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别]淡竹叶查考
“窗外小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药鉴别]淡竹叶查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中药鉴别]淡竹叶查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中药鉴别]淡竹叶查考
版的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淡竹为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叶(lophath—efun~gracile bronan)的干燥茎叶。淡竹叶野生干山坡林下及阴湿处,故有“林下竹“之雅名。其根为“碎骨子”,一窠数十须,须上长块根,比较坚硬,有点像麦冬,所以碎骨子又有“竹叶麦冬”、“野麦冬“之称。
淡竹叶入药较晚,明代《本草纲目》始见记载。李时珍称它:甘,寒,无毒。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根:名碎骨子,能堕胎催生。从所画图谱看,基本与药典收载的淡竹叶相吻合。
据查证,在祖国医学史上,另外还有两种被称为淡竹叶的中药。一种是竹叶,另一种是鸭趾草。禾本科多年生常绿竹状乔木或灌木植物淡竹(phyliostachys ni-kra munro varhenis(mits)stapf.ex)的干燥叶片入药最早,《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梁代陶宏景著《名医别录》始称“淡竹叶“。东汉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竹叶石膏汤“,《金匮要略》中的“竹叶汤”所用的淡竹叶,以及唐代《小儿药证直决》导赤散中的竹叶均为本品。所以现在很多中药书籍称本品为“竹叶”以区别“淡竹叶”。
在全国很多地区,把一年生草本植物鸭趾草(coliline lina communis)的干燥地上部分也称为淡竹叶。鸭趾草最早记载于唐代陈藏器著《本草拾遗》中,它的异名多达50余种。《本草纲目》称它为竹叶菜,鸡舌草,碧竹子片,与淡竹叶并列在一起,所画图谱也比较相似。现在以鸭趾草为中药名应用,与淡竹叶很容易区别。
淡竹叶是一味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的良药,对治疗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牙龈肿痛,小便赤涩淋痛,颇有效验。
竹叶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作用,可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烦热口渴,热淋及心火移于小肠所致的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等。
鸭趾草具有清热,利尿,解毒作用,用于温病初起或气分实证以及热淋小便涩痛或水肿有热者。因有解毒作用,所以对咽喉肿痛、痛肿疮毒、毒蛇咬伤均有较好疗效,这也是较淡竹叶和竹叶优越的地方。
由此可见,三种被称为淡竹叶的中药功用有所相似,但毕竟不是同一中药,应注意区分。
篇2:[中药鉴别]如何识别珍珠粉
珍珠粉能起到保健养颜的作用,而假冒伪劣珍珠粉不但不能保健养颜,反而会因大肠杆菌总数超标等原因,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那么,如何来识别其真伪呢?现介绍如下:
优质纯真珍珠粉:
原料为优质淡水珍珠,经过挑选清洗,按药品质量标准生产,并检验合格。
质地:看粉末色泽洁白均匀,不含杂质。
手感:摸时手感细腻柔滑,易吸附于肌肤上。
气味:闻似有淡淡腥味,而绝无其它的异味。
假珍珠粉:
假珍珠粉一般是用碱水和石灰将蚌壳加温,然后除去表层的黑衣,通过粉碎、过筛、包装而成。
质地:用手指沾取少量粉末.展开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明显闪光,这是云母。
色泽:明显白于纯珍珠粉。
这种假珍珠粉内兑有水解动物蛋白粉,长期服用,云母会在胃中粘结。
劣质珍珠粉:
质地:此粉主要原料是加工珍珠首饰时钻孔钻下来的粉末,掺入滑石粉而成。
色泽:偏黄,这主要是钻孑l时高温发热所引起的。
气味:服用时口感有焦味或臭味。
乌钢针靠加热转动在珍珠上钻孔,乌钢针的碎片落在粉末中,内含大量的金属体,长期服用会使人慢性中毒。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珍珠粉时,一定要到正规大药店、医药超市,认准知名品牌,切不可贪小失大而上当受骗。
篇3:[中药鉴别]沉香的鉴别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及沉香含有树脂的心材。性温,味辛。有降气、温中、暖肾的功效。其中,白木香主产于广东、海南,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越南等国,我国的台湾也有栽培。
国产沉香(白木香),呈不规则块片、长条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过的刀痕,偶尔有孔洞,通常一面木质坚硬,间有棕黑色微显光泽的树脂和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另一面,是树脂渗出的固结面。有凹凸状裂纹及蜂窝状小洞,多呈朽木状。质疏松,大多不沉于水。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燃烧时有浓烈黑烟及强烈的香气,并有黑色的油滴渗出。
