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孔子五年级作文
“徴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5篇阅读孔子五年级作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阅读孔子五年级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阅读孔子五年级作文
从小,我就知道有关孔子小时候许多有趣的故事。知道他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上学后,我从二年级语文书的综合练习中就能找出孔子写的《论语》里的名人名言。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毋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必信,行必果“。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谦逊,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的伟人。
读了这个学期语文课本中《孔子和学生》一课,使我更深刻地、生动地了解了孔子身上的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孔子从不以家境贫困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孔子也非常谦虚。虽然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都拜他为师,孔子却说自己不及颜回守信、子贡聪明、子路勇敢、子张严谨。这些都是孔子善于观察的结果。他知道门下所有弟子的优点和缺点。
这些名言和故事不仅教育者他的学生,也一代一代的,深深地影响着作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我们及国外友人。
篇2:孔子读后感五年级
小时候,每当听到一些古代名人的名字时,就不禁捧腹大笑,孔子便是其中的一个,我十分疑惑,为什么要给他取这样一个名字呢?直到后来,我才含糊的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子是对古代先生的尊称……
孔子的一生是悲凉的,因为他没有完成建设一个富强国度的愿望,儒学的创始人在那个没落的时代里,却处处受到人们的排挤和迫害。但他却没有忘记要教育自己的弟子,让他们循规蹈矩,无论他遇到了多么大的挫折,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却永远也不会改变。他的一生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开创了儒学的先河,编写了《春秋》,这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大思想结晶。孔子带给了后人许多宝贵的思想,但我觉得他那种不论何时何地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仍诲人不倦地教导学生的精神却是最为可贵的。上课时,郑老师也总是不断地教导我们要认真听,要有自己的主张,考试时要仔细,做作业时要认真,做完要检查,其他老师也是这样。我很庆幸,中华民族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被传呈了下来。但仅靠这一点是不够的,要想做人上人,就得像孔子那样孜孜不倦地主动学习,你才能学到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才能在“温故而知新”中得到更多的体会,我想,这两点大概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想让中华民族具有的吧!
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发现书中的知识,不断去知识的海洋里探索,为了祖国的明天,奋力一搏!我们还要把这两种宝贵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造福我们的后代!我们要时刻牢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知识的积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让我们一起向知识的海洋进发!
篇3:孔子读后感五年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读《诚实的孔子》有感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孔子吧!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古今人们顶礼膜拜的圣人。而今天我读的这则关于孔子的故事,说明这位圣人还是一个诚实的人。
故事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徒弟子路周游各国时来到了齐国,碰到了正在争执的两个小朋友,于是就想帮两个小朋友一个忙。两个小朋友把争执的原因告诉了孔子,一个小朋友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最近,因为早上起来感到凉飕飕的,可是中午就不同了,太阳烤着大地,让人酷热难忍。所以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最近。”另一个小朋友说:“不对!不对!早上的太阳离我们最近,早上的太阳看起来又大又圆,而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好小,你是不是认为小的比大的离我们更远呢?”听了两个小朋友的话,孔子觉得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便对两个孩子为难地说:“哦,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等我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的问题吧!”听了这句话,两个小朋友说:“孔子的学问不过如此嘛。”
事后,子路很不理解,就问孔子:“老师,您随便说些什么就可以骗过他们,您为什么要说实话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学习上,我们知道就知道,我们不知道就不能不懂装懂。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孔子最后的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他的谦虚、诚实。也许你会问,为了芝麻大的知识,丢了面子,多不值呀。错,错,错。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自己不会,为了面子而不懂装懂,只能导致自己不思进取,生活在自己编造的谎言里,终有一天会丢尽自己的面子。细细一想,你还觉得孔子做错了吗?
篇4:《孔子游春》 阅读答案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1、联系上下文,“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
2、孔子讲到水的德行,我会自然想到一句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讲水有志向,我会自然地联想到一句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讲水“流必向下”,我又会自然想到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仿照文中的写法再补充一点吗?
