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体验陶艺作文

体验陶艺作文

2023-02-04 08:35:0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川建国川沙妲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体验陶艺作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体验陶艺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验陶艺作文

篇1:陶艺体验作文

陶艺体验作文

上周未,受到沈老师的邀请,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乐都汇体验陶艺,我们班的两个同学也一起去。

当我们人都到齐了的时候,开始观看陶艺老师的示范,我们看着老师魔术师一样的手把一团米黄色的泥巴放在一个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奇迹发生了!老师的手轻轻一按,一个圆不溜秋的泥团变成了一个火山口,食指再往中间一按,火山口就像一朵鲜花绽开一样打开,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碗,我们都大吃了一惊。我心里在想:这太神奇了吧,像科幻片一样呢。就在我们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奇迹接着发生,一个大碗随着一双灵巧的又仿佛拥有魔术的手变成了一个可爱的花瓶,随着示范动作的结束,现在轮到我们的体验了。

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一团属于自己的陶泥,刚拿到手里的感觉硬硬、冰冰、沙沙的'感觉。当放着陶泥的转盘开始转动起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我的哪团圆不溜秋的陶泥在老师的手上变成了一个火山口形状的陶泥,老师笑着说:“把你的手放上去感受一下”。

当我的手放上去的时候,感觉和刚才静止的时候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仿佛就象摸着我书桌上的塑料板一样光滑的感觉,随着食指垂下来放到陶泥上,陶泥在我手上也慢慢的象花瓣一样绽开,老师过来看了一下我的半成品,夸奖我说:“做得还不错吗”,这让我对接下去的步骤有了更多的信心,正当我心里有一股小得意的时候。“哎呀”,我的手指不小心歪了一下,这个即将从碗华丽变身成杯子的东西,一下子变成一大号的“老人拐杖”——变歪了。正当我失望的时候,老师赶过来把我的“老人拐杖”给抢救了过来,通过他那灵巧的手,马上把我的拐杖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瓶。

这个时候,老师手扶着我的手对花瓶进行最后的加工,随着手指在花瓶上灵巧的上下移动,一个美丽的花瓶展现在我眼前,这可是我的“杰作”啊,虽然外表上有点不规则,但这是我的劳动成果,我为我的劳动成果自豪。

这次的陶艺体验太棒了,下次我一定要再来体验一次这种神奇的感觉。

篇2:陶艺体验三年级作文

陶艺体验三年级作文

暑假里的一天,我参加了陶艺体验,我计划着要做了一个漂亮的小花瓶。

老师给了我一块白泥,可是这明明就是灰色的,怎么是白泥呢?我好奇地去问老师,老师说这虽然看上去是灰色的但其实烧制出来却是白色的。

我拿着白泥到了机器上,刚想开机器,老师说:“这个白泥先要捏成椭圆形,不然待会儿花瓶的腰就不好做了。”于是,我就把白泥捏成了椭圆形,拿到机器上,开启了机器,机器慢慢地转了起来。我先是把那块椭圆形的白泥压扁了一点儿,接着在中间挖了一个洞,沿着这个洞继续扩大,“哎呀”我大声叫道,我本来想做一个花瓶的,但却做成了一个扁扁的'缸,我得继续加油,不能灰心啊。接着,我把这缸重新捏成椭圆形,这次我把它稍微捏的高了一些,我像刚才一样,在中间挖了一个洞,沿着这个洞扩大,这次做出来正正好。最后,我把半成品交给了老师,老师耐心地说:“等你的花瓶吹干,下周就可以上色喽。”我兴奋极了。

盼着盼着,一周终于过去了,我再次来到工作室要给花瓶上色。老师告诉我,给花瓶上色的颜料叫釉,有不流动的釉和会流动的釉,颜色种类繁多。在我的再三挑选下,我觉得不流动的釉最好看,挑选的是优雅的淡蓝色。我小心翼翼的把这个花瓶涂上了釉,老师说我做的不错,我开心极了!

