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基于ArcGIS Server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基于ArcGIS Server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2022-09-10 08:37: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克罗诺皮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基于ArcGIS Server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基于ArcGIS Server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欢迎阅读!

基于ArcGIS Server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篇1:基于ArcGIS Server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基于ArcGIS Server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地理网络分析是项重要的GIS空间分析功能.利用WebGIS技术为公共用户提供包括地理网络分析在内的分析工具是共享操作研究的一个重要应用研究方向.讨论了基于ArcGIS Server二次开发上的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将调用的分析模型API函数集成为系统功能的实施关键技术.把道路追踪、资源分配等事务在Internet环境下应用与模拟,系统显示出功能齐备、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能、稳定的.空间运算过程等优点.能够满足地理网络分析的事务性和商业化的需求.

作 者:乔纪纲 张亦汉 QIAO Ji-gang ZHANG Yi-ban  作者单位:乔纪纲,QIAO Ji-gang(广东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01320)

张亦汉,ZHANG Yi-ban(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32(4) 分类号:P208 关键词:ArcGIS   Server   WebGIS   地理网络   路径分析  

篇2: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监控中心组成与功能、无线通信方式及RTU硬件电路模块设计。

关键词:SCADA系统测控系统电台通信

1SCADA系统的特点

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系统即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测控制与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石油、化工、环保和市政等众多领域。

SCADA系统一般采用分散式测控、集中式管理的方式,整个系统由监控中心、若干个分散的远程测控终端RTU(RemoteTerminalUnit)和通信介质三部分组成。监控中心又称主站,是SCADA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RTU又称外围站点,是采用微处理器或DSP的可独立运行的智能测控模块,完成各种远端现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现场执行机构的控制以及与远程控制中心的通信,具有易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特点;通信介质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对象的不同多种实现方式,下面稍作分析。

2通信介质的选取

数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传输方式如:电力线载波、RS-485现场总线和PSTN公用电话网等。无线传输方式如:VHF/UHF无线电台、ISM扩频电台、GSM移动电话网以及卫星通信网等。每种方法各种其特点。

电力线载波利用现有的供电线路不需另铺专用通信线路,但电力线固有干扰较大,且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配电变压器区域内传送,通信跟踪较短;RS-485现场总线具有通信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但用于大容量系统时铺设专用线路工程造价太高。

PSTN公用电话网和GSM移动电话网的初期投入费用少,无盲区覆盖,但日积月累的运营费用极高;ISM(工业科学医疗用途)频段的扩频电台(2.4GHz)及微波(4GHz以上)可用于远距离、高性能传输,但价格昂贵。

VHF/UHF无线电台:传输距离较远,只需维护费用而无运营费用,系统使用及站点扩展很方便,尤其适用于大容量分散式SCADA系统,其性能价格比高,但必须向当地无线电管理部分申请相应频点才可使用。

由此可见,有线与无线方式各有利弊,有线通信的优势在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当RTU分散时测控系统辅设专用线路造价过高;而无线通信则在大容量SCADA系统中优势明显。城市路灯监控系统正是采用VHF/UHF无线电台通信方式,已在南京、福州、长春等省会城市连续常运行几年且客户反映好。实践证明,只要解决好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这一关键问题,就能保证整个无线通信SCADA系统正常可靠运行。

3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总体结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监控中心、若干个外围站RTU及VHF/UHF无线电台进行数据通信。监控中心选用TAIT855/856基地台,外围站选用MotorolaGM300车载电台。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组网结构如图1所示。

3.1监控中心组成和功能

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由主控机、后备机、服务器、大屏幕多媒体投影机、电台、铁塔及天线等组成。

主控机与服务器按Client/Server结构连网。主控机作为系统的'客户机,由一台Intel工控机构成,用VB语言编程,主要功能实现人机界面并通过无线Modem与电台连,向RTU发送控制指令,接收返回的检测数据和状态参数。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该系统中采用另一台Intel工控机作为后备机对主控机进行备份。

用一台IBM服务器作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RTU采集到的数据经主控机处理后存放在数据服务器中,其它管理系统经授权可以直接访问该服务器,很容量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监控中心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大屏幕多媒体投影机动态显示SCADA系统中每一个RTU在城市地图中所处位置及该站点的工作状态和实时参数(包括各条线路的交流电压、电流、功率、电度表读数、亮灯率等)。

