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毕业论文范文题目
“rui134279114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中药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中药毕业论文范文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中药毕业论文
1研究背景
我国中药产业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小规模工业企业向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5156亿元,已经超过医药产业总产值的1/4,每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中药产业产值约占到医药产业产值的1/3,且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出医药工业整体水平9.0个百分点,高居全行业第一。1-7月,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2878亿元,同比增长16.1%,单只中药饮片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77亿元。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药产业也面临严重的问题。近年来掀起一股植物资源利用热潮,中药材大量开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一些野生药材和优质、稀有中草药缺乏保护而遭到严重破坏。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数据显示,稀有及濒危植物物种已由的168种增长到20的392种珍稀濒危植物。同时,中药材中的有机质大量输出农田生态系统,随着药材种植年限的增加,轮作单一,施肥不合理,养分元素比例失调,土壤肥力逐年衰退,导致原材产量较低,质量下降,经济收益减少。在中药材的利用过程中,药用部位仅占植物的较小一部分,药材生产基地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非药用部位,导致药用植物副产品利用率低下。
2循环经济概念简述
传统经济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遵循的是“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论述生态经济时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将经济活动整合成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对供应链管理要求在传统产业经济的线性模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延长生产链,即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所遵循的原则是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reduce),高效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recycle),回收利用废弃物(reuse),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更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目标。
3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3.1节约中药资源,提高中药材利用率
中药废渣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资源浪费。中药药渣里面富含有纤维、多糖、蛋白等有机物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经测定,经过60%的乙醇在人参进行提取后,测量其干燥品的药渣,发现每100g药渣中仍含有人参总皂苷196mg、十多种氨基酸,同时还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中药产业循环经济通过提高生产工艺,增加中药药渣的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量,将再生资源重新投入生产,节约了中药资源。
3.2严格原料选购,保护人民健康
中药药渣一般为湿物料,极易腐坏,乱排乱放将严重污染环境,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以食用菌产业为例,目前其生产上用的棉籽壳原料农药残留较高,以此为原料生产的食用菌农药残留就可能超标。同时棉籽壳中含有对男性生殖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棉多酚化学成分,因此食用菌的品质大受影响。中药产业循环经济采用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中药原料的选购,在生产过程的每一步保证药品的安全,限制污染排放在规定范围内。
3.3降低环境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生态水平日益恶化,世界人口激增,各种资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中药产业循环经济通过对中药废物的合理收集和再利用,减少了中药废弃物的直接排放,降低了中药产业对水源,空气,土壤,植被的污染。在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的情况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国利民,保证中药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4中药产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
中药产业想要发展出成熟的循环经济模式,无论是企业内部生产工艺,还是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都需要技术支持。技术支持体系主要由四类技术构成,包括中药循环再利用技术、中药资源化技术、中药系统化技术、环境监测技术。
4.1中药循环再利用技术
中药循环再利用技术是指通过延长中药材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减少中药资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的技术。针对具有一定资源化潜力的中药废弃物,可通过微生物、细胞、酶等生物转化,发酵转化技术等;或可采用提取富集、化学转化等适宜技术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利用价值较高的资源性物质,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挖掘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潜力,中药企业生产的中药渣通过药渣深加工厂分类后集中加工可以提取出其中仍有中药利用价值的部分重新返还给各个中药企业加工厂,经过药渣深加工厂加工后的中药渣运输到各个可以再利用中药渣的工厂,如菌类培养基地、沼气池、饲料加工厂、造纸厂、絮凝剂厂等等,沼气池生产的沼气是清洁能源,可以供给养殖场清洁的能源,饲料加工厂的饲料也可以用于养殖场的养殖,养殖场的动物粪便既可以返还给沼气池继续生产沼气也可以作为肥料运输给中药种植基地,最终实现中药渣的循环利用。
4.2中药资源化技术
资源化技术指能够将生产或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再次变为有用资源或产品的技术。资源化技术可将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再加工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也可以加工成其他的产品。资源化技术在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中也非常重要,目前,已经产业化并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主要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有废纸、废玻璃、废塑料等的加工再生技术。中药渣同样可以通过资源化技术,将中药渣再提纯出中药成分,再提纯后的中药渣再运输给沼气池、饲料加工厂变为沼气饲料等有用的资源和产品。4.3中药系统化技术中药系统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角度考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产业组合及技术组合,实现物质、能量、资金和技术的优化使用的技术。系统化技术主要包括两类:多产品联产技术和产业共生技术。前者是通过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进行科学分配来生产不同产品,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对副产品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后者则将不同的产业耦合在一起共同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某一产业生产的产品或废弃物,可作为另一产业的生产原料。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系统化技术。多个中药厂和中药培养基地可以通过聚集,将药材通过科学有效的分配给需要不同药材甚至同一药材不同部位的中药厂进行生产,某一中药厂不需要的药材部位可以给需要这一部分药材的中药厂,提高药材资源的利用效率,把和中药产业循环经济有关的产业耦合在一起。
4.4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是监测环境状况,即检测污染物和其他在自然过程和人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释放量的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是促进上述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发展的技术基础,没有该项技术,就无法准确计量各个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而使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及法律手段的运用缺乏科学依据。通过环境监测技术可以监测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促进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向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5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中药废弃物的产生源于药材原料生产、药材初加工与饮片加工、中药制剂以及含中药的健康产品等资源性产品制造过程,主要包括:药材栽培(养殖)生产过程产生的传统“非药用部位”;药材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产生的“下脚料”及破碎组织、碎屑粉渣等;在中药制药等资源性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基于上述中药产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在本模式图中,存在着三个主体,分别为中药企业,药材种植基地,药渣深加工厂。主体作为中药产业循环经济中的开端与终端,在循环模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即本模式围绕着这三个主体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下是对此三个主体的介绍。
5.1中药生产企业
中药生产企业指的是主要经营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生产的企业。由上诉构建的模式图可知,中药生产企业在循环经济模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是该模式的全部开端和部分终端。中药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中药废渣,经过进一步加工后,作为酒厂、造纸厂等的原料;药渣进行深加工后,又可用于再生产药品,这个循环的核心企业在此模式中的运行效率决定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5.2药材种植基地
现阶段,大多数中药企业通过向种植药材的当地药农收购的方法获得原材料,中药植物园大多作为科研与教学用,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拥有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园,中药材种植园是中药企业的原料基地,通过对中药原材料也就是中药材的统一规模化的种植,使中药企业可以直接就地取材,减少了原料的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也保障了原料药材的质量。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种植,缓解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减少对野生中药植物的过度开采。可见药材种植基地是该循环经济模式的资源根本。药材种植基地的灌溉用水要求不高,中药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就可用于灌溉,水资源再次被循环利用。
5.3药渣深加工厂
首先,药材深加工厂将中药渣从中药厂中进行低价收购,即药渣深加工厂最早接触中药厂排放的废物。然后,再由其作初步的处理,由于经过生产后排放出来的药渣大多杂质较多,难以直接利用,中药深加工厂可将其进行干燥、纯化、分类等处理。最后,药渣深加工厂再根据有效物质的差别将其分别卖给絮凝厂,造纸厂,食用菌培养基地,有机饲料厂,有机化肥厂等专业处理机构利用。药渣深加工厂是药渣废物再利用的关键环节,把中药生产企业和该经济循环模式内的其他企业有机联系在一起,起到了一定的枢纽作用。
5.4科研机构
大多数中药材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入药,尤其是中药生产企业在制作中药制剂等时,通常只是提取药材一部分内的成分,而非有效部位大多都会被浪费。科研机构对药用植物的非有效部位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另提取出其它有价值的成分。科研机构对资源的深入开发、创新,无疑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长远发展看,科研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5循环方式
中药厂产出的物质,主要有四类,除了产品中成药外,其他三类分别为中药渣,制药废水,中药非药用部位。药渣深加工厂将药渣收购后经过处理分配给上文阐述的专业转化机构进行处理。中药渣投入沼气池可生成沼气,是清洁能源,同样,沼气池也可以利用养殖厂中的动物产生的粪便为原料,产生沼气,可供给周围厂房能源使用。一些药渣富含纤维素,可以成为纸张的原料;一些药渣含有絮凝物质,可以用来处理污水,而水又是造纸工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虽可以成立造纸废水厂,进行造纸,废水可有中药企业集群排放的废水提供,造出来的纸张可返回中药厂制作包材。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不仅可以利用于造纸,也可将其应用于厂房环境的清洗,如果技术过关,处理后的水达到一定标准,也可将其利用于中药材种植的灌溉。养殖场中的牲畜,可以喂养由中药渣转化的有机饲料。其中动物产生的粪便可以结合转化后的中药渣制成有机肥料,应用于中药材植物园的植物种植。中药材植物可以直接被中药厂为原料投入到生产,也可以由科研机构将中药材有效部位与无效部位提前分割,有效部位流入中药厂进行生产,植物的无效部位直接流入药渣深加工厂进行二次处理,经处理后,可将植物无效部位的.转化为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二次利用。
6保证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6.1完善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激励政策
我国政府多采用激励政策鼓励中药生产企业节能减排,以保证资源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如在《清洁生产促进法》第33条中规定,依法利用废物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生产产品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然而,只是注重终端推动而忽视中间环节,中药产业循环经济仍然只停留于表面而没有深入发展。本文建议政府部门设立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科技研究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为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加强制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创新政策的力度,对中药产业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此外,有关部门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指标体系和各地指标完成情况的奖惩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6.2加强科技发展,促进技术推广
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在循环经济中的资源利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总体来看,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较为滞后,多数中药企业缺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关键技术,无法支撑企业运行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型。同时,由于设备、工艺落后,现有的技术支持还无法满足全面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的要求,设备更新是发展中药产业循环经济迫切需要解决和突破的环节。高校与科研院所应大力研究关键技术,设计能够满足深化发展中药产业循环需求的设备,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将理论变为实践,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6.3提高中药生产企业自身诚信自律
