经济环境中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模式,这就淡化了知识管理对传统企业的重要性和适用性,很不利于传统企业管理方法的提高。其实,知识管理应该是指这样一种组织行为,即组织为了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对各种相关的知识资源进行开发、传递和利用的过程。在这里,知识资源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组织内部员工个人的知识,包括他们的学习成果、见闻见解、关系网络、经验教训等,针对这一类资源,知识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最大程度地收集、存档并实现组织内共享;第二类是组织内部的各类文档资料,针对这一类资源,知识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内共享;第三类是组织外部的信息和服务,针对这一类资源,知识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收集、筛选、存档、利用。这三类资源在任何组织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有的系统,有的简单,有的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有的仅处在收集和重复的状态。因此,知识管理对每个组织来说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
一、实施知识管理开发和深化企业的学习行为
1.1把企业传统学习方式制度化、信息化,最大限度促进员工知识交流和更新
在技术创新和信息、知识日益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的情况下,在企业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已显的日益重要。在没有知识共享平台的情况下,企业中重要员工的离职、退休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为重要员工的经验、客户关系、独特技能和专业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充分利用这些财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同时,员工之间的交流、差别知识的互补和同心企业文化中价值观的强化,都需要一个共享的知识平台。现在局域网和Internet的普及给企业提供了这种共享平台,知识管理就可利用这个平台充分共享员工的差别知识,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减少员工休假、离职而造成的损失。这就要求企业平时就要提供相应的工具收集、整理与各员工工作紧密相关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源,如报告、项目总结、模板、电子数据表、参考书、说明书等,这些信息源不仅限于印刷型资料,也包括各种工具、设备和特殊的应用软件。以企业知识库为基础,使新员工能很快地熟悉前人的工作环境,学习其他员工的经验。同时知识管理还必须将企业传统学习方式制度化、信息化,以促进企业的学习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员工间的知识交流制度。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方式很多,最普遍的就是“传帮带”。“传帮带”是知识传播的传统方式,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它的有效性丝毫没有降低。新员工通过老员工的传帮带,可以直接获得与业务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缩短适应期,较快地进入角色;成长中的员工通过先进员工的传帮带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传帮带活动需要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和信息化,新员工不仅可直接向老员工面对面地学习,还可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向企业中所有员工学习;同时老员工一方面有责任向知识共享平台提供知识,另一方面也必须不断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学习和提高,从而保持其知识新鲜和创新力。
(2)支持自学。自学是员工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较少占用组织成本。任何组织都应该支持员工各种形式的自学,同时搭建知识共享平台,使员工的自学方便快捷,并有利于老员工克服面子、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障碍,使自学全面深入地展开。
(3)定期培训。培训可分为偶发型培训、计划型培训和定期培训。定期培训是最完善的培训制度,它可以使员工及时获得本行业的最新信息和技术。知识管理应该在定期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上进行创新。
1、2 对文档资料实行开放式管理
文档资料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跟本单位的业务直接相关的文档资料,包括上级文件、内部规章、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研究报告、行动计划、工作进展记录及沟通宣传记录等。第二类是外购资料,包括书刊音像、网络信息等。针对第一类资料,开放式管理的重点是规范化与透明化。针对第二类资料,开放式管理的重点是共建共享。所谓共建,是指资料的采购应参考使用者的意见,而不能只由个别人决定。所谓共享,是指全体员工都可以使用。
1、3积极收集外部信息
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收集外部信息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些信息包括:政治政策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法律信息、人口变化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科技信息、自然环境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这些信息有的可以通过检索媒体、向人咨询、请人讲演、参加相关的会议来收集,有的则需要通过系统的调研来收集。对外部信息的收集能力是衡量知识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企业应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获取相关资料,相应调整企业战略,领导市场潮流。在当代新的经济状态下,只有那些善于捕捉新的技术机会、并转化为新产品的人,才能迅速创造财富。 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既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也意味着巨大的威胁。技术突破不断出现,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必须及时适应这些情况,利用知识管理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和独占技术。当有突破性技术出现时,相关企业必须自我更新,建立新的结构。成功的企业有时必须自我毁灭才能保全发展自己。