当我拿到成品时,我自己都惊呆了,冰蓝色光亮的小花瓶诞生了,真是太好看了!原来专注做一件事情是如此美好!

篇3: 陶艺体验小学作文

暑假里的一天,我参加了陶艺体验,我计划着要做了一个漂亮的小花瓶。

老师给了我一块白泥,可是这明明就是灰色的,怎么是白泥呢?我好奇地去问老师,老师说这虽然看上去是灰色的但其实烧制出来却是白色的。

我拿着白泥到了机器上,刚想开机器,老师说:“这个白泥先要捏成椭圆形,不然待会儿花瓶的腰就不好做了。”于是,我就把白泥捏成了椭圆形,拿到机器上,开启了机器,机器慢慢地转了起来。我先是把那块椭圆形的白泥压扁了一点儿,接着在中间挖了一个洞,沿着这个洞继续扩大,“哎呀”我大声叫道,我本来想做一个花瓶的,但却做成了一个扁扁的缸,我得继续加油,不能灰心啊。接着,我把这缸重新捏成椭圆形,这次我把它稍微捏的高了一些,我像刚才一样,在中间挖了一个洞,沿着这个洞扩大,这次做出来正正好。最后,我把半成品交给了老师,老师耐心地说:“等你的花瓶吹干,下周就可以上色喽。”我兴奋极了。

盼着盼着,一周终于过去了,我再次来到工作室要给花瓶上色。老师告诉我,给花瓶上色的颜料叫釉,有不流动的釉和会流动的釉,颜色种类繁多。在我的再三挑选下,我觉得不流动的釉最好看,挑选的是优雅的淡蓝色。我小心翼翼的把这个花瓶涂上了釉,老师说我做的不错,我开心极了!

当我拿到成品时,我自己都惊呆了,冰蓝色光亮的小花瓶诞生了,真是太好看了!原来专注做一件事情是如此美好!

篇4: 陶艺体验小学作文

做陶器,听起来就觉得好玩。做陶器就像玩泥巴一样,但是,做出来的陶器比好看多了。真神奇!

大前天的晚上,我在金鹰国际里看见了一个做陶器的地方,就问妈妈:“可以去做陶器吗?”可是时间太晚了,妈妈就回答道:“现在太晚了,下次有空再陪你做。”

前天,妈妈说:“今天我们可以去做陶器了。”我没听错吧?没错,就是今天!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想去做陶器。可是,下午有人来,没去成。昨天,因为妈妈生病了,也没有去成功!

今天,外面在下雨,跳完舞以经4:00了。妈妈说:今天下雨,我们又要去送语恬回家,我们就明天去吧!”

“不!”

“那么,去问问悟恬想不想去做陶器吧,如果想的话,我陪你们去。”

“我问了她,她说想。”

“好吧,我们走。Let’s go.”

到了那里,我们看见一位大姐姐在做陶器,她做得好漂亮呀!我恨不得马上把它做完。

开始做陶器了,老师先教张语恬怎么做,再来教我。我在她教张语恬的时候先学一下。轮到我做了。老师先给我了一块陶泥,让我把它固定起来,再一步步地教我怎么做碗、杯子。

当我的手没沾水时,陶泥摸起来黏黏的,但是手沾水了以后,陶泥摸起来光滑又细腻。老师让我们用大拇指先开个洞,做成杯子,再一点点用食指往外扩,记住,做的时候手上一定要有水,不一会儿就做成了一个碗。老师还告诉我们做任何东西都是先做成杯子的形状。我们俩做好了,各拿出自己的作品,呀!张语恬做的杯子真可爱啊!做了个杯子,上面还贴了个小白兔,想象力真丰富。我呢,而是做了一个有一朵花的碗。

哈哈哈哈哈哈……时间在笑声中过去了,我们跟那个地方说再见了,我想:我什么时候可以再来做一次陶器呢?