4、孔子借水喻人,发人深思,他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一斑。孔子的确是一位___________的老师啊!(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
5、你是不是想到了孔子的一些名言?请填一填吧。
(1)学而不思则罔, 。
(2)三人行, 。
(3)温故而知新, 。
(4)知之为知之, 。
篇5:《孔子游春》阅读答案
1.阅读第②段,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在下列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_
2.阅读第③——○1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选择适当的成语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要填序号)
①手舞足蹈 ②司空见惯 ③深思熟虑
④洗耳恭听 ⑤温文尔雅 ⑥意味深长
[A]___ [B]___ [C]___
[D]___ [E]___ [F]___
3.阅读第⑧自然段,简要概括水有哪些品质?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联系文章内容回答)
篇6:《孔子游春》 阅读答案
1、停止 有的
2、水是生命之源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表示水还有真君子的其他一些特点。举一例:水纯净透明,它好像很正直,很坦荡。
4、善施教化
5、(1)思而不学则贻 (2)必有我师焉 (3)可以为师矣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篇7:《孔子游春》阅读答案
①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②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_a_。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_b_,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_c_,温暖的阳光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_d_……
③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道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④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⑤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⑥“看水?”弟子们用疑惑的眼光看着老师。
⑦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
⑧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A]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⑨弟子听了老师的一翻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B]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⑩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11)过了一会儿,弟子们陆续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12)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13)[C]的颜回经过[D],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4)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15)“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16)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E],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F]起来。
(17)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篇8:《孔子游春》阅读及答案
《孔子游春》阅读及答案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小题1: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你能仿照文中的写法再补充一点水的特点吗?(2分)
小题3:联系上下文,“奔流不息”的“息” 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 2分
小题4: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小题5: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示水还有真君子的其他特点
小题1:水纯净透明,它好像很正直,很坦荡
小题1:停、止,有的
小题1: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小题1:善施教化
小题1: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小题1:本题考查睡得特点。要求学生平时做个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只要结合具体语境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扣住水的特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要求学生掌握以物喻人这种写作手法。
篇9:《孔子游春》阅读答案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使教化……由此看来,水是( )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子路问道:“老师能和我们说说您的志向吗?”
孔子微笑着说:“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分)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2、在文中分别划出一个排比句和比喻句。(1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 家,是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水好像有德行、有 、有志向,好像善使教化,所以说水是 。
(2)学习《孔子游春》,我们认识了 的孔子, 的子路, 的颜回。
(3)孔子讲到水的德行,我会自然想到一句广告语 ;孔子讲水有志向,我会自然地联想到一句成语: ;孔子讲水“流必向下”,我又会自然想到一句谚语: 。
4、第8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仿照文中的写法再补充一点吗?(2分)
5、你是不是想到了孔子的一些名言?请填一填吧。(1分)
(1)学而不思则罔, 。(2)温故而知新, 。
6、如何理解“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1分)
推荐答案
意味深长:形容含义深刻,值得仔细体会。
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在文中分别划出一个排比句和比喻句: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 家,是(儒)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水好像有德行、有 (情义) 、有志向,好像善使教化,所以说水是 (真君子) 。
孔子讲水有志向,我会自然地联想到一句成语:(滴水穿石) ;孔子讲水“流必向下”,我又会自然想到一句谚语: (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 。
第8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引文的省略。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如何理解“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 孔子和他的弟子有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参考资料:自己学到的知识
篇10:《孔子游春》阅读答案
①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②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_a_。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_b_,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_c_,温暖的阳光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_d_……
③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道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④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⑤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⑥“看水?”弟子们用疑惑的眼光看着老师。
⑦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