二、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
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地激发组织的创新和创建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早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两大主题。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到来使得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将成为新的管理革命的.重要内容。学习型组织是能对相互依赖并且不断变化的世界做出有效的反应的组织,是一个能不断适应并且有变革能力的组织。深圳巨人集团因为企业总裁史玉柱对环境变化过分自信的决策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同样也是因为史玉柱在失败中迅速的学习,使巨人集团有了复苏的迹象;山东的秦池酒厂在创业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刻,企业的管理者不是理智地分析当时国家对发展白酒的政策限制和市场需求变化的信号,而是情绪化地争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过分地迷信广告的作用,使企业失去了健康壮大的最佳时机而一蹶不振。我国企业这种昙花一现的现象十分常见,问题的根本在于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企业的学习能力不够,学习过程中存在种种机制上和组织上的障碍。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和要求,企业尽快向学习型组织转化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传统企业要想将自身改造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从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入手。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一般为“发现―发明―执行―推广―反馈――发现 ”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有的企业在“发明”环节缺乏组织保证,有的在“反馈”环节缺乏组织结构。通过对组织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分析,对照企业自身的现状,企业就可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于学习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讲,加强领导和管理、强化反馈机制、创新企业文化是传统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的首要工作。
2.1 领导与管理。
在学习型组织中,各级领导人和经理人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从事学习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规范学习行为;这包括: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必须接受定期的培训,必须对企业的活动行为做定期的反思,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保证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2)建立一种促进学习的体系;这要求企业在工资、福利、休假上向学习效果突出的个人和部门倾斜。(3)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4)保证知识传播和学习渠道的畅通;其中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渠道必须畅通,可通过制度化的垦谈会、研讨会的形式保证。(5)企业资源向从事学习的人员和团队倾斜。
2.2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反馈机制是学习型组织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在管理者个人拥有绝对垄断权利的传统企业中,员工的建议和外界的批评对企业管理者往往毫无影响,或者建议无法上达,或者管理者因为权利垄断不能真正进行学习。传统企业要在向学习型组织转化,首先要建立员工建议系统和顾客意见反馈系统;其次要成立专门的组织调研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变化,并要把这些信息加工成对企业决策有价值的报告;第三要善于接受咨询公司的帮助,在企业重大决策前要重视外界智力的作用。
2.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为基础,长期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人际关系氛围,是组织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员工之间的黏合剂,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要想收到最佳效果必须首先建立同利同心的企业文化。同利同心的企业文化需要三大支柱,即: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细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深入人心的员工黏合机制。这三类机制的任务是,使员工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全面的尊重与关心,将员工之间产生矛盾的因素减少到最低点,充分保护和激励员工参与管理和进行创新的积极性,最终在组织内形成崇尚创新、学习先进、敬业助人的文化氛围。