篇5: 陶艺体验小学作文

12月16日,我去了陶陶乐陶艺培训中心,和小记者的小伙伴们一起去体验陶艺制作。

一走进陶艺馆,就看见了许许多多的陶艺,摆列在架子上,我们东看看西瞧瞧,看得眼花缭乱。

活动开始了,我带着围裙和袖套等装备,满怀期待地学习。首先,听小叶老师的介绍,知道了什么是陶艺?它包括绘画、雕塑和设计,是传统的陶瓷技术和现代文化结合的艺术形式。还知道了陶瓷的区分:1.看颜色(陶暗瓷亮)2.看光滑度(陶粗瓷滑)3.烧成温度(陶800度左右,瓷1200度左右)。最后还了解了陶艺的工序:做坯、晾干、修整、彩绘、喷釉、烧窑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成品。

马上快到圣诞节了,老师说今天的任务就是做一个圣诞老人,哈哈...这是礼物,我们都很开心!老师先给了我们一些工具和陶泥,接着我们就开工了。按着老师刚刚教的步骤,先轻轻拍打陶泥,把气泡和裂缝拍没,再搓一个圆椎形的泥块当身体,然后在身体的底部用工具打一个洞,再用泥条成型法做出圣诞帽,用泥球做出圣诞老人的手脚和五官,再用竹签戳出胡子和衣裤的纹理,最后装上装饰,一个活灵活现的圣诞老人就出现了。可是老师说,今天做好的瓷坯还要晾干、修坯、上釉、烧才能变成成品哦,所以我的作品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好期待我的作品啊!

最后,我们相互看看,大家哈哈大笑,因为我们都成了一个个泥娃娃,真是一次快乐的体验啊!我通过做陶艺,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还要付出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

篇6:体验陶艺周记

体验陶艺周记

4月27日,我去了位于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创业园,和牛通社的小伙伴们一起体验了陶艺制作。

陶瓷是中国的瑰宝,在英语中“陶瓷”和“中国”是一样的。老师介绍,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拉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体验一把的工艺。所谓拉坯:就是把泥土放在一个会转的机器上,根据不同的拉制方法,轻轻拉就可以做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杯子、碗、花瓶......

首先,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只见老师抓起一块瓷泥放在机器上,脚轻轻一踩踏板,机器就慢慢地转了起来。老师把手往中心点一按就出现一个小孔,随着机器的转动,孔越来越大。这时,老师的双手轻轻往上捧着,瓷泥就像受了控制一般,越涨越高,最终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碗。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上阵了。做什么好呢?进过一番思虑,我决定做一只花瓶。用我亲手做的花瓶插上鲜花一定很美吧!我美美的想着,挑了一块最白的瓷泥,放在机器上,接着把手浸湿就开工了。脚轻轻踩下踏板,机器转了起来,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空着手心扶着瓷泥团。瓷泥是细腻的,就像牛奶那般柔滑;瓷泥是光滑的,就像丝柔的质地;瓷泥又是柔软的,一按就会出现一个小孔。我把大拇指放在瓷泥的中央,很快我的'手指开始下沉,伴随着瓷泥舒适的手感,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孔。在老师的指点下,我把双手合拢往上轻轻一提,泥就如着了魔一般,涨了上来。这瓷泥就像海水越涨越高,越涨越高。该收了!我的手换了个方向,掐住瓶口,按照老师的方法一点点往上提,瓶口渐渐变小了。花瓶也初现雏形。我正得意着,不料花瓶口却坍塌了一圈,天哪!怎么会这样。幸好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巧妙修改下,瓶子又立刻”雄赳赳气昂昂”的挺起腰板来,好神奇!我这才松了口气。

一个还算像样的瓶子总算完工了。妈妈说那只能称之为花瓶的姐妹——瓶子。好吧,我的瓶子矮矮胖胖的,像个大冬瓜,样子很搞笑,但也很可爱。瓶子上有一丝丝的细致纹路,这是瓷坯身上的美丽衣裳。要知道这可是我一下午幸苦得来的劳动成果,虽然不如外面商店里卖的那样精致,但却是我亲手制作的第一个瓷器作品,很值得珍藏。再看看我的“泥手”,就像从香蕉奶昔里捞出来一样,脏死了。

老师说,今天拉好的瓷坯还要经过放置半干、修坯、放置全干、素烧、上釉、正烧(1300度),才能制成成品,所以我的作品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寄过来,好期待我的成品啊!