中药生产企业作为中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核心部分,是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和废弃物主要生产者。要想使该模式高效运行,需要中药生产企业自身提高对循环经济理论的认识,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发展;诚信自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生产药品、排放废弃物;在企业内部推行新工艺,在企业之间积极促进物质能量流动。
关于中药毕业论文范文二:中医教育改革中的中药教改问题
摘要:中医学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精华,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中药学教育作为中医学教育中的基础,也是中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快中药学教育的改革,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促进我国中医教育的快速发展。基于此,简要分析中医教育改革中中药教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探讨促进我国中药学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以期为我国的中医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教育;改革;中药学
中药学作为中医学教育中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应掌握中药的基本性能、应用范围以及错误使用的不良反应等基础知识,还应该掌握常用的中药材的辨认技能。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现代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遣药组方的能力和鉴别药材的能力。因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院校应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总结分析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改的有效措施,提高我国中医教育的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一、当前中药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单调乏味。
中药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知识,涵盖的内容广泛,且内容都是讲解中药材的辨别、性能、适用范围等基本知识,课程枯燥,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中药学教师在讲授中药学知识时没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需要熟记大量的中药材知识,枯燥无味,学习难度较大,久而久之会对课程失去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方法单一。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各种知识的连接性较强,教学内容繁多,一些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量不足。特别一些教师年龄较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面授式教学,实行单一的填鸭式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缺乏实践。
当代中药学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教学,以让学生掌握中药材的基本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部分院校的实践条件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时间需求,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下降,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严重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中药教改的有效措施
1.转换思维模式。
中医教育与西医教育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解释人体各种疾病的病理和治疗方法。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的原则和使用方法与西药相比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加快建立中医辨证施治的思维方式,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辩证施治理念。中药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多的选择临床常见病例,从疾病的全面分析讲解向学生讲授中医辩证施治的思路、中药材的选择依据和选择方法,从而使学生养成整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2.丰富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中药材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积极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幻灯片、影像资料等形式向学生讲解中药材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认识中药材的外形、颜色,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搜集一些常用中药材的图片,加深对中药材的认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比较典型的病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进行药方的试配,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中药材的应用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中药市场混乱,假药、伪制品大量出现,特别是一些名贵中药材的伪品更为多见。因此,各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中药辨别能力的培养,加快实践实验室的建设,丰富实验室中药材的种类,并收集市场上常见的中药伪品标本。加强学生经验和理化试验鉴别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药材的鉴别活动,使学生提升中药材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阅中药彩色图谱资料进行学习或者组织学生进入中药材市场进行实践。
4.提高教师的自我素养。
各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对中药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组织各种形式的知识教学,提高中药学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同时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由主讲教师指导进行试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应该加强教师的职业教育,使教师能够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中,爱岗敬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改革考核方式。
中药教学质量的主要检测方法就是考试,新形势下应加快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笔试,加强学生对中药材的辨别能力考核和中药材组方能力考核,使学生不仅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学会中药材的辨别、应用能力。对中药学的考核应该涵盖中药材的基本知识、适用症状,根据实际病例分析问题,遣药组方,还应该进行中药鉴别的实践考核,全方面考核中医学生的中药学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医学教育中的中药学教育应该从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式入手,积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全面考核中药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医学人才,促进中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篇2: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
《 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代制药技术不断深入。由于传统的思想,在药品的选择上,人们偏向于中药,所以对中药的生产和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对其进行现代化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一般来说,中药研究的过程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中药成分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生产出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药品。目前,大多数的医药研究员都引入了现代制药技术,来提升我国传统中药的质量和作用,提高中药生产的效率。
关键词:现代制药技术 中药生产 应用分析
一、引言
目前,我国中药生产技术明显落后于其他制药技术,中药产业在我国制药市场中呈现下滑趋势。中药产业若想在激烈的制药市场中立足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引入现代新技术,向高科技制药技术的水平和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中药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大多数中药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引入了现代化高新技术,这刺激和影响着传统的中药产业。现代化科学制药技术和各种制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使我国中药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推进了中药制药剂量和药效稳定发展。
二、现代化中药制药技术实例概况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航建发在医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拥有了一支专业的设计队伍。其医药工程项目设计主要涵盖生物制药、中药提取和医药制剂以及配套的设施等。特别是中药提取车间的工程项目设计,把国内外的先进制药技术和我国传统中药制药技术联系起来,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全面的中药现代化生产技术体系,被国家发改委员会评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此制药项目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厂区分为两期工程进行规划和整理,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为双层,高度为18.75米,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厂房的布局中,规划了发酵车间、提取车间、交配电房、仓库以及办公区域等。各辅助生产区域采用岗位轮流的工作模式,在不影响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下,将厂房分为2层,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
在设计中,将提取车间分成了三层,包括出渣层、操作层和投料层。在第三层可以布置同提取罐配套的冷凝器、冷却器;提取罐可以悬挂在第二层上,同时单效蒸发器也放置在第二层。整个设计工序方便操作、流程顺畅,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成本的投入。
图1 中药提取生产车间
三、现代化制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设计和应用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好的方案和规范是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建设全过程有效的控制理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中药制药现代化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制药工艺和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各种各样的需要。
(1)采用自动化技术对固体进行发酵
现代化中药制药工艺突破了原来的生产技术,适应了国家和社会高新化、现代化的发现要求,使固体发酵工艺实现了技术创新。在工作设计和制度中,引入了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单元操作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应国家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自动生产线,以满足相应发酵环境下各种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发酵工作和在不同自动化技术控制阶段的标准和理念。此技术有效的推动了中药制药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先进制药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中药生产过程中,提高了中药生产效率,保证了中药药性和剂量。
(2)实现了中药胶囊有效成分的定量控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现代化,在生产检查中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质控手段,它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灵敏度检测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能对液体混合物进行成分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在定量控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例如,三聚氰胺就可以用此法检测其含量。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科学严格的质量标准,使中药制剂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图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中药的提取和制剂生产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控制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直接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单元制造技术系统集成的自动化全面质量检测控制生产线是该项目实现制药工艺现代化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此项目中,单元制造设备建立了提取、浓缩、干燥等操作系统,这些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的方式,使整个提取工艺流程实现连续化和物料转移管道化。
设计中,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塑包装设备,提高了产品包装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具备了在线检查和称重、自动去除不合格产品的功能,有效的增加了中药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设计中用到NT25型铝塑包装机,利用数字和红外线扫描,能精确的保证产品的质量参数,高效快速的控制质量,提高了中药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水平,进而推动了中药产业的稳定发展。
(4)高温、高湿的空调处理技术
在现代化制药技术中,中药生产流程非常的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提取工序使用大量的酒精,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风险,应该在送风支路上设置防爆防火阀,并采用直流形式排风。如果外界自然空气能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可以利用自然风,采用排风扇,实现变风量、变新风的运行。
(5)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利用膜两侧的电位差、浓度差或者压力差,使原料选择性的透过膜,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在中药成分分离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较大的杂质和胶体,不仅会对膜产生一定的破坏,也会对中药的提取、分离以及制造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可以在中药中加入絮凝剂,使部分悬浮颗粒发生沉淀,使其过滤,更好的被超滤膜分离,达到中药生产的最佳效果。由于该技术操作方便、污染小、成效高,能全面提高中药生产的质量,促进我国中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结束语
此工程设计整体来讲,布局比较合理,各项工艺流程和设备都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生产过程稳定可靠,有效的提高了中药生产的效率,保证了中药的剂量和药效。中药制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运用现代制药技术进行生产是必然的选择。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调动科学力量,促进中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哲萱,周立红,章顺楠,叶正良,柳文媛. NIRS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验证方法探讨[J]. 中草药,,10:1342-1348.