在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后,企业还要着重塑造组织的学习文化,培养组织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通过学习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企业学习的目的。知识只有作用于实践,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同时,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扬弃,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适应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一个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组织的知识,能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进行知识更新,将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信息技术在组织学习中的应用,可以促进组织的知识创造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核武器是让员工更快地学习,使企业进入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新境界。
学习是一件自主的事,只有自主地、充满乐趣地学习,才能真正了解学习的真谛。因此,在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化过程中,不应死板教条。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传统企业既不能盲目借鉴和引进,又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有自身特色的、适应自身情况的学习型组织。
篇3:知识管理的IT实施思路
一、引论
当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从单纯的资源型、加工型,转变到增值型,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源从物理性资源慢慢向虚拟性资源过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一直以来以实物交换为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过渡到以信息交换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 传统的资产概念是指土地、机器、厂房、自然资源等实体性资产,企业利用这些生产资料产生利润。从经济学来角度分析,这种经济行为是收益递减的;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成为了新的生产资料,其明显的特征就是收益递增,表现为:
首先,知识产品作为网络经济中的主要产品,它产出后可以零边际成本地大量复制传播,而每份信息中所包含的价值并不会由此而降低。
其次,网络经济中,知识产品的成本表现为阶段性的固定成本,投入后产量可以无限增加,致使平均成本随着总产量增加而急剧下降,形成强烈的收益递增性。它体现了知识产品极大的价值增值潜力。
其实,使得企业的价值得以有效提升的信息,也可以说是知识,总是以分散的方式存在于企业所雇佣的员工个体之中,所以任何集中的管理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息得以扭曲,只能采用某种方式最大限度的来利用这些资源。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也存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的知识型的企业,企业通过雇佣员工的头脑来创造价值,员工提供自己的技能,企业消费技能,同时员工也通过企业的成长来获得技能,企业和员工共同提升价值。但是在这种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着隔离状态,如果没有一种好的沟通方式,在员工个体之间会造成信息的迂回流动,无形中增加了交易的费用,大量的资源在不能增加价值的过程中被浪费掉。
知识管理的作用就是构建信息平台,沟通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生产与消费, 价值链上任何的生产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物质上的虚拟,信息上的直接接触,减少不必要的中介环节,使得信息资源可以得到从充分的配置,提升企业的价值。
二、 知识管理实施方案
2.1.制度保证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物质商品已得到极大的丰富,市场竞争行为已经从卖方发展到买方,企业的经营理念也要进行调整,在过剩的经济市场中寻找短缺。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只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知识管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行为,它实则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进步。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战略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的特性,是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其可分为四个维度,即:技术知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企业价值观系统。四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核心能力的基础是知识,学习是核心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途径,学习能力则是核心能力的核心。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性的要素和核心能力,基于知识观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战略模式的转变。
设立知识管理部门,是为了从制度上保证企业知识战略的实施,他负责制定企业内部知识的存储,分类,共享,发布,监控制度,并保障其顺利的运行。 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人对于客体知识来说有两种作用,一种作为知识的载体,一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从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说,什么样的人的人才最具价值,单纯知识的载体并不会产生价值,只有那些能够创新的人才能够成为价值的源泉。所以还要设立知识的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的创造积极性,发掘存储于个体中的隐性知识,使得员工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IT方案设计