做一个小小的瓶子都这么不容易,更何况那些专业做陶瓷的叔叔阿姨们呢?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传承中国的瑰宝。

篇7:体验陶艺欢乐无限叙事作文

体验陶艺欢乐无限叙事作文

每当我安静地欣赏着桌上那只陶瓷杯子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记得曾双手握着陶泥,与它轻轻接触,一温一柔地对待它,认真上色,慢慢烧制……啊!此时此刻,月河街的陶艺体验再现脑海之中。

寒假里,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了陶艺体验活动。来到陶艺文化体验馆,刚跨进门槛,一股陶泥的清香扑鼻而来,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稀奇古怪的陶艺作品。伴随着悠扬的古筝曲,领略着陶瓷悠久的历史,了解了陶艺的奇妙之处:它是一种人工形态,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一揉一合的可塑一性一、流变一性一,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心动不如行动,我决定做一只陶瓷杯子。看着同学们有的做一爱一心杯,有的做水滴杯,还 有的做竹节杯,我有些迫不及待了。终于轮到我上场了,我系好围裙,卷起袖子,手中紧一握着陶泥。机器不停地旋转着,原本微微成型的作品在我的用力过猛下以失败告终。陶艺老师告诉我:“陶泥是柔软的,应该轻轻地、一温一柔地对待它,用心慢慢找到感觉。”我按照她所说的,像对新生婴儿一样,轻轻地抚一摸一着,果真恢复了本来的模样。我慢慢地捏,啊!就要成功了!可我急于求成,速度加快,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次以失败告终。两次不如意如同冷水向我倾倒而下,使我从头凉到脚,心情失落到了极点。难道就这样放弃吗?不!绝不!我把悲伤化为动力,轻轻地按,慢慢地捏,终于初见雏形。我将手高高拱起,轻轻一捏,一个四叶草花边的杯子诞生了,莫名的'兴奋填满了我小小的心房。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四叶草杯子的颜色逐渐变白,原来它已干透,可以上色啦!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杯子,拿起一毛一笔,像绣花那样在杯口镶上了一条青色的花边,便开始了自己大胆的创作。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时间像沙漏般悄悄逝去。我的作品即将大功告成,不知是谁碰了我,杯子上出现了长长的一条斜线。啊!难道我的杰作将要毁于一旦?之前的努力将前功尽弃了?不!我不许!我努力地修改着,经过我的妙手回春,一条斜线变成了一串英文字母,我简直太崇拜自己了!随后,陶艺老师与我们一交一流了体验心得,让大家深深地感受到陶艺的乐趣。

陶艺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它带给了我快乐,带给了我收获,我一爱一陶艺。

篇8:九年级周记600字:体验陶艺

4月27日,我去了位于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创业园,和牛通社的小伙伴们一起体验了陶艺制作。

陶瓷是中国的瑰宝,在英语中“陶瓷”和“中国”是一样的。老师介绍,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拉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体验一把的工艺。所谓拉坯:就是把泥土放在一个会转的机器上,根据不同的拉制方法,轻轻拉就可以做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杯子、碗、花瓶......