沉香,大多为进口品,呈圆柱状或不规则的棒状,长约 10cm,宽约2~4cm,两端及表面有刀劈痕。表面黄棕色或灰黑色,密布断断续续的棕黑色细纵皱纹,有时可见黑棕色的树脂斑痕。质坚硬而重,放入水中,可以下沉或半浮半沉于水中,其中进口的多下沉,国产的较浮。气味较重,用火烧,冒浓烟,香气浓烈。以色黑、质坚硬、油性足、香气浓烈而持久、能沉水者为佳。
篇4:[中药鉴别]如何鉴别真假天麻
正品天麻来源于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春冬两季采挖。该品外表呈椭圆形,稍扁;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纵向皱折细纹,习称“姜皮样”;有明显棕黑色小点状组成的环节,习称“芝麻点”;一端略尖,有时尚带棕红色的干枯残芽,习称“鹦哥嘴”;另端有圆脐状疤痕,习称“肚脐眼”。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半透明革质,白色或淡棕色,体重质结实。味特异,甘、微辛。断面滴加碘液,无蓝紫色显色反应。
人造假天麻:该品呈扁椭圆形,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纵皱纹;两端分别有人工加工成的“鹦哥嘴”和“肚脐眼”,但表面不具天麻的点状环纹,即无“芝麻点”。用水湿润表皮后,有的还能刮下表层残留的纸张。质坚实,断面灰白色或灰黄色,滴加碘液可变成蓝紫色。
篇5:[中药鉴别]中药传统鉴别功夫
眼看 观察中药材或饮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及断面情况来进行鉴别。前人在鉴别时常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概括,如人参的外形特征是“芦长碗密枣核宁,锦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鉴别特征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鉴别特征是“蛇死皆闭目,唯蕲蛇目开如生”等等。从形状看,如麦冬呈纺锤形,辛夷花形似毛笔头,粉萆解形似猪大肠。还可以大小粗细辨其质量,如川楝子、枸杞子大者为佳,白花蛇、川贝以小为良,当归、党参条长粗壮者为优。从颜色来看,益母草饮片是灰绿色或黄绿色,红花、茜草宜红,紫草色紫,黄连、石斛宜黄,山药、茯苓宜白,生地、玄参以黑为佳。从根头特征者看,银柴胡根头部有“珍珠盘”,党参则有“狮子头盘”。从药材断面辨认,杜仲折断面有丝,丝淡质次,无丝者为伪品;党参、防风断面有菊花心;苍术、白术断面有朱砂点;天麻与白芨断面是角质样半透明。辨识种子类中药材,如菟丝子表面光滑质坚硬;急性子表面粗糙,密布小窝点,质坚实;莱菔子表面光滑、干脆等。
鼻闻 某些中药材或饮片有特殊气味,可用鼻闻鉴别。如鱼腥草因有鱼腥气,败酱草有陈腐豆酱味,故而得名。当归气味芳香,前胡芳香略带油腥气,薄荷则有清凉香气。佩兰芳香,泽兰则无气味。白鲜皮有羊膻气。其他如阿魏、鸡矢藤、丁香皆有嗅之难忘之气。
篇6:[中药鉴别]鉴别真假西洋参
西洋参又称花旗参,原产于美围.后来加拿大等国也有生产。目前国内引种的西洋参也已供应市场,称为种参或国产西洋参。
参滋补作用强,适用范围广,深受人们欢迎,但因其价格昂贵,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以人参冒充西洋参出售。两者虽为同属植物,但功用却各有不同: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能补肺降火、养胃生津,而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可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掌。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用小的白芷伪制成西洋参来牟取暴利。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全无西洋参的效用。人们如果上当受骗,不仅经济e遭受损失,还可能贻误病情,因此。应学会辨别真假西洋参。
鉴别西洋参的真伪,主要是通过外形、颜色、质地、断面和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来判断。
进口西洋参 圆柱形或纺锤形,无芦头、须根和支根。表面土黄色或类白色,去皮者为白色,带粉,全身有横向内陷细环纹,狭线形横向皮孔及众多不规则的纵皱纹,顶端的环纹较密,色较暗。质硬,体轻,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黄白色,无裂隙而有放射状花纹,以及明显的棕黄色形成层环,皮部散有黄棕色树脂道。气微芳香,味苦带甘,有粘性,含口中能生津
国产西洋参主根圆柱形,常带有芦头,无支根但有须根。表面浅黄褐色或黄色,皮细腻,上部有密集横环纹,全体有纵皱纹,并具横长皮孔样栓化疤痕,一般较细长,微隆起。质坚、体重,断面呈淡黄白色,形成层环纹色较深,并散有多数红棕色小点,放射状纹理明显。气微香,味微苦、回甜。一般质量较好的西洋参应该具有条匀、质硬、体轻、表面横环纹紧密、气清香和味浓郁的特征
生晒参伪制的西洋参外形与真品西洋参相似,但其表面呈灰黄色或黄白色,横环纹疏浅断续,纵皱纹深而明显,形成层环纹为棕黄色,有人参特有的香气,味甘、微苦。少数带有芦头的伪制西洋参可见较长芦头,并有纤维状或鳞白芷伪制的西洋参外形亦与真品西洋参相似,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横纹及细纵纹,横向突起的疙瘩状皮孔特别明显。质地坚硬,体轻,端面白色,粉性,木部较小,占横切面积的1/3,并散有黄棕色油点。气微香,味苦、辛。