建立知识仓库:
知识内部网中可以存放的相关内容包括有:
知识资源(包括业务内容、积累的经验、内部电子化培训资料、人员资料以及业务管理用电子文 挡样式等); 新闻公告; 社群联系雷以及讨论专栏等。
从系统设计层面来讲,企业的知识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长寿的企业,必定十分注重自己行业经验的总结,注重积累,保持企业生命力的延续。企业的知识来源有很多种,可以是行业的, 媒体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和员工内部。其格式也是多种多样,书面的,邮件和各类的电子文档。知识库不仅存储着这些信息和数据,还存储的与之相关的事件,知识使用的记录,来源线索等。现有的数据库技术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库中资料存储的功能,以二进制字节的方式储存非结构化的文档,但是对于众多类型文档的搜索,排序,全文检索等功能的实现是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采用“主题法”比较好,即采用人工编目的方法为文档分类,利用关键词来标示文章的属性,来替代全文检索功能,
知识地图和视角:
与复杂的知识来源相对应,知识地图是一种非常好的分类方法。它帮助员工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提供按图索骥的查找方式。但是知识地图是平面化的分类方法,而知识视角的作用是提供了一种纵向立体的知识层次结构。从使用者的角度,人们总是根据一个事物的特征来分辨某类事物,而一个事物有多种特征,知识视角正是表征事物的特征工具,视角可以表征多个资料,而对于某一篇资料,它可以有多个视角来对应,视角和资料是多对多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快速定位一个知识源。
2。3。方案实施
一般来讲,知识管理的导入推行需要经历认知、策略、设计、开发测试、全面导入以及维护评估等六个阶段。
大体来讲,在认知阶段需要建立企业内部对为何需要导入知识管理,如何导入知识管理达成一致共识;在策略阶段,企业需要确定知识管理系统建置的发展蓝图,确定组织内适合的社群、确定对社群具有价值 的知识;在设计阶段,需要分析知识蓝图规划知识分类及属性,设计知识管理运作流程,规划系统开发软、硬件需求,规划社群运作机制并确定资讯系统运作所需的能力与功能;在开发测试阶段,需要开发知识管理 系统,进行知识导入界面的开发并进行系统测试;在全面导入阶段,需要进行相应的使用者培训并进行已有 知识的导入;在评估维护阶段,企业强化各社群的运作,在系统中持续进行知识上传管理、资料库品质管理 、文件内容归类管理、使用者登入管理以及知识分享的宣传。
知识分享:
知识的力量在于分享。当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创“劳动分工”理论时,社会的分工的划分便变得越来越细,分工的过细的结果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下降,人们沟通的障碍及知识结构的单一。当今社会,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一项工作不可能由单个个体完成,只能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必然有沟通,而企业内部员工如果缺乏交流,成为了一个个单独的“知识源”,“信息源”,成为一种无序的状态,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如果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外流,大量客户关系或核心技术被带走,企业又没有预险机制,如何处理?知识共享,并不是没有代价的索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企业管理角度,共享可以使企业整体的价值得到最优。
知识反馈:
作为完整的知识知识系统,还应有一套完善的反馈机制。从管理理念来说,管理是一种闭环的运动,管理措施的结果反馈回来影响输入,使得系统的偏差变小,接近原先设定的目标,同样,知识管理系统也需要反馈来调整预先设定的管理目标,因此,反馈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反馈机制设立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从知识资产的角度来讲, 企业的知识资产包括三类:
(1) 无形资产,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
(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指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所能收集到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
(3)智力资源,指企业所能利用的存在于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中的各类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然作为一种资产,就要发挥其创造价值的作用,而知识的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其也遵循价值规律,知识资产的收益递增的行为只可能发生在一定的时期,如果当这种 “知识产品”过了“保鲜期”,也会像过期的商品一样便得毫无价值。知识管理系统要能够定期的“盘点”库存,实时了解企业知识产品的库存”情况,保证知识资产的价值。
另外,反馈系统的设计还要考虑企业文化的取向。知识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由人来实现,它紧密和人联系在一起。知识是文化的载体,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实际是体现着企业文化的取向。知识型组织通常应具备以下的文化特征:
1、尊重个人;
2、鼓励创新;
3、鼓励团队精神;
4、相互信任;
5、员工热于分享新知;
6、持续学习与发展。
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从人、资讯以及共享的文化等方面进行考虑,需要通过资讯技术来帮助进行知识的积累、创新和共享。
企业管理者要从确切了解到相关人类的一些特征,如理想、价值、情感,以便发展一个更富概念化的知识管理,实施新的、灵活的技术与系统支持并使团体的实践成为可能;建立有利于共享信息和利益的正式、非正式的内部职员网络和外部个人网络。使组织信息库一方面能够被参与公司行为的组织成员所用,同时确保他们有能力和权利对变化的条件作出决定性的反应。