首先,老师给我们做了示范。只见老师抓起一块瓷泥放在机器上,脚轻轻一踩踏板,机器就慢慢地转了起来。老师把手往中心点一按就出现一个小孔,随着机器的转动,孔越来越大。这时,老师的双手轻轻往上捧着,瓷泥就像受了控制一般,越涨越高,最终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碗。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我上阵了。做什么好呢?进过一番思虑,我决定做一只花瓶。用我亲手做的花瓶插上鲜花一定很美吧!我美美的想着,挑了一块最白的瓷泥,放在机器上,接着把手浸湿就开工了。脚轻轻踩下踏板,机器转了起来,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空着手心扶着瓷泥团。瓷泥是细腻的,就像牛奶那般柔滑;瓷泥是光滑的,就像丝柔的质地;瓷泥又是柔软的,一按就会出现一个小孔。我把大拇指放在瓷泥的中央,很快我的手指开始下沉,伴随着瓷泥舒适的手感,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孔。在老师的指点下,我把双手合拢往上轻轻一提,泥就如着了魔一般,涨了上来。这瓷泥就像海水越涨越高,越涨越高。该收了!我的手换了个方向,掐住瓶口,按照老师的方法一点点往上提,瓶口渐渐变小了。花瓶也初现雏形。我正得意着,不料花瓶口却坍塌了一圈,天哪!怎么会这样。幸好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老师的巧妙修改下,瓶子又立刻”雄赳赳气昂昂”的挺起腰板来,好神奇!我这才松了口气。

一个还算像样的瓶子总算完工了。妈妈说那只能称之为花瓶的姐妹——瓶子。好吧,我的瓶子矮矮胖胖的,像个大冬瓜,样子很搞笑,但也很可爱。瓶子上有一丝丝的细致纹路,这是瓷坯身上的美丽衣裳。要知道这可是我一下午幸苦得来的劳动成果,虽然不如外面商店里卖的那样精致,但却是我亲手制作的第一个瓷器作品,很值得珍藏。再看看我的“泥手”,就像从香蕉奶昔里捞出来一样,脏死了。

老师说,今天拉好的瓷坯还要经过放置半干、修坯、放置全干、素烧、上釉、正烧(1300度),才能制成成品,所以我的作品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寄过来,好期待我的成品啊!

做一个小小的瓶子都这么不容易,更何况那些专业做陶瓷的叔叔阿姨们呢?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传承中国的瑰宝。

篇9:陶艺

这周的星期三,我盼望的校本课程评比终于到了,有很多评委来了,我是陶艺班的。

教我们的老师是范老师和朱老师,叫我们今天做动物,至少要做两到三个动物,我做的是蛇、兔子、猪。

下午的时候,乐团在大厅里演奏,里面还有我们班的杨恺琳和宋泽龙,噼噼啪啪地来迎接记者领导的到来,隔壁的古筝团和葫芦丝在弹奏着美妙的歌曲,操场上的中国结一串一串,篮球馆的空竹和武术绚丽多彩。

我在忙碌着捏动物,帮没有陶泥的同学分陶泥,很多领导看到我们的作品,一下子就有三十七分,也就是有三十七个记者或者领导投我们的票。

第一组是涂颜色的,第二组和第三组是捏动物的,所以我就是在第三组,第四组是盘泥条,我觉得丁艺露盘的泥条很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分,也许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吧,有时候我们看了视频,才做。

我做完了,就去操场上买东西,操场上下着蒙蒙细雨,有中国结、纺织物、梦幻厂泥巴、风车、茶艺……我去买了个三块钱的两条中国结,跑了一圈,我有看到了“梦幻厂泥巴”里的植物大战僵尸的“仙人掌大炮”,七块钱一个,回到教室我就变成落汤鸡了,我们到食堂去找方老师。于是,蔚老师就给我们放了电影,名字叫熊兄弟,很好看,而且外面还下着雨,真是知足常乐呀!之后,我们就放学了。

篇10:陶艺

周六的文学课上,沈老师正给我们讲着作文写作,这时有另一位老师走进教室并和沈老师讨论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安排,让我们这节课去陶艺教室玩陶泥。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而对于一个已经学了三年陶艺的我,却在心里叫着“No”。

