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节选
“绿间真太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节选,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节选,欢迎阅读分享。
篇1: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节选
第一、作文题型与体裁乃至考查形式非得要反复变化,年年翻新,让人找不着北?目前的高考作文不比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让师生心里有底,作文命题稳定性不够,考查方式变化大,师生每年心中无底,年年需要猜谜。其实完全可以昭告天下,一目了然,阳光作业,不必打哑谜。社会是有法可依的,社会也是有序的,要求年年变,规矩年年改,办事无固定程序,不是理性的行为,不应该让考生在进入社会和走向竞争时觉得这个社会的无序化和不断的变换性。
第二、人为地神秘化且功利化高考作文,让全社会都关注一道小小作文题而使其成为一个炫目的焦点,是高考作文的应承之义?高考作文因为高分值而成为高利害的考试项目,事关考生前途和千家万户的利益,如因技术因素(如防止宿构、抄袭等)需要减弱考试的副作用而人为地与考生捉迷藏,人为地造成审题难、构思难、表达难,使考生面对的偶然因素多,风险加大,考生稍不小心,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不是正常的考试形态?是题目之过还是考生应担之责?由命题的技术手段而引得社会更为关注高考作文,这难道是考试常态?是高考作文的应承之义?这种倾向引得高考作文神秘化因此增加,利益化因素增多,也让考生、家 长、教师容易滋生某些不正常心理(如押宝赌博心理、猎奇心理、机会主义心理、强权崇拜心理、等级畏惧心理等) ,这是不好的,应该降低其社会敏感度和利益关联度。
现在有些作文题,为出新出奇,想尽招数与考生作对,深奥、怪、难、偏现象时有出现,比如天津市高考作文题: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而大多数考生都不知道愿景这个词的含义。浙江省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题目理解起来颇费思量,题于特别长,要完全读懂,着实不易,这么难为考生,考生该要承担多大风险?
只站在命题和阅卷的角度,总在琢磨如何施压于考生、如何提高刁钻度而与学生进行反围剿,是值得警惕和反思的,更是广大考生不欢迎的。
第三、考场作文到底该承载多少?高考作文题总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出发点。但高考作文到底是考场作文,是作文考查,不是思想品德与思维品质的检测,也不是智力测验,若在很长时间里,将思维深度、价值观、道德观放在突出的位置,将审题与立意压倒一切,是否偏颇?作文必然要有思想内涵,关注社会与时事,但这不应该成为高考考场作文的主要要求与主要功能,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语和文,还不是思和德,考场作文的根本考查对象应是语文的文字、词句、段落、篇章与情思,从能力上说即遣词造句的能力、构思成篇的能力、表情达意的能力,而主要不是道德说教的能力、严密思辨的能力、大彻大悟的洞悉能力、全面平衡的处变能力。终究我们的应试对象是高中学生,不是社会成人。作文要文理兼顾是对的,但若总是重道德教化而轻言语工具,不是语文学科的科学化之路。
写作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适应社会的手段。一篇文章只要自然、通顺、清楚、有一些内容就行了,硬要加上文采与深度,要抒情与哲理,要上纲上线,符合几个发展等级,甚或将人生、教化都当成高考作文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不仅对考生,就是对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是不是也要求太高。将这么多东西加到作文上,作文还有多少趣味可言?