笔者以为,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竞争行为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是企业所掌握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的竞争。知识是一种资源,资源的最大特征就是稀缺性,知识管理系统不仅能确保企业稀缺资源的保值,更重要的是挖掘企业人力资本,形成创新机制,延续企业的生命,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篇4:发电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发电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电企业如何由生产经营型向经营效益型的转变,规避未来不确定的经营风险,实现“低成本运营”的战略目标,是每个发电企业急需思考的问题.结合目前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我们认为发电企业应积极探索创新炭电企业经营之模式,实施知识管理.以此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作 者:张晓来 作者单位: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江苏常熟,215536 刊 名: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S 年,卷(期): 8(2) 分类号:P270.7 关键词:发电企业 知识管理 理论探讨篇5:ERP实施知识管理寓言趣谈
在古希腊时期的塞浦路斯曾经有一座城堡里关着一群小矮人(好比我们的ERP实施小组成员),传说他们是因为受到了可怕咒语的诅咒(为了企业生存与竞争力提高的需要),而被关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被分到ERP实施组)。他们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别的人不懂ERP也帮不上)。
小矮人没有想到,这是神灵对他们的考验,关于团结、智慧、知识、合作的考验。神灵希望经过这次考验,小矮人能悟出以下道理:
资讯不代表知识。
分享、沟通与行动是将知识化为成果的关键。
知识通过有效的管理,最终将变成生产力。
小矮人中,阿基米德(实施组组长)是第一个收到守护神雅典娜托梦的。雅典娜告诉他,在这个城堡里,除了他们呆的那间阴暗的储藏室以外,其他的 25个房间里,有1个房间里有一些蜂蜜和水(咨询机构与ERP厂商的简单培训),够他们维持一段时间(一些ERP的简单理念);而在另外的24个房间里有石头,其中有240块玫瑰红的灵石(有关ERP实施的人、财、物、流程、技术、制度等),收集到这240块灵石,并把它们排成一个圈的形状(实现人、财、物等因素的整合),可怕的咒语就会解除(企业的管理就会改善、效益就会提高,竞争力就会增强),他们就能逃离厄运,重归自已的家园(取得满意的工资与奖金,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的6个伙伴(分别为IT、财务、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研发、物流等业务组),其中4个人都不愿意相信(现在每月几千元的工资满足了,不想再买车了),只有爱丽斯和苏格拉底愿意和他一起去努力(虽然现在已经小康,试试看,如果有辆车就更好)。开始的几天里,爱丽斯想先去找些木柴生火(他有自己的主见),这样既能取暖又能让房间里有些光亮;苏格拉底想先去找那个有食物的房间(他也有他的想法);而阿基米德想快点把240块灵石找齐(尽快掌握ERP实施的各种知识),好快点让咒语解除(明天成功后就可以拿上高工资)。3个人无法统一意见,于是决定各找各的。但几天下来,3个人都没有结果,倒是耗得筋疲力尽了,更让其他的4个人取笑不已(我说车不是好拿的罢你们还不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但是3个人并没有放弃,失败让他们意识到应该团结起来。他们决定,先找火种(先熟知ERP实施方面的知识与注意事项),再找吃的(掌握初步的实施技巧),最后大家一起找灵石(按ERP实施的步骤一步步来)。这是个灵验的方法,3个人很快在左边第二个房间里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显而易见,一个共同而明确的目标,对于任何团队来说都非常重要。
在经过了几天的饥饿之后,他们狼吞虎咽了一番(经过紧张的学习,又掌握了一些的技巧),然后带了许多(将学会的教给团队的其它成员,分享乐趣)分给特洛伊、安吉拉、亚里士多德和梅丽莎。初步成功的快感也改变了其他4个人的想法(原来学习也不是多辛苦,看来车也能开上的),他们开始后悔自己开始时的愚蠢,并主动要求和阿基米德他们一同寻找灵石(团结就是力量),解除那可怕的咒语(大家能够开上自己的私家车)。
小矮人们从这件事中,发现了一个让他们终生受益的道理:知识不过是一种工具,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补,才能发挥它的全部能量(这是我对大家的要求,如何运用还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当然,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事情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千万不要ERP实施只要稍加努力就能成功),先是苏格拉底和特洛伊那组,他们总是嫌其他两个人太慢(没有最基本的功力,很难适应工作的要求);后来,当过花农的梅丽莎发现(先找原因),大家找来的石头里大部分都不是玫瑰红的(其实问题很简单);最后由于地形不熟,大家经常日复一日地在同一个房间里找灵石(没有一套有效应对ERP实施问题的措施和经验,所以,做了很多无用功),大家的信心又开始慢慢丧失,
小矮人们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
阻力来自于不信任和非正常干扰。
为了提高效率,阿基米德决定把7个人兵分两路(实施组长统一安排):原来的3个人,继续从左边找,而特洛伊等4人则从右边找。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由于前3天一直都坐在原地,特洛伊等4人根本没有任何的方向感,城堡对于他们来说像个迷宫,他们几乎就是在原地打转(由于业务水平有高低,能力有限)。阿基米德果断地重新分配(安排还要合理),爱丽丝和苏格拉底各带一人,用自己的诀窍和经验指导他们慢慢地熟悉城堡(各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带其他的成员)。
喜爱思考的阿基米德,又明白了:
经验也是一种生产力,通过在团体中的共享,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产生的效果是1+1大于2)。
阿基米德非常着急。这天傍晚,他把7个人都召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尝到了发挥大家的智慧的好处)。可是,交流会刚开始,就变成了相互指责的批判会(开会应对事而不是对人,最主要的是将事情办好)。
性子急的苏格拉底先开了口:“你们怎么回事,一天只能找到两三个有石头的房间(指看问题的表面,不找根源)?”