[2]刘泽峰.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领域中的应用[J]. 中医药导报,,03:122-124.
[3]吴晓明.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概况[J]. 安徽医药,,06:679-681.
[4]韩永萍,林强,何绪文. 膜分离技术在传统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9,08:1983-1985.
篇3:中药制药专业毕业论文
《 制药新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
【摘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 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大孔吸附树脂、膜分离技术等现代制药新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 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 制药新技术 筛选技术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 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 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应用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药物筛选模型研究中药不同成分的药理作用,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也可进行中药复方配伍、比例、活性部位筛选,并根据结果,分析复方的组方原理,决定最佳复方组成,提高 治疗效果,有效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1]。
2 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 经济效益。为了解决传统中药提取过程存在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2.1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2]。目前,SFE-CO2己成功的从中药中得到挥发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苷类、萜类以及天然色素等成分。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3]。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很多,但多局限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而能够实现 工业规模生产的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属高压设备,其工程化面临着设备压力高、投资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放大问题。此外,与传统提取技术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操作成本较高,故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目前主要在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广泛的应用。
2.2 超声波浸取技术 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4]。超声浸取技术对容器壁的厚度及容器位置要求较高,否则将影响药材浸出效果。目前,尽管已经有了大型设备的研究和生产,但超声提取实验研究仍处于较小规模,另外,超声波的噪音污染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需要在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中加以注意,提高防护。超声浸取需要加强提取机制、应用参数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广泛的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与生产。
2.3 微波浸取技术 微波浸取技术[5]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使其温度迅速升高;二是通过离子传导,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做转向及定向排列,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在微波萃取物质时,辐射导致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能量产生大量的热量,使胞内温度迅速上升,液态水汽化产生的压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形成微小的孔洞。随后,细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收缩,表面出现裂纹。孔洞和裂纹的存在使细胞外溶剂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细胞内的物质。微波浸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少、有效成分收率高的特点。微波辅助强化浸取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萃取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6]。为了改善传统中药制剂“粗、大、黑”的问题,有关学者将新材料学、分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对中药提取液纯化精制技术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出一些中药提取液纯化的分离新技术。
3.1 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7]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因其具多孔性结构而具筛选性,又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而具吸附性。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
与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其它工艺相比,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对中药提取液进行精制,从中提取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有着明显的优势。一般情况,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10-14倍,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30%,醇沉法约为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8]。要想使树脂分离技术能够更合理用于中药的纯化,在理论与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保证研制的中药新药安全有效。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探索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 企业越来越多,前景十分广阔。
3.2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主要采用超滤和微滤技术,超滤技术分离的粒径范围为<0.2μm>0.1μm 的微粒;所采用的滤膜材质主要是醋酸纤维素(CA)、聚砜(PS)、聚砜酰胺(PSA)、聚丙烯腈(PNA)等;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膜组件形式,包括中空纤维、螺旋卷式、管式和板框式。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研制中的应用已比较广泛,主要用途是澄清药液,除去微粒、细菌、大分子杂质(如胶质、鞣质、蛋白质、多糖) 或脱色等。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4 制剂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药产业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外,已出现很多中药现代制剂,如注射剂、滴丸、软胶囊、缓释胶囊、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喷雾剂、膜剂、凝胶剂等;但总体而言,目前中药生产的水平仍旧较低,中药制剂还普遍存在工艺落后、服用量大、起效慢、质量难以控制、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4.1 软胶囊 软胶囊是指把一定量的原料、原料提取物加上适宜的辅料密封于球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的软质囊中制成的剂型。软胶囊适合用于浸膏、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填充容量可调范围较大。目前已有的中药软胶囊品种有藿香正气软胶囊、银杏叶软胶囊、消炎灵软胶囊等。 4.2 滴丸 滴丸是以固体分散技术为基础的新剂型,具有如下特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工艺条件易控,质量稳定,剂量准确,受热时间短,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可增加其稳定性;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如芸香油滴丸含油达83.5%;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例如复方丹参滴丸中由于减少了冰片用量,减少了胃肠刺激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它如冠心丹参丸和 苏冰滴丸等,在抗心绞痛等急性病救治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4.3 缓、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为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缓、控释制剂能缓慢地、持久地释放药物,减少用药频率,避免或减少血药“峰谷”现象,易被患者接受,并可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已上市的中药缓释制剂较多,如雷公藤缓释片、青藤碱缓释片、复方丹参缓释片和脑络康缓释胶囊等。
5 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和某类或几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组成的图谱。其特点是:①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②通过制订指纹图谱特征峰的面积和比例,能有效控制样品质量,保证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材质量的最有效手段。随着 现代分析手段的 发展,各种色谱、光谱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中药的成分分析上来,在尚不清楚药材全体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可得到物质群整体的图谱。
构建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色谱法、波谱法、X-射线衍射法及分子生物学法。目前最常用方法为色谱法,包括TLC,HPLC,HSCCC等。分子生物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是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一般方法包括电泳技术、免疫技术和DNA分子遗传标志技术。许多研究显示,以上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这些技术大多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解决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为之努力奋斗。
参 考 文 献
[1]杜冠华.药物筛选新技市与中药现代化研究[J].世界 科学技术一中药现代化, ,2(4):47-59.
[2]斯黎明.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25(5):11.
[3]郑琳颖,冯彪.保济丸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中医研究,,18(6):24-271.
[4]冯自立.微波萃取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J].医学信息, ,19(10):1889-1892.
[5]安建忠,许志惠.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草药提取方面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 12(5):465-467.
[6]乔五忠,王艳辉,李美粉,等.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甘草酸的研究[J].中成药, 2006, 28(6):794-7961.
[7]张振秋.现代中药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J].中医药刊.2006,24(8):1405-1409.
[8]岑琴,周丽莉,礼彤.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5(1):77-80.