(2)根据该城市所处经纠度及日出日落时间,制定出对应全年的每日开/关灯时间曲线以实时控制路灯的通/断;另外可由控制人员结合具体情况,修改开/关灯时间,并传送给RTU以进行控制。

(3)定时巡检/定点检测RTU,并通过无线Modem获取RTU返回的开关状态、数据参数及报警码。

(4)在巡检过程中,若发现故障或参数越限,可进行声光报警,并在大屏幕上动态显示以该站点位置为中主的放大地图及相应的工况、实测数据及故障形式。

(5)具有节省能源功能,实行全夜灯/半夜灯两种工作方式,由控制人员针对每条线路决定是否采用半夜灯方式及任意调节半夜灯的起止时间。同时还具有防窃电监测功能:当检测到某一支路电流值大于正常运行值时,若同一RTU中其它支路电流值正常(表明A/D芯片工作正常),则该支路存在窍电现象。

(6)采用虚拟仪表方法显示电压表、电流表、电度表等仪表形状,利用VB控件Meter在仪表盘上直观显示模拟数据量的动态变化。

(7)定时对所有RTU进行校时,确保外围站时间准确性。

(8)数据处理、存储及报表打印功能。

3.2无线通信

3.2.1通信介质

无线通信SCADA系统监控中心与RTU之间采用VHF/UHF无线电台进行数据传输,工作频率为203~450Hz(须向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频点),数据通信的调制方式为FSK,传送速率为300~1200bps。RTU站点间分布较散,与监控中心距离较远,因此通信体制采用大区制。监控中心选用TAIT855/856基地台,发射功率为45W,工作在全双工方式,覆盖范围与高增益全向天线铁塔的高度有关,半径可达几十公里。RTU采用MotorolaGM300车载电台,配以定向天线,发射功率为25W,工作在半双工方式。

3.2.2通信方式

监控中心采用广播方式或点对点方式向RTU发送命令。采用广播方式时,RTU只接收命令并执行,如校对时间、修改开/关灯时间等命令;采用点对点方式时,如遥测、遥控等命令,RTU先进行站点编号确认,若是则根据命令格式执行相应操作,如控制路为开/关、向监迭中心返回电流、电压、开关状态、故障码数据帧等。

3.3外围站RTU结构模块设计

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外围站RTU结构图如图2所示。

RTU主要由单片机测控系统组成,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及A/D转换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时钟电路、路灯全夜灯/半夜灯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外围站都可独立运行,即使因通信故障等原因无法与监控中心联系,也可单独完成路灯系统的日益监控。

单片机测控系统采用80C31作为CPU,27C256作为EPROM,62256作为RAM,在地址译码电路中采用74LS138,P2.7分别接62256的片选信号(为零选中)及74LS138管脚G1(为1选中),P2.4、P2.5、P2.6分别接74LS138管脚A、B、C,输出片选信号控制多路开关、ICL7109、DS12887、74HC245、液晶显示。

(1)数据采集及A/D转换电路

RTU实时测量参数包括线路的电压、电流、电度表读数等。该模块模拟输入信号有三相交流电压UA~UC。线路总电流IA~IC,各支路电流(本系统最多可检测8条支路)I1A~I1C、…、I8A~I8C,信号经V/I变送器、多路开关(4051×4片)、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对交流信号整流、滤波等变换)后送入双积分式A/D转换器ICL7109,转换成十二位二进制数,其中低八位D1~D8与P0.0~P0.7相连,高四位D9~D12与P0.0~P0.3相连,CPU通过控制高/低字节使能端HBEN、LBEN分别从数据总线上读取高四位及低八位数据。

(2)键盘显示电路

采用液晶显示。键功能主要有:设置站号、时间、各支路电流变化值、电流/电压调零校正、全夜灯/半夜灯模式,巡检/定点检测每一支路参数等。

(3)时钟电路

采用时钟芯片DS12C887提供精确时钟信号,包括年、月、日、时、分。可通过手动方式修改时间,也可由监控中心统一校时。

(4)路灯开/关电路

可通过固化在EPROM中的每日开/关灯时间自动执行该站点路灯线路的通/断,也可通过手动设置方式或由监控中心进行遥控来实现线路通/断。

(5)无线通信电路

由调制/解调芯片TCM3105将接收的模拟载波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传给CPU,将需发送的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载波信号并通过GM300车载电台、定向天线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传送。