终究高考作文不是文学创作大赛,终究考场作文只有50分钟写作时间,终究考生还只是高中生。
第四、命题技术上限制与开放并举时,是否流于假放 而真限?一道好的作文题,应利于学生自由、真实地展现才情与自我,而不是控制自由,即让考生写作心态、情感、思想能够放,能说真话、心里话、自己的话,而不是跟着材料说报纸上的话、电视上的话、书上的话。如诚信一题,考生在写作中就可能有多样顾忌,他只能说说诚信的必要、诚信的价值和功能、提倡大家都守诚信、抨击非诚信言行等,没有其他话可(敢)说,否则作文只能计四、五类分;坚强一一我追求的品格只能写我要坚强,容不得考生作其他什么选择,考生必须要迎合命题意图。这种命题就是强人所难,逼迫考生。这种限,限得太多太死,再怎么三自都是虚假、不可行的。命题要限,应该是指提供一个特定的话语平台、一个情境、一个写作的由头,不是限思路、不是限主题。高明的限制技术既要降低审题门槛,不封闭考生思路,又要达到考查的主要目标,起到一种平台的发散作用,不会让考生总在琢磨命题者及阅卷者想让他说什么,或者你喜欢看什么我就写什么。好题就应如北京的符号 一题,有一个说话的重心,但又可以展开思路,驰骋想象,尽情展示写作才情一一这就是放得合适,限得有度。
[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节选]
篇2:名家评陕西高考作文:命题公平比好坏更重要
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一结束,高考作文题就已经是朋友圈、微博微信里面讨论的大热点。今年陕西的高考作文题依旧是材料作文,材料讲述的是女儿在劝阻开车打电话的父亲无果后报警的事情,请考生给女儿、父亲或者警察写一封信。这样的作文题好写还是难写,有创新还是无创意已经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平时准备的材料不好直接拿来用
陕西师范大学[微博]附属中学高三语文老师杨林柯认为,陕西省的高考作文试题具有以下特点:形式上,回归传统。用书信形式写,考查了学生对传统交流方式的应用情况,看考生是否懂得书信的基本形式。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手机短信和微信几乎取代了书信,人际之间的精神交流变得快速和单薄,但书信可以使人有更深层次的精神交流,可以把一些事情说得更透彻、更深入。
杨林柯说:“内容上,让考生思考‘情与法’、‘情感与理智’、‘情感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它打破了‘标准答案’思维,而且生活确实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许多具体的问题和具体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考验一个人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也考验一个人的精神走向和价值观。具体说就是,如何在‘伦理亲情与公民人格’之间达成一个和解。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该题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而且没有预设角度。考生在谈论‘伦理情感与理智规范’之间关系的时候,可以侧重一面去写,关键是要讲清道理,说理论述要讲逻辑。这个命题,也让学生平时准备的许多材料不好直接拿来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宿构与套写。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我还是为今年的试题点赞,终于有这么一套试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公民人格的构建了。材料中的女孩敢于举报父亲,恰恰体现出这种公民意识的觉醒。”
不会轻易跑题,考查真实能力
书信格式不对也会扣分
一看到作文题,西北工业大学[微博]附属中学高中语文教研室组长徐殿东老师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和去年的高考作文题在内容和思路上一脉相承,但是在要求和形式上变化比较大。
徐殿东说,“今年的作文题从要求上看变化比较大,往年的材料作文,最后都会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但是今年的题有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学生综合材料内容,需要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因而就很少有学生会跑题。同时,今年的题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开车打电话在生活中很普遍,这个题的创新就在于,就这个事件引发的争论没有对错之分,因此考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徐殿东表示,“这道题的写作入门容易,学生不会轻易跑题,但是考的是学生的真实功力,以前一些作文题只要熟读了李白、杜甫就可以往上面套,但是今年的题这些都套不上了,就是在考学生的真实水平,因而也把一些不会联系实际的学生的弱势亮了出来。”此外,徐殿东还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今年的这道题要求写书信形式,因而书信格式也是考核点,如果学生的作文不是书信的格式,也会扣分。
命题选择于生活的细节
但创新不足,文章难出新意
西安铁一中高三语文老师郭凯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选择于生活的细节,看似寻常却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其一,是亲情与法理的选择;其二,是私利与公德的冲突;第三,是小事与大祸的辩证;此外还有爱与害的思考等等。”郭凯认为,从体裁上看,这道题是要求考生写一封信 ,属于应用文,首先应确定好写信的对象,然后可以谈法律,可以讲道理,可以抒感情,甚至可以从幸未造成祸患的角度来庆幸、反思等。因而试题在审题方面去繁存简,不设障碍,大大降低了难度。“这道题让考生有理可讲,有情可抒。有一点遗憾就是这道题创新不足,文章难出新意。”郭凯说。