“那么多个房间,门上又没有写哪个是有石头的哪个是没有的,当然会找很长时间了!”爱丽丝答道([实施不好不是我的错,是资询公司和ERP厂商没有事先告诉清楚]。
“难道你们没有注意到,门锁是上孔的都是没有石头的,门锁是十字形的都是有石头的吗(没有见过猪还没有吃过猪肉啊?)?”苏格拉底反问道。
“干吗不早说呢?害得我们做了那么多无用功(有点心不在焉)。”其他人听到这儿,似乎有些生气(你看,这些业务不熟的结果)……经过交流,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有些人可能找准房间很快(做起来容易,达到目标不太轻松),但可能在房间里找到的石头都是错的(可实施前这些问题都没有人说明白),而那些找得非常准的人,往往又速度太慢(虽然有些达到目标,但是实施工作内容非常啊)。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
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很关键。
于是,在爱丽丝的提议下,大家决定每天开一次会,交流经验和窍门(出现问题后,要能及时地解决问题),然后,把很有用的那些都抄在照到亮光的墙上,提醒大家,省得再去走弯路(ERP实施是有一定的规范与程序的)。这面墙上的第一条经验就是:
将我们宝贵的经验与更多的伙伴分享,我们才有可能最快地走出困境。
在7个人的通力协作下,他们终于找齐了所有的240块灵石(掌握了实施过程处理各种问题的技艺和经验介绍),但就在这时苏格拉底停止了呼吸(有人因故要离开了实施小组)。大家在极度的震惊和恐惧之余(少了一个员工,它的任务怎么办),火种突然又灭了(实施组又出现了其他意想不到的事)。
没有火种,就没有光线,没有光线,大家就根本没有办法把石头排成一个圈(为ERP实施产生了许多连带问题)。
本以为是件简单的事,大家都纷纷地来帮忙生火,哪知道,6个人费了半天的劲,还是无法生火--以前生火的事都是苏格拉底干的。寒冷、黑暗和恐惧再一次向小矮人们袭来,灰黯的情绪波及到了每一个人。阿基米德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向苏格拉底学习生火(所有员工都应该熟悉掌握ERP实施的各种业务,不得只懂自己原来的业务范围),他又悟出了一个道理:
一个团队里,不能让核心技术只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在神灵的眷顾下,最终,火还是被生起来了(只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什么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小矮人们胜利了,胜利的法宝无疑就是:
知识通过有效的管理,最终将变成生产力。
篇6: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学习型班级建设论文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在经济、教育、管理等众多领域中受到关注。随着20世纪9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之间的关系被广泛探讨。高校在班级建设中也引入了学习型班级的理念,针对高校班级的发展现状,创建学习型班级可以与知识管理结合起来。
1.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班级
1.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简单地讲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概念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对其管理就成为必然。知识管理专家Davenport等人指出[1]: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组织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对组织知识资产的挖掘和发展,所管理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的、文本的知识,又包括隐性的、主观的知识。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进行认定、共享和创造相联系的全部过程。它需要建立一种系统使知识库的持续和更新得以实现,并且培养和促进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视知识为资产,并且建立起支持知识创造和共享的组织规范和价值。
由于知识管理的复杂与多元性,不同的学者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界定不一。目前国内比较统一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基于特定组织的职能和工作任务的需要,在组织内部促进各个部门和个人创造、掌握、分享和运用知识,从而提升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而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2]。在高校班级中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共享,促进学生间的知识交流与合作,提高班级成员的创新及应变能力。
1.2学习型班级。
学习型班级的概念来源于学习型组织,即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中的应用。圣吉认为,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形成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学习[3]。
创建学习型班级是在各种学习型组织建立和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是对以往教学班级结构管理理念及其作用的积极反思和创新[4]。学习型班级是崇尚学习、深蕴文化的班级,是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班级,是共同学习、情感沟通的班级,是自我改变、共同成长的班级[5]。这一班级的主要特点有[4]:班级成员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创造性学习;班级成员有共同的愿景;班级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班级自主管理;班级成员以团队为中心学习。建设学习型班级,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彼此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共同成长与进步,最终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群体。
1.3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班级建设。
通过对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的探讨,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进行管理,以促进组织成员间知识的共享与创造,进而使知识成为资产和价值。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是营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从而提升组织绩效、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而营造全员学习氛围的最佳手段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则是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6]
因此,知识管理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知识管理开展学习型班级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将知识管理纳入高校班级管理中,通过知识平台的建立和知识的共享,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全体成员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最终构建为学习型班级。
2.高校班级现状不利于学习型班级的建设
2.1班级管理主要以日常教学和常规管理为主。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重心主要围绕着日常教学和常规管理,关注的是学生在学校的出勤情况,以及上课纪律等常规性问题,还有一些个别班级事务的管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多地属于由上到下的权威服从关系的管理,在这些管理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参与较少,无法发挥潜力[7]。同时,这种管理方式很少涉及知识管理层面,班级内缺乏正式的知识共享平台,班级学习合作活动较少,没有形成共同学习互动的班级氛围。
2.2学生班级意识淡薄,强调自我中心。