[9]平其能.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发展动态[J].药学进展,1995,19(3):144.
篇4:工程地质毕业论文题目
工程地质毕业论文题目
1、攀枝花大河流域拉幅、平地幅地质灾害特征研究
2、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储层构型表征的应用
3、无人机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4、浅谈毕节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5、地质资料编研意义及工作方法探讨
6、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产品及服务价值研究
7、大数据时代下地质资料数字资源标准体系研究
8、油藏地质建模技巧及质量控制方法
9、建立地质工作与岩矿测试有效机制的探析
10、层次分析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11、某大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建议
12、地质勘探施工前期的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及方法探究
13、河南卢氏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14、如何加强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15、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及对策
16、唐山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探析
17、酒泉东盆地与张掖盆地地质接触关系及其电性特征研究
18、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9、遥感在管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20、湖南云山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特征与评价
21、基于内外动力耦合成因理论的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显式统计模型
22、中国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23、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2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25、论地质勘查与深部地质钻探找矿技术
26、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27、轱辘河输水隧洞工程地质及枢纽建筑物设计分析
28、昆玉铁路改造工程对九龙池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29、浅析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30、浅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
31、秸秆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环境稳定性研究
32、地质资料信息化为城镇建设服务的思考
33、试论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
34、大兴安岭地区外倭勒根河中游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特征
35、地质测绘对于地质的重要意义
36、石壕煤矿工作面瓦斯地质系统设计及应用
37、川藏铁路工程地质特征及地质选线原则
38、东欢坨矿瓦斯地质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39、浅析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
40、九甸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
41、云南省盈江县地质灾害分形特征研究
42、伊南煤田脱维勒克井田首采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43、欧龙布鲁克地块古生代风暴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44、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45、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因素的.探讨
46、浅析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47、勉县地质灾害分布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8、大连地区地质遗迹类型划分及特征
49、改建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地质选线方案研究
50、论述地质工作中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
51、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其治理
5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
53、北京百泉山风景区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分析
54、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实践分析
55、致密砂岩气地质认识新进展
56、煤岩瓦斯动力灾害主控地质体理论及地质作用机理
57、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58、赣州市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孕灾环境分析
59、海南感城近海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60、地质聚合物基无机膜去除水中钙、镁离子的研究
61、莱州湾海岸带工程地质分区及其特征
62、锦屏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防范治理与启示
63、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时间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64、地质统计学储量估算中块尺寸的合理选择
65、浅议游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对地质景观脆弱性的保护
66、基于突变理论的红格钒钛磁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67、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参数敏感性分析
68、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构建和谐安居环境
69、浙江省泰顺县地质灾害成因及分布特征浅析
70、地质测绘工程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分析
71、基于CVM的地质灾害风险价值评估方法探索
72、延安地区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相关性探讨
73、陕西榆神府生态脆弱矿区地质灾害演化过程
74、三维可视化滑坡地质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75、陕西省绥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76、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77、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难点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78、盐池县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及空间分布特征
79、中东欧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
80、美国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现状及启示
81、地质调查项目成果登记业务设计及进展
82、对湖北省做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考
83、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84、关于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的若干思考
85、中新经济走廊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
86、东南亚地区重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87、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复杂油气藏效益勘探开发的必由之路
88、新疆油田致密油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与思考
89、工程地质勘测中水文地质的影响与应对
90、吐哈油田低饱和度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效益勘探实践
91、玉树地区地质构造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92、广西永福某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探讨
93、一种面向三维地质剖面的形体表面重构算法
94、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和储层分类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研究及应用
95、内蒙古敖汉旗岱王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预测
96、广西宜州市龙头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研究
97、地质工程一体化在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的实践
98、地质力学在地质工程一体化中的应用
99、三维地质导向在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中的应用
100、地质工程一体化在苏里格致密气藏开发中的应用
篇5:古筝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古筝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论民歌《茉莉花》的三个经典层次
2、古筝摇指中“力度”与“气息”的应用策略探究
3、初探互文性理论对古筝教育的启示
4、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5、中华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探讨
6、古筝作品《夜深沉》演奏赏析
7、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其教学实践
8、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的三要素
9、古筝启蒙教学中技法训练探讨
10、浅谈新时期高师古筝教学与发展
11、浅析当今中阮的表现形式及在乐队中的发展前景
12、浅谈古筝技巧“摇指”的运用与发展
13、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
14、新时期古筝艺术普及和传承的思考
15、一点二角三发力--浅析何宝泉古筝演奏教学艺术理念
16、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演奏技巧探究
17、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联曲体结构分析
18、对古琴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中的思考
19、从现代筝曲追溯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
20、分析我国传统茶艺中筝艺表演的民乐艺术特色
21、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
22、浅析古筝演奏的.力度掌握训练
23、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
24、古筝舞台表演艺术探讨
25、论中华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合作的创新--以古筝与钢琴演奏为例
26、高校古筝教学创新及有效性提高策略
27、从艺术角度谈茶道文化中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28、新时期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其文化审美属性
29、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分析
30、东北扬琴流派演奏艺术探究
31、高校古筝公选课现状及其改革之路
32、关于古筝启蒙性教育技巧训练之浅见
33、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潮州筝派音乐风格形成缘由研究
34、浅析小提琴学习的思想误区
35、现阶段我国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探讨
36、试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37、二元制上课模式在古筝教学中的应用
38、MIDI音源软件的分类及概述
39、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中国古筝的发展
40、从制作的角度谈古筝音质及装饰审美
41、潮州扬琴演奏风格初探
42、论筝曲《乡韵》音乐特色及其演奏创新的影响
43、筝曲《战台风》之艺术风格与演奏初探
44、浅析古筝演奏技巧之刮奏
45、论新型医药模式下的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调节中的重要性
46、气息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47、谈古筝二度创作的艺术原则
48、教学中古筝技巧“快四点”的方法运用
49、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特征分析
50、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其文化审美属性
51、浅谈古筝曲《临安遗恨》的艺术特色
52、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及其内涵的跨文化传播
53、古筝演奏形式的古与今
54、试论“夹弹”在古筝学习中的意义
55、艺术院校古筝专业规范化教学的思考
56、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和演奏分析
57、浅析古筝组曲《月火水木金土日》的思想内涵
58、零基础成人古筝教学初探
59、高校古筝教学中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
60、论古筝演奏的三要素
61、论大学古琴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与运用方式
62、古筝散板的演奏技法探微
63、刍议古筝教育的普及
64、民族器乐演奏如何借鉴戏曲音乐元素
65、关于声乐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研究
66、试论小提琴演奏技法对中华民族乐器的借鉴与吸收
67、试论古筝演奏中快速指序技法的训练
68、浅谈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69、“中国风”现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影响
70、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71、古筝乐曲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及意义
72、如何在小提琴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力
73、高师古筝教学中的乐感训练
74、市场经济管理下音乐培训机构发展对策研究
75、浅谈“世界民族音乐赏析”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76、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77、扬琴传统流派及技法特点简述
78、钢琴伴奏对中国乐器演奏的重要意义
79、辽南地区古筝音乐的演奏及教学初探
80、论京剧元素在我国手风琴作品中的运用
81、传统器物文化视野下的流行歌曲
82、古筝艺术的几点探讨
83、独立学院古筝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84、蒙古族音乐元素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
85、中华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反思与改良
86、古筝演奏技法的继承与发展
87、试论“静”况思想在古筝演奏中的体现
88、古筝演奏中左手技法颤音的训练及其重要性
89、古筝演奏中“杂音”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90、古筝演奏中音色技巧的把握
91、浅谈古筝重奏的多元化模式教学
92、古筝“勾托抹托”的训练要点及具体应用
93、古筝曲中不同意象形态的演奏技法--以《枫桥夜泊》为例
94、浅析古筝曲《阿拉木·古丽巴拉》的音乐分析
95、试析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96、在古筝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克服厌学心理
97、现代古筝技法探析
98、谈如何用创作的态度去演奏古筝
99、从古筝主要流派看传统文化的继承
100、浅析古筝流派之客家筝曲的艺术特色
篇6: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05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
5、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
二、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
1、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
2、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
3、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
4、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
5、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
6、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
7、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
8、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
9、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
10、上海或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
三、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
1、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2、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3、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
4、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
5、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
6、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
7、论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
8、论政务公开
9、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
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
四、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
2、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
3、政府与制度变迁
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
5、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6、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7、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
8、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9、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
五、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
1、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
2、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3、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
4、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
5、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
6、依法治国与治吏
7、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
8、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
六、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
1、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的根本措施
3、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4、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
5、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
6、舆论监督的作用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
七、选题方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组织学、西方行政学说
1、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