篇3: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采用VFH/UFH电台通信的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已经连续几年正常运行。经验表明,只要解决好数据无线传输的可靠性问题,在城市大容量监控系统中该方法明显优于有线传输方式,性能价格比高,且可方便地任意扩展RTU。笔者认为在设计调试安装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尤其要重视无线信号的场强测试。在外围站安装前,由监控中心基地台发送信号,每一个RTU安装处都要进行场强测试,应无明显的同频干扰和异频互调干扰,信号电平应在20dB以上。若某个RTU不能满足,须改变其地址;当大部分RTU都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改变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点。

(2)不能选择过高的通信波特率,否则极易引起丢码现象。

(3)在A/D转换电路调试中发现,ICL7109芯片引脚17(TEST)、27(SEND)不能悬空,应与26(RUN/HOLD)同接+5V。否则A/D转换数据经常会出现不稳定现象。

(4)用于测量三相电压的V/I变送器不能直接装在主板上,否则极易受雷击而烧毁主板。

(5)在多山地区若无线信号受影响可设立中断站。

篇4: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摘要:介绍了城市路灯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监控中心组成与功能、无线通信方式及RTU硬件电路模块设计。

关键词:SCADA系统 测控系统 电台通信

1 SCADA系统的.特点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测控制与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石油、化工、环保和市政等众多领域。

SCADA系统一般采用分散式测控、集中式管理的方式,整个系统由监控中心、若干个分散的远程测控终端RTU(Remote Terminal Unit)和通信介质三部分组成。监控中心又称主站,是SCADA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RTU又称外围站点,是采用微处理器或DSP的可独立运行的智能测控模块,完成各种远端现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现场执行机构的控制以及与远程控制中心的通信,具有易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特点;通信介质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对象的不同多种实现方式,下面稍作分析。

2 通信介质的选取

数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传输方式如:电力线载波、RS-485现场总线和PSTN公用电话网等。无线传输方式如:VHF/UHF无线电台 、ISM扩频电台、GSM移动电话网以及卫星通信网等。每种方法各种其特点。

电力线载波利用现有的供电线路不需另铺专用通信线路,但电力线固有干扰较大,且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配电变压器区域内传送,通信跟踪较短;RS-485现场总线具有通信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但用于大容量系统时铺设专用线路工程造价太高。

PSTN公用电话网和GSM移动电话网的初期投入费用少,无盲区覆盖,但日积月累的运营费用极高;ISM(工业科学医疗用途)频段的扩频电台(2.4GHz)及微波(4GHz以上)可用于远距离、高性能传输,但价格昂贵。

VHF/UHF无线电台:传输距离较远,只需维护费用而无运营费用,系统使用及站点扩展很方便,尤其适用于大容量分散式SCADA系统,其性能价格比高,但必须向当地无线电

[1] [2] [3] [4]

篇5:GIS网络分析功能的实现

GIS网络分析功能的实现

网络分析作为GIS的重要功能在电子导航、交通旅游、城市规划以及电力、通讯等各种管网、管线的.布局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GIS系统集成应用的不断深入,为了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我们通过二次开发的手段,为一些GIS平台定制了网络分析功能.利用经典的Dijkstra算法,结合GIS数据和平台特点,通过简单的程序设计可实现复杂的网络分析功能.

作 者:胡明光 张亮  作者单位:固始县房地产管理所,河南・固始,4652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27) 分类号:N99 关键词:网络分析   Dijkstra算法   网络拓朴关系  

篇6:浅析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浅析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近年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但律师职业能力和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提升我国律师事务所管理水平,缩小与国外律师所的差距,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难题。国际对律所信息化建设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一个律所信息化会经历起步、增长、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起步阶段的特征是用软件处理数据,增长阶段则有个软件系统,发展阶段的特征是有集成化的技术和系统,而成熟阶段则是将用户、内部律师、客户端集成在一起。