来到了陶艺教室,上课的正是我熟悉的徐老师。徐老师先给我们作了一些关于陶艺的介绍,并给我们做了示范,接着就到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我飞速地从桶里拿出了一大块泥,在桌上开始搓泥条。一眨眼的时间,我就把十一根泥条搓好了。接着是做花瓶底座,我并没有用老师教的方法,而是先搓一个泥球,再把它拍扁,然后就到盘泥条的时候了!一开始我用正常的速度往上盘,用先抹水再盘的方法,后来因为急于求成,连水也不抹了,等我开始收口的时候,我的花瓶便开始歪了。徐老师看到了,就对我说:“越是你自己拿手的事情,心越要静。”听到这句话,我的心跳加快,心里也一阵惭愧,制作的速度也就慢了下来,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很快,我的作品就诞生了,看着从一块方泥变成的花瓶,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看着不是那么完美的花瓶,我的心里感触很多,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是自己很拿手的事情,也要静下心来,慢慢做才能做好!

篇11:陶艺

“太好喽!”伴随着一阵欢呼声,我们迫不及待地准备尝试制作陶瓷。

看过杭州茂华工贸有限公司的杨师傅示范过后,我跃跃欲试,立刻坐到了凳子上。我脚踩上踏板,转盘飞快的转动起来。我小心翼翼的把手放到转盘的陶泥上面,被我摸到的地方慢慢的凹了进去。“第一步是……”我回忆起来。“对了,整理陶泥!”我学着杨师傅之前的样子,试着把陶泥拉长。但问题来了,我哪怕使尽了混身体力气,也不能把粘在转盘上的陶泥拉长,只好叫杨师傅来帮忙。只见他手上沾了点水,熟练的将陶泥拉长又摁下去,将陶泥整理的十分平滑。

接下来就是我的拿手好戏了。我首先把两个大拇指放在圆柱体的最上端,慢慢往下按。那真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湿润的陶泥飞快的旋转着,从指尖滑过。陶泥就像一只驯良的小动物,很“听话”。渐渐的,一个洞洞的形状就出来了。紧接着,我又把大拇指往里面伸,将杯子的边缘做薄。这下一个杯子就做好了。我带着几分得意之情做下一步――把杯子取下来了。我用手慢慢插入杯子底部,想切橡皮泥一样把它慢慢割下来。诶呀,差一点儿!差一点我就毁了这杯子了,太险了。此时的我,鼻尖已布满了汗珠。“太好了,成功喽!”最后,我还是把杯子拿了下来。我看着我的大作,开心的笑出来。

原来陶艺中也有紧张与快乐。

篇12:陶艺

今天我们来到了萧山日报小记者实践基地――随心陶艺体验中心,畅游妙趣横生的陶艺世界,感悟陶艺的神奇魅力。

我国是陶瓷的故乡,所以英文CHINA既是指中国,也是瓷器的意思。

精美的陶瓷是由陶土和瓷土(高岭土)等无机混合物作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方法制成的,我们今天就是来学习如何做陶坯。

我们每人发到一大块质地细腻的陶土,先看陶艺老师做示范。只见她先切下一半陶土,用擀面杖像擀面团一样来回擀动,把陶土压成扁扁一块且厚度一致,然后根据制作需要切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或圆或方或心形,作为陶坯的底部。老师又将其他陶土用手像搓面条一样搓出好几根细细长长的圆条索,接着把刚才那块陶坯底部的边用泥浆涂一圈,然后沿着底部边缘将条索一圈一圈围绕堆砌起来,慢慢就形成了未来陶瓷器皿的壁,最后还可以在陶坯上加点各种形状的装饰。

终于轮到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了,早已等得心焦的我迫不及待地照着老师的样子用小刀切出陶土团块,用擀面杖擀平、压实,然后切出一块圆形陶土作为底座,还在中央挖了个小洞,因为我想做个小花盆。我将剩余的陶土分次揉搓成一条条的“面条”,然后沿着底座的边缘将“面条”一点一点圈起来,并且向上堆砌起来。不一会儿,一个颇有个性的花盆土坯就呈现在我眼前。我还利用模具把剩下的陶土按压出五星、圆形等图案,黏在花盆陶坯壁上作为装饰。

我们今天的任务到此就暂告一段落,接下来陶艺中心的老师还会将我们做好的陶坯晾干、上釉、烧制成一个个真正的漂亮的陶瓷器皿,我非常期待我的“大作”早日诞生。

陶艺世界真是魅力无穷啊!