2、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
3、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
4、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
5、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
6、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八、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
1、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2、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
3、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4、政府责任研究
5、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
6、依法行政研究
7、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8、城市政府与法治
9、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
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
11、法治与德治
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
九、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
1、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
2、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
3、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
4、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
5、中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
6、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
7、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8、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9、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
十、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
1、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
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
3、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
4、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
5、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
6、中国入世与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
7、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
1、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
2、公共人力资源讨论
3、城市社区管理讨论
4、城市管理讨论
5、户籍管理讨论
6、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
7、市政体制比较讨论
8、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
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
1、论城市的本质
2、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
3、西方市政学研究
4、比较市政学研究
5、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
6、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7、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8、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9、第三部门研究综述
10、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
十三、选题方向: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基础
1、西方政治理念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细分问题论述)
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细分问题论述)
3、公共伦理分析(细分问题论述)
十四、选题方向:宪法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1、试论人大代表的作用
2、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
3、论权力制约技术
十五、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1、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政府间合作研究
2、市场经济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3、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研究
4、西方式民主及其影响研究
5、政治参与、行政参与问题研究
6.电子政府与电子民主建设
十六、选题方向:政治制度、地方政府与地方政策、政治学基础、中国公共政策概论
1、国家建设理论视野中的地方政府建构
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 ( 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历史演变或法理分析 )
3、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特别是广东的改革经验 )
4、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
5.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十七、选题方向:政治制度、思想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党政制度
1、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体制研究(从中拟一题目)
2、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
3、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
4、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
5、城乡社区自制制度建设
6、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进行比较分析)
7、关于政党政治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8、关于政府体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9、关于行政法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10、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
十八、选题方向:行政决策、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
1、从统治到自治:公共政策范式如何转换?
2、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
3、听证制度与公共政策论证的公民参与——以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村与街道治理为例
4、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的政策制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5、公共政策制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6、试论公共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
7、试论公共政府政策执行的监督
8、试论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程序约束
十九、选题方向: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学、当代国际关系分析
1、比较分析行政集权民主制与传统代仪民主制的异同
2、古罗马政治制度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
3、西方民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形成
4、比较英法革命及其对各自政治的不同影响
5、比较英美政党结构及其功能的异同
5、论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的形成
二十.新增题目
1.论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与特征
2.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3.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
4.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和特征
5.儒家人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6.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民本思想
7.墨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8.孔子政治思想剖析
9.老子政治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10.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换
1.谈传统社会中公共伦理缺失的深层根源
2.谈公共伦理建设的新走向
3.公共伦理与诚信
4.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
5.谈转型期公共伦理的缺失
6.公共伦理规范基础的重建
1.环境资源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
2.地方政府财政绩效评估
3.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分析-----以某个省份为例
4.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收入比较
5.渔业产权结构构建的经济学分析
6.公共养老金安全运营监督机制分析
7.企业年金发展国际比较
8.企业年金投资模式研究
9.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
1.改革进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2.政治信用论
3.区级政府财政
4.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5.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
6.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
7.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研究
8.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
9.传统文化与制度构建
10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
11危机管理
12.论领导过程
1.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2.公私部门差异分析——基于管理的视角;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4.发展战略研究;5.市民社会研究;6.官僚制研究;7.论行政学的产生8.公私伙伴关系研究
1.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2.城市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2.城市经营的实证研究 4。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5。第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研究
7.城市管理问题研究(细分选题,如城市流动人口研究,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研究等)
1.官僚制在现代国家(我国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政治与行政角度研究;2.论公民行政执行权的保障(论行政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行政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3.论行政执法的合法性(行政法和法理角度研究);4。论行政执法的合理性(行政法,行政哲学,法理学角度研究);5.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行政管理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6.论地方保护主义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行政和行政哲学的角度研究);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务员素质(行政伦理,公务员制度的角度研究)
1、关于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的若干思考;
2、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怎样做好班集体的管理?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
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大学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的研究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
团队激励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问题
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
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
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
(机构)考核制度的研究
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从传统到现代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想
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
代毕业论文/代写代发职称学术论文(包括300多种各类省级、国家级和核心期刊)
篇7:毕业论文题目怎么设置
一、毕业论文题目两行怎么设置?
需要设置两行的论文题目一般来说有3种情况,下面针对这3种不同的情况分别细说如何设置:
(一)对于论文题目太长,需要用两行来书写的题目:
我们一般设置成上长下短,也就是第二行的论文题目比第一行的短,断句时不要把词语断开,其他助词(如:的、地、得)可以任意放置,两行论文题目的格式一样,都采用黑体二号字体居中。
1、中文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不超过20个字)
2、英语论文题目(二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
(二)对于带有副标题的论文题目:
这种情况主题目与副标题分列两行,主题目设置成黑体二号居中,副标题则设置成黑体小二号居中,副标题前还应带上破折号,副标题主要起到补充限定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们尽量避免使用副标题,使用不当,会给论文带来歧义,影响读者判断。
1、中文论文副标题(小二,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2、中文论文主标题(二号,黑体,居中,不超过20个字)
3、英语论文副标题(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英语论文题目副标题前可以加英文状态下的破折号,也可以不加)
4、英语论文主标题(二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
(三)当论文题目主题目过长,需要两行书写,还有一个副标题:
这时我们需要用三行书写毕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三行的设置格式是主题目两行黑体二号居中,断句也是上长下短,词语不要断开;副标题设置成小二号黑体居中,前面带上破折号。
1、中文论文副标题(小二,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2、中文论文主标题(二号,黑体,居中,不超过20个字)
3、英语论文副标题(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英语论文题目副标题前可以加英文状态下的破折号,也可以不加)
4、英语论文主标题(二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
二、各层次标题书写排版要求
层次标题是文章的逻辑结构,是用来标示行文顺序、各部分内容的种属关系及层位结构的系统的文字。
层次标题最好不超过4级,每一层次的标题至少有2个。标题题号不得单独排在页末而无接文,即避免背题。为了版式的层次分明、美观醒目,通常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区分不同层次的标题。随着标题层级的下降,字号应逐级减小。标题末不用任何一种点号。
下面用中文和阿拉伯数字混合表示的无“编、章、节”的层次标题:
一级标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后面空一个字符;
二级标题:1.1、1.2、2.1、2.2……,后面空一个字符;
三级标题:1.2.3 ……,阿拉伯数字后用实心小圆点,标在右下方。注意:不是句号;
四级标题:1.2.3.1 ……,后面空一个字符。
阳文和阴文“①②③……”不能用于标题。
每一级标题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三、毕业论文题目的拟定要求
通常情况下,浏览一篇论文,读者大多都会先看文章题目,然后才决是否阅读全文。所以对于论文题目的写作,一般要求既能概括全文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同样,毕业论文的题目在写作格式上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题目要准确得体
即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题目要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一般建议一篇论文的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如果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建议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3、善用副标题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4、题目的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这两者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在命题时,如果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
5、题目要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篇8: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工商管理专业困境及对策
2、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
3、基于新时期工商管理职能的思考
4、工商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5、中国石化集团重组的效应分析及策略研究
6、工商资本下乡种粮的增收机制--基于案例的实证分析
7、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8、产学研用“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9、商业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与风险控制研究
10、浅谈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重要性
11工商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1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设数字媒体营销课程探索
13、大数据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服务和监管能力
14、基于在线评论的产品选择方法
15、绿色创新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16、基于消费众筹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预售模式研究
17、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分析
18、工商资本下乡种粮的增收机制
19、基于共词网络分析的我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电子营业执照及其在工商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中的应用
21、平台型网络市场”平台-政府“双元管理范式研究--基于阿里巴巴集团的案例分析
22、工商管理中的系统性风险与应对措施解析
23、黄金岛游戏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24、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监管制度研究
25、中国信达金融不良资产商业化经营模式的研究
26、企业和谐评价指标构建
27、某市农产品物流供应网络设计探讨
28、企业 ” 黄金周“管理
29、物流企业效益评价
30、运输企业效益评价
31、施工企业效益评价
32、论安全与人本