1 目的及意义

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高,传统的律师事务所业务流程与发展模式不能满足客户和行业的需求。全国各地法院都建立了电子法院系统,从立案到审查,再到结案的各个环节都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时代。各类卷宗归档的数字化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行业的主流形式。截止到 年3 月,全国执业律师数量达到29.7 万人,律师事务所达到2.4 万多家,与4 年前相比增幅分别达38%和20%。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是一个具有广泛需求的潜在市场,应用先进的软件管理系统,能促进律所管理规范化,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数字律师事务所应用系统的实现使得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实现了有序化、规范化、并通过资源共享,有效地进行资源的优化与调配,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并通过网络化管理的窗口,大力推展业务。通过信息有效的整合,提高服务质量、竞争力、促进我国法治建设。

2 行业特点

与一般企业相比,律师事务所的日常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1)办公场所和办公时间相对灵活。

2)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彼此独立而又不可分割。

3)涉及到大量的文书处理。

4)需要同客户进行交互。

3 系统开发方案

针对行业特点和对系统功能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以案件管理为核心,以律师管理为基础,把案件、律师、客户及日常行政管理等信息进行紧密关联,来协助律师进行移动式网络化办公,对律师日常工作中的客户、案件卷宗、日程安排、法律法规、法律文书等文件和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协助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国内律师事务所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类型:一是基于简单的局域网共享的,基于简单的局域网共享架构简单,入手快。但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第二种是单机版架构,单机的`律师事务所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一些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功能,但在协同工作、资源共享上显得力不从心。三是基于C/S 架构,此类系统是由服务器与客户端构成,律师们利用客户端就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资料的共享调阅,工作流程的管理,财务,权限管理等。但此类系统必须安装客户端,给松散的律师业务带来不便。

近几年,随着IT 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它的终端已从传统的个人电脑逐渐演变为移动智能终端,人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因此,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紧密融合已成为目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随之出现的搭载于移动智能终端的Android 操作系统和IOS 操作系统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不断进步,特别是Android 系统,凭借其开放性吸引着众多专业人士开发基于它的各种应用程序。本系统的开发方案把C/S 架构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律师业务应用系统的数字化。移动终端设备通过3G/4G 网络访问服务器,PC 端通过Internet 访问服务器,并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

4 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具有十大功能模块,按照人员可划分为三大模块。

1)客户管理。针对企业和个人客户建立详细的档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业务管理。对业务案件进行登记,跟踪办理进度,随时了解案件进展。

3)法务文档管理。法律法规库、司法文书库、辩护词库。

4)行政管理。主要有通知公告、考勤管理、值班日志、工作汇报等。

5)人事管理。提供了完备的人事档案管理功能。

6)文件管理。收发文件进行归档管理。

7)客服管理。对客户咨询、投诉、主动服务进行登记。

8)个人管理。管理个人信息。如个人日程安排、备忘事项提醒、通讯录等。

9)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根据不同级别进行权限限制。

10)系统管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如系统登陆日志管理、数据备份还原、数据字典设置等。

5 系统实现技术

5.1 ASP.NET

ASP.NET 是一个统一的Web 开发模型,它提供了为建立和部署企业级Web 应用所必要的服务。随着.NET Framework 版本的更新,ASP.NET 也经历了多个版本。它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1)ASP.NET 是同Microsoft.NET Framework 集成在一起的,运行在CLR 运行库环境之内。

2)ASP.NET 是编译执行的,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同时,也是面向对象的。

3)ASP.NET 是跨浏览器和跨设备的,并易于配置。

5.2 数据库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作为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2000能够满足大型Web 站点和企业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存车分析需求,并且还可以与.NET 技术实现无缝结合。系统数据库访问采用的是流行的ADO.NET 技术。

5.3 Android

Android 是由谷歌公司于2007 年推出的基于Linux 内核的操作系统。Android 操作系统以其开源性受到各大移动设备生产厂商的青睐,随着版本不断迭代,其功能变得更加强大。Android平台具有开放性、应用程序平等性、易开发性和并行性的特点。本系统移动客户端开发就是建立在Android平台之上。

6 展望与不足

本系统中的所有操作都完全针对律师的日常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具有功能齐全的特点。以律师案件办理为核心,以规范化律师事务所日常办公为宗旨,系统功能涵盖了律师事务所日常业务。具有操作简单,流程清晰的特点。同时,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安全性能,通过网络数据存储和备份功能,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移动终端平台目前还只局限于Android平台,但iOS 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所以系统在应用领域存在巨大缺憾,后继将开发扩展。同时,只局限于律师事务所的日常管理,而目前法院正在积极推进电子法院建设,如网上立案,证据交换,在线开庭等。系统应对接口进行有效设计,以便今后的全方位对接。