命题取材接地气,审题无障碍
考查语言基本功,但得分很难拉开档次
此次作文题接地气也是西北大学[微博]附属中学语文老师贾金龙的第一感觉。他说:“今年陕西高考作文题属于材料作文,主题趋向上属于生活现象类和情感价值类作文。命题取材接地气,审题无障碍。作文以书信形式为外壳,以思辨议理为内容。”贾金龙认为,如果要写给女儿,首先要肯定女儿的做法合理合法,充满了正义感和正能量。当然,也可以从亲情角度指出是否还有更委婉的做法,显得富有人情味,让父亲更容易接受。即,合理又合情的辨证议理。
贾金龙说:“如果写给当事人,作为司机,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违法必受惩处。作为父亲,要时时处处为孩子做榜样,因为家长[微博]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女儿举报父亲的违法行为,父亲应该高兴,因为女儿的情感价值观是正确的。要是写给交警的话,一方面,照章办事,依法处理。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当事人与举报人的父女亲情关系。在法规与亲情的夹缝间游走。”贾金龙还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很难跑题,主要考查的是语言基本功。预计今年的高考作文分很难拉开档次。 华商报记者 赵媛
钱文忠 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
“这题出得也太一般了,但公平比好坏更重要”
“这题出得也太一般了。”在听到2015年陕西高考作文题时,著名学者钱文忠如是反应。不过,钱文忠也表示,他是非常体谅、感谢出题老师的,因为出题老师在做的是人类语文教育考试史上最艰巨的任务。每个批评者在批评之前,必须了解这项任务有多么的艰难。任何一道高考作文题的提出,是无法脱离当下教育的现状及相关制度和规则。
在钱文忠看来,陕西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看似给考生留下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可是这个空间是极其狭窄的。因为父亲的行为,放在任何一个文明时代和环境,都是不应该的,即没有任何争议性。因此导致考生只能顺着一条思路去写,几乎无法选择。
钱文忠表示:“我估计针对这个题的负面声音很多,但我觉得评论题的好坏,其实意义不大。几十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已经习惯于被批评,社会需要反思的不是今年的好坏,而是为什么几十年来始终得不到改变。高考是一种国家考试,更大程度决定、影响应考者的一生。比起命题好坏,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命题是否公平。公平比好坏更重要。” 华商报记者 吴成贵
孙皓晖《大秦帝国》作者
“命题似有种不良的善意,把家庭矛盾挑起来”
《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介绍,中国实行科举制以后,命题一直是历史难题,科举制是古代读书人的晋升途径,进入命题时代以后,不管是考进士、还是状元,科举题目都是“大道当先”,命题都是大道、治国理念。
“这也许在今天看来过分单一化,我们今天的高考命题往往从最小最小的琐碎事去命题,但今年的高考命题,似乎有一种不良的善意,把家庭矛盾挑起来。”
他认为,题目中的问题本来是不太普遍的问题,而非要强硬地让青少年对这个问题做出表态,做出论述。“类似这样的典型或者刻意的事情作为作文题,而且要强硬地让青年人发表文章对它有所认识,我不知道这引导方向是什么。命题看似新颖,实际不应该扩大化,因为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很少的。”孙皓晖说。华商报记者 狄蕊红
魏明伦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
“体裁跟题材完全不搭,更适合用议论文去阐发”
关于今年陕西的高考作文,著名作家魏明伦认为,在高考时考书信体,想法很好,毕竟这是大家平时几乎已经不用的一种体裁,重温一下,有其必要。但具体到这个题目来说,用书信体裁来写这个题材,并不是很适合,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搭。这个题材,涉及交通安全、法律意识、生命安全等公共话题,更适合用议论文去阐发,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偏重抒情的、更近乎个人隐秘的书信体裁去表现?
魏明伦说,需要肯定的是,题目考查了考生运用书信体裁的能力。实际上,此题是有新闻背景的,来自于真实事例,出题者是想让大家就此发表议论,考察对此事的态度、思辨能力。不过此事本身很简单,是非曲直,一望可知,能写多深呢?无非是说要遵守交规,珍惜生命之类。而书信这种体裁的长处,恰恰是在私人领域,要让考生给这位素昧平生的父亲或其他人写封信,很难抒发真情实感,绝对不会是出自内心的文章。
“这个事件,选的恰恰不是书信体的强项”,魏明伦说道,不论是理论上还是逻辑上,书信一般是关乎私人话题,写给与自己有关的特定的对象,最大特点是流露内心真情实感,然后,文字与内容才有可能水乳交融,并不是写给大众的。既想让考生就此议论一番,又选用书信这种较为私人化的文体,无法痛快地讲道理,也不可能假惺惺地抒情,因为你与所写信的对象素昧平生,生活中不太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和感情,它太反常,太经不起推敲。
【高考作文命题30年评略节选】相关文章:
4.30年感言
8.30年校庆诗歌
10.30年同学会致辞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