篇9: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工商管理培训对保障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
2、学习创新不断 提升外资登记管理水平
3、开放大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
4、深化改革兴晋药——山西省医药行业扭亏纪实
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措施
6、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7、浅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理念创新
8、浅析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9、中国社队企业报征订启事
10、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原浦东电大)
11、第五届全纺管理创新成果奖评选启动
12、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农电版)20_年征订单
13、企业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行为浅析
14、电力企业之窗 管理创新之友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综合版)征订单
15、登记制度改革后工商企业档案管理之思考
16、政府部门要“以责任促责任”
17、企业协同工商行政管理的路径探讨
18、实施“五个一”法制宣传教育新模式
19、服务民营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0、庆祝《辽宁经济》创刊二十周年同贺单位
21、国家工商总局出台《国有小企业出售登记管理办法》
22、学习“七一”讲话 加强联社建设和改革
23、“女子稽查队”谱写巾帼新篇章
24、风险投资吹着口哨来中国
25、安徽省质量最佳企业(第三批)授牌大会在合肥隆重举行
26、实施知识产权制度 维护公司权益
27、被英国首相派专机接去度周末的人
28、浅议产权制度的改革和资本金制度的确立
29、我校举办汽车图片资料展览和法语培训
30、贯彻庆大霉素三种针剂停止使用非易折安瓿的有力措施
31、鞍山市成立农垦企业管理局
32、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的新规定
33、对集体企业和政府机关工商登记管理的改进意见
34、对当前河北省货币流通状况的认识
35、专业银行实行经营承包应注意的问题
36、三年增长利润三十二倍
37、电子计算机发展现状简介
38、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9、浅谈工商管理中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
40、探讨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1、《市场研究》杂志广告价格及投放要求
42、武汉秘书速记进修学院面向全国常年招生
43、中国农业机械华北集团有限公司
44、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成果丰硕
45、在美国闯市场的中国MBA学生
46、前进中的广州南方工商财贸学校
47、如何加快二轻中小企业的发展
48、他们是怎样成为“执法主体”的
49、奋斗者之歌——记新乡县工商联副会长、书春造纸厂总经理吕书春
50、IC卡落户工商局
51、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工商管理培训班第5期即日起开始报名
52、希望医药行业再接再厉做好各项工作
53、合同应该怎么管
54、“世界第一投资高手”——史毕尔
55、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新规定
56、论私营经济发展中的“戴帽”现象
57、_年上海医药商业工作重点抓什么
58、完善承包制益于企业继续深化改革
59、要完善广州市乡镇企业的管理体制
60、分析企业外部环境 搞活县局经营管理
篇10: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浅析温州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
2、探究温州商人的经营之道
3、探究温州人企业的竞争力
4、温州民间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5、温州民营企业绩效考评的问题与对策
6、成本优势弱化条件下温州制鞋企业的战略选择
7、温州鞋产业集群演进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
8、温州制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培育
9、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竞争软实力提升的关系探讨
10、温州家族企业文化构建探析
11、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绩效分析
12、温州民营企业家素质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探讨
13、温州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分析
14、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与危机管理关系研究
15、东西方家族企业治理比较研究
16、私营企业社会保险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17、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18、民营企业员工流失问题剖析及对策
19、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20、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研究
21、南京市某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升研究
22、南京房地产引入CRM构想
23、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研究
24、新员工职前培训探析
25、高科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浅析
26、经营者年薪制研究
27、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供应链管理
28、试论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试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
30、国家经济职能的再定位与国有企业改革
31、家族式企业的问题与对策
32、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探究
33、小企业的资产重组研究
34、私营企业的管理研究
35、对企业产权交易问题的思考
36、信任对企业人力资资源管理的价值
37、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技巧研究
38、情感激励与企业文化建设
39、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的价值
40、非正式组织在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41、服务营销在农业高科技企业中的运用
42、产品差异化战略在服务型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43、目标管理与企业长远利益问题研究
44、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思考
45、入世与企业质量发展战略
46、论企业可持续发展
47、论转型时期的企业投资策略
48、谈谈家族企业嬗变与职业经理人的引入
49、论管理质量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50、浅论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51、广告在品牌形条塑造中的作用与运用
5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契约管理探究
53、__公司质量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启示
54、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
55、论雇员培训与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6、论报酰与企业管理之关系
57、论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58、论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9、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60、论现代经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篇11: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
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
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
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
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1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17、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18、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9、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
21、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22、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
23、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24、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5、幼儿园的奖惩制度与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研究
26、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
27、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28、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9、幼儿园的社会支持现状研究
30、家长选择幼儿园时的主导因素研究
31、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期望的现状研究
32、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现状研究
33、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4、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情况研究
35、大班男女幼儿对幼儿教师形象认识的研究
36、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37、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38、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
39、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研究
40、男幼儿与女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差异因素研究
41、父亲与母亲对于幼儿发展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42、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
43、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情况研究
44、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45、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46、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7、浅析现代化幼儿学前教育
48、0-3岁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情况研究
49、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的调查
50、在园幼儿心理伤害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篇12: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1、谈幼儿园剪纸课的教学策略
2、让幼儿园晨间谈话“活”起来策略初探
3、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4、体验式教学在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5、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探究
6、让幼儿园成为幼儿艺术创作的摇篮--浅谈幼儿艺术活动的指导
7、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8、浅析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提问策略
9、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
10、幼儿园户外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张掖市民乐县为例
11、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索
12、农村幼儿园职初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13、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4、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困境与方法
15、“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主动学习环境创设
16、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
17、浅谈新时期幼儿园管理工作
18、试论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课题如何拓展
19、农村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0、幼儿园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快乐学习
21、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
22、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解决对策
23、浅谈山东胶州秧歌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24、藏汉两地幼儿园传统美术教学特色比较研究
25、幼儿园需要合理的安全机制
26、幼儿园空间色彩规划
27、如何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
28、幼儿园活动课刍议
29、浅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策略
30、浅谈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创意开展
31、一餐一饭,安字当先--浅析如何加强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32、论生命关怀理念下的幼儿园课程评价
33、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构建研究回溯与展望
34、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价值认同研究--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
35、探讨如何提高乡镇幼儿园管理水平
36、论幼儿园视频监控的利与弊
37、幼儿园游戏精神的偏离与回归路径探析
38、“差异教学”:幼儿园教学的重要预设
39、大班额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优化
40、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内容取材的探索
41、关于幼儿园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42、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分析
43、建构主义视角下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方法的探析
44、浅谈幼儿园大班额户外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与策略
45、幼儿园小班务工子女心理特征初探
46、甘肃民间手工艺术在幼儿园的继承与创新
47、贵州省仡佬族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8、幼儿园益智区材料投放策略
49、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实践与探索
50、播种绿色传承希望--吉林省延吉市新苗幼儿园生态文明纪实
篇1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1、培养幼儿教师声乐能力的有效路径
2、幼师如何应对“二孩考题”
3、受访者认为护士和幼师职业性别隔离现象最明显
4、男幼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5、培养男幼师不能满足于“破冰”
6、浅谈中职幼师的班级管理
7、幼师不妨化迎评压力为自律动力
8、幼师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谈群体效应下幼师专业钢琴课自主学习
10、宿迁市学前教育发展研究
11、浅谈运用音乐结构进行幼儿体操创编
12、浅谈5-6岁年龄段幼儿绘画语言的培养与强化
13、浅谈幼教工作中如何加强幼儿的学习动机
14、男幼师:为幼儿园添上“父亲”角色
15、新闻报道中的幼师形象分析
16、引导幼教专业学生运用本土资源学好美术
17、幼师语文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的要点探究
18、提高男幼师生职业认同的对策研究
19、幼师培训成果怎样扎根在心
20、男幼师身份认同的迷失
21、在中职幼师教育中开展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22、关于朝鲜族幼师专业手工制作课的几点思考
23、幼师怎样靠“颜值”吃饭
24、幼师院校对幼儿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25、幼师为什么越培训越茫然
26、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27、试论如何提高幼儿教师讲故事技巧能力
28、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9、专业化视角下幼师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30、中国内地及香港幼儿教育劵实践对非在编幼师待遇改善的启示
31、男幼师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32、幼师专业男生专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33、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乡村幼儿教师补充的困境与出路
34、简析如何加强幼师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
35、微课支持的幼师生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策略研究
36、提高幼师综合素质是必然趋势
37、浅议男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
38、调动幼师学校学生国画学习兴趣的方法初探
39、幼师虐童事件频发的背后
40、幼师即兴弹唱中演唱音准问题的解决策略探究
篇14: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
2.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制度的对策研究
3. 外汇储备增长、货币冲销对物价及产出的影响效应分析
4. 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5.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测度及趋势分析
6. 公开市场操作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效应分析
7. 我国外债管理中的风险防控问题研究
8. 郑州航空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9. 郑州航空港建设中的金融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0. 互联网金融时代网络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
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研究
12.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实践及其经验分析
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14.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15. 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6.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研究
17.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应分析
18.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效应分析
19.金融危机治理目标体系构建研究
20. 商业银行合规性管理研究
21. 我国政策性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22. 我国地方债务潜在的金融风险问题探析
23.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24. 我国财政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25. 我国社会养老金缺口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6. 我国发行地方债试点相关问题分析
27. 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28.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及完善对策