⑧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A]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⑨弟子听了老师的一翻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B]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⑩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11)过了一会儿,弟子们陆续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12)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13)[C]的颜回经过[D],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4)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15)“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16)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E],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F]起来。
(17)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1、阅读第②段,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在下列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_
2、阅读第③——○1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选择适当的成语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要填序号)
①手舞足蹈 ②司空见惯 ③深思熟虑 ④洗耳恭听 ⑤温文尔雅 ⑥意味深长
[A]___ [B]___ [C]___[D]___ [E]___ [F]___
3、阅读第⑧自然段,简要概括水有哪些品质?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联系文章内容回答)
《孔子游春》答案:
1、a、伴奏 b、胸怀 c、长发 d、面庞
2、[A]⑥
[B]②
[C]⑤
[D]③
[E]④
[F]①
3、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4、结合短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答案不唯一。
篇11:《孔子游春》节选阅读答案
《孔子游春》节选阅读答案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阅读上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仿照文中的写法再补充一点水的特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或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
3.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
【阅读答案】
1.表示水还有真君子的其他特点;水纯净透明,它好像很正直,很坦荡。
2.停、止;有的
3.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4.善施教化
篇12: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
孔子和学生阅读答案
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
1.这段话中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有:
守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中能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能够找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来进行教学,这就叫做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变通、聪明、谦虚、勇敢、宽厚、忍让、谨慎、严肃
2.孔子是一个关心学生成长,因材施教的好老师。
3.因材施教
篇13:《率真孔子》阅读答案
《率真孔子》阅读答案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
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岂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个朋友一道,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难道不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率真的孔子!
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纯洁和崇高的一面,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他30多岁的时候,因为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一番治国安邦的道理,齐景公好像很乐意接受。但他似乎又太直率了,他敏锐地看到齐国最大的危机是宫廷的奢侈,并且坦率地指出了这一点,引起了景公的极大不满。他冷冷地对孔子说:我已经老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了。以您的才能,在我这里实在太委屈了。对于这样的逐客令,《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的反应,只是说了一句孔子行。但就是这样一句孔子行,使我看到了他面对景公的凛然的表情。以孔子的温文尔雅,他不会怒斥一个自己认为不值得怒斥的人,他当时一定是色勃如也,一脸严肃地转身离去;趋近,翼如也,脚步越走越快,像鸟儿舒展开了自己的翅膀。这就是有着率真个性、独立人格的孔子啊!
我同时隐约地感到,孔子作为一个凡人,内心也有着复杂的情感,思想深处也有着复杂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陷入一种痛苦的矛盾斗争之中。特别是在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心里真比黄连还苦。在他快50岁的那一年,眼看着壮志难酬,内心的急切终于表现在了一次差一点成为现实的冒险行动上。那一年,鲁国三桓之一季桓子的一个家臣发动叛乱,占据了鲁国的费城,并想以此来对抗鲁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他特意邀请孔子参加自己的反叛行动,这一次孔子真的沉不住气了,竟然想去参加叛军。子路急切地来劝他,他自知理亏,但又为自己无望的前程悲哀,于是理屈词穷地抢白子路:他们召我去,难道我会白去吗?如果他们是真心用我,我可以帮助他们建设一个我梦想的东周王朝啊!
孔子当然没有成行,但即使只是这样一种想法,也引起了后人的激烈论争。在他死后2500多年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他的这次冒险行为辩解,他们认为 圣人孔子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说出这样的话的。但我却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知道,孔子也是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的,都快50岁了还一事无成,能不着急吗?我在今天可以想象孔子当时那种急切的样子,想象他面红耳赤地训斥子路的情景,不仅没有感到损伤了孔子形象的一分一毫,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孔子:太率真、太可爱、太伟大了。
大哉孔子!
1.读完全文,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3分)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孔子的率真的?请简要概述。(6分)
3.从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畅谈理想的事例中,你读出了孔子怎样的人生理想?(3分)
4.作者写到孔子到齐国劝说齐景公的事例,阐明了什么观点?(3分)16.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届时将举行盛大的庆典,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2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是一位率真、可爱、伟大的人。(答对一点得1分)
2.作为政治家的孔子,他具有政治热情、政治抱负、政治追求;作为思想家的孔子,他思想纯洁、崇高,具有独立的人格;作为一个凡人,他率真、可爱、具有常人的情感。
3.希望社会安定和谐,人民乐业,生活幸福。
4.阐明了孔子具有率真的个性,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
篇14:《率真孔子》阅读答案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5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冉有和公西华说完,他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似乎皱起了眉头。轮到曾点了,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轻声说道:“莫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这一段轻声地描绘,引来了孔子高声地感叹和赞许:“吾与点也!”