如果要购买西洋参这样的贵重药材,最好去正规的药店。另外,对那些包装精美的西洋参饮片,购买时也需慎重。
篇7:[中药鉴别]鉴别名贵中药材
冬虫夏草
真品
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外表黄棕色至土黄色,粗糙,环纹明显。头部红棕色,长有子座;胸腹部深黄色至黄棕色,胸节3,胸足3对,腹节10,腹足5对,中部4对明显;表面有环节20~30个;质脆,断面淡黄色。子座细长圆柱形,稍扭曲,一般比虫体长,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头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似纤维状。气微腥,味微苦。
假品
亚香棒虫草:外形与冬虫夏草相似。气香、虫体味微咸,子座微淡。虫体断面疏松或空瘪,黄白色,中央有稍明显灰棕色“一”字纹;凉山虫草:虫体粗短,表面棕黑色,足不明显。环纹众多,被锈色绒毛,子座长,大大超过虫体,可达30厘米,分枝纤细而曲折,子实体头部圆满柱形或棒状。
地蚕:呈梭形,略弯曲,外表呈淡黄色或灰黑色,只有根痕环节2一11个,质脆,断面类白色。用水浸泡易膨胀,呈明显结节状。
蛹草:习称北虫草,虫体呈椭圆形的蛹,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圆,无不孕端,橙黄或橙红色,柄细长,圆柱形。
分枝虫草:外表呈黄绿色,子座单生或分枝,长5~8厘米,柄多弯曲,黑色,有纵皱或棱,上部光滑,下端有细绒毛。子实体头部短圆柱形,茶褐色。
用玉米粉、面粉、石膏等加工压模伪充虫草。此种伪品形体较粗大,外表呈黄白色或棕红色,虫体光滑环纹明显,断面整齐,淡白色,体重,久尝粘牙。子实体无细小的纵向皱纹;掺杂虫草。有的在虫草断体中用铅丝连接,有的混入重金属等,以图增加重量。
燕窝
一看
燕窝应该为丝状结构,由片块状结构构成的不是燕窝。购买燕窝时不要过于贪白,色泽微黄为佳;
二闻
燕窝的气味系比较特殊,有鱼腥味或油腻味道的为假货;
三拉
取一小块燕窝用水浸泡,松软后取丝条拉扯,弹性差,一拉就断的为假货;用手指揉搓,没有弹力能搓成糨糊状的是假货。
野山人参
真品
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构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两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芦)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下部圆柱形,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假品
园参(人参栽培名):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
移山参:种类较多。包括池底参,山参扒货,籽海籽扒,园参扒货等。它们的形态较为复杂,一般主根多数为体顺体,几乎无横体,灵体。其横纹都不连贯而浮浅,横纹下伸至支根。外皮松泡粗糙,无光泽,须根细嫩色白。整体须根形如扇形或扫帚形,根茎无三节芦,不定根较细,多数为毛毛汀。
拈接人参:采用人工方法用胶水粘接而成。一般材料均选用园参依照野山参的形态,在芦头,支根,须根,不定根等部位,逐个粘接而成。鉴别时在放大镜下可见明显粘接痕迹。
篇8:[中药鉴别]川贝的真伪鉴别
川贝母是一味名贵中药材。药用始载于明代的《滇南本草》一书。其主要功用适用于
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的良药。由于其疗效卓著,药用需求量大,就有人用伪品来冒充川贝,因此必须认真加以识别其真伪。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较多,可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种规格,其药材性状各有所区别。
松贝呈卵圆形,颗粒大小均匀,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顶端稍尖、闭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稳。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称“怀中抱月”。外表纯白色,有光泽。质地硬脆,粉性足。
青贝:呈扁球形,外层两鳞片大小相近。顶端开口,内有小鳞片数枚,颗粒多歪斜,不能直立放稳。外表呈浅黄白色,质地较松贝疏松,粉性。
炉贝:多呈棱形或圆锥形,颗粒大,形似马牙状,故俗称“马牙嘴”。质脆、粉性。这三种贝母均气微、味微苦。
伪品川贝:
(1)山慈姑:又名土贝母、草贝母,外形与川贝母相似,但基部呈脐状凹入,有须根茎。表面呈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不分瓣。质坚硬难折,断面角质。气微弱,味极苦而辛。本品含秋水仙碱,系有毒草药,内服过量可使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中医多外用冶痈肿、瘰和关节炎等症,与川贝母的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不同。
(2)光慈姑:亦名光姑子,药材呈圆锥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平,中央凹入。不分瓣。颗粒较松贝稍大。表面呈黄白色或浅棕色,光滑。一侧有条纵沟到顶端。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内有一圆锥形心。气微,味淡。