趋于独立、自我意识较强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由于成长环境相对安逸和社会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强调自我中心和个性张扬,在处理问题时只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集体利益。这些学生对班级和班级活动不感兴趣,集体意识淡漠。同时,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许多学生“我行我素”,即各自有独立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不习惯于团队学习和合作。再加之高校实行学分制,固定班级动态化和大班教学等情况越来越普遍,使得班级学生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班级意识的淡薄。
2.3学校课程设置不关注班级学习功能的发挥。
高校教育主要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开展,课程设置、专业门类诸多。但其中,班级往往发挥的是一个教学单位的功能,师生以班级为单位上课听课,学生上课来,下课走,除了课上有某些讨论、合作外,大部分时间班级只是作为一个框架存在,其本身并未发挥学习的功能,即群体学习功能不明显。同时,尽管高校课程丰富,却很少有专门服务于班级学习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师生共同思考、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挖掘和分享知识,建立知识平台。
此外,尽管当前教学改革强调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高校的课程依然以理论为主且课时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即便有合作学习的成分,但合作中大多还是以显性知识的交流为主,对隐性知识的关注与挖掘不够,使得班级成员间知识共享不足,班级的学习功能未能很好体现。而学习型班级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集体学习的氛围,在集体学习中共享知识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人及班级的发展。
3.建立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学习型班级
3.1转变传统班级管理理念。
高校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班级的价值,班级不仅仅应作为一个学校的基本单位存在,更应作为学校的一个学习单位存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更多地关注班级的日常教学和常规性事务,班级的存在主要是为教学和管理提供便利。而学习型班级则强调班级的学习功能,要求班级本身也成为一个学习体,在这样的班级中,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彼此合作、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并实现班级的价值。这样的转变就要求在班级管理中重视知识的价值,以及班级的学习功能。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强调知识的挖掘与共享,在组织成员间彼此互通知识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创造。同时,通过知识库的持续与更新不断促进组织成员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形成学习型组织。因此,在学习型班级的建设中,学校和师生需要共同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并将其切实贯彻下去。 3.2创建知识管理平台。
现在的教育强调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有创造性的人才,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学生间彼此交流、合作,知识得以不断更新与创造,学生不仅能增强合作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能成长为会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才,这无疑与当代的教育要求是相吻合的。
知识管理平台的创建主要依赖于现在的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建立一个便捷、有效、安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不断更新的知识共享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班级成员及教师可以方便地查找、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可以彼此交流,共享资源。
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知识库的建立。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在知识库建立之前广泛征询班级学生意见,除了日常的学习知识、专业知识外,还可以把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其他知识纳入其中。然后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同时,运用“知识地图”等知识索引的设计让师生方便地浏览和检索。班级知识库中的知识多以文字、图形等显性知识为主,而知识的共享不仅有显性知识,还有隐性知识,这也是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隐性知识的搜集与共享可以采取交流的形式,通过师生间或学生间的深入探讨和经验的分享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知识管理平台建好以后,学校和教师可以赋予班级学生管理的权利,通过明确分工和任务的分配,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促进和形成学生的自主管理,加快学习型班级的建设。
3.3围绕知识管理设置配套机制。
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除了平台的创建外,还需要设置相关的配套机制,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切实达到知识的共享和创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可以针对知识管理专门开设相关课程,课程除了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外,更多的是开展“问题导向”的集体合作活动。例如,以某一研究课题为主题引导班级学生展开探讨,相关教师也参与其中,在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中,不仅实现知识的共享,而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班级的集体智慧。
同时,为了促进知识管理,还需要完善已有的评价机制。传统的学习评价更重视个体的发展,对集体关注较少。知识管理强调的是通过个体间知识的共享实现整个组织绩效的提高,对此,评价机制应加大对组织绩效的考评,即,在班级管理中,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关注整个班级的发展。不同班级针对同一课题得出的不同研究方案,不同的班级知识库的更新情况,等等,只要是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作为班级性考评的标准。这种以班为单位的评价机制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管理的重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知识管理平台还可以尝试与外部知识资源对接,例如企事业单位网络,专家网络,其他学校的知识网络,等等。我们应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及时更新班级知识库,增强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成为学习型的人才,最终将班级建设为学习型班级。
参考文献:
[1]王健.高校学习型班级建设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9):29.
[2]赵华,杨永坤.知识管理: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创新之维[J].教育探索,2011,(7):99-100.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2003.
[4]刘青,周青.高校构建学习型班级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0,(13):44.
[5]饶红,王莉.学习型班级:理论内涵与构建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18):39-40.
[6]山巍.以知识管理为抓手创建学习型组织[J].红旗文稿,2010,(19):28-29.
【实施知识管理,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相关文章:
2.学习型学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