结语

系统开发设计,实现了大部分的主要功能,今后还将在移动客户端的信息推送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这对于提高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知名度,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篇7: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论文

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论文

1 SCADA系统的特点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测控制与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石油、化工、环保和市政等众多领域,电子通信论文《无线通信SCADA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SCADA系统一般采用分散式测控、集中式管理的方式,整个系统由监控中心、若干个分散的远程测控终端RTU(Remote Terminal Unit)和通信介质三部分组成。监控中心又称主站,是SCADA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RTU又称外围站点,是采用微处理器或DSP的可独立运行的智能测控模块,完成各种远端现场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现场执行机构的控制以及与远程控制中心的通信,具有易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特点;通信介质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对象的不同多种实现方式,下面稍作分析。

2 通信介质的选取

数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有线传输方式如:电力线载波、RS-485现场总线和PSTN公用电话网等。无线传输方式如:VHF/UHF无线电台 、ISM扩频电台、GSM移动电话网以及卫星通信网等。每种方法各种其特点。

电力线载波利用现有的供电线路不需另铺专用通信线路,但电力线固有干扰较大,且载波信号只能在一个配电变压器区域内传送,通信跟踪较短;RS-485现场总线具有通信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但用于大容量系统时铺设专用线路工程造价太高。PSTN公用电话网和GSM移动电话网的初期投入费用少,无盲区覆盖,但日积月累的运营费用极高;ISM(工业科学医疗用途)频段的扩频电台(2.4GHz)及微波(4GHz以上)可用于远距离、高性能传输,但价格昂贵。

篇8:系统实现

一、系统计算模式

协作计算模型经过近的发展,经历了从基于宿主机的计算模型到客户/服务器(C/S)计算模型的演变,C/S网络结构是计算机开放和标准化潮流的产物,从网络结构外形示意图上看,似乎和传统的PC-LAN(文件服务器模型)无多大区别,而仅仅只是将文件服务器换成了客户服务器,但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网络软件和对信息系统的思维方式上。

C/S系统有三个主要部件,每个部件集中一项特定的工作:

1.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也称为“后端”,它负责有效地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库,在多个客户并发地请求服务器上相同资源时,要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如安全地、快速地对公用信息数据库进行并发存取;使用备份和恢复功能保护数据库信息;对所有的客户应用程序集中实施全局的数据完整性规则等。

2.客户应用程序

客户应用程序也称为“前端”,它是系统中供用户与数据进行交互的部件。在C/S系统中,客户应用程序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使用;按规定的格式弹出数据的表格与图形;按应用逻辑要求对数据条目进行计算和验证;以及向数据库服务器提交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的信息。

3.网络

硬件和软件配备齐全的网络和通信软件是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传输数据的工具,客户机和服务器都运行通信软件,以使它们能够在整个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流。

与文件/服务器模式相比,Client/Server模式具有明显优势。客户/服务器系统比文件/服务器系统能提供更高的性能因为客户和服务器将应用的处理要求分开,通过两者的协同配合,优化组合双方的能力,共同来完成用户提交的特定任务,组成了真正的分布式处理系统。服务器为多个客户管理数据库,而客户发送、请求和分析从服务器接收的数据。在一个客户/服务器应用中,客户应用程序是针对较小的特定数据集,如一个表中的行,进行操作的,而不象文件服务器系统那样针对文件。数据库服务器是智能化的,它只封锁和返回一个客户请求的那些行,因此保证了并发性,使网络上的信息传输减到最少,因而可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在企业Intranet环境下,采用C/S结构模式开发系统具有结构合理,资源利用率高,网络性能好,扩展性强等优点。因此,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选择C/S结构,在服务器端运行数据库系统,各个客户机通过安装的应用程序来访问后台的数据。

二、软硬件环境

1.服务器端

主机:PIII667

内存:128M

外存:8GB

操作系统:Windows NT Server4.0

2.客户端

主机:PII

内存:64M

外存:2GB

操作系统:Windows NT Workstation4.0,Windows95/98

三、开发工具

1.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

后台数据库系统选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8.05,有很多重要的性能使Oracle产品在数据库市场中独领风骚、其中,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机制是众多其它的数据库产品所无法比拟的,