“只有曾点的说法符合我的心愿啊!”孔子的感叹和赞许,至今依然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扉。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把他打扮成一个不苟言笑、循规蹈矩,而且一开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闭口就是“仁”、“礼”、“忠恕”、“孝悌”之类的“至圣先师”,殊不知他始终怀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童心童趣。岂止是童心童趣啊,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个朋友一道,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难道不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吗?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多么率真的孔子!
孔子作为一个政治家,自然始终怀有强烈的政治热情、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但作为一个“士”,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纯洁和崇高的一面,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他30多岁的时候,因为对鲁国“三桓”的骄横跋扈不满,来到了齐国。他对齐景公讲了一番治国安邦的道理,齐景公好像很乐意接受。但他似乎又太直率了,他敏锐地看到齐国最大的危机是宫廷的奢侈,并且坦率地指出了这一点,引起了景公的极大不满。他冷冷地对孔子说:“我已经老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了。以您的才能,在我这里实在太委屈了。”对于这样的逐客令,《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的反应,只是说了一句“孔子行”。但就是这样一句“孔子行”,使我看到了他面对景公的凛然的表情。以孔子的温文尔雅,他不会怒斥一个自己认为不值得怒斥的人,他当时一定是“色勃如也”,一脸严肃地转身离去;“趋近,翼如也”,脚步越走越快,像鸟儿舒展开了自己的翅膀。这就是有着率真个性、独立人格的孔子啊!
我同时隐约地感到,孔子作为一个凡人,内心也有着复杂的情感,思想深处也有着复杂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陷入一种痛苦的矛盾斗争之中。特别是在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心里真比黄连还苦。在他快50岁的那一年,眼看着壮志难酬,内心的急切终于表现在了一次差一点成为现实的冒险行动上。那一年,鲁国“三桓”之一季桓子的一个家臣发动叛乱,占据了鲁国的费城,并想以此来对抗鲁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他特意邀请孔子参加自己的反叛行动,这一次孔子真的沉不住气了,竟然想去参加叛军。子路急切地来劝他,他自知理亏,但又为自己无望的前程悲哀,于是理屈词穷地抢白子路:“他们召我去,难道我会白去吗?如果他们是真心用我,我可以帮助他们建设一个我梦想的东周王朝啊!”
孔子当然没有成行,但即使只是这样一种想法,也引起了后人的激烈论争。在他死后2500多年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他的这次冒险行为辩解,他们认为 “圣人”孔子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说出这样的话的。但我却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知道,孔子也是食人间烟火、吃五谷杂粮的,都快50岁了还一事无成,能不着急吗?我在今天可以想象孔子当时那种急切的样子,想象他面红耳赤地训斥子路的情景,不仅没有感到损伤了孔子形象的一分一毫,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孔子:太率真、太可爱、太伟大了。
大哉孔子!
小题1:读完全文,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小题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论述孔子的“率真”的?请简要概述。
小题3:从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畅谈理想的事例中,你读出了孔子怎样的人生理想?
小题4:作者写到孔子到齐国劝说齐景公的事例,阐明了什么观点?