29. 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及完善对策
30. 我国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31. 我国政府投资美国国债的风险分析
32. 我国土地财政依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33. 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相关问题分析
34. 我国开征房地产税的政策建议
35. 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36.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37.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38.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思考
39.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趋势
40. 电子银行业务创新途径
41.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42. 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思考
43. 开发性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探索
44. 民间金融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及其规范化路径
45.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比较
46. 地方性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
47.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及防范
48. 健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49. 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50.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5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5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浅析
53. 我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54. 政策性银行的历史变迁及其改革展望
55.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6. 加快发展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思考
57. 个人理财业务:国际比较及启示
58.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演进轨迹及未来方向
59.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网上营销研究
60.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研究
61.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费率结构研究
62.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交叉持股研究
63.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集中持股研究
64.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研团队建设研究
65.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研究
66.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量化投资研究
67.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杠杆交易研究
68.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控制研究
69.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结构研究
70.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研究
7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公募基金的投资研究
72.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研究
73. 证券投资基金与股权投资基金协同发展研究
74.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76.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77. 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78.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实证分析研究
79. 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80. 我国IPO制度向注册制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81. 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与信贷政策变化相关性研究
82. 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与财政政策工具变化相关性研究
83.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
8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
85.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研究
86. 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制度性成因及其对策
87. 中美IPO制度比较研究
88.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89.农业保险的规范性经营与监管问题
90. 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机制设计与补贴效率研究
91. 农业保险运作模式研究
92. 农业保险运行绩效及其评价研究
93.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研究(如指数保险、区域保险、价格与收入保险等)
94.农业保险支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95.《农业保险条例》和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研究
96. 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
97. 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与再保险制度安排研究
98. 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农业保险的作用研究
99. 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模式研究
100. 农业保险准备金提取与偿付能力编报规则研究
101. 主要国家农业保险立法与运营模式研究
102.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对农民贫困状态改变研究
103. 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04. 农村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
105. 农业保险业务流程完善研究
106. 农业风险评估与农业保险费率精算研究
107. 新农合运作模式研究
108. 新农保运作模式研究
篇15: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集锦
1、新闻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
2、网络英语及其翻译
3、浅谈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
4、计算机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5、论中国古诗词的英文翻译
6、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与翻译
7、浅谈汉诗英译的几个难点
8、英文歌词翻译浅析
9、文化差异与翻译
10、文体学和翻译
11、论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12、初涉外事口译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13、外交会议中的口译错误现象及应对
14、广播电视中的翻译艺术
15、英汉称谓语的比较及翻译
16、英汉成语跨文化研究与翻译策略
17、指环王及欧洲奇幻文学专有名词翻译浅析
18、从颜色词看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忠实与文化转化
19、浅析颜色词的语义特征
20、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1、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22、从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23、中西言语禁忌对比
24、中西方禁忌习俗比较
25、从李阳的“疯狂英语”探讨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26、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7、焦虑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
28、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
29、如何处理精读和泛读的关系
30、如何对付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
31、如何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
32、提高阅读能力和提高英语听力的关系
33、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
34、通过英语阅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35、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构成成分
36、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7、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焦虑及解决策略
38、简笔画 -英语教学中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
39、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
40、电子辞典与英语教学
41、文学批评方法之我见
42、解读布莱克诗篇《老虎》的象征意义
43、弥尔顿创作目的和结果的矛盾之我见
44、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
45、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
46、由《云雀颂》看雪莱的诗歌创作观
47、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48、狄金森诗歌的现实意义
49、论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异同
50、解读《麦克白》的创作意义
51、由海明威的《杀人者》理解客观叙述法
52、解读福克纳的《干燥七月》
53、中外文学作品比较
54、不同英语文作品比较
55、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分析
56、英文作品的社会意义
57、英文作品的文体风格
58、Life with Struggle
59、A Character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Emma
60、Thought of Marriage in Jane Austen ' s “ Pride and Prejudice ”
61、An Analysis of Edgar Allan Poe ' s “ The Raven ” and “ Annabel Lee ”
62、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Tess ' Tragedy
63、Heroism in Hemingway ' s Works
64、“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
65、The Light of the Dark : the Greatest Works of Conan and Agatha
66、The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67、About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68、On Wuthering Heights
69、Money and Marriage
70、The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71、Jane Eyre, a Symbol of Feminism
72、Desal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73、To Champ with the Changes
74、Hawthorne ' s Theory of Romance and The Scarlet Letter
75、The Cuban Culture Contest of “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76、Comment the Themes of “ The Merchant of Venice ”
77、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78、The Real Theme of 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
79、On the Bronte Sisters and theirs Writings
80、To Love or To Be Loved? Analysis of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81、Gothic Features in Wuthering Heights
82、The Beauty in Sense, in Sound and in Form
83、Return and Transcendence - Comment on the Bear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84、Comment on the Biblical Images in Paradise Lost, Paradise Regained, Samson Agonistes
85、Reexamination of Santiago - Hero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86、Comparison of Gone with the Wind and The Collector - An Analysis of Women ' s Problem
87、Satire in Catch - 22
88、On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and Their U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89、Cultural Difference and English Teaching
90、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lle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91、Initiation and Situ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92、Cognitive Approach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93、Self- access Learning s E'ffec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lanced Activities Approach
94、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to Colleg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95、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
96、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liments: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s
97、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98、Increasing Cultural Awareness of English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99、How to Improve Listening Skills of th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100、An Exploration of Body Language
101、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102、On the Meri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103、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Language Teaching-Considering Student-Countered
104、Body Language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05、Analysis of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Advertising English
106、Proverbs and Culture
107、Body Language Functions in Cultures
108、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Word: Black
109、Culture,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110、Euphemism ---Their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111、Culture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
112、Exotic Cultures Influence on English Vocabulary
113、The Future Emergence of Chinese English
114、Euphemism in English
115、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English Education
116、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English on Lexis
117、O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Numera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18、On the Du Fu ' s Poems Translation
119、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120、Loyalty in Translation
121、Equival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122、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123、Onomatopoeia and its Translation
124、On the 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125、Remark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et-Phrase
126、A study of English Transitio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英语过渡词及表达法的研究
127、Sex Differentiation and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英语中的性别及性别歧视
128、Pragmatic Failures in Communication 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129、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English Language 英语中的委婉语表达
130、On the Functions of Ambiguity in English 论英语歧义的功能
131、Cultural Factors and Limitations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文化因素局限性
132、On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in Ads and Names of Export Commodities论广告商标、出口商品名称的翻译
133、On Translation of Tourist Guide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134、On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Terms论计算机的术语翻译
135、On th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论涉外经济合同写作及翻译
136、On Equivalent Trans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C Translation论等效翻译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137、Lexical Gaps in Translation 英汉互译的词义差异
138、Translation of Rhetoric Devices in EST科技英语修辞手法的翻译
139、On “Negation”论正说反译、反说正译
篇16:金融学毕业论文题目
金工方向
1、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3、区域金融合作对环渤海经济中心构建的支持