Oracle的高级保密机制通过各种各样的特权控制对敏感数据的存取,给用户连接计算机的名称赋予各种特权,如查看、修改和创建数据库等等,用这些机制来保证某些用户能查看敏感数据,而有的用户被禁止。Oracle的备份和恢复把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并使出现故障的排错时间最少。

2.前端开发工具

系统前端应用开发工具选用由美国著名数据库应用开发厂商Sybase公司推出的Powerbuilder,它是目前最流行的几种开发工具之一。它完全按照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研制设计,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软件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是一种理想的快速应用开发(RAD)工具。

四、典型子系统的实现

A公司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一共包括了六个子系统,在程序代码的编制上,各个子系统的开发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这里以一个典型系统—故障管理系统为例,介绍系统的实现过程。

故障管理系统由故障信息录入、故障情况明细、故障汇总统计、故障维修指南、任意条件查询五个功能模块组成,完成设备故障管理工作。

1.故障信息录入

故障信息录入包括故障代码认定和故障记录两部分。故障代码认定用于定义设备故障部位、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故障解决措施的代码信息。

设备故障发生后,选择故障设备信息录入功能,记录故障设备、故障发生日期、设备使用单位、停机工时、修理工时以及故障认定信息,一方面作为故障档案保存,另一方面,可以对多次故障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故障原因,从而在故障发生后快速采取维修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2.故障情况明细

故障情况明细包括故障档案和故障查询两项功能。故障档案显示某期间设备故障明细和故障具体情况,供有关人员浏览;故障查询提供了按故障部位、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故障措施四种方式查询故障信息。

3.故障汇总统计

故障汇总统计包括按故障形式统计和最多发生故障统计两项功能。按故障形式统计提供了按故障部位、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故障措施统计故障发生次数、停机工时、修理工时、生产损失等。选择最多发生故障统计功能,可以统计故障次数、停机工时、修理费用、生产损失最多的n台设备,参数n由管理人员自己定义。

4.设备故障维修指南

该功能以树型结构显示故障设备及其所有故障信息,沿着该故障树视图可以查找到故障部位、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故障措施信息,在该设备再次发生类似故障时,就可以快速找到解决措施。

5.任意条件查询

9:50 -6-15由用户自定义查询条件,系统按这多个组合条件查询相符合的信息,该界面从略。该信息系统已成功应用于A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中,实践证明,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使A公司的设备管理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劳动,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其设计思路对其它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篇9:地理元数据技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理元数据技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介绍了地理元数据的概念、类型、标准与应用模式,以吉林省农业信息网元数据系统为例,探讨了元数据技术系统的实现方法,并提出地理元数据库设计、元数据登录系统、检查系统和查询系统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 者:沈体雁 程承旗 Shen Tiyan Cheng Chengqi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市海淀区,100871 刊 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WTUSM) 年,卷(期): 24(4) 分类号:P208 关键词:地理元数据   国际互联网   万维网   分布式地理数据管理   农业信息网  

篇10:流媒体系统实现与组成

一般而言,流媒体系统大致包括几个组件:转档/转码工具(Encoders),用于压缩转档;服务器(Servers),管理并传送大量多媒体内容;编码器(Scripters),可整合多媒体,并以互动方式呈现;播放器(Players),在用户端的PC上呈现串流的内容;另外还有许多不同的多媒体制作工具(Content-creation tools),

当一个网站提供视频点播(VOD,Video on Demand)的串流内容时,需要使用转档/转码工具,将一般的多媒体档案进行高品质、适合网络上串流的压缩,再将转好的档案传送到服务器端放送出去;若网站要提供的是转播服务,则需要在空中将音频及视频内容截取后,直接传到服务器端并由服务器放送出去,而直播式的传送可以透过Unicast或Multicast来实现。

一个完整的流媒体平台包括流服务应用软件、集中分布式视频系统、视频业务管理媒体发布系统、视频采集制作系统、媒体内容检索系统、数字版权管理(DRM)、媒体存储系统、客户端系统等重要组成部分。