小题5:20xx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届时将举行盛大的庆典,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参考答案:
小题1:从“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孔子:太率真、太可爱、太伟大了”得出“孔子是一位率真、可爱、伟大的人”。
小题2:从第五段得出“作为政治家的孔子,他具有政治热情、政治抱负、政治追求;作为思想家的孔子,他思想纯洁、崇高,具有独立的人格”;从第六段得出“作为一个凡人,他率真、可爱、具有常人的情感。”
小题3:从“暮春时节,穿着新做的春服,五六个朋友一道,带着六七个孩子,在沂河里畅快地沐浴,在求雨台上迎接浩荡的春风,然后一路唱着悠扬的歌曲回去,”得出“希望社会安定和谐,人民乐业,生活幸福”。
小题4:从“他更有知识分子思想纯洁和崇高的一面,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得出“阐明了孔子具有率真的个性,不会为了某种政治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
小题5:1.继承孔子之志,弘扬中华文化。2. 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孔子魅力3. 仁人正道,至圣先师。
篇15:《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
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
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
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離其如予何!”
(2)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答
10.C
11.B(三代是夏商周)
12.D(“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于文无据)
13.(1)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魅又能把我怎么样呢!”(“速”“生”“如予何”各1分,大意2分)
(2)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以岁时”“奉祠”“绝”各1分,大意2分)
篇16:《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C.一以贯之:即“以一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孔子讲到“一以贯之”,即将忠恕之道贯穿始终,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但依然坚持教学, 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B. 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C.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D.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3分)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3分)
(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2分)
20.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案
16. A 原文断句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根据主语一致原则,可以先排除C、D,再根据上文提示,“赐”与下文单独断开。
17.B“仲”在这里指孔子在兄弟中的排行。
18.A孔子遭遇陈蔡两国围攻的原因是他过于贤能,威胁到了两国掌权大夫的利益。
19(1)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聘,征聘,聘请,1分;用于楚,被楚国任用,1分;用事,掌权,1分)
(2)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虽然,虽然是这样,1分;不容,不被接纳,1分;病,忧虑,担心,1分;)
(3)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20.子贡:在特殊境遇下,降低标准,动摇信念,改变志向;
颜回:在任何时候都加强修养,坚定信念,坚守操行。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措施、所做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病了,站都站不起来。孔子却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诗歌、歌唱、弹琴。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君子也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节操不动摇,小人遇到困窘就会不加节制,什么过火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这时子贡的脸色也变了。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对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种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学说之中的。”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高兴。便叫来子路问道:“《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排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路说:“大概是我们的德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必是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所以人家不放我们通行。”孔子说:“有这样的话吗?仲由啊,假使有仁德的人必定能使人信任,哪里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呢?假使有智谋的人就能畅行无阻,哪里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见孔子。孔子对子贡说:“赐啊,《诗经》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子贡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一些您的要求呢?”孔子说:“赐啊,好的农夫虽然善于耕种,但他却不一定有好的收获;好的工匠虽然有精巧的手艺,但他却未必能使人们都称心如意。有修养的人能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一定被世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去研修自己的学说,反而追求苟合取容。赐啊,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之后,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诗经》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然而它却徘徊在旷野上'。难道是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虽然是这样,老师还是要推行自己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心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一个人不研修自己的学说,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已下大力研修的学说不被人所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欣慰地笑着说:“是这样的啊,姓颜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于是派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这才除了这场灾祸。
篇17:《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
A.予一以贯之 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9.断句、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不 得 行 绝 粮 从 者 病 莫 能 兴 孔 子 讲 诵 弦 歌 不 衰
(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②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参考答案:
5.D(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应为“担心,忧虑”)
6.C(C项都是代词,通“尔”,“你的”。A项前表顺承连词“那么”;后表转折连词“却”。B项前表顺承连词“就”;后副词,表条件“才”。D项前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后为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7.B(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8.D(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
9.(l)不 得 行/绝 粮/从 者 病/莫 能 兴/孔 子 讲 诵 弦 歌 不 衰(4分)
(2)①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道”“纲”“容”)(3分)
②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修”“用”“丑”)(3分)
【古文参考翻译】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大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背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 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子贡名端木赐,字子贡)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识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串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帑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 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子路名仲由勺字子路),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篇18:《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①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②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③堕④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拨(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摄相事 摄:代理