4、关于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
5、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6、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7、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8、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
9、股票的价值分析;
10、证卷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
11、*银行股份公司经营绩效评估;
12、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
13、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4、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15、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
16、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17、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18、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19、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
20、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21、黄金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22、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3、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
24、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
25、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表现及原因探析
26、股票发行制度创新研究
27、从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
29、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30、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及纠正
31、信托业务创新探析
32、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33、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34、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37、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商业银行贷款低效率
39、现金流量表与企业的并购业务(借助案例分析)
40、期权激励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41、企业并购融资分析
42、企业并购估值分析
43、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44、浅析我国的IPO定价方式
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46、浅析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
47、浅析风险投资的风险解决方案
48、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制约因素分析
49、流动性过剩形势下县域金融发展的思考
50、河北省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
51、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研究
52、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3、商业银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
5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研究
55、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创新研究
56、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银行方向
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4、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定位
5、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
6、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7、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
8、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改革问题探讨
9、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0、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1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
12、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
13、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14、关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15、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
16、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17、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
1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19、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20、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
21、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2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4、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25、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
26、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
27、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28、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
29、浅析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
30、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31、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32、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
3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34、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
35、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
36、政府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
37、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
38、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
39、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
40、“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
41、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
42、创建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
43、“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
4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45、“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46、“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
47、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48、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49、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
50、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51、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52、解析房地产业融资困境
53、当前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
54、近年“房地产热”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分析
55、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
56、论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57、河北省资本形成机制研究
58、河北省银行业发展研究
59、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研究
60、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61、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研究
62、银行卡市场环境建设研究
63、河北省证券业发展研究
64、河北省信托业发展研究
65、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研究
66、河北省在京津冀金融合作中的地位研究
67、河北省风险投资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68、论绿色金融评介体系的建立
69、金融需求的分析与金融战略的制定
70、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探讨
71、混业经营条件下银行产品的设计
72、论银行资产业务的优化组合
73、论混业经营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
74、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银行信贷组织机构的建立
75、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流程的建立
76、论以客户为核心的银行服务机构的建立
77、论环保与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
78、论环保与金融联控机制的建立
金融保险方向
1. 河北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实践及影响因素研究
2. 河北农村保险制度改革难点与对策调查研究
3.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4. 保险公司的品牌战略研究
5. 大学生失业保险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6. 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防范方法研究
7.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8.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9. 浅谈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0. 人寿保险保费分析方法研究
11. 保险产品创新研究
12. 保险组合产品及其规制问题探讨
13. 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模式探讨
14. 保险营销创新与监管研究
15. 保险业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
16.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17. 影响保险市场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议
18.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研究
19. 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20. 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研究
21.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22. 我国保险公司经营安全的外部保障体系研究
23. 寿险代理人素质管理研究
24. 我国保险营销制度变迁研究
25. 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26. 中国保险市场形态分析
27. 中国商业保险规范性发展研究
28. 我国少儿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29. 中国农业保险立法问题研究
30. 关于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趋缓的分析
31. 中国保险业诚信问题研究
32. 中国居民保险需求问题研究
33. 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问题研究
34. 保险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35. 河北省人身保险需求现状调研
36. 河北省财产保险需求现状调研
37. 河北省保险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研
38. 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相关问题探讨
39. 房贷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40. 代位追偿原则的法律思考
41. 交强险“无责赔付”的是非研究
42. 气候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
43. 保险公估发展的路径选择
44. 紧缩政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45. 巨灾风险证券化问题研究
46. 绿色保险问题
国际金融方向
1. 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机制研究
2. 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问题研究
3. 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对策
4.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体制障碍及对策研究
5.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
6. 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拓展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效应的实证分析
8.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9.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10. 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展情况及推进对策研究
11.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12. 金融风险与防范问题的研究
13.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4. 央行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分析
15. 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启示
16.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分析
17. 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时机分析
18. 规范民间金融政策研究
19. 民间金融的风险分析
20.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
21. 论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保险公司经营
22. 有效市场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
篇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论营销职能是企业的基本职能2.论企业营销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3.市场细分原理与企业目标市场选择
4.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5.市场预测手段研究
6.对某产品的市场预测
7.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原理分析
8.为某企业(产品)设计市场调查表和调查步骤
9.某产品的市场调查报告
10.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11.某老产品开发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12.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13.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14.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15.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16.论消费心理预测
17.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18.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19.论市场渗透策略
20.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21.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市场营销的理论渊源
22.论销售工作是营销活动的核心
23.销售管理体系分析
24.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5.谈销售计划制定的客观依据
26.论销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
27.为某企业设计销售管理体系
28.谈销售管理中结构组合问题
29.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30.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31.谈销售人员精神品质的培养
32.关于销售人员的知识结构问题
33.销售人员为什么要重视仪表与举止
34.销售人员的语言艺术技巧运用
35.论销售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36.对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思考
37.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1
38.工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39.商业用户的心理特点分析
40.代理(经销)商的心理特点
41.我国不同职业和收人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42.不同性别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43.不同年龄推销对象心理特点研究
44.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45.论推销中的沟通技巧
46.如何确定推销对象
47.谈“心中有顾客”
48.对“顾客是上帝”的认识
49.推销成功的技巧分析
50.推销成交的善后工作初探
51.推销工作中的合同管理
52.销售工作中的弹性原则
53.谈以营销为导向的战略技术开发
54.如何预防赊销中的收款风险
55.谈推销中的议价技巧
56.传销与商业成本
57.为什么要禁止传销活动
58.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59.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60.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61.重视市场调查,拓宽新产品销售渠道
62.如何克服市场壁垒
63.对市场分割问题的探讨
64.民族商业的适度保护问题研究
65.商业组织形式新探
66.关于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问题
67.建立新型批发体制的构想
68.论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69.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70.高消费利弊分析
71.全球市场的形成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战略对策
72.谈“绿色”经营与企业发展
73.论成本主体概念的确立及其意义
【中药毕业论文范文题目】相关文章:
1.毕业论文题目
2.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3.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4.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10.会计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