1.流服务应用软件

应用流软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要求在最广的范围、多种连接速度的基础上提供性能最好的多媒体效果,并具有强有力的系统管理和可伸缩性能力,以及具有开放的、标准的、跨平台的架构。软件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压缩比和很好的传输能力,适合网络发布。服务器端软件应该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支持广泛的媒体格式,支持最大量的互联网用户群与流媒体商业模式。

2.集中分布式视频系统

面对越来越巨大的流应用需求,系统必须拥有良好的可伸缩性。随着业务的增加和用户的增多,系统可以灵活地增加现场直播流的数量,并通过增加带宽集群和接近最终用户端的边缘流媒体服务器的数量,增加并发用户的数量,不断满足用户对系统的扩展要求。

3.视频业务管理媒体发布系统

该系统包括广播和点播的管理,节目管理,创建、发布及计费认证服务,提供定时按需录制、直播、传送节目的解决方案,管理用户访问及多服务器系统负载均衡调度服务。

4.视频采集制作系统

该系统利用媒体采集设备进行Stream的制作与生成。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工具,从独立的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组合到制作丰富的流媒体,这些工具产生的Stream文件可以存储为固定的格式,供发布服务器使用。视频采集制作系统可以实时向发布服务器提供各种视频流,提供实时的多媒体信息发布服务,

5.媒体内容自动索引检索系统

该系统能对媒体源进行标记,捕捉音频和视频文件并建立索引,建立高分辨率媒体的低分辨率代理文件,从而可以用于检索、视频节目的审查、基于媒体片段的自动发布,形成一套强大的数字媒体管理发布应用系统。

索引和编码

允许同时索引和编码,使用先进的技术实时处理视频信号,而且可以根据内容自动地建立一个视频数据库(或索引)。

媒体分析软件

它可以实时地根据屏幕的文本来识别。实时语音识别可以用来鉴别口述单词、说话者的名字和声音类型,而且还可以感知出屏幕图像的变化,并把收到的信息归类成一个视频数据库。媒体分析软件还可以感知到视觉内容的变化,可以智能化地把这些视频分解成片段并产生一系列可以浏览的关键帧图像,也可以从视频信号中识别出标题文字或是语音文本,同时可以识别出视频中的人像就像识别屏幕上的文字、数字一样。通过声音识别,该软件可以将声音信号中的话语、说话者的姓名、声音类型转换成可编辑的文本。用户用这些信息索引还可以搜索想要的视频片段。使用一个标准的Web浏览器,用户可以像检索互联网其他信息一样来检索视频片段。

6.媒体数字版权加密系统(DRM)

这是在互联网上以一种安全方式进行媒体内容加密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它允许内容提供商在其发布的媒体或节目中指定的时间段、观看次数及其内容进行加密和保护。

服务器鉴别和保护需要保护的内容,DRM认证服务器支持媒体灵活的访问权限(时间限制、区间限制、播放次数和各种组合),支持其他具有完整商业模型的DRM系统集成,包括订金、VOD、出租、所有权、BtoB的多级内容分发版权管理领域等,是运营商保护内容和依靠内容赢利的关键技术保障。

7.媒体存储系统

由于要存储大容量的影视资料,因此该系统必须配备大容量的磁盘阵列,具有高性能的数据读写能力,访问共享数据,高速传输外界请求数据,并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兼容性,支持标准的接口。这种系统配置能满足上千小时的视频数据的存储,实现大量片源的海量存储。

8.客户端系统

该系统支持实时音频和视频直播和点播,可以嵌入到流行的浏览器中,可播放多种流行的媒体格式,支持流媒体中的多种媒体形式,如文本、图片、Web页面、音频和视频等集成表现形式。在带宽充裕时,流式媒体播放器可以自动侦测视频服务器的连接状态,选用更适合的视频,以获得更好的效果。目前应用最多的播放器有美国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Player、美国微软公司的MediaPlayer、美国苹果公司的Quicktime三种产品。

【基于ArcGIS Server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相关文章:

1.系统解释法的理论与应用

2.BSP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论文

3.TM1300嵌入式多媒体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光纤扰动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仓库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6.工商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现论文

7.TM1300?DSP系统的以太网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8.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超声波测井的井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实现

10.轮机英语考证评估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word文档
《基于ArcGIS Server地理网络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