B. 必具官以从 具:具备,具有
C. 为坛位,土阶三等 等:台阶的层级
D. 齐有司趋而进曰 趋:跑,疾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齐有司趋而进曰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吾尝终日而思矣
D、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 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
D、敛赀财以送其行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A. ③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B. 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C. 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众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D. 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篇19:《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注释:①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河南宝丰县。 ②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实词。
(1)殚其地之出 殚:_____________
(2)而乡邻之生日蹙 蹙:_____________
(3)向吾不为斯役 向:_____________
(4)楚使人聘孔子 聘: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粗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号呼而转徙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B.今其室十无一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积于今六十岁矣孔子用于楚《史记.孔子世家》
D.若毒之乎属予作文以寄之《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语句中表现蒋氏不愿恢复赋的一项是( ),属于孔子被围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吴伐陈,楚旧陈
E.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F.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参考答案:
1.(1)殚:用尽;(2)蹙:窘迫;(3)向:从前;(4)聘:聘请。
2.D
3.(1)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处处是死人互相压着(或者一个挨一个的死人到处都是)。
(2)他所讥讽的都切中诸侯的要害之处。
4.A、F
篇20:《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①。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②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③三都④。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拨(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摄相事 摄:代理
B.孔子趋而进 趋:小步快走
C.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 伐:夸耀
D.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克:攻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3分)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从孔子任中都宰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B.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震憾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C.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从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D.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答案:
1.C 伐:攻打
2.C ①句说的是孔子在鲁国受到重视而被屡次提拔;②句说的是两国君主在夹谷见面的情景;⑥句是齐国有司的话。
3.B.非“震憾”而是“惧怕”。
篇21:孔子的仁-阅读札记
孔子的仁-阅读札记
先知先觉者怎样向人们解释这个世界,影响着人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人们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影响着人们人性的`倾向.孔子以促进”天下归仁“为己任,引导人们向”仁者“的做人标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是建立于上述意识基础之上的. 仁,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孔子思想的归宿.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什么是”一“?答曰:仁.
作 者:张学明 作者单位: 刊 名:五台山 英文刊名:WUTAISH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篇22:《史记孔子世家》阅读试题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①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②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③堕④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拨(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摄相事 摄:代理
B. 必具官以从 具:具备,具有
C. 为坛位,土阶三等 等:台阶的层级
D. 齐有司趋而进曰 趋:跑,疾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齐有司趋而进曰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 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
D敛赀财以送其行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A. ③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从孔子任宰相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B. 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惧怕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C. 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众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D. 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篇23:子路见孔子阅读答案
【阅读题】
1.解释
(1)见:拜见 (2)好乐:喜好 (3)益:好处 (4)受:承受
(5)镞:箭头 (6)再:第二次
2.翻译
(1)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迷失方向,有才能的人没有能够教会自己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2)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由此说来,有什么可学习的呢?
3.说说孔子是怎样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
孔子以射箭需在箭末装饰羽毛、箭头磨得尖利才可以射得远、射得深这样的事例作比喻,说明深入学习才能有用处。
【原文】
篇24:子路见孔子阅读答案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①可及乎?”子路曰:“学岂②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者不释③棰策也,操弓不反于檠④,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谏⑤则圣,受学重问⑥,孰不顺哉。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⑦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⑧。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⑨而羽之,镞而砺之⑩,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 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迷失方向,有才能的人没有能够教会自己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篇25:孔子语录原文阅读及答案
孔子语录,是由丁往道精选《论语》中一百则,分为十二个主题,将孔子对道德、教育、修身、齐家、治国的看法和他的崇高理想系统地表现出来。相关阅读题目及答案内容,一起来看看!
孔子语录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答: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答:
【答案】
7.(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 学 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器)的特点。
(2)有心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孔子语录原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孔子五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1.孔子读后感五年级
5.孔子高中作文
6.孔子初中作文
7.孔子歇后语
8.《孔子》读书笔记
9.孔子故事
10.孔子语录






文档为doc格式