总之,伪品川贝与川贝的外形相似,但它们的药材性状均呈整块状,不分瓣。这是识别川贝真伪之重要特征。
篇9:[中药鉴别]中药材的荧光鉴别
荧光鉴别,是利用中药材所含有的某些成分可在紫外光或常光下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来鉴别中药材。用于观察荧光现象的仪器被称为紫外光分析仪,一般用于鉴别钱币的紫外光验钞机也可同等使用。鉴别时,将中药材样品或粉末或浸出液置于暗处的紫外光下进行观察即可。
一、中药材粉末或纵横切面置紫外灯下观察
1.麻黄:药材纵剖面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粉末或药材表面显亮棕色荧光。
2.牛蒡子:粉末显绿色荧光。
3.黄柏:药材断面显亮黄色荧光。
4.地骨皮:外表呈棕黄色,常散有金黄色斑;断面木栓层呈棕色,韧皮部呈淡蓝色荧光。
5.沉香:颗粒部分显海天蓝色荧光,部分显灰绿色荧光。
6.秦艽:横切面显黄白色或金黄色荧光。
7.浙贝母:粉末显淡绿色荧光。
8.麦冬:薄片显浅蓝色荧光。
9.怀牛膝:饮片显黄白色荧光。
10.川牛膝:饮片显淡蓝色荧光。
11.黄连:饮片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12.延胡索:切面或粉末显亮黄色荧光。
二、中药材的水或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直接或经化学处理后置紫外灯下观察
1.马兜铃: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显黄绿色荧光。
2.丹参:药材水提醇沉液点于滤纸上,显亮蓝灰色荧光。氨水熏20分钟,显淡亮蓝绿荧光。
3.高良姜:药材95%乙醇浸泡液点于滤纸上,氨熏后显黄色,挥去氨后颜色变浅,喷以1%aicl3试液,置荧光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4.白芷:水浸液点于滤纸上,显蓝色荧光。
5.前胡: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显淡天蓝色荧光;滴加15%naoh试液后,荧光消失。
6.三七:甲醇浸提液点于滤纸上,显淡蓝色荧光。
7.葛根:甲醇浸提液点于滤纸,喷以1%aici3乙醇溶液,显鲜黄绿色荧光。
8.苦参:甲醇回流液点于滤纸上,喷以5%aici3乙醇液,晾干,显黄绿色荧光。
9.木瓜:水回流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以1%aici3乙醇液,晾干,显蓝色荧光。
10.关木通:75%乙醇回流液点于滤纸上,晾干,显天蓝色荧光。
11.大黄: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滴加稀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灯下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
三、中药材的水或醇浸液直接置紫外灯下观察
1.银柴胡:药材的无水乙醇浸提液呈亮蓝微紫色荧光。
2.苏木:水浸液显黄绿色荧光。
四、药材的水浸液或水煎液置日光下观察
1.秦皮:水浸液可见碧蓝荧光。
2.板蓝根:水煎液可见蓝色荧光。
五、其他
芦荟的水浸液与硼砂共热后置紫外灯下呈亮黄色荧光。
篇10:[中药鉴别]地肤子的真伪鉴别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的果实。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上有用天仙子、藜、岗松等冒充地肤子者,由于地肤子与伪品性状相似,不易区分,现将地肤子的真伪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真品:
真品地肤子的果实呈扁球状五角形,直径1~3 mm。外被宿存的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央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柄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mm,黑色,形似芝麻。气微,味微苦。
伪品:
天仙子 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的种子,呈肾形或扁卵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剖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无臭,味微辛。
藜 本品为藜科植物藜的胞果,呈扁平五角形,直径1~2mm。外面的宿存花被呈黄绿色,紧抱果实,先端5裂,基部中央有果柄残基,可见放射状排列的5条棱线,不具翅。内藏果实一枚,果皮薄膜状,半透明,易剥落。种子圆形,具黑色光泽。气微,味微苦。
岗松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岗松的蒴果,呈钟形,带有细小果柄,萼筒直径约2mm ,萼先端具5裂片,常向内卷。萼筒内蒴果已裂开,子房3室,中央伸出细长的宿存花柱。种子往往脱落不存,有的可见种子多数,细小,扁平圆形,红黄色,质坚硬脆。搓之发出特殊香气,味涩而辛。
【[中药鉴别]淡竹叶查考】相关文章:
2.中药广告语
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4.中药鉴定论文
5.中药社会实践报告
6.中药的广告词
9.用中药造句
10.中药发展论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