篇13:陶艺作文

得知我们又要去秋游时,我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到学校我们说说笑笑,有的在讨论那里有什么,有的在想像那里的风景……我呢,望着格外晴朗的天空,兴奋的每个毛孔都想唱歌。

不知为什么,坐着开得挺快的大巴车,却觉得车的速度好慢好慢……终于到了“神笛陶艺村”,我们马上开始第一个工作“拉胚”。教我们的叔叔做的真好! 先拿一块泥放在转盘上,然后打开开关,盘子立刻转了起来。他用手沾了点水,开始做瓶子。两只手像蝴蝶一样上下飞舞着,不断地调整瓶子的形状……不一会儿, 瓶子做好了!“哇!”我们发出了一阵阵赞叹声。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学做起来。我拿着一块泥放在盘上,照叔叔的样子做,可泥在我手里就是不听使唤,怎么也 做不好。唉!我做出的东西就像是个“败兵”一样,耷拉着脑袋,还没站稳就趴了下来。我没有灰心,继续做第二个。我非常认真,因为有了刚才的经验,我做得好 多了!我明白了只要不放弃,熟能生巧,就能成功!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去吃午饭。大家把好吃的一起分享,快乐极了!

到了下午我们去捏泥巴,听说如果做得好就可以把作品带回家!所以我们做得非常认真,修整了一遍又一遍。

这次秋游我收获很多,我明白了凡事只要坚持,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篇14:陶艺作文

今天,我们去做陶艺了。这次做的陶艺是面具,而且是做猪八戒的面孔,一点也不好看,更是不好做。猪八戒的样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呆板笨拙,所以也不好做出他那呆板的样子。若是换成孙悟空就好做了,一下子就可以做出他那活泼的样子,可偏偏老师不给。

老师开始教我们做面具啦!老师告诉我们首先把泥分成两半,差不多大小就行。从两个泥团间拿一个,把它压扁,压得和曲奇饼一样就行了,这样猪八戒的脸就好了。接下来,做猪耳朵,这猪的耳朵可真难捏啊!捏了大半天,也不对称,总是一个大一个小。再看老师已经开始捏眉毛了。不管了,等下再弄。老师做的眉毛,我越看越像一条毛毛虫在猪八戒的脸上爬来爬去。我可不想做成毛毛虫眉毛,我要做一对可爱点的眉毛。我做是猪鼻子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圆驼驼上面点两个点做鼻孔就行了。我做鼻子的时候想起了一首很老很老的歌,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周围的同学全都笑了。哼!可恶的猪鼻子,恨死你啦!老师做的猪八戒的眼睛和面颊十分搞笑。眼睛鼓鼓的,十分吓人。那面颊更是搞笑,让猪八戒变成了猪婆婆了。最搞笑的地方就数做猪八戒的嘴巴了,老师做的嘴巴像两根香肠似的,紧紧地贴在鼻子下面,特别有趣。我做的八戒嘴巴与众不同,是做的少女的微笑是的样子。

别人都所我把猪八戒做成了猪八戒的妹妹――猪九戒。呵呵・・・・・・

【体验陶艺作文】相关文章:

1.第一次体验陶艺小学作文

2.陶艺五年级作文

3.陶艺教学计划

4.陶艺优秀作文300字

5.做陶艺作文300字

6.陶艺的四年级作文

7.做陶艺250字作文

8.参加陶艺大赛作文

9.做陶艺作文600字

10.陶艺设计说明范文

下载word文档
《